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一轮复习课件【知识精讲+对点专练】太阳视运动轨迹图_第1页
2022届高考一轮复习课件【知识精讲+对点专练】太阳视运动轨迹图_第2页
2022届高考一轮复习课件【知识精讲+对点专练】太阳视运动轨迹图_第3页
2022届高考一轮复习课件【知识精讲+对点专练】太阳视运动轨迹图_第4页
2022届高考一轮复习课件【知识精讲+对点专练】太阳视运动轨迹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阳视运动轨迹图解一、日出日落方位二、正午太阳方位三、不同地区太阳视运动轨迹四、影子的方向与长度变化以北纬40º为例东西南北春、秋分夏至冬至O正午太阳12:007:30日出6:00日出4:30日出19:30日落18:00日落16:30日落H一、日出日落方位绘图:一、日出日落方位(1)非极昼区的日出日落方位

日出时位于晨线—利用晨线确定日出方位

日落时位于昏线--利用昏线确定日落方位非极昼区的太阳二分二至太阳视运动图a.对任一地而言,不同日期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都是平行的。(地球绕日轨道--黄道平面)b.昼夜长短比较,为地平面之上轨迹线与地平面之下轨迹.C.同一地点,在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期间,太阳升落的方位

将日渐偏北,反之则日渐偏南。一、日出日落方位(1)非极昼区的日出日落方位

日出时位于晨线—利用晨线确定日出方位

日落时位于昏线--利用昏线确定日落方位如图:南北半球晨线上三点(非极昼极夜区)做出各点的方向图,观察日出方向。一、日出日落方位(1)非极昼区的日出日落方位

日出时位于晨线—利用晨线确定日出方位

日落时位于昏线--利用昏线确定日落方位如图:南北半球晨线上三点(非极昼极夜区)做出各点的方向图,观察日落方向。一、日出日落方位(1)非极昼区的日出日落方位规律一:

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方向升起、从正西方向落下。全球各地日出地方时6时,日落地方时为18时。一、日出日落方位(1)非极昼区的日出日落方位规律二: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时间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北;空间上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北。一、日出日落方位(1)非极昼区的日出日落方位规律三: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时间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南;空间上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南。一、日出日落方位(2)极昼区的日出日落方位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刚好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升,0时,太阳高度为0;正北落,24时,太阳高度为0;正午太阳在正南方,12时,太阳高度为双倍的直射点纬度。一、日出日落方位(2)极昼区的日出日落方位太阳直射北半球,其他极昼区间太阳一直在地平圈以上,不落到地平线下:正北升,0时,太阳高度大于0;正北落,24时,太阳高度大于0;正午太阳在正南方,12时。一、日出日落方位(2)极昼区的日出日落方位北极点上一天中看太阳,太阳在地平圈以上作圆周运动,表现为不升不落。太阳高度一天没有明显的升落。极点上一年中在极昼期太阳高度在00到23.50间变化。北极点上所见的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纬度度数相等,方向位于正南。一、日出日落方位(2)极昼区的日出日落方位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刚好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升,0时,太阳高度为0;正南落,24时,太阳高度为0;正午太阳在正北方,12时,太阳高度为双倍的直射点纬度。一、日出日落方位(2)极昼区的日出日落方位太阳直射南半球,其他极昼区间太阳一直在地平圈以上,不落到地平线下:正南升,0时,太阳高度大于0;正南落,24时,太阳高度大于0;正午太阳在正北方,12时。一、日出日落方位(2)极昼区的日出日落方位南极点上一天中看太阳,太阳在地平圈以上作圆周运动,表现为不升不落。太阳高度一天没有明显的升落。极点上一年中在极昼期太阳高度在00到23.50间变化。南极点上所见的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纬度度数相等,方向位于正北。一、日出日落方位小结拓展:日出、日落时日影朝向①在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因此日出时日影朝西,日落时日影朝东。

②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极昼极夜区域除外,极昼极夜区日出日落方向为正北或正南)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南。

③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极昼极夜区域除外,极昼极夜区日出日落方向为正北或正南)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北。

④一般太阳方位与物体影子朝向相反,但极点一致。如在北极,太阳永远在南,影子永远朝南;南极则相反。一、日出日落方位拓展:日出、日落的方位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北半球)一、日出日落方位时间春分日夏半年秋分日冬半年昼夜长短状况昼=夜昼>夜昼=夜昼<夜日出时刻(地方时)6时早于6时,夏至日最早6时晚于6时,冬至日最晚方位正东方东北方正东方东南方日落时刻(地方时)18时晚于18时,夏至日最晚18时早于18时,冬至日最早方位正西方西北方正西方西南方1二、正午太阳方位方法:观察直射点与当地之间的南北关系1.直射点上:太阳在天顶2.非直射点:a.直射点位于观测点以北,

