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工程2_第1页
土地利用工程2_第2页
土地利用工程2_第3页
土地利用工程2_第4页
土地利用工程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地生态系统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1、定义: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土地上的无生命体(环境条件)与同一地域范围内的有生命体(动植物、人类、微生物等生物要素)间,形成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有机综合体。

土地生态系统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2、类型:A、自然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地或原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沼泽生态系统);B人工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农田、城镇工矿区生态系统)

土地生态系统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3、特点:A是一个母系统,由若干子系统组成;B它是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综合体;C它是多种生物要素和多种环境条件组成的综合体

土地生态系统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4、建立基础:尊重土地资源的自然属性(地域广大、生态环境复杂)和经济属性

(人对土地资源进行干预使土地资源又带有社会生产关系)。在土地生态系统中,农业生态系统是核心内容和重点研究对象。

土地生态系统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地域特点开发利用类型东北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一带山地为主、沟谷纵横、气候寒冷生产木材、经营林业为主;养鹿、种人参;山间沟谷甸地可种菜、种粮和养鱼内蒙古北部和中部属于高岭、风大、土层浅薄、地下水位深的半干旱高平原合理利用天然草原发展畜牧业,平缓谷地+灌溉可开垦种植饲料京津唐北部海拔400-800m的山地、气候湿润应以果林牧为主要发展方向、兼营养蜂业长江中下游平原广布、丘陵镶嵌平原大力生产粮、油、棉,田边发展养蚕业;山地、丘陵区栽种经济林木,如马尾松等;珠江三角洲水热资源充足种甘蔗、水稻等作物

土地生态系统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

立体农业结构特点:①各种不同的生物生存在空间的不同位置上,呈现立体配置状态,有效地利用空间,立体和平面有机结合;②把木本油料作物和草本作物(各种农作物、经济作物等)合理地配置在一个系统的不同空间,既增加种群和生物个体数目,又能充分利用土地、热量、水分、光能等;③立体农业结构是一典型的土地生态系统,把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组合在一起,既发展林业又发展种植业和牧业,增加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土地生产能力;④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因此,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来看,必须要建立立体农业结构。

土地生态系统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

土地生态系统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

土地生态系统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5、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群体借助太阳辐射等各种能量将环境中的各种物质元素吸收进入体内,经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作用后,又将部分物质元素排入环境。在循环过程中各种物质在环境与生物之间构成的环叫做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土地生态系统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6、森林是影响陆地农业生态平衡的主导因素

长期实践和调查研究证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并且均匀分布,就可减少自然灾害,有利于对其它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

土地生态系统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计算:生长季节的阔叶林每天每公顷约吸收1tCO2,生产730kgO2。若成人每天以需O2为0.75kg、排除CO2为0.9kg计算,城市居民每人需多大森林面积才够用。一、宜农荒地资源数量分布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

在现有天然草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未被利用的土地中,拥有宜农荒地资源5亿亩;2000余万亩宜垦海涂资源。

自然--行政区西北干旱区如新疆、甘肃、宁夏35%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呼伦贝尔高平原、锡林郭勒高原、乌兰察布高原、鄂尔多斯高原、河套地区及西辽河流域25%东北湿润、半湿润区东北三省、内蒙呼伦贝尔盟东部、兴安盟20%南方山丘区除云南、江西2省外均有零散分布11%青藏高原区西藏、青海大部、云南西北部和川西甘孜阿坝4%黄土高原山西、陕西、宁夏南部、河南西部、甘肃东部3%黄淮海平原区分布零散2%热量寒温带2%中温带东北地区、内蒙古、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准噶尔盆地与伊犁河流域60%暖温带塔里木盆地、黄淮海平原和黄土高原>20%亚热带及热带>10%青藏高寒区4%水分条件干旱区新疆、河西走廊、宁夏银川平原等35%半干旱地区内蒙古中部草原和黄土高原等25%干旱半干旱地区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大部湿润半湿润地区东北大部、南方山丘区和松嫩平原西部、大兴安岭西麓、黄淮海平原大部约>30%

我国宜农荒地资源分布

二、宜农荒地资源质量分布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质量较好(一等)农业利用无限制或少限制,不需采取改良措施或略需改良就能建成高产稳产农田Ca.5%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呼盟东部质量中等(二等)农业受一定限制,需采取一定改良或保护措施才能开垦利用Ca.25%中温带半干旱地区中温带湿润地区质量差(三等)农业利用受很大限制或土壤肥力很低,改良困难,需采取复杂的工程措施70%干旱、半干旱地区三、宜农荒地资源特点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1、宜农荒地资源数量少,仅占国土面积的3.7%;并且质量普遍较差,三等地约占70%;

