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文情怀模块课件_第1页
语文人文情怀模块课件_第2页
语文人文情怀模块课件_第3页
语文人文情怀模块课件_第4页
语文人文情怀模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块の人文情怀模块内容1.课内部分:《世间最美的坟墓》2.课外部分:《茫然的命运》3.模块总结课内部分《世间最美的坟墓》1.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2.片段节选及分析3.提问:(1)对托尔斯泰墓的描写及墓的特点(2)作者为什么将这位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作家的坟墓称为“世间最美的坟墓”?(3)“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由此,作者想到了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墓冢,并进行了比较,如何看待这种比较?4.小结《世间最美的坟墓》1.作品相关及作者简介:(1)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StefanZweig,1881~1942年),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2)作品相关:《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选自《当代世界散文名作》。作者是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作家茨威格于1928年到俄国旅行,拜谒了托尔斯泰墓,他有感于托墓的逼人的朴素,称颂它为“世间最美的坟墓”。《世间最美的坟墓》片段节选及分析(1)“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作纪念。”表达了由内心的强烈震撼引发的一种崇高的敬意(2)“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表明晚年的托尔斯泰在追求一种恬静、自然的幸福,其豁达的人生观。《世间最美的坟墓》提问:(1)对托尔斯泰墓的描写及墓的特点答:描写:(1)“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

(2)“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

(3)“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4)“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特点:自然、普通、朴素、宁静《世间最美的坟墓》提问:(3)“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由此,作者想到了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墓冢,并进行了比较,如何看待这种比较?答:三位伟人的墓是一种庄严的美、华丽的美。这种“美”与他们“伟人”的名声是和谐统一的。这是符合常人心理的,伟人死后,人们会用自己认为是最好的方式来纪念他们。而托尔斯泰坟墓的朴素美与他淡泊名利、追求平民化的生活也是和谐统一的。因而,只有伟人与伟人相比较,才能让人体会到这幽暗的小土丘的“宏伟”,才能让人感到托尔斯泰的与众不同。作者认为它是“世间最美的”。《世间最美的坟墓》小结:读完全文,朴素的文笔里透露却是无比的崇敬。最美的坟墓,却最是朴素。然而,这便是人文的情怀。无论是茨威格,亦或是托尔斯泰;无论生者,亦或是逝者,都有着这份情怀:超脱了物质,跨越了生死。简朴的墓碑确是最美,最令人敬佩;逝者不在,生者却能与其交流,为其缅怀。

墓地的远离尘嚣、没有装饰、没有墓碑的美,透视了托尔斯泰内在的人格美;文笔的朴素简单、没有华丽、没有修饰的美,透露了作者心中的尊敬。

《茫然的命运》1.作者简介边芹,旅法女作家,作品《一面沿途漫步的镜子》,《带我去巴黎》。主要译著包括《直布罗陀水手》和《广岛之恋》等。边芹具有中国知识分子很罕见的独立人格,既独立于东方的“御用文字”,亦独立于西方的“征服文化”。边芹的文笔优美醇厚,善用独特的象征和隐喻,文章有一种神秘的质感。《茫然的命运》节选(2)他在疯人院这二十一年,世界并未大变。和平的年代只是为下一次战争积蓄更大的能量。1939年,二战打响。他的命运阻止不了人们再度厮杀。那四年,疯人院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正常人都疯了,谁还顾得上他们,半数以上的病人死于饥饿,他是其中之一。1942年9月17日早晨7点半他离开这个世界,饿死的。那一天,大半个世界在打仗,他漠然离去,其实他早已挥手告别。

这是个真实故事,每个细节都仿佛魔鬼之手安排,为手上攥着永生魔幻的人一段段地张开终点的大幕,上面写着:人生无名。我在这个行囊空空、最后连记忆都拖带不了的人身上,看到一个失语的世界,看到不断需要新伤口换取记忆的人们,看到奔向疯狂那绵延不断的赛跑,以及终点线上的无声无息……总结托尔斯泰的脱世,茫然的避世,是截然不同的态度。然而,两篇文章的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