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传统木版画的比较研究获奖科研报告_第1页
中西方传统木版画的比较研究获奖科研报告_第2页
中西方传统木版画的比较研究获奖科研报告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西方传统木版画的比较研究获奖科研报告关键词:木版画;丢勒;陈洪绶;刀法;光线;题材;透视;比较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它的出现为人类社会文化的传播与延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科技的交流与发展也带来了举足轻重的影响。版画是在绘画艺术和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也就是版画的发源地。早期的版画为了传播宗教,但很快的便进入世俗生活。西方印刷术的出现,比中国大约晚700年,当时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坚韧而廉价的纸张供给。十三世纪,成吉思汗西征,打开了通向西方的大门,然而此時正是欧洲十字军东征,使东西经济和文化正面相遇,进行了直接交流。欧洲和中国的情形一样,最早的印刷品也是为了满足宗教的需要。中西绘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同的绘画观念、工具材料、文化政治背景、宗教信仰、本土哲学以及审美趣味等因素的影响,使中西方绘画各有各的特点,逐步形成了中西两大体系。同一个版画种类,在发展过程中却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征。

阿尔布莱希特.丢勒(1471年-1528年)德国画家,在壁画、祭坛画、油画方面都卓有成就,但是在美术史上无疑是以版画为其最为突出的成就。精细、丰富是他的版画的主要特点。代表作品:木版组画《启示录》、木版画《基督受难》。

陈洪绶(1599年-1652年)明末清初画家、诗人。因创作大量而有特色的木版画稿在中国版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传统人物版画作品成为了难得的作品。代表作品《九歌图》、《水浒叶子》。

一、题材角度

早期的中西方木版画的题材范围都大致相同,都是从宗教开始的,服务于宗教。中国早期的版画一个显著特点是以佛教题材为主,“将宗教轮回因果的迷信思想加以语言的创造和形象的表达,把佛和菩萨的形象与人的性格特点接近,让佛和神在广大人民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达到普及百姓的目的,让愚昧的人们把驱邪、免灾、保佑平安的美好愿望寄托在菩萨和神的身上”,后续慢慢的进入世俗生活的绘画。陈洪绶的版画作品已经慢慢延伸到历史、神话题材,以古喻今、以古讽今,具有一定的政治历史意义。然而在西方传统木版画中,则是宗教神话,以基督题材为主,歌颂基督,还有圣经故事。《启示录》则就是根据《圣经》新约最后一章《圣约翰在魔岛上的秘密启示录》而画的。

二、明暗、光线角度

西方绘画对光线的表现很重视,西方大概重视客观,比较偏重于形似;然而东方艺术重主观,更注重神韵。欧洲版画虽然也是用线条来塑造形象,但并不是用单一的线条表现物体的轮廓,而是用多种不同形式的线,或是用平行而规律的排线,或是交叉线条制造出深浅不同的色调来表现事物的明暗关系。丢勒把他金银匠的雕刻功运用到木版上,用类似铜版线那样密集的平行排线和十字交叉线的衬影来加强形体的立体感和光感。然而中国传统版画不强调明暗和光线的表现,“在平光的状态下借助线的长短、粗细、轻重、缓急、逆顺、顿挫等变化来表现事物的阴阳背向和凹凸变化”。并且会采用大量的留白,不重背景。陈洪绶的木版插图中都是背景留白,物体的轮廓则通过不同粗细的线条来表达,物体的本身无“明暗”,但会利用大面积的纹理形成色块的对比产生了光感,并且用柔软的线条,表达衣褶、云的流动的形态,使画面更有生机感。

三、透视角度

中国绘画不强调透视法,不受空间、时间等因素的制约。画面分为三层,上为天空,中为人间、下为大地。强调的是多、远、全、细。中国传统版画和传统绘画追求的形式是一样的,以北宋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的“三远”透视法为主,分别是“平远”、“深远”、“高远”。比如陈洪绶的《金张许史》的木版插图其中一幅运用“平远”的方法,将云、山、人物阶梯式的构图摆设,画中的人物远近无大小之分,属于一种装饰性的平面布局。

欧洲的传统版画与他们的传统绘画是一样的,推崇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实远虚、近清楚远朦胧的透视法则。丢勒通过总结自己的绘画经验,用一本理论著作《量度艺术教程》阐述了透视原理及用圆规三角尺等量器来制作装饰图案的方法。丢勒的版画作品也都非常清晰的遵循了透视原理,背景都会相对与人物更朦胧一些。比例由大到小,由近及远而远之,丢勒的《四骑士》中,中间那位骑士整体比例放大,人物形象饱满,给人一种骑马冲出画面的既视感。通过透视法,场景的气氛表达的更贴切,人物形象更清晰饱满。

四、刀法角度

中西方传统版画都是用线造型,并且都是单色复制木刻,我们只能从线的变化上对刀法进行分析和比较。中国传统版画的线条变化多端,通过刀法来表达情感和气质,所以对刀法的要求可能相对于很严格。我们结合陈洪绶的木版插图来比较分析,要用刀刻出衣服面料的垂感,刻出天空中轻飘的云朵,缓缓流动的溪水,飘动的柳叶……需要刻画出动态的画面。画面或许是静止的、或许是移动的、或是豪放不羁、或是精美绝伦。《九歌图》中“大司命”一幅,陈洪绶以简练的刻锋,绘制了大司命高冠长髯、修眉深目的人物形象,同时又用婉雅而遒劲的线条,勾画了装饰满宝珠玉佩的长大神衣。完全不需要背景,只是通过对人物服饰纹理的着重刻画和人物表情的细致勾画就表达了人物的非凡气质。从作品中,足以看出陈洪绶熟练的刀法,细密精雕,无懈可击。

西方的传统版画线条的变化相对较少,采用或长或短、或交叉或弯曲、或平排的线条来表现画面。相比较之下,运用刀法的难度也降低了不少,但西方传统版画的线条要更严密一些,更多灰色的表现,“在方寸之间把纷繁复杂的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丢勒在他的木版作品中,人物形象准确而多样,各种细节表现的真实可信,把木刻的技巧运用到空前优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