2、宜农荒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与西部边远地区,新疆、内蒙古、黑龙江三省区拥有3.7亿亩,占全国宜农荒地总面积的73%;3、宜农荒地资源类型多样,开发条件复杂,关键的限制因素是“水”。如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开辟水源、发展灌溉是荒地开发利用的重要措施;对沼泽地来说,排水是主要问题。四、宜农荒地开发潜力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1、全国宜农荒地平均垦殖率在35-40%左右,可垦成耕地的约2亿亩;

3、由于建国以来的大量开发,待开垦的宜农荒地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必须通过交通建设、工程治理、改土等种种措施才能利用;2、约有40%分布于主要牧区,利用方向应以就地建立人工饲草饲料基地为主、走集约化方向;约10%分布于南方各省山丘区,应以发展经济林果为主;林区的宜农荒地主要发展副食品生产;其余约40%开发后可主要发展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五、宜农荒地开发程序(3D)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

1、荒地资源勘测和综合调查;2、垦区及所属农业企业的土地规划;3、各单项工程的设计与现场铺图。五、宜农荒地开发程序(1T)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1、荒地资源勘测和综合调查:B项目:自然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状况以及与生产直接相关的各项资源条件,以土地和水利为中心。A必要性:垦区自然条件复杂,地区间经济发展意不均衡,同时荒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空间分布也不相同;五、宜农荒地开发程序(1T)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B具体调查项目:①

地形测绘;②

土壤与植被调查;③

水文与水文地质调查;④

垦区社会经济调查等;五、宜农荒地开发程序(1T)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C调查后的成果:①

土地利用现状图;②

土地资源图;③

土地类型图;④

土壤图;⑤

植被图;⑥

水文地质图;五、宜农荒地开发程序(1T)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D调查中的实际操作:①

向有关生产部门和科研部门,搜集已有技术成果资料或原始资料,而后由各专业人员分别整理归类,进行检查、分析和鉴定;②

有些资料缺欠或不能满足要求时,尽可能在原有资料基础上进行补测补查;③

对于搜集不到而又不可缺少的资料,应建立典型地区观测实验站,进行定期观测、积累;五、宜农荒地开发程序(2T)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2、垦区及其所属农业企业的土地规划:例1: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在缺乏以流域规划为主的土地开发总体规划下,造成下游严重缺水、土地撂荒、草原退化和土地沙化等现象。A必要性:是指对垦区开发具有重大经济意义的措施,避免生产和建设走弯路的保证;例2:云南傣族西双版纳地区,忽视规划后的开发不仅破坏了热带雨林自然生态,同时严重影响了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例3:沿海一些地区围海造田但因缺水而不能耕种。五、宜农荒地开发程序(2T)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

C、垦前规划步骤:区域性土地开发总体规划和农业企业内土地利用规划

要求:以农业开发为中心的土地开发,不能单纯考虑农业土地的配置,还要涉及该区与农业发展相关的其它部门的发展与建设,如水利、水能开发布局、居民点的配置、交通网的布设及电力系统的规划等。①

区域性土地开发总体规划:水土资源开发、光热资源开发、矿产资源开发及能源资源开发等B简要规划内容:农业资源及垦区全部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和垦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五、宜农荒地开发程序(2T)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

农业土地开发:一般以流域开发或自然地域开发为主进行的以农业经营为主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的是合理组织农业各部门及农业企业间的土地组织和合理利用资源。因此,开发中应不断采用新技术和农业工程手段进行必要的土地治理。五、宜农荒地开发程序(2T)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

规划原则:Ⅰ贯彻执行国家农业发展的总方针和总任务,合理组织土地利用。

具体如:认真研究土地开发利用的法令;根据开发地区的土地潜力、生态状况和自然资源特征;采取主辅结合、远近结合和产销结合的原则;综合各部门作用,合理划定各项生产建设占用土地的指标与限度;计算全局的、长远的、综合的经济效果;合理组织地域性大、中、小经济中心的布局;建立各种运输网加强农业开发区间的联系五、宜农荒地开发程序(2T)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

规划原则:Ⅱ

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土地资源,保护土地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Ⅲ

区域性土地开发总体规划要与农业区划相结合;

远期、近期相结合,当前建设与远景发展有机协调;

五、宜农荒地开发程序(2T)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

土地开发总体规划内容:Ⅰ区域性土地资源的综合评价:资源利用状况及特征、有利条件与限制因素、开发历史与现状、方向和措施、土地及其形成要素、社会经济状况、开发可行性(针对农业土地开发区);Ⅱ

