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森林防火学森林经理研究室甄学宁第一章林火概论第一节林火的基本概念第二节森林防火的由来与发展第三节森林防火的重要性第四节世界各国对森林火灾的对策第五节世界森林防火趋势第六节我国森林火灾特点第一节林火的基本概念1林火2森林火灾3森林防火与林火管理
第一章林火概论第一节林火的基本概念1林火英文:Forestfire(英),Wildfire(美)定义:林地上自由蔓延的火。包括受控的火和失控的火受控的林火指人们有控制的计划用火,如炼山,计划烧除,“黑色防火工程”失控火往往造成森林火灾。2森林火灾
2.1定义:林地上失控的火,它超过一定面积,造成一定损失,则称之为森林火灾2.2森森林火灾的级别
注:①所称“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②按新《森林防火条例》第四十条规定2.3森林火灾的属性自然灾害:不以人的意志转移,是自然现象的一种。如:雷击火,陨石起火,火山爆发人为灾害:人类用火不慎(失火)或者故意纵火森森林火灾的级别受害森林面积或者死亡或者重伤一般森林火灾1公顷以下或者其他林地起火1人以上3人以下1人以上10人以下较大森林火灾1公顷以上100公顷以下3人以上10人以下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大森林火灾100公顷以上1000公顷以下10人以上30人以下50人以上100人以下特别重大森林火灾1000公顷以上30人以上100人以上3森林防火与林火管理
3.1森林防火(Forestfirecontrol):对森林火灾的预防与扑救3.2林火管理(Forestfiremanagement)林火的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森林防火是林火管理的部分。3.3林火管理学研究林火的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的学科3.4林火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社会学科:社会学、行为学、法学、公共关系学和教育学等自然学科:森林植物学,森林生态学,气象学,物理学,化学,森林经理学,遥感,通信,计算机技术,信息论控制论等第二节森林防火的由来与发展1火促进了人类的文明2战火毁林3我国古代的防火4我国近代和现代森林防火概况
第二节森林防火的由来与发展1火促进了人类的文明从茹毛饮血到用火熟食取暖,促进智力发展用火驱兽保护自己垦荒种粮(刀耕火种)2战火毁林城郊烧荒以阻兵马烧荒饿马以阻兵火攻(烧林)雷木滚石,安营扎寨3我国古代的防火
设火官、立火兵、订火禁、修火宪
3.1设火官,立火兵帝喾(ku)任命重黎为火官
重黎“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祝融因管火有功被后人尊奉为火祖(《史记.楚世家第十》)宋朝(960-1279)立火兵3.2订火禁五帝:(约公元前26世纪至公元前21世纪)就有火禁:对山林草原不得任意烧荒(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经》)此后各朝代都有火禁周朝:“仲春之月,毋焚山林,仲夏之月,毋用火南方(烧秸杆之类)”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夏至至立秋之后“禁举大火”;宋朝:(960-1279):“自余焚烧野草,并须十月后方得纵火”辽、金、元:(907-1368)各帝严禁烧山3.3修火宪
夏朝:《殷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周朝:“凡因失火野焚菜(烧荒)则有罚焉”汉朝:“百鼓之后燃火者鞭一百,延烧一家斩王部都督”唐朝:唐律《永徽律》中有关火灾刑律七条;明《大明律》,清《大清律例》有明确放火失火罪制订法制,依法治火,以惩罪误4我国近代和现代森林防火概况4.1近代(1840-1949)民国3年(1914年)农商部颁布《森林法》,民国5年有《林业公会规定》和民国21年再颁布的《森林法》均涉及森林防火,但森林防火是一片空白4.2现代(1949-)逐步开展阶段(1949-1956)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组建武装护林大队;1951年政务院经济委员会发布《东北及内蒙铁路沿线区防火办法》1956年国务院分布《关于加强护林防火的紧急通知》全面建设阶段(1957-1965)1957年,林业部成立护林防火办公室1960年,中苏政府签订《关于护林防火联防协定》;1963年,国务院发布《森林保护条例》停顿阶段(1966-1976)
