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调和构成_第1页
色彩的调和构成_第2页
色彩的调和构成_第3页
色彩的调和构成_第4页
色彩的调和构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色彩构成1、色彩构成,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一定的色彩规律去组合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创造出新的、理想的色彩效果,这种对色彩的创造过程及结果,称为色彩构成。2、色彩科学的逻辑和秩序。一、色彩构成的概念二、色彩的形成原理

自然光投射光反射光透射光物体色光源色环境色(一)

色彩的物理性质1、

光与色没有光便没有色彩感觉,人们凭借光才能看见物体的形状和色彩,从而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没有光线的情况下,就没有视觉活动,也就无所谓色彩了。什么是光呢?从广义上讲,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它属于电磁波的一部分,电磁波包括宇宙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无线电波等,他们有着不同的波长和震动频率。在整个电磁波的范围内,不是所有的光都有色彩感觉,只有波长在380-780nm(纳米)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视觉,这段波长的光在物理学上常叫做可见光谱或光谱色。二、色彩的形成原理

2、物体色、环境色、光源色与固有色物体色具有最基本的两种表现形式:物体表面反射光所呈现的颜色叫表面色;透过透明物体的光所呈现的颜色叫透明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当白光照射到物体上时,它的一部分被物体表面反射,另一部分被物体吸收,剩下的透过物体穿过来。对于不透明物体,即不透光的物体,它们的颜色取决于不同波长的色光的反射和吸收情况。如果物体几乎能反射所有色光,那么这个物体看上去是白色的,如果这个物体能吸收几乎所有的色光,那么这个物体看上去是黑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透过的色光决定的,红色的玻璃之所以呈现红色,是因为它只透过红光而吸收其他色光的缘故。物体表面色的饱和度(纯度)取决于表面反射的光亮和选择性吸收的光亮,实际上与物体表面的性质有关。如果表面平滑,有光泽,那么入射光基本上被全部反射出来(镜面反射),那么物体表面色彩纯度接近于入射光的纯度,物体表面的颜色就很鲜艳;反之,如果物体表面粗糙,入射光产生漫反射,光能量在漫反射过程中不断被消耗,因此,物体表面的色彩纯度就降低了。环境色:某一物体反射出一种色光又反射到其它物体上的颜色。一般来说,物体受环境色影响,在背光部分以及两种不同物体相接近或相接触部分最为明显。环境色的反光量与环境物体的材质肌理有关,表面光滑明亮的玻璃、陶瓷、金属器皿类物体,反光量大,其对周围物体色彩的影响也大,反之,表面粗糙的物体,其反光量小,对周围物体的影响也小。二、色彩的形成原理

二、色彩的形成原理

光源色:所有物体的色彩都是在光源照射下产生的。相同的物体,在不同的光源下呈现不同的色彩,白纸能反射各种光线,在白光的照耀下,白纸呈白色,在红光的照耀下,白纸呈红色,在绿光的照耀下呈绿色,可见不同的光源必然对物体产生影响。(见图)除了光源色本身的性质外,其光亮强度也会对照射物体产生影响,强光下物体显得明亮浅淡;弱光下问题会变得模糊灰暗;只有在中等光线强度下,物体的本来面目才清晰可见。人们习惯于把白色阳光下物体呈现的色彩效果总和称之为物体的“固有色”。许多人误认为“固有色”是物体固定不变的颜色,这种提法固然是不科学的,但是物体固有的物理属性却不会因光源色的改变而改变。总之,光的作用与物体的特性是构成物体色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条件,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二、色彩的形成原理

(二)色彩的分类1、无彩色系指白色、黑色和由白色黑色调和形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纯白与纯黑的物体,,颜料中的纯白(锌白、铅白)只能接近纯白,煤黑也只能是接近纯黑。2、有彩色系彩色是指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不同明度和纯度的红橙黄绿青蓝紫色。色调都属于有彩色系。(三)、色彩三要素

有彩色系的颜色具有三个基本特征:色相-H明度-V纯度-C。在色彩学上也称为色彩的三大要素或色彩的三属性。1、

色相(Hue)

色相是有彩色的最大特征。所谓色相是指能够比较确切地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如橘黄、柠檬黄、钴蓝、群青、翠绿等。(从物理学上讲,各种色相是由射入人眼的光线的光谱成分决定的,单色光的色相完全取决于该光线的波长,而混合光的色相则取决于各种波长光线的相对量)。物体的颜色是由光源的光谱成分和物体表面反射(或透射)的特性决定的。(三)、色彩三要素

(三)、色彩三要素

2、明度(Value)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其反射光量的区别而产生颜色的明暗强弱。任何色彩均有其明暗关系,它是色彩关系的骨架,而且有其自身的美学价值和表现魅力(素描、黑白照片、黑白电影等),没有明暗关系的构成,色彩会失去份量而显得苍白无力,只有介入明度变化的色彩才能展现出色彩的视觉冲击力和丰富的层次变化。无彩色中,最高明度为白色,最低明度为黑色,灰色居中。人眼最大明度辨别力为近200个等级层次,普通明度标准定在9级左右。色彩的明度有三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同一颜色在强光下显得特别明亮,弱光照射下显得灰暗模糊;二是同一颜色加黑或加白后也能产生不同明度的层次。三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每一种纯色都有起相应的明度,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的明度最低,红绿为中间明度。色彩的明度变化往往会影响到纯度的改变。