确定农业用地结构和布局,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据开发经营方向和农业生产用地要求,妥善配置农林牧业用地;Ⅲ

;合理布局居民点、水利、动力等公用基础设施。Ⅳ:配置区域性生态和环境工程设施:保护生态和环境是区域性土地开发的中心环节,表现为合理配置和预测重大工程带来的危害。五、宜农荒地开发程序(2T)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

C、垦前规划步骤:区域性土地开发总体规划+农业企业内土地利用规划

程序和内容:首先要编报建厂设计任务书,送有关部门审批,做企业内土地规划;

企业内土地规划:分控制性规划和具体碎部规划2部分;②

农业企业内土地利用规划:要求能为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农业机器创造良好条件,有利发挥各项技术措施和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用,有利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五、宜农荒地开发程序(2T)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

C、垦前规划步骤:农业企业内土地利用规划

控制性规划(4条):一是确定和调整各业用地的结构与配置;二是划分和调整各基本生产单元土地使用范围;三是配置农业企业内居民点;四是主干道路、骨干灌排渠系、主干林带等基建项目的合理布局等;五、宜农荒地开发程序(2T)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

C、垦前规划步骤:农业企业内土地利用规划

碎部规划(4条):以基本生产单元为单位,对各种用地内部进行合理利用的具体组织一是确定农林牧用地结构及配置;二是居民点的配置;三是田渠路林的配置;四是放牧地、割草地等内部规划;五、宜农荒地开发程序(2T)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

C、垦前规划步骤:③单项工程设计及辅图:一是初步设计:草图设计。把各个设计的组成部分和项目设计好,提出几个方案供讨论;二是技术设计:经批准后实施。要把单项工程设计项目确切地反映到设计图上,并在现场铺图中,通过测绘技术工作,将规划设计项目准确地落实到地面上,立桩定线,付诸实施。若遇到设计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时,应及时进行修改。六、宜农荒地开垦措施分区(一)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东北湿润、半湿润开发区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东部、兴安盟地区地形平缓,多为平原、沟谷和丘陵漫岗,分布集中连片土壤肥沃,多为草甸土、黑土、白浆土、沼泽土和黑钙土,荒地质量较好气候温和较湿润,≥10℃积温一般在1600-3200℃,无霜期90-180d,年降水量400-600mm适种小麦、大豆、玉米、水稻和甜菜、油菜等以发展粮食、大豆和甜菜为主排水、防洪、保持水土和防止风沙危害六、宜农荒地开垦措施分区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具体措施:

一是因地制宜地建立良好的防洪排水系统;

例如:

①明渠排水、暗沟排水或井排相结合,重点是开挖沼泽性河流,改善内部涝区排水的承泄条件;

②修建江河防洪排涝攻城,防止江水入侵泛滥;

③山区应建设水库、塘坝,拦蓄调节水源,防止山洪侵入;

④将排涝与灌水工程和条田结合起来。六、宜农荒地开垦措施分区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具体措施:

二是采取加速土壤熟化与改良土壤的措施;

例如:

①翻地晒垡以蒸发土壤水分,加强通气透水能力,提高地温,加速有机质分解;

②垦后要深松、掺沙,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③改良土壤上应以农林措施为主,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增施草炭,以改良土壤结构;营造农田防护林,防止风蚀

六、宜农荒地开垦措施分区(二)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开发区呼伦贝尔盟东部、兴安盟和西三旗以外的内蒙古其它地区地形以缓坡丘陵、丘间盆地和沿河阶地及甸子地为主土壤以暗栗钙土、淡黑钙土和盐化草甸土为主,河套地区主要为盐碱土气候属半干旱,年降水量大部分在300-400mm间旱作不稳定,大多数地区缺少灌溉水源,只宜种一些耐旱作物,如谷子、糜子及多年生牧草以牧为主,土地开垦应主要为当地畜牧业服务,建立区内巩固的饲草饲料基地,保证畜牧业发展发展灌溉、防止风沙和改良盐碱、积极营造草原防护林网六、宜农荒地开垦措施分区(三)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西北干旱盐碱开发区新疆全部、甘肃河西走廊和宁夏北部少量分布在山区、绝大部分分布在平原地区山区土壤肥沃,平原区90%以上为盐碱土和荒漠土,质量很差气候干旱,年降水量普遍不足250mm,南疆地区少于150mm;本区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达2200-3500h,热量丰富,≥10℃积温大部分在2000-4500℃适种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甜菜、油料和果树以种植棉花、粮食和甜菜为主,开垦规模取决于有保证的灌溉水源数量发展灌溉、改良盐碱和防止风沙、建设绿洲农业六、宜农荒地开垦措施分区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绿洲农业:是在干旱或极端干旱地区,通过对土地的改造治理,改变原来干旱荒漠生态系统,建立以水、林、土为中心的农业生态系统。