文化大革命期间,组织机构瘫痪,设施停建,防火事业停顿恢复与全面发展阶段(1977-1986)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原则通过《森林法(试行)》1983年出版《森林防火》杂志1984年颁布《森林法》1986年出版《森林消防信息报》历史性转折阶段(1987-)事件:1987年5月6日至6月2日,大兴安岭森林大火,(火场面积133万hm2,过火面积114万hm2,213人死亡,226人烧伤,烧死活立木3781.1万立方米)促使政策法律,防火设施,机构建设,技术研究全面展开和完善1988年颁布森林防火条例1998年修订《森林法》2008年修订森林防火条例第三节森林防火的重要性1森林对人类的意义2森林防火是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对策
1森林对人类的意义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森林、海洋、农田和草原生存环境的重要保证:碳汇与温室效应,其他生态效益1.1森林的定义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至少树冠覆盖10%-20%的植物群系各国标准不一:有的郁闭度0.2以上;有的郁闭度0.3上1.2森林火灾是森林锐减的重要原因
世界森林正以每年1800-2000万hm2的速度消失消失的原因:森林火灾,滥砍滥伐,酸雨和沙漠侵蚀2森林防火是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对策2.1保护人类生活资料来源2.2保护人类生存环境2.3保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2.3保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1871年美国威士康星州的密执根森林大火,烧死1500人;★1983年日本东北地区森林大火,烧毁建筑误147栋,受灾在73户,烧毁渔船120膄;★1983年中国云南清龙寺和刺桐关森林大火,烧死80人,烧伤106人;★1987年5月大兴安岭森林大火,烧死213人,烧伤226人,受灾户10807户,56092人无家可归;★1997年印尼森林大火(9月),毁林400万hm2,产生4亿t二氧化碳,骄阳成云中月(图),马来西亚空气污染接近危险状态,泰国急送口罩;星加坡和马来西亚1.5万人因气喘而求医;烟雾使飞机相撞,死234人;马六甲货轮相撞。★2002年12月澳大利亚悉尼森林大火烧23天(图)★2003年12月美国南加州(图)森林大火烧10多天第四节世界各国对森林火灾的对策1世界森林火灾的特点2世界各国对森林火灾的对策1世界森林火灾的特点1.1发生次数多,烧毁面积大表2
年均火烧森林面积万公顷的国家1.2森林火灾形势越来越严峻温室效应太阳黑子
据王述洋(1991)研究:太阳黑字数低于平均值,森林火灾易发生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elninophenomena)又称厄尔尼诺事件(elninoevents)是指从秘鲁沿海直到国际日期变更线附近热带太平洋出现周期呈2~7年不规律性的表层海水温度与多年平均值偏高且连续6个月超过0.5℃海水升温现象。由于这股小暖流来的时候正是圣诞节前夕,所以当地居民就把这一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意为“圣婴”)。它会导致全球大气环流和气候异常。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抑制美国森林火灾,对亚洲来说是森林火灾的重灾年。我国气候反常地干旱高温,森林火灾严重。我国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和1997年印尼森林大火与“厄尔尼诺”事件相吻合;“拉尼娜现象”(laninaexpress;“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女孩子”之意)是指赤道附近的东太平洋水温异常下降引起世界规模气候异常的现象,发生周期一般为2~7年平均周期约3~4年。它使秘鲁等国沿岸的沙漠进一步干燥,并会对印度次大陆的暴雨造成影响,能使因温室效应逐年增高的地球气温暂时降低。拉尼娜现象出现时,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我国则雨水偏多,甚至雨涝成灾,森林火灾少发生。1.3森林资源丰富国家森林火灾严重
