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北京老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北京老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北京老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北京老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老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3题。(16分)窗外的枇杷树何永飞在乡下,一棵树是不会被人注意的,更不会对它产生浓厚的感情。但在灰蒙蒙的城市里,一棵树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就好比我窗外的这棵枇杷树。它若长在老家农村,或者我生活在满目葱绿的农村,那它是不会出现在我笔端的。可现在,我对它已不再是表面意义上的喜爱,而是形成了一种深深的眷恋。也许是它的根扎进了我的心田里,也许是我的心嫁接在了它的枝干上。我觉得,假如没有这棵枇杷树,整座城市肯定会枯萎,虽然它的绿荫没有遮盖整座城市,它的根系没有蔓延到城市的各个角落,但它看似微不足道的绿苗却时时让人看到希望。打开窗户,枇杷馥郁的芳香就随风而入,扑入鼻孔,直抵心扉,顿然让人神清气爽。它的花期很长,大概一百天左右,单从这点就可以看出它的骨子里没有吝啬的成分。当酷暑难耐的夏天来临,它不仅给你撑起绿荫巨伞,还给你带来美味甘果。我的童年、少年都是在鸟鸣声中度过的,那时虽不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也不懂得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但也分明地感觉到了有鸟鸣的日子就是不一样,才活得快活自在。当然,由于自己小不懂事,也有几只可爱的小鸟在自制的弹弓下丧命,永远地关了上歌喉,如今回想起来,心里总感到很自责很懊悔。离开农村,漂泊在城市里,我不知多少次梦回故里聆听叽叽喳喳的鸟鸣声。每次梦醒,都发现枕巾上有几道泪痕,因为在钢筋混泥土的楼房间我看不到小鸟的身影,听不到清亮的鸟鸣声。直到我搬来这里,搬来这间陈旧的房子住,与窗外的这棵枇杷树相伴,没有鸟鸣声的那种失落感才得以消散。经常栖落在枇杷树上的是一群不知名的小鸟,大概有十来只,其羽毛色彩缤纷,腹部呈雪白色,背部是天蓝色,两翼下方各点缀着一小块白色。我曾依照它们的结构特征查找过一些关于禽类的书籍,但还是无法准确判定是属于哪一类。它们的鸣叫声清脆不聒耳,有韵律不嘈杂,犹如仙女在欢歌。清晨,我还没睡醒,它们的歌声早就飘落在我的枕边,激活我半凝固的血液,让我带着饱满的精神去面对全新的一天;黄昏,它们又如期把歌声奉献给我,为我洗去全身的疲惫,把城市的喧嚣阻隔在了我生活之外。假如没有这棵枇杷树,就不会有鸟鸣声,我也就不会在物质清贫的寒境里依然过得怡然自得。雨夜本孤独,雨夜本伤感。但有知己般亲密的枇杷树陪伴在身边,我内心的孤独和伤感也就淡然无存了。夜雨打在枇杷叶上,淅淅沥沥,似乎是在弹奏一曲美妙的乐章,又似乎在讲述一个美丽的童话。临窗而望,灯光透射在洁净的枇杷叶上,随着微风吹拂一闪一闪,好不耀眼。在这样诗意盎然的夜晚,可以围炉而坐,温一壶浊酒,右手持蒲扇,左手拿一本史书,与古人促膝而谈;可以沏一杯香茗,怀揣一阙诗词,在或恢宏或幽雅的意境里自由翱翔;可以从匣子里取出挚友曾经写来的书信,把旧情重温;可以铺开宣纸,挥毫泼墨,把瑰丽的生活抒写把辉煌的明天描绘。前两天,小区的公告栏里贴出通告,说要把这里的所以旧房子拆除,盖几座雄伟的大厦。但我真的舍不得窗外的这棵枇杷树分开,说句实话,这么久地跟它相处相伴,我觉得已经很难跟它分出彼此,也许我们都是树,也许我们都是人。还有要盖大厦,占地面积肯定会比住房大,而这棵枇杷树很有可能就会被电锯锯倒,然后其根也会被挖掘机刨出。那时不知这座城市会不会感到一点痛,但现在想想,我的心就开始在滴血了。10.为什么说“看似微不足道的绿苗却时时让人看到希望”?(4分)11.理解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4分)(1)假如没有这棵枇杷树,就不会有鸟鸣声,我也就不会在物质清贫的寒境里依然过得怡然自得。(2分)(2)雨夜本孤独,雨夜本伤感。但有知己般亲密的枇杷树陪伴在身边,我内心的孤独和伤感也就淡然无存了。(2分)12.“我的心就开始在滴血了”这样的结尾有何艺术效果?(4分)13.请简析这篇文章最突出的写作手法。(4分)参考答案:10.枇杷树给城市增添了绿意,让人感受到生机和活力,最主要的是枇杷树身上的坚强、奉献精神,鼓舞着内心孤独和伤感的城市人。11.(1)枇杷树给作者带来了诗意的生活,人类和自然达到和谐相处,透露了作者崇尚自然的情怀。(2)夜雨敲打枇杷叶,给宁静的夜晚增添了华美的乐章,创造了惬意的氛围,消除了作者内心的烦杂。12.结尾卒章显志,作者情感升华,文末作者在为这棵枇杷的命运担忧,点明呼唤人类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旨。13.情景交融。缘树生情,以情映树,一棵枇杷树牵扯出作者许多情愫,因为树是生长在城市里的才会有一种照应和比较。要是生活在乡村里,或许就不会引人注目。显然,这棵树是幸运的,可是,面对即将实施的城市拆迁,这棵树前途未卜,命运堪忧。2.文学类作品阅读:(20分)雪山的长夜

