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单元测试卷-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760e934e2ab4dbddf3c8a3b37f4e8fa/0760e934e2ab4dbddf3c8a3b37f4e8fa1.gif)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单元测试卷-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760e934e2ab4dbddf3c8a3b37f4e8fa/0760e934e2ab4dbddf3c8a3b37f4e8fa2.gif)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单元测试卷-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760e934e2ab4dbddf3c8a3b37f4e8fa/0760e934e2ab4dbddf3c8a3b37f4e8fa3.gif)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单元测试卷-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760e934e2ab4dbddf3c8a3b37f4e8fa/0760e934e2ab4dbddf3c8a3b37f4e8fa4.gif)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单元测试卷-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760e934e2ab4dbddf3c8a3b37f4e8fa/0760e934e2ab4dbddf3c8a3b37f4e8fa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99页,共=sectionpages99页试卷第=page88页,共=sectionpages99页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1.每年10月23日上午6:02到晚上6:02被誉为“摩尔日”(MoleDay),这个时间的一种写法为6:0210/23,外观与阿伏加德罗常数近似值6.02×1023相似。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AlCl3中含有NA个离子键B.20gD2O中含有电子数为10NAC.0.1molFeCl3•6H2O加入沸水中完全反应生成胶体的粒子数为0.1NAD.标准状况下,将22.4LHCl溶于1L水,所得溶液中c(H+)为1mol/L2.设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1.2L所含的原子数为B.标准状况下,22.4L所含原子数为C.标准状况下,22.4L所含分子数为D.常温常压下,48g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将KCl和KBr的混合物38.7g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通入过量的Cl2,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固体29.8g,则原溶液中Cl-、Br-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2:1 B.3:1 C.1:1 D.4:14.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mol的1H2中,含有0.2NA个中子B.1mol/L的稀硫酸中,含H+的数目为0.2NAC.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1NAD.0.1molCl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5.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4.48LCO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稀盐酸中,氢原子的数目为0.05C.在足量中燃烧,消耗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D.标准状况下,22.4L含有的原子数为3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A.在标准状况下,22.4L水所含分子数目为B.1g氢气中含有个电子C.1溶液所含K+数目为2D.1中有2阴离子7.部分含氯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物质b可使湿润有色布条褪色B.物质d常用作自来水消毒剂C.物质e只有氧化性D.若c是,可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可制得漂白粉,可作纸张的漂白剂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观察钾元素的焰色除去气体中的HCl气体制备氧化钠鉴别、溶液ABCDA.A B.B C.C D.D9.100mL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后,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产生的体积与盐酸体积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V(盐酸)在25mL前,发生的反应为:B.通入后,溶液中的溶质为和C.通入的体积为168mLD.所用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10.如图所示A处通入潮湿的Cl2,关闭活塞B时D中干燥的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打开活塞B时D处干燥的红色布条褪色,则C中的试剂(足量)可能是①饱和氯化钠溶液②石灰乳③NaOH溶液④浓硫酸A.①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11.近年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将水沿着烧杯内壁缓缓加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B.如果发生氯气泄露,可用沾Na2CO3溶液的湿毛巾捂住口鼻,向上风口或地势高的地方撤离C.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开灯检查煤气泄漏原因,并打开所有门窗通风D.实验中当有少量的过氧化钠或金属钠剩余时,用纸包裹好后将其放入垃圾桶中12.实验室欲配制100mL1.00mol/LNaCl溶液。