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演示稿_第1页
传播学演示稿_第2页
传播学演示稿_第3页
传播学演示稿_第4页
传播学演示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播学沟通的艺术传播学导论传播过程与模式传播者受传者传播信息与符号传播媒介传播效果研究人际沟通说服的艺术组织传播第一章导论1.1传播概述1.2传播学及其研究对象1.3传播学研究方法1.1传播概述1.1.1传播的概念1.1.2传播的类型1.1.3传播的功能1.1.4人类传播的历史发展什么是传播?请同学们思考并举出一些“传播”活动的例子。根据所举例子概括这些“传播”活动的共同特征。什么是传播与人交谈做报告看马戏表演收听广播看云识天气观看舞蹈阅读书籍孔雀开屏1.1.1传播的概念广义的传播信息的传递和分享。传播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现象。狭义的传播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其特征为:(1)具有很强的社会文化制约性;(2)具有很强的可控性;(3)具有累积性。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人与人之间传递和分享信息以达到彼此沟通、相互影响的过程。(1)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2)发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并体现着一定的社会关系;(3)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1.1.2传播的类型蛋糕!吃…?不吃…?自我传播(intrapersonalcommunication):发生在个体内部的传播活动,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由同一个人承担人际传播(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传播的类型组织传播(organizationalcommunication):组织内部成员与成员之间以及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息沟通。大众传播(masscommunication):职业传播者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广泛、迅速和连续地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的过程。1.1.3传播的功能拉斯威尔的传播功能论监视环境、应付环境、传递遗产施拉姆的传播功能论政治功能、经济功能、一般社会功能传播的功能沟通:分享信息,促进了解、建立关系协调:统一人们的行为教育:传递文化遗产娱乐:提供消遣、活跃社会生活1.1.4人类传播的历史发展前语言传播阶段借助表情、动作、实物、或发出一些不能称之为语言的声音来进行传播。如结绳记事、壁画、祭祀的舞蹈口头传播阶段简单、及时、通俗、交互转瞬即逝、范围有限文字传播阶段信息内容能长久保存、传播范围无限扩大不识字则不能用、信息滞后电子传播阶段信息传播更快、更远、更广1.2传播学及其研究对象1.2.1传播学的产生与发展概况传播学的奠基人传播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传播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1.2.2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1.2.3传播学研究流派经验学派:“如何控制”、“在多大程度上控制”批判学派:“谁在控制”、“为什么存在支配和控制”、“为了谁的利益而进行控制”传播学的奠基人哈罗德·拉斯威尔(HaroldLasswell)《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1927)《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1948)五W模式保罗·拉扎斯菲尔德(PaulLazarsfeld)“二级传播”理论“意见领袖”概念有限效果论研究方法库尔特·勒温(KurtLewin)群体传播信息“把关人”(gatekeeper)卡尔·霍夫兰(CarlHovland)传播与态度改变传播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韦尔伯·施拉姆(WilburSchramm)第一个把传播作为一个专门对象加以研究,并在传播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传播学理论的创始人。1949年创立伊里诺斯大学传播研究所;1956年创立斯坦福大学传播研究所;《大众传播学》(1949);《大众传播的过程和效果》(1954);《人、信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论》20世纪50年代以后,传播学作为一门新学科逐渐建立和巩固了自己的学术地位。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我们研究传播时,我们也研究人的学问—研究人与人、人与他的团体、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人怎样受影响,怎样相互影响,研究人怎样报道消息,接受新闻和知识;怎样受教育及怎样教育人;怎样获得消遣及怎样娱乐别人。”

——施拉姆传播学的经验学派

(empiricalschool)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主流传播学。注重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方法来考察研究传播现象。研究的核心在于考察传播过程的结构与功能。传播研究的重要任务不是为了变革现有资本主义制度,而是通过改进传播机制来实现社会管理。传播学的批判学派