迟子建午夜失眠,索性起床望窗外的风景。以往赏夜景,都不是在冬季。春夜,我曾望过被月光朗照得荧光闪闪的春水;夏夜,我望过一叠又一叠的青山在暗夜中呈现的黝蓝的剪影;秋夜,曾见过河岸的柳树在月光中被风吹得狂舞的姿态。只有冬季,我记不起在夜晚看过风景。也难怪,春夏秋三季,窗户能够打开,所以春夜望春水时,能听见鸟的鸣叫;夏夜看青山的剪影时,能闻到堤坝下盛开的野花的芳香;秋夜看风中的柳树时,发丝能直接感受到月光的爱抚,那月光仿佛要做我的一绺头发,从我的头顶倾泻而下,柔顺光亮极了。而到了寒风刺骨的冬季,窗口就像哑巴一样暮气沉沉地紧闭着嘴,窗外除了低沉的云气和白茫茫的雪之外,似乎就再没什么可看的了。雪山东侧的那簇灯火先自消失了。是凌晨一时许了,想必挖沙人已停止了夜战,歇息去了。而南侧的那簇灯火仍如白莲一样盛开着。我盯着那灯火,就像注视着挚爱的人的眼睛一样。以往归乡,我在小路上散步总是有爱人陪伴。夏季时,我走着走着要停下脚步,不是发现野果子了,就是被姹紫嫣红的野花给吸引住了。我采了野果,会立刻丢进嘴里。爱人笑我是个“野丫头”。有时蚊子闹得凶狂,我就顺手在路边折一根柳枝,用它驱赶蚊子。而折柳枝时,手指会弥漫着柳枝碧绿而清香的汁液。那时我觉得所有的风景都是那么优美、恬静,给人一种甜蜜、温馨的感觉。可自从爱人因车祸而永久地离开了我,我再望风景时,那种温暖和诗意的感觉已荡然无存。当我孤独一人走在小路上时,我是多么想问一问故乡的路啊:你为什么不动声色地化成了一条绳索,在我毫无知觉的时候扼住了他的咽喉?你为什么在我感觉最幸福的时候化成了一支毒剑,射中了我爱人的那颗年轻的心?青山不语,河水亦无言,大自然容颜依旧,只是我的心已苍凉如秋水。以往我是多么贪恋于窗外的好山好水,可我现在似乎连看风景的勇气都没有了。我很庆幸在这个失眠的冬夜里,又能坦然面对窗外的风景了。凌晨两点多,南侧雪山的灯火也消失了。三座雪山没有因为灯火的离去而黯淡,相反,它们在星光下显得更加的挺拔和光华。当你的眼睛适应了真正的黑暗后,你会发现黑暗本身也是一种明亮。仰望天上的星星,我觉得它们当中的哪一颗都可以做我身边的一盏永久的神灯。而先前还如花一样盛开的人间灯火,它们就像我爱人的那双眼睛一样,会在我为之无限陶醉时,不说告别,就抽身离去。雪山沐浴着灿烂的星光,焕发出一种孤寂之美。那隐隐发亮的一道道雪痕,就像它浅浅的笑影一样,温存可爱。凌晨四时许,星光稀疏了,而天却因为黎明将至呈现着一股深蓝的色调,雪山显得愈发得壮美了。我想我在望雪山的时候,它也在望我。我望雪山,能感受到它非凡的气势和独特的美;而它望我的房屋,是否只是一头牛的影子?而我只是落在这牛身上的一只飞蝇?我还记得1998年河水暴涨之时,每至黄昏,河岸都有浓浓的晚雾生成。有一天我站在窗前,望见爱人从小路上归家。他的身后是起伏的白雾,而他就像雾中的一棵柳树。那一瞬间,我有一股莫名的恐慌感,觉得这幻象一样的雾似乎把爱人也虚幻化了,他在雾中仿佛已不存在。现在想来,死亡就像上帝撒向人间的迷雾,它说来就来,说去就去。它能劫走爱人的身影,但它奈何不了这巍峨的雪山。有雪山在,我的目光仍然有可注视的地方,我的灵魂也依然有可依托的地方。我感谢这个失眠的长夜,它又给予了我看风景的勇气。凌晨的天空有如盛筵已散,星星悄然隐去了,天空只有一星一月遥遥相伴。那月半残着,但它姿态袅娜,就像跃出水面的一条金鱼。而那颗明亮的启明星,是上帝摆在我们头顶的黑夜尽头的最后一盏灯。即使它最后熄灭了,也是熄灭在光明中。10.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11.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12.作者对风景的态度有哪些变化?其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6分)