下列操作及分析正确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时将氯化钠置于右盘的滤纸上B.将称好的NaCl固体放入容量瓶中溶解C.定容时俯视,所得溶液浓度偏高D.摇匀时发现漏液,损失一部分溶液,再加水定容至刻度线13.生菜无土栽培营养液的配方要求KNO3、MgSO4、NH4NO3物质的量之比为1∶2∶1,为了配制该营养液,已溶解0.02molK2SO4、0.02mol(NH4)2SO4和0.04molMg(NO3)2,还需再溶解MgSO4的质量为A.3.6g B.4.8g C.2.4g D.6.0g14.下列关于100mL0.1mol/L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nmB.所含硫酸钠的物质的量是0.1molC.与0.1mol/L溶液恰好完全反应D.取出50mL该溶液,所含溶质物质的量为0.005mol二、填空题15.I、按要求填空(1)如果a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b,则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应表示_______L。(2)8.4gN2与9.6g某单质Rx所含原子个数相同,且分子数之比为3:2,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x值为_______,9.6g单质Rx所含原子个数为_______。Ⅱ、室温下,某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由可移动的活塞隔成A、B两室,向A中充入一定量H2、O2的混合气体,向B中充入1molN2,此时活塞的位置如图所示。(3)A室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4)实验测得A室混合气体的质量为34g,则A室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______,其中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g。(5)若将A室中H2、O2的混合气体点燃引爆,恢复到反应前温度,活塞最终停留在_______处(填刻度位置),整个容器内气体压强与反应前气体压强之比为_______。16.一种分子式为C4H10的物质叫丁烷,是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可储存在打火机里。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丁烷液化。请回答:(1)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A.液化过程中丁烷分子数增加 B.分子间作用力:气态丁烷>液态丁烷C.1mol气态丁烷所占体积约为22.4L D.压缩过程中丁烷分子间距离减小(2)如果打火机不小心摔坏,其中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残骸较冷。原因是液态丁烷变为气态时要迅速_____(选填“吸收”、“放出”)大量的热。这一过程物理学中称为_____。A.液化
B.汽化
C.挥发
D.升华(3)北京冬奥会火炬使用的燃料是氢气,彰显绿色低碳。相同状况下,1molH2和1molC4H10气体体积大致相等。试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_____。17.实验室欲配制250mL1mol·L-1氢氧化钠溶液。(1)实验步骤如下:①计算:需要NaOH固体质量为___________g。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称量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要装在烧杯里称,二要迅速。③溶解:用量筒量取蒸馏水注入烧杯里,搅拌。④冷却:将溶液冷却至室温。⑤移液:将冷却溶液用___________引流到容量瓶中。⑥洗涤: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___________,并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里。⑦振荡:手持容量瓶轻轻振荡,使溶液充分混合均匀。⑧定容:继续加蒸馏水至距刻度线___________处,然后改用___________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⑨摇匀:盖好玻璃塞,反复上下颠倒,使溶液混合均匀。(2)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对所配制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在横线上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①定容时俯视___________。②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下降,再加适量的蒸馏水___________。③配置溶液前,所用的容量瓶还有少量水___________。18.已知,有一质量分数为40%的NaOH溶液,密度为1.42g/mL,求:(1)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2)取上述NaOH溶液50mL,加水稀释至355mL,稀释后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3)将一定量的Na、Fe混合物投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共收集到气体44.8L(标准状况下),若将同质量、同组分的Na、Fe混合物投入足量盐酸中,充分反应,共收集到气体56.0L(标准状况下)。问:Na和Fe分别多少克___________?(该题请写出相应的计算过程,没过程不得分。)19.已知钠放置于空气中可发生如下变化:NaNa2ONaOHNa2CO3·10H2O→Na2CO3根据此变化回答以下问题。(1)请写出①②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②_______(2)已知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一种淡黄色物质,该物质可与CO2、H2O发生反应,根据以上叙述回答:①该淡黄色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②该淡黄色物质与CO2、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三、实验题20.实验室需要配制溶液。按下列操作步骤填上适当的文字,以使整个操作完整。(1)选择仪器。完成本实验所必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最小砝码为5g)、药匙、烧杯、胶头滴管、_______、_______以及等质量的两片同种纸片。