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辽宁省抚顺市阳光学校高二地理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度辽宁省抚顺市阳光学校高二地理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度辽宁省抚顺市阳光学校高二地理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度辽宁省抚顺市阳光学校高二地理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度辽宁省抚顺市阳光学校高二地理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度辽宁省抚顺市阳光学校高二地理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读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示意图,回答17~19题。17.湄公河发源于中国,最终注入(

)A.印度洋 B.太平洋C.大西洋 D.孟加拉湾18.湄公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

)A.水稻种植业 B.商品谷物农业C.种植园农业 D.热带雨林迁移农业19.湄公河口附近海域的盐度较小的月份是(

)A.2月 B.4月 C.8月 D.10月参考答案:B

A

C2.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四月、六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多得。据此回答3~4题。3.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四月、五月

B.四月

C.六月

D.十一月4.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分解者

B.缺少枯枝落叶C.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

D.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参考答案:3-4CD3.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根据图中资料可以判断该地区属于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16.该地区七月份气温A.从南向北依次递减 B.从北向南依次递减C.随海拔增加而增加 D.随海拔增加而降低17.由图中信息可知A.山地的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 B.该地的蒸发量与地形有密切关系C.该地冬季降水量大于夏季降水量 D.该地的风向为偏北风参考答案:15.B

16.D

17.A试题分析:【15题详解】有图知,最冷月均温0℃以上,年降水量>1000mm,为亚热带季风气候。【16题详解】海拔升高1000m,气温下降6℃。有图也可知该地区七月份气温随海拔增加而减少。【17题详解】南坡降水比北坡多,故山地的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4.大型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可能有A.明显减少河流的年径流量

B.显著增加河流泥沙的下泄量C.降低库区地下水位

D.改变径流量的季节分配参考答案:D5.下图为局部地区某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3.图示季节最可能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4.在图中天气系统影响下,最可能出现的景象是A.万条垂下绿丝绦 B.北风卷地白草折 C.映日荷花别样红 D.黄梅时节家家雨参考答案:3.D

4.B本题主要考查气压分布图的分析。【3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季节在亚欧大陆中部出现了一个强大的高压中心,是由于海陆热力性差异,亚欧大陆中部冬季特别寒冷,形成冷高压。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4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图示季节最可能是冬季。“万条垂下绿丝绦”主要是发生在春季;“北风卷地白草折”主要发生在冬季;“映日荷花别样红”主要发生在夏季;“黄梅时节家家雨”发生在梅雨期的夏初。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6.目前已可通过计算机模拟许多地理进程。下图为古生代至中生代海陆演化进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9.能提供该类模拟功能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

B.互联网

C.全球定位系统

D.地理信息系统30.为实现上述模拟过程,需采集的主要信息有①地质年代资料

②气候变化数据

③冰川运动轨迹

④板块运动数据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参考答案:29.D

30.B29.遥感主要功能是获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定位和导航,而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采取、分析、处理和应用,互联网最大功能是搜索等;故具有模拟功能的是地理信息系统。故答案选D30.图中显示是海陆沿海过程,需要采集地质年代资料,冰川运动轨迹,板块运动数据等相关信息。但与气候变化无关,排除②即可。答案选B项。7.结合“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图4),回答

关于图4中各防护林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B.②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C.③抵御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D.③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参考答案:C8.下图为“2000年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常住人口密度和商务楼相对高度(楼高)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7.与甲城市相比,乙城市()A.等级较高

B.服务范围较大C.规模较大

D.职能种类较少18.关于甲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是()①M处为中心商务区②N处为中心商务区③P处为卫星城④Q处为卫星城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参考答案:DC17.与甲城市相比,乙城市人口密度小,城市规模小,城市人口总数小,所以城市等级较低,服务范围较小,职能种类较少,选择D。18.M处楼不是最高,中心商务区一般来说楼很高,①错;N处楼最高,距离市中心不远,为中心商务区,②对;P处楼较高,人口密度较大,距离城市中心有一定距离,应为卫星城,③对;Q处楼高度低,人口密度小,不可能为卫星城,④错。选择C。9.下图为某地区某种物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25-27题。25.该物流的主要运输方式最有可能是(

)A.铁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管道运输

D.河流运输26.图中河流的流量过程为(

)27.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示地区农业发展方向是(

)A.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粮棉生产的区域化B.发展农机技术,促进粮油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C.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和外向型农业D.推进特色农业发展,着力建设环境友好型农业区域参考答案:C