13.著名散文评论家红孩说:“在唯美的前提下,散文无外乎有三种成分:第一,提供多少情感含量;第二,提供多少文化思考含量;第三,提供多少知识含量。”请结合文章探究本文提供多少了“情感含量”。(6分)

参考答案:10、①呼应文题,紧扣“长夜”并与结尾相呼应;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③引起下文,引出下文对冬日风景的描绘;④为下文写午夜怀念爱人做伏笔。(答到任两点即得满分)11、运用了拟人、比喻、反问的修辞(任两点得2分)。生动地写出了对爱人离去的震惊和倍感突然(任一点得1分),强烈地表达了失去爱人的巨大悲痛和对命运无常的怨恨。(任一点得1分)12、贪恋风景——没有看风景的勇气——坦然看风景。(3分)原因是和爱人亲密无间时看什么都是美好的,所以贪恋;爱人不幸出车祸去世后,就没有了看风景的勇气;雪山的长夜让作者再次领悟到了生命的美好,燃起了希望,看到了光明,又能坦然看风景了。(3分)13、①对自然之美的热爱;②对爱人的无限追思,表现了深沉的夫妻之爱;③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从自然、爱人、生活三个角度给分,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

略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社会治理问题上,中国古代很早就产生了德治思想,并形成德治传统。德治思想的源头可追溯到尧舜时代。关于德治的记载,最早成书于周代的《诗经》《尚书》中。《诗经》不少诗篇蕴含着前代圣贤以德治国的思想,《尚书》中提出了“敬天保民”“以德配天”的命题。要保住天命,就必须敬德,以祈天永命,勤政爱民,得到民众的真心归附。德治思想的另一含义是“明德慎罚”。提倡德治并非不要刑罚,而是强调实施教化,先教后罚,以刑辅德,不专以刑杀立威。“明德慎罚”将道德教化与刑罚措施糅合,奠定了中国古代治国的基本理念。孔子继承周代的德治思想,强调治国要以礼乐为核心,突出教化作用。社会秩序井然,人际间和谐相处,是孔子希望通过德治达到的理想状态。

