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光武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光武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光武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光武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光武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光武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体现的民主精神包括:①吸收了西方民主政治的精华,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②宪法是通过民主程序由参议院制定的③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反对帝国主义侵略④约法规定在政体运作方面实行三权分立原则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参考答案:D2.唐朝人记载,陆羽作《茶经》“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作者意在说明A.《茶经》促进中外茶文化的交流B.唐朝制茶技术的成熟完备C.《茶经》推动了饮茶风气的盛行D.唐朝茶道文化的历史悠久参考答案:C【详解】从材料中的“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来看,材料信息主要是反映陆羽《茶经》所带来的影响,即推动了饮茶风气的盛行。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外国,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制茶技术,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不是茶文化的历史悠久,而是《茶经》的影响,排除D项。3.中国“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以此推知,“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发展经济改善民生C.建立工业化的基础 D.平衡发展国民经济参考答案:考点:G3:一五计划.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词“工业建设占58.2%”.解答:根据题干材料“工业建设占58.2%”可以看出“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发展工业,建立工业化的基础,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与题意不符.故选C.4.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贫民以及他们的妻儿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如果交不起地租,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为担保,这种恶习的革除者为推进权力下移同时A.成立了五百人议事会

B.实施了针对下层平民的公职津贴C.推行了“陶片放逐法”

D.创建了公民法庭给予平民参政权参考答案:D5.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以德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参考答案:C6.下列选项与结论之间理解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A宋代著名清官包拯任御史时,认为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不合适,反复进谏,宋仁宗最终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B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述了市民经济生活状况北宋崛起一种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C朱熹“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朱熹之“理”指的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D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宋朝时对外贸易的根本目的是传播文化参考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北宋商品经济7.“他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他的身体虽然是柔弱的,但他的学说和精神感召力却比100艘英国军舰更有力量。”材料中的“他”应当是指A.华盛顿

B.孙中山

C.甘地

D.林则徐参考答案:C8.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的时期是(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参考答案:B9.夏曾佑指出:“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之动机,非有契于仁义恭俭,实视儒术为最便于专制之教耳”。儒术哪些思想迎合了汉武帝的专制需要?①仁义恭俭②“君权神授”③“天人感应”④“三纲五常”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D10.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的最主要标志是A、中美关系正常化

B、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中日建立外头关系

D、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参考答案:B11.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经历了很多挫折,其中最大的挫折是:

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三反”“五反”运动

D.“文化大革命”参考答案:D12.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科教文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其概况的关键词,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是A.“双百”方针、“教育大革命”、“三个面向”、和平赎买B.“双百”方针、“两弹一星”、“科教兴国”、载人航天工程C.上山下乡、籼型杂交水稻、“三步走”、和平共处D.“863计划”、“样板戏”、三个世界、希望工程参考答案:B13.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参考答案:B14.以下是1861-1884年总理衙门总署大臣、军机处军机大臣、其中总署大臣兼任军机大臣情况统计表。这种安排

时间总署大臣人数军机大臣人数其中总署大人兼任军机大臣人数1861—1868年7531869—1875年10541876—1881年12551882—1884年1264

A.加深了清政府的半殖民地化程度B.推动了政治近代化进程C.有效抑制了地方官僚势力的崛起D.有利于洋务政策的推行参考答案:D总署大臣兼任军机大臣占有的比例较大,之所以这样设置官职,主要是为了推行洋务运动的需要,故D正确;表格中官职并不是政府机构半殖民地化,故A错误;表格主要目的是满足洋务运动需要,不是政治近代化,故B错误;材料中是中央官职任命,不涉及地方官职,故C错误。点睛:本题是表格类选择题,解题思路如下:A、两头看,项间比:①两头看:看头———看对材料的概括说明:包括对表内容的说明,尤其要注重时间、地点等。看尾———看材料的出处和针对材料所提出的问题。②项间比;据问和看获得的信息,按表中所给信息找项比较或分析,找出数字变化或获取特殊数字的含义。B、察变化、译文字:把发掘的数字变化或特殊数字的信息,译成文字信息。C、联教材、掘信息:据译成的文字信息,联系教材,揭示其深层隐含信息。15.下列观点中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B.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易就,二者行斯强也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D.当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参考答案:B16.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某个流派的作家“行使了社会学家、社会史学家以及社会批评家的职能,生动记录了这个时代纷至沓来的所有紧要事件,其中既有公共生活事件,又有个人生活事件。”这个流派是指A.古典主义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C.现实主义文学

