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省新乡市大新庄乡第二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河南省新乡市大新庄乡第二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河南省新乡市大新庄乡第二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河南省新乡市大新庄乡第二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河南省新乡市大新庄乡第二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河南省新乡市大新庄乡第二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虹关何处落徽墨石红许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延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常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带进梦里故园。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板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温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也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势,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权威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宮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虹关徽墨,不小心遗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张泛着黑色光泽的名片——“徽墨名村”。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发现,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徽墨工艺,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双手是怎样捣鼓着黑色的诗篇。不大的台面上摆放了刀、小锤、木槽、墨模等工具,还有一些看不懂的物品,想必都是与徽墨有关的器皿、墨料。壁板上挂有制墨工序图《一块墨的前世今生》:点烟、和料、烘蒸、杵捣、揉搓、入模、晾墨、描金。从采取数种原料到试磨鉴定墨质,一锭墨才得以面世,具体制作起来,其工序之繁复岂是图解所能说得清楚的,想想真不容易。一锭墨,千杵万揉,浓缩的精华,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不经意间,我瞥见阁楼上稳站着一个白髯飘飘、仙风道骨的先生,便主动打招呼,他问询了我的来意,邀请上楼喝茶座谈,我,一个找寻徽墨的陌生人,沿着屋内与厢房连成一体的木质楼梯,漫步走上阁楼,轻轻地踏在楼板上,咿呀作响,我生怕踩醒了乾隆年间经营徽墨的原始账本,生怕踩碎了岁月的痕迹,更生怕踩破了一截遗落的留着明代指纹的徽墨。先生姓叶,一个隐者、居士、制笔者,放弃大城市的舒适,只身走进虹关,设立工作室,执刀执笔,刻刻写写画画。兴致来了,叶老师挥毫泼墨,正是徽墨磨出的浆液、芳香、光泽,正是新的徽墨传人制作出的徽墨。磨墨时,细润无声,我却听到了墨与砚台的喁喁细语。触摸着徽墨的韵律,我看到了,看到了徽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入纸不晕、书写流利,浓黑光洁”。真想只做一个书者。舀一瓢清清的湖水,每日轻柔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家里书桌内一角散落着几块早年留下的普通用墨,七公分长,其侧分别有描金楷书“金不换”“凝香”字样,背面还有莲荷、白鹤等图纹,虽谈不上金贵,但仍散发着幽幽暗香,还有儿时习书的悠悠往事。回想小时候上学时,练毛笔字要买描红本、砚台,还有长条形的墨块。磨墨时总是弄得满手漆黑,便到校外小水塘边去洗干净,再继续练字。与墨的亲密接触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那几年,以后偶尔再接触毛笔,已经是蘸着液态的墨汁了。我想,那时研磨的墨一定是虹关的徽墨吧。这样一想便感到一丝慰藉,回头再看黄灿灿油莱花簇拥的虹关,一身原生态的粉墙黛瓦着装,仿佛特别的亲切,烟雨蒙蒙中弥漫着老家的气息,一股乡愁莫名袭来。在虹关寻墨,我不为藏墨之好,只是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対文化敬畏的心。在寻找徽墨中,我领略到徽墨走过的千年历程,也感受到浓淡相宜的虹关凸显出的古村文化。这是墨润心灵的过程,这是沉醉馨香的过程,这也是国学照耀的过程。虹关,坐落在和风细両敲开的绿茵茵帷幔里,是徽墨润开的一首唐诗,深入其中似穿越在一阙宋词里,时光铺陈,岁月静好。蓦然间,发现村口一小店屋檐下旗幡招展——“有徽墨出售”,我加快脚步走去,带一截虹关徽墨,去描绘心中的故乡。(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注]虹关,即虹关村,古徽州村落,是“徽墨”产地之一,位于今江西省婺源县。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文章开头运用“子然一人”“蹀躞”等词语,形象地描写了“我”寻找徽墨时身心疲惫、孤独失落的状态。B.“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是徽墨式微的原因,“华丽”一词运用反语手法,寄寓了“我”内心的惋惜与不平。C.文章写了一位“隐者”,表达“我”对其放弃大城市舒适生活、在虹关与笔墨为伴的敬慕之情。D.文章回忆儿时磨墨习书的一段经历,意在强调“我”与墨的渊源,真实亲切,具有生活气息。21.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22.请结合全文赏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参考答案:20.AB

