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宁波城市发展建设史所谓明州城市概况1时代背景2历史沿革3城市发展演进历程4城市布局5城市要素分析6目录CONTENTS城市概况GENERALSITUATION01宁波是中国海岸线的中点,宁波濒临东海,是我国东南沿海一座古老文明的港口城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始发港,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南翼中心城市。宁波这座城市,从“三江”地带建明州城至今已有1180多年历史。城市概况”“GENERALSITUATION城市概况GENERALSITUATION
区位方面宁波是我国东南沿海一座古老文明的港口城市,简称甬,是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有制订地方性法规权限的较大的市。是长三角五大区域中心之一,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浙江省经济中心,在位置上与上海、杭州福州等重要城市联系密切,是重要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始发港,中国大运河的出海口之一,沿海城市中建城的起源地之一。宁波处于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点,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概况GENERALSITUATION
历史发展方面宁波这座城市,从“三江”地带建明州城起,至今已有1180多年,城市空间经历了点状、团状、指状到组团式发展的过程。宁波城市空间的扩展模式与扩展速度,直接影响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态势,进而影响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行为及其空间。“南通闽广,东接倭人,北距高丽,商舶往来,物货丰溢。”(宝庆《四明志》)“自宋以来,礼俗日盛,家诗户书,科第相继,间占首选,衣冠人物甲于东南。”(成化《宁波府志》)宁波古建筑古代会馆建筑宁波拥有8个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分别是月湖、伏跗室永寿街、秀水街、鼓楼公园路、郡庙天封塔、天主教堂外马路、郁家巷、南塘河。城市概况GENERALSITUATION
地理方面宁波地处东海之滨,三面环山,潮汐出没的宁绍平原居中,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点。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北临杭州湾,西接绍兴,南靠台州,东北与舟山隔海相望。紧邻东海、杭州湾,全面带动了区域的进出口贸易以及经济发展。多类型地貌孕育出余姚江、奉化江、甬江流贯其中,江河湖海点缀其间,构成宁波“经原纬隰,枕山臂江”的独特地理位置优势。杭州湾东海宁波SITE时代背景HISTORICALBACKGROUND02宁波,历来是一座商贸名城。自古“商舶往来,物货丰衍”。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临海的优越地理位置也是这块土地自古丰茂的先决条件,三江交汇,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宁波的今天。时代背景”“HISTORICALBACKGROUND时代背景HISTORICALBACKGROUND这座从远古走来的古城,河姆古渡的骨哨一吹就是七千年。当宁波沐浴河姆渡的文明曙光时,我国海岸线上的先民基本还处于文明的空白处;当宁波先秦时期设县建制,广州还是临近番禹的宁静村庄;当宁波在唐代建州(相当于今天的县级市),已是“海外杂国,贾舶交至”的繁华城市,此时的上海还是一个海滨渔村;宋代的宁波已是我国闻名国际的四大港口城市之一天津还是名不见经传的一片滩涂;及至近代宁波作为“五口通商”被迫开埠,青岛、大连等城镇化才刚刚起步。如此类比,无意仰己抑人,只想说明,以商城闻名的宁波,其实是隐身的文化重镇。甬江奉化江余姚江三江交汇示意图宁波会馆古建筑1951年的宁波优越的地理位置1自然资源3经济社会2社会地位4时代背景HISTORICALBACKGROUND宁波位于中国海岸线的中点,位于海岸线转弯处,长江就位于宁波向北不远处,这决定了它在航海中的重要位置。海洋资源、肥沃的三角洲土壤,三江交汇的水资源以及生活条件都构成了宁波的重要性以及发展迅速的要素。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始发港,现今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南翼中心城市,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是和国际接触的门面。无论开埠前还是开埠后,宁波对于国内以及对外贸易都处于重要的地位,另外宁波商人在国内以及国际上都有重要影响作用。历史沿革HISTORICALEVOLUTION03宁波历史悠久,早在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春秋时为越国地,战国中期以后为楚国辖地。公元前222年,秦定楚江南地,置鄞、鄮、句章3县,属会稽郡。东汉永建四年(公元129年)至南北朝时期,3县除隶属的州、国和郡名时有变动外,其区域管辖范围基本未变。历史沿革”“HISTORICALEVOLUTION六朝时期唐朝宋元时期明清时期民国时期重要历史节点基于翔实的历史资料,由时间发展为主要脉络,以宁波港口历史作用的变化为主要考虑因素,总结出宁波作为典型的港口城市在空间形态上的历史演变。