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进_第1页
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进_第2页
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进_第3页
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进_第4页
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进材料组成基体:多元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伯胺或仲胺与环氧氯丙烷合成的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缩水甘油氨基化合物。纤维:碳纤维。填料:有机硅(耐高温),硼元素(耐热和烧蚀),阻燃剂等。

固化剂:甲基四氢苯二酸酐(MeTHPA)。胺类和酸酐类固化剂,一般来讲胺类固化剂固化速度快,但固化物耐热性相对较差,酸酐类固化速度较慢,固化物刚性好。促进剂:2-乙基-4-甲基咪唑碳纤维表面处理表面处理目的:提高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碳纤维与基体的结合强度。途径:

清除表面杂质;在纤维表面形成微孔或刻蚀沟槽,从类石墨层面改性成碳状结构以增加表面能;引进具有极性或反应性官能团;形成能与树脂起作用的中间层。表面处理方法气液双效法(GLBE):该法将补强和氧化相结合,先用液相涂层后用气相氧化,使碳纤维的自身抗拉强度和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均得到提高。其实质是使涂层达到填充纤维表面空隙裂纹的效果,从而提高碳纤维抗拉强度;同时涂层液在纤维表面干燥除去溶剂后生成薄膜,氧化在涂层薄膜表面进行,达到引入极性基团的效果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表征方法:电镜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谱学分析离子散射谱(ISS)二次离子质谱(SIMS)俄歇电子谱(AES)X射线光电子谱(XPS)卢瑟福背散射(RBS)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复合材料的制备成型工艺: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将低粘度的树脂注入预置增强材料的封闭模具型腔内,然后通过加温或不加温的方式进行树脂固化,最后脱模得到制品的工艺。在较低温度下,稀释剂对黏度降低有较大贡献,随温度的升高,稀释剂的作用逐渐减弱。图2是树脂体系在室温和50下黏度随时间的变化。在室温下树脂体系的黏度变化很小,经过35h后从300mPas,升高到450mPas,,适用期较长;在50下,10h后树脂黏度升高很快,但15h内黏度也小于500mPas,,可以满足RTM工艺要求。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结论复合材料的应用:航天飞机雷达罩1LuYao,DuanYuexin,LiangZhiyong.Studiesonrheoogicalbehaviorsofbismaleimideresinsystemfortransfermolding.ChineseJournalofaeronautics,2002;15(3):181~185。2BeckwithSW,HylandCR.Resintransfermolding,adecadeoftechnologyadvance.SampeJourna,l1998;(6):3~233古托夫斯基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