21.主要运用了拟人(或想象)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使用徽墨书写时鲜活灵动的状态,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和对幽静生活的向往。

22.①喜爱徽墨,而徽墨式微,制墨技艺几近失传。②墨,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③警醒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2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身心疲惫”“孤独失落”错,作者虽然“孑然一身”,但未停止寻找,表明他对徽墨感情深厚,为寻找徽墨而执着坚定的态度。B项,“‘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是徽墨式微的原因”错误。“徽墨式微的原因”结合第五段可知,还有书写工具的变化、墨汁的出现等。故选AB。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2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我们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墨与砚台的喁喁细”“徽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使用徽墨书写时鲜活灵动的状态。“真想只做一个书者。舀一瓢清清的湖水,每日轻柔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这句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和对幽静生活的向往。【2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是原因概括题。首先找到答题区间,然后抓住关键句或通过概括的方法来分析。本题答案散落在全文,结合文章的倒数第二段,从徽墨的历史价值角度来分析即可。如文中的“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勢,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一锭墨,千杵万揉,浓缩的精华,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虹关寻墨,我不为藏墨之好,只是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在寻找徽墨中,我领略到徽墨走过的千年历程,也感受到浓淡相宜的虹关凸显出的古村文化”,结合这些语句,分析概括原因即可。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7题。(9分)崇尚简单

国风①

读刘大櫆《论文偶记》,上面写道:“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⑴②

洞观古今世事,大凡至善至美,皆简单。土地质朴无华,能养育万物;真水无色无香,能孕育生命。一部《周易》,玄而又玄,变幻无穷,离不开阴阳二卦。《老子》被誉为哲学的哲学,只有五千言。阿拉伯数字只有十个,能算尽人间的全部数量关系。电子计算机每秒处理上百亿兆的数据,原理只是数学上的二进制。所以,要求得真谛,就应向简处着眼。圣雄甘地说:“简单是宇宙的精髓。”③

简单是一种美德。当领导的人简单,就会减轻下属的负担,引领出好的作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各种讲话、汇报、文件,上面一页纸,下面就会一本书,“文山会海”就是这样形成的。④ 生活简单的人,目标会更明确,志向也会更坚定。诸葛亮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司马光教育儿子:“奢则多欲,多欲则居官必贿,居乡必盗。”俭则必简,简则必俭。‖⑵⑤

生活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社会中的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成了物欲的奴隶。在私利的驱使下,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同情关爱,只有竞争算计、巧取豪夺。为什么新闻记者要说谎?企业要给奶粉中加三聚氰胺?金融家要诈骗?一切为了钱,人人都相信现实的幸福必须在这里面寻找。金钱崇拜,使得人类不计后果地向大自然无限索取。人们只知道砍伐森林,却忘了自己也要呼吸;只知道污染江河,却忘了自己也要喝水…

我们是否可以让生活简单一点?⑦

我的一位朋友,是国内外很有影响的作家,也是高级领导。多年来,他就只穿一双部队的胶鞋,从不穿袜子,冬天也只穿一件外套。下去检查工作,都是自带面包和方便面,在车上就餐。他有一个信念:物质上求简单,精神上求丰富。人一旦变成物欲的奴隶,就失去了心灵的自由。‖⑶

⑧简,犹药也,力行,可以洁身正性,清心明志。简亦为生活尽境,人生幸福莫过于崇尚简单并身体力行。‖⑷16.文中引用甘地和司马光的话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17.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5分)