(criticalschool)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派强调思辩(定性的研究方法)对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持否定和批判的态度更多地将传播理论同社会理论结合在一起,着重考察与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有关的宏观问题。1.3传播学研究方法1.3.1调查研究(surveyresearch)1.3.2内容分析(contentanalysis)1.3.3控制实验(experimentaldesign)1.3.4个案研究(casestudies)1.3.1调查研究(surveyresearch)抽样调查从被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出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并将以样本为对象得出的结论用于推断总体的情况。抽样调查的优点经济可行、时效性强、揭示因果关系抽样调查的方法问卷调查、个别访谈1.3.2内容分析(contentanalysis)内容分析一种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地、系统地和定量地描述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的步骤选样分类统计1.3.3控制实验(experimentaldesign)控制实验处理具有因果关系的问题的经典的方法。实验涉及到实验者对变量的控制或操纵,以及以客观而系统的方式观察和测量结果。控制实验的优点允许研究者进行控制、内在的逻辑严密性控制实验的不足过于简单化1.3.4个案研究(casestudies)个案研究通常是对某特定个案在一段时期内的情况(研究者感兴趣的)的全面的调查。第二章传播的过程与模式2.1传播的过程2.2传播过程模式2.1传播的过程2.1.1早期的传播过程研究2.1.2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2.1.3传播过程阶段分析2.1.4传播过程有效运行的基本原则2.1.1早期的传播过程研究“两级传播”理论拉扎斯菲尔德:“观念常常是从广播和报纸流向舆论领袖(opinionleader),然后由舆论领袖流向人口中不太活跃的部分”。(1)信息传播过程包括两个阶段:注意和接收信息的阶段(又称外过程),以及处理信息和做出反应的阶段(又称内过程)。(2)外过程和内过程都不是直接的和即时的,人是社会的人,信息传递过程受社会关系制约。两级传播过程“两级传播”理论的意义关注社会关系及其对大众传播过程的影响和作用。传播对象不再被看作是毫无个性和互不相关的,而是彼此相联和积极主动的。引发了不少对受众行为的研究,特别是受众与传播媒介及社会运动之间的相互影响问题的研究。对意见领袖的研究、一项革新项目如何被采纳的研究等。“两级传播”理论的不足首先,大量的信息还是通过媒介直接达到受众的,不一定要经过“舆论领袖”。其次,把受众分成“舆论领袖”和“较不活跃的分子”,有些过于简单化,不能反映复杂的社会关系。第三,这个理论的假设前提是认为大众媒介是唯一的或基本的信息来源,显然是把社会上复杂的传播关系简单化了。2.1.2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信息源A

接受者B讯息反馈讯息通道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者(信源)信息的编码者,发送者和传播活动的控制者,系统的运动主要是由他输出和控制的信息推动的。受传者(信宿)处于信息接收者的地位,但决非消极被动的容纳器。既能主动接收传者传送来的讯息,而且还能主动地从传者以外的信源获取信息,甚至向传播者提供这类信息。他也是信息的编码者和发送者,是传播过程中的另一个积极主体。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讯息传播者与受传者互动的中介,通常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的。通道讯息从传播者到受传者的过程中所经过的途径或赖以传送的手段。2.1.3传播过程阶段分析编码阶段媒体传输阶段解码阶段反馈阶段编码阶段编码是用合适的符号系统去代表事物意义的过程,有时也指用某种更易理解的符号去代替原来的符号编码时要使信息的特点与感觉通道之间保持和谐一致编码还应照顾受传者的性别差异、个性心理特征等因素。媒体传输阶段正确合理选择媒体信息内容的性质、受传者的特点、成本—效益分析注意对媒体的科学合理的利用利用各种办法克服可能出现的干扰采用多样化的传播方法;优选传播媒体;改善传播环境;适应受传者的特点、兴趣和需要解码阶段解码是受传者将接收到的符号翻译为它们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基本)还原为本来的信息内容的过程。是编码的逆过程。传播者必须采用各方法减少意义的失真,才能保证传播的效果。反馈阶段反馈即受传者对传播者所发出信息的反应。反馈是调控传播过程,保证传播效果的必要条件。正反馈与负反馈(效果)及时反馈与延时反馈(时间)前馈与后馈(形式)真性反馈与假性反馈(真实性)反馈必须及时和准确,才能真正促进对系统的有效调控。2.1.4传播过程有效运行的基本原则共同经验原理双方必须对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等符号的含义有共通的理解;双方必须具有大体一致的社会经验和社会文化背景。和谐相容原理在一定条件下,围绕既定传播目的,各要素在各方面都需相互匹配、彼此促进而不是彼此抵消各自的作用。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产生最佳的整体效能。重复作用原理重复的方式必须能提供一定的信息量。共同经验经验范围A经验范围B无法沟通共同经验

