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微生物
•培训要求•1.熟悉: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革兰氏染色、细菌内毒素、输液反应、热源反应、常用灭菌方法与原理、日常生活及工作中的卫生习惯。2.了解:微生物的发展史、分类1、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1、
概念什么是微生物?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等.微生物是生物的一大类,形体微小、构造简单、繁殖迅速,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是一群在化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放大几千倍,甚至上万倍才能看得到的微小生物。2.微生物的发展形态学时期→列文.虎克发现了“微动体”生理学时期→巴斯德首次将抗狂犬病疫苗用于人类。微生物学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新水平,并且以独立的学科形式开始形成分子生物学时期→确定了DNA是遗传物质以及它的双螺旋结构→人类基因组计划3、基础分类目前国内教材通常分八大类:1.真菌:引起皮肤病。深部组织上感染。
2放线菌:皮肤,伤口感染。
3螺旋体:皮肤病,血液感染如梅毒,钩端螺旋体病。
4细菌:皮肤病化脓,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食物中毒,败血压症,急性传染病等。
5立克次氏体:斑疹伤寒等。
6衣原体:沙眼,泌尿生殖道感染。
7病毒:肝炎,乙型脑炎,麻疹,艾滋病等。
8支原体:肺炎,尿路感染。
微生物按其结构、化学组成及生活习性等差异可分成三大类:真核细胞型、原核细胞型、非细胞型四、微生物学的发展领域微生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基因工程医学微生物微生物生态学工业微生物环境微生物学五、微生物五大共性即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六、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1、重要影响为: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如流感、肺结核等2、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3、并不是所有的微生物对人体或动物体有害,相反,大多数微生物对动物都有利,对这类微生物,我们称为非病原微生物,而对于少数微生物可以引起动物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病理损害,我们称这类微生物为病原微生物。
存在的问题:1、目前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而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2、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给疫苗的设计和使用造成了很大障碍。七、微生物的基础应用被大量用作工业发酵被用作环保、如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在食品、饮料工艺方面及药物制剂微生物学被广泛用于传染病的控制与治疗八、细菌介绍
1.细菌的大小和形态:体积很小,常以微米为测量单位.根据其外形可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三大类。2.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鸡蛋结构)3.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荚膜、芽胞、鞭毛、菌毛等。4.细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产物(1)繁殖方式:无性二分裂法:1→2→4→8→16→……..2n-1(2)生长繁殖条件:水、碳和氮化合物、无机盐等、气体、酸碱度、温度。(3)代谢产物:有益产物,如抗生素、维生素等;有害产物,如热原等。5.细菌的鉴定(伯杰氏手册)5.1、伯杰氏手册细菌鉴定方面被公认的参考书就是:《伯杰氏手册》第一版伯杰氏细菌鉴定学手册是在1923年由美国微生物协会出版。第九版于1994年出版,它将所有的细菌鉴定学信息集中在单独一卷中,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细菌分类学参考书。主要涉及内容:(1)、细菌分类(2)、细菌不同种属的具体鉴别方法(检索法)5.2、革兰氏染色机制Cristein
Gram,1884发明(Koch实验室)
染色过程:
凡是不能被乙醇脱色,呈蓝紫色,称为革兰氏阳性菌
,用G+表示。
凡是经乙醇脱色,呈复染剂颜色,称为革兰氏阴性菌
,用G-表示。
结果不同主要是因为细胞壁组成及结构差异造成的。
