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伦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_第1页
底线伦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_第2页
底线伦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_第3页
底线伦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_第4页
底线伦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底线伦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汪涛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素质教育学院,云南昆明6525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教育强则国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1]“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2]在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遗余力地努力奋斗的历史进程中,国家对人才,对知识的渴望比以往更强烈了,而“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3]

高校应该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国家发展需求,顺应社会发展潮流,转变教育理念,改革培养体系,更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充分挖掘底线伦理的时代价值和深刻内涵,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以充分运用,切实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落到实处,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复兴注入新鲜的血液。

一、底线伦理的基本界定

我国何怀宏教授最早提出“底线伦理”的概念,1994年,他在《良心论》中阐述了普遍伦理,即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最基础底线,但在这本书中,“底线伦理”并没有作为一个概念被正式提出。1997年《读者》上刊登了何怀宏教授撰写的《一种普遍主义的底线伦理学》,在这一篇文章中“底线伦理”的概念被第一次提出。

所谓道德“底线”是相对于人生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而言的,人必须先满足这一底线,然后才能去追求自己的生活理想。[4]对社会成员而言,社会道德底线是:诚实,厚道,有良心,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遵纪守法。道德底线的某些部分与法律接壤,某些部分与法律边线间存在“交叉地带”但底线是属于内心的。可以允许我们犯错,但绝不允许我们为了掩盖错误而作恶违反法律规范。比如“一个人的基本立己之道是诚信;而一个人的基本处人之道则是忠恕(和“宽容”最接近)”。[5]如果每一个人都守不住这些最广泛、最基础的为人做事基准底线,这种无原则、无底线就很可能造成整个社会的道德崩溃。

“底线”在我们道德要求的次序上具有是“底子”“根源”“根基”“逻辑优先”的特性,即“最后的界限”“不可再退的底线”的临界点。总之,“底线伦理是指基本的道德义务,或者说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它意味着某些基本的不应逾越的行为界限或约束。”[6]据此可见,底线伦理是支撑整个社会伦理系统和社会公序良俗的基础。当前形势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底线伦理,不仅对大学生的伦理教育和身心成长十分必要,而且对于促进学校思政教育的改革探索,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也好处颇多。

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成功,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7]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情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不少人把情商看作一种不可或缺的技能或是一项生存的本领。因为生活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棘手问题和麻烦,而拥有高情商能帮助人们用最佳的方式处理这些问题和矛盾,做出明智的选择,与他人和谐、融洽地相处。

随着社会的转型,各种矛盾冲突也更加复杂,我们也常常看到很多因情商低无法有效处理矛盾,造成悲剧发生。从中不难看出,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情商比智商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而底线伦理恰恰可以教会人们讲情商,具有着先天的显著优势,能帮助人们学会人与人交往相处的最基本规矩和原则,提高沟通交流、为人处世的效率,及时高效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棘手问题和难题。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要润物细无声,把学生当做呵护成长的小苗,将伦理道德思想当做润雨甘霖,在不知不觉中滋润学生的心田,让思想的胚芽在甘霖润雨的滋润中萌芽、成长。

二、底线伦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当前社会,道德生态环境和学生思想道德受到冲击,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带来了严峻挑战。以往高大上、崇高革命理想式的教育内容,已经超越了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道德期望,“填鸭式”的灌输和“独白式”唱高调的教育方式也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需求,不能让他们心悦诚服。[8]

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同一个内容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下可以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质和形式创新都需要一个合适的突破口顺应时代的进步因势而化地加以调整,而这个突破口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底线伦理教育。

(一)底线伦理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载体

“底线”具有最低限度的概念。底线伦理教育对人的道德要求并不高,其教育目标是低层次的、相对容易做到的。相对于高标准严要求的美德伦理教育,底线伦理教育并不要求每个人都是圣人,只是要确保每个人都是“人”,而不至于堕落“非人”的境地;也不要求每个人都要争当道德模范,但要求每个人都遵守基本道德准则。底线伦理教育是一种规范伦理教育,其目标就是让尽可能多的人守住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后基准道德防线。

