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技术第一讲:自然发火机理碎煤堆积时间条件供氧条件热量聚集自然发火及其条件
煤炭及其包含的可燃物(如硫化矿物等)接触空气后,发生化学反应(吸氧、氧化、生热等)和物理作用(散热、聚热)而形成的火灾。现象:温度升高湿度增加出现煤焦油味人体感到不适或出现某些病理现象出现烟雾或明火自然发火的发展过程潜伏期:缓慢氧化阶段
吸氧、表面反应、放热(微量)自热期:加速氧化阶段完成了热量积聚,反应加速,煤温增高,释放火灾气体、气味燃烧期:激烈氧化阶段剧烈反应,产生高温,烟雾、阴燃、明火等
Tτ——着火温度煤温燃烧风化时间燃烧期自热期潜伏期TjTl煤自燃发展过程示意图自然发火的几种假说黄铁矿作用学说英国人Plott与Berzelius在17世纪初提出的,19世纪下半叶,曾被广为认定,系首次解释煤炭自燃机理的学说。煤层中的黄铁矿(FeS2)暴露于空气后与水份和氧相互作用,发生放热反应而引起的。2FeS2+2H2O+7O2→2FeSO4+2H2SO4+Q1
FeSO4:硫酸亚铁不稳定12FeSO4+6H2O+3O2→4Fe2(SO4)3+4Fe(OH)3+Q2Fe2(SO4)3:氧化剂Fe2(SO4)3+FeS2+2H2O+3O2→FeSO4+2H2SO4+Q3黄铁矿氧化时,放出的热量,比煤氧化放出的热量高两倍;在黄铁矿的氧化过程中,体积增大,对煤体有胀裂作用,使煤体裂隙扩大、增多,氧化表面积增加,导致气体渗入,而促使煤的氧化。自然发火的几种假说细菌作用学说1927年英国人Potter.M.L首先提出的,1951年波兰学者Dubois.R等作了进一步解释。当微生物极度增长时,一般都有生化放热过程;在30℃以下是亲氧的真菌和放线菌起主导作用;泥煤的自热温度能达到60-70℃是由于放线菌作用的结果;在60-65℃时,亲氧真菌死亡,嗜热细菌开始发展;在72-75℃时,所有的生化过程都将消亡。英国人Winmill和Graham试验:100℃真空烘箱处理20h,自燃倾向没有变化;细菌有作用,但并非起主要作用。自然发火的几种假说酚基作用学说酚基作用学说由前苏联学者Б.В.Тронов(特龙诺夫)于1940年提出;认为:导致煤自燃是因为空气中的氧与煤体中含有的不饱和酚基化合物作用时,放出热量所致。自然发火的几种假说煤氧复合作用学说煤自燃根本原因在于煤具有吸附氧的能力和与此相联系的放热作用,至今为大多数学者所承认。条件:1.易于低温氧化的碎煤堆积;2.适宜通风供氧条件;3.蓄热环境过程:1.缓慢氧化期:表面吸附氧气,形成中间产物——氧化基/过氧络合物;生成微量热量,由于吸附氧气煤重略增,煤温变化微乎其微
2.加速氧化期:中间产物分解,产生CO、CO2、H2O等,释放较多热量,煤温开始上升,煤重略降;
3.激烈氧化期:达到自燃临界温度后,煤温急剧上升,始终加速,释放出芳香族碳氢化合物,C2H4、C2H2;
4.燃烧阶段,出现明火。自然发火机理研究内容煤分子表面具有残余力场,为降低其自身的自由能,其表面就有了吸附的趋势;根据煤表面和被吸附氧气(或水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性质,可将煤表面吸附特性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当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分子间的范德华引力时为物理吸附;当作用力具有化学性质,且其强度几乎达到了稳定化学计量化合物的强度时,其吸附过程就是化学吸附或活化吸附。煤表面与空气中氧之间的作用力性质依据温度、煤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氧化程度而变化;煤氧化导因于煤对氧的表面吸附作用,不同种类的煤、不同粒度、不同孔隙结构的煤对氧有不同的吸附作用;煤的表面吸附特性是对煤自燃特性影响因素的综合度量。(一)煤对氧的表面作用特性自然发火机理研究内容煤的氧化过程伴随有各种气体产物的释放;气体产物包括两部分,一部分由于煤自身氧化出来的气体产物,叫煤自燃氧化气体,另一部分是成煤过程中吸附在其孔隙内的气体,由于煤体温度升高而解吸出来的,叫煤自燃解吸气体;煤炭自然发火是一个包含多项内热源项的传热传质过程,无论是气体产物浓度的变化,还是氧分子的自由扩散或者是在一定压力下的扩散特性,都离不开质量传递。