正午太阳位于北方b.直射点位于观测点以南,

正午太阳位于南方246735如图分七类区域考虑:

(不考虑极夜期间)0°23°26´N23°26´S90°´N90°´S夏至日

二分日冬至日

赤道地区二、正午太阳方位北半球夏半年,正午太阳位于北方,北半球冬半年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春秋分两天直射赤道,正午太阳位于天顶。0°23°26´N23°26´S夏至日

二分日冬至日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地区二、正午太阳方位每年两次直射,正午太阳位于天顶,小部分时间直射点位于该地以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大部分时间直射点位于该地以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0°23°26´S23°26´N夏至日

二分日冬至日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地区SN二、正午太阳方位每年两次直射,正午太阳位于天顶,大部分时间直射点位于该地以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小部分时间直射点位于该地以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0°23°26´N23°26´S夏至日二分日冬至日

北回归线地区

SN二、正午太阳方位每年夏至日直射,正午太阳位于天顶,其余时间直射点位于该地以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0°23°26´N23°26´S夏至日二分日冬至日

南回归线地区

SN二、正午太阳方位每年冬至日直射,正午太阳位于天顶,其余时间直射点位于该地以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0°23°26´N23°26´S夏至日二分日冬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SN二、正午太阳方位全年直射点位于该地以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0°23°26´N23°26´S夏至日二分日冬至日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SN二、正午太阳方位全年直射点位于该地以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二、正午太阳方位纬度正午看太阳方向北回归线以北一直在正南北回归线上夏至日在头顶上,其它一直在正南南北回归线之间有时在北,有时在南,最大的太阳高度为90°南回归线上冬至日在头顶上,其它一直在正北南回归线以南一直在正北三、不同地区太阳视运动轨迹太阳视运动轨迹图是以观测点为中心,目视太阳在天球上运行所形成的轨迹示意图。三、不同地区太阳视运动轨迹1246735三、不同地区太阳视运动轨迹00规律:观察点位于00,则太阳运行轨道面与地平圈垂直。三、不同地区太阳视运动轨迹400S规律:观察点位于400S,则太阳运行轨道面均向北倾斜。

观察点位于400N,则太阳运行轨道面均向南倾斜。400N三、不同地区太阳视运动轨迹夏至北回归线太阳视运动轨迹冬至南回归线太阳视运动轨迹三、不同地区太阳视运动轨迹刚好出现极昼的纬线圈(北半球)规律:观察点位于刚好出现极昼的纬线圈(北半球)

则太阳运行轨道面向南倾斜与地平圈相切,切点在正北方。

一日内的升落顺序为①-②-③-④。

正午太阳高度角θ=(900-当地纬度)*2(取值范围00-46052‘)三、不同地区太阳视运动轨迹刚好出现极昼的纬线圈与极点之间(北半球)规律:观察点位于刚好出现极昼的纬线圈与极点之间(北半球)

则太阳运行轨道面向南倾斜与地平圈向离(如图)。子夜太阳高度角大于00;

正午太阳高度角-子夜太阳高度角=(900-当地纬度)*2

正午太阳高度与午夜太阳高度之和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三、不同地区太阳视运动轨迹900N规律:观察点位于900N,则太阳运行轨道面与地平圈平行。

子夜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角=直射点的纬度数

极点四周所有方向均为南方。南南南南900N900S三、不同地区太阳视运动轨迹规律:两极地区的太阳运行轨道每年升降幅度:-23026’----+23026'三、不同地区太阳视运动轨迹太阳视运动轨迹图的判读技巧1、方向的判读---地平圈上方向⑴

地平圈上方向的判读与普通地图上方向的判读方法基本一致,

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实际操作可与实地对应)

通过太阳的升落先判断东西方向,再由此确定其它方向;

在已知观测点位于南半球或北半球时,可通过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时

太阳上中天的位置来判读南北方向。

即:

观测点位于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时太阳在地平面上投影指向南方向;

观测点位于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时太阳在地平面上投影指向北方向。三、不同地区太阳视运动轨迹太阳视运动轨迹图的判读技巧2、昼夜长短的判读

