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培训讲学_第1页
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培训讲学_第2页
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培训讲学_第3页
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培训讲学_第4页
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培训讲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zhōnɡɡuó)近现代教育的发展第一页,共64页。第一从鸦片战争(YāpiànZhànzhēng)到五四时期的教育一、近代教育的起步:(一)地主阶级内部提出改革,向西方学习: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以龚自珍、魏源和林则徐为代表的一些开明地主和知识分子(zhīshifènzǐ)率先发出了要求变革和学习西方的呼声:一是要求“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二是倡导“经世致用”的学风;(龚自珍)三是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即向西方学习。魏源还编写了《海国图志》,林则徐是开眼开世界的第一人。第二页,共64页。(二)外国人向中国输入西方文化(wénhuà),建立新式学堂。英国传教士——罗伯特·马礼逊是中国大陆(dàlù)第一位基督新教传教士,他在华25年,在许多方面都有首创之功。200年前,他编辑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英汉字典——《华英字典》。他第一个把《圣经》译成中文,以自己的医学知识在澳门开办了第一个中西医合作的诊所。他揭开了基督新教在中国的传教历史。第三页,共64页。澳门(àomén)著名的马礼逊教堂第四页,共64页。二、洋务派“新教育(jiàoyù)”和“中体西用”洋务运动发生于19世纪60至90年代,其基本内容是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奕忻、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在教育上采取了改革措施,开辟了传统教育之外的另一番天地。一、洋务学堂的创办洋务学堂的目的在于为洋务运动培养翻译、外交、工程技术、军事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教学内容以“西文(xīwén)”和“西艺”为主。它大概分为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和技术实业学堂三类。第五页,共64页。京师同文馆:洋务派最早创办的外国语学院(xuéyuàn)。特点:它是专为培养“译员”“通事”而设,课程侧重“西文”和“西艺”;实行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度1902年京师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京师(jīngshī)同文馆旧址第六页,共64页。2、福建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海军制造学校。它被誉为近代中国海军人才的摇篮。(还有“英国学堂”和“法国学堂”)它是由左宗棠奏请设立的。二)派遣留学生:派遣留美幼童。1872年在容闳极力倡议下,首批30名幼童赴美留学,共派出四批120名留美儿童,后因在留学生管理上出现分歧,于1881年被全部撤回。但即使是这些尚未完成学业的留美学生,也仍然成为了我国近代科技、实业、管理、外交、军事和教育等领域的知名人士。(代表人物(rénwù):詹天佑、容尚谦、黄开甲等))第七页,共64页。1872年首批小留学生中国(zhōnɡɡuó)留学之父容闳第八页,共64页。三、维新运动(wéixīnyùndònɡ)中的教育改革(一)戊戌维新的改革措施及影响戊戌维新又称“百日维新”发生于1898年6月11至9月21日,共103天。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盛宣怀等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所从事(cóngshì)的教育改革活动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二)新式学堂:万木草堂(康有为在广州设立)、时务学堂(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陈宝箴创于湖南)、京师大学堂(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

第九页,共64页。万木草堂(cǎotánɡ)修葺一新,对外开放。第十页,共64页。湖南时务学堂总理及教习(jiàoxí)合影谭嗣同梁启超第十一页,共64页。1894年10月和11月《万国(wànɡuó)公报》刊登的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9年2月的《万国(wànɡuó)公报》第十二页,共64页。中共“一大”嘉兴南湖会址馆内珍藏(zhēncáng)的《时务报》、《公车上书》、《大同书》。第十三页,共64页。京师大学堂匾

北大在蔡元培任校长以前,官气较重,因为自国子监、科举制度被取消後,很多人都以北大(京师大学堂)为科举的替代品,以此为仕途捷径。1917年,蔡元培接任北大校长,对北大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使北大呈现了完全崭新(zhǎnxīn)的气息。

