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生产者理论_第1页
第六章生产者理论_第2页
第六章生产者理论_第3页
第六章生产者理论_第4页
第六章生产者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了解企业的三种组织形式以及优、劣势;2.理解为什么存在企业以及企业行为目标的假定;3.界定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4.理解企业所面临的生产技术的约束;5.区分长期和短期的决策;本章要点1©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学完本章,你将能够

6生产者理论1/78

6.

推导劳动总产量曲线、劳动平均产量曲线和劳动边际产量曲线;7.划分生产的三个阶段及其效率问题;8.理解等产量曲线的定义及其性质;9.理解边际技术替代率及其递减法则;10.区分规模报酬的三种形式。本章要点2©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学完本章,你将能够

6生产者理论2/78利润极大化目标第二篇研究了消费者如何在一定条件下实现效用极大化。本篇研究生产者如何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实现利润极大化。

用它还是用他?©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33/78生产者的生产行为生产者的生产行为主要概括为“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具体讲应该包括:(1)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生产什么产品和服务,生产多少,品质如何?为此,要从其他企业购进什么产品和服务?(2)采取什么技术生产,如何组织生产,如何补偿或激励管理层和员工生产?(3)产品如何上市,如何促销,如何定价?©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4/78企业的含义企业(firm,也被译为“厂商”)是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一种生产经营性组织。企业的组成:工人,他们中的很多人按契约领取固定工资并接受指令做什么不做什么;管理人员,他们负责决策并监督工人;所有者,他们拥有企业并承担着投资风险。©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55/78企业的组织形式盈利性企业有三种法律组织形式:单业主制企业(soleproperietorship)合伙制企业(partnership)公司制企业(cooperation)©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6路边小店大凡都是单业主式企业。6/78©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7/78企业的组织形式单业主企业又称个人企业是一个人拥有并负责经营管理的企业组织形式。单业主企业的优势有:由于规模小,易于管理,没有沉重的行政管理及其费用的负担;单业主本人就是老板,具有很大决策自主权;由于单业主拥有充分的剩余索取权。7企业的性质单业主企业的劣势有:单业主的资金来源一般都非常有限,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单业主需对生产和经营的各个方面做出决策,因此,企业管理的专门化程度较低,从而影响到决策的质量;最为重要的是,单业主要承担无限责任。©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88/78企业的组织形式合伙制企业也是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由两人或两人以上联合拥有并且负责经营的企业。合伙制企业是单业主企业扩张的自然结果。合伙制企业的优势有:合伙制企业的规模一般不大,因此,便于管理;合伙制使得管理专门化成为可能;资金来源较前者更多。©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99/78©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10/78企业的组织形式合伙制企业的劣势有:由于多人参与管理,这种权力的分布有可能导致不协调性和不一致性;合伙者的资金来源依然是有限的,在某种程度上会限制企业潜在的发展、壮大和成功;合伙制的连续性是非常危险的,一个(或多个)合伙者的退出或者死亡通常会使合伙企业解散或重组,出现严重的管理混乱;无限责任依然没能解除,那些富裕的合伙者或许承担着更大的个人资产的风险。©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11/78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制企业:公司制、特别是上市公司制,是一种比较现代的企业组织形式,公司为许多股东所拥有,而公司的控制权却掌握在董事会监督下的总经理的手中。因此,股份公司是一种两权分离的组织形式。©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12/78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制企业的优势有:公司是一种最为有效的融资组织形式,它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筹集社会公众的闲散资金;“有限责任”——股东仅对其投资于公司的资金承担责任,个人其他资产没有任何风险,这种有限责任的制度有利于公司向社会融资;由于融资相对便利,一些成功的公司在扩大公司规模、扩大经营范围方面比较便利,从而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和提高企业生产、管理的专门化水平;股份公司不会因为总经理的死亡、辞退而“死亡”,也不会因为股东的变更而不复存在。©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13/78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制企业的劣势有:获准成立公司的手续繁琐、法律费用高昂;从社会观点来看,公司为一“法人”的现实使得它有可能出现某些权力的误用和滥用;“双重征税”问题,公司的收入一开始以“利润税”的形式纳了税,然后部分收入以分红形式支付给股东,股东再纳个人所得税;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企业的性质为什么要有企业?市场可以通过价格机制协调人们对某一产品的需求和供给并达成均衡,因此,市场配置资源被认为是有效率的。既然市场配置资源是有效率的,那么为什么大量的产品都是在企业这一等级制下依靠指令进行生产呢?一个相关的问题是:为什么有些产品是在本企业内部生产,而另外一些相关产品则通过市场向其他企业购买,或者一些零配件要采取“外包”的形式呢?©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14/78罗纳德·科斯这是著名制度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于1937年在其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中提出的问题。