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OMOS“文化路线”遗产保护方法及当前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Culturalroute"heritageprotectionmethodandthesummaryofcurrentresearchresults重庆大学2013级研究生CIIC目录COTENT123“文化线路”遗产保护法介绍当前国内外研究成果典型案例介绍第1概念及形成过程内容体系理论和实践意义部分123CIIC“文化线路”遗产保护法介绍
念及形成过程概文化线路—
世界遗产新类型
CulturalRoutes(Itinerary)遗产保护从要素到环境、背景整体保护需求和理念变化:保护对象扩展、建构新的保护体系对文化多元性的追求:保留传统文化及尊重异质文化,完整区域历史发展和历史文脉2005年入选以色列“内盖夫沙漠的香料之路和沙漠城市”2005年入选以色列“内盖夫沙漠的香料之路和沙漠城市”994—2008年国际文化线路会议一览表(理论的演进)1CIIC文化线路宪章《关于文化线路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宪章》简称“文化线路宪章”
TheICOMOSCharteronCulturalRoutes
文化线路是指:任何交通线路,无论是陆路、水路、还是其它类型,拥有清晰的物理界限和自身所具有的特定活力和历史功能为特征,以服务于一个特定的明确界定的目的,且必须满足以下条件:a.它必须产生于并反映人类的相互往来和跨越较长历史时期的民族、国家、地区或大陆间的多维、持续、互惠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观的相互交流;
b.它必须在时间上促进受影响文化间的交流,使它们在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上都反映出来;c.它必须要集中在一个与其存在于历史联系和文化遗产相关联的动态系统中。Context/Content/Cross-culturalsignificant/Dynamiccharacter/SettingCIIC
容体系内•文化线路的内涵:1.物质和非物质共同构成2.与环境的密切关系3.整体跨文化性4.动态特征•文化线路的类型:•文化线路的界定标准:1.内涵标准2.真实性标准3.完整性标准2005年入选以色列“内盖夫沙漠的香料之路和沙漠城市”CIIC入选文化线路序号文化线路名称列入时间(年)申报国家1圣地亚哥.德.卡姆博斯特朝圣之路1993/1998西班牙/法国2米迪运河1996法国3阿姆斯特丹防线1996荷兰4赛默林铁路1998奥地利5山中之路(大吉岭铁路)1999/2005/2008印度6乳香之路2000阿曼7纪伊山圣地和朝圣之路2004日本8香料之路-内盖夫地区的沙漠城市2005以色列
论和实践的意义理•理论层面解析:1.开辟了理解文化遗产的新视界,赋予文化遗产新特性(1)涵盖范围、内容的丰富性、自然环境相融合(2)价值取向的变化,重视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甚至情感价值(3)是跨区域的历史文化地理现象,是历史剖面在不断延伸的地理空间内积累、叠加的产物(4)表现为文化在空间上的流动即文化扩散2.文化线路的形成与使用演绎了线路上的文化整合现象,历史精神文脉是沿文化线路进行文化整合的主线与关键2005年入选以色列“内盖夫沙漠的香料之路和沙漠城市”CIIC
论和实践的意义理•对实践的指导意义1.文化线路思想突破传统遗产保护理念,给世界和我国遗产保护工作带来了契机和希望2.文化线路的保护、管理体制改变了世界遗产保护和管理的体系与布局,诞生出新的管理体制3.文化线路的保护促进文化多元性的保护,充分体现沿线不同民族、地区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共同进步4.文化线路的保护特性促进了沿线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推进遗产旅游业的发展5.文化线路是加强世界各民族交流与互信,促进沿线各民族团结友好、和谐相处的民族发展之路2005年入选以色列“内盖夫沙漠的香料之路和沙漠城市”CIIC我国情况
“文化线路遗产往往首尾相连千百里,形成历史千百年,是一条条见证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长河,是一部展示中国辉煌文化的百科全书。加强文化遗产线路的保护,有利于文化遗产集群的抢救,有利于整合文化遗产资源。”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CIIC第2相关概念辨析部分CIIC国内外研究成果123入选线路简介当前国内外研究成果