德治思想是“周孔之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世政治家、思想家不断探索,深化了德治思想的内涵。

战国时,沿着孔子的思路,孟子提出了一系列仁政主张。他主张“以德服人”,反对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提倡“省刑罚”,教育百姓做到孝悌忠信。西汉初,陆贾告诫刘邦,提出了“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代德治思想定下了基调。他认为治理国家不能只靠刑罚,要通过教化培养人的是非荣耻之心,德治思想成为政治领域的主导思想。

唐朝前期,隋朝二世而亡对唐初君臣是严厉的警示。唐太宗说:“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既要发挥道德教化的作用,也要发挥法律的制约作用,二者不可割裂,互为补充。在刑罚的施用上,唐初务在宽简。在唐太宗等人德治思想影响下,唐高宗、武则天时期,遵循先人遗训,缓刑用仁,谨慎治国,天下大治。

宋代理学形成阶段,德治思想深深打上了理学烙印。朱熹从仁心的角度解释德治。仁心表现在政策上就是爱民如子、平易近人、爱惜民力等。理学诸子概括出了“三纲八目”的治国模式,期望君主志向确定而达到天下大治。理学家提倡教化,整肃人心,通过书:讲习等传授儒家伦理,为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后世产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国家意识,与理学家及其追随者的讲学不无关联。德治思想从确立始,历经几千年的演进,围绕“礼法并治、德主刑辅”的逐渐深入,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指导思想。当今社会,依法治国作为基本国策,强调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任何人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有人认为法治与德治不能并存,否定“以德治国”。古代社会提倡德治并非不讲法治,而是主张加强教化,做到礼法并用,宽猛相济。我们要借鉴古代重视教化的传统,为“依法治国”打下“以德治国”的根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们的生活,使大家自觉遵守社会规范,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法治现代化道路。(选自2015年源月13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关于“德治思想”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德治思想的源头可追溯到、舜时期,《诗经》中不少蕴含着前代圣贤以德治国思想的诗篇是最早的文字记载。B、敬德,勤政爱民,以祈求上天佑护,使民众归附,是“敬天保民”“以德配天”德治思想的体现。C、德治思想提倡“明德慎罚”,就是不专以刑杀立威,主张将道德教化与刑罚措施糅合起来,先教后罚,以刑辅德。D、德治思想在孔子看来,就是要以礼乐为核心治理国家,突出教化的作用,达到社会秩序井然、人际间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孟子主张“以德服人”,陆贾强调“治以道德为上”,他们都反对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进一步发展了德治思想。B、董仲舒主张通过教化培养人的是非荣耻之心,不能只靠刑罚手段治理国家,这为汉代德治思想定下了基调。C、隋朝二世而亡对唐初君臣是严厉的警示,唐太宗等人在德治思想的影响下,缓刑用仁,谨慎治国,实现了天下大治。D、在宋代理学形成时期,朱熹从仁心的角度解释德治,理学家提倡教化,整肃人心,这为德治思想打上了深深的理学烙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周孔之教”重要组成部分的德治思想,经过后人的不断探索,大大丰富了其内涵,为宋代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B、隋朝二世而亡对唐太宗“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等治国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C、宋代理学家借书:讲习等传授儒家伦理,倡导教化,整肃人心,对后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意识的产生有一定影响。D、古代社会所提倡的加强教化,礼法并用,宽猛相济的主张,对于当今社会治理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参考答案:答案:(1)B(2)C(3)A【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无非是抓住概念的特点来衡量,即揭示事物本质属性(最为全面的)的选项是正确的;还有一种就是重要概念(词语)之间形成的各种判断(试题中表现为选项),解答这一类型题目的技巧是﹣﹣抓住选项中的“关联词”(揭示逻辑关系,即各种各样的判断)“虚词”等标志,;若没有这些标志,就要认真分析选项句子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再回到文中仔细对照。【解答】(1)B“使民众归附”错误,原文第一段为“得到民众的真心归附”。(2)C“唐太宗等人在德治思想的影响下”错误,原文第四段是“在唐太宗等人德治思想的影响下,唐高宗、武则天时期,遵循先人遗训,缓刑用仁,谨慎治国,天下大治。”(3)A“为宋代理学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说法错误,无中生有,原文第二段为“德治思想是‘周孔之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世政治家、思想家不断探索,深化了德治思想的内涵”。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3—26题。(共1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注】①戄:(jué)震惊。