措施:建设要点是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建设农田

首先是搞好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调节,规模与成败;

水利建设先要建设水库、塘坝,解决田林草的灌溉用水,还须建排水排盐工程系统,以免抬高水位加重盐渍化。一般是沟灌沟排、井灌井排和它们间的相互结合等形式。六、宜农荒地开垦措施分区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措施:

其次,植树造林、营造农田防护林网、建设绿色防护屏障是绿洲农业建设的主要环节。目的是保护作物免受风、热、旱、风尘、流砂的危害、改善区域小气候;

再有,土地建设是绿洲农业建设的基础,在前两者的基础上要对土地进行全面整治,建设条田、平整土地、精耕细作、合理灌溉、农牧结合、培肥土壤。

六、宜农荒地开垦措施分区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措施:

条田建设:农田建设基本形式。须服从于灌溉的要求,适应各种灌水技术及相应的田间灌溉网的布置,还应尽量减少田间土地平整工程量。还要突出防风的要求,尽量满足机械作业要求。

洗盐、排水、改良土壤是农业生产中突出的问题。与条田规划密切相关的末级排水渠的布置须有合理的间距和方向,利于水利改良土壤。

六、宜农荒地开垦措施分区(四)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青藏高原开发区青海、西藏、四川西部的甘孜、阿坝、凉山和云南的丽江、迪庆、怒江等地海拔高度为2500-4700m间,垂直差异显著气候冷凉、干燥,日照长,日较差大,区内≥10℃积温约在600-1700℃间,低海拔河谷地区≥10℃积温可达2000℃左右,除川西和滇北地区雨量较多,大部分地区都<300mm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及一些低海拔河谷可种小麦,极少数低海拔河谷,可种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应以建立区内自给性饲草饲料基地为主发展灌溉、防止风沙,柴达木盆地需进行盐碱土改良,建设绿洲农业六、宜农荒地开垦措施分区(五)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黄土高原开发区陕西、山西两省及甘肃东部、宁夏东部黄土丘陵和沙质土地为主宜开垦为人工草地或草田轮作,促进该区畜牧业发展综合治理、及时播种牧草、防止水土流失六、宜农荒地开垦措施分区(六)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黄淮海平原开发区河北、河南、山东、天津及安徽大部或部分地区大部分为盐碱地、少数为冲积土、黄淮海平原低洼地段部分为滨海盐土气候温和,≥10℃积温约4000-4500℃,年降水量500-800mm、春旱夏涝、旱涝交替重要粮、棉、油产区低洼荒地开垦须同整个地区的旱涝盐碱综合治理结合,主要措施如排水、改盐和防止风沙六、宜农荒地开垦措施分区(七)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南方山丘开发区云、贵、川、湘、鄂、赣、粤、桂、闽、苏、浙、沪等省市滇东南、滇中高原和海南岛等地的荒地资源比较集中,其余大部分均零散分布地处亚热带、热带地区,气候炎热而湿润适种多种粮食和经济作物、经济林果和橡胶树等,但大面积发展水稻受到限制应以发展木本粮油作物和经济林果为主,海南岛和西双版纳地区宜发展橡胶等热带作物,改良红黄壤和防止水土流失六、宜农荒地开垦措施分区(八)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沿海滩涂开发区长江、黄河三角洲海岸、渤海湾海岸、苏北平原及珠江三角洲沿岸。其中,江苏、山东、河北三省最多,广东、福建、浙江次之地跨暖温带、亚热带与热带,水热条件良好,≥10℃积温从北向南为3500-8500℃,年降水量为600-2500mm适宜于发展农业,但要妥善处理农业围垦与水产养殖、盐业、港口运输、轻工业原料、饲料及潮汐能开发的关系海涂含盐量高,开垦难度大,基本为三类地。五、宜农荒地开垦措施分区(八)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

措施:一是滩涂促淤,提高滩面高程生物促淤有种植大米草或红树林等;工程促淤采用丁坝、网坝(尽量与流向垂直)、防波堤、抛石堤以及人工水草等、鱼鳞式围垦等;二是围海造

以水利措施为主的综合性措施,包括拦潮堤坝、挡潮排涝水闸以及垦区内引水蓄淡和排灌配套等工程。

围海造田要求滩涂淤长到一定的高程才能筑堤围海,如当地平均高潮位附近。1、类型面积(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占农业土地总面积(%)占各类农业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95067.62100农业土地总面积63373.6566.66100(一)耕地13003.9213.6820.521001.灌溉水田2857.23.014.5121.972.望天水田437.430.460.693.363.水浇地2167.022.283.4216.664.雨养旱地7391.987.7811.6656.845.菜地150.290.160.241.16一、耕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1、定义:

耕地:是指经过开垦种植农作物,并经常进行耕作管理的土地。

包括:新垦荒地、轮歇地、休闲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以及种植3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南方宽<1米、北方宽<2米的沟、渠、路和田埂,不包括地面坡度>6°的梯田坎。一、耕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2、分布:

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昌都一线以东的湿润、半湿润区;

比重:

各农业区占全国耕地比重,较高的是黄淮海区和长江中下游区,其次为东北区和西南区,比重较小的依次是黄土高原区、内蒙古与城沿线区、华南区、甘新区和青藏区

一、耕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3、分类:

⑴水利条件和利用方向:水田和旱田。

水田:指筑有田埂可以蓄水,用以种植水稻或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常年水田和水旱轮作田。

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占水田总面积的90%以上,尤以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和潮汕平原最为集中。一、耕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3、分类:

⑴水利条件和利用方向:水田和旱田。

水田:据水源条件和灌溉设施的差别可分为灌溉水田和望天水田。

灌溉水田--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面积的可满足作物需水,比较高产稳产,占水田的86.72%;一、耕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3、分类:

⑴水利条件和利用方向:水田和旱田。

水田:据水源条件和灌溉设施的差别可分为灌溉水田和望天水田。

望天水田--水源短缺且无灌溉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水,作物需水保证程度差,产量较低且不稳定

,占水田的13.28%;一、耕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3、分类:

⑴水利条件和利用方向:水田和旱田。

旱田:指种植旱作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73.5%。

水浇地--具有灌溉条件,比较高产稳产,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其次是汾渭平原、河套地区、河西走廊及新疆天山两麓农区,占旱田的22.67%;一、耕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3、分类:

⑴水利条件和利用方向:水田和旱田。

旱田:指种植旱作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73.5%。

雨养旱作旱地--无灌溉条件,仅靠降雨供水,产量低而不稳,全国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北平原、黄土高原和农牧交错区,占旱田的77.33%;一、耕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3、分类:

⑵按所处地势的坡面坡度大小:分为平耕地和坡耕地。

平耕地:地势平坦,障碍因素少,生产水平较高。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以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平原数量最大。

一、耕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3、分类:

⑵按所处地势的坡面坡度大小:平耕地和坡耕地(4类)。类型坡度分级占耕地总面积(%)其中坡地(%)其中梯田(%)平耕地≤2°54.44——坡耕地缓坡耕地2°~6°17.260.2939.71坡耕地6°~15°14.2666.5533.45陡坡耕地15°~25°9.5775.7324.27很陡坡耕地>25°4.5283.1416.86一、耕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3、分类:

⑵按所处地势的坡面坡度大小:分为平耕地和坡耕地。

坡耕地: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地地区,以西南区为最多,其次是黄土高原区和长江中下游丘陵山区。

问题:耕作管理一般较粗放,生产水平较低,都存在不同程度地水土流失和旱、瘠、薄、酸等障碍因素,尤以未筑梯田的坡耕地为甚。

C&R:坡度25°是农垦的极限,>25°的很陡坡耕地不宜农耕。一、耕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3、分类:

菜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16%,水土条件都好,以种植蔬菜为主。现在的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区别于早期的城郊和工矿区。2、类型面积(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占农业土地总面积(%)占各类农业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95067.62100农业土地总面积63373.6566.66100(二)园地1002.381.051.58100果园665.450.71.0566.39桑园70.930.070.117.08茶园125.520.130.212.52橡胶园75.340.080.127.52其他热带作物园园地65.140.070.16.5二、园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1、定义:

是指以较集约经营方式,种植以收获果、叶、根茎、胶液等为主的多年生木本或草本作物,覆盖度>50%或单位面积株数大于规定的合理株数的70%的土地,及其苗圃用地。包括果园(不含干果)、桑园、茶园、橡胶园和其他热带作物园。

二、园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2、分布:具有较明显的地域性,形成不同优势结构和类型。绝大多数园地分布在东半部湿润、半湿润地区,其结构与类型呈纬度地带性分异。