(2)计算。配制该溶液需称量晶体_______g。(3)称量。①天平调平之后,应将天平的游码调至某个位置,请在图中用一根竖线标出游码左边缘所处的位置:________②称量过程中晶体应放于天平的_______(填“左盘”或“右盘”)。③称量完毕,将药品倒入烧杯中。(4)接下来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如下:①将上述实验步骤A到F按实验过程先后顺序排列(不重复)_______。②在转移时应使用玻璃棒引流,需要洗涤烧杯2~3次是为了_______。③定容时向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_______处,改用_______加水,使溶液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5)下列操作对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①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_______;②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_______;③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_______。21.在测量气体摩尔体积的实验中(利用稀硫酸和镁带反应产生氢气的原理),甲乙两位同学分别选用下列两套装置进行实验。甲同学装置:乙同学装置:(1)甲中仪器a的名称_____,乙中仪器b的名称_____。(2)将甲中a换为乙中的b,从操作和测量结果两个角度分别评价其优点:操作角度:_____;测量角度:_____。(3)上述实验装置,从测量生成的氢气体积的精准度分析,甲与乙都存在共同的不足:实验结束时,连接广口瓶和量筒的导管中有少量水存在,使所测氢气体积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为尽可能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按照相关的操作步骤完成实验后,测得数据如表:(温度:298k,压强:101.3kPa)实验次数镁带质量(g)硫酸体积(mL)H2体积(mL)10.12151012120.116510115(4)在该实验环境下1mol氢气体积为:_____L(保留1位小数)。(5)该实验环境下,1mol氢气体积的理论值为24.5L,则本次实验相对偏差=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四、计算题22.举重运动员常常会抓一把“镁粉”在手里搓,以起到防滑效果,某种“镁粉”中只含有MgO、、中的一种或几种固体。某兴趣小组对其成分展开了探究:分别取4.2克MgO、、和“镁粉”置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四种固体消耗稀盐酸的质量如表所示,且烧杯③和烧杯④中产生了大量气泡,请结合实验现象和数据回答问题。物质MgO“镁粉”消耗盐酸的质量/g121.8m58.061.9(1)烧杯③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2)“镁粉”中不只含有一种物质,理由是_______。(3)表格中m的值为__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4)为确定“镁粉”的具体成分,兴趣小组补充了如下实验:取“镁粉”和各4.2克,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相同条件下的气体体积分别为952毫升和1120毫升,由此可知该种“镁粉”的成分是_______。23.工业上碳酸钠大多采用侯氏制碱法制取,所得碳酸钠样品中往往含有少量的NaCl,现欲测定某碳酸钠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某探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以下两种方案。Ⅰ.取样品bg,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操作步骤如下:①如图连接装置(除B外)并加入所需药品。②称量并记录B的质量(a1g)。③按动鼓气球,持续约1分钟。④连接上B。⑤打开分液漏斗F的活塞,将稀硫酸快速加入D中后,关闭活塞。⑥按动鼓气球,持续约1分钟。⑦称量并记录B的质量(a2g)。⑧计算(1)操作③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操作⑥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2)根据题干所给的数据列出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表达式_______。(3)经实验发现最终所得的Na2CO3的质量分数超过100%,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Ⅱ.现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样品25g,将其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其完全溶解得到200mL溶液。向所得溶液中慢慢加入4mol•L-1的盐酸,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4)加入50mL盐酸时,写出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5)在这个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6)A点时,溶液溶质是_______,所得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忽略体积的微小变化,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答案第=page1919页,共=sectionpages1111页答案第=page2020页,共=sectionpages1111页参考答案:1.B【详解】A.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没有离子键,A错误;B.20gD2O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B正确;C.氢氧化铁胶体为多个氢氧化铁的集合体,所以0.1molFeCl3·6H2O加入沸水完全反应生成胶体的粒子数小于0.1NA,C错误;D.标准状况下,22.4LHCl物质的量为1mol,1molHCl溶于1L水所得溶液体积大于1L,则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于1mol/L,D错误;故答案选B。2.D【详解】A.常温常压下气态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则11.2L所含的原子数小于=,A错误;B.