因此,煤的氧化过程特性涵盖了氧化过程中热量、能量和质量传递规律,并主要体现为温度、湿度、浓度、耗氧量、氧化速度、扩散系数、热物理量等特征参数的变化。(二)煤氧化过程特性自然发火机理研究内容煤是一种物理结构和化学矿物质组成极其复杂的不均质体,因此研究煤的自然发火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分析煤本身的内在因素(如煤的碳化程度、煤岩成份、煤的孔隙结构、煤的破碎程度、煤的含硫量、煤的水份、煤的比表面积、煤的比热等),而且还要考虑煤层的具体赋存地质条件、开拓开采条件等影响因素,这样才能给出切合实际的矿井煤层的自然发火机理及相应的防治措施。(三)煤自然发火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第二讲:煤层自然发火危险性评价技术
煤自然倾向性评价技术煤自燃倾向性是煤自然发火危险性评价的首要指标,表征了煤层开拓之前自然发火的可能程度,反映了煤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其自然发火特性之间的关联性。世界各主要采煤国对煤自燃倾向性的鉴定方法和界定指标都做了明确规定。但由于受煤自身物理化学诸多因素的影响,各国都依据本国的具体条件,制定了相应的鉴定方法(如奥氏法、静态吸氧法、量热法、动态吸氧法、交叉点温度法、绝热氧化法等)。煤自然倾向性评价技术奥氏法
奥氏法是波兰法定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方法。它是以煤在230℃时受空气流作用的氧化速度值为指标。煤自燃倾向性奥氏法分类表氧化速度值(℃/min)自燃程度SZb>120容易自燃100≤SZb≤120自燃80≤SZb≤100难于自燃SZb<80不自燃煤自然倾向性评价技术静态吸氧法此方法是将装有煤样的玻璃瓶置于恒温30℃左右的恒温箱中,每间隔一定的时间抽取瓶中的气体进行分析,计算1g煤吸附的氧量。Winmill在研究煤静态吸氧量与自燃倾向性关系时认为,96h以后煤吸氧量大于30cm3/g为最易于自燃,而小于20cm3/g为不自燃。
煤自然倾向性评价技术动态吸氧法煤样置于35℃/h升温的容器中,空气流经煤样,测定流出气体中的残余氧系数和煤温,将其对应关系描绘成一曲线(如右图)。其结果分成三类,其中902-602(NCB煤阶分类法)为最易自燃。
煤自然倾向性评价技术着火点法着火点法实际上就是利用煤炭经过氧化后(空气或其它氧化剂)其着火点温度相对降低的原理进行分类。煤炭经过一定氧化后其着火温度降低得越大越易于自燃,而且不随氧化剂而变。我国20世纪50年代依照此原理建立了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方法,并沿用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
煤自然倾向性评价技术着火点法煤种着火温度T1(℃)
△T1-3(℃)煤的化学成分Ⅰ类容易自燃Ⅱ类自燃Ⅲ类不易自燃Ⅳ类不自燃VrCrOrWf褐煤、长焰煤<305>20>12——>42<80>12>5长焰煤、气煤305~345>4040~2525~12<1240~4575~818~122~5气煤、肥煤、焦煤345~385>5050~3535~20<2022~4081~885~10<3贫煤、瘦煤380~410>4040~25<2510~2287~92<6<3无烟煤>400>4545~25<25<10>89<4—煤自然倾向性评价技术交叉点温度法交叉点温度法是将煤样在空气或氧气流下恒速升温,将煤温上升曲线与加热升温曲线的交点定义为交叉点温度。煤自燃倾向性交叉点温度分类法交叉点温度T(℃)自燃程度120~140容易自燃140~160自燃160~190不易自燃煤自然倾向性评价技术差热分析法差热分析法将煤的差热分析曲线划分为三段:并以交点温度(差热曲线第二段与零点基线交点的横坐标值)、差热曲线第二段梯度值、跃迁点的温度和WITS-EHAC指数为综合指标进行煤自燃倾向性分类。煤自燃倾向性差热分析分类法参数最易自燃自燃最不易自燃交叉温度(℃)100134181第二段梯度1.461.171.03跃迁点温度(℃)163187200WITS-EHAC指数5.654.473.09煤自然倾向性评价技术流态色谱吸氧法流态色谱吸氧法是我国现行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方法。它以煤在低温下吸附流态氧的能力(量)作指标来判断煤的自燃倾向性。MT/T707-1997《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