(表)1.4世界各地森林火灾分布不均北美最重,地中海次之,北欧最少;气象因素是主要因素,管理水平次要1.5森林火灾随气候变化而波动1.6可以预防和扑救一般森林火灾,对特大森林火灾各国都无能为力2世界各国对森林火灾的对策2.1北欧的对策“绿色防火工程”:(绿色手段、绿色植物)清理森林可燃物,形成不易燃烧的地带;加强森林抚育促进林木生长,改善森林环境;调整林分结构,降低林分可燃性;营造防火林带2.2北美的对策①先进技术应用(航天遥感,计算机技术,化学灭火)②预测预报(美国国家火险等级系统NFDRS是目前世界最先进林火预报系统)③快速反应(机降)④可燃物管理(计划烧除)⑤强化扑火装备(林务局有35架大型载水灭火机,100架直升飞机,15架轻型飞机和2架载有红外探测装置的飞机;还可以根据火情调集飞机)⑥提高人员素质(精兵强将)2.3澳大利亚的对策“黑色防火工程”(控制用火)计划烧除,合理营林用火第五节世界森林防火趋势1在预防和控制火灾同时,大力提倡火应用2“绿色防火工程”是预防森林火灾的最有效措施3在火灾扑救上重视高薪技术4重视科学研究第六节我国森林火灾特点1森林火灾严重2火灾多集中在多发省份3多发省份又多集中在少数几个地区、自治区、县、旗4南方西南发生次数多,北方损失大599%是人为火源6火灾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7具5-6年和10年的准周期8中国森林火灾呈下降趋势1森林火灾严重
1950-2000年,发生693966次,年平均1360次;面积386万hm2,平均每次55.7hm2;死人4882人,伤29420人2火灾多集中在多发省份
黑(37.8%)、蒙(16.7%)、滇(13.68%)、粤、桂、闽、黔、湘、赣、鄂、川、吉、徽3多发生又多集中在少数几个地区、自治区、县、旗黑:大兴安岭和黑河地区蒙:呼伦贝尔盟和兴安盟滇:思茅、临沧、大理、红河、文壮、楚雄和迪庆桂:百色、河池和南宁4南方西南发生次数多,北方损失大火灾次数:南方52%,西南37%,西北6%,东北(含内蒙)4%受害面积:东北(含内蒙)50%,西南24%,南方18%,西北7%599%是人为火源(天然火源占1%,雷击火,在黑的大小兴安岭新疆阿泰勒和天山地区)6火灾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东北:多发于秋和春南方:冬和春新疆:夏季每年春季森林火灾从南向北依次推移;每年秋季森林火灾从北向南依次推移;7具5-6年和10年的准周期中国1950年-1998年森林火灾统计表8中国森林火灾呈下降趋势
我国不同年代森林火灾统计表第二章森林燃烧第一节燃烧的基本概念第二节森林燃烧第三节森林可燃物的燃烧性质第四节森林燃烧性的评估第五节森林火行为第六节森林火灾的燃烧类型第一节燃烧的基本概念1燃烧定义2燃烧的基本形式3燃烧的基本条件4燃烧的充分条件5固体物质的一般燃烧方式
1燃烧定义物质激烈氧化,并放出大量热与光的一种现象2燃烧的基本形式有焰燃烧:蒸气和气体状态的燃烧;无焰燃烧:固态碳直接与氧反应的燃烧3燃烧的基本条件可燃物,氧气和热能4燃烧的充分条件可燃物,氧气和热能均达到一定量值★氧气含量降至16%以下时,森林燃烧趋于熄灭;降至13%时,则立即熄灭★可燃气体浓度要达到一定水平才能被点燃5固体物质的一般燃烧方式5.1蒸发燃烧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熔融后象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气而燃烧;如蜡烛燃烧5.2分解燃烧分子结构复杂的固体可燃物受热后分解出热分解产物,这些热分解产物再氧化燃烧;如木材燃烧5.3表面燃烧某些可燃固体,其蒸气压力非常小或者难以发生热分解,不能发生蒸发燃烧或分解燃烧;当氧气包围这种炽热物质的表面时,发生表面燃烧。