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比较结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厚度及强度较厚、较坚韧较薄、较疏松肽聚糖含量丰富(占胞壁干重50%~80%)较少(占10%左右)磷壁酸有无外膜无有对溶菌酶、青霉素敏感性敏感不敏感
9、细菌内毒素定义: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上的一种脂多糖(LipoplySaccharide)和微量蛋白(Protein)的复合物,它的特殊性不是细菌或细菌的代谢产物,而是细菌死亡或解体后才释放出来的一种具有内毒素生物活性的物质。化学成分主要由:1)O-特异性链(决定了热源的特异性)、2)核心多糖(构成内毒素脂多糖的核心部分
)、3)类脂A(是内毒素多种生物活性或毒性反应的主要基团
)三部分组成。
9.1、内毒素的致病机理
主要是由于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伤寒杆菌,布氏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和其它微生物(病毒、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螺旋体等)感染时,这类菌属随病灶渗液进入血液循环,并扩散到各种组织器官和体液细胞内繁殖,这类菌属在体内死亡和解体后,才稀放出大量的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特别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和静脉注射提取的内毒素溶液时,可导致动物体发生内毒素休克和死亡。
10、输液反应
1.范围:输液反应实际应该包括药物过敏反应、热原反应、菌污染反应。
1.1药物过敏反应
也称药物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再次接触某一药物相同抗原或半抗原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1.2热原反应:是指由致热原(通常是由细菌内毒素)引起的反应。
1.3菌污染反应:是指由于液体或输液器具被细菌污染引起的不良反应
临床以热原反应和药物过敏反应
最为常见,二者症状有相似之处,都表现为:都可以出现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心悸、胸闷、低血压休克等
11、热源反应1、定义:热原反应是指输液过程中由于致热原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引起的发热反应,致热原的存在而引起的反应,主要致热原是细菌代谢物(内毒素),具有耐热性、不挥发性、水溶性、滤过性和吸附性的特点,可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超声波等破坏。2、临床表现:热原反应的主要表现为输液或输血过程中或输液后,患者突然出现发冷、寒战、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继之出现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四肢关节痛、皮肤灰白色、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一般发生在输液后20分钟左右,也有发生在2~4小时内,一般持续约0.5~1小时。
3、出现致热原的原因:
①药物原料本身含有热原,或在配制过程中污染,储存期间产生热原或发霉变质。
②输液器及各种用具被致热原污染。
③输液前液体配制及输液时的操作不规范,引起液体污染。
4、对输液器具及所输注液体的处理:
应将输液器具及所输注的液体尽快送检验科进行热原检测及细菌学培养。
12、药物过敏反应1、临床表现:1.1、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表现复杂多样,不同的药物可以引起不同的反应,相同的药物作用于不同的个体也可以产生不同的表现。1.2、Ⅰ型变态反应典型的表现是荨麻疹、支气管哮喘、血管性水肿、过敏性休克,其中过敏性休克是最危险的过敏反应,发作迅速,50%发生于给药后5分钟以内,抢救不及时可有生命危险。1.3、Ⅱ型变态反应常见表现为溶血反应
1.4、Ⅲ型变态反应多表现为血清病样反应,出现淋巴结肿大、关节水肿、支气管痉挛等1.5、Ⅳ型变态反应一般表现为炎性反应,如接触性皮炎、变应性脑炎、异体组织排异及皮疹等
13、常见污染药物制剂的细菌1.葡萄球菌:可引起局部感染2.大肠杆菌:胆道及尿道感染3.绿脓杆菌:化脓性感染、中耳炎、肺炎4.枯草杆菌:结膜炎5.酵母菌:使糖分药液产生有机酸6.霉菌:使中草药霉坏、酸败变质14、微生物对制剂的影响(一)影响制剂生产的四大污染源空气污染用水污染人员污染器具污染(二)