外研究成果国2005年入选以色列“内盖夫沙漠的香料之路和沙漠城市”1994西班牙9次会议=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世界上最早进行文化线路研究的国家是西班牙。1993年当西班牙的桑地哥·德·卡姆波斯特拉朝圣路被列为世界遗产后,西班牙就宣布愿意邀请专家对文化线路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其后,在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机构之一)的倡导和努力下,自1994年到2008年间共召开了9次有关文化线路的科学会议,从不同方面深化和完善了文化线路的理论体系。
CIIC关会议相2005年入选以色列“内盖夫沙漠的香料之路和沙漠城市”CIIC9941西班牙.马德里《线路----我们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以“线路,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为主题的会议,会议形成的《专家报告》第一次清晰地提出了文化线路的概念,指出文化线路是一种具体的动态的文化景观,认为文化线路是“建立在动态的迁移和交流理念基础上,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连续性”;“强调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对话和交流”;“是多维度的,有着除其主要方面之外多种发展与附加的功能和价值,如宗教的、商业的、管理的等”。
动态的文化景观对话和交流连续性CIIC99912005年入选以色列“内盖夫沙漠的香料之路和沙漠城市”西班牙.伊比扎《世界遗产遗址----铁路》CIIC文中谈到了世界多条著名铁路,并点到了滇越铁路,在文章重点论述的8条铁路中,已有4条先后入选世界遗产名录.0012CIIC《无形遗产与文化线路的多元性》此书辨析了“文化线路”与“文化景观”的区别。
文化线路----以动态性表征包括无形的、空间动力特征;
文化景观----也具有穿越时代的许多特征,但在本质上更具静态性和规定性。
通常,文化线路包含许多不同的文化景观。一处文化景观在地理语境中不是动态的,也不及文化线路潜在涵盖的内容广泛,文化线路可能已经生成并继续生成许多文化景观,反之则不可能发生。
“文化线路”“文化景观”CIIC0022CIIC科学会议《马德里共识》其一,作为贴切的理解文化遗产的途径,“文化线路”提供了一种新概念,以揭示文化遗产非物质的、富有生机的动态维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文化遗产的物质内容。
其二,不能认为“文化线路”产生于或将其界定为诸如纪念物、历史城镇、文化景观等文化要素,相反“文化线路”是动态生成与富于生机的,它的动态性和历史文脉已经生成或仍在继续生成相关的文化要素。
其三,从严格的逻辑和科学观点看来,不宜认为“文化线路”是“线性”的或“非线性”的文化景观,即使当一些文化景观位于某条文化线路上时,它们之间或许完全不同,或许在地理上彼此隔绝,相距遥远。
《马德里共识》首次明确了“文化线路”的文化遗产价值地位,为此后“文化线路”理念的发展确立了基调,对于“文化线路”价值的认识随之在全球传播开来。
CIIC008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线路宪章》标志着文化线路正式成为世界遗产保护的新范畴。《宪章》是国际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的纲领性法理文献。《宪章》明确肯定:陆路、水路或者混合类型的其他通道都是文化线路遗产的重要表现形式。
《宪章》指出:将文化线路看成一个新的理念,整合了多学科共享的框架,创新出一种新型的关系,由创新的科学观点提供一种多角度的更完整、更精确的历史视野。这种方法不仅促进世界不同人民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理解,而且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合作。CIIC内研究成果国2005年入选以色列“内盖夫沙漠的香料之路和沙漠城市”2005=NOW2005年10月,在我国西安召开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暨科学研讨会上,将文化线路列为四大专题之一,聚焦于“文化线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并形成了有关《文化线路宪章》(草案)的决议,从此,我国学者开始给予“文化线路”更多的关注。