标准状况下,22.4L所含原子数为=2,B错误;C.标准状况下水非气态,则22.4L所含分子数远大于,C错误;D.常温常压下,48g含有的氧原子数为=,D正确;故答案为:D。3.C【详解】混合溶液通入足量氯气,发生反应:Cl2+2KBr=2KCl+Br2,反应后将溶液蒸干,溴单质挥发,得固体29.8g为KCl,设混合物中KBr的质量为xg,固体质量的差值为38.7g-29.8g=8.9g,则:,解得x=23.8g,则混合物中KCl的质量为38.7g-23.8g=14.9g,所以混合物中,,则原溶液中Cl-、Br-的物质的量之比是0.2mol:0.2mol=1:1,故C正确;故选C。4.C【详解】A.1H原子的中子数为0,0.1mol的1H2中,中子数为0个,A错误;B.体积未知,无法计算,B错误;C.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0.1mol,其中分子数为0.1NA,正确;D.根据氯气与水反应的方程式,该反应是可逆反应,0.1molCl2不能完全反应,无法计算转移电子数,D错误;答案选C。5.C【详解】A.常温常压下,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故A错误;B.溶液中水也含有氢原子,故B错误;C.在足量中燃烧,,消耗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故C正确;D.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故D错误;故答案为C。6.B【详解】A.标准状况下水是液体,不适用气体摩尔体积公式,A错误;B.1g氢气物质的量为0.5mol,即含有电子物质的量为1mol,数目为NA,B正确;C.未给出溶液体积,无法计算出溶质硫酸钾的物质的量,即也无法计算出钾离子的数目,C错误;D.1mol过氧化钠中含有1mol阴离子,D错误;故选B。7.C【分析】结合题意和图像知a为HCl,b为Cl2,c为次氯酸盐,d为ClO2,e为氯酸盐,据此回答。【详解】A.由分析知b为Cl2,Cl2可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故氯气可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A正确;B.由分析知d为ClO2,ClO2具有强氧化性,故可作自来水消毒剂,B正确;C.由分析知e氯酸盐,例如氯酸钾可以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即氯酸钾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C错误;D.由分析知c为次氯酸盐,氯气通入石灰乳可制得漂白粉,具有漂白性,可作纸张的漂白剂,故c可以是次氯酸钙,D正确;故选C。8.A【详解】A.利用焰色试验检测钾元素,可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是紫色,A项正确;B.气体和HCl气体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除去气体中的HCl气体不可用NaOH,应用饱和碳酸钠溶液,B项错误;C.常温下钠与氧气能反应,加热条件下钠与氧气反应得到过氧化钠,C项错误;D.、溶液都能与Ba(OH)2反应得到碳酸钡沉淀,故用Ba(OH)2不能鉴别、溶液,D项错误。故答案选A。9.C【分析】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发生反应,通过图像分析,一开始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25mL后开始有二氧化碳生成,应该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并且共消耗75mL稀盐酸,说明所得溶液中含有NaHCO3、Na2CO3,根据盐酸前后消耗的量和产生气体前和气体后的量是1:3可知,原所得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钠,所以一开始滴加稀盐酸发生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可推知NaHCO3、Na2CO3的物质的量比是1:2。【详解】A.根据图像分析,产生气体前和气体后的所加稀盐酸的体积比是1:3可知,向100mL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后,所得溶液含NaHCO3、Na2CO3,碳酸钠会优先结合稀盐酸发生反应,故V(盐酸)在25mL前,发生的反应为:,A项正确;B.根据图像分析,产生气体前和气体后的所加稀盐酸的体积比是1:3可知,向100mL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后,所得溶液含NaHCO3、Na2CO3,不含氢氧化钠,B项正确;C.25mL后,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是75×10-3L×=0.0075mol,根据方程式计算,则标况下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是0.0075mol×22.4L/mol=0.168L,但是题目未说标况下,不可算,C项错误;D.一开始的氢氧化钠最终生成氯化钠,根据氯元素守恒,共消耗100mL盐酸,则100mLNaOH溶液的物质量的量浓度为0.1mol/L,D项正确;故答案选C。10.D【详解】由信息关闭活塞B时,D处的红布看不到明显现象,可知C中液体干燥氯气或吸收氯气,则①饱和NaCl溶液抑制氯气的溶解,关闭B阀时,D处的红布褪色,故①错误;②石灰乳可吸收氯气,关闭B阀时,D处的红布看不到明显现象,故②正确;③NaOH溶液可吸收氯气,关闭B阀时,D处的红布看不到明显现象,故③正确;④浓硫酸干燥氯气,关闭B阀时,D处的红布看不到明显现象,故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③④正确,故D正确;故选D。11.B【详解】A.浓硫酸稀释会释放大量的热量,为防止液体飞溅,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缓慢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A错误;B.氯气是密度大于空气的有毒气体,可被碱液吸收,Na2CO3溶液呈碱性能吸收氯气,可用沾Na2CO3溶液的湿毛巾捂住口鼻,向上风口或地势高的地方撤离,B正确;C.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合遇火花可能会引起爆炸,存在安全隐患,不能开灯,C错误;D.实验中当有少量的过氧化钠或金属钠剩余时,应回收或放回原瓶,不能用纸包裹好后将其放入垃圾桶中,D错误;故选:B。12.C【详解】A.依据天平的制造原理,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时,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则氯化钠应置于左盘的滤纸上,A不正确;B.