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状况的调查报告(5400字)【论文】》_第1页
《关于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状况的调查报告(5400字)【论文】》_第2页
《关于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状况的调查报告(5400字)【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状况的调查报告目录TOC\o"1-3"\h\u27667引言 322388第一章绪论 3133161.1选题目的 3294151.2选题意义 426232第二章国内外研究现状 412621第三章研究方法 5321643.1研究对象 5311803.2研究工具 6273233.3实施及统计方法 628945第四章研究结果及分析 7192164.1大学生手机依赖结果显示 7206654.2大学生手机依赖原因分析 930780第五章调研结果的建议及对策 10158505.1学校要引导学生正确和健康地使用手机 10182215.2家长要与子女沟通和交流引导学生抵制手机依赖 10122095.3大学生要自觉抵制手机依赖 10285855.4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发展成长的关爱 1028647参考文献 12

引言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依赖,正成为全球年轻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美国马里兰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年轻人是如此地沉迷于手机,失去手机就像失去了自己的肢体。当然,出现手机依赖现象的群体并非局限在年轻人身上,而是有一个庞大的人群,在这当中,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现象显得尤为突出。而本次调研将针对这一现状进行报道。第一章绪论1.1选题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已经变得越来越大众化,智能手机的快速更新使得其价格越来越平民。大学生群体作为青年群体的代表,已经成为手机市场的重要支持力量,尤其是智能手机市场,当代的大学生基本上每人都有一部智能手机。手机的基本功能,打电话、发短信被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其智能手机的属性,例如:手机QQ作为一种强大的通讯软件,迅速成为主要的交流软件之一,很多学生甚至只是为了做升级任务就QQ一整天的在线,腾讯公司为了吸引用户,在其强大的用户基数的基础上开发了很多附加业务,手机游戏、微信等。微信作为一种迅速走红的社交软件,近年来更是利用互送红包的方式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它作为一种集沟通和社区与一体的软件,最受大学生的喜爱,其新奇性,及时性,低资费可以使得大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在其中,学生可以获得足够的情感表达,获得新朋友。手机社交软件的多样化,手机游戏的新颖性,手机上网速度的不断加快致使现在很多大学生已经沉溺于其中。然而手机的频繁使用,容易导致大学生养成恶习,比如说沉迷游戏,荒废学习等现象,同时还会减少人们的交流,导致交流恐惧障碍等,鉴于此,研究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交流障碍的关系,做分析,能够给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起到帮助指导依据。1.2选题意义当前国内外对于手机依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五年内,手机依赖尚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义,手机依赖形成的心理机制的研究尚不成熟,多数研究都都集中在医学层面,从成瘾的角度讨论手机依赖。并且国内外尚没有形成有效的测量工具,对手机依赖的研究集中在质的角度,从量的角度讨论的较少。因此本文结合以往研究,从心理层面阐述产生手机依赖的原因,揭示手机依赖与与交流障碍的关系,以期完善现有的关于手机依赖的理论体系。大学生是国家的储备人才,同时也是手机依赖的重灾区,以往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比例在15-40%之间,手机的多样功能和智能化的便捷操作方式已经嵌入到了大学生的方方面面,大学生在手机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沟通交流难,社交障碍等问题,这表明手机以来已经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心理甚至生理健康,因此本研究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本身的心理健康水平,避免手机依赖。第二章国内外研究现状手机依赖,曾被冠以手机综合症、问题性手机使用状况、手机过度使用、手机成瘾行为等,都是描述了使用者超过正常频次的过于频繁的使用手机而出现的心理方面的、行为方面的状况。国内外文献中还没有对手机依赖概念的统一界定、统一的判断标准,研究者总体上从心理学、行为学两方面进行研究和划定:在心理学方面,见不着手机就会不安心烦;在行为学方面,无法控制的使用手机。而往往手机依赖问题的出现涉及心理和行为两方面,两者也是相互交叉混在一起的,并不能简单的区分。在心理学方面,国内一些学者对手机依赖的研究主要从手机依赖出现的各种状况以及身体不适入手,将其归属于心理疾病的范畴。