底线伦理教育的钟摆,倘若屡屡冲破,便是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肆意颠覆。如果坐视底线失守,失范的行为将无拘无束,使“破窗效应”的负能量会四处传播,这种“恶的蔓延”会动摇社会运行的基础,扰乱社会平稳运行的秩序,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危害。因此,有学者痛陈,比之制度的缺漏,一些社会赖以维系的基础秩序的溃败才是更可怕的。从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故意杀人案、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案、云大生物系高材生马加爵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尽管这些学生都接受过高等教育,甚至是老师眼中的“高才生”,学生口中的“好学生”,家长眼中的“好孩子”却因为忽视了情商和人际关系交往能力的培养,最终酿成难以弥补的苦果。对此,将底线伦理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用底线伦理教育弥补高校思想政治理教育内容的空位,这也许是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保证道德人格的最佳方法。

(二)底线伦理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逻辑优先性

“道德底线虽然只是一种基础性的东西,却具有一种逻辑的优先性:盖一栋房子,必须先从基础开始。”[9]正如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只有满足了金字塔底的生存需求才可能进一步到达塔顶,实现自我价值。

实际生活中,对于个人来讲,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先守住较低层次的基准道德底线,才有可能在此基点上一步步追寻更高层次的道德信仰;对于国家来说,在现代这个价值多元的社会,坚持底线伦理才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国家长久治安的首选策略。要追求一种比较稳定的可预期的社会,不至于陷入恐慌恐惧之中,就要遵守底线伦理。此外,相对于美德伦理教育的“逻辑优先性”底线伦理侧重于规则约束层面。要求在具体工作中从社会道德规范的角度出发,坚持规则优先,通常从人们怎样在规则的框架内行动为思考的方向,以制度规章约束调控、他律约束为主,指导人们在具体的日常生活实践中作出符合规则约束和道德规范的正确。这种底线也决定了在具体实施中具有很强的普遍性、大众性和被动性。

由此可以看出,底线伦理在一定程度上仍属于规则伦理的范畴;而美德伦理的“美德”在人们的具体实施中表现为很强的主动性、小众性和抽象性。美德伦理本质上是以人格为基础的,即是一种要求更高、表现更抽象的自律约束。包括人生阅历、经验、价值追求等的人格自我完善。归根结底,把底线伦理教育作为逻辑起点,既符合社会发展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发展实际,也符合大学生循序渐进的成长规律。

(三)底线伦理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更贴近生活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贴近生活是大势所趋,符合时代要求。作为现实生活中普通个人的大学生,是学习者和生活者的统一体,只有融入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沁人心脾才能真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底线伦理教育的出发点是“人”的现实生活道德,而不是“圣”的理想道德境界;落脚点是解决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真真切切的道德困惑,而不是高大上的空泛道德呼吁。现在,突破底线伦理防线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培养的一些干部,本来可以更好为人民服务,却由于无法经受诱惑和考验背离初心,底线伦理破防而锒铛入狱,我们的一些知名企业,发展之初以品牌和服务赢得社会和消费者的信赖,但在发展过程中被利益冲昏头脑,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权益,危害消费者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健康。而底线伦理教育却恰恰具有贴近生活的显著优势,有助于解决生活化、日常化、社会化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努力的方向,让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更好的服务社会、适应社会。

(四)底线伦理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助推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最终目标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间必须要保持适度的张力,维持一种动态平衡。即“教育者所提出的教育要求要适当超越受教育者目前的思想品德基础,有提升其思想品德水平的可能,同时这一超越又不能高到受教育者经过努力也难达到的高度。”[1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解决好大学生现在能达到的平均思想道德水平与社会所期望达到的普遍水平之间的矛盾。具体如何解决,毫无疑问就是要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用更基础的道德观念教育大学生,用更现实的道德目标规劝大学生在当前社会道德环境下的价值和作用日益凸显,努力使培养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满足社会要求。而助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最好办法就是从底线伦理教育寻找接入点,因为底线伦理是古人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实践形成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从底线伦理教育中寻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切入,既有利于人们接受和理解,又能在教育中弘扬文化自信,能够加快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步伐和提高教育的质效。

