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钱圩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上海市钱圩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上海市钱圩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上海市钱圩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上海市钱圩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钱圩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A.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B.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开始建立D.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参考答案:B【详解】由“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允许城市职工开办“个体企业”,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我国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B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从1984年开始的,A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才提出的,C项错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D项错误。2.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明清时期A.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B.文化反思带有批判理性特点C.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D.儒家思想内部出现流派之争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明清之际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但李贽的“离经叛道”遭到顾炎武和黄宗羲的指责;王夫之主张“循礼”“秉礼”,遵循等级秩序,这说明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还处于萌芽阶段。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明清时期启蒙思想不成熟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稀疏微弱,封建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故选A。BCD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3.《东方杂志》1917年第14卷撰文报道:“济南市面,西关及西门大街为最殷盛,自胶济(铁路)、津浦(铁路)相继通车,西关外之商埠亦日臻发达,马路宽坦,电话电灯之杆线,植立两旁,气象颇觉不寂。”可见济南的城市近代化A.领先于全国

B.得益于近代交通的发展C.规划较科学

D.主要表现在商埠的设立

参考答案:B4.在某班的一堂关于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的综合探索课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的观点:①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②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也是松散的,你认为正确的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A5.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科学技术革命的模式经历了一个由“土洋并举”向“以土为主”的变化过程。“洋”就是依靠尖端科技人才,实现科技革命性突破,土是依靠群众智慧,发明“土办法”,制造尖端产品。这一变化A.激发人民群众勇攀科技高峰的热情B.打击了科技人才研究科学的积极性C.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D.是“大跃进”运动在科技领域的体现参考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在“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下,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展起来,全国掀起土法炼钢热潮,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故D项正确。A项,由“土洋并举”向“以土为主”的变化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勇攀科技高峰的热情,但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B项,“土办法”有利于激发民众科技研究的积极性,排除。C项,大跃进时期的“土办法”多是民间经验积累的结果,在当时未起到推动中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的作用。6.自秦至清,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皇帝集权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形成新的决策核心。下列史实与这一方式不符合的是()A.汉代形成“中朝”

B.唐朝设立三省六部

C.明成祖设立内阁

D.清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参考答案:B古代政治体制的变化。材料体现的是通过任用皇帝身边的品秩较低的人组成新的领导班子分割相权和加强皇权。ACD项均是如此,B项错误,B项通过分化相权进而加强皇权。7.1956年,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即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三者为主体,而以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三者为补充。陈云的这一观点A.是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有效举措B.是对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经验的全面总结C.是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理论来源D.是新中国突破苏联经济建设模式的有益探索参考答案:DA项明显与时间限定“1956年”不相符合,故排除;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既实行计划经济,又突出强调发挥市场和价值规律作用,大大有利于克服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模式统得过多过死的弊端,是对突破苏联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模式的有益探索,故D项正确,符合题意;陈云的观点是对改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总体构想,并不是对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经验的全面总结,故B项不正确;也不构成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理论来源,故C项不正确。8.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同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C.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D.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参考答案:D9.1940年11月,日本与南京政府签订《中日基本条约》,其中第七条说:“日本政府基于本条约之中日新关系的发展,应撤废在中华民国所享有之治外法权,并交还其租界。中华民国政府则应开放其领域,使日本国臣民,得居住营业。”据此可知,这一条约的签订反映了A.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B.南京政府捍卫国家主权C.英美对日本宣战的结果D.日本侵华本质并未改变参考答案:D【详解】通过所学知识和材料时间,我们可知此时南京政府是汪伪政权,日本与汪伪政权签订的基本条约,实质上仍然体现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故D正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在材料中不能得到体现,排除A;此时的南京政府是汪伪政权,他并没有捍卫国家主权,而是日本控制下的傀儡政权,排除B;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故选:D。10.20世纪90年代,有人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则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当今世界是日本、俄罗斯、欧盟、中国和美国共同主导下的五极世界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正式形成C.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开始呈现出多极化趋势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参考答案:D11.竺可桢先生曾经根据中国五千年的气候波动画了一个曲线图,而文化的变化也随着这个曲线而变化。一个时期突然变得很冷的时候,饥荒、干旱、水灾等就会频繁发生,这里也就往往容易发生改朝换代。据此判断,下列分析哪一个比较不合理