如:木炭燃烧5.4阴烧某些固体可燃物含水比较多,在空气不流通,温度比较低的条件下发生只冒烟无火焰的燃烧现象5.5完全燃烧在燃烧反应过程中,如果生成的燃烧产物不能再发生燃烧则称之完全燃烧5.6不完全燃烧6燃烧过程的热量的传递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第二节森林燃烧1森林燃烧的特点2森林燃烧三要素3森林可燃物的燃烧过程1森林燃烧的特点①森林植物光合作用缓慢积蓄的能量突然释放②属固体燃烧③在大自然的开放系统中进行,受环境条件影响大④具双重性(利与弊)2森林燃烧三要素2.1森林燃烧三要素森林可燃物:包括森林中所有有机物气象条件:气温、湿度、风力、风向火源:天然火源和人为火源2.1森林燃烧三要素的关系森林可燃物火源
气象条件森林燃烧是三要素的交集3
森林可燃物的燃烧过程
预热、热分解、燃烧、熄灭3.1预热阶段森林可燃物被加热,水份蒸发,可燃物温度升高3.2
热分解阶段可燃物继续吸热,大分子受热后降解为小分子(图)森林可燃物热分解三态示意图3.3
燃烧阶段森林可燃物热解反应产生的可燃性挥发物与空气混合,当其浓度达到极限并被点燃3.4
熄灭阶段当没有足够热量预热;热解反应中断;热解产生的可燃性挥发物达不到一定浓度;供氧不足;达不到燃点而致燃烧中止。第三节森林可燃物的燃烧性质1森林可燃物的物理性质1.1可燃物的结构表体比:表面积与体积之比。此值越大越容易燃烧。表面积大,受热面大,温升块,供氧充足可燃物内部结构的密实度密度小易燃,但发热量小可燃物之间的搭配关系(紧实度或孔隙度)紧实度适中燃烧性最好;自然生长的草本或蕨类植物的紧实度接近最适紧实度,最易燃可燃物的方向:纤维排列方向与燃烧方向成一定角度(纤维的纵向透气性较好),易燃纤维排列方法与燃烧方向相同(纤维的横向透气性极差),难燃1.2可燃物的含水量相对含水量=(湿重-干重)/湿重绝对含水量=(湿重-干重)/干重平衡含水量:在一定温度和适度下,可燃物既不吸水也不散失水份的含水量熄灭含水量:在一定温度、湿度、风速和一定热源作用一定量可燃物一定时间后,可燃物能够维持有焰燃烧的最大含水量1.3可燃物发热量
2森林可燃物的化学性质元素组成基本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素)油脂含量可燃气体含量灰分含量(高者会降低火势)第四节森林燃烧性的评估1森林可燃物水份动态变化★年内季节性变化;★每日不同时间变化;★随森林植物种类变化;★同种植物不同生长季节的变化;★同种植物不同部位的变化;★活的森林可燃物与死的森林可燃物的变化2可燃物载床的状况2.1可燃物载床林地从矿质土壤至林冠顶部所有可燃物的集合体2.2决定可燃物载床燃烧性的主要因素★可燃物载荷:单位面积上可燃物的重量;分总载荷(可燃物总重量)和有效载荷(在某种天气和地形条件下实际烧掉的可燃物重量)★可燃物结构★可燃物种类:依据物种分:地衣、苔藓、草本、蕨类、藤本、灌木和乔木依据易燃程度分:引火物、纤细可燃物、细小可燃物、中等可燃物和粗大可燃物依据所处位置分:地下、地表和空中可燃物依其活力分:活可燃物和死可燃物3森林火险等级的划分森林火险等级划分是在森林可燃物燃烧性分类的基础上,结合火源和其他条件确定某一地域的等级,为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①依森林火险因子查“森林火险因子得分表”(表);
②求各火险因子得分值的代数和,并分别乘以森林覆盖率及活立木蓄积量,从所得数值中取最大值;③根据上述最大值查《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标准表》(表)即得火险等级第五节森林火行为●林火行为是指从着火、蔓延、熄灭整个过程的所有现象●森林防火主要研究:林火的蔓延、火强度、火焰高度、火烈度、对流柱、火旋风、飞火、火爆和高温热流。1林火蔓延1.1林火蔓延的形状
与风向、风速和地形有关(相关图形)1.2林火蔓延速度
相关因子:风力、可燃物种类、温度、湿度、地形2林火强度包括:火线强度、反应强度和火面强度火线强度:单位时间单位火线长度上释放的热量反应强度: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释放的热量火强度:单位燃烧面上释放出来的热量一般认为:低强度火,火焰高度0.5-1.5m中强度火,火焰高度1.5-3.0m高强度火,火焰高度3.0m以上3火焰高度和火焰长度火焰高度:火焰离燃烧床表面连续火焰高度火焰长度:1/2火焰深度处连续火焰顶端的长度(图:火在斜坡和风的影响下的火焰长度的火焰高度)4火烈度单位面积上能量释放的速度与时间的乘积(能量释放速度慢,但燃烧时间长,其烈度也大)5对流烟柱森林燃烧产生垂直上升热空气(烟)形成(如狼烟)6飞火