自燃倾向性流态色谱吸氧法分类(Vdaf>18%)自燃倾向性等级自燃倾向性煤的吸氧量Vd,cm3/g·干煤Ⅰ类容易自燃Vd>0.70Ⅱ类自燃0.40<Vd≤0.70Ⅲ类不易自燃Vd≤0.40煤自然倾向性评价技术流态色谱吸氧法煤自然倾向性评价技术绝热氧化试验法将煤按预定升温速度经空气氧化,并通过一个或几个参数观测其氧化过程的变化,同时测量其热量的传递变化,用这些参数来综合评价煤的自燃倾向性。此方法适合于模拟井下煤自燃的环境条件或自燃煤堆,同时由于煤体中热传导很小,因此,绝热氧化法代表了较真实的自燃环境条件,鉴于此,目前英、美等国都在研究用绝热氧化实验法来测定煤自燃倾向性。但由于这种模拟试验的难度较大,因此目前该方法还处在探索研究中。开采时期自燃危险性评价外部条件煤层厚度煤层的厚度越大,自然发火的危险性越大;统计数据表明,有80%的自燃火灾发生在厚煤层中;原因一是厚煤层回采率低,遗留大量浮煤和煤柱;二是矿山压力较大,煤柱、煤壁易被压裂而漏风;三是回采时间较长,超过煤层的自然发火期;厚煤层分层开采时,采空区自然发火比较严重。上部分层采空区的浮煤氧化产生的热量和有害气体向下部煤层散发;综采放顶煤开采工作面,自然发火比较严重。外部条件煤层倾角煤层倾角较大,自燃危险性较大。特别是急倾斜煤层更为突出;原因:1.采煤方法等原因往往造成较多丢煤;
2.煤柱易压裂,难保留,采空区封闭困难。外部条件煤层埋藏深度煤层埋藏深度过大或过浅,自燃危险性较大;原因:1.煤层埋藏深度越大,煤岩体的原始温度越高,煤中所含水分则较少;
2.开采深度过小时又容易形成与地表沟通的裂隙,也会在采空区中形成浮煤自燃。外部条件地质构造有褶曲、断层和岩浆岩侵入等地质构造破坏区域,煤层自燃发火危险性较大。原因:1.煤体破碎,有大量裂隙存在;
2.火成岩侵入区的煤层受到干馏,煤的孔隙率增加、强度降低,其自燃危险性也较大。外部条件围岩性质若煤层的顶底板较坚硬,采空区容易自然发火。原因:1.煤柱易被压裂;2.采空区难以充填密实。若煤层顶板松软、容易冒落,冒落顶板易于将采空区充填密实,则不易形成采空区浮煤自燃。但巷道容易变形,形成自然发火的条件。外部条件瓦斯含量若煤层中含有较多的瓦斯,由于瓦斯占据了煤的孔隙空间和内表面,降低了煤的吸氧量,其自燃危险性较小。研究表明,当煤层中的瓦斯含量大于5m3/t时,自燃难以发生;瓦斯涌出速度高时,很难发生煤的氧化,但是瓦斯涌出速度小于0.04~0.05ml/g·h时,瓦斯涌出对煤的氧化过程没有影响;瓦斯抽放强度过大时,抽放不当容易引起自然发火。外部条件开拓开采条件采煤方法对煤炭自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回采率的高低和回采时间的长短上,合理的采煤方法应该是巷道布置简单、保证煤层切割与留设煤柱少、煤炭回收率高、工作面推进度快、采空区漏风少。这样可使煤炭自燃的条件难于得到满足,降低自然发火的可能性。外部条件漏风条件煤自然发火大多数是以漏风的形式实现供氧的;当漏风风流过大时,氧化生成的热量易被风流带走,不会发展成为自燃火灾;当漏风风流过小时,自然发火容易因供氧不足而窒息;当漏风风流适中,既满足供氧又具备聚热条件时,能自然发火。采空区中、压碎的煤柱、煤巷冒顶和垮帮处、两道(进、回风道)两线(始采线、综采线)等地点,往往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这些地点容易发生自燃火灾。最容易引起自燃的风速:0.4~0.8m/min,或0.10~0.24m/min。对于采空区最危险的漏风量是0.4~0.8m3/min·m2。内部条件煤的变质程度(煤化程度)煤的变质程度越低越容易自燃,随着煤的变质程度增加,自燃倾向性变小;变质程度最低的褐煤是最易自燃的煤种,开采过程往往一直伴随着CO的涌出;变质程度较低的长焰煤、气煤和焦煤也是较易自燃的煤种;煤化程度较高的贫煤不易自燃;无烟煤的变质程度最高,一般不易发生自燃;内部条件煤岩组分煤岩成分有丝炭、镜煤、亮煤和暗煤;丝炭结构松散、吸氧能力强、着火温度低(190~270℃),是煤自热的中心,在自燃中起“引火物”的作用;镜煤和亮煤脆性大、易破碎,有利于煤炭自燃;暗煤硬度大,难以自燃;所以,含丝炭越多的煤,其自燃倾向性越大;含暗煤越多的煤,越不容易自燃。