A.气候对人类历史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B.研究历史时要注意考虑当时的地理环境因素C.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当时气温太低D.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当时的气温比较适中参考答案:C12.“历史自身是复杂众多的统一整体,它的各部分互相联系着,互相依靠着,互相制约着”,“我们不能把国别史之和看成世界史。”与材料观点主旨一致的是A.强调分类叙述法

B.强调用国别史研究世界史C.强调现代化史观

D.强调历史的完整性参考答案:D13.下表为玉米来华时间的研究分析:著作作者时间记载内容历史结论《农政全书》徐光启明代在中国最早称呼其为“玉米”玉米在明朝中叶以后便已传入中国《金瓶梅》兰陵笑笑生明代提到过“玉米面鹅油蒸饼”做法《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黄邦和现代16世纪中叶玉米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对表的内容,最合理的解释是A.解读玉米来华首先要甄别史料真伪B.历史结论需多个史料进行实证C.史料来源广得出的结论更接近真相D.玉米来华的历史解释不够严谨参考答案:B【详解】表格解读的是玉米来华的时间,史料有科技类的《农政全书》,有文学类的《金瓶梅》,有古代的记录,也有现代的评论,可知,历史结论需多个史料多个方面来进行实证,故选B。表格没有涉及“甄别史料真伪”的信息,只是提供了不同史料中关于玉米来华时间的记载,故A与材料无关,排除A。玉米来华是史实,表格探讨的是玉米来华时间,故“结论更接近真相”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历史解释”,只是提供了不同史料中关于玉米来华时间的记载,故排除D。14.《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首相由(

A.皇帝担任

B.皇帝任命

C.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

D.议会选举产生参考答案:B15.下列关于殷墟甲骨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部书写在龟甲上

B.造字有异于“六书”构字规律

C.是研究商、周历史的珍贵资料

D.是占卜活动的记录参考答案:D16.苏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为敌的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联建成了汽车制造厂,并成为他最满意的生意。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福特企图干扰苏俄的经济恢复

B.福特为经济利益放弃政治信仰C.苏俄放弃布尔什维主义的理想

D.苏俄新经济政策吸引外国资本参考答案:D17.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的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员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本题适合采用排除法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是维护雅典民主政治的体现那,因此不会遭到流放,排除B;资助贫穷公民是正义事情,不会遭到流放;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不会威胁到民主政治,排除D;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就扰乱了民主政治,显然A选项符合题意。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陶片放逐法18.《宋史·陈兢传》记载:“(陈)防家十三世同居,宗族千余口,世守家法,孝谨不衰,阖门之内,肃于公府”、“陈家财产公有,共同劳作,并适当照顾老弱病残”。宋仁宗追赐陈氏先祖五世公爵,朝廷也蠲免陈家杂课徭役。朝廷表彰“义门陈氏”的主要原因是A.利用宗法关系维护封建统治

B.“义门陈氏”在社会上有着巨大影响C.进一步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彰显朝廷教化百姓的功绩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材料中“防家十三世同居,宗族千余口,世守家法,孝谨不衰”表明“义门陈氏”主要体现了宗法关系,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巨大影响”,故B项错误;“义门陈氏”主要体现了宗法关系,而非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故C项错误;朝廷教化百姓也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故D项错误。1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史实无法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东西两巷,是大小货行,手工业作坊”B.“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C.“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D.“蜀人利交子之轻便,一贯有卖一贯一百者”参考答案:C考点:本题旨在考查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依据所学,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故A,B,D项的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依据所学,会馆出现于明清时期,故C项的表述错误,但与题意相符。20.宋代范正敏《遯斋闲览·证误》:“闽岭以南多木棉,土人竟植之,有至数千株者,採其花为布,号吉贝布。”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福建A.棉花种植与纺织日益扩大

B.农民以种植棉花为主业C.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D.商品经济日益发达参考答案:A21.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的征集“一九七八年以来10大流行语”揭晓,是“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上网”、“①”,“北京奥运”“炒股”、②和“雄起”。其中①和②两条是对其余8条产生决定性影响和准确的概括,它们是A.西部开放,解放思想

B.入世,市场经济C.对外开放,大国崛起

D.改革开放,中国特色参考答案:D十大流行语以新颖的形式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变。“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上网”,是“改革开放”带给中国自上而下的全方位巨变。“炒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特色”的表现。故选D。22.汤因比曾评价说,“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致于引起旧瓶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是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是在评价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美国共和制的建立C.法国共和制的建立