配制一定浓度NaCl溶液时,称好的NaCl固体应放入烧杯内溶解,不能放到容量瓶中溶解,B不正确;C.定容时俯视,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小,所得溶液浓度偏高,C正确;D.摇匀后,溶液的浓度已恒定,若发现漏液,损失一部分溶液,再加水定容至刻度线,必然造成溶液体积增大,浓度减小,D不正确;故选C。13.B【详解】已溶解0.02molK2SO4、0.02mol(NH4)2SO4和0.04molMg(NO3)2,其中K+含有0.02mol×2=0.04mol,SO含有0.02mol+0.02mol=0.04mol,含有0.02mol×2=0.04mol,Mg2+含有0.04mol,NO含有0.04mol×2=0.08mol,这些离子结合后相当于0.04molKNO3、0.04molMgSO4、0.04molNH4NO3,根据要求KNO3、MgSO4、NH4NO3物质的量之比为1∶2∶1,可知还需MgSO4的物质的量是0.04mol,其质量为0.04mol×120g/mol=4.8g;故答案为:B。14.D【详解】A.溶液,其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故A错误;B.100mL0.1mol/L溶液,所含硫酸钠的物质的量是0.01mol,故B错误;C.没有说明溶液体积,无法确定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故C错误;D.100mL0.1mol/L溶液,所含硫酸钠的物质的量是0.01mol,取出50mL该溶液,所含溶质物质的量为0.005mol,故D正确;故答案选D。15.(1)(2)
16
3
0.6NA或3.612×1023(3)2(4)
17g/mol
32(5)
2
1∶2【详解】(1)ag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入手,ag气体的物质的量=mol,再乘以气体摩尔体积,求出ag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V₁,即V₁=mol×22.4L/mol,标准状况下同一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列比例式求出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V2,即,解得V₁=L。(2)根据分子数之比为3∶2,则N2与Rx相对分子质量之比∶=7∶12,N2相对分子质量为28,Rx相对分子质量M=28×=48。又因为两者所含原子个数相同,即3×2=2x,得x=3,所以R的相对原子质量==16。n(N2)==0.3mol,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6mol,8.4gN2与9.6g某单质Rx所含的原子个数相同,则9.6g某单质Rx中所含原子个数为0.6NA。(3)A、B两容器温度、压强相同,则A、B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气体体积之比,n(A)∶n(B)=V(A)∶V(B),n(A)∶1mol=4∶2,则n(A)=2mol,即A室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2mol。(4)A室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设A室混合气体中H2、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①x+y=2mol,②2x+32y=34,联立计算出H2、O2的物质的量x=y=1mol,则O2的质量m=1mol×32g·mol-1=32g。(5)由上一问分析可知,H2、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1mol,代入方程式,则剩余气体是0.5mol的O2,A、B中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体积比也是1∶2,则活塞应该停在2处。由以上分析可知,反应前A、B两室气体总量为3mol,反应后气体总量为1.5mol,温度和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之比与物质的量之比,则反应后与反应前压强之比为1∶2。16.(1)D(2)
吸收
B(3)决定1molH2和1molC4H10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相同条件下,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近似相等【详解】(1)A.液化过程中丁烷分子间距离缩小、分子数不变,说法错误;
B.分子间作用力:气态丁烷<液态丁烷,说法错误;
C.未指明标准状况,1mol气态丁烷所占体积不一定约为22.4L,说法错误;
D.压缩使气态丁烷转变为液态丁烷,压缩过程中丁烷分子间距离减小,说法正确;选D。(2)会感觉较冷说法温度降低,原因是液态丁烷变为气态时要迅速吸收大量的热。由液体转变为气体,这一过程物理学中称为汽化,选B。(3)相同状况下,1molH2和1molC4H10气体体积大致相等。试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决定1molH2和1molC4H10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相同条件下,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近似相等,则相同条件下,1molH2和1molC4H10具有相同体积。17.(1)
10.0
玻璃棒
2~3次
1~2cm
胶头滴管(2)
偏大
偏小
无影响【详解】(1)所需固体氢氧化钠的质量m=cvM=0.25L×1mol·L-1×40g·mol-1=10.0g;为防止液体流到容量瓶外,转移溶液时用玻璃棒引流;为使溶质完全转移到容量瓶中,烧杯和玻璃棒要用蒸馏水洗涤2~3次且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里;定容时,加蒸馏水至距刻度线1cm~2cm处,然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正好至刻度线。(2)①定容时俯视读数,液体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大。②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下降,再加适量的蒸馏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小;③配溶液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对配置溶液浓度无影响。18.(1)14.2mol/L(2)2mol/L(3)92g、28g【详解】(1)根据公式可知;(2)取上述NaOH溶液50mL,加水稀释至355mL,根据稀释定律可知稀释后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Na、Fe混合物投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共收集到气体44.8L即2molH2,根据电子守恒可知,故生成2molH2,需要消耗4molNa,;若将同质量、同组分的Na、Fe混合物投入足量盐酸中,充分反应,共收集到气体56.0L(标准状况下),由铁生成的H2体积为56L-44.8L=11.2L,即H2的物质的量为:,根据电子守恒,消耗Fe0.5mol,。19.(1)