经验范围经验范围

AABB能够沟通2.2传播过程的模式2.2.1模式的概念与功能2.2.2早期的线性传播模式2.2.3循环传播模式2.2.4系统的传播过程模式2.2.1模式的概念与功能模式的概念模式是人们对于现实事件的内在机制和事件之间关系的直观的和简洁的描述。模式是理论的一种简化形式。模式的功能模式的功能构造功能模式能揭示各系统之间的次序及其相互关系,能把系统的各要素按一定的关系和结构排列组合起来,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很难从其他发中获得的整体的形象。解释功能模式能够以简洁的方式提供如果改用其他方法则可能相当复杂或含糊的信息。模式能够以简洁的方式说明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其作用机理等。模式的功能启发功能模式可以引导人们关注某一过程或系统的核心环节,从而启发人们去察知新的未知的事实与方法。预测功能模式可能对事件的进程或结果进行预测,推断在一定情况下会导致何种结果,至少能为估算各种不同结局可能发生的概率提供基本依据。2.2.2早期的线性传播模式拉斯威尔模式WhoSaysWhatinWhichChanneltoWhomwithWhatEffect.率先开了传播学模式研究方法的先河构造了传播过程中的诸要素,并确定了相应的研究领域忽略了人类传播行为的双向性与互动性香农模式引入了噪音概念,表明了传播不是在封闭的真空中进行的忽略了人类传播行为的双向性与互动性拉斯威尔模式香农模式信源发射器信道接收器信宿噪音讯息信号接收到的信号讯息干扰2.2.3循环传播模式宣伟伯模式试图传播的个人需要积累相当的经验,信源和信宿之间只有在共同经验范围内才能真正传通传播的双方都是传播行为的主体,并执行着相同的功能德福勒模式在香农模式中增加了另一组要素,以显示出信源是如何获得反馈的;并拓展了噪音概念。丹斯的螺旋模式强调了传播的动态性质,它引导人们注意这样的事实:传播过程是向前发展的,今天的传播内容将影响到以后传播的结构和内容。宣伟伯模式讯息信源编码译码信宿经验范围经验范围编码者释码者译码者译码者释码者编码者讯息讯息德福勒模式信源发射器信道接收器信宿信源发射器信道接收器信宿传媒设施反馈设施噪音丹斯的螺旋模式2.2.4系统的传播过程模式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作为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者或受传者,个人均受到基本群体的影响。基本群体又是一个更大的社会机构的组成部分传播系统处于一个包罗一切的社会系统(社会)的框架之中。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场模式传播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和社会过程。他也把传播过程分为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等四个结构要素,但他特别注意突出媒介所受到的外部影响和其外部形象。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场模式第三章传播者3.1传播者的角色与任务3.2传播者的权利与素质要求3.1传播者的角色与任务3.1.1传播者的角色3.1.2传播者的任务3.1.3传播者与公众的关系3.1.1传播者的角色社会角色的含义即指的是处于某种社会地位,因而具有某种社会职能的人。个人的社会角色通常具有多重性和规范性。传播者的角色同样具有多重性和规范性。多重性是指在传播过程的不同阶段,传播者具有不同的具体职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规范性是同传播者的权利、义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总体上看,传播者是整个传播过程的导控者。3.1.2传播者的任务收集信息加工制作信息传递信息收集处理反馈信息调整修正传播行为收集信息有意识的收集信息无意识的收集信息在无意之中保持有意反应的能力,保持对有用信息的敏感,是职业传播者必备的一种能力加工制作信息首先传播者必须当好信息的“把关人”把关人就是在传播过程中有权决定让哪些信息通过及如何通过的人