©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15/78交易费用学说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可以由一系列“一个人的单位”(singlepersonunits)进行生产并通过市场进行交易。这是只有市场、没有企业的一种极端假设。科斯的交易费用学说预言:经济的或有效率的交换必须是交易费用极小化的一种交换。与基于市场的交易相比,企业内部交易可以大大地节省市场的交易费用。这也就是企业为什么存在的根本原因。©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16/78企业的性质市场交换是有交易费用的。交易费用(TransactionCost,又译交易成本)是指运用市场价格机制的成本。交易费用大致包括:搜寻交易方的信息费用;双方谈判达成协议或不能达成协议的费用;双方履行协议的费用等等。企业是为了节省交易费用而存在的(科斯理论)。©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17/78©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18/78企业的性质节省交易费用是企业为什么存在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其它原因包括,企业可以实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团队经济等。但是,在产品品质日益提高,信息(指令)传递成本在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小,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不少企业都把原来自己产生的部分零配件外包(outsourcing)给其它企业去做,自己只做一个“空壳公司”。外包是指企业利用外部资源为企业内部的生产和经营服务。18生产者决策的步骤任何一家企业,无论组织形式如何,都面临着共同的问题:给定生产技术水平,在一定的成本和价格的约束条件下,企业如何选择一组生产要素的组合,使其利润实现极大化。生产者的决策也被分解成三个步骤。第一,生产技术约束。以某种方式来描述将生产要素和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常用生产函数来描述)。投入低、产出高,生产技术水平就高;投入多、产出低生产技术水平就低。©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19/78©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20/78生产者决策的步骤第二,成本约束。企业必须考虑到投入品(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的价格以及总投资量,进而决定使用多少劳动力和多少资本等等。如果一个地区劳动力成本低廉,会激励企业采用劳动力密集型生产技术;如果一个地区劳动力成本很高,会激励企业采用资本密集型生产技术。第三,投入组合的选择。给定生产技术水平,给定生产要素的价格,企业必须选择一组最佳的投入组合(亦为要素组合)以实现利润极大化或成本极小化。生产者理论和消费者理论的对称性生产函数对应着消费理论中的效用函数。成本约束表现为“等成本线”,它对应着消费者理论中的“预算线”。利润极大化对应着消费者理论中的效用极大化。或者说,成本极小化对应着消费者理论中的支出极小化。©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21/78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描述投入和产出关系的一种数学表达。假定企业仅仅生产一种产品Q,n种生产要素(即投入),用xi代表第i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那么,生产函数一般可表述为:Q=f(x1,x2,…,xi,…,xn)生产函数f可以告诉我们:对于任一给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现有的生产技术给出了一个最大的产出量;对于任一给定的产出量,每一投入组合的使用量为最小。©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22/78©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23/78生产函数假定生产者选择使用两种投入,劳动L和资本K。因此,一种较为简单的生产函数可记为:式中,Q代表产量,L代表劳动使用量,K代表资本使用量,f代表着函数关系。■注意:这里讲的资本是资本品(capitalgood),它是指在其它生产过程中被生产出来的、用于生产其它产品的产品,它一般表现为机器、设备、厂房等等。它们都属于实物资本。©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24/78生产函数根据经验分析,对生产函数一般有如下假定:所有的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得为负,即L,K≥0;产出不得小于零,即Q≥0;生产函数为一单调连续函数,一阶导数存在。决策的时间框架短期(short-run)存在固定生产要素。在工厂规模不变前提下的相关决策都被定义为短期决策。一般来说,短期内企业为扩大产量规模而雇佣更多的劳动力依然是短期决策。因此,短期内资本K的数量不能改变,即不能增加机器设备等,而劳动L的数量则是可以改变的,因此,短期生产函数一般记为:Q=f(L,K0)=f(L)|K0

©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25/78©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26/78决策的时间框架长期(Long-run)是时间长到足以改变所有生产要素使用量的一段时期。在长期中,企业可以改变所有生产要素,包括比较容易改变的劳动力和不大容易变化的资本。换言之,企业在长期可以改变工厂规模。长期生产函数可记为:Q=f(L,K)

■一般的生产函数就是企业的长期生产函数。企业的产量Q是由可变的L和K所决定的。

劳动可变性最高,资本、土地最低。时间越长要素可变性就越高。短期生产短期生产是指不改变工厂规模的条件下来讨论生产决策问题。短期产量曲线有三条: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27/78短期如胶似漆长期拳打脚踢劳动总产量曲线劳动总产量曲线是描述在资本固定情况下劳动数量和产量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它一开始随劳动人数的上升而上升,到达最高点G和H后,便开始下降。©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28/78©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29/78更为一般的劳动总产量曲线是一条更为平滑的曲线。它隐含着劳动力和产量都无限可分的。▇当劳动投入量为零时,即使有资本投入,其产量也为零,即劳动总产量曲线始于原点O;▇