太阳视运动轨迹在地平圈以上弧长的变化,即表示昼长的变化。

⑴若此轨迹为优弧,则表示观测点所在纬线此时昼长夜短;

⑵若此轨迹为劣弧,则表示观测点所在纬线此时昼短夜长;

⑶若轨迹圆心恰好为观测点,则表示观测点所在纬线此时昼夜平分;

⑷若太阳视运动轨迹在地平圈以上是一个完整的圆(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现象,则太阳视运动轨迹是逆时针运行的圆;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则太阳视运动轨迹是顺时针运行的圆。),则表示观测点所在纬线

此时出现极昼。

⑸由图很容易就可判断出,北半球各地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南半球与之相反。3、二分二至的判读

⑴若观测点位于北半球,则太阳视运动轨迹:

最长时为夏至,最短时为冬至,轨迹圆心在观测点时为春秋分;

⑵若观测点位于南半球,则太阳视运动轨迹:

最长时为冬至,最短时为夏至,轨迹圆心在观测点时为春秋分;

⑶若观测点位于赤道上,则:

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在观测点之北的为夏至,

在观测点之南的为冬至,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时为春秋分。三、不同地区太阳视运动轨迹太阳视运动轨迹图的判读技巧二分日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冬半年三、不同地区太阳视运动轨迹四、影子的方向与长度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太阳的(方向)和(角度)变化而变化。1、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如太阳如果日出东北,那么影子就朝西南,

如果太阳日落西北,那么影子就朝东南。2、太阳高度角影响物体影子长度,太阳高度角越小影子越长,反之越短。

一天中太阳高度在日出和日落时都为0°,影子也是最长的,且日出和

日落影子相等。而正午时太阳高度角最大,影子为一天中最短的。3、直射点上没有影子或影子在正下方。四、影子的方向与长度四、影子的方向与长度(1)影子的空间分布

当北京时间为16点时,开罗国旗旗杆的影子朝向()A.正北B.西北C.东北D.正南四、影子的方向与长度(1)影子的空间分布

当北京时间为16点时,开罗国旗旗杆的影子朝向()A.正北B.西北C.东北D.正南四、影子的方向与长度(1)影子的空间分布

任一时刻:

直射点上:没有影子或影子在正下方;

昼半球其他各点:

影子方向—以直射点为中心背向太阳呈放射状分布

影子长度—距直射点越近,长度越短,反之越长以北纬40º为例东西南北春、秋分夏至冬至O正午太阳12:007:30日出6:00日出4:30日出19:30日落18:00日落16:30日落H四、影子的方向与长度(2)影子的时间变化(日变化)—以北半球中纬度为例夏至冬至春秋分影子方向变化的判读: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含北回归线):顺时针方向移动。

北回归线到赤道之间:

第一次被直射前和第二次被直射后,顺时针方向移动;

第一次被直射后至第二次被直射前,逆时针方向移动。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含南回归线):

逆时针方向移动。

南回归线到赤道之间:

第一次被直射前和第二次被直射后,逆时针方向移动;

第一次被直射后至第二次被直射前,顺时针方向移动。四、影子的方向与长度(2)影子的时间变化(日变化)【典型例题1】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所示。

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6:00出发,左侧靠窗B.8:00出发,右侧靠窗C.10:00出发,左侧靠窗D.12:00出发,右侧靠窗【典型例题2】图为北半球四地在夏至日当天所看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1.图中地平面上表示正西方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四地的纬度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合理的是

A.甲、乙、丙、丁B.丁、乙、丙、甲

C.丙、丁、甲、乙D.丁、乙、甲、丙3.夏至日当天,对于分别站立在O1、O2、O3、O4四点的四个人来讲,其身影在地面的旋转角度最小的是

A.甲B.乙C.丙D.丁【典型例题3】天津广播电视塔(简称“天塔”)高度约415米。读图文材料:1.拍摄到该照片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

A.5:00—7:00

B.8:00—10:00

C.12:00—14:00

D.15.00—17:00

2.拍摄到该照片的日期最可能介于

A.1月15日到2月15日

B.3月1日到3月30日

C.5月15日到6月15日

D.10月1日到10月30日图2“天塔”位置示意图图1“天塔”景观照片【典型例题3】【解析】本题以天津广播电视塔景观创设试题情境,以影子问题为设问切口,考查地球运动规律的应用。先从图中提取塔影的朝向和塔影的长度两项信息;然后根据太阳方位与塔影朝向相反的关系推知此时太阳位置,由此时太阳位置推断时间,最后根据塔影长度与塔高的数量关系估算出此时太阳高度,再由此时太阳高度推断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北半球。