D.中华民国的建立参考答案:A23.阅读下列有关近代中国境内工业统计资料(外国人办的企业略),从中我们获得的有关中国经济的正确信息是

第一时期l872一l894年第二时期l895—1913年

设厂数53463商办资本(千元)469790801资本所占比重9.6%41%官办和官商合办设厂数1986资本(千元)1619629469资本所占比重33.1%13%A.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

B.官僚资本经济从此逐渐走向消亡C.民族资本在社会经济中占支配地位

D.甲午战后民族资本获得迅速发展参考答案:D24.张亮采在《中国风俗史》中指出:“但学风之提倡于上者,民之受之,犹在被动地位,不如濂洛关闽诸儒之自行集徒讲学,转足以正人心而维风化也,故宋末忠义之气,实胚胎于讲学诸儒。”据此判断,张亮采认为A.宋代儒学教育注重提升个人的素养 B.私人讲学之风在宋代最盛行C.理学最初形成于宋代的私人讲学中 D.民间讲学更易塑造忠义气节参考答案: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由“故宋末忠义之气,实胚胎于讲学诸儒”可知,张亮采强调宋末忠义等民族气节的形成“胚胎”于民间讲学,故D项正确。25.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这也反映出书写工具的落后。在中国古代,读书人不用学习五大车的竹简,也可达到“学富五车”的程度应始于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参考答案:C26.据统计,从1992年到1997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合计投资项目约20125个。投资额约110.34亿美元,年平均项目3354个,金额18.39亿美元。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两岸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停火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识的达成C.两岸长期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 D.两岸实现了直接通邮、通航、通商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中时间特征“从1992年到1997年”联系教材内容可知1992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对促进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答案选B,A项出现在1979年,C项开始于台湾赴大陆探亲运动,D项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27.罗马法学家既是积极从事法学研究的法学家,又是国家立法、司法活动的参与者。公元426年,东、西罗马颁布《引证法》,宣布帕比尼安等五大法学家的解答和著作以及连同被他们引用过的其他法学家的著述具有法律效力。这表明A.罗马法是人们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产物B.五大法学家的研究成果构成了罗马法的主体内涵C.罗马法官有权自主解读罗马法律和独立审判案件D.罗马国家的立法权主要操纵在罗马大法学家手中参考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材料文字“公元426年,东、西罗马颁布《引证法》,宣布帕比尼安等五大法学家的解答和著作以及连同被他们引用过的其他法学家的著述具有法律效力”可知,《引证法》的规定体现了罗马法是人们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产物,A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学家的研究成果只是罗马法的组成部分之一,不是罗马法的主体,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D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28.有学者指出:冷战后爆发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多集中在欧亚非三洲的结合部,包括巴尔干、中东和高加索等地区。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①宗教与民族矛盾比较尖锐②各国的贫富分化比较严重③都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④因冷战结束形成权力真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参考答案:C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二战后两极格局下,由于宗教信仰和民族矛盾,边界问题等原因,地区冲突不断,欧亚非三洲的结合部容易出现权力真空,也是这些地区,地区冲突出现的原因,由此可知①④符合题意;②③说法均过于绝对,不正确。故选C。29.有学者认为:“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材料中中国“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原因是A.因闭关锁国而丧失世界贸易中心地位

B.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C.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D.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参考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的信息表明中国并没有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排除A。重农抑商政策是重要的方面,但是不全面,,排除B。C项不是题目要表明的中心意思。“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指示大量流入的白银没有转换为资本。未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封建制度造成的,故选D。30.“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这段话表明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B.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C.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

D.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能力。材料的主旨是罗马法中对于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原先有严格的限制,但随着罗马的发展,妇女的财产继承权突破了限制,越来越大。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法律有漏洞可钻,说明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是不够严密的,故答案选D。A项说法错误,那时女子地位与男子相比,还远远称不上“平等”。B材料表达的意思是妇女利用漏洞获继承财产,这种继承本身不符合公民法的本意,只是钻了程序的漏洞。C项表述错误,妇女开始占有大宗财产是在“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之后,即罗马帝国时期,主要体现了“万民法”的灵活性。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公元元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占到世界总量的26.2%,仅次于印度,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公元1500年,中国超过印度,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公元1700年,中国的GDP占到世界总量的22.3%,而欧洲占24.9%.中国的GDP大致与整个欧洲相当。……——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GDP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10分)材料二、1820—1900年各国GDP在世界所占份额