上升气流将正在燃烧的可燃物带到空中后飘洒到其他地区的一种火源。(可能沿途散落)美国报道:飞到11.3km以外澳大利亚报道:飞到29km以外7火旋风当产生强烈热对流,又有侧风吹来(使气流旋转),便可能产生和旋风。类似龙卷风,(图)火龙卷8高温热气流★由大量可燃物猛烈燃烧时瞬间释放出巨大的热量加热地表空气,在风力作用下形成;★温度达300-800℃,局部可达800℃以上,可以引起爆炸式燃烧★我国1987年5月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时首次认识第六节森林火灾的燃烧类型1地下火泥炭和腐殖质燃烧,无焰燃烧;发展速度慢,危害大,不易扑灭2地表火凋落物,活地被物,灌木和幼树燃烧按蔓延速度分:急进地表火(每小时数百米至1000km)稳进地表火(每小时数十米)后者危害较大3树冠火特点:温度高,火强度大,蔓延迅速,破坏性大,不易扑灭林冠火的类型典型林冠火:林冠上燃烧,横向蔓延冲冠火:地表火冲上林冠并引燃林冠间歇性林冠火:地表火与林冠火交替发连续型林冠火4树干火第三章气象及地形对林火的影响
第一节林火的气象条件1气温对林火的影响
★由太阳辐射直接相关;
★气温日较差大小与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和天气情况密切相关;★不同地区气温的日变化,月变化和年变化因上述理由而不同
★黑龙江:气温低于0℃很少发生林火;5℃即使着火也燃烧缓慢;12℃时,火灾开始增多;15℃经常发生;20℃以上可大量发生2空气相对湿度对林火的影响相对湿度:实际水气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之比空气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主要决定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通过影响森林可燃物的含水量而影响林火;相对湿度越小,火险越高;相对湿度在30%以下为高火险天气3降水对林火的影响降水包括:雨、雪、雹、霜、露、雾和雾淞直接影响森林可燃物的含水量;1500mm/年时一般不发生林火雪可以覆盖可燃物,使之与氧气隔绝;雾、露和霜可使可燃物含水量增加10%4风对林火的影响补充氧气加速可燃物干燥推动火线向前是火旋风的主要成因之一第二节地形对林火的影响1坡向对林火的影响1.1影响太阳辐射,继而影响水热分配坡向:南平地西东北火情:30%23%21%20%10%1.2当林火发生时,影响热的流动状态2坡度对林火的影响影响水分的滞留时间影响热传递坡度大,火线推进速度快(每增加15度,速度增加一倍)上山火,速度快,易形成林冠火3海拔高度对林火的影响
影响生物的种类(不同种类的燃烧性不同)影响气温和降水4坡位对林火的影响
不同坡位的气温、湿度、土壤和植被不同地形风对林火的影响5.1地形上升气流5.2越山气流5.3山风和谷风
山风:夜间从山谷流出的气流(兼有下坡风)谷风:日间流进山谷的气流(兼有上坡风)5.4焚风
由山脚向山顶抬升的气流温度下降,水汽凝结而变得干燥(下降5-6℃/1000m);而越过山峰后,水汽含量很少的气流随山坡下降则逐步升温(9.8℃/1000m),成为干热风5.5峡谷风气流流进由宽变窄的峡谷使气流加速5.6海陆风日间由海洋吹向大陆;夜间则相反5.7鞍形场涡流当风越过鞍部,形成水平和垂直旋风第四章森林火灾预防第一节森林防火行政管理第二节林火预报第三节林火监测第四节林火阻隔第五节计划烧除第六节林火通信网第一节森林防火行政管理1森林防火方针2森林防火组织机构3宣传教育4依法治火5林火科学研究6火源管理
1森林防火方针“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策略:以前:政府+科学家+群众现在:政府+科学家+专业队伍+群众2森林防火组织机构2.1领导机构
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森林防火指挥部
政府行政首长任总指挥,当地林业主管部门领导为副总指挥2.2职能部门
