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3*鸿门宴1.品味《史记》叙事详备,写人生动,细节传神的特点。2.正确认识司马迁的历史观。理解刘邦的任人唯贤,上下团结一心的精神和项羽光明磊落的性格。1.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2.关注一些历史文化知识,如人物相互间的称呼、鸿门宴会的座次安排等。预习|语言构建与运用作者简介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他青年时曾游历我国南北名山大川,考察古迹,采访遗闻逸事,搜集了丰富的史料,为后来编写《史记》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因上书替李陵辩解,受宫刑,在狱中坚持编写《史记》,出狱后任中书令,仍旧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写作背景《鸿门宴》写的是项羽和刘邦在鸿门宴会上的一场斗争,发生于公元前206年。陈涉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各自率领的军队成为当时最强大的两个军事集团。他们共同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仍称怀王,以为号召。关中物产丰富,地势险要。秦军围赵,楚怀王一方面命项羽北上救赵,一方面命刘邦向西攻秦。楚怀王与诸将相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项羽在巨鹿彻底击溃秦军主力,秦将章邯率大军投降。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子婴为王。项羽击败秦军主力后,引兵向西,于公元前206年进抵汉中。由于项羽在北方牵制并消灭了秦军主力,刘邦早于项羽攻入秦都咸阳,收降了秦国的最后统治者子婴。为了收买民心,刘邦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申明军纪,废除严刑苛政,得到了百姓的支持。接着,刘邦派兵守关,还军霸上。项羽继而破关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当时,项羽的兵力是刘邦的好几倍,根本不把刘邦放在眼里。当他听说刘邦“欲王关中”时,当即下令进攻刘邦的军队。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刘邦只好冒险到项羽军营,登门求和,以作缓兵之计。于是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尖锐的斗争。“距”同“拒”,据守;“内”同“纳”,接纳
“要”同“邀”,邀请
“倍”同“背”,背叛“蚤”同“早”,比一定的时间靠前“郤”同“隙”,隔阂、嫌怨
“戮”同“勠”,并,合动词,放弃,丢下动词,放,摆放动词,往动词,及,比得上名词,旧交,交情连词,所以副词,特意名词,意图动词,料想动词,举起副词,尽动词,选拔动词,道歉动词,感谢动词,辞别动词,给介词,和,跟动词,结交,同盟代词,你连词,如果动词,及,比得上动词,趁机副词,于是,就动词,依靠介词,替动词,认为句末语气助词,呢表判断,是动词,干,做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山东省。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偏义复词,指入。出去和进来;(数目、内容等)不一致、不相符的情况。意外的变故。副词,十分、极;异乎寻常的、特殊的。现在别人。现在的人;当代的人。黄河以北。河北省。黄河以南。河南省。小人的谗言。详细说来。驻军称王登记递眼色在夜里用侍奉兄长的礼节像翅膀一样向上小的方面使……活命使……破碎“……者,……也”为标志“……者也”为标志应为“以事具告”应为“得于此复见将军”特殊句式1.判断句(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
)2.状语后置句(1)具告以事
(
)(2)得复见将军于此
(
)“军”后省略了介词“于”
“与”后省略了代词“之”
“战”后省略了介词“于”应为“籍以何至此”
应为“客为何者”应为“大王来操何”
应为“沛公在安”3.省略句(1)沛公军霸上 (
)(2)欲呼张良与俱去 (
)(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
)4.宾语前置句(1)籍何以至此 (
)(2)客何为者 (
)(3)大王来何操 (
)(4)沛公安在 (
)“为所”表被动“为”表被动5.被动句(1)若属皆且为所虏(
)(2)吾属今为之虏矣(