此后,许多论文和专著相继发表,逐渐推动了我国文化线路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发展。早在2005年,李伟和俞孔坚根据CIIC的文件和会议资料,初步介绍了文化线路的基本概念和保护发展动态,并与在美国的“遗产廊道”概念进行了比较。但这时文化线路“交流”属性的重要意义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影响了深入理解文化线路的内涵和价值。
CIIC内研究成果国2005年入选以色列“内盖夫沙漠的香料之路和沙漠城市”CIIC
吕舟要求建立跨区域的和更加完善的保护网络和管理体系。刘小方和姚雅欣,李小青均对文化线路的内涵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将其与线性遗产、文化景观等遗产类型进行比较。杨非对文化线路的定义、内涵、突出普遍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等相关理论进行总结和分析,澄清了文化线路和文化景观、线性遗产和旅游线路等概念之间的关系。2009年,国家文物局组织召开的“第四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以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为论坛主题,针对文化线路的理论发展、我国文化线路遗产的特点等进行交流研讨,并形成了“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的无锡倡议”,呼吁提高对文化线路遗产的重视程度,促进文化线路遗产的基础研究,加强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绿色廊道”与
“遗产廊道”早在1950年美国学者whyte提出了“绿色廊道(greenway)”的概念。green代表绿色,表明存在自然或半自然植被的区域;way表示是人类、动物、植物、水等的通道,该概念的提出将遗产的保护范围扩大到大尺度的线性开放空间。其中,绿色和道路是绿色廊道的两个重要特征。CIIC“遗产廊道(heritagecotridors)”是在绿色廊道的基础上提出的,它是指“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景观。通常带有明显的经济中心、蓬勃发展的旅游、老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娱乐及环境改善。”念辨析概共同点--尺度可大可小,但多为中尺度。共同点--综合保护措施,自然、经济、历史文化三者并举。“文化线路”
与“遗产廊道”做为一种线性的遗产区域,遗产廊道是指“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景观,通常带有明显的经济中心、蓬勃发展的旅游、老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娱乐及环境改善”(seams,1995)。峡谷、公路以及铁路线、自然河道、运河等都是遗产廊道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化线路的本质是与一定历史时间相联系的人类迁移和交往的路线,包括城镇、建筑、驿站、桥梁等文化元素,以及山脉、河流、植被等自然元素。既有作为线路的整体文化价值,也有承载线路本身的山脉、平原、河谷等生态系统所拥有的生态价值。CIIC共同点---两者都建立在人类迁移与交流线路的基础上,都是具有动态特征的文化景观,集文化与生态保护、旅游开发、地区振兴为一体。不同点---文化线路更强调线路在文化上的交流对话,需要符合CIIC的定义要求才予以考虑和登记,而遗产廊道尽管也强调线路的文化意义,但更多的以经济振兴和生态保护为目标,其指定远没有CIIC严格。念辨析概“文化线路”