(百分比,世界总量=100%)国家时间中国美国英国日本1820年32.9%1.8%5.2%3%1870年17.2%8.9%9.1%2.3%1900年6.2%23.6%18.5%2.4%——改编自安格斯·麦迪森《世界千年经济史》、保罗·贝罗克《1750年至1980年的国际工业化水平》(2)据材料二,比较1820—1900年中美两国GDP在世界所占份额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导致变化的科技原因,并指出这一变化对中美双方关系的影响。(14分)(3)有观点认为“决定国家实力的不是总体GDP”,据材料二并结合这一时期的中外事件加以说明。综合上述材料、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GDP与国家实力的关系。(8分)参考答案:(1)特点:古代中国GDP长期居世界前列,并占较大优势(4分)。原因: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长期领先世界。(6分)(2)不同:中国GDP所占比重迅速下降,美国则迅速上升(4分)。科技原因:中国近代科技发展滞后,影响中国GDP在世界所占的份额;而美国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中心之一,发达的科技推动其GDP所占份额的上升。(4分)影响:美国加入到侵华战争的队伍中,并不断扩大对华经济侵略(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国人反帝(包括反美)情绪逐渐高涨,中外民族矛盾日益激化。(6分)(3)说明:中国GDP超过英国和日本,却先后在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中失败。(4分)关系:GDP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的实力;现代化程度高的GDP才能真正决定国家实力。(4分)3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府兵制源起于北魏时期鲜卑人当兵、汉人务农的政策。府兵全家可以免除赋役,当兵成为鲜卑人的专利。到了北周后期,迫于形势,汉人也被募充作府兵。公元590年,隋文帝下诏,“魏末丧乱,宇县瓜分,役车岁动,未遑休息。兵士军人,权置坊府,南征北伐,居处无定,家无完堵,地罕包桑,恆为流寓之人,竟无乡里之号,朕甚愍(mǐn,怜悯)之。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军府统领,宜依旧式。罢山东河南及北方缘边之地新置军府。”——《隋书?高祖纪》(1)根据材料概括隋文帝改革府兵制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府兵制改革的意义。参考答案:(1)措施:军户编入民户,改属州县管辖;军人依均田令受田,兵农进一步结合;废除部分地区的军府。(2)意义:①兵民合一,大大增加了农业劳动力,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②彻底结束了鲜卑族人服兵役的专利,有助于民族团结与民族融合;③寓兵于农,有利于军队稳定和节省军费开支;④有助于消除军人特权,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的巨大作用。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中“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罢山东河南及北方缘边之地新置军府”可知其措施为军户编入民户,改属州县管辖;军人依均田令受田,兵农进一步结合;废除部分地区的军府。(2)结合府兵制改革措施分析。军户编入民户之后可以增加农业的劳动力,军人依均田令受田后其生产积极性也提高,从而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也节省了军费开支,促使军队稳定;军户改属州县管辖之以及废除部分地区的军府后,地方军事势力被削弱,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隋文帝改革·措施和意义3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歌诗,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作出准确的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据《史记》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参考答案:(1)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与经典有精深的理解;挂剑于墓,与儒者重“信”契合;拒绝继承王位,符合儒家礼义观念。(2)显示出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有利于改变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识;有利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认同。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诗歌,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可见季札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和经典有精深的理解;由“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可见挂剑于墓,与儒者重“信”契合;由“季札坚拒……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可见拒绝继承王位,符合儒家礼义观念。(2)根据材料“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等中原诸国”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吴国在江南长江流域,中原诸国在黄河流域一带,可见有利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认同;“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季札出使显示出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有利于改变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识,。【考点定位】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吴国公子季札?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以及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以吴国公子季札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儒家文化和古代文化融合的认识和理解,契合了当前弘扬传统文化的时政热点。本题第(1)问要求学生能够解读材料信息并与儒家文化观念相结合。第(2)问要求学生从文化认同、文化传播以及国家关系等角度认识。3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汉初,刑制改革逐步推进。文帝下诏:《“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夫刑至断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岂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定律改劓刑(割鼻子)为笞三百,改斩左止刑(砍左脚)为笞五百。景帝曰:“治狱者务先宽。或至死而笞未毕,朕甚怜之。”遂先后两次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