热带和部分南亚热带橡胶和其他热带作物区南亚热带的热带与南亚热带果树及大叶茶区中亚热带以柑橘为主的常绿果树及茶、桑区北亚热带桑、茶及常绿和温带落叶果树区暖温带以苹果、梨为主的温带落叶果树区中温带和寒温带很少二、园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2、分布:

广大西北部半干旱、干旱地区,园地所占比重很小,只有少数地方分布有温带落叶果树,新疆南部有一些桑园。青藏高原除东缘地区有少量苹果园、雅鲁藏布江下游谷地有少量茶园分布外,广大高原腹地基本没有园地分布。

二、园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3、类型:

⑴果园:热带常绿果树带北亚热带温带落叶果树与常绿果树混交带ca.81%中亚热带常绿果树带暖温带

温带落叶果树带中温带半干旱、干旱地区干旱落叶果树带中温带和寒温带耐寒落叶果树带云贵高原地区落叶与常绿果树混交带青藏高原落叶果树带二、园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3、类型:

⑵桑园:主要分布于气候温和湿润的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东部则北至黄淮地区,长江流域种植面积占全国的80%左右。其中,历史悠久且最具优势的集中产区为四川盆地、江浙太湖流域、广东珠江三角洲。趋势:经济发达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平底栽植为主,向岗地、低丘拓展—与产业类型有关二、园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3、类型:

⑶茶园:主要集中分布在18°N~33°N、100°E~122°E间的广大丘陵地区。

南方热带、南亚热带地区最适宜种植,长江以南地区适宜种植,淮河以南地区次适宜种植,秦岭南部地区尚能种植,由此往北千公顷则不能种植。如,>10万公顷的省有云南、浙江、福建、安徽和湖北。二、园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3、类型:

⑷橡胶园:占园地总面积的7.52%。分布限于热带和南亚热带部分地区。集中分布于海南及云南的西双版纳地区,其次是广东的雷州半岛,广西和福建南部也有少量分布。

二、园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3、类型:

⑸其他热带作物园区:分布也限于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较大宗的有:椰子集中分布于海南;剑麻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和海南;腰果集中分布于海南;咖啡主要分布于云

南及海南。此外,还有多种香料作物(胡椒、丁香等)、药用植物(槟榔、益智、砂仁、巴戟)等。

3、类型面积(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占农业土地总面积(%)占各类农业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95067.62100农业土地总面积63373.6566.66100(三)林地22760.8723.9435.921001.有林地16044.5216.8825.3270.492.灌木林地4022.294.236.3517.673.疏林地1257.651.321.985.534.未成林造林地1311.671.382.075.765.迹地109.080.110.170.486.苗圃15.670.020.030.07三、林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1、定义:

指天然生长或人工栽培的包括乔木、灌木、竹类、沿海红树林等林木的土地,也包括宜林的无林地,但不包括居民点绿化用地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岸林。

三、林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2、分布:

主要分布在东北山地区、西南山地区和东南山地丘陵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林地面积的比重均较小。

三、林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3、类型:

寒温带落叶林为主的针叶林带中温带针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亚热带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带中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亚热带热带季雨林和雨林带西南、西北高山针叶林三、林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3、类型:

⑴有林地:指乔木郁闭度>30%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地,通常称为森林,占林地总面积的59.77%。

包括: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

防护林—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水土保持、沿海和农田防护等为目的而营造的森林;

薪炭林–

特用林—

竹林—

还有经济林等三、林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3、类型:

⑴有林地:指乔木郁闭度>30%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地,通常称为森林,占林地总面积的59.77%。

用材林分布:

用材林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张广才岭一带,及西南的川西、青藏高原东南部和滇中、滇北一带的山地。

三、林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3、类型:

⑴有林地:指乔木郁闭度>30%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地,通常称为森林,占林地总面积的59.77%。

防护林分布:

主要是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等地区沿风沙线的“三北”防护林和防风固沙林,黄河中游地区以水土保持为主的防护林,长江上中游以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为主的防护林,以及东部沿海的海防林和东部广大平原地区的农田防护林。

三、林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3、类型:

⑴有林地:指乔木郁闭度>30%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地,通常称为森林,占林地总面积的59.77%。

薪炭林分布:主要分布在东南丘陵及西南地区,面积较大的有西藏、江西、湖北、云南等省(自治区);

特用林分布: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其中以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云南、四川、甘肃等省(自治区)面积较大。三、林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3、类型:

⑴有林地:指乔木郁闭度>30%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地,通常称为森林,占林地总面积的59.77%。

经济林中的木本粮油林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湖南、江西最多;放养柞蚕的连片柞树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辽宁最多。竹林集中分布在南方地区,以福建、江西、湖南、浙江等省最多。三、林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3、类型:

⑵灌木林地:指覆盖度>40%、株高2米以下的高山矮林和灌木为主的林地,占林地面积的13.4%。如,四川、云南、西藏、内蒙古等省。

三、林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3、类型:

⑶疏林地:指树木生长稀疏、郁闭度在10%~30%的林地,占林地总面积的2.8%。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丘陵地区,面积较大的有四川、云南、黑龙江、江西等省。三、林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3、类型:

⑷未成林造林地:指造林成活率≥合理造林株数的40%、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可能的新造林地;一般指造林后不满3~

5年或飞机播种不满5~

7年的造林地,占林地总面积的1.79%。三、林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3、类型:

⑸苗圃地:指固定为人工造林培育树苗的土地,占林地总面积的0.05%。

三、林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3、类型:

⑹宜林无林地:指宜于林业利用而目前尚未造林的土地,包括火烧迹地、采伐迹地、宜林沙荒地、宜林荒山荒地,是发展林业的后备资源。以内蒙古、东北林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南方10省或自治区林区,再次为四川、云南林区。

4、类型面积(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占农业土地总面积(%)占各类农业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95067.62100农业土地总面积63373.6566.66100(四)草地26606.4727.9941.981001.天然草地26273.9327.6441.4698.752.改良草地226.130.240.360.853.人工草地106.410.110.170.4四、草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1、定义:亦称牧草地,是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用以放牧或割草饲养牲畜的土地。

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西北部和内蒙古、青藏高原,以及中部和南部山区。草地包括天然草地、改良草地和人工草地。

四、草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2、类型:

天然草地是指天然生长的以草本植物为主、未经人工改良用于放牧、割草,以及尚未利用的草地,也包括以牧为主的疏林、灌木草地。目前中国绝大多数的草地都是天然草地,占草地总面积的98.75%。

四、草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2、类型:天然草地

⑴温带草地区域(北方草地区域),自东至西依次为:

①草甸草原,分布于半湿润地区,主要在东北三省西部、内蒙古东部和新疆亚高山地,其面积占北方草地可利用面积的21%,以中生禾本科和豆科植物群落为主,植被覆盖率一般在40%-75%;②干旱草原与荒漠草原,分布于半干旱--干旱地区,主要在内蒙古中部、宁夏中北部和西北山地高原,其面积占北方草地可利用面积的46.4%,以旱生植物群落为主,植被覆盖率一般在20%-50%;

四、草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2、类型:天然草地

⑴温带草地区域(北方草地区域)

③荒漠,分布于极端干旱的荒漠地区,主要在内蒙古西部、甘肃西部和新疆的荒漠区,其面积占北方草地可利用面积的32.6%,以旱生、强旱生半灌木、灌木植物群落为主,植被覆盖率一般在5%-15%。四、草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2、类型:天然草地

⑵高寒草地区域(青藏、川西高原草地区域),按海拔高度和气候干湿情况依次为:

①高山、亚高山草甸,分布在海拔3000米以上、气候较湿润的高山森林线以上的地区,以禾本科、菊科、豆科植物群落为主,植被较茂密;四、草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2、类型:天然草地

⑵高寒草地区域(青藏、川西高原草地区域),按海拔高度和气候干湿情况依次为:

②高寒荒漠草地,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寒冷干旱高原,以高寒旱型垫状小半灌木、荒漠植物群落为主,植被覆盖率一般在5%-20%;四、草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2、类型:天然草地

⑵高寒草地区域(青藏、川西高原草地区域),按海拔高度和气候干湿情况依次为:

③高山、亚高山草原,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干旱地区,以强旱生禾草、菊科植物群落为主,植被稀疏。四、草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2、类型:天然草地

⑶亚热带、热带草地区域(南方草地区域)。水热条件较好,牧草生长旺盛,产草量高,但草质差,尚未充分利用。按地带性差别可分为:

①亚热带东部丘陵灌草丛草地;

②亚热带西部高原草地;

③南亚热带、热带象草、柱花草草地。四、草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2、类型:

改良草地是指在天然草地基础上,采用补种、灌溉、排水、施肥、松耙等措施进行改良的草地,目的是提高草地生产力,仅占草地总面积的0.85%;

人工草地系指人工种植牧草的草地,也包括人工栽培用于牧业的灌木,其单位面积的产量显著高于天然草地,仅占草地总面积的0.4%。农业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课件1、湿润、半湿润平原耕地为主型;

2、湿润、半湿润山地丘陵林地为主型;

3、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地为主型;

