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第十二中学2022年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第十二中学2022年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第十二中学2022年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第十二中学2022年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第十二中学2022年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第十二中学2022年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实用类文本阅读留守学子,校园过节别有滋味本报记者:区健妍实习生:朱传林通讯员:孔晓明今年寒假,广州各高校为数不少的外省大学生受雪灾影响,打消了回家过年的念头。在学校和社会的关心下,留守学子过了一个特殊而有意义的春节。一来自湖南的小王是暨南大学研一学生。早在过年前,他就积极响应政府和学校的倡议,留在广东过春节。“28号的票,我30号去车站退了。”

不少湖南籍同学也这么做,大家决定留守广东过个快乐的春节。小王和老乡同学互相串起了门,一起相约吃火锅、唱卡拉OK、“斗地主”……小王说:“平时大家各自忙学业,这个特殊的春节加深了彼此的情谊。”

春节期间广州各大学都对留守学生安排了专门的活动。暨大的校领导会和留守同学一起吃年夜饭;广州商学院组织了为期4天的系列活动,组织留校生看电影、看春晚、团拜会;华农大饭堂专门为留守学生操办了一场大型“饺子会”,饭堂老师傅手把手传授给学生包饺子的技巧。二、留守学生也是“最可爱的人”

很多留守大学生并没有闲着,选择去当志愿者。“自己选择留守,希望能帮助那些想回家的人顺利回家。”

小曼是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这个寒假,她主动报名参加春运乘务员工作,自1月21日起,开始跟班跑了数趟长途列车。因为亲身经历了铁路运输过程遭受风雪围困的情形,小曼放弃了回粤东老家过春节的念头,决定春节继续留在广州火车站担当志愿者。她说:“能够见证2008年这个特殊的春运,能够为成千上万的归家人服务,我觉得很幸运,这是人生难得的阅历。”

今年春运期间,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几所高校的众多大学生,都主动报名参加春运志愿者、乘务员工作,放弃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机会。这些留守大学生志愿者的热心行动,大大缓解了相关部门的人力压力,留守大学生也成为2008年特殊春运中“最可爱的人”。三、特殊春运上了宝贵一课

2008年因为天气原因而造成的这个特殊春运,也给很多大学生上了人生宝贵的一课。安徽籍大四学生小林告诉记者,“以往的假期,我不是忙着找单位实习,就是和同学去旅游,很少回家看看亲人,对父母关心很少。”这个寒假,小林本想回家过年,却因为受特殊天气影响而不能如愿以偿。

“我从来没有体会过什么叫‘归心似箭’,这个特殊的春运,让我懂得了年轻人不应该只关心自已,更要多关心家人,珍惜与亲人团聚的机会。”

中山大学的留守大学生小王,是广州火车站志愿者当中的一员。他告诉记者,“亲历这个特殊的春运,让我深深感受到,大学生不应该只关心自己的学业,两耳不闻窗外事,在社会在政府有困难的时候,应该积极投身公益服务。”

很多大学生志愿者还表示,“以往很多急救常识和应变能力,都在这次特殊的公益活动中,派上用场了。”对于应急常识的学习和积累,如何在紧急关头快速应对,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是一门学问。

(选自2008年2月13日《羊城晚报》)19、这篇通讯为什么在行文上非常详细地点明什么学校什么人怎么说,而不是对这些现象作概括的介绍?(4分)

20、请你为这篇通讯的第一部分拟一个小标题,并回答: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些内容放在第一段?(5分)

21、(1)《现代汉语词典》对“特殊”这个词的解释是:不同于同类的事物或平常的情况的。文中“特殊”一词一共出现了8次,请你结合文意阐述“特殊”一词在文中的几种特殊含义。

(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三部分小林、小王以及志愿者所说的话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19.在叙述事实时,点明什么学校什么人怎么说,既能拉近文章与读者的距离,增加通讯的真实感和可信度,又能体现新闻的文体特点。(4分)20.校园春节节目丰富(1分)。因为报道的对象是学生,自然离不开校园,

(1分)留守学子是如何在学校度过春节假期的,

(1分)把这些内容放在开头,既客观反映了现实,又能满足多数读者的心理需求。(2分)21.(1)“特殊”一词在文中至少包含几层含义,一是这个春节因为雪灾而特殊;二是学生留守校