在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县林业局)设森林防火办公室2.3护林和灭火队伍
护林队、森林警察、联防站、扑火队3宣传教育3.1目的:强化法制观念、防火意识和防(灭)火能力3.2内容
林火的危害性森林防火法律条例和规章林火案例及其处理扑救林火的基本知识3.3形式广播、电视、传单、手册、标语(警牌)、火险等级预告、广播4依法治火转变观念:从执法高度对待森林防火完善法规:补充修改法规,有法可依从严执法:查火源,罚违章,抓罪犯5林火科学研究林火发生和行为机理扑救手段灭火器材和机具社会综合治理6火源管理
6.1认清特点生产性用火,旅游野炊用火,迷信用火和痴呆人玩火居多6.2落实责任签订责任状,分片包干,严格检查;个体或企业负责自己管辖的范围6.3抓重点高火险季节,高火险日期(重阳和清明),高火险地段,高火险人群(小孩和痴呆人)6.4齐抓共管部门、社会、专业与非专业
第二节林火预报1林火预报的种类火险天气预报:预报天气条件引起火灾的可能性火灾发生预报:综合考虑天气条件变化,可燃物干湿程度和森林可燃物类型特点以及火源出现的频率来预报火灾发生的可能性林火行为预报:充分考虑天气条件,可燃物的状况以及地形条件,预报大火发生后的蔓延速度、能量释放、火强度和扑火的难易程度2林火预报的研究方法2.1历史资料拟合法☆根据火灾历史资料找出火灾发生规律;☆此法的准确性受制于资料的可靠性;☆结果与历史资料吻合程度高,实际精度常较低(火灾严重受人影响)2.2利用可燃物湿度变化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预报林火☆可燃物湿度是林火发生主要的直接因子☆此法比较接近实际情况2.3利用点火试验结果预报林火以火报火在不同类型的森林可燃物上,不同天气条件下进行多次点火试验,统计实验结果,用以预报林火燃烧、蔓延、火强度与天气条件的相关性。可以预报各种天气条件下,各种各种森林类型发生燃烧的可能性和林火行为2.4综合预报法将上述三种方法综合2.5利用林火模型预报根据室外试验,用已知的物理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建立数学模型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得出各种动态方案3林火预报研究的关键问题3.1
林火预报的准确性依赖于天气预报的准确性3.2
林火预报的机理必须明确太阳辐射地热辐射洋流大气环流气候、大气气象因子森林植被的燃烧性森林火灾火源3.3
林火预报中主导因子的选择原则稳定、相关、准确、易获得3.4预报因子的测定测定的地点、时间、次数、方法、经济性3.5数据处理建数据库、建数学模型、运用计算机技术3.6重视天气形势变化对森林火灾的影响第三节林火监测1林火监测的目的及早发现,实现“打早,打小,打了”2林火监测的四个层次地面巡护了望台定点观测飞机巡护航天遥感3地面巡护
3.1地面巡护的任务根本任务
宣传群众,控制火源,消除隐患具体任务
★严格控制非法入山人员
★检查和监督来往人员是否遵守防火法令
★检查野外生产或生活用火安全,制止违法用火行为
★严防纵火3.2地面巡护的组织形式
护林员
森林警察驻点小分队摩托巡护队水上巡逻队3.3地面巡逻路线和时间
★根据所管辖地段的火险等级高低,火源多少决定;
★要尽量通过或多次通过高火险多火源地区4了望台监测
4.1了望台监测的任务监视林火发生,确定火灾地点,报告火情、监测生产用火,协助林火预测预报4.2了望台地点选择地形模型法假设观测点是光源,山峰阻挡阴影部位就是盲区;盲区面积最小的点最佳利用地形图选点法方法与原理同上实地踏查法4.3了望台的观测面积和间距面积:0.5-1.5万公顷/个距离:5-8km;不超过12km有人认为20km为宜,根据是:红外线探火仪扫描半径为20-30km烟柱能升至100-150m,20km范围能看到4.4了望台的种类与形式常年性和季节性木制塔式,金属塔式,混凝土塔(楼)式4.5了望台的设施观察设备:望远镜,红外线探火仪定位设备:罗盘仪,通信设备:电话,电台,收录机生活设备:发电机,净水器,太阳能灶4.6火点方位的确定单塔定位:按实际地标确定双(多)塔定位:磁方位角交汇5航空巡护