2005年韩登亮等的研究中将手机依赖出现的各种状况划归为心理上的成瘾症,认为由于超过正常频次的使用甚至滥用手机而引发的一系列身心不适应的一种病态现象。2009年梁娜等认为手机依赖者由于无聊而出现内心的渴望以及心理上的依赖焦虑的诉求,主要以八零后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为主。在行为学方面,国内一些研究者认为这是一种社会现象,以行为成瘾为基础的,不赞同将其看作是一种心理疾病。2008年,徐华等研究认为手机依赖不是指对手机本身的依赖,而是由于反复使用手机游戏、即时通信软件、看电子书等不可自拔的一种行为方式,导致使用者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的一种行为方式。南开大学的一项学生研究认为使用手机进行交流互动的群体表现出来的强烈的不安全感和依赖性,这种心理和行为归为社会现象,而并不能归为心理疾病范畴。还有一些研究者认为手机依赖涉及心理和行为两方面,两方面同时受影响,不可偏颇一方。2012年,李止庸认为手机依赖可以定义为由于过度使用手机出现的不良状况,对人的身心以及自身的生活产生了消极影响的行为。”手机依赖”并不都是一样的,有的只是有依赖倾向,有的严重的才真正的归属于手机依赖。严重的依赖,跟网络成瘾相似,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心理疾病,易在青少年群体中出现。本研究将对手机机械设备的依赖以及对手机的超过正常频度的使用甚至滥用的状况称之为”手机依赖”。第三章研究方法3.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了随机抽样,主要是对XX学校的学生进行取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3份,有效率为91.67%。其中,男生120人,女生153人;文科158人,115理科人;大一165人,大二108人;大三161人,大四112人。年龄范围在18一24岁之间。3.2研究工具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编制,由华中师范大学熊婕等人编制,适用于诊断大学生的手机成瘾。共16项题目,采用Likert5自评量表编排,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评定为1~5分,总分越高表明手机成瘾倾向的程度越严重。量表从四个方面考查了手机成瘾的程度,分别是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和心境改变。该量表的系数为0.83,总表重测信度为0.91。4个因素的Cronbach系数分别为0.80、0.64、0.68和0.55。手机成瘾调查问卷。了解性别、年级、专业来源等来调查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以至于为何会出现手机成瘾的现象研究。3.3实施及统计方法1.主试主试由我与另一位同学共同担任,内容主要包括:预先让施测者熟悉问卷,由研究者对问卷的内容及答题方法进行统一讲解,使施测者对问卷各题目的理解及对被试可能的提问的回答达成一致。统一下指导语。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不得随意更改。2.施测主要是以班为单位进行施测,每班由一名主试负责,在课间休息是时候发放。首先由主试自我介绍,然后向被试宣读指导语,简要介绍本研究的目的、要求、答题方法以及回答的匿名性与保密性。被试一般在10分钟左右完成问卷。最后由主试统一收回问卷。统计方法: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以下是我对在校300名大学生关于对手机成瘾倾向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1:大学生使用手机成瘾的情况调查功能通话短信听音乐玩游戏看小说手机上网使用人数6010445481228所占比例30%52%22.5%24%6%14%由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使用手机的频繁率几乎达到了100%。由于大学新生的学习压力骤然降低,充足的空余时间使他们把手机当成主要的娱乐工具,浏览网页看电子书、玩游戏、联络同学、听音乐成了他们使用手机的主要内容。随着自学能力的提高,加之各方面的压力,大学生逐渐把手机作为查询资料的工具,但娱乐仍然是学生使用手机最重要的目的。第四章研究结果及分析4.1大学生手机依赖结果显示由于现在的学生使用手机太频繁,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也比较高。据推测大部分人一天24小时,差不多10个小时在使用手机,因为手机上的功能,已代替了很多通讯工具。如,游戏、QQ、微信、短信、视频等功能,这些都能导致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程度加深。因此,这些现象可以看出手机依赖对学生的影响力。在绝对禁止使用手机的课堂、报告会等场合,学生经常使用手机的比例仍在六成以上,甚至达到九成。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表面,不能深入,遇到困难不是靠自己努力克服,而是想着利用手机查询的途径去解决。另外,近年,学生利用手机在期末考试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作弊的现象逐年增加,手机已经成为影响学生课堂效果和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的问卷》计算每个被试在16个项目上得分的总分,求各项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关系,总分的相关在0.55~089之间(P<0.01)。