②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史记?索引》按,《左传》崔

杼弑庄公,晏婴入,枕庄公尸股而哭之,成礼而出,崔杼欲杀之是也。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君语及之,即危言

危:正直B.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信:通“伸”,伸展C.

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

相:宰相D.

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次:编写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免子于厄

将请罪于君,君不许B.

知已而无礼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C.

余虽为之执鞭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D.

常有以自下者

今者有小人之言25.下列对选文有关的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具体体现了晏子身居高位而“节俭力行”的美德,这是本文记叙的重点,也是作者对晏子表示崇敬的主要原因。B.

作者认为本传记载的只是晏子的轶事,因为对于《晏子春秋》,当时的论述已有很多,而且从晏子的行事更能看出他的为人。C.

作者认为晏子事齐三代君主,尊奉“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的原则,因而“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并不表现其“见义不为无勇”。D.

晏子看重石父之才,更看重他对自我人格与价值的尊重;发现御者能听从善言、知过即改,于是加以重用,为此作者发出“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的感叹。2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参考答案:译文:

晏平仲,名婴,是齐国莱地夷维人。他辅佐了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国君,由于节约俭仆又努力工作,在齐国受到人们的尊重。他做了齐国宰相,吃饭不用两种肉菜,妻妾不穿丝绸衣服。在朝廷上,国君说话涉及到他,就正直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国君的话不涉及他,就正直地去办事。国君能行正道,就顺着他的命令去做;不能行正道时,就对命令斟酌着去办。因此,他在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名声显扬于各国诸候。

越石父是个贤才,正在囚禁之中。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他,就解开车子左边的马,把他赎出来,与他同车回家。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走进内室。过了一段时间,越石父就请求与晏子绝交。晏子大吃一惊,匆忙整理好衣帽道歉说:“我即使说不上善良宽厚,也总算帮助您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您为什么这么快就要求绝交呢?”越石父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就会得到伸张。当我在囚禁之中,那些人不了解我。你既然已经觉悟到这一点并把我赎出来,这就是了解我。了解我却不能以礼相待,还不如在囚禁之中。”于是晏子就请他进屋待为贵宾。晏子做齐国宰相时,一次坐车外出,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偷地看她的丈夫。他丈夫替宰相驾车,头上支起大车盖,挥动着鞭子赶着四匹马,意气扬扬,十分得意。不久回到家里,妻子就要求离开。车夫问她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过六尺,做齐国的宰相,名声在各国显扬。今天我看他外出,思虑非常深沉,常有那种甘居人下的态度。现在你身高八尺,不过做人家的车夫,而你的心意却自以为满足,因此我要求离开。”从此以后,车夫就谦虚恭谨起来。晏子发现了他的变化,感到很奇怪,就问他,车夫也如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太史公说:至于《晏子春秋》,书中说得很详细了。既看到他著的书,还想看他的行为,所以编写他的传记。至于他的著作,社会上已有很多,因此不再论述,只记载他的轶事。当初晏子枕伏在庄公尸体上痛哭,完成了礼节然后离去,难道是人们所说的“遇到正义的事情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的表现吗?至于晏子直言进谏,敢于冒犯国君的威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进就想到竭尽忠心,退就想到弥补过失”的人啊!假使晏子还活着,我即使替他挥动着鞭子赶车,也是我非常高兴和十分向往的啊。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营。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心矣。是日微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项羽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以将军从高祖攻反韩王信于代。自霍人以往至云中,与绛侯共定之,益食千五百户。因击陈豯与曼丘臣军,战襄国,破柏人,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残东垣,迁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媭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B.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觅赵高之事乎/C.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D.始陛下与巨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亊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对于刘邦有多种称呼:“高祖”“沛公”“汉王”“高帝”。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沛公”是因起兵于沛,群众拥立;“汉王”源于曾被封为汉中之王。B.在我国古代,“迁”可以指调动官职,如“累迁”指的是多次调动;也可以是升官,如“升迁”;而“左迁”指的是降职、贬官。文中提到樊哙迁左丞相,指的是降官。C.“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所以才有“群臣绛、灌等莫敢人。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的情形。D.樊哙死后,被追封为“武侯”。侯,是爵位的一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和高祖刘邦是同乡,樊哙一开始依靠屠狗谋生,后来做了沛公的侍从,跟从沛公去赴项羽设下的鸿门宴,他手持铁盾守在营外,以备不测。B.樊哙为了保护刘邦,勇闯鸿门宴,面对项羽的威胁,他不仅用喝酒吃肉的方式展示了自已的勇猛,还义正辞严地批评项羽不该听信小人的挑拨离间。C.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樊哙凭借战功,地位不断提高,后来又娶了吕后的妹妹,因此和其他的将领相比他和高帝的关系最亲近。D.樊哙晚年,被人奏言和吕氏关系亲近,受到高祖猜忌,高祖下令陈平在军中斩杀樊哙。陈平因为畏惧吕后,而把樊哙捉拿到长安,由于高祖去世,樊哙幸免一难。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2)是日微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参考答案:10.C