传播者作为把关人对信息是否传递握有生杀大权,但也不能为所欲为(1)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2)信息的独特性和个性(3)信息与受传者选择性注意之间的协调,以提高接受率。信息加工的第二步是要使经过取舍的信息符号化和有序化传递信息合理选择和利用传播媒体必须考虑媒体与具体的信息内容之间的关系视目标受众的特点和需要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媒体考虑各种现实的可能性注意克服信息传递中的干扰。3.1.3传播者与公众的关系支配模式大众传播者根据他自己的目标来规定受众,其目的是在受众或市场研究的帮助下,尽可能多地触及并影响事先规定的公众。孤独性模式存在着一些在媒介组织内部形成并应用的标准。这些标准比受众满足或反应的标准更为重要。平衡/互换模式传播者寻求在认识和反应的基础上与他的受众发生联系。这里没有操纵的意图,没有共同的或集体组织的目标,有的只是个体想与别人联系的愿望。3.2传播者的权利与素质要求3.2.1传播者的权利3.2.2传播者的义务3.2.3传播者的素质要求3.2.1传播者的权利编辑权决定和实施编辑方针,行使一切必要的业务权(稿件取舍、修改,制作形式的决定,媒介的管理等)。知察权(采访权)不受阻挠地搜集、核对消息情报,并安全、有效地加以传送的权利,对人民应知晓的信息拒绝提供也是违法的。3.2.1传播者的权利版权传播者制作出信息产品后,信息产品的复制权由该传播者控制,不经其同意,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完整地、大量地复制。秘匿权传播者、新闻机构有对消息提供者的情况实行保密的权利。安全保护权3.2.2传播者的义务不得泄露国家机密,自觉维护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未经批准,不得公布法庭秘密和开庭审讯的内容。未经批准不得为外国提供服务不损害本国各族人民的和睦与合作3.2.2传播者的义务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不得煽动社会犯罪,不能传播不利于社会安定的内容新闻报导和信息传播应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专业标准尊重个人隐私不得以权谋私,不得行贿索贿3.2.3传播者的政治思想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执着追求的事业心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具有百折不回的坚韧性树立整体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富有责任心实事求是、富有求实精神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3.2.3传播者的业务素质合理的知识体系结构坚实而系统的传播学理论知识精深而实用的信息采编知识广博的其他知识熟练的传播技巧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利用非语言手段熟练操控传播媒介的能力适当裁减处理信息内容的能力巧妙利用受传者心理因素的能力3.2.3传播者的心理素质敏锐准确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较出色的思维品质发散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积极而健康的情绪情感真诚、热情、乐观、温和等优秀的意志品质目的性、计划性、执着有恒、坚强勇敢、开拓、拼搏等独特的人格因素谦虚、自信自强、幽默、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第四章受传者4.1受传者概述4.2受传者理论4.3受传者的传播行为4.1受传者概述4.1.1受传者的类型与特点4.1.2受传者的目的4.1.3受传者心理的特点4.1.1受传者的类型与特点受传者的类型受传者的特点受传者的类型按受传者的规模分普通的受传者专门的受传者有效的受传者根据对信息内容注意的特点广泛的受传者专业的受传者受传者的特点规模巨大成分混杂多变(流动)分散匿名无组织性4.1.2

受传者的目的对广播听众的研究对印刷媒介读者的研究对电视观众的研究受传者接受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一些基本目的(1)获取信息;(2)寻求消遣;(3)融洽社会关系;(4)自我确认;(5)减轻压力。4.1.3受传者心理的特点(I)突出自我的个性化心理:强调个性,注重自我需要和精神生活的满足;以自我的价值观和利益为评判准则;希望主动参与到传播过程中去。追求现实感和时代感的务实心理:关注具有时代感的内容、同自己利害相关的内容、发生于自己周围的事情。4.1.3

受传者心理的特点(II)希冀获得好处的获益心理:参与传播的功利性:满足物质经济利益或精神情感方面的利益。追新猎奇的新奇心理:源于人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反对弄虚作假的求真心理:了解事实真相的愿望和权利4.2受传者理论4.2.1受传者的性质4.2.2有关受传者的理论4.2.1