园过春节而特殊;三是春运因天气原因而特殊;四是学生亲历这个特殊的春运而特殊;五是留守大学生在春节期间参加志愿者活动,投身公益事业而特殊等等。(3分,学生只要能结合文意,言之成理,回答出一个“特殊”含义得1分)(2)这个特殊的春节,让留守大学生更懂得珍惜亲情,感受到要增加实践活动,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平时要学习和积累应急常识等。作为青年学生,除了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之外,这些也都是非常重要的,都是人生“必修课”。(3分,要求结合文意分析,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即可。)2.本大题4小题,共16分。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园林各种艺术之间是相通的,而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园林则更为接近。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园林誉为“姊妹艺术”。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园林创作都基于人们要亲近自然的愿望与需求。人类的祖先本是生活在自然的怀抱之中的,但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的需要,人类群居的场所,逐渐离开了森林原野,形成了“城市”。城市里日益增加的建筑物,长期拥挤、喧嚣、繁忙的都市生活,使厌倦的人们产生了亲近自然的愿望。然而郊游活动不可能过于频繁,一些远离城市的名山大川,更难常往。山水画又毕竟只是一张平面观赏的图画,只可“神游”。古代的达官贵人,为了更真切地感受自然气息,欣赏自然美景,便不满足于“纸上观景”了。他们挖湖堆山,栽树植竹,养花种草,使经过提炼加工的自然山水景观再现于立体的三维空间中,这就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园林都是以“再现自然”为其主旨,因而注重“外师造化”,向自然界的真山真水学习,用摹拟自然的表现手法达到再现自然的目的。我国古代山水画大师石涛就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要求艺术家要广泛地游览,搜集自然佳景,为山水画的创作打下基础。我国园林史上最负盛名的造园大师之一、明代的计成自述他“……性好搜奇……每宗游燕及楚”。他自少年时就广游博览,观察自然山水景观,搜集造园的素材。再如元代画师倪瓒,取法于常熟虞山的岩层石理结构,制造了山水画皴法中的折带皴。而古代造园师学习虞山岩层结构后,形成了黄石假山的堆叠法。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园林的艺术特征也具有许多共同点。中国山水画讲求神韵,不仅要写实,更要入情写意;而中国园林讲求“寓诗情画意于自然景物之中”。二者追求的艺术境界是一致的。中国园林造园,注重使用隔景、抑景、漏景、夹景等艺术手法,使空间分隔,景物遮掩,似露又藏,似隔又通。这和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性也是一致的。这里所表现的正是“含蓄美”。中国园林以自然为美,植物配置不按直线排列,也不修剪,但却安排得疏密有致,高低有情。而中国山水画也讲究气韵生动,布局洒脱自然而忌讳刻板、规则。中国山水画对画面的虚实处理,提出“无虚不能显实,无实不能存虚,无疏不能成密,无密不能见疏,是以虚实相生,疏密相用,绘事乃成”的重要观点。而中国园林也十分注重空间的虚实变化与对比:山色与水景,石岩与山洞,驳岸石与水洞,墙体与门窗洞……都是虚实构造的实例。另外,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园林都十分注重借助文学形式来增强自己的艺术感染力。中国山水画中题写诗歌赋于其上者,屡见不鲜。这些题词很有讲究,不仅能使画的“诗情”更加浓郁,而且会让画的意境更加深远。在中国园林中,各景区的题名、赋额、楹联,更是绝不可少的。如《红楼梦》中所论“佑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案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A.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园林被誉为“姊妹艺术”,是因为它们的创作风格完全相同。B.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园林创作要反映人们亲近自然的愿望与需求。C.中国园林造园中景物遮掩,似露又藏,似隔又通,这与中国山水画表现的含蓄美是一致的。D.中国园林艺术“外师造化”,向自然界的真山真水学习,再现了自然。E.中国园林比中国山水画更注重借助文学形式表情达意。13、下列说法,不属于中国园林出现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A.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的需要,人类群居的场所,逐渐离开了森林原野,形成了“城市”,长期的都市生活使人们想亲近自然。B.长期拥挤、喧嚣、繁忙的都市生活,使厌倦的人们产生了亲近自然的愿望。然而郊游活动不可能过于频繁,一些远离城市的名山大川,更难常住。C.山水画毕竟只是一张平面观赏的图画,只可神游。人们为了更真切地感受自然信息,欣赏自然美景,便不满足于“纸上观景”了。D.人们挖湖堆山,栽树植竹,养花种草,使经过提炼加工的自然山水景观再现于立体的三维空间中。14、中国园林创作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15、请就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园林“姊妹艺术”的某个相似点,联想其他的某种艺术(如戏剧、书法、舞蹈、音乐、诗词等),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各种艺术之间是相通的”这句话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12、答案:CD。(A项在文中第一段,原文为“更为接近”而非“完全相同。B项,第二段中的第一句“都基于”,而不是“要反映”;E项,原文是“都十分注重”,)13、答案:D。(这是中国园林形成的方式)14、【参考答案】①以摹拟自然的表现手法达到再现自然的目的。②讲求“寓诗情画意于自然境物之中”。③十分注重空间的虚实变化与对比。④借助文学形式增强自己的艺术感染力。(每点1分)15、【思路提示:说出一点相似点,联想到一种艺术即可】【评分标准】艺术的相似点(观点)选取1分;联想描述、分析3分。示例①:如书法,或求神韵,或求含蓄,或求自然洒脱,或虚实相生。(1分)“书圣”王羲之,其行书《兰亭序》登峰造极,翩若惊鸿,矫若游龙。自然质朴,似行云流水;错落有致,如亭台楼榭;虚实相生,有如犄角相呼。(3分)示例②:注重“外师造化”,向自然界的真山真水学习……示例③:创作的主要目的,都是基于人们的某种愿望与需求……示例④:借助其他的艺术形式来增强自己的艺术感染力……