A点为其拐点,B点为产量最大值点。©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30/78劳动总产量曲线的推导C点是可实现的点,但缺乏效率;▇E点是在现有技术水平上不可能实现的点;▇A点是给定L1、给定技术条件下最大产量。

©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31/78劳动总产量曲线的推导劳动总产量曲线在某一点的斜率就是该点的劳动边际产量;▇劳动超过一定数量,如L2,总产量反而减少。出现所谓“人满为患”的情景。

©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32/78劳动总产量曲线的推导劳动总产量曲线是一条先凸后凹的曲线。▇这说明劳动边际产量开始递增,之后递减。在数学上,A点为一拐点。它是斜率由递增到递减的转折点。▇这是较为合理的生产函数图的一个代表。

平均产量平均产量是指在其他生产要素数量不变情况下,产出量除以该生产要素的数量。对劳动平均产量(APL)和资本平均产量(APK)分别定义如下:APL=F(L,K0)/L=Q/L,APK=F(L0,K)/K=Q/K求Q的射线斜率,可得到APL。©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33/78图6.2

劳动平均产量曲线©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34/78劳动平均产量曲线劳动平均产量曲线APL有以下特征:APL始于原点;APL一开始以较大幅度递增,在L1点取得最大值之后便开始下降,但不可能为零。劳动平均产量与劳动生产率密切相关,后者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边际产量边际产量可分为劳动边际产量和资本边际产量。劳动边际产量(MPL)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即:©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资本边际产量(MPK)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资本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即:35/78劳动边际产量的计算和推导求Q的切线的斜率,可得到MPL。©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36表6.3劳动边际产量的计算劳动边际产量曲线36/78平滑的劳动边际产量曲线MPL曲线一开始上升是因为劳动出现了更细的专业化分工,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所致;。©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在L1点,MPL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生产函数的两阶导数等于零,即它由边际产量递增到递减的转折点,称为拐点。在L2点,劳动边际产量为零,再增加劳动力,边际产量为负。37/78平均和边际产量曲线的推导

一旦我们已知生产函数Q=f(L,K),给定资本为K0,我们便很容易的求出APL和MPL:©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从图像上说,一旦我们已知总产量曲线,我们就可以从中推导出平均和边际产量曲线。38/78©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39/78平均和边际产量曲线的推导对图(a)先从原点作一条射线,它与总产量曲线Q相交于A和D两点,A、D两点的平均产量相等:▇这样我们便得到了图(b)中的A′和D′两点,以此方法,可以得到很多类似的点。劳动平均产量曲线的推导我们已经得到了劳动平均产量曲线两点:A′点和D′点。B的平均产量最大;

B′点最高。连接这三点便得到一条劳动平均产量曲线APL。©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40/78边际产量曲线的推导推导劳动边际产量曲线应注意以下三点:1.A点为拐点,此时劳动边际产量MPL

取得最大值,其增幅从递增变为递减,并大于APL;©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2.MPL必然在其下降段经过劳动平均产量的最大点;▇连接这些点便可得到一条MPL曲线。3.总产量最大点的边际产量必等于零。41/78生产的三个阶段生产第一阶段(0,L1)这一区间,即从原点O到APL最大值L1,其特征是MPL>APL>0。©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42/78©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43/78生产的三个阶段生产第三阶段

(L2,∞)这一区间,即从MPL为零点开始到无穷远,其特征有:1.APL>MPL;2.MPL≤0;或者说,APL>0≥MPL©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44/78生产的三个阶段生产第二阶段(L1,L2)这一区间,即从APL最大值点到MPL为零点,其特征是:

APL>MPL>0。生产的三个阶段的效率问题©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缺乏效率无效率有效率45/78边际产量递减法则边际产量递减法则是指在其它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某一生产要素的数量所带来的产量增量呈递减的趋势。生产者理论中的边际产量递减法则与消费者理论中的边际效用递减法则是对称的。注意:一定要假定其它因素不变,此法则才能成立。©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46/78©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47/78边际产量递减法则水稻生产符合边际产量递减法则。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是在生产某一给定产量的情况下,所有不同的投入组合的轨迹。假定所给定的产量水平为Q0,那么,等产量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就是:F(L,K)=Q0