药物制剂污染微生物的主要原因1、中药原料药带菌是污染的主要环节2、制药用具及各种容器表面有大量的微生物3、空气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4、制药人员的皮肤、呼吸道等带菌污染以及不良卫生习惯或由于不正规的操作、使空气、衣物等上的微生物污染药物。5、制药过程中用水中所含微生物很多,如果不严格处理,也是一个污染制剂的重要原因。15、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1.分布:空气、土壤、水、食物、动植物、人体、用具物品等。2.了解其分布意义:水源选择、风向选择、个人卫生。16、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1.温度和化学因素2.PH值3.湿度4.渗透压17、消毒与灭菌(一)
定义辨析消毒:杀死大多数病源性微生物或者使之减少到一定程度,不成为传染源。灭菌:指杀死或除去物质中的所有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使之完全无菌。抑菌:即抑制微生物繁殖体的生产及其繁殖。防腐: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无菌:系指没有任何活的微生物的存在。(二)
洁净室常用的灭菌和消毒方法灭菌从机理上看分为物理灭菌法、化学灭菌法、无菌操作法。1.物理灭菌法:系指利用高温、过滤、紫外线等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分类:(1)干热灭菌法:火焰灭菌法、干热空气灭菌法(2)湿热灭菌法:热压灭菌法、流通蒸汽灭菌法、煮沸灭菌法(3)射线灭菌法:辐射灭菌法、紫外线灭菌法微波照射灭菌法、超声波灭菌法(4)滤过除菌法:要求最终过滤的滤膜孔径为
0.22μm。2.化学灭菌法:系指借助某些化学药品的作用抑制或杀灭细菌而不损及制品质量的灭菌方法.常用杀菌剂:(1)用于固体原料药物的气体杀菌剂(2)室内空气杀菌剂(3)外用杀菌剂3.无菌操作法。表1:几种常用的消毒方法
消毒方法
消毒机理
要求
适用范围
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被细菌蛋白质、胆固醇及脂类吸收,引起菌体内生化过程的破坏而起到杀菌作用
只有波长230-254n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能力
适用表面消毒及局部消毒
消毒剂消毒
利用一种或几种消毒剂,杀死或减少微生物
使用一段时间后进行更换
适用厂房、设备的消毒
气体消毒
利用臭氧等氧化剂的氧化作用,破坏细菌膜组织,使其发生通透性畸变而起到杀菌作用
配套发生器
适用厂房消毒,可与HVAC系统配合使用
表2:几种常用的灭菌方法
灭菌方法
灭菌机理
要求
适用范围
高温干燥灭菌
干热法。利用高温破坏微生物
一般要求温度160℃以上
适用可耐高温的设备的零部件
高压蒸汽灭菌
湿热法。利用高压蒸汽使细菌蛋白质凝固变性
一般为饱合蒸汽
适用于可耐高温的零部件、无菌服
气体灭菌
药物法。利用某些气体如环氧乙烷、甲醛等的灭菌作用
某些气体对环境的温度、湿度有特定要求
适用于对热敏感的物体及厂房
放射线灭菌
电磁辐射法。利用放射线对细菌蛋白质、核酸的破坏作用
常用的有钴60、铯137等
用于不耐热的物品及包装好的物品
18、净化车间的卫生常识
1、手的卫生:有科学家作过调查,一双不清洁的手,可能有4-40万个细菌。因此我们应当重视一双手的清洁卫生,人人要养成经常洗手的习惯,饭前便后更应洗手,还要经常剪指甲,防止微生物、细菌躲藏在里面。从事净化车间的工作人员,更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洗手,保持一双手的清洁卫生。
2、皮肤的卫生:人体的皮肤功能很重要,不仅能防御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侵犯,保护健康,还参与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功能。由于皮肤不断分泌汗液及皮脂,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8807.3-2025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和列车检测系统的兼容性第3部分:与计轴器的兼容性
- 个人购销农机合同范本
- 办证合同范本模板
- 2025年黑龙江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目
- 2025年固原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
- 农业招标合同范本
- 供水项目施工合同范本
- 分级销售合同范本
- 做布料生意合同范本
- 办公花卉采购合同范本
-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2022)
- 国内木材炭化技术专利现状
-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全册优质教案(含课件和素材)
- 施耐德公司品牌战略
- 三方联测测量记录表
- 啦啦操社团教学计划(共3页)
- 塑胶原料检验规范
- 汪小兰有机化学课件(第四版)6
- 建筑公司内部管理流程-课件PPT
- 学习美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 建筑施工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