B

D10.遥感是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和系统,在远离被测目标的位置上对被测目标的电磁波特征进行测量、记录与分析的技术,根据遥感平台高度的不同,遥感可以分为A、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B、地上遥感、地面遥感和地下遥感C、近地面遥感、空中遥感和地下遥感D、地球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参考答案:A11.大伦敦都市区是英国最重要的人口聚集区域。大伦敦都市区划分为内伦敦和外伦敦,下图示意大伦敦都市区1811年-2011年间的人口增长变动情况。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3.下列时间段大伦敦都市区的人口数量最多的是()A.1861年-1871年

B.1931年-1941年C.1971年-1981年

D.1991年-2001年14.1861年-1961年的近100年间,大伦敦都市区的城市化阶段处于A.城市化起步

B.逆城市化C.再城市化

D.郊区城市化参考答案:13.B

14.D13.当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时,该地人口数量会达到一个最高值。读图可知,大伦敦都市区自1811年之后人口增长率长期为正值,直至193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1939年人口达到历史峰值,此后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大约1991年以来人口又呈现出正增长态势。故B正确。14.读图可知,1861年-1961年,大伦敦都市区整体上经历了人口增长速度不断降低的过程,外伦敦的人口增速快于内伦敦核心区,说明人口由核心区域向外围区域不断扩散,即此阶段为郊区城市化过程。故D正确。12.有关荒漠和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世界的荒漠都属于荒漠化土地

B.我国荒漠化只发生在西北内陆地区C.荒漠都是由自然原因形成的

D.荒漠化不仅仅表现为沙漠参考答案:D13.哈尼族主要聚居在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他们勤劳勇敢,善于开垦梯田。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生态系统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6.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功能是(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②净化地表径流

③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④净化空气、美化环境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7.该生态系统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可以避免洪涝灾害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可以观赏梯田美景参考答案:26.A

27.C

26.该区域处在我国西南地区,地势起伏较大、降水较多,水土流失严重,故该处的森林主要功能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同时还可以净化地表径流。故选A。27.河谷地带气候湿热、山顶处海拔高,降水多,气候冷湿,均不适合人类居住,半山腰以上的森林对径流起到净化作用。故选D。14.读下面景观图,完成1、2题。1.上图中的景观位于(

)A.中国 B.印度 C.缅甸 D.泰国2.该景观是(

)A.伊斯兰建筑 B.佛教建筑C.王宫建筑 D.军事建筑参考答案:BA第1题,图片景观是印度的泰姬陵。第2题,泰姬陵是由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的陵墓清真寺。【素材链接】泰姬陵泰姬陵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在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千米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Agra)城内,亚穆纳河右侧,是莫卧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汗为了纪念他已故皇后阿姬曼·芭奴而建立的陵墓,被誉为“完美建筑”。它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等构成,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玛瑙镶嵌,绚丽夺目、美丽无比。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伊斯兰教建筑中的代表作。泰姬陵在不同的时间段,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朝霞升起时分,初升的一轮红日伴着朱木拿河袅袅的晨雾,仿佛要将泰姬陵从睡梦中唤醒,此时的它显得静静的。中午时分,泰姬陵头顶蓝天白云,脚踏碧水绿树,在南亚一向耀眼的阳光映衬下,更出落得玲珑剔透,光彩夺目。傍晚,泰姬陵迎来了它一天中最妩媚的时刻,斜阳夕照下,白色的泰姬陵开始从灰黄、金黄,逐渐变成粉红、暗红、淡青色,随着月亮的冉冉升起,最终回归成银白色。在月色朦胧中,泰姬陵显得格外高雅别致和皎洁迷人,犹如美人泰姬在含情沉思。据称,泰姬陵最美丽的时候,是朗月当空的夜晚。白色的大理石陵寝,在月光映照下会发出淡淡的紫色,清雅出尘,美得仿佛下凡的仙女。

15.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3题。1.该地区地形的地形特点是(

)A.以高原为主

B.以平原为主

C.以丘陵为主

D.以山地为主2.若河流在AB段的图上距离为1厘米,则该图的比例尺可能是(

)A.1:1200000

B.1:2200000

C.22万分之一

D.1厘米代表实地12千米3.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A.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C.冬冷夏热,全年降水量少

D.终年高温,降水夏多冬少参考答案:1.C

2.B

3.B16.图12中能正确反映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农业生产状况的是(

)。参考答案:C17.下列条件中,东北地区所具有的社会经济优势是A.土地平坦,土壤肥沃

B.降水较多,水热配合较好C.纬度高,热量不足

D.开发历史短,人均耕地多参考答案:D根据设问:东北地区所具有的“社会经济优势”,A、B、C均属于自然条件,只有D属于社会经济条件,选D。18.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地理事物的分布。读图完成8~9题。