与“线性遗产”线性文化遗产概念的核心:其一,文化遗产为线路空间构成的核心要素;其二,具有线性(带状)空间的整体性特征。CIIC“线性文化遗产是指在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形或带状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族群,往往出于人类的特定目的而形成一条重要的纽带,将一些原本不关联的城镇、村庄等串联起来,构成链状的文化遗存状态,真实再现了历史上人类活动的移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交流互动,并赋予作为重要文化遗产载体的人文意义和人文内涵。”念辨析概文化线路和遗产廊道这两种线性文化遗产存在的最主要形式。尽管所有的文化线路都以线状的模式存在,但并非所有的“线性文化遗产”或“线性文化景观”都是文化线路,两者之间虽有类似之处,然而实质的差别却相当大。“文化线路”
与“线性遗产”CIIC念辨析概“文化线路”
与“文物史迹网”中国学者李晓东在1990年曾基于文物全面保护问题,提出了文物史迹网的概念。即:把散布于各地的不同种类的零散的文物史迹,从历史发展的纵线,把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文物史迹连贯起来,形成纵的发展系列;与此同时,在从历史发展的横面,即不同的历史时期(或时代),把反映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或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宗教、文化艺术等文物史迹联系起来;进而把纵的文物史迹和横的文物史迹交织起来,构成历史发展的网络CIIC文物史迹网---虽在宏观上初步确立了文物间的联系框架,但总体上还是粗放的模型,并未从文化层面上建立文物间的结构性关联。同时,文物史迹网并未对文物涉及的背景环境(人文、自然)的保护作出明显的要求和规定。文化线路---细化和深化文物史迹网,具有综合性,探讨古迹遗址的保护背景(setting)、科学的保护方法,从历史参照到可能的案例实践。念辨析概文化线路的提出并非西方专有,在国内外的学者论述中均可找到前后近似的提法或回应,另一方面,证明彼此都还有进一步的商榷、互补的余地。CIIC路简介线遗产名称所属国列入日期列入标准简介德·孔波特拉朝圣之路西班牙1993(ii)(iv)(vi)1987年,欧洲议会宣布将德·孔波特拉朝圣之路列为第一批欧洲文化之路。该遗址穿越法国和西班牙边境,从古至今一直是朝圣者们通往冈斯特拉的圣地亚哥的必经之路。沿路共有约1800座建筑,无论是宗教建筑还是世俗建筑,都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条路对于中世纪时期促进伊比利亚半岛和欧洲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见证了基督教信仰在全欧洲社会各阶层人士心中的重要地位。米迪运河法国1996(i)(ii)(iv)(vi)运河总长360公里,各类船只通过运河在地中海和大西洋间穿梭往来,整个航运水系涵盖了船闸、沟渠、桥梁、隧道等328个大小不等的人工建筑,创造了世界现代史上最辉煌的土木工程奇迹。运河建于1667年至1694年之间,为工业革命开辟了道路。运河设计师皮埃尔-保罗·德里凯(Pierre-PaulRiquet)在设计上独具匠心,使运河与周边环境融为了一体,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堪称建筑佳作。法国圣地哥·德·孔波特拉朝圣之路法国1998(ii)(iv)(vi)圣地亚哥·德·孔波特拉在整个中世纪是成千上万虔诚朝圣者们的终极目标,他们从欧洲各地蜂拥至此,为了到达西班牙,他们必须穿越法国。列入世界遗产的项目包括系列重要的历史古迹,标出了朝圣者穿越法国的路线。CIIC路简介线遗产名称所属国列入日期列入标准简介乳香之路阿曼2000(iii)(iv)瓦迪•道卡的乳香树和什斯尔/乌芭尔以及相关的科尔罗里和巴厘德港口的商队绿洲遗迹,都表明这里的乳香贸易繁荣了很多世纪。这项贸易在古代和中世纪是最重要的商业活动之一。塔夫拉达•德乌玛瓦卡山谷阿根廷2003(ii)(iv)(v)塔夫拉达•德乌玛瓦卡遗产地沿一条主要的文化路线——卡米诺印加分布。其源头起自安蒂恩高原(theHighAndeanlands)上寒冷的荒原,沿格兰德河谷(theRioGrande)延伸,直到南部150公里与莱昂河(theRioLeone)汇合处。山谷里的遗迹向世人展示了过去一万年间,它被作为主要的商业通道的历史。有多出明显的遗迹表明,这里曾先后是史前的狩猎军体聚集地,还是印加帝国时代(公元15-16世纪)和19至20世纪人们为独立而斗争的战场。