内部条件煤的水分水分对煤炭自燃的影响比较复杂,看法也不一样;煤中存在较多水分,可阻碍煤的初期氧化过程,使其自燃的潜伏期增长;*龙口:海滨煤田,含水量17%,极易自燃;湿润以后风干的煤,其氧化活性增加。如井下灌水灭火、疏干之后自燃现象更加严重。水分对变质程度较低煤的自燃进程影响大于对变质程度较高煤;含硫量较高的煤灌水后易引起自燃。内部条件煤的含硫量硫在煤中有三种存在形式:硫化铁(FeS2,即黄铁矿)、有机硫、硫酸盐。对的自燃起主导作用的是硫化铁。煤层中含硫化铁越多,越容易自燃。硫化铁氧化时放出的热量比煤大得多;硫化铁的分解产物氧化铁比煤的吸氧性强,而且能将吸附的氧“转让”给煤粒使其自燃;分布状态:以颗粒或粉状分布在煤体中时对煤自燃的促进作用很大。内部条件煤的空隙率、脆性煤的孔隙率越大,其吸附氧的能力也越大,自燃能力越强。无烟煤比重大,质密,空隙率小,自燃倾向性极低;煤的脆性越大,就越容易破碎,产生大量的碎煤。煤炭破碎后不但其接触氧的表面积大大增加,而且其着火温度明显降低,所以容易自燃。因此,脆性越大的煤,越容易自然发火。开采煤层自燃危险性评价方法概述目前国际上大多采用对各种内、外在影响因素综合评分的方法;指导思想是:
1.对煤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依据不同的等级评出其分值(即自然发火导因的权重);
2.在大量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煤自然发火危险程度的外在因素进行主观评判,给出分值(权重);
3.将两者综合相加就得出了相应条件下的煤自然发火的综合总分值,并对其进行分类。开采煤层自燃危险性评价方法主要优、缺点主观臆断性:这种方法由于问题的复杂性,人们在外在因素进行评分时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臆断性,直接影响评判结果;各个采煤国家仅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评判方法,无统一规范;它对影响煤层自然发火危险程度的因素考虑比较全面,如能进行大量的统计分析,它确实不失为一种更为全面的预测煤层自然发火危险程度的方法。因此,前苏联、美国、波兰等主要产煤大国都在探索研究此类方法的应用,并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效果;开采煤层自燃危险性评价介绍一种评价方案自燃倾向性自燃倾向容易自燃自燃不易自燃开采因素回采方向后退式前进式得分603015得分-55地质因素煤层厚度<6m<6m煤柱无煤柱有煤柱得分510得分-55煤层倾角<25°25~45°>45°通风强度回采速度LY-LF>5|LY-LF|<5LF-LY>5得分0510埋藏深度300~500500~1000<300,>1000得分3010-10得分51015循环正规不正规地质构造基本无一般复杂得分-55得分0510分类:>105为Ⅰ类,很危险;75~100为Ⅱ类,危险;<70为Ⅲ类,可能自燃矿井自然发火危险程度划分矿井自然发火危险程度划分Ⅰ级自燃危险程度矿井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该矿井即定为Ⅰ级自燃危险程度矿井:1、10年内百万吨自然发火率超过3次;2、然发火期小于3个月;3、百万吨自然发火率超过2次且自然发火期小于6个月的下列矿井:
a)高、突矿井;
b)采用分层陷落或放顶煤采煤法开采厚及特厚煤层的矿井;
c)采用水平分层或斜切分层开采急倾斜中厚及厚煤层的矿井;
d)煤的自燃倾向性为Ⅰ级,煤尘爆炸指数在30%以上的矿井。矿井自然发火危险程度划分Ⅱ级自燃危险程度矿井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定为Ⅱ级自燃危险程度矿井:1、10年内百万吨自然发火率超过2次但不超过3次;2、自然发火期小于6个月但不小于3个月;3、百万吨自然发火率超过1次且自然发火期小于12个月的下列矿井:
a)高、突矿井;
b)采用分层陷落或放顶煤采煤法开采厚煤层的矿井;
c)采用水平分层或斜切分层开采厚煤层的矿井;