)探究|思维发展与提升结构图解鸿门宴主旨探微文章写了从秦崩溃到汉建立的历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片段,是楚汉相争的一个序曲。全文通过对“鸿门宴”这一历史事件的叙述,写出了刘邦和项羽之间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次尖锐、复杂的斗争,生动地刻画了刘、项等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表现了项羽因骄傲自大而走向失败的必然趋势;同时也表现了刘邦的小心谨慎、善于用人,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两人斗争的结局。文本特色1.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性格“鸿门宴”自始至终充满矛盾,情节安排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开头便杀机四伏,而刘邦假意向项羽谢罪,紧张气氛骤趋缓和;待到项庄拔剑起舞,气氛又趋紧张;等到樊哙拥盾闯帐,项羽“按剑而跽”,则把矛盾推向高潮;接着刘邦离席、逃跑,张良留下辞别,气氛又逐渐缓和。作者正是在如此剑拔弩张的斗争中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征。2.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刻画主要人物的不同性格项羽一听说刘邦“欲王关中”,立刻大怒,但第二天见到刘邦谢罪,却怒气全无,并随口说出曹无伤告密之事;樊哙的斥责,竟未引起他的反感;听说刘邦逃走,他仍然无动于衷。这充分显示了项羽有勇无谋而又刚愎自用的性格。相反,刘邦听到项伯密报的军情后,马上紧急研究对策,第二天亲赴鸿门假意屈从;听项羽说出曹无伤之事后不动声色;樊哙闯帐后,趁气氛稍缓之机托词离席,命张良留下辞谢,自己则不辞而逃;回营后又果断诛杀曹无伤。这一系列行为,充分显示了刘邦机敏精细、能谋善断的性格。此外,张良与范增、樊哙与项庄等人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物形象栩栩如生。3.结构严谨周密作者使矛盾一环接着一环,情节一波接着一波。以曹无伤告密起,以曹无伤被诛结;以范增劝说项羽始,以范增怒斥项羽终。作者运用了繁(如闯帐)、简(如诛曹)、省(如张良“具告沛公”)、复(如樊哙说项)各种不同的笔法,使其相辅相成,以构成全篇严密的逻辑结构。【任务一】关注人物性格特征,注意人物关系、人物言行与事件发展之间的联系。活动1
性格的迥然,导致命运的悬殊,请比较项羽和刘邦阵营人物的性格。[提示]将帅之比项羽项羽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再加上不能察觉其叔父项伯对刘营的偏向,任人唯亲,从而错失良机,让刘邦成功逃离,安然无恙地回到自己军营,为其后来悲剧性结局埋下了隐患刘邦刘邦善于倾听和采纳下属的正确意见,知人善任,人尽其才谋臣之比范增范增尽管深谋远虑,凡事都为项羽事先做好应对之策,但沉稳不足,过于刚烈,急躁易怒,导致最终失去了项羽的信任,并与项羽决裂,愤然出走张良张良大智大勇,善于察言观色,沉着冷静,临危不乱,从而帮助刘邦化被动为主动,夺得了天下,被刘邦赞赏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封为留侯勇士之比项庄项庄虽身列武士,但武功泛泛,且勇而无谋,从“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可看出樊哙其强可使卫士仆地,项王按剑;其勇可啖生彘,斥霸王;其谋行之有效,粗中有细活动2
项羽虽然失败了,但在《史记》中,司马迁破格把项羽放在记载帝王故事的《本纪》中,并且在最后“太史公曰”中暗示“舜目盖重瞳子,项羽亦重瞳子”,将项羽与古代伟大的君主舜相比。阅读《史记·项羽本纪》全文,并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司马迁如此推崇项羽的原因。【答案】(1)《史记·项羽本纪》以“勇”字贯穿始末,“勇”是项羽的基本特点。以灭秦为界,将项羽的一生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来描写。前期写他以一己之勇带动天下人之勇,推翻暴秦的统治;后期写他以一己之勇征服天下之勇,结束自己的统治。(2)从历史上的实际情况出发,认识到在秦末汉初,支配着当时的政权与时局的正是项羽。正所谓“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3)司马迁自身的人格与个性,决定了他的作品风格。司马迁自己就是悲剧英雄,唯有悲剧英雄才能真正体会同是悲剧英雄的项羽。清人过珙认为“不以成败论英雄,是太史公一生主见。文虽抑扬相半,然意思但是惜其不悟,非罪羽也。看其名曰本纪,冠于汉首”。活动3处于矛盾冲突顶峰时,人物之间的称谓,往往能体现人物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试分析课文中宴会前后张良、范增等人对刘邦、项羽的称谓的变化,判断人物之间的关系。【答案】刘邦对项羽的称呼:“将军”“项王”称呼项羽为“将军”,表现了自己的谦卑,又迎合了项羽狂傲自大、沽名钓誉的个性,还使自己在部下面前无失身份之虞。而刘邦称项羽为“项王”,却是在自己的属下张良面前对项羽的称呼,那是刘邦刚经历了鸿门宴上的刀光剑影、针锋相对的紧张以及侥幸死里逃生之后,在自己的属下面前脱口而出的一声称呼,最自然不过刘邦对自己的称呼:“我”“吾”“臣”刘邦用了五个“我”和一个“吾”来称谓自己,以表现他与张良的平等关系。他与张良立场一致,称呼自己以显示自己的谦卑。而面对项羽时,刘邦却用“臣”来称谓自己,项羽是自己的“敌人”,他不得不恭维讨好对方,贬抑自己,来取得项羽对自己的信任刘邦对张良的称呼:“君”“公”前三次称张良为“君”,那是在张良入内把项伯所告之事“具告沛公”,项羽即将大军压境,刘邦感到自己的功业将毁于一旦,惊恐万状,无计可施之时对张良的称呼。后两次改称张良为“公”,则是在鸿门宴中自己中途离席出逃、令张良留谢的关键时刻【任务二】叙事详备,写人生动,细节传神。活动1