纪伊山地的圣地与参拜道日本2004(ii)(iii)(iv)(vi)大峰、熊野三山以及高野山三座圣地坐落在纪伊山地茂密的森林中,俯瞰太平洋,它们通过多条参拜古道连接奈良和京都两个古都,反映出根植于日本自然崇拜古老传统的神道教与自中国和朝鲜半岛引入日本的佛教的相互融合。该遗址(面积为495.3公顷)及其周围的森林景观是1200多年来持续保留完好的圣山传统的写照。这个地区连同其丰富的小溪、河流和瀑布仍然是日本现存文化的一部分,每年吸引多达1500万游客来参拜和游览。三个遗址内都有神殿,有些神殿甚至修建于9世纪。CIIC路简介线遗产名称所属国列入日期列入标准简介熏香之路——内盖夫的沙漠城镇以色列2005(iii)(v)那巴提人的四个城镇哈鲁扎(Haluza)、曼席特(Mamshit)、阿伏达特(Avdat)和席伏塔(Shivta),以及内盖夫沙漠的相关堡垒和农业景观,分布在通往地中海端的熏香之路两边。它们共同反映了自公元前3世纪起到公元2世纪间从阿拉伯南部到地中海地区乳香和没药贸易的巨大繁荣景象。复杂的灌溉系统、城市建筑、城堡和商队旅馆等遗迹,见证着条件艰苦的沙漠发展成为贸易和农业定居点的过程。斯塔伏大地测绘体系芬兰、挪威、瑞典、俄罗斯、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2005(ii)(iii)(vi)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是一个三角测量链,北起挪威哈默菲斯特(Hammerfest),南至黑海,弧线穿越十个国家,长2820公里。弧线是天文学家弗里德理西·格奥尔格·威廉·斯特鲁维(FriedrichGeorgWilhelmStruve)于1816至1855年期间进行测量的测量点,代表着人类首次对子午线长短的精确测量。这一测量帮助人类掌握了地球的确切大小和形状,是地球科学和地形绘图学发展中的重要一步。这个弧线不仅是多国科学家通力合作的一个特例,也是多国君主为科学事业联袂协作的一个特例。原始弧线包含258个主要三角形和265个测量站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弧有34个原始测量站点,带有各种不同标记,如岩石钻孔、铁十字、堆石标或方尖石碑。第3西班牙德·孔波特拉朝圣之路京杭大运河(尚未入选)部分12CIIC典型案例介绍案例一西班牙德·孔波特拉朝圣之路CIIC
1993年,西班牙的圣地亚哥德孔波斯拉朝圣之路(Routeof
SantiagodeCompostela)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遗产中第一条“文化线路”。该线路以圣地亚哥德孔波斯拉为终点,向整个欧洲大陆延伸出网状的道路。作为整条朝圣线路的精华部分,位于西班牙境内被称为"法兰西之路"的陆路段。圣地亚哥德孔波斯拉朝圣之路在欧洲的线路分布图案例一西班牙德·孔波特拉朝圣之路CIIC
“法兰西之路”的陆路段,长约850公里。它连接了莱昂、布尔戈斯、圣地亚哥德孔破斯拉等著名的历史城市。保存了共计约1800座宗教和世俗建筑。案例一西班牙德·孔波特拉朝圣之路CIIC圣地亚哥德孔波斯拉朝圣之路从区域、点、线三个层面,以更丰富的遗产元素和更多维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基督教朝圣文化的方方面面。区域层面——是指其尺度的地区地理环境、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雪山和茂林的典型山区地貌.也有大面积的葡萄园和果园,还有地表裸露而遍布玉米等作物的平原地带,以及大西洋沿岸的广阔海景。这种区域性的自然和文化特点首先为旅行者展示了与中世纪别无二致的朝圣环境和传统生活方式(包括土地使用、民居建筑样式和宗教习俗等),烘托了朝圣的背景氛围。案例一西班牙德·孔波特拉朝圣之路CIIC同时,各个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节点,包括历史城镇、自然风景、重要史迹等,是朝圣之路的高潮部分,集中展现了遗产的精神内涵。比如莱昂城,朝圣之路的终点圣地亚哥德孔披斯拉老城。(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各类朝圣遗迹,包括古代道路、雕塑、礼拜堂和修道院等)案例一西班牙德·孔波特拉朝圣之路CIIC圣地亚哥德孔波斯拉老城区中心的天主教堂圣地亚哥德孔波斯拉老城区中心的天主教堂案例一西班牙德·孔波特拉朝圣之路CIIC最后,沿整条线路分布着建筑与附属设施,形成了线性的主题遗产带.例如十字架雕塑、指示牌、饮水处、医院、驿舍、桥梁、小礼拜堂等。