第十四页,共64页。京师大学堂的洋教习(jiàoxí)红楼(hónɡlóu)旧校址校钟

第十五页,共64页。三、百日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1、设立京师大学堂(1898年创办,1900年毁于战火,1902年复办);2、废除八股文考试,改革科举制度(设立经济特科,选拔维新人才);3、讲求西学,建立新式学堂(令各省府厅州县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的新式学堂)。以上措施对封建传统教育产生(chǎnshēng)了强大的冲击力,由于封建官僚的抵制,这些措施大多并未实施即被废止,但它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新潮流。

第十六页,共64页。四、新政时期的教育:留学高潮兴起(梅贻琦、胡适、竺可桢、陶行知、陈鹤琴)。清末学制包含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因素,是传统和近代的综合产物。“游美学务处”在选派留学生同时(tóngshí),着手筹建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1911年正式开学,民国成立后改为清华学校)第十七页,共64页。五、辛亥革命时期(shíqī)的教育辛亥革命时期(shíqī)创办的学校:爱国学社:蔡元培、章太炎爱国女校:蔡元培于1902年创立大通师范学堂:1905,陶成章、徐锡麟;秋瑾曾主持校务。第十八页,共64页。(二)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jiàoyù)改革:“五育”并举的教育(jiàoyù)方针1912年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jiàoyù)方针之意见》一文,提出了军国民教育(jiàoyù)、实利主义教育(jiàoyù)、公民道德教育(jiàoyù)、世界观教育(jiàoyù)和美感教育(jiàoyù)“五育”并举的教育(jiàoyù)思想。(军国民教育(jiàoyù)、实利主义教育(jiàoyù)、公民道德教育(jiàoyù)、世界观教育(jiàoyù)、美感教育(jiàoyù))第十九页,共64页。五四运动到新中国(zhōnɡɡuó)成立时期的教育一、“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与发展1、民主和科学教育被重视2、教学采用国语和白话文3、对女子教育的推进(1922年女子获得了平等的教育权)4、学校行政管理方面的改革:北大的办学方针:囊括大典(dàdiǎn)、网罗众家、兼容并包5、勤工俭学运动第二十页,共64页。二、资产阶级教育思潮、教育运动(yùndòng)和教育实验:平民、工读、职业、实用主义思潮。教育实验:黄炎培《山西划区试办乡村职业教育计划》陶行知的乡村师范和山海工团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晏阳初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的定县实验区。第二十一页,共64页。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党化教育:先进步后反动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1、工农教育:北方最早成立的工人教育机构是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湖南是最有计划最能反映工人教育发展实际的学校,广东(guǎngdōng)是农民教育开展最早的地区。抗日战争时期的教育:提倡国防教育,实行文化教育工作中统一战线方针。“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第二十二页,共64页。第三节:中国近代(jìndài)学制的沿革一、清末新教育制度(zhìdù)——“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寅学制:1902年在管学大臣张百熙的主持下拟定了一系列有关学制系统的文件,统称《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但并未实施。分为三级七段(小学九年、中学四年、大学六年)癸卯学制:1904年清政府公布了由张百熙、荣庆、张之洞重新拟定的一系列有关学制系统的文件,统称《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三段六级。(9、5、3-5)第二十三页,共64页。二、壬子癸丑学制民国成立后,由于政体变更,原有的清末学制(癸卯学制)已无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1912年教育部公布了民国学制系统的结构框架,即壬子学制。至1913年,教育部又陆续公布了一系列法令规程,与壬子学制形成一个(yīɡè)完整的学制系统,合称为壬子癸丑学制,又称1912—1913年学制。学制主系列分为三段四级,总年限为17至18年,与主系列并行的有师范类和实业类。第二十四页,共64页。壬子癸丑学制的特点:一、是缩短了学制年限(总年限缩短了3年);二、是女子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法定教育权(初等教育阶段可以男女同校,设立专门的女子中学、女子师范学校、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三、是取消贵族学校,基本(jīběn)废除封建学校的等级制四、废除学堂名称,一律改称学校。五、取消“癸卯学制”中的高等学堂一级,而在大学中附设预科。六、设保姆讲习所。第二十五页,共64页。