参考答案:16.①引用甘地的话为本段论据作总结,也是对分论点“至善至美皆简单”的有力论证(2分)。②引用司马光的话从反面论证了“生活简单的人目标明确志向坚定”的观点(2分)。17.首先,由刘大櫆的话引出关于“简单”的话题。(1分)其次,从“至善至美皆简单,简单是美德,生活简单的人目标明确志向坚定”三方面论证为何要崇尚简单。(2分)再次,论述了让生活简单一点是摆脱金钱崇拜带来的生存困境的有效途径。(1分)最后,总结全文,得出“崇尚简单”的结论。(1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诗的文化精神胡晓明①无论是上层还是民间,中国的文化精神是看重现世人的幸福,而不是将幸福寄托于来世。②人生、人性、人情,是《诗经》的灵魂,是中国诗与中国文化的母胎。肯定人的现世性,看重此生此世的幸福,是《诗经》的基调。③“桃之夭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比喻一个女孩子的美丽,《诗经》里的《桃夭》这首诗,讲到后面还有桃叶、桃子、开花、茂盛、结果实,比喻女孩子不止是好看,还要结婚、成家,生孩子。原来中国文学就是这样一种性格,她咏唱的美好人生,是这样的一种完整真实的人生。如果一个女孩子,只是给人家看着像一朵桃花那样的好看而已,而不会结婚,不能嫁一个好人家,也不生小孩子,那么,是没有什么真实的美,或者说她拥有的是不完美的人生。这就是中国人的性格,这就是中国文化的人间性。④《尚书》里说“惟人万物之灵”,就是说人是目的,以人为本,没有什么东西更可以高于人性的生命存在,凌驾于人本身之上。这就是中国文化里说的“天地良心”的涵义。⑤陶渊明有一首诗专门咏荆轲:“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对荆轲的人格,表示了很高的评价。陶渊明之咏荆轲,是反暴秦,是反非人道的社会,是把人道人性看得高于君王之统。而陶之所以要虚构一个桃花源,是反非人道的社会。所以桃源世界,是人性的世界,是高于秦始皇专制社会的另一个世界,所以陶渊明的金刚怒目式,与静穆冲淡的美,在根基的地方,并没有什么矛盾,都是讲人性的自由,人道的庄严与尊贵。⑥李白特别敬重鲁仲连,“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跟陶渊明咏荆轲“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是一样的意思。他平交王侯,傲睨巢由,仰天大笑,高尊布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其人性高贵、人格尊严的精神,成为吾国诗歌思想史上的最明亮的星空。⑦中国人看历史,看自然,看人生,都有一种温情,都有一种善的信念;在这个意义上,中国诗歌文学,具有一份决定性的贡献。⑧《诗经》里有一首小诗,《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写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女子与夫君相见。诗人以眼前那风雨飘摇之中小动物之间一种相互的温情,来作为诗的起兴,真是有无限深微美好的情意,充满人间温情。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不止是白居易与素不相识的琵琶女,所有的中国诗人都是具有同情心的人。笔记小说里有一个“田螺姑娘”的故事,一个女孩子天天躲在田螺里,为一个老实勤劳而孤独的年轻人烧饭洗衣,老实的青年有一天终于看到了田螺姑娘,问她为何要来相帮,田螺姑娘回答说:“天遣小女,哀君鳏独。”“哀君鳏独”四字,正是中国人性体现。所以中国诗人正是人间的“田螺姑娘”,代表着人间恒有的温情与善意。(节选自胡晓明《中国诗所承载的三种精神》,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脱胎于《诗经》的中国诗和中国文化,看重的是现世人的幸福,而不是将幸福寄托于来世。B.陶渊明咏荆轲反对暴秦和虚构一个桃源世界,都是人性的自由、人道的庄严与尊贵的体现。C.《诗经》里的《桃夭》这首诗,咏唱美好人生,有无限深微美好的情意,体现了人间的温情。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不止体现了白居易的同情心,也是所有中国诗人具有同情心的写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依次从重视世俗人生,提倡人性高贵、人格尊严,恒有温情三方面阐释了中国诗的文化精神。B.文章以《诗经》里《郑风?风雨》这首小诗为例,是为了证明中国诗歌中特别看重现世性和此生此世幸福的观点。C.文章以《诗经》的相关诗篇和中国古代诗人李白、陶渊明为例,论据充分,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D.文章结尾引用了田螺姑娘的故事,既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又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3.结合本文,分析白居易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首诗所体现的“温情”。参考答案:1.C