三、底线伦理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途径

(一)以法律为依托,夯实施教基石

底线伦理属于“自律”的道德范畴,法律则归属于“他律”范畴,二者在表现方式和制裁手段上均有差异。但底线伦理和法律在约束公民行为方面又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有其互渗性和关联性,虽然底线伦理对人的行为约束不具有法律那样的强制性和惩罚性,但只要僭越底线伦理的道德鸿沟,就将迈入万劫不复的违法犯罪深渊,而违法犯罪大多数时候也是因为个人道德底线失守酿下的苦果。

“社会主义法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属性。”[11]因此,要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中,不断强化法制教育,以法制教育为依托,完善法制教育体系,优化法制教育课堂,营造法制教育的文化环境,推动底线伦理教育的发展,因地制宜,将法律基础教育做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特别是在社会转型飞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重要的当下,底线伦理教育和法律基础教育应相互协调、相得益彰,使大学生既能在法律基础教育中强化恪守道德底线的“软约束”,又能在底线伦理教育中强化遵纪守法的“硬约束”。

(二)坚持底线伦理教育普适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底线伦理教育是一种在内容上普适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的思想道德教育。”[12]内容的普适性规定了底线伦理教育在广义上是“适应于每一个公民,对人的行为具有最广泛的禁约作用”。[13]例如被全世界公民所普遍认同的不烧、杀、抢、掠等具有强大道德约束的伦理法则。而其特殊性,则明确了底线伦理教育具体到每一个微观的工作生活领域,针对不同的群体或领域所具有的教育内容之特殊性。

根据不同的身份或职业背景,工人、农民、学生、教师、医生等群体都有其约定俗成的底线伦理。因此,底线伦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过程中应当做到综合考量,统筹发展,从学生和学校发展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措施。即底线伦理教育“入课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合理安排符合大学生身份要求的相关底线伦理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大学生真正做到将底线伦理相关理论知识“入头脑”,即内化于心。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则要注重融入底线伦理教育内容,培养他们养成遵循大学生基本道德规范的良好行为习惯,严以律己,诚实守信,做到考试不作弊、论文不抄袭。宽以待人,团结友善,做到人际关系融洽,不打架斗殴等等,即“外化于行”。此外,要以“大思政框架”为引领,拓展新思路;以“三个统一”为依托、“四个认同”为导向,全过程推进和提升大学生基于底线伦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现路径。

通过开展基于底线伦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丰富的社会志愿服务、调查研究、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建立系统的实践评优机制,将学生入党考核、评奖评优、推荐就业等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挂钩,促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加强行为认同。

(三)利用网络媒体,拓宽施教领域

在自媒体发展极为迅速的当今社会,当代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日益加剧,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较2022年12月增长217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1.6%。十亿用户接入互联网,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其中,10-19岁的网民占整体网民规模的12%;20-29岁的网民占整体网民规模的18%;30-39岁的网民占整体网民规模的20%。此外,高校也是网络利用率最高的地方,大学生就是其中最活跃的群体之一。[14]

通过自媒体,大学生可以轻松便捷地获得社会上各类热门道德话题的实时资讯,还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参与互动。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领域、工作理念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社交方式和学习方式。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和信息优势不断被自媒体的多样化、信息化削弱,话语的控制力和吸引力也在降低,话语主导权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危机,据此,应该以底线伦理教育为切入点,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网络阵地,拓宽底线伦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施教领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和权威性。

(四)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底线伦理生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极具生存智慧和强大的生命力,是底线伦理的基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论从内容特质、时代价值,还是社会影响方面,都彰显了底线伦理的独特魅力,将底线伦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