宁波城市空间的扩展模式与扩展速度,直接影响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态势,进而影响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行为及其空间。历史沿革HISTORICALEVOLUTION历史沿革HISTORICALEVOLUTION河姆渡遗址宁波的历史可以上溯到7000年以前,河姆渡遗址的发掘,证明宁波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之一。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代,宁波的名称为“鄞”,春秋战国时先后属越、楚国境地,秦时属会稽郡辖下的鄞、鄮、句章三县,唐时称明州,唐末筑外城,发展为长江中下游输出港,宋时管理日本和朝鲜的贸易,成为远洋贸易中心。背靠四明山,位临东海之滨,自唐中期迁至三江口发展为输出港,奠定了宁波今天在省内、全国乃至全世界层面上经济、社会的地位,城址的迁移表明城市选址地点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公元821年,明州州治迁到三江口,并建筑内城,标志着宁波建城之始。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取自“海定则波宁”之义,改称宁波,一直沿用至今。城市外墙的围合对于城市的形成和稳定有重要的影响,是一个城市的建成标志,在现代城市的规划中,可以借鉴这样的“围合”概念,形成城市的凝聚力。在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设宁绍台道,驻宁波。1843年末,宁波作为一个通商口岸对外开放。1949年5月浙东解放,鄞县城区建置宁波市,城区为宁波专署驻地。1983年撤销专署,实行市管县体制。1986年宁波被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计划单列市。1988年3月批准为有制订地方性法规权限的较大的市。1994年宁波发展为中国副省级城市。城市随时间发展变化城市发展演进历程DEVELOPMENTHISTORY04民国时期鸦片战争后形成块状城市形态明清时期点状城市形态形成阶段90年代后期“T”型带状城市组群形态19世纪到20世纪发展为“一城两镇”不连续组团状组群形态城市发展演进历程DEVELOPMENTHISTORY以宁波港口历史作用的变化为主要考虑因素,随着宁波港口从内河港向河口港、海岸港的迁移,城市空间形态可分为上图四个阶段:明清时期的点状形成阶段鸦片战争后民国时期形成的块状城市形态1985年镇海县撤销,宁波的空间发展成一城两镇(一城——老城区,两镇——镇海区、北仑区)的不连续组团状组群形态90年代后逐渐形成的“T”型带状组群形态城市发展演进历程DEVELOPMENTHISTORY明清前时期的点状形成阶段宁波历史可追溯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但宁波的行政区域在唐代以前屡次更迭,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821年(长庆元年),明州(今宁波)州治从鄞江小溪(今鄞州鄞江)迁至三江(甬江、余姚江、奉化江)口,并筑内城,标志宁波建城之始。892年(唐景福元年)建成了宁波之郭,罗城,从此,明州市域范围逐渐形成。明清以前,宁波作为内河港城市,城市规模非常小,形态基本以点状为主,如《管子》所说,倾向于“因填材,就地利”的模式,点状小镇主要位于余姚江,奉化江一隅,城市腹地狭小,以宁绍平原为主。城市发展演进历程DEVELOPMENTHISTORY宁波历史悠久。早在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东汉永建四年(公元129年)至南北朝时期,3县除隶属的州、国和郡名时有变动外,其区域管辖范围基本未变。明代宁波市舶节点示意此时宁波已基本将城市稳定落于三江交汇处西侧区域,由山川自然围合形成城市空间。西侧有永丰门和望京门把守,控制西侧人流货物的进出;南侧长春门,紧邻城内的月湖;东部城门为东渡门,面向三江交汇口,商舶来往都经由主要城门;北侧和义门,位于宁波府附近,是明州城主要的出入口。明代宁波府城图城市发展演进历程DEVELOPMENTHISTORY鸦片战争后民国时期形成的块状城市形态1844年(鸦片战争),宁波正式开埠,原有城市点状形态逐渐壮大,江北港址逐渐形成。宁波城市规模逐渐跨过奉化江和余姚江,向江东、江北发展,宁波老城被分为海曙、江东、江北三区,形成块状城镇,民国初年,宁波地方政府“堕城垣,兴市政”,拆除了旧城墙,城市的空间形态进一步发展,沿三江轴向蔓延,空间形态由块状想星状演变。此后一直到1970年,宁波仍作为内河港城市,它的城市空间也基本上是民国时期沿袭下来的块状单一集中型。宁波遵循的点状→块状的城市发展结构是非常典型的,当小部分的居住商贸聚集点进一步扩大,就会形成块状城市聚落,这就像最早时期的组团,是一个城市小系统。道光年间宁郡地舆图城市发展演进历程DEVELOPMENTHISTORY80年代的不连续团状组群形态1974年,宁波镇海港的开发,标志着宁波河口港的形成,城市形态形成“一城一镇”(老城区,镇海)飞地式不连续组团状组群形态。20世纪80年代末,渗水良港北仑港的开发,标志着宁波港已演变成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的综合性港口,宁波在甬江口形成凉快不连续飞地,形成“一城两镇”飞地式不连续组团状组群形态。