民国初期(chūqī)的小脚女人们第二十六页,共64页。第二十七页,共64页。民国初期,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大力推行(tuīxíng)新式教育。图为该学校正整队出发,进行校外活动。第二十八页,共64页。三、1922年的“新学制”1922年以大总统名义(míngyì)公布施行,即“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因采用六三三分段法,故又称“六三三学制”。第二十九页,共64页。第四节:帝国主义对中国(zhōnɡɡuó)的文教侵略收回教育权运动:1923年,余家菊首次(shǒucì)提出了收回教育权的口号。1925年,“五卅”前后,收回教育权运动达到了高潮。蔡元培故居(gùjū)第三十页,共64页。第五节:中国近现代主要教育(jiàoyù)思想一、张之洞的教育思想:西学为体,中学为用;主要贡献:兴办(xīngbàn)洋务、兴办(xīngbàn)师范和幼儿园、派遣留学生,参与学制改革。著作:《劝学篇》二、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的教育思想:康有为: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主张: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著作:《大同书》,教育思想:倡导教育平等,重视女子教育规定从出生到20岁的义务教育期限,他强调胎教,重视幼稚教育。其实质始发站资本主义教育的愿望。第三十一页,共64页。1897年7月3日张之洞视察(shìchá)汉阳铁厂1889年张之洞参加芦汉铁路(tiělù)通车典礼张之洞第三十二页,共64页。翻新(fānxīn)后万木草堂的康有为讲堂第三十三页,共64页。二、梁启超(号饮冰室主人)的教育思想:梁启超曾师从康有为,所以思想上有共同之处。教育思想:明确提出,兴办教育要有明确的宗旨,教育目标:培养“新民”,新民必须具有新道德、新思想、新精神、新的特性和新的品质。梁启超是中国(zhōnɡɡuó)近代教育史上较早提出设立师范学校的人,同时倡导女子教育。第三十四页,共64页。湖南时务学堂总理及教习(jiàoxí)合影谭嗣同梁启超第三十五页,共64页。三、严复的教育思想:严复的著作:《原强》《救亡决论》《论教育国家(guójiā)的关系》以及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他第一次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理论介绍到中国。2、救亡图存的三育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3、批判科举制: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4、批判中体西用5、主张建立新式学校第三十六页,共64页。第三节:蔡元培的教育(jiàoyù)思想一、生平:蔡元培(1868-1940)是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奠基人。二、“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三、主张“尚自然”“展个性(gèxìng)”四、“思想自由”与“兼容并包”五、教育独立第三十七页,共64页。第三十八页,共64页。第四节:杨贤江的教育(jiàoyù)思想1、杨贤江(1895—1931):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和青年教育家。他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guāndiǎn)阐明了教育的本质,认为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它与法律、政治、宗教、艺术、哲学等观念形态一样,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取决于经济基础,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是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经典论断,是对我国当代教育理论的一大贡献。

第三十九页,共64页。杨贤江(1895年~1931年)第四十页,共64页。他对于20世纪20年代流行的一些教育观点,如“教育万能”、“教育救国”、“先教育后革命”(夸大教育功能),“教育神圣”、“教育独立”、“教育清高”等(掩盖教育本质),以及教育的“劳动化”、“生活化”、“科学化”、“平民化”、“社会化”、“中立(zhōnglì)化”、“公平化”等进行批驳;