略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4题。 太湖碎锦范烟桥1

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民间则说:“八百里太湖跨三州”。不经过实测,这样笼统地画出一个轮廓,只能给人们一种山明水秀、浩瀚无际的想象。至于它有什么诗情画意,要费一点时间实地去观察、探索,才能领会。2

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感到有不同的胜概。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山下坡田,种植各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夏熟是三麦和油菜,还有豆类和蔬菜瓜果。他们更有园艺的丰富经验,梅、杏、桃、李……多得数说不尽。枇杷、杨梅和洞庭红(橘名)名闻遐迩。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张。从观赏说,四时皆宜;从生产说,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江南的许多淡水鱼,这里样样都有。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点缀湖光水色中,渔民们勤劳、勇敢,征服自然,利用自然。3

西山和东山隔着东太湖,东山最高峰——莫嫠,和西山最高峰——缥缈遥遥相对,同为七十二峰的领袖。西山也是丰产地区,同是“花果山”,东山所有的名花嘉果,西山都繁生着。从东山坐独具风格的小艇——龙飞快,驶入东太湖,莫嫠峰头,云气淆然如蒸。别的不知名的远近诸山,时隐时现,好似给烟波吞吐着,山色因明暗而浓淡不一。船家果然有眼明手快的本领,坐在船里的我,到湖心时常为颠簸震荡而惊心动魄。正因如此,而愈觉山水奇丽来得不易的乐趣。兀立在东山、西山之间的石公山,则是以玲珑秀逸的姿态吸引着人们。小艇乘风破浪而去,到了山下,显然可见四周的山石,经过千万年的冲刷,有了“皱、瘦、透”的美姿,早给鉴赏者陆续凿去了,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都是取决于石公一带的石山。因此,石公山像斧削过,没有了山脚,正如一片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

④假使从苏州直接到西山,出蠡口,就展开了图画,山更多,湖更大,变幻就更多。王鏊“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共浮”,冯善“震泽春浮涨碧漪,净涵天影漾玻璃”,能把湖山之胜,描绘得恰到好处。道书上所说的第九洞天──林屋,就在西山。到了里面,石壁嶙峋如雕塑,是洞庭一奇。这里有许多神话,和山农们闲谈,妄言妄听,也增添了些兴趣。而西边的消夏湾,更附会着西施的种种传说。山湾柔顺的湖水,浅而澄清,可以游泳。有着荷花、菱叶,清风徐来,颇有凉意,确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到了包山寺,才窥见缥缈峰突起在丛林杂树之上。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有了山,有了水,才见得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太湖就以此特别奇胜。⑤太湖还有四个画面,和洞庭东山、西山合起来,差不多得见其全貌。一是从湖州到无锡的一段水程,在群山断续中经过,前后左右可以看到云峦起伏,似乎它们都有动态,与人游戏。一是从无锡到宜兴,数十分钟的汽车行程,在湖边掠过,太湖平铺在车外,远山几抹,可望而不可即。一是无锡的鼋头渚,割取了太湖的一角,经过人力的整理,有着怪石突兀、惊涛汹涌的奇趣。不仅有色,而且有声。夕阳将下,余晖照映湖面,金光璀璨,不可名状。一是苏州光福的石壁,也是太湖的一角,更见得静止处,已不是空阔浩渺的光景。而即小见大,可以使人有更多的推想。⑥阴、晴、风、雨、云、雾,固然使山水多变,适逢其会,逸趣横生。便是朝曦、夜月下特有的湖光山色,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古今诗人画师,尽管灵思妙想,摄取片段到诗画里,有着他们的杰作,还是概括提炼。我更无能,凭我接触到的,写了些体味,或许有三言两语,能引起到过太湖者的同情,作会心的微笑。毕竟是“尝鼎一脔”,太湖实在是描写不尽,描写难工的。(有删改)19、下列文中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花结果(jié)

名闻遐迩(迩:远)B、姹紫嫣红(chà)

不可名状(状:描绘、形容)C、淆然如蒸(xiáo)

即小见大(即:就着)D、尝鼎一脔(luán)