8.对澳大利亚风能分布影响最大的风是 ()A.季风 B.东南信风C.西风 D.极地东风9.澳大利亚铁路密度小,其原因最不可能是 ()A.山地广布,地形崎岖B.沙漠面积广C.地广人稀,人口城市分布集中D.公路、航空运输发达参考答案:8.C9.A图中澳大利亚风能资源整体上由南向北越来越贫乏,由此推断,其风能分布主要受盛行西风影响。澳大利亚铁路密度小,其原因最不可能是山地广布、地形崎岖。澳大利亚的地形分为三部分,东部是山地,中部是盆地,西部是低矮的高原,而不是山地广布。19.科任村位于福建沿海地区,该村分布着一种偏红色的细沙沉积物,俗称老红砂,是风吹起海岸带的细沙沉积后形成的,其发育过程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下图示意科任村不同地质时期老红砂沉积过程与海平面高低的关系,海平面T1时科任村老红砂普遍发育,T2时较发育,T3时发育受限。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3.老红砂堆积的主要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4.科任村不同地质时期老红砂发育存在明显差异,直接影响因素是A.年均温高低B.降水量大小C.距海岸远近D.海平面高低参考答案:13.B

14.C【13题详解】根据材料老红砂是风吹起海岸带的细沙沉积后形成的,该村落分布于福建东南沿海地区,所以该地老红砂主要由来自海洋的风携带海岸带的细沙沉积形成的。冬春季节该地主要风向为西北风,不利于老红砂的堆积,故AD错误,与秋季相比较,夏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东南季风更为强盛,更利于老红砂的堆积,故C错,B对,所以该题选B。【14题详解】根据材料老红砂是风吹起海岸带的细沙沉积后形成的,所以影响老红砂堆积的直接影响因素为风力的大小和距离海岸带的远近。T3-T1海平面逐渐升高,使海岸线距离该村越来越近,更利于老红砂的沉积,故海平面高低为间接影响,所以D错误;该区域范围较小年均温和降水量的大小差异很小,不是影响老红砂发育的直接影响因素,故AB错误;所以该题选C。20.图4示意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状况,读图回答17-18题。

17.根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该山地可能位于

A.东南丘陵

B.山东丘陵

C.海南岛

D.天山山地

18.该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说明南坡与北坡相比:

A.坡度更小

B.积温更高

C.降水变化更大

D.风力更小参考答案:A

B21.读我国局部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1.当前,甲、乙、丙三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可能分别是A.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减少C.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D.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水土流失12.要对丙地区土地利用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PS B.RS C.GIS D.实地勘测参考答案:11.A

12.B【11题详解】甲地区为我国大兴安岭地区,主要生态问题是森林减少;乙地区为我国内蒙古地区,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加剧;丙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A正确。故选A。【12题详解】对丙地区土地利用进行宏观监控需要用遥感技术,B正确;GP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定位和导航,GIS主要应用于地理信息的查询和分析,AC错误;实地勘察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D错误。故选B。【点睛】遥感的主要应用:资源普查、植被分类、环境污染监测、灾害监测、农作物病虫害和产量调查等。22.调节水资源季节变化的主要措施为

A.跨流域调水

B.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C.兴修水库

D.植树种草,改变地表植被状况参考答案:C23.三江平原土地肥沃,但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开垦,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A.东北地区粮食过多,出售困难

B.将剩下的荒地作为今后发展用地C.近些年气候干旱,土壤肥力下降

D.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参考答案:D24.从人多力量大到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政策,2013年启动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我国的生育政策经历了三次转变。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3.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政策,时间相隔不到三年。影响两次生育政策调整间隔短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老龄化严重

B.城市化水平较高C.育龄妇女人数少

D.生育观念的改变14.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十年内,我国A.男女比例失调更加严重

B.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加重C.老年人口抚养比在下降

D.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在上升参考答案:13.D

14.B14.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十年内,少儿抚养比增大,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加重,B对。男女比例失调减轻,A错。新增人口不能转化成劳动力,老年人口抚养比增大,C错。总人口增加,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D错。25.下图是一组海峡示意图和气候类型图(图中数字是经纬度)。据此回答1-3题。1.上述海峡中属于印度洋的是()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④2.上述海峡中不是位于两大洲之间的海峡是()A.①海峡B.②海峡C.③海峡D.④海峡3.上述海峡附近符合上右图气候类型(图中各点的标号表示月份)的海峡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参考答案:1.C

2.D

3.A试题解析:1.①为直布罗陀海峡②为土耳其海峡③为曼德海峡④为霍尔木兹海峡,其中属于印度洋的是③和④。2.④海峡位于亚洲。3.根据图中气温和降水量的情况可知该气候特点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即为地中海气候。①和②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26.图4是水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①②③代表三大类岩石,字母代表水循环或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各环节。读图完成8~10题。8.关于图中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有()①a、b环节可以使陆地淡水资源得以补充②我国西北部河流的补给主要靠d环节③若该地位于北美中纬度西部,则c通常为向东北方向输送的水汽④e环节多年平均水量为d环节和f环节的水量的差值A.②④