受传者的性质受传者即市场(1)大众传播机构是一种经营机构,其主要的目的是盈利。(2)自己的信息产品或服务必须能够满足市场即消费者的各种需要;(3)各传播机构之间存在着对市场——消费者的激烈竞争。受传者是权利主体受传者的权利知晓权受传者有权按照个人所能选择的方式,得到或探求个人由于自身的原因或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所希望获得的消息情报。传播权受传者有权把他看到的关于个人生活条件、愿望、需求和痛苦的真实情况告诉别人。讨论权传播应成为自由开放的答复、作出反应和进行争论的过程。受传者的权利保持私人生活自由权个人常常需要得到保障,以使其私人生活免受干扰,而这种干扰行为如所恃者为现代技术的威力,则个人可能是无法防御的。媒介接近权为个人提供机会来影响政府当局、传播机构和从事传播的专业人员,以使他们能考虑到个人和集体的利益,或者甚至让人们直接使用传播工具并赋予管理和利用的直接责任。反论权意见广告有线电视开放频道4.2.2

有关受传者的理论个人差异论社会范畴论(社会分类论)社会关系论个人差异论世界上不存在划一不变的大众传播的接受对象,当这些心态各异的受传者面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也势必因人而异。人们心理构成是千差万别的;人们的先天禀赋和后天习性各不相同;立场、价值观念和信仰不同;认识客观事物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素质不同。社会范畴论社会范畴论以社会学为基础,重点强调人的社会群体特性的差异。属于某个社会群体范畴中的成员具有大体相同的经历,抱有类似的价值观和社会观,对于大众媒介的信息也会作出大体相同的反应。而隶属于不同社会群体的受传者对大众媒介的讯息有着不同的接收倾向。这样,社会范畴论就可以据此将受传者划分为许多“社会群”加以研究。社会关系论社会关系论比较注意受传者参加的组织或团体的压力、合力对其本人接收讯息的影响。如果个人对团体持有肯定的态度,那么个人就会形成一种按照团体的意见和倾向而行动的趋向,并极力维护团体的利益。如果有少数人对团体持否定态度,他虽然也会表现出一种向着与团体要求相反的方面行动的趋向,但由于只是少数,所以一般不敢公然与他的团体中的大多数人作对。4.3受传者的传播行为4.3.1选择性行为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4.3.2从众行为从众行为及其原因引发从众行为的因素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及其表现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逆反心理的防止与消除选择性注意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受传者在接收信息时通常只注意那些与自己固有观念一致的,以及自己需要和关心的信息,而不由自主地忽视那些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信息或主动地回避那些与自己固有观念相悖的或自己不感兴趣的信息。吸引注意的方法:加强刺激呈现强度;希望引起注意的信息放在适当的位置;适当重复;利用变化因素;将信息与受传者的即时需要相联系。选择性理解理解即人们对感受到的刺激加以选择、组织并解释,使之成为一幅关于现实世界的富有意义的、统一的图画。人总是依照某些经验来接受和理解传播内容,或根据自己已有的观念来理解信息,对那些与自己原有观念相反的内容则加以排斥或歪曲,使它符合自己已有的观念和立场。选择性记忆记忆是指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或活动的反映。记忆的结果,常常是对所记忆信息的某一部分印象很深,或只记忆其中对自己有利的部分,或只记住自己愿意记住的部分,而其余部分则被忽略。这种记忆上的取舍就叫选择性记忆。控制选择性记忆的方法创造良好的记忆环境。重视受传者的最初和最后印象。组织座谈讨论进行必要的奖惩(大棒加胡萝卜)从众行为从众行为是指作为群体成员的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和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从众行为的原因(1)刺激本身模棱两可:当两种刺激物的特性相近时,被试易把多数人的不正确的说法当成是正确的,并且自己还不以为错。(2)缺乏自信:被试只相信信息来源,而对自己的看法缺乏信心,认为群体总比个体正确。(3)群体规范的压力:被试知道多数人的回答是错的,但不愿被别人看成是越轨者。所罗门•阿希的研究abc引发从众行为的因素群体因素个体因素群体因素群体的规模:从众倾向的强弱往往随着群体规模的增长而增长群体的一致性:群体的分歧将有损于群体的力量,削弱群体迫使个人从众的力量。群体的凝聚力:所谓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发生作用的所有力量的汇合,具体表现在认同感、归属感、力量感和人际吸引程度凝聚力越大的群体导致的从众心理和从众行为就愈多个体因素个体的地位与能力地位越高、能力越强,就更具有独立性,也就越容易影响别人而不容易被别人所左右。个体的个性特征意志坚强、情绪冷淡、有较强自信心和自尊心的人,一般不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和从众行为;反之则容易出现从众行为。有强烈的需求心理的人,只要从众能满足或部分满足其需求,他就容易产生从众行为。个体的性别特征逆反心理及其表现逆反心理就是指人们对某种观点、立场或结论等具有抵触情绪,进行反方向的思维,表示怀疑和不信任,并进而得出与原结论相反的结论,表现出相反的行为。强化原有态度作出逆向选择贬损传播者逆反心理的成因传播者方面的原因内容虚假失实以偏概全浮夸过头传播方式不当受传者方面的原因对“宣传”的反感习惯与经验恰当的传播方式避免逆反心理事件:朋友来电,说起她那读初三的儿子,已经长到1米8了。我说你儿子挺好,多不让你操心啊。她说哪里呢,说一件事给你听听:她儿子正进入青春期,长得又帅又高,十分迷恋周杰伦。忽然有一天,他那私人空间里的偶像,都被撤换下来,却换上了一样奇怪的物件:一个英文词,读出来该是一个女孩的名字。词儿被写在小纸片上,贴满了整间小屋,在床头和书桌前,还加了一句英语:让我们一起努力!