2.B

3.①雪夜孤寂,需要朋友的陪伴;②作者煮酒邀友,感情真挚;③虽是平常的生活场景,却体现了人间“温情”。【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C项,“《桃夭》这首诗,咏唱美好人生,有无限深微美好的情意,体现了人间的温情”错误,原文是说“《桃夭》这首诗,咏唱美好人生,有无限深微美好的情意,体现了人间的温情”,属于张冠李戴。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B项,“为了证明中国诗歌中特别看重现世性和此生此世幸福的观点”错误,曲解了文意,原文是为了论证“中国人看历史,看自然,看人生,都有一种温情,都有一种善的信念”。故选B。【3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区域,找到文中的关键词语作答。此题要求结合本文,分析白居易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首诗所体现的“温情”,答题时紧扣“温情”作答。诗人围炉而坐,熊熊火光照亮了暮色降临的屋子,照亮了浮动着绿色泡沫的家酒。作者煮酒邀友,感情真挚,而炉火又增添了温暖的情调。虽是平常的生活场景,却体现了人间“温情”。而在这样一个风寒雪飞的冬天里,在这样一个暮色苍茫的空闲时刻,邀请老朋友来饮酒叙旧,更体现出诗人那种浓浓的情谊。【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6题)。(15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1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

属:致意,引申为劝酒。B.纵一苇之所如

如:好像。

C.正襟危坐

危:端正。

D.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1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苏子愀然

何为其然也B.侣鱼虾而友麋鹿

耳得之而为声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惟江上之清风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寄蜉蝣于天地15.对文段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ks5u16.翻译下列句子(6分)(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分)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3分)

参考答案:13.B(如:往)14.C(结构助词“的”,A.词尾/这样

B.连词并列/承接

D.“被”/“在”)15.D(“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不当)ks5u16.(1)向西可望见夏口,向东可望见武昌,山川环绕,草木茂盛,一片苍翠,这不是曹操被周郎打败的地方吗?(3分)(2)何况我与你在江洲之上捕鱼打柴,与鱼虾结伴,以麋鹿为友。(3分)

5.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①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搢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②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卢航奏禾狂妄,谪信州监酒。遇赦,得自便还里。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瓘党停官。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宁饿死。”黼闻而衔之。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注】①辟雍:太学名。