3、纯度(彩度、饱和度)(Chroma)

色彩的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它表示颜色中所含有色成分的比例。含有色成分的比例越高,则色彩的纯度越高,反之含有色成分的比例越小,纯度越低。所以单色光是最纯的颜色。当一种颜色参入黑、白或别的颜色时,纯度就会发生变化。当参入的颜色达到很大的比例时,在眼睛看来,原来的颜色便失去本来的色彩,成为参合的颜色了。有色物体的色彩的纯度与物体表面的纯度有关,如果物体表面粗糙,其漫反射作用将使色彩的纯度降低,如果物体的表面光滑,则全反射会使颜色比较鲜艳。(三)、色彩三要素

加色法混合、减色法混合和中性混合理论组成。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将色彩标准化,正式确认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蓝紫色),颜料的三原色为红(品红)、黄(柠檬黄)、蓝(湖蓝),色光混合变亮最后产生白光,称为加色法混合;颜料混合后变暗最后产生黑色,称为减色法混合。(四)、色彩混合

1、加色法混合的基本规律:(1)

混合色光的亮度等于个色光亮度的总和。(2)

两个相邻的单色光混合可以得出中间色光,如红光与黄光混合可得出红橙色光。(3)

在色相环(说明)上间距较远的两个色光混合,也能得出中间色光,色光亮度提高,但其纯度(颜色的饱和度)降低。(4)

在色相环上,相对的两个补色光相混,,如红光与青绿色光相混,其结果为白光。

(四)、色彩混合

2、减色法混合从理论上讲,品红、黄、青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得到所有色彩。品红、黄、青三原色在色彩学上称第一次色;把两种不同的原色相混称为第二次色,也称间色;将间色与原色相混或间色与间色相混称为第三次色,也称复色。(原色与黑或灰相混合也得到复色)减色法混合的规律:(1)

色环上两个相邻色混合,得出两色的中间色。(2)

非相邻两色混合,仍能得出两个色的中间色,但其明度降低,为两色的中间明度。两色的间距越近,混合色的明度就较高,两色的间隔越远,混合色的明度越低。(3)

互为补色(在色相环上成180度角的两色)的两个色等比例相混得出黑浊色。(理论纯度为0)在实际中,要作到等比例是不容易的,往往产生灰色。3、中性混合中性混合与加色混合的原理是一致的,但颜料毕竟不是发光体,在混合的过程中,色彩的明度和纯度都会降低,明度只能达到被混合色的中间明度。它有两种方式:一是时间混合(旋转混合),如果将两种颜色涂在圆盘上,不同的颜色快速而连续地刺激人眼,眼睛来不及反映就会出现混色效果。(四)、色彩混合

第二种是区域混合(空间混合),如果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点或色线非常密集地交织在一起,在一定的视觉范围之外,眼睛无法分辨,形成一种视网膜上的区域性混合。(四)、色彩混合

(四)、色彩混合/空间混合色彩中性混合的规律:(1)

凡互为补色关系的色彩按一定比例中性混合,可以得到无彩色系的灰和有彩色系的含灰色,如红与绿相混合,可得到灰、红灰或者绿灰。(2)

彩色系与非彩色系相混合时,也产生中间色,如红与白色按不同比例混合时,可得到不同明度的浅红。(3)

色彩中性混合时所产生的新色,其明度相当于所混合色的平均明度。(4)

色彩并置产生中性混合是有条件的。其一,混合的色应该是细点、细线,同时要求成密集状,点、线的排列越细、越密,效果越明显。其二,色彩空间混合的效果与视觉的距离有关,必须在一定的视觉范围之外才能产生混合,距离越远,混合效果越好。空间混合的三大特点:(1)

近看色彩丰富,远看色调统一。(2)

色彩具有颤动感(3)

如果变化各种混合色量的比例,少套色可以得到多套色的效果。1、色立体2、蒙塞尔色立体3、奥斯特华德色立体四、色彩研究体系

五、色彩的对比构成同时对比与连续对比1、色相对比2、明度对比3、纯度对比4、面积对比5、色彩形状位置对比4-01补色同时对比4-02灰色与纯色同时对比.4-03色相环4-03色相对比.4-04色相对比构成练习4-05明度同时对比4-06孟氏色立体等色相面明度变化4-06明度9调式对比练习4-07孟氏纯度对比基调4-08纯度对比练习4-0924色相环面积比例4-10色彩面积重构对比练习4-11色彩对比与形状4-12色彩对比与位置.六、色彩的调和构成1、秩序调和2、蒙塞尔色彩体系的调和3、奥斯特华德色彩体系的调和5-01孟氏单色相等黑白系列调和5-02孟氏单色相垂直系列调和5-03孟氏圆周色相系列调和5-04孟氏斜内面系列调和5-05孟氏横斜内面系列调和5-06孟氏螺旋形系列调和5-07孟氏椭圆形系列调和5-08奥氏秩序图示5-09奥氏单色等白序列5-10奥氏单色等黑序列5-11奥氏单色明度序列5-12奥氏等黑白量的互补色相调和5-13奥氏非等量黑白的补色对调和5-14奥氏交叉互补色系列调和.5-15奥氏非补色对的调和5-16奥氏环星.5-17几何形状调和5-18奥氏单色5-19奥氏单色等黑白序列.5-20奥氏互补5-21孟氏互补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