11.B

12.B

13.(1)樊哙说:“我连死都不怕,难道还在乎这一碗酒吗!”(2)这一天如果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责备项羽的话,沛公的事业几乎就完(危险)了。【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这句话的含义是“想当初陛下和我们一道从丰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什么样的壮举啊!而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您又是何等的疲惫不堪啊!况且您病得不轻,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诀别吗?再说您难道不知道赵高作乱的往事吗”,然后注意“何……也”句式,“也、乎”等标志性词语。【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B项,文中提到樊哙迁左丞相,指的并不是降官,而是升官。【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B项,“面对项羽的威胁”有误,项羽并未威胁樊哙。从文中来看,樊哙一进入营帐,项羽的反应是“壮士”“赐之卮酒彘肩”,樊哙饮酒吃肉后,项羽又问“能复饮乎”,并无威胁之意。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B项的内容,在文章第一节,圈出当樊哙进入营帐后项羽的反应,根据项羽的反应可以知道,并无威胁之意。【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且,尚且;辞,拒绝,害怕;岂……乎,难道……吗。第二句中,微,如果不是;谯让,责备;几,差一点,几乎;殆,危险。文言语段参考译文:

舞阳侯樊哙是沛县人,以杀狗卖狗肉为生。高祖做了沛公,就以樊哙为舍人。项羽驻军戏下,准备进攻沛公。沛公带领一百多骑兵来到项营,通过项伯的关系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自己并没有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入关中的事。(项羽设宴犒赏军中将士,)正在大家喝得似醉非醉的时候,亚父范增想谋杀沛公。樊哙在大营之外,听说事情紧急,就手持铁盾牌来到大营前。守营卫士阻挡樊哙,樊哙直进入军营。项羽称赞道:“真是个壮士!”说罢,就赏给他一大碗酒和一条猪前腿。樊哙举杯一饮而尽,然后拔出宝剑切开猪腿,把它全部吃了下去。项羽问他:“还能再喝一碗吗?”樊哙说道:“我连死都不怕,难道还在乎这一碗酒吗!况且我们沛公首先进入并平定咸阳,露宿霸上,以此来等待您的到来。大王您今天一到这里,就听信了小人的胡言乱语,跟沛公有了隔阂,我担心天下从此又要四分五裂,百姓们都怀疑是您一手造成的啊!”项羽也因为樊哙顺了自己的心意,再也没了杀掉刘邦的想法。这一天若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责备项羽的话,沛公的事业几乎就完了。项羽死了以后,汉王做了皇帝,因为樊哙守战有功,增加封邑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叛,樊哙跟从高祖到了陈地,攻打韩信,安定了楚地。又赐爵列侯,和诸侯剖符(或叫“剖竹”。封建时代的帝王在建国之后,就会封赏有功的诸侯将士,任命将、郡守,将符节剖分为二,文臣武将各执其一,作为信守的约证,叫做“剖符”。)世世代代不断绝,又增加封邑舞阳。以将军的身份跟从高祖到代地攻打韩信。从霍人以往到云中,与绛侯共同安定了这些地方,增加封邑到一千五百户。趁机攻击陈豯与曼丘臣军,在襄国作战,攻破柏人,稳定清河、常山总共二十七个县,摧毁了东垣,升为左丞相。樊哙娶吕后的妹妹吕媭为妻子,所以和其他的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以前在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一度病得很厉害,讨厌见人,他躺在宫禁之中,诏令守门人不得让群臣进去看他。群臣中如绛侯周勃、灌婴等人都不敢进宫。这样过了十多天,有一次樊哙推开宫门,径直闯了进去,后面群臣紧紧跟随。看到高祖一人枕着一个宦官躺在床上。樊哙等人见到皇帝之后,痛哭流涕地说:“想当初陛下和我们一道从丰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什么样的壮举啊!而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您又是何等的疲惫不堪啊!