以下是本研究对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的得分情况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表2: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性别上的差异分析(M±SD)项目男女得分范围戒断症状17.7±3.716.7±3.77.0~30.0突显行为8.3±2.87.6±2.75.0~20.0社会抚慰7.0±2.38.3±2.83.0~18.0心境改变7.1±2.37.7±2.73.0~15.0总分40.1±9.640.3±9.619.0~78.0如表2所示,通过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会抚慰、心境改变四个因素都显著,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此外,就关于手机依赖的原因展开的随机走访,具体情况如下所示:表3: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的调查情况症状人数(人)百分比(%)如果没有手机我会感到孤独同学5611.5我经常害怕手机自动关机327.2太过依赖手机357.3我觉得用手机跟他人交流更舒适8218.7电话多短信多我会觉得生活更充实4210.1如果很长时间没用手机,我会觉得难受266.54.2大学生手机依赖原因分析一是外部因素:随着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迅速提升,几乎每个大学生都会拥有一部或者两部手机。很多移动学习软件在设计时,以手机为主要载体,以学习游戏主要形式,并巧妙地应用沉浸理论的平衡法则,非常注重学习内容和形式,的挑战性和学习者的技能之间的动态平衡,设定难度逐步上升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这种挑战与技能的平衡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并持续对学习保持高度的热情与兴趣,让学生不由自主的沉浸其中。二是内部原因:很多大学生已养成了时不时翻看手机的强迫性、习惯性手机使用行为。基于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这种反复行为可产生强化作用”行为的及时强化是控制行为的最好方法,能使该行为牢固建立”。大学生使用手机进行移动学习,可以得到互动操控感和及时反馈。这种感觉和反馈是一种奖励。从事越高难度的移动学习,得到的操控感和成就感就越强。这样,不断反复,移动学习行为得到了强化,进而产生学生对某款移动学习游戏的沉迷和对手机的依赖。另外,功能强大的手机,不只是一种学习工具,它还是能够满足大学生娱乐、休闲、社会交往等各种需求的新兴媒介。根据传播学的“系统依赖理论”,某种媒介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越多,人们对该媒介的需求就越高,对其的依赖程度也就越高。面对似乎万能的手机媒介,大学生很容易被除学习之外的各种娱乐功能、交往需求吸引。加之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阶段、学习和就业的压力巨大,而他们自身心智还不够成熟,缺乏处理排解情绪经验,容易出现抑郁和焦虑现象。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看,大学生自我较为脆弱,必须依赖外在,才能满足心理需求。于是他们便沉迷于手机,企图通过沉浸虚拟世界逃避自我、宣泄压力痛苦、逃避现实责任。第五章调研结果的建议及对策5.1学校要引导学生正确和健康地使用手机学校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和健康地使用手机。第一,学校可以定期组织相关的讲座和宣传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不要让手机影响自己原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第二,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团体心理辅导等技术,帮助“手机依赖群体”调整心态,逐步摆脱手机依赖的困境。第三,学校可以顺应时代需求建立手机报、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因势利导,并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社团的优势,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学生彼此之间情感的交流,增强大学生的集体意识与社会认同感,削弱他们对手机的依赖。5.2家长要与子女沟通和交流引导学生抵制手机依赖首先,手机依赖是青年成长中的发展性问题,作为家长要能够正视它。其次,家长要尊重子女,平等沟通与交流。最后,父母要鼓励子女多参加一些健康的活动,让他们获得轻松愉悦的感受。另外,还应该主动和老师、班长或同学联系,了解自己子女的学习、生活和精神状况,以便和子女及时沟通。5.3大学生要自觉抵制手机依赖大学生主动抵制手机依赖可以做好以下几点:首先,提高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度,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努力学习,丰富课余生活,多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用其他娱乐方式转移对手机的注意力,让手机成为真正的工具。其次,与父母、老师、同学、室友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