②宦寺:宦官。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

虞:预料B.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

曹:一类人

C.安得此不详语

详:详细D.黼闻而衔之

衔:怀恨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的一组是(

)①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②未拜命,首抗疏劾贯③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④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⑤辞益坚,曰:“宁饿死。” ⑥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⑤⑥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禾从长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潜藏的危机,针对当时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的情况,他上奏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为人理解,后来事实证明他有先见之明。B.其他官员对童贯等人的行为不敢指责,陈禾却大胆弹劾。他认为自己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自己的本职了。 C.陈禾冒死进谏,拉破了皇帝的衣服,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然而陈禾激怒了皇帝,以致第二天当童贯、卢航等人诋毁他时,皇帝就趁势将他贬谪到外地。 D.陈禾遇赦,被起用掌管广德军,调任和州知州。不久遇上母亲去世,服丧结束,担任秀州知州。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4.C(“详”通“祥”,吉利。)5.B(①③⑥不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6.C(从文意看,“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的说法无中生有。)7、(1)那发号施令,是国家的重大事情,降免昏庸官吏和提拔贤明之士,是天子的大权,怎么能让宦官参与其中?(关键词“幽”、“陟”、“奈何”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2)恰逢童贯统领军队路过寿春府,想要拜访陈禾不能进门,送礼给陈禾也不接受。童贯恼怒,回到朝廷后就诬陷他。(关键词“道”“谒”“谮”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陈禾字秀实,是明州鄞县人。考中元符三年进士。多次升迁担任辟雍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天下长久太平,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陈禾请求增加守军、修补城墙,用来防备不测。有人指责这是无端生事,搁置起来不予批复。后来盗贼闹事,人们才佩服他的预见能力。升任左正言,不久授职给事中。当时童贯的权势愈加扩张,和黄经臣一起执掌大权,御史中丞卢航跟他们内外呼应做坏事,士大夫因畏惧而不敢正视。陈禾说:“这是国家安危的根本啊。我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我的本职了。”他没有接受给事中的任命,首先上书直言弹劾童贯。又弹劾黄经臣:“依仗恩宠玩弄权势,在朝廷同列中夸耀自己。常常说诏令都出自他的手中,说皇上将任用某人,举行某事,不久诏书下达,都跟他所说的一样。那发号施令,是国家的重大事情,降免昏庸官吏和提拔贤明之士,是天子的大权。怎么能让宦官参与其中?我所忧虑的,不只是黄经臣,这条路一开通,类似的进用者就会多起来,国家的祸患,就不可遏止,希望赶快把他放逐到远方去。”陈禾论奏还没结束,皇上就恼怒地拂衣而起。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衣袖被撕落,皇上说:“正言撕破我的衣服啦。”陈禾说:“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惜砍头来报答陛下吗?这些人今天得到富贵的好处,陛下将来会遭受危亡的祸患。”陈禾的言辞更加激烈,皇上改变了脸色说:“你能像这样尽心进言,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内侍请皇上换衣服,皇上回绝他说:“留着破衣表彰正直的大臣。”第二天,童贯等人一个接一个地上前陈告,说国家非常太平,怎么能说这不吉利的话。卢航上奏说陈禾狂妄,把他贬为信州监酒。遇到赦免,陈禾得以自由地回到乡里。当初,陈瓘从岭外归来,住在鄞县,和陈禾相互友好,派遣他的儿子陈正汇跟从陈禾学习。后来陈正汇揭发蔡京的罪行,被押送到朝廷,陈瓘也被逮捕。黄经臣审理他们的案子,用檄文征召陈禾到案取证,陈禾回答说事情确实有的,罪行不敢逃避。有人说他回答失当,陈禾说:“祸福死生,都是命啊,怎么可以用逃避一死来换得个不义的名声呢?希望能够分担贤者的罪名。”于是陈禾因为被诬陷为陈瓘的同党而被罢免官职。遇到赦免,陈禾又被起用掌管广德军,调任和州知州。不久遇上母亲去世。服丧结束,担任秀州知州。王黼刚刚执掌大权,陈禾说:“怎么能在王黼门下听候调遣?”他极力辞职,于是改任他为汝州知州。他辞职更加坚决,说:“宁可饿死(也不接受任命)。”王黼听说后对他怀恨在心。陈禾的哥哥陈秉当时担任寿春府教授,陈禾就到官邸侍奉兄长。恰逢童贯统领军队路过寿春府,想要拜访陈禾不能进门,送礼给陈禾也不接受。童贯恼怒,回到朝廷后就诬陷他。皇上说:“这人向来如此,你不能容忍吗?”过了很久,朝廷才又起用陈禾担任舒州知州,任命刚下达他就去世了,追赠他为中大夫,谥号为文介。