描写难工(工:精巧、精彩)20、下列描写太湖的诗句,与文中画线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东上高山望五湖,雪涛烟浪起天隅。(胡曾《咏史诗·太湖》)B、数声鸿雁雨初歇,七十二峰青自然。(吴昌硕《泛太湖》)C、湖通南北澄冰鉴,山断东西列画屏。(杨基《题太湖》)D、岛屿纵横一镜中,湿银盘紫浸芙蓉。(文徵明《太湖》)2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对太湖东山、西山及太湖在阴、晴、风、雨、云、雾下的变幻作了详细的描绘,表现了太湖山水的多变与逸趣横生。B、文章引用形容太湖的套语、诗句,谈及苏州园林、道书记载和神话传说,增添了太湖的人文色彩和传奇性。C、第⑤段写太湖的四幅画面,运用移步换影的方法,结合色彩、声音等变化,表现不同时空之下的太湖奇景。D、本文写太湖美景,详略有致,既有整体勾勒,又有布局描写,自然景色与审美体验有机融合,韵味丰富。22、文章第②段写了东山一带哪些“胜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23、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太湖碎锦”的内涵和作用。(6分)24、文中说:“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你是否赞同这个说法?结合生活实际或阅读积累,谈谈你的思考。(6分)参考答案:19.A

20.B

21.A

22.山下坡田种类丰富的农作物、种类多样的园艺、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表达了作者对太湖的赞美和热爱之情。23.“碎锦”本义是细碎的锦缎,比喻零散知识的集合。“太湖碎锦”的意思是太湖的零散美景,使用比喻的修辞,表达对太湖的赞美之情。24.赞同。俗话说距离产生美。身在其中,往往忽略了其魅力之所在,可能更多的是发现其缺点。比如太湖,因远观而发现“缥缈峰突起在丛林杂树之上”“山的灵秀,水的空明”等美景。我们在欣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等的审美过程中,必须保持特定的、适当的距离,如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否则就会影响和削弱审美主体的审美效果1.A迩:近。2.B未用对偶修辞。3.A作者对太湖东山、西山及太湖在阴、晴、风、雨、云、雾下的变幻作了详细的描绘,此句错误,并未做详细的描绘,只是对云详写,其余都是略写。4.此题就是给本段划分层次,分为三层,第一层山下坡田种类丰富的农作物。第二层:种类多样的园艺。第三层: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本段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太湖的赞美和热爱之情。5.标题的内涵:1.注意修辞2.表层含义3.深层含义4文本的中心5.作者感情。表层含义:是细碎的锦缎,比喻零散知识的集合。深层含义:“太湖碎锦”的意思是太湖的零散美景。作用:点明对象,总领全文;奠定文章的基调;揭示文章的主题。解答此题就是回答主旨即表达对太湖的赞美之情。6.解答此题先说观点:赞同。再结合生活实际或阅读积累具体分析:俗话说距离产生美。结合文本:比如太湖,因远观而发现“缥缈峰突起在丛林杂树之上”“山的灵秀,水的空明”等美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文言文阅读(22分。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论积贮疏贾谊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①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

)能疑者,并举(

)争起矣。(

)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②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③也!窃为陛下惜之!【注】①阽危:危险。②殴:通“驱”。③廪廪:同“懔懔”,文中指令人害怕的局面。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靡:耗费,浪费。B.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罢:通“疲”,衰弱。C.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

饥:饥饿,吃不饱。D.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

缘:顺着,趋向。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政治未毕通也,远方()能疑者,并举()争起矣。()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A.所

B.之

C.之

D.其

且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A.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B.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C.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D.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引用管子的话作为中心论点,旨在阐述让百姓“知礼节”的方法。B.文中的“本”指农业,文章客观上反映了传统农业社会重农轻商的思想。C.本文中贾谊从“富安天下”即治国的高度劝谏汉文帝重视农业生产。D.文章用正反对比的方法,从战争、灾荒等方面论述了贮备粮食的重要性。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3分)译文:

(2)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4分)译文:

(3)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3分)译文:

参考答案:5.D。饥:饥荒,荒年,庄稼收成很差或颗粒无收,结合后文“禹汤被之”就更清楚。与“穰”(丰年)连用,宜当作偏义复词,偏指荒年。6.B7.B。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8.A。本文主旨是论述重视农业生产,以增加积贮的重要性,管子的话不是中心论点。9.(1)生产衣食物资有时节(的限制),可是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财富一定会缺乏(耗尽)。解析:计分点:时:时节、时令。亡:通“无”,没有。屈:尽,缺乏。(2)倘若不幸发生方圆两三千里的大旱灾,国家用什么来赈济老百姓呢?解析:计分点:即:假如,倘若,如果。方:方圆。胡:什么。恤:救济,救助。国胡以相恤,宾语前置。(3)使敌对的人归降,使远方的人顺附,招谁而不来呢?解析:计分点:怀、附:使动用法,使……归顺(归附,依附,依服)。何招,宾语前置。【参考译文】管子说:“粮仓充足,百姓就懂得礼节。”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治理得好的,从古到今,没有听说过这事。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冻。”生产东西有时节的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财富一定会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国家,考虑得极为细致和周密,所以他们的积贮足以依靠。现在人们弃农经商(不生产而)吃粮的人很多,这是国家的大祸患。过度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滋长,这也是国家的大祸害。这两种大祸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稍加制止;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人去挽救;生产的人极少,而消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汉朝从建国以来,快四十年了,公家和个人的积贮还少得令人痛心。错过季节不下雨,百姓就将忧虑不安,年景不好,百姓纳不了税,朝廷就要出卖爵位,百姓就要出卖儿女。这样的事情皇上已经耳有所闻了,哪有治理国家已经危险到这种地步而皇上不震惊的呢?世上有饥荒,这是自然界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曾遭受过。假如不幸有纵横二三千里地方的大旱灾,国家用什么去救济灾区?如果突然边境上有紧急情况,成千上万的军队,国家拿什么去发放粮饷?假若兵灾旱灾交互侵袭,国家财富极其缺乏,胆大力壮的人就聚集歹徒横行抢劫,年老体弱的人就互换子女来吃;政治的力量还没有完全达到各地,边远地方敢于同皇上对抗的人,就一同举兵起来造反了。于是皇上才惊慌不安地谋划对付他们,难道还来得及吗?积贮,是国家的命脉。如果粮食多财力充裕,干什么事情会做不成?凭借它去进攻就能攻取,凭借它去防守就能巩固,凭借它去作战就能战胜。使敌对的人归降,使远方的人顺附,招谁而不来呢?现在如果驱使百姓,让他们归向农业,都附着于本业,使天下的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工商业者和不劳而食的游民,都转向田间从事农活,那么积贮就会充足,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了。本来可以做到使国家富足安定,却竟造成了这种令人危惧的局面!我真替陛下痛惜啊!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登平远台记[明]宗臣平远台在省城中东南。《闽志》三山,此即所谓鳌峰山也。山固奇,在城中尤奇。宗子入闽十朔未登也,盖以戎故。而客有好宗子者,乃召宗子登焉。凡几折始上,又折而东,登鳌石亭。天风高扬,万象萧瑟,宗子于是仰而思,已俯而叹也。客曰:“大夫何叹?”宗子曰:“嗟客乎,嗟客乎,客闻其说,余恐客之投觞于地,而莫余饮也。夫闽者,岂非记所称东南巨丽哉?家缨弁,人诗礼,农嬉于畴,而商歌于涂也。当是时而登厥台焉,高山大川,游云芳草,罔弗触吾目也,则罔弗快吾心也,今何时也?吾见兹台三驻军矣。客亦东眺大海乎?楼船组练隐隐起也;南睇于江,故里妇日濯锦漂絮其中者,今健儿饮马矣;西瞻乌石,盖有锻甲砺刃、鼓笳铙吹之声焉;北窥闾井,则父老子弟被戎执戈者,怨讟①盈道也。且千里之内,亡者未葬,疮者未起,流者未归,系者未释,吾念之,吾不知汗之淫淫至于踵也。昔何以欢?今何以悲?昔何以靖?今何以扰?斯其故难言哉,难言哉!夫君子之谋人国也,上忧主忧而下忧民忧者也。今帝心常在万里,而民瘼充充之在吾前也,方请缨枕戈,不暇餐沐矣,客乃欲吾观高山大川、游云芳草而嬉乎?此吾所为叹也。昔元臣据闽之险,以抗我旅,皇祖乃命楼船将军从大海径捣其穴空之,帝谟燀赫,日月同炳也。乃今策事之臣,顾不能设一奇制敌,而使丑夷往往截海窥我,此视皇祖诸臣何如哉?吾叹之,实愧之也。”客于是起辞曰:“吾不能解大夫之叹,而大夫又安能饮吾之酒?请大夫为客记之,以示后之登斯台者,毋徒嬉此高山大川、游云芳草而忘厥民忧也。”宗子于是采客之言,以为之记。【注】①怨讟(dú):痛恨而有怨言。高考资源网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罔弗触吾目也