D.现代主义文学参考答案:C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根据题目“...生动记录了这个时代纷至沓来的所有紧要事件,其中既有公共生活事件,又有个人生活事件,都市社会、工人状况、贫困、婚姻、妇女角色”说明该流派具有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的特点,根据所学即可说明是现实主义。17.黄宗羲提出“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为此,他主张()A.批判君主专制 B.推翻君主统治 C.主张无为而治 D.提倡君臣平等参考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黄宗羲的思想.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是解答好本题的关键.关键信息“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学生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结论.解答:依据材料“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明显可知A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并不主张推翻君主制度,故排除B.C是道家的思想,明显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D材料不能体现,而且在封建社会君臣平等是不可能出现的,故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抓住关键词“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即可.18.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主要说明了(

A.梁启超已成为革命派

B.袁世凯曾出卖维新派

C.袁世凯称帝不得人心

D.袁世凯的“中华帝国”是封建性质的政权参考答案:C略19.“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A.甲正确,乙错误

B.甲错误,乙正确

C.甲乙都正确

D.甲乙都错误参考答案:C略20.1913年,钱玄同在浙江就职教育司长时,身穿孔子时代的深衣玄冠到军政府报到,并发表《深衣冠服考》向全社会推广。几年后,却宣扬“共和与孔经绝不能共存”。1922年,钱玄同在致友人的信中说:“前几年那种排斥孔教、排斥旧文学的态度,很应改变。”钱玄同的思想演变表明A.新文化运动不符合近代中国国情B.近代中国应以儒学复兴推动救亡C.近代中国对儒学的认识不断深入D.近代中国探索救亡道路艰难曲折参考答案:D题干史料主要反映的是1913—1922年人们对孔子的态度,是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无法反应新文化运动不符合近代中国国情,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共和与孔经绝不能共存”可得出其以否定来推动救亡,故B项排除;材料中对儒学的认识复杂多变,而不是不断深入,故C项排除;据材料中“身穿孔子时代的深衣玄冠到军政府报到”“共和与孔经绝不能共存”“前几年那种排斥孔教、排斥旧文学的态度,很应改变”反映了他对孔子及儒学的态度,由推崇到否定,再到反对排斥儒学,表明近代中国探索过程的曲折,故D项正确。21.美国制宪会议代表麦迪逊说:“一般生活艰苦……人的数目,一定会超过与贫穷绝缘的人。根据平等选举的原则,政权必然会落入前一种人的手中……应该组织这样的政府,使富裕的少数人得到保护,不受多数人的侵犯。”这表明他主张A.用少数人专政防止多数人专政

B.在美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C.应根据财产多少选择政府官员

D.以广泛的民主限制有产者参考答案:A22.被宗教人士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的学说是A.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说

B.达尔文的进化论C.马丁·路德的新教学说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参考答案:B23.英国的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的中世纪传统特征,表现为(

)①基本框架长期未发生根本变化

②权力重心长期未发生实质性的转移③议会最初是有封建君主和贵族发明的

④它影响了英国海外殖民地的政治文明进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参考答案:C24.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在美国,多数虽然经常流露出暴君的嗜好和脾气,但还没有施行暴政的最完备手段。……多数虽然越来越专制,但没有给中央政府增加特权,而一直把一切大权留给自己。”这反映出美国A.名为民主共和,实为专制暴政 B.实行代议制,防止多数人的暴政C.实行联邦制,各州保持一定独立性 D.采取三权分立,防止总统专制独裁参考答案: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依据材料“多数虽然经常流露出暴君的嗜好和脾气,但还没有施行暴政的最完备手段”可知从本质上说,美国不是专制暴政国家,故A项错误;据材料“多数虽然越来越专制,但没有给中央政府增加特权,而一直把一切大权留给自己”可知,各州通过保持一定的独立性,防止多数人的暴政,而不是通过“实行代议制,防止多数人的暴政”,故B项错误;材料“多数虽然越来越专制,但没有给中央政府增加特权,而一直把一切大权留给自己”体现了美国“实行联邦制,各州保持一定独立性”,故C项正确;美国通过“采取三权分立,防止总统专制独裁”符合史实,但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25.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参考答案:D26.思想家王夫之说:“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其主张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②循天下之公③物质变化有规律④唯物论A.①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参考答案:B【详解】举材料“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句主张循天下之公,故②正确;第二句主张物质变化有规律,故③正确,故选B;①是梁启超对顾炎武思想的概括,故①错误;④不是思想主张,而是后人对其思想的评价,故④错误,故排除AC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王夫之的思想主张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27.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这种不受崇敬的衣服,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适用评价下列人物中谁的思想(