5.1国内航空巡护概况1952年,黑、蒙、吉开始航空护林;1961年,滇、川、桂和黔也开始航空护林;东北航空护林站:巡护航线48条,总长度18700km,巡护面积59万公顷;春秋机租用飞机40余架西南航空护林站:巡护滇、桂、黔和川230个县市,总面积7676万km2;1986-1999年飞行4390架次5.2当前国内航空护林存在的问题▲管理体制不适应▲站点密度低:东北每站点平均近5万km2,航站距离200km以上;西南每站点平均近12万km2▲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不足▲飞行经费严重不足▲机源相对不足▲飞机隐患多,影响飞行安全5.3国外航空护林概况俄罗斯:巡护70%森林面积;22个航空护林基地;34架专业护林用机;每年参加护林飞行500架以上加拿大:3.2亿hm2主要靠航空护林;安大略省有基地9个,飞机30架;阿尔伯塔省有基地15个,飞机20架;其中CL-415型飞机在12秒钟内可以汲水60吨;私营的康奈尔公司有40多架飞机主要为森防服务美国:1982年美国林务局就有146架专用飞机6航天遥感(卫星监测)
6.1卫星监测的优点监测范围广,时间频率高,较准确可用以发现林火(定位),监测其蔓延,测算火场面积6.2监测原理用美国NOAA系列卫星的双星系统(一颗上午轨道卫星和一颗下午轨道卫星组成);一昼夜两颗卫星至少覆盖全球任一地区4次以上,其星载甚高频分辩辐射仪获取甚高分辨率数字化云图(AVHRR),其星下点地面几何分辨率为1.1km。AVHRRD第三通道是波长3.55-3.93μm的热红外线,对温度比较敏感,其等效温差为0.12℃。(森林火灾的火焰温度一般都在600℃以上,载波长为3-5μm红外线波段是有较强的辐射;而林地植被的地表温度一般仅有20-30℃,或更低,温差可以在云图上清晰显示出来。)6.3林火监测的准确度经技术处理后,有的仅几十亩的林火也能发现6.4全国卫星林火监测网全国3个卫星监测中心,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100个单位的137个远程终端组成监测网第四节林火阻隔1天然阻隔系统河流、湖泊、池塘、水库、岩石区和沙丘等能阻止林火蔓延的天然屏障2人工阻隔系统2.1防火道路工程阻火和方便森林消防运作;一般要达10m/hm2;2.2生土带2.3防(阻)火沟2.4防火线用机械、火烧、化学药剂或其他方法清除森林可燃物后形成能阻止林火蔓延的地带2.4.1防火线的种类和规格国境防火线:沿国境线开设,宽度50-100m铁路防火线:沿铁路两侧开设,50-100m林缘防火线:在森林边缘开设,20-30m其他防火线:贮木场,仓库和重要保护单位周围开设,50-100m2.4.2防火线的开设原则形成封闭圈尽量与防火季节主风方向垂直宽度为被保护林木高的1.5倍以上我国南方山地的山脊6-12m宽的防火线,被无数事实证明能有效阻止一般森林火灾2.5林缘或林下植被清理带2.6防火林带防火林带
利用森林植物之间的抗火性的差异,以难燃的树种组成林带阻隔林火蔓延“绿色防火工程”的主要内容2.7防火林带的阻火效果
肇庆“11.12”灾后调查照片2.6.1防火林带的优点防止水土流失,美化环境,增加经济收益防火线可以作营林通道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无机电子材料项目建议书
- 2025年GPS汽车定位、监控报警、调度系统项目发展计划
- 数字化教育资源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 2025届河南省荥阳高中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企业内部培训中的智慧教育平台应用
- 智慧安防在校园公共空间的应用探讨
- 教育技术创新的探索与实践培育卓越人才
- 中职数学异面直线课件
- 教育心理学的跨领域应用与创新实践
- 教育科技企业的质量保障与竞争力提升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JJF 1915-2021倾角仪校准规范
- GA/T 1310-2016法庭科学笔迹鉴定意见规范
- 2023年本科招生考试
- 新入职护士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课本完整版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数学教学案例 教案
- 钝针穿刺法临床应用护理
- 水产养殖行业报告
- 锅炉MFT供电回路的分析
- 公共基础知识辅导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