4、半湿润、半干旱、干旱过渡地带农牧交错类型;黄土高原西部区1、范围:子午岭、关山以西,西秦岭以北地区,地处二三阶梯过渡地带、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蒙新高原和秦巴山地的过渡地带,海拔1000-3000米不等,包括甘肃、青海、宁夏三省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区域内适宜建设淤地坝的有88个县(区),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5°02′~

39°16′,89°35′-108°42′,总面积19.58万平方千米。

黄土高原西部区一、气候特征一、气候特征小结基本特征:

温带季风大陆气候。降水集中于6-9月,占全年的60%-80%,河川径流量主要集中于7-10月。地表径流从东南的200mm降至西北的5-10mm,部分山地径流超过200mm。

比如,宁夏大部分地区以及甘肃西部和青海东部为少水带,径流深度10-50mm。二、土壤类型地带性土壤:

自东南向西北依次有褐土、黑垆土、粟钙土、棕钙土、灰钙土和灰漠土。

山地土壤包括山地棕壤、山地灰褐土、山地黑钙土和草甸土等。三、植被1、高塬沟壑区属草原森林带,分布有松、柏、栎、柳、榆、沙棘、黄刺梅等乔灌木和黄白草、针茅等为主的草原植被;

2、丘陵沟壑区绝大部分属干旱草原带,分布有灌木亚菊、针茅、阿盖蒿等为主的荒漠植被,天然植被大部分被破坏

植被覆盖度10-40%,荒漠草原植被覆盖度为15-30%。四、地形地貌1、70%以上的地面海拔高度在1000-2000m之上主要地形有平原、盆地、高平原(塬)、山地以及黄土覆盖的高平原和黄土丘陵;

2、西部地区适宜建设淤地坝地区主要为黄土高塬沟壑区(沟谷面积约占本区总面积的40%,沟道适宜建设淤地坝,但大多处于发育期,沟道两岸坡度大、沟底还在下切,比降大)和黄土丘陵沟壑区(约占区内总面积的85.13%,是地貌的主体类型,是坝系分布和建设的重点区域)2个区域。五、河流泥沙1、主要支流有湟水河、大通河、隆务河(3者青海省内,多年平均含沙量1.8kg/m3)、洮河、祖厉河、渭河、泾河、大夏河、大通河、庄浪河、(这些位于甘肃省内,黄河泥沙主要来自前4个,年均5.04亿吨)、葫芦河、清水河、苦水河(位于宁夏境内)、马克堂河、巴燕河、街子河等;六、土地资源与社会经济1、土地资源:

①耕地面积大但数量差,水浇地少而旱耕地多,平地少而坡耕地多;

②不同地区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人均土地面积区域差异大。

2、社会经济:西部三省现有人口2739.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75.22万人,占总人口的72.1%;人均2270元,种植业收入占42%,养殖业约占13%,外出务工约占34%。七、土壤侵蚀强度及形态1、依据:水利部《全国土壤侵蚀调查技术规程》,将土壤侵蚀分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3个一级类型。七、土壤侵蚀强度及形态1、依据:水利部《全国土壤侵蚀调查技术规程》,将土壤侵蚀分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3个一级类型。七、土壤侵蚀强度及形态2、黄河中游的侵蚀强度空间分布(据陈永宗,悬移质输沙):

①六盘山是侵蚀强度的一条自然分界线,六盘山以西地区侵蚀强度小于以东地区,其侵蚀量最大的超过1万t/(km2•a)

②六盘山以东(陕西志丹—甘肃华池一线为界又分南北,北1万南7千)地区的侵蚀强度南北方向变化比六盘山以西(华家岭、定西一线分南北,南部(9千)大于北部(5千))地区明显。

③高强度侵蚀中心:泾河上游、渭河上游支流、散渡河、洮河中下游,侵蚀强度明显高于周围地区七、土壤侵蚀强度及形态3、地貌类型区的侵蚀强度

①黄土高原沟壑区:以甘肃西峰市南小河沟流域为例,塬面积占流域的65.8%,径流占67.4%,泥沙占12.3%;沟谷面积占流域的24.7%,径流24%,泥沙占86.3%。

塬面侵蚀量中92.2%来自村庄和道路冲刷,农地的侵蚀量仅占塬面侵蚀量的7.8%;沟谷的侵蚀量绝大部分产生于沟床下切和重力侵蚀,其侵蚀量占沟谷侵蚀总量的96.2%;

塬面径流进入沟谷后的侵蚀量是不进入沟谷侵蚀量的2.3-2.4倍。塬水不下沟以及防治沟谷中沟床冲刷和重力侵蚀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