略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边的问题。子谓子贡曰:“女与回(颜回,孔子弟子)也孰愈?对曰:赐(子贡自称)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治长》)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文中“吾与女,弗如也”中的“与”可以理解为“赞同”,也可以理解为连词“和”,后一种理解的断句为“吾与女弗如也”。请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材料中孔子教育人的特点。参考答案:(1)平等待人。孔子常常以自己与弟子同列,来说明同具某种修养,或同有某种不足,体现出平等待人的教育家风度。(2)善于勉励。孔子自称与颜回同样具有“用舍行藏”的修养,意在勉励颜回更加精进。孔子对子贡的一番话,意在安慰子贡,并勉励他取法乎上,再加深造。(3)谦逊和赏识。孔子说:“你是不如他,我同意你的看法。”孔子教育学生要懂得谦逊,并赏识别人。【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意理解和概括分析的能力。孔子教育学生,并不是把他培养成为有某种技能的专门人才,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之“成人”,教育的内容就是怎样“做人”。而且予以因材施教。从文本中的孔子话语:孔子说:“你是不如他,我同意你的看法。”可见其教育方法的最本质特征是启发式的教育,这是与其心性论联系在一起的。所谓“成人”、“成德”之教,其标准就在每个人的心中,教育也就是帮助人们发现自身本有的“善”,“成人”、“成德”关键还是要依靠主体自身。从选文二:中可以看出孔子的现身说法和孔子平等待人的态度。选文一中可以看出孔子的循循善诱,始终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同等地位上。【点睛】参考译文: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比,谁强些?”子贡说:“我怎能和他比!他能闻一知十,我只能闻一知二。”孔子说:“你是不如他,我同意你的看法。”孔子对颜渊说:“用我我就行动,舍弃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有这样的做法。”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针对“三农”问题,全国13个产粮大省的政协联合调研,提出了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粮食生产的建议。B.“感动中国”人物蕴藏的正能量,不仅让个人信念得以提高,更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以完美地再现。C.顺应“互联网+”趋势,市政府本着“让信息多跑腿,让老百姓少跑路”建立起分级诊疗信息平台。D.《中华百家姓》用姓氏作为纽带,以亲情和地缘家族文化为载体,激发了全体华人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共同情感。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的能力。A项,语序不当,错在“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粮食生产”。应改为“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消费”。B项,当配不当,把“提高”改为“增强”。C项,成分残缺,在“让信息多跑腿,让老百姓少跑路”后添上“的原则”。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是否恰当。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放回原文中,验证其是否恰当。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8.下面是李华给即将过五十岁生日的朋友发的QQ信息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后天是您五十生日,我因俗务缠身,百忙之中无法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聊表盛情。恭祝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另外,我家新房装修完毕,欢迎您来府上做客。参考答案:【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准确的能力。不得体处主要是谦敬语使用不当,解答时逐词分析,仔细考虑不得体的常见设误点,如不合语境、对象使用错误、谦敬误用等。“百忙”,泛指许多繁忙的事务,一般用于感谢别人的话中,此处用于自身可改为“忙绿”。“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用于自身,应用“前往”或“到场”。“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可改为“奉上”。“盛情”是深厚、真挚的情意,敬称别人的情谊,应改为“寸心”。“府上”敬辞,称对方的家或老家,称自己家一般为“家里”或“寒舍”。9..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对象,再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并构成一组排比。(5分) 没有奋斗,生命就如空中楼阁,无论怎样建造,都只是徒劳无益。

参考答案:【答案示例】没有拼搏,生命就如干涸土壤中的种子,无论怎样耕耘,都只是空壳一只。没有坚持,生命就如天上的彩虹,无论怎样描绘,都只是昙花一现般的消逝。仿写时要形神兼备,要有文采,也要有意蕴。首先要选用一个对象,使用到比喻修辞,句式和原句相同。在仿写时注意比喻要恰当贴切,内容要合理通顺,并且是完整的。比喻正确给2分,构成排比给1分,话题内容贴切给2分。略10.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②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③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④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⑤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⑥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A.③①⑥⑤④②

B.④①⑥③⑤②

C.③⑥①④⑤②

D.④①③⑥⑤②

参考答案:B

略六、写作(60分,共1题)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你有没有想过,在你十八岁的时候,你会背起行囊走向远方。在远方,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在等待着你?请以“心在远方”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50字。参考答案:心在远方“我不去想是否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知道这条路上是否会荆棘遍地,就这样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远方,就这样锲而不舍的苦苦寻觅,不为成功,也不为失败,仅仅是因为心中的信念,那样的执着,执着而又一往情深的,走向远方……操场总是与呼喝和汗水并存的,随着一声哨响,又一场激烈的角逐拉开帷幕,我们一个个如同离弦之箭,脸上满是坚毅与肯定,眼里只有两个字——终点。风在耳旁呼啸助威,阳光洒在身上,镀上了一层金色的轮廓,只看见一颗颗大树从身边消失不见,只看见塑胶跑道延伸得越来越远。脚下渐渐没有那么足的动力,却还是不敢止步,这样一场你追我赶的竞赛里,谁都不敢、也不肯歇一口气,身后总会有人在追,轻易放弃的最终结果是与胜利无缘。心里突然变得平静,却又那么的清晰,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终点。其他什么也不用想了,什么也不用做了。任务也很简单,就是脚步不能停。大口大口的呼吸,时间在一点点的吞噬着体力,渐渐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这本来就是一场漫长的煎熬,那种过程极其难受,腿部的酸痛让我几乎提不起步子,仿佛绑着重重的铅条。急促的呼吸让嘴唇变得干燥,仿佛喉咙里堵满了沙子,干涩沙哑而又迫切的需要水来滋润。汗珠顺着发丝大颗大颗滴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