第(1)题,结合“天塔”位置示意图和“天塔”景观照片中“天塔”周围连接“天塔”道路的形状,可判断此时影子朝向西北,故太阳应位于东南,时间为上午,排除C、D;5:00天津冬季尚未日出,而8:00~10:00无论冬季夏季天津均已日出。选B。

第(2)题,根据“天塔”位置示意图比例尺估算得知,此时塔影长度约为200米(大约为“天塔”实际高度的一半)。采用数形结合方法构建地理要素关系三角形(如上图),据此运用数学三角函数公式估算此时太阳高度(α)约为60°,因此该日天津(约40°N)正午太阳高度大于60°,再结合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推算,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10°N以北。选C。【典型例题4】下图是某观测者在当地夏至日时,根据观测到的竖直标杆日影绘制的示意图。(1)图中表示正午的日影是

A.

B.

C.

D.

④(2)观测地当日的日出方向和日落方向为

A.

东北、西北

B.

东南、西南

C.

东、西

D.

东北、西南(3)观测地的纬度最有可能是

A.20°N

B.40°N

C.20°S

D.40°S【典型例题5】日晷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定时刻的一种仪器。日晷由晷针和晷面组成,晷针垂直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南高北低,顶部指向北极星,晷面有刻度。1.夏至日时,若湖北省宜昌市某中学

校园

(111°E)内有一日晷,则日晷

影子的移动

规律是(

)

A.从西南呈顺时针方向移动到东南

B.从西南呈逆时针方向移动到东南

C.从西北呈顺时针方向移动到东北

D.从西北呈逆时针方向移动到东北2.该校园(111°E)内日晷晷针影子在日晷所示“午”的中间位置时(

)A.北京时间为12时

B.地方时为12时

C.刚好日落

D.刚好日出【典型例题6】太阳历广场是通过对广场上立杆(杆立于图示的中心)所产生的日影的观测,得出时间和节气的变化,让时间的概念、节气、时差、坐标、星空变化等抽象概念变得生动明了。读安徽省铜陵市乌木山景区太阳历广场图.1.当某日立杆顶端日影沿曲线m移动时,此日最可能是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2.铜陵太阳历广场大约位于(30°34′N,117°29′E)。当某日立杆顶端日影

沿曲线n移动,到中心竖杆正北时杆影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此时A.晨线与赤道交会于152°31′WB.东非高原的游牧民已经北迁C.长江口北岸泥沙沉积量小于南岸D.巴西高原绿草茂盛,遍地是牛羊【典型例题7】下图表示某地一天中两个不同时刻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据图判断:50350SNba1.该地的纬度位置是()

A.65°NB.75°NC.65°S D.75°S2.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

A.20°N B.25°N C.20°5 D.25°S3.当太阳光线处在a位置时,国际标准时间是20时,则该地的经度位置是()

A.65°WB.经度0°C.60°ED.经度180°解题技巧:∠正午+∠0时=2*直射点纬度∠正午-∠0时=2*极昼极夜区边缘纬度【典型例题8】假期里,小明同学外出旅游。某日早晨小明拍摄了日出照片,随即发到微信朋友圈。在天津(117°E,39°N)的爸爸和在国外甲城市出差的妈妈马上做出了回复。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0. 小明拍摄日出照片时所在的城市最可能是(    )

A. 呼和浩特(112°E,40°N) 

B. 兰州(104°E,36°N) 

C. 杭州(120°E,30°N) 

D. 南宁(108°E,23°N)11. 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测出甲城市的(    )

A. 纬度位置 

B. 经度位置 

C. 当天日落的方向 

D. 当日正午太阳高度兰州南宁呼和浩特杭州天津天津与旅游地同时日出,则两地同时出现在晨线上,如图所示,根据黄赤交角推测:

只有杭州、南宁可能。【典型例题8】兰州南宁呼和浩特杭州天津天津与7:29日出,直射点在南半球,则晨线只能是经过南宁,如图所示。【典型例题8】由晨线推知昏线应该如图所示,结合妈妈距日落两小时,推知所在位置如图(虚线位置)。【典型例题8】下左图为我国某地一住宅小区示意图,右图中四个方向的阴影分别为小区内某栋住宅楼二至日8:00和16:00的日影。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典型例题9】1.

该小区最可能位于(

A.

北京

B.

银川

C.

杭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