这一系列主题性遗产元素细致地展现了古代朝圣生活的方方面面.圣地亚哥朝圣之路的典型风貌古修道院古代道路转角十字架雕塑。供朝圣者休想的树林圣地亚哥朝圣之路旁圣洛伦佐修道院朝圣之路旁的古代遗迹圣地亚哥一座山岗上,两位朝圣者雕像最后,沿整条线路分布着建筑与附属设施,形成了线性的主题遗产带.例如十字架雕塑、指示牌、饮水处、医院、驿舍、桥梁、小礼拜堂等。这一系列主题性遗产元素细致地展现了古代朝圣生活的方方面面.朝圣之路的新生现代设计与古代遗产展示的结合CIIC这条古代线路受到欢迎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它在展示中充分考虑了现代生活的需求,并且创造性地加入了许多现代设计元素:1.朝圣之路的专用LOGO
2.以古代朝圣者为原型的雕塑
3.服行指南和线路签章系统4.对于历史场所的重新设计西班牙圣地亚哥德孔波斯拉朝圣之路的展示并没有使用过多的现代科技手法,但却以全局的视野和细致、人性化的设计达到了整体精神、艺术感、历史感的再现,同时也巧地将一条千年朝圣之路与现代生活产生对话,赋予了线路一种当代的气质和活力。这条线路与当代生活之间建立联系,帮助现代人和使用者对中世纪基督教文明的精神产生共鸣与回应。案例二京杭大运河CIIC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的人工河。大运河南起杭州,北到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部分段落始建于春秋,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至随代全线贯通,经唐宋时期的发展,最终在元代取直后形成目前的规模,明清两代又有不同规模的改造和整修。案例二京杭大运河
《文化线路宪章》前言中对文化线路的交通线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交通线路本身,是迁徙与交流发生的通道,是“决定一条文化线路存在与否的不可缺少的实体要素”,这一交通线路“可以是为了某一特定的目的而开凿的,也可以是全部或部分利用了既有的因不同目的而开凿的交通线路。”大运河同时也具备了一项遗产线路(文化线路)所必需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一条交通线路,有着具体的特定用途—漕运,并且促进了运河沿线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往来,毫无疑问也是一条文化线路。根据以上《文化线路宪章》对交通线路的内容解释,以及京杭大运河本身的工程特征,可以得出:京杭大运河是作为文化线路的三个主要内容之一的——水路遗产体系。案例二京杭大运河CIIC文化线路的内容分为“交通线路本身”和“基本衍生要素”两类,基本衍生要素又分为“与其作为一条历史线路的功能相关的有形遗产资源”和“见证了在线路附近生活的相关人群间的交流和对话过程的无形遗产要素(是附着在有形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图书批发商库存控制考核试卷
- 私募股权投资高端制造行业投资分析考核试卷
- 智能健身设备创新与市场分析考核试卷
- 2025科技部技术服务合同书范本
- 2025合同债务潜藏风险
- 2025年如何评估合同违约的财务影响
- 《2025聘请技术人才合同协议书》
- 2025电子产品购销合同范本模板
-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0428
-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教案
- 共享菜园协议书5篇
-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SolidWorks的厨余垃圾处理器设计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家长会发言稿范文
- GMP取样管理课件
- 安徽省普通高中2024学年学业水平合格性测试英语试题(原卷版)
- 《中国古代物理学》课件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件
- 培训机构教务管理岗位职责
- 各行业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书店承包经营合同2024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