飞地式的不连续组团形状是由于港口城市的特殊性质决定的,镇海新区是宁波城区与海运以及海洋资源直接相连的门户所在,两者之间的联系也势必随着时间和发展的推进变得更紧密。老城区镇海老城区镇海城市发展演进历程DEVELOPMENTHISTORY90年代后逐渐形成的“T”型带状组群形态90年代以后,依托港口优势及宁波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内填外展速度加快,甬江新区、大榭岛、小港经济开发区规模的逐渐形成。宁波经济迅速发展,城市空间形态扩展加快,城市组团处于一个由向心集聚向三者之间互相离心扩散的趋势,形成沿海岸发展和沿甬江发展的“T”型带状群组形态。1951年宁波实景图港口优势促进经济加速发展,几大开发区规模逐渐站稳脚跟,宁波开始沿着三江体系和镇海形成的带状组群开始扩散,此时在城市发展上如何在保持发展的基础上维持城市凝聚力成为要点。“T”型带状组群形态示意图城市发展演进历程DEVELOPMENTHISTORY城市布局URBANLAYOUT05三江交汇,地物丰饶的明州城,水是它的神,它的韵,流淌在它的每一个细枝末节,海水的硬朗,湖水的柔腻交织成了它最具特色的水系统,也深深地影响着它的城市布局。城市布局”“URBANLAYOUT城市布局URBANLAYOUT宁波这座城市位于余姚江、奉化江和甬江的汇合处,余姚江和奉化江分别位于宁波城的东北和东南两个侧翼,唐代末年修建城墙和护城河重点是西北面和西南面。受自然河流的影响,宁波的城市平面呈不规则形状。右图是1917年宁波地图,城的东面是余姚江和奉化江及其汇合后的甬江,城西是护城河,水网几乎通达城市的各个街区。随着城市的发展,在城外还形成了大片的关厢地区,主要分布于三片地区,即西门外关厢,灵桥门外的甬东以及相对较小的南门外地区。城市内部有一东西向的轴线,纵观历朝历代,这条轴线在地图中或实或虚,但一直存在着,知道今天也是宁波市的主要干道和轴线,为城市的肌理分布提供了依据。护城河甬江余姚江奉化江西门外关厢南门外关厢灵桥门外关厢城市要素分析URBANELEMENT05在城市要素方面将从道路、行政、市政基础设施、历史建筑以及商业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这几个有代表性的方面将把宁波的城市历程与历史衔接,体现出宁波的经济、文化以及环境。城市要素分析”“URBANELEMENT城市要素分析URBANELEMENT道路方面宁波的街巷大都狭窄弯曲。最宽阔的主要干道是从西门直通东边的东渡门的一条大街,它跨越城中一条重要的运河河道,跨越的桥梁名曰贯桥,贯桥以西名为西大路,贯桥以东名为东大路。有两条南北向主要街道于这条东西向主要干道交叉。其中一条在贯桥处与之相交,北段称为北大路,通向和义门;南段称为南大路,通往南部的商业区。另外一条南北向主要大街是鼓楼大街,向北通到巡抚衙门,向南则到城南的大庙。虽然城市外形受地形影响呈不规则形,但内部布局依然遵从传统封建政治中心城市布局,城市道路呈十字形,在中心布置衙门、鼓楼等公共建筑,官署居中偏北,宗教坛庙多位于南部。和义门南部商业区城市要素分析URBANELEMENT行政和市政设施除了宁波府衙门设在宁波城内,鄞县衙门和分巡宁绍台道衙门也设在宁波城内。分巡宁绍台道衙门是浙江省的四个道台衙门之一,绍兴和台州两个邻符和宁波府均在其治下,所以宁波的行政地位比一般的府治城市要高。由于地处浙江东北海岸线上重要的战略地位,宁波也是个重要的军事据点。从宋代起,这里就驻扎了大量的水军。明代,宁波是抗击倭寇守备海防的军事指挥中心。清初,浙江提督驻防宁波,这里更成为了全省军事首脑机关的所在地。为了治安和消防,宁波整个大城区在宋代划分为6个“厢”,城内每个象限为一厢,东郊和北郊为一厢,西郊和南郊为一厢。到元代,“厢”改为“隅”,但基本划分不变。明清时期,街区中再划分小区,称为“图”。图可以看做是小的治安地域单位。消防系统受到了相当的重视,在一定的街坊分区内和重要建筑物附近,配备了水池、瞭望塔和其他工具。到19世纪中叶宁波全城建立了12个消防站。宋代整个城区划分为6个“厢”,东郊和北郊为一厢,西郊和南郊为一厢元代“厢”改为“隅”,但基本划分不变明清街区中再划分小区,称为“图”。图可以看做是小的治安地域单位城市要素分析URBANELEMENT历史建筑鼓楼:始建于唐长庆元年(821年),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它是宁波历史上正式置州治、立城市的标志。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建于明朝中期,由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慈溪市附海初级中学九上物理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揭阳真理中学2024-2025学年物理九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南京树人中学2024-2025学年物理九上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2025届数学九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广东省汕头市科利园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物理九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2024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福建省龙文区2026届中考物理模试卷含解析
-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六校联考2026届中考四模数学试题含解析
- 影像学病理关联-洞察及研究
-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带括号)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
- 2025版汽车报废回收合同规范范本
- 间隔棒安装机器人研究与应用
- 教育直播与远程教学平台发展
- 金融减免贷款管理办法
- 右肺上叶恶性肿瘤
- 新概念第一册家长会课件
- 夏季绿化养护培训
- 食盐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湖北省中考物理+化学合卷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 塔里木大学《高等数学B级》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