d)煤的自燃倾向性为Ⅱ级,煤尘爆炸指数在20~30%以上的矿井。矿井自然发火危险程度划分Ⅲ级自燃危险程度矿井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定为Ⅲ级自燃危险程度矿井:1、百万吨自然发火率为1~2次;2、自然发火期小于12个月但不小于6个月;3、百万吨自然发火率超过0.5次且自然发火期小于12个月的下列矿井:
a)高、突矿井;
b)采用分层陷落或放顶煤采煤法开采厚煤层的矿井;
c)采用水平分层或斜切分层开采中厚煤层的矿井;
d)煤的自燃倾向性为Ⅲ级,煤尘爆炸指数在10~20%以上的矿井。矿井自然发火危险程度划分Ⅳ级自燃危险程度矿井凡有发火史但不符合Ⅰ、Ⅱ、Ⅲ级自燃危险程度条件的矿井,均定为Ⅳ级自燃危险程度矿井。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评价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评价自然发火煤层概念
在开采过程中,若某一煤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煤炭自燃引起明火;煤炭自燃产生烟雾;煤炭自燃产生煤油气味;在采空区或巷道风流中测取的一氧化碳浓度超过矿井实际统计的自然发火临界值指标,或其它自然发火预测指标超过自然发火临界值。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评价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概念
要点:煤炭自然发火是一渐变过程,潜伏期→自热期→燃烧期;定义:从发火地点(即火源处)的煤层被开采暴露于空气(或与空气接触)之日起到发火所经历的时间,月;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是指在最有利于煤自热发展的条件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英语拓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财经大学《设计艺术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福建省华安一中下学期期末联考高三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福建省惠安一中等2025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三联考数学试题含解析
- 四川工商学院《基础医学实验(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承德护理职业学院《化学教学测量与评价》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商贸职业学院《生物医学产品标准及生产法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泛读(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省麻城市实验高中2025年高考语文试题命题比赛模拟试卷(14)含解析
- 天津市塘沽滨海中学2025年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化学试题含解析
- 关于在生产过程中物料流转的交接和管理规定
- 8.5.1直线与直线平行 课件(共24张PPT)
- 2022年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历史、地理、政治》(湖北卷)
- 高中数学人教A版空间几何体(省一等奖)
- 把未来点亮歌词打印版
- 急性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课件
- 写字楼能耗评估和节能降耗措施
- 运动会100米栏广播稿2篇
- isbp745中英文版解析
- 污水处理设备调试方案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人才发展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