况且您病得不轻,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诀别吗?再说您难道不知道赵高作乱的往事吗?”高祖听罢,于是笑着从床上起来。后来卢绾反叛,高帝让樊哙以相国的身份攻击燕国。这时高帝病得很重,有人说樊哙和吕氏勾结,假如皇上一旦驾崩,那么樊哙就会率领军队全部杀尽戚夫人和赵王这些人。高帝听说了以后非常生气,于是就让陈平载着绛侯前去代替樊哙,到军中斩杀了樊哙。陈平畏惧吕后,抓捕樊哙到了长安。到了以后高祖却已经驾崩,吕后释放了樊哙,让樊哙恢复了官爵与封邑。孝惠六年,樊哙去逝,谥号是武侯。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不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不銛于钩、戟、长铩也;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上篇)秦灭周祀,并四海,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土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贾谊《过秦论》中篇)2.以下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小:变小

B.与陈涉度长絜大

絜:衡量

C.今秦南面而王天下

王:称王

D.夫兼并者高诈力

高:高度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是秦国灭亡的原因的一组是(

)(3分)①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③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

④兵革不休,土民罢弊

⑤不信功臣,不亲士民

⑥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④⑤⑥4.以下说法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秦始皇统一天下本来就不得人心,后来又施行暴政,所以秦王朝很快就倾覆了。B.天下百姓虚心仰上表明他们要求过安定的生活,这体现秦统一天下顺乎民心。C.兼并天下不妨采用一些诈力手段,但安定之后,想保有天下,就一定要施行仁义。D.秦王不懂得攻守之势已变,仍自以为是,以诈力统治天下,导致了秦王朝的灭亡。5.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3分)(2)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也。(3分)参考答案: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面是从一封信中摘取的一段话,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得体,请指出并加以改正。您的信已收到,寄来的特产我就笑纳了,看到这些家乡特产,我又忆及您对我一贯的关心和爱戴,真是不胜感激。至于您托我为您的犬子毕业联系工作一事,我定会鼎力相助,请您放心。俗语云: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日,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件礼物,相信您会喜欢。参考答案:⑴“笑纳”改为“接受”⑵“爱戴”改为“爱护”;⑶“您的犬子”改为“令郎”;⑷“鼎力相助”改为“尽力而为”;⑸“惠赠”改为“敬赠”。【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核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般应注意: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台、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笑纳”,用于请求别人接受自己的馈赠,这里用错了,改为“接受”;“爱戴”只能用于下对上,晚辈对长辈,这里用错对象,改为“爱护”;“您的犬子”中“犬子”是谦辞,用错了,应改为“‘令郎”,“鼎力相助”,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话,应改为“尽力而为”;“惠赠”,敬词,用于指别人赠送给自己物品,这里不合语境,应该换成“敬赠”。【点睛】语言表达得体应注意:第一,恰当利用词语的感情色彩。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