《鸿门宴》有着丰富的叙事艺术技巧,请结合文本分析。[提示](1)首尾呼应。开篇写曹无伤告密,项羽预杀刘邦。宴会中,项羽坦言离间他和沛公的小人是曹无伤,文章最后以“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结尾。这是一处首尾呼应的短脉,交代得非常清楚,可谓天衣无缝。(2)详略得当。樊哙闯帐斥责项羽,项羽则大呼“壮士”;张良留谢献宝,项羽“受璧,置之坐上”。虽然寥寥几笔,但却把项羽性格的致命短处刻画得入木三分,这是简笔,是略写。刘邦如何结亲项伯,项伯如何暗助刘邦,刘邦如何为自己辩解谢罪,樊哙如何斥责项羽并协助刘邦脱险,张良如何献璧拖延时间,等等,真是不厌其烦,把刘邦的狡诈与狠毒描写得淋漓尽致,这是繁笔,是详写。(3)侧面烘托。通过刘邦决定留张良辞谢应酬,来凸显张良在刘邦阵营的独特地位及其能力;通过张良的才干来烘托项王当时的庞大势力,同时从刘邦的语言体现了刘邦安排对策的细致妥帖,又再一次以对比衬出了项羽的实力雄厚;也通过描写项羽在刘邦逃席事件上的不作为,反映了项羽有些优柔寡断。活动2
有人评论,如果没有众“剑”的参与,《鸿门宴》的情节发展难以为继,请小组讨论,谈谈看法。【答案】(1)“剑”的首次亮相是“项庄舞剑”,它使情节走出开端,跨向发展。“项庄拔剑起舞”给宴会造成第一次紧张气氛,并给故事情节制造了悬念。随之而来的是“项伯亦拔剑起舞”,暗中保护刘邦,使“庄不得击”,又逐渐缓和气氛,解除悬念,沛公性命无虞。(2)“剑”的再次亮相是“樊哙闯宴”,它将情节从发展猛然推向了高潮。从“剑”的角度来说,“鸿门宴”的高潮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即“带剑怒闯宴”和“拔剑切彘肩”。樊哙这番由“剑”相伴的言行,为刘邦后来顺利逃脱奠定了基础。(3)紧张、激昂的高潮后,“剑”的身影仍未消退。刘邦“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人持剑盾步走”,慌忙逃跑。后写范增“拔剑撞而破之”,刻画范增在两次谋杀刘邦均未遂后的气急败坏的形象。从侧面烘托了刘邦君臣的智勇和项羽君臣的愚拙。活动3《鸿门宴》善于用一字一句,片言只语等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及内心世界,请结合文本中语言描写,分析其相关意图。【答案】(1)个性化语言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心理及性格特点。以刘邦为例,通过语言描写,作者将其机变、奸诈、圆滑等性格刻画得惟妙惟肖。当张良将项羽要攻打的消息透露给刘邦时,刘邦说“为之奈何”。此时的刘邦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急于找到救命稻草,此句表现他急躁、无奈、恐惧不安的心态。当张良问刘邦的士兵能否比得上项羽士兵的实力时,刘邦又说“且为之奈何”,此句用“且”加强语气,表明刘邦窘迫到极点,既表现他惶恐无奈的心理,也表现他虚心求教的性格。(2)人物对话内容的长短暗示着情节发展的缓急。如范增劝说项羽,情节舒缓,符合战前定计、周密细致的特点;张良入告沛公,两人对话简短急促,表明此时的情形已经万分火急;樊哙闯帐前后,人物对话语言简短,表明此时已到生死关头,间不容发;沛公成功出逃,留下张良进入帐内答谢,则言语较长,预示斗争告一段落。同时,人物对话时长句与短句的综合运用,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沛公邀见项伯时用长句,是心态平静的反映;而沛公借口如厕欲脱身时多用短句,则反映了急迫的内心。(3)人物语言对比鲜明,突出形象个性特点。双方谋臣的性格进行对比,展现个性差异。当刘邦惊恐不安,不停地说“为之奈何”时,张良却说“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表现其胸有成竹,沉着冷静;范增劝项羽对刘邦“急击勿失”,表现他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但受玉斗后却“拔剑撞而破之”,骂项羽“竖子不足与谋”,性格急躁易怒。张良对刘邦忠心耿耿,勇挑重担;范增与项羽貌合神离,走向分裂。通过谋臣的对比,表明刘邦集团内部同心同德,而项羽集团内部开始分崩离析。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距关,毋内诸侯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度我至军中,公乃入D.张良出,要项伯【答案】C
【解析】A.“距”同“拒”,“内”同“纳”。B.“蚤”同“早”。D.“要”同“邀”。【答案】C
【解析】A、B、D中加点字都是名词作状语。C.“军”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答案】D
【解析】A.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十分,极。B.古义:指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今义:指山东省。C.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夫妻关系。D.古今义都是:钱财和物资。4.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客何为者C.沛公安在 D.大王来何操【答案】A