这里Q0为一参数,满足上式的所有L和K的组合的轨迹便构成一条等产量曲线。©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48/78©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49/78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是在给定产量的情况下,所有不同投入组合的轨迹。给定另一个产量,有另一条等产量曲线与之相对应,如Q1。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上的任何一

点均代表着相同的产量,不同的要素组合。等产量曲线一般凸向原点、斜率为负、互不相交且。©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50/78等产量曲线对于任一生产函数来说,等产量曲线不是唯一的。我们将出自于同一个生产函数但取不等的产量参数所得到的若干条等产量曲线称为等产量族。离原点愈远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愈大。产量更大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简称C—D生产函数,一般形式为:Q=F(L,K)=ALaKbA>0,0<a<1,0<b<1

▇亦可写成自然对数形式:lnQ=lnA+alnL+blnKC—D生产函数的等产量曲线是一个“行为良好”的等产量曲线的典型代表。©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5151/78©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52/78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行为良好”的等产量曲线的特征:等产量曲线上的任意一点所代表的投入组合不同,但产量相等。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为负,即dK/dL<0。它表明,为生产一定水平的产出,欲减少劳动的使用量,就必须增加K的使用量;反之,亦然。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它隐含着生产函数是一个凹函数。离原点愈远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愈大。等产量曲线互不相交。“行为不够良好”的等产量曲线“行为不够良好”的等产量曲线有较多类型,这里主要介绍两种:列昂惕夫生产函数线性生产函数。列昂惕夫生产函数是以其发现者诺贝尔奖得主瓦西里·列昂惕夫的名字命名的。©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瓦西里·列昂惕夫53/78列昂惕夫生产函数列昂惕夫生产函数是固定比例的生产技术,要求劳动和资本呈某一固定比例方能进行生产。©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劳动和资本比例失衡?54/78列昂惕夫生产函数列昂惕夫生产函数形式是:

Q=min(aL,bK)如果a=1,b=1;L=1,K=1,那么Q=min(1×1,1×1)=min(1,1)=1如果a=1,b=1;L=2,K=3,那么Q=min(1×2,1×3)=min(2,3)=2两个因素中最小的那个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55/78列昂惕夫生产函数的等产量曲线©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列昂惕夫生产函数的等产量曲线像“L”型;说明劳动和资本必须要有一个固定的比例,但不一定等于1.类似于互补性偏好。56/78线性生产函数线性生产函数可表示成:Q=F(L,K)=aL+bKa,b>0这类生产函数的等产量曲线可以写成:K=(Q0/b)-(a/b)L©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57/78线性生产函数的等产量曲线线性生产函数的等产量曲线为一条直线。©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表明资本和劳动的替代比例不变,表现为斜率不变。▇如果该比率(-a/b)=-1,那么,L和K之间就存在完全替代的性质。58/78边际技术替代率及其递减法则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是指在不改变产量的条件下,用一个单位的劳动所能替代资本的比率,即:©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法则的经济含义是指,在给定产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劳动数量增加,替代单位劳动所需要的资本数量越来越少,呈递减之趋势。59/78©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60/78边际技术替代率及其递减法则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由于两个△L相等,而△K2>△K1,所以:MRTSA>MRTSB。▇其经济含义为:在生产给定产量Q0的情况下,随着劳动数量的逐渐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劳动所能替代资本的数量越来越小,呈递减之趋势。一个牛力可以替代几个劳力呢?©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61/78规模报酬企业将其所有投入都翻一番,产量会翻几番呢?这就是规模报酬问题。所谓规模报酬(又译规模收益)是指所有投入增加t倍后产量增加的倍数关系。规模报酬被区分成三种情形: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规模报酬不变。©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62/78规模报酬递增如果所有投入增长t倍,其产量增长大于t倍,这便是规模报酬递增(简称为IRS)。规模报酬递增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可能会提高劳动和资本的专业化分工程度,进而提高生产效率。某些技术和投入,如自动化装配线,只有在足够大的产量规模时才可使用。企业规模扩大之后,有可能可以共享许多资源,进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规模报酬递增还有可能出于几何算术的关系。©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63/78©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64/78规模报酬递增自来水、石化、轿车、家电属规模报酬递增行业。规模报酬递减如果所有的投入增长t倍,其产量增长小于t倍,这便是规模报酬递减(简称DRS)。规模报酬递减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企业规模过大就有可能出现规模报酬递减问题。自己误以为是规模报酬递增,而实际上可能是规模报酬递减。©王秋石著熊毅改编2014-2-865/78规模报酬不变如果所有投入增长t倍,其产量正好增长t倍,这便是规模报酬不变(简称为CRS)。它是介于规模报酬递增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