罔:没有高考资源网B.斯其故难言哉

故:缘故C.帝谟燀赫,日月同炳也

谟:谋略D.此视皇祖诸臣何如哉

视:看待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A.①乃召宗子登焉

②盖有锻甲砺刃、鼓笳铙吹之声焉B.①昔元臣据闽之险,以抗我旅

②以示后之登斯台者C.①此即所谓鳌峰山也

②夫君子之谋人国也D.①宗子于是仰而思

②上忧主忧而下忧民忧者也7.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吾所为叹”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A.夫闽者,岂非记所称东南巨丽哉?B.父老子弟被戎执戈者,怨讟盈道也。C.昔何以靖?今何以扰?D.帝心常在万里,而民瘼充充之在吾前也。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平远台在福建的鳌峰山,作者受友人之邀而登临,登高而望,不禁触景生情,既是为奇伟的自然风光,更是为现实的凄然状况。B.文中多处运用对比,作者通过往昔的繁荣安定与今日的残败患乱的对比,表达了对朝臣无能的不满和自己难有作为的愧疚之情。C.同游宾客虽然不能理解作者的“叹”,但认为实在应该记下这高山大川、游云芳草的美丽景色,以供后来者赏读,于是作者应允而作。D.文章贯串了作者的忠君爱民意识,其不以登临为乐,忧国忧民之情与《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谓异曲同工。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客闻其说,余恐客之投觞于地,而莫余饮也。(3分)(2)吾念之,吾不知汗之淫淫至于踵也。(3分)(3)乃今策事之臣,顾不能设一奇制敌,而使丑夷往往截海窥我。(4分)参考答案:5.D(“视”应解为“与……比照”)6.B(两个“以”均是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A项前者是代词,可译为“它”,指代平远台,后者作语气词;C项两个“也”均是语气词,前者表判断,后者作句中停顿;D项“而”均是连词,前者表修饰关系,后者表并列关系。)7.A(此句只是肯定“闽”是个好地方。而从文意上看,“吾所为叹”的原因是倭寇的进犯,百姓不能生活在太平年代,而朝廷又没有有效的御敌措施。)8.C(曲解了宾客的意思。从末段看,宾客理解了作者感叹的原因,而要求作者写文章的意图是希望以此警示后人。)9.(1)你们听了其中的缘故,我恐怕你们会把酒杯扔在地上,不再给我酒喝了。(“觞”1分;“莫余饮”宾语前置句,“饮”使动用法,1分;大意1分。)(2)我一想到他们,不知不觉就汗水淋淋一直流到脚后跟。(“念”1分;“踵”1分;大意1分。)(3)现在谋划国事的大臣,却不能设计一个奇招制服敌人,因而使倭寇常常截断海路偷袭我国。(“策事之臣”1分;“顾”1分;“窥”1分;大意1分。)【文言文参考译文】平远台位于省城之中,地处东南方。《闽志》中记有三山,平远台就是其中所说的鳌峰山。此山本来就秀奇,在城中就更显得奇伟。宗子到福建十个月了也没有登临(它),这是因为要抗击倭寇。有喜欢宗子的宾客邀请我登平远台。拐了几个弯才开始上山,又拐弯向东登上鳌石亭。天空中大风激扬,天地万象,一片萧瑟,宗子于是仰头思索,继而低头叹气。宾客说:“大夫感叹什么呢?”宗子说:“宾客呀,宾客呀,你们听了其中的缘由,我恐怕你们会把酒杯扔在地上,不再给我酒喝了。福建,难道不是记载中所称的东南巨丽吗?家家系缨戴帽,人人读诗懂礼,农人在田间嬉笑,商人在路上唱歌。如果在那个时候登临此台,高山大川,游云芳草,无不进入我的眼睛,那么就无不欢娱我的心。现在是什么时候呀?我看见此台三面驻军。宾客应该也东望大海吧?战船士兵隐约可见;南望闽江,以前市井主妇每天在里面洗涤锦衣、漂洗棉絮的江水,而今天士兵(在此)饮马;西望乌石山,萦绕着铸甲磨刀、鼓笳铙歌的声音;北看里巷市井,父老子弟身披铠甲,手拿武器,痛恨和怨言充满了道路。而且方圆千里之内,死去的人没有被安葬,受伤的人不能起身,流亡的人没有归来,被抓的人没有获释。我一想到他们,我不知不觉就汗水淋淋一直流到脚后跟。往日为什么欢乐?现在为什么悲伤?往日为什么安定?现在为什么混乱?这其中的缘故真是难说呀,难说呀!为国家出谋划策的君子,在上忧虑君主所忧虑的,对下忧虑百姓所忧虑的。现在国君在万里之外,而百姓疾苦连连就在我的面前,正请求从军擒敌,以戈作枕,没有时间吃饭洗浴,宾客难道想要我欣赏高山大川、游云芳草而嬉笑其中吗?这就是我感叹的原因。以前元臣凭借福建的地势险要,抵抗我国军队。皇祖于是命令楼船将军从大海直接捣毁他的巢穴使他空虚,太祖皇帝的谋略光明盛大,和日月一样明亮。现在谋划国事的大臣,却不能设计一个奇招制服敌人,因而使倭寇常常截断海路偷袭我国,与皇祖比起来,诸位大臣怎么样呢?我叹气,实在是惭愧呀。”宾客于是接着我的话说:“(如果)我不能理解你的叹气,那么你又怎能喝我的酒呢?请你为我记下它,来警示后来登临这平远台的人,不要仅仅娱乐于高山大川、游云芳草,而忘却了百姓的忧虑。”宗子于是采纳了宾客的意见,作了这篇记。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刘汲,字直夫,眉州丹棱人。绍圣四年进士。金人再犯京师,诸道不知朝廷动息者三月。冯延绪传诏抚谕,谓车驾出郊定和议,令诸道罢兵。汲谓副总管高公纯曰:“诏书未可遽信。”公纯问故,汲曰:“诏下以去年十二月,邓州去京七百里,今始至州,何也?安有议和以三月,而敌犹未退乎?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可速进兵。”公纯难之,汲请自行,公纯不得已俱至南阳,不进,汲独驰数十骑赴都城,二帝已北行,汲素服恸哭。寻代公纯摄帅事,捐金帛飨士,为战守计。就加直龙图阁、知邓州兼京西路安抚使。