【解析】A.被动句。B、C、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5.下列句子中,补出的宾语“之”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B.则与(之)一生彘肩C.则与(之)斗卮酒D.窃为(之)大王不取也【答案】D
【解析】“为”是认为,“大王不取也”是它的宾语,故不能加“之”。拓展|审美鉴赏与创造课内素材每每提及鸿门宴,总有人要为项羽的优柔寡断扼腕叹息,也有人要为曹无伤被杀而怨恨项羽。项羽不杀刘邦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也正因为没杀刘邦,才成就了项羽不朽的英雄形象。项羽不杀刘邦,原因很简单:刘邦不该杀。回想当年,秦王暴虐残忍,天下生灵涂炭,怀王与天下义军有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现如今,刘邦率先领军攻破了咸阳。按照约定,刘邦称王,那是理所当然的事,何况刘邦还专门为此事到鸿门去向项羽谢罪。宴会之上,范增多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妄图杀掉刘邦,项伯以身蔽之。其实,项羽拥兵四十万,倘若真的想杀刘邦,就算刘邦逃到天涯海角,项羽照样能取其首级。当然,有人为曹无伤喊冤。其实大可不必。曹无伤身为刘邦军中的左司马,不但不帮着刘邦打天下,还出卖刘邦,把刘邦的军事秘密告诉别人,这种人能委以重任吗?杀了也罢。项羽的揭发,恰恰展现了项羽的真实,坦荡,大义凛然,一身英雄气。【适用话题】“诚信”“英雄”“心计”“性格”“换个角度看问题”等。课外素材2014年3月17日,因误食采回的毒蘑菇,汤金德外出打工的儿子及其女友、孙女全部中毒,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辗转解放军909医院、漳州市医院和福建协和医院救治,经过一个多月的抢救,他的儿子仍因中毒太深不幸去世。万幸的是,当时年仅7岁的孙女救治成功,活了下来。儿子去世,给汤金德、何阿秀留下巨大伤痛。抢救期间,两人不仅花光了7万元积蓄,还欠下24万元的债务。这些“救命钱”是亲朋好友、邻里乡亲东拼西凑的。“大家都不容易,困难的时候人家帮了我们,我们不能说事情过了就当作没发生呀。”汤金德说,何况他自己还是村里的老党员,诚信是万万不能丢的。一诺重千钧。但是现实依旧残酷,两位老人一把年纪,且汤金德身体状况一直欠佳,最开始的那段日子,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无论怎么节俭,无论何阿秀再怎么勤快也无从发力赚钱偿还债务。2016年,受惠于精准扶贫政策,何阿秀参加了“雨露计划”培训,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6年来,在脱贫攻坚政策的沐浴下,两人不仅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践诺“诚信”二字,替病故的儿子还清了24万元的债务。“我是一名有46年党龄的老党员,脱贫路上不能拖后腿,诚实守信更是万万不能丢。”目前,汤金德夫妇终于替儿子把债还清了。2021年1月汤金德进入“中国好人榜”。【适用话题】“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知恩图报”等。
文言文实词之通假字考点链接在高考中,通假字是考查频率比较高的知识点。通假字是古人的一种用字习惯,即在书写时本来有为A义专门造的A字,但写作的人由于种种原因不写A字,而是写了一个与A字读音相同或相近的B字,这样,A、B二字之间就构成了通假关系。如《鸿门宴》中的“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这里的“蚤”显然应写作“早”,但司马迁却用了“蚤”。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得很清楚,“蚤”本来是“啮人跳虫”,就是今天的“跳蚤”。我们不能说司马迁不会写“早”,也不能说“早”字在那时还未出现。文言文中之所以出现了诸多通假字,一是因为这是一种习惯;二是因为古人“仓卒无其字,或以音类比假借为之,趣之近之而已”;三是古书经秦代几乎被烧光,汉代大多数书籍是靠读书人的记忆,重新“著之竹帛”。由于背诵时只记住字的读音,未必能记住其形,所以就出现了通假字。由此可见,对于通假字,一定不能离开原文去死记硬背,而要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识记。典题在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尝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选自《宋史·曾公亮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答案】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解析】关键词为“锡”“是”“虔”。“锡”可用字义分析法。如果“锡”解释为“锡纸”,是不合句意的,所以联系语境,由“不赴”“不虔君命”可推知,此处“锡”通“赐”,是“赐予”的意思。“是”是代词,这。“虔”的字义仍要结合语境,应译为“恭敬”。【参考译文】曾公亮,字明仲,是泉州晋江人。考中进士甲科,任会稽县县令。百姓在镜湖旁种田,常常担心镜湖泛滥。