杨贤江青年(qīngnián)时期(前排右2)第四十一页,共64页。“全人生指导”,是指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和引导,即不仅关心他们的文化知识,同时对他们在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行正确的指导,使之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以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完成的人”,以适应社会改革(gǎigé)的需要。第四十二页,共64页。第五节:陶行知的教育(jiàoyù)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在教育理论方面进行了开拓和创新(chuàngxīn),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把生活教育定义为“生活的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陶行知(1891-1946)第四十三页,共64页。生活教育理论有三层含义:一是“生活即教育”: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决定教育。二是“社会即学校”: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凡是生活的场所如马路、弄堂、乡村、工厂、等,都是我们接受教育的场所。同时,学校也含有社会的意味,主张拆除学校围墙,将学校与社会打成一片。传统学校与社会生活脱节(tuōjié),学生孤陋寡闻,而以社会为学校,有利于拓展学生知识和增强学生能力。第四十四页,共64页。三是“教学做合一”:它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要求“在劳力上劳心”(教读书的人做工,教做工的人读书),“行是知之始”(做是知识的重要来源(láiyuán))。他认为生活教育有六个特点: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他把生活教育的方针总结为民主的、大众的、科学的、创造的。第四十五页,共64页。三、普及教育思想(sīxiǎng)四、创造教育思想(sīxiǎng):即动手又动脑五、民主教育思想(sīxiǎng):民有、民治、民享;必须达到各尽所能、各学所需、各教所知;民主的教育应该是“文化为公”“教育为公”机会均等。六、儿童教育思想(sīxiǎng)第四十六页,共64页。第六节:陈鹤琴的教育(jiàoyù)思想陈鹤琴(1892-1982):中国近代学前教育(xuéqián-jiàoyù)理论的开创者。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南京鼓楼幼稚园),1941年创办《活教育》杂志,标志着“活教育”理论的形成。第四十七页,共64页。陈鹤琴和小朋友们在一起(yīqǐ)第四十八页,共64页。二、论幼儿教育:儿童习惯的培养1、注意第一次2、不要有例外3、发挥儿童的主动性4、持之以恒(chízhīyǐhéng),循序渐进5、积极的鼓励6、多接近自然和社会第四十九页,共64页。三、论活教育“活教育”的目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现代中国人要有健全的身体、建设的能力、创造的能力、能够合作、善于服务。“活教育”的课程观:“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具体包括“五指活动(huódòng)”或称“五组活动(huódòng)”:即儿童健康活动(huódòng)、儿童社会活动(huódòng)、儿童科学活动(huódòng)、儿童艺术活动(huódòng)、儿童文学活动(huódòng)。第五十页,共64页。“活教育”的教学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具体可归纳为四个步骤: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fābiǎo)、批评研讨。第五十一页,共64页。第七节:黄炎培的教育(jiàoyù)思想黄炎培(1878-1965):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1917年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其职业教育思想是在吸取西方先进国家的教育经验,以及中国创办新式教育以来(yǐlái)的问题教训中不断摸索逐步形成的。主要包括职业教育的地位、目的、方针、教学原则和职业道德教育等。第五十二页,共64页。黄炎培(1878—1965)第五十三页,共64页。二、职业教育思想体系:1、职业教育的作用:“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móushēng)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等;2、职业教育的地位:它在学校教育制度中的地位应是一贯的、整个的和正的;3、职业教育的目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4、职业教育的方针:职业教育的社会化和科学化;

第五十四页,共64页。5、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等;6、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敬业乐群”。总之,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理论推进了中国(zhōnɡɡuó)职业教育事业,其平民化、实用化、科学化和社会化特征丰富了中国(zhōnɡɡuó)教育理论,并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zhōnɡɡuó)教育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五十五页,共64页。黄炎培和毛泽东在延安第五十六页,共64页。第八节:晏阳初和梁漱溟的教育(jiàoyù)思想晏阳初(1890-1990):中国现代史上著名教育家,世界(shìjiè)平民教育运动和乡村改造运动的倡导者。1943年被美国百余所大学学者推选为“现代世界(shìjiè)最具革命性贡献的伟人”之一,与爱因斯坦、莱特、劳伦斯、杜威等人齐名。1929年中华平民教育总会迁居河北定县,晏阳初担任河北省县政建设研究院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