金人复渡河,谍知邓州为帝行在所,命其将银朱急攻京西。汲遣副总管侯成林守南阳,金人奄至杀成林汲集将吏谓曰吾受国恩恨未得死所金人来必死汝有能与吾俱死者乎皆流涕曰惟命。民有请涉山作寨以避敌者,汲曰:“是弃城矣。然若属俱死无益。”乃下令曰:“城中有材武愿从军者听留,余从便。”得敢死士四百人,又令曰:“凡仕于此,其听送其家,寅出午反,违者从军法。”众皆感服,无一人失期。

及南阳陷,命将戚鼎将兵三千逆战,及命靳仪与赵宗印分西、南门掎之。汲自以牙兵四百登阵望,见宗印从间道遁,即自至鼎军中,麾其众阵以待,敌至皆死斗,敌却。俄而仪败金人攻之益急,矢下如雨,军中请汲去,汲不许,曰:“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敌大至,汲死之。事闻,赠太中大夫,谥忠介。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七·忠义三》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公纯难之

诘难,责难

B.寅出午反

通“返”,返回

C.及命靳仪与赵宗印分西、南门掎之

牵制D.敌大至,汲死之

为……而战死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

俄而仪败金人攻之益急B.其听送其家

麾其众阵以待C.民有请涉山作寨以避敌者

汲自以牙兵四百登阵望D.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

捐金帛飨士,为战守计7.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刘汲“有谋略”的一组是(

)

(3分)

①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可速进兵

②是弃城矣。然若属俱死无益

③凡仕于此,其听送其家,寅出午反,违者从军法④麾其众阵以待,敌至皆死斗

⑤矢下如雨,军中请汲去,汲不许

⑥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

A.①④⑥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③⑤⑥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刘汲认为“诏书未可遽信”,理由是诏令到达的时间过长,议和之后没见退兵。

B.刘汲独自率领几十名骑兵奔赴都城,但是二帝已经北行,刘汲穿上白衣服恸哭。

C.赵宗印从小道隐蔽行军,随后来到戚鼎的军队中,指挥军队布阵来等待敌人,敌人到来之后他们都作殊死战斗。

D.刘汲为了坚守城池,召集城中有才能和武力从军的人留下来,敢死战士有四百人,让做官的人把家人送走,众人都感动佩服。

9.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金人奄至杀成林汲集将吏谓曰吾受国恩恨未得死所金人来必死汝有能与吾俱死者乎皆流涕曰惟命(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安有议和以三月,而敌犹未退乎?(3分)

②寻代公纯摄帅事,捐金帛飨士,为战守计。(4分)

参考答案:5、A

难:以……为难(意动用法)6、B

A之:助词,的;代词,他们。B其:代词,他的。C以:连词,表目的,来,以便;动词,率领。D为:介词,为了;动词,作。7、B

④⑤⑥指刘汲勇敢无畏、精忠报国8、C

赵宗印从小道逃走,刘汲来到戚鼎的军队。9、【断句与翻译】(10分)

(l)断句。(3分)

金人奄至/杀成林/汲集将吏谓曰/吾受国恩/恨未得死所/金人来必死/汝有能与吾俱死者乎/皆流涕曰/惟命

(“汲集将吏”后可断可不断)(2)翻译(6分)①怎么会有用三个月来议和(谈判).但是敌人还没有退兵的呢?(“退”、介词结构后置、句意各1分,共3分)②不久,他(刘汲)代替高公纯处理统率军队的事务,他捐出金帛慰劳战士,制定战守的准备(计划)。(“寻”“摄”、“飨”、句意各1分,共4分)

附译文:

刘汲,字直夫,眉州丹棱人。绍圣四年进士。金人再次侵犯京师,各道(行政区域)有三个月不知道朝廷的情况。冯延绪传达诏书并安抚通告,说皇帝出郊外签订和议,命令各道罢兵。刘汲对副总管高公纯说:

“诏书不能立刻相信。”高公纯询问缘故,刘汲说:

“诏书从去年十二月就下达了,邓州离京城七百里,现在才到达邓州,是为什么呢?怎么会用三个月来议和,但是敌人还没有退兵的呢?这一定是金人胁迫朝廷来缓和保卫朝廷的部队罢了,可以迅速进兵。”高公纯感到为难,刘汲请求自己出发,高公纯不得已和他一起到了南阳,不能进城,刘汲独自率领几十名骑兵奔赴都城,二帝已经北行,刘汲穿上白衣服恸哭。不久他代替高公纯处理统率军队的事务,他捐出金帛慰劳战士,制定战守的计划(准备)。随后,升任直龙图阁、知邓州兼京西路安抚使。

这时金人又渡过黄河,通过谍报知道邓州是皇帝所在的地方,命令他的大将银朱猛烈进攻京西。刘汲派遣副总管侯成林守卫南阳,金人忽然到来,杀死了候成林。刘汲召集将领和官吏对他们说:

“我们承受国恩,遗憾没有找到死的处所,金人来了我们必定.战死,你们有能和我一起去死的人吗?”众人都留着眼泪说:

“听从你的命令。”有百姓请求在山上扎寨来躲避敌人的,刘汲说:“这是抛弃城池。然而,你们都去死,也没有什么意义。”就下令说:“城中有才能和武力从军的人听任他们留下来,其余的人听从他们的方便。”得到敢死的战士四百人。又下令说:

“凡是在这里做官的人,听任他们把家人送走,寅时出去午时返回,违者依军法惩办。”众人都感动佩服,没有一个过期不到。等到南阳失陷,命令大将戚鼎率领三千名士兵迎战,并且命令靳仪与赵宗印分守西门、南门牵制敌人。刘汲自己率领牙兵四百人登上城墙瞭望,看到赵宗印从小道逃走,就自己来到戚鼎的军队中,指挥他的部下布阵来等待敌人,敌人到来之后他们都殊死战斗,敌人退却。一会儿靳仪战败,金人进攻他们更加猛烈,箭下如雨,军队的人请求刘汲离去,刘汲不答应,说:“让敌人知道安抚使在这里为国家尽死力。”敌人大举到来,刘汲为国家而战死。事情报告皇上,赠他为太中大夫,谥号为忠介。

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列判断,与这段文字内容相符合的一项是(3分)汉字不仅表意,还有象形与表音等特质,无论是繁体字抑或简体字。德国哲人莱布尼茨曾说,汉字一字就有一意,这种表意性让汉字有了超越语音的强大功能,由此成为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世界梦寐以求的组义语言。通俗来讲,西方语言多是靠字母组成音节,再由音节配搭出意义,但字母本身没有含义。汉字则不同,每个字都参与语言建构;而且,汉字的传达可以不经语音作中介。这一点,既是汉字不同于西方主要语言的特性,也是四大文明古国里,唯汉字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学者认为,允许一定范围内的简繁字共生,提倡从一部分人开始识繁写简,是承认汉字超越语言工具的一种传统文化认同。A.西方世界一直在寻求组义语言来替代没有含义的字母文字。B.从传承和发扬汉字文化来说,繁体字的存在和使用有特别的文化意义。C.西方语言的流传,必须借助语音这个中介才可以实现。D.其他三大文明古国的文字因为不具备汉字的表意特质而最终消亡。参考答案:B8.语言综合运用(15分)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写一段文字。要求:①拟一个能概括漫画内容或者表明你的观点、态度的标题。②先介绍漫画内容,再针对漫画所反映的现实进行议论。③有一处用“不但……而且……”或者“不是……而是……”的句式。④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⑤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效仿画面中,一位父亲站在一睹墙(可以想象成其他合理的物体)前,右手挥毫,在墙上留下了“XX到此一游”痕迹。一个小孩站在父亲的背后,效仿父亲的样子,在他的后背的衣服上也留下“XX到此一游”痕迹。这幅漫画不仅讽刺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四处涂鸦的不文明行为,而且还揭示这种不文明行为的深层危害:文明可以传承,不文明也会“传承”。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很大的影响。所以,为人父母,更应该以身作则,做一个文明的父母,带来文明的下一代。

略9.现代运动会开幕式尤其是点火仪式,常成为历史上“经典瞬间”。请你为2011年在广州举办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开幕式设计一个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点火仪式,设计新颖,语言力求简洁、鲜明、生动,60-70字。(6分)

答:参考答案:浩淼星空背景下,一位南国少女左手捧桂花酒,右手持一束鲜花翩然而下,《霓裳曲》中,一只苍鹰衔住鲜花,飞升而去,童子轻盈追去,将手中桂花酒泼到火炬台上,顷刻间烈焰腾空,香溢全场。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字。_______________。为了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广袤的国土,不同地域的中国人,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一千年前形成的两大农业布局,一个是黄河流域以泰和麦为主的旱作农业,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