曾公亮设置斗门,将湖水泄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它的好处。(曾公亮)凭借端明殿学士的身份任郑州知州,治理政事有能力,因而名声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曾经有过客丢失袋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管辖的地方没有窝藏盗贼,恐怕是随从人员私藏起来了吧。”对过客的随从进行搜查,果然如此。曾公亮熟习写文章的章法,经历处事久了,熟知朝廷台阁典章宪制,首相韩琦经常向他咨询。仁宗末年,韩琦请求立皇嗣,与曾公亮等人共同商定大计。密州民田盛产银子,有人偷取银子,大理寺把他们以强盗论处。曾公亮说:“这是禁物,获得它虽是强行盗取,却与从百姓家中盗取财物是有区别的。”坚持争论,于是就交给有关部门讨论,依照劫取禁物的法令,盗贼得以不死。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通行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计较,将要生出事端。曾公亮说:“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派赵滋把皇帝的意思告诉他们,边境危害终于止息了。英宗即位,(曾公亮)任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兼任户部尚书。仁宗身体不适,辽国使者到来不能接见,让曾公亮在馆中设宴,使者不愿赴宴。曾公亮质问使者说:“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使者立刻赴宴。熙宁三年(1070年),(曾公亮)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第二年,起任管理永兴军。过了一年,回到京师。不久就以太傅的身份辞官。元丰元年(1078年)去世,终年八十岁。神宗亲临悼哭,罢朝三天。曾公亮端方厚道严肃稳重,思虑深沉处事周密,平时谨守礼仪,遵守规矩;但天性吝啬,积累财富达巨万。当初推荐王安石,和他一起辅政,察知神宗偏向王安石,暗中替子孙谋划,大凡改变行事计划,一概听从王安石,而表面上装作不赞成的样子。曾派遣他的儿子曾孝宽为其谋划,在皇上面前几乎与王安石没有什么不同,于是神宗更加信任王安石。王安石为了感激他帮助自己,因而引荐提拔曾孝宽位至枢密院来报答他。苏轼曾从容地责备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技法攻略1.字义分析法通假字与本字在字义上一般没有联系。如果用A字来解释,A字的字义与句子的意思有矛盾,而换成B字来解释,则句子通顺,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A字通B字。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理解为“逃亡”说不通,就可以考虑这是一个通假字,“亡”通“无”,没有。2.字音分析法A字与B字在读音上的联系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同音通假,如“因击沛公于坐”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购销合同书下载范文
- 2025机械(设备)租赁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全新托管班教学质量监控合同3篇
- 2025年度公司设立前股东共同管理细则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委托监护与协议监护生活照料安全保障全面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产品市场开拓与推广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加油站防火门定期检查与快速更换服务协议3篇
- 2025年度公司与施工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合同3篇
- 2025年度保险公司与灾害应急救援合作保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养殖场养殖技术研发用工合同3篇
- 2024-2025学年 数学二年级上册冀教版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 2024年1月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 期末测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 初次申领《南京市建筑业企业信用管理手册(电子版)》办事
- 某冶金机械修造厂总降压变电所及配电系统设计
- 中国移动呼叫中心运营管理指标体系
- 泰安市生育保险待遇申报表
- 5WHY分析报告模板-改进版
- 移动式虹吸管防汛抢险设备(移动式虹吸抢险泵)
- 鲁教版选修《将军族》原文阅读
- FAF、PAF型电站动叶可调轴流式送风机、一次风机安装和使用维护说明书B本(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