4Na+O2=2Na2O
Na2O+H2O=2NaOH(2)
Na2O2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详解】(1)Na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O2=2Na2O,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H2O=2NaOH,故答案为:4Na+O2=2Na2O;Na2O+H2O=2NaOH;(2)①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过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2O2,故答案为:Na2O2;②Na2O2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Na2O2与H2O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故答案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20.(1)
容量瓶
玻璃棒(2)14.6(3)
左盘(4)
CBDFAE
保证溶质全部转入容量瓶中
1~2cm
胶头滴管(5)
偏低
无影响
偏高【详解】(1)根据近且大的原则,配制溶液,选择500mL容量瓶,所以本实验所必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最小砝码为5g)、药匙、烧杯、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玻璃棒以及等质量的两片同种纸片;故答案为:500mL容量瓶;玻璃棒;(2)配制该溶液需称量晶体的质量为14.6g;故答案为:14.6;(3)根据题意,需要称量14.6gNaCl,需要1个10g砝码,游标应该在刻度“4.6”的位置,如图;故答案为:;用天平称量物质时,左盘放称量物品,右盘放砝码;故答案为:左盘;(4)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过程一共有八个步骤:①计算:所称取固体的质量或所量取液体的体积。②称量:称量固体时要注意天平的精确程度,同样量取液体时,也要注意量筒和滴定管的精确程度。如托盘天平就不能称出5.85g固体NaCl,量筒就不能量出5.25mL液体的体积。因为他们的精确程度为0.1。建议使用电子天平。③溶解:一般在烧杯中进行,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有热效应,故还要冷却,这是因为容量瓶的容量、规格是受温度限制的,如果未冷却,会因为热胀效应而产生误差。④移液:转移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且其下端一般应靠在容量瓶内壁的刻度线以下部位。⑤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其目的是使溶质尽可能地转移到容量瓶中,以防产生误差。⑥定容:当向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1cm~2cm处时,再改用胶头滴管至刻度处。⑦摇匀:这时如果液面低于刻度线,不要再加水。⑧装瓶:容量瓶不能长时间盛放液体,应盛装在指定的试剂瓶中,并贴好标签;故答案为:CBDFAE;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其目的是使溶质尽可能地转移到容量瓶中,以防产生误差;故答案为:保证溶质全部转入容量瓶中;定容时向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故答案为;1~2cm;胶头滴管;(5)根据,浓度偏高时,意味着n偏大或者V偏小;浓度偏低时,意味着n偏小或者V偏大,根据实际操作中判断n和V的变化情况,来判断c的变化;①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是因为溶液挂在容器壁上,再加水使V增大,则浓度偏低;故答案为:偏低②因为需要加水,所以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对浓度无影响;故答案为:无影响;③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使溶液体积偏小,导致浓度偏高;故答案为:偏高。21.(1)
分液漏斗
(恒压)滴液漏斗(2)
只要打开(恒压)滴液漏斗活塞就能使液体顺利滴下
不会因滴入的硫酸占据一定体积引起误差、能更准确测定氢气的体积(3)偏小(4)23.8(5)-2.9%【分析】本实验利用足量的稀硫酸和一定量镁带反应产生氢气、反应后需要恢复反应前温度,测定实验条件下生成的氢气体积,以折算出气体摩尔体积。【详解】(1)甲中仪器a的名称分液漏斗,乙中仪器b的名称(恒压)滴液漏斗。(2)由于(恒压)滴液漏斗上方气体和锥形瓶内气体压强相同,使用(恒压)滴液漏斗优点:操作角度:只要打开(恒压)滴液漏斗活塞就能使液体顺利滴下;测量角度:若使用分液漏斗,滴入一定量液体后,滴入的液体体积会被当作氢气体积加以计量、会引起误差;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庖丁解牛练习题》课件
- 《万能险产品说明会》课件
- 《电机维护保养》课件
- 环境监测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
- 《针灸治疗面痛》课件
- 《贵金属柜面操作》课件
- 建筑电气设备安装识图与施工课件
- 《普通昆虫学绪论》课件
- 《压力容器材料》课件
- 物流运输货物损失快速处理与免责条款协议
- 北京体育职业学院《机器人操作系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盐城市鹿鸣路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社会儿童福利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JBT 1306-2024 电动单梁起重机(正式版)
- 2024年辅警招聘考试试题库含完整答案(各地真题)
- GB_T 17468-2019 电力变压器选用导则(高清正版)
- 中频炉故障总结
- QES三体系内审作业指导书(开源铭记初稿)
- 企业人员测评的意义【精选】
- 正统道藏目录[共3页]
- #1锅炉化学清洗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