)A.林则徐

B.魏源

C.康有为

D.陈独秀参考答案:C28.山水画作为独立画种开始于(

)A、魏晋

B、隋唐

C、宋朝

D、元朝参考答案:C29.邓小平巡视南方,发表著名的南方谈话。该谈话回答的当时束缚和困扰人们思想的重大认识问题最主要是A.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问题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C.国家统一问题 D.是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参考答案:B邓小平巡视南方是在1992年,当时束缚和困扰人们思想的重大认识问题的核心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殖民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故选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问题是是十三大的共识,排除A;邓小平理论的一国两制已解答国家统一问题,排除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是邓小平南方谈话,排除D。30.“(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剥削之余,市积压之料。”对材料的最准确的理解是(

)A、明政府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明朝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机户没有生产自主权

D、明政府组织机户进行有序地生产参考答案:A略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2011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说改革是历史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地改革,党和国家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孝文帝(公元467年—499年)是北魏第七位皇帝,谥号孝文皇帝。485年冯太后、孝文帝颁布了均田令,495年正式迁都洛阳,命鲜卑贵族汉化,采用了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这些改革,加速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指北宋时期,大臣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革北宋建国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新法立意虽好,但并未处理好具体实行的问题以及与反对者的关系,于是与反对者间长期反复地争斗,导致处于被批评的局面,但是一些具体措施还是保留了下来。(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次改革在背景和目的上有何相同之处?(4分)(2)从内容看两次改革的侧重点各是什么?改革的成效如何?(4分)(3)两次改革各自的反对势力有哪些?列举王安石变法中“反对者”最不满的措施。(4分)(4)我们从以上改革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2分)参考答案:(1)都是在社会矛盾尖锐和激化的情况下进行的;(2分)目的都是维护其统治。(2分)(2)侧重点:前者是汉化政策;后者是理财策略。(2分)成效:孝文帝改革促使北方经济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推动社会进步;王安石变法增加了政府收入,加强了军事力量,促进了经济发展。(2分)(3)孝文帝改革:鲜卑上层旧贵族和守旧势力,王安石变法:大地主、大官僚等势力;(2分)方田均税法、募役法。(2分)(4)启示: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改革措施要从实际出发,符合客观实际,策略得当、用人得当;改革者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上任意答出2点即可得2分)32.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20世纪以来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根据各自所处时代,分别创立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取得重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待的。——孙中山《三民主义》【材料二】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材料三】(下表)邓小平同志部分讲话的时间和名称——《邓小平文选》讲话名称发表日期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6月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10月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2月(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有何变化?联系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结合中国实际先后提出了哪两大理论?(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及其实践成果。参考答案:(1)变化:由推翻帝制、创立民国发展为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原因:辛亥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影响。(2)理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3)核心思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实践成果: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1)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权主义是指推帝制,创民国,结合题干“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可以得出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由建立民国,资产阶级享有民主,发展为民权为一般平民所有。第二小问“原因”可以从内因和外因分析,内因可从政治、思想上角度作答,外因可从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角度作答。(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后放弃了”城市中心”,结合中国国情建立了中国第个农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山革命根据地并在实践的基础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找到了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延安时期指的是中共中央在陕北的13年,具体指1935年10月19日至1948年3月23日,这一时期毛泽东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以此为基点,构筑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框架。(3)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第二小问,1992年1月18日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