B.③④C.①③

D.②③9.关于图中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i、h、m三环节分别属于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岩浆活动B.②③两种岩石可以直接相互转化C.e环节在海岸沙滩地区主要为侵蚀作用D.g、j、k环节分别形成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10.若乙字母所在处的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则()A.i处岩块上升加速

B.甲字母所在处的河床泥沙淤积增多C.汛期时e环节输水量减少

D.f环节蒸腾加强参考答案:B

A

B二、填空题(共10分)27.读德国图,回答问题:(l)从图中可以看出,德国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2)德国是欧盟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其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3)图中_______(填数码)处是该国最大工业区,它形成于第_______次技术革命。二战后出现了衰落,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中③城市原来以旅游业和啤酒业著名,现在已发展成为德国的____、___、_____中心。该城市的道路网布局格局为_______形式。(5)②处海域名称是_____,其盐度________(高于或低于)1%,原因是____________。它与北海之间的表层海水流动方向为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南高北低

河流流向

(2)丰富的煤炭资源;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雄厚的科技力量

(3)⑤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4)宇航

飞机制造

微电子

环形--放射

(5)波罗的海

低于

地处较高纬度,蒸发较弱,降水较多,大量河流淡水注入,起稀释作用

自东向西【详解】(l)本题考查德国地势特征,根据河流进行判断,南高北低。(2)本题考查德国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丰富的煤炭资源;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雄厚的科技力量。(3)本题考查鲁尔区的发展及衰落原因,鲁尔区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衰落的原因: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4)图中③城市原来以旅游业和啤酒业著名,现在已发展成为德国的宇航、飞机制造微电子中心。该城市的道路网布局格局为环形——放射形式。(5)本题考查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波罗的海由于较高纬度,蒸发较弱,降水较多,大量河流淡水注入,起稀释作用,盐度低。28.读“某月世界部分地区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A气压带的名称为_________。与A气压带相比,C气压带影响的地区降水_________(多或少)。(2)常年受风带D控制的地区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该气候特征是_________。(3)依据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_(南/北)半球,北半球正处于_________季,该季节N地受_________(气压带或风带名称)控制,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4)从纬度位置看,M地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带;从海陆位置看,M地位于亚欧大陆______岸,该地季风环流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此时,受东南季风影响,当地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参考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

少(2)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冬温夏凉,全年降水分配均匀)(3)北夏季

副热带高气压带

炎热干燥(4)北温东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高温多雨解析:(1)读图可知,A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C气压带位于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常年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2)读图可知,D气压带位于北纬30°-60°附近,为盛行西风带,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地区,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3)读图可知,此时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以北地区,为北半球夏季,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为夏季,N地位于地中海地区,夏季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4)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至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到极点为寒带,图中M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M位于亚欧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冬季形成高压,夏季陆地形成低压,导致不同季节风向明显改变。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高温多雨。【点睛】东亚季风的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月(冬季)亚洲高压(蒙古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得副极地低气压带仅存在于大洋中(北太平洋中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中的冰岛低压),在东亚形成了西北季风;7月(夏季)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使得副热带高压带仅存在于大洋中(太平洋中的夏威夷高压和大西洋中的亚速尔高压),在东亚形成了东南季风。

29.下图为某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甲气压中心位于亚欧大陆,乙气压中心位于太平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地气压活动中心名称为

;从气压中心沿图中虚线延伸出的狭长区域,叫

(选填“高压脊”或“低压槽”);此季节甲、乙两地气压差异的形成是受

的影响。(2)该图所示时期为北半球的

(季节);此时,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图中②处风向为

;①、②两处风力较强劲的是

。参考答案:(1)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高压脊

海陆热力差异(2)冬季

寒冷干燥

西南风

②整体分析:从高压中心向外延伸凸出的等值线的狭长区域,叫高压脊。北半球陆地受高压控制,为北半球的冬季。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寒冷干燥。北半球气旋的气流方向是逆时针辐合。(1)图中甲地气压活动中心名称为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从气压中心沿图中虚线延伸出的狭长区域,叫高压脊;此季节甲、乙两地气压差异的形成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2)该图所示时期北半球陆地是高压控制,为北半球的冬季;此时,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寒冷干燥。图中②处位于气旋南部,北半球气旋的气流方向是逆时针辐合,南部风向为西南风;①、②两处风力较强劲的是②,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三、综合题(共38分)30.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乡村

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