怎么办?早恋?激烈反对?循循善诱?恰当的处理方法在后来的几天里,朋友夫妇并不露声色,只是在用晚餐时,孩子他爹偶尔说起公司里的事:有一个小青年,可以出国培训,因为外语不行,被刷了下来,小青年就说,不知有今日,当初读书时尽谈女朋友了……朋友便说他们的机关里,有一男孩,在学校里交了一女孩,后来到了社会上,眼界打开了,才发现真正优秀的女孩,真是山外青山楼外楼呢……就这么隔三岔五地在饭桌上闲聊,朋友还挑选人物传记的书,在很随意的场合,推荐给儿子。

几个月后的一天,儿子忽然和他爹说,他本来和班里一个女同学挺好,后来觉得对学习也没太大帮助,再后来,他屋里的那些纸片就不翼而飞了。

逆反心理的防止与消除淡化“宣传”,让事实说话增强信息传播的真实性增强信息传播的可信性作为一个基层干部,人民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与党的事业比起来,自己的事再大都是小事。新闻联播里说:“作为一个基层干部,人民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然后紧接着又说:“与党的事业比起来,自己的事再大都是小事”。第五章传播信息与符号5.1信息概述5.2信息论及其应用5.3符号概述5.4语言符号与传播5.5非语言符号与传播5.1信息概述5.1.1信息的含义5.1.2信息的特点5.1.3信息的分类5.1.1信息的含义日常概念的信息一般的消息、情报或知识信息论对信息的定义凡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都叫信息。哲学范畴的定义事物运动状态及规律的表征5.1.2信息的特点信息的无限性信息的二重性信息的可储存性信息的可转换性信息的可传播性信息的可共享性信息的二重性信息是客观的、绝对的,同时信息又是主观的、相对的。“一部《红楼梦》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密事……。——鲁迅5.1.3

信息的分类人类社会信息与非人类社会信息内储信息与物化信息直接信息与间接信息动态信息与静态信息固定信息、流动信息和偶然信息5.2

信息论及其应用5.2.1

狭义信息及其度量5.2.2几个重要概念5.2.3狭义信息论的局限5.2.1狭义信息及其度量只考虑信息的形式,排除了信息的语义因素(含义)运用概率论的观点和方法。信息量等于可能性选择的概率的对数。5.2.2几个重要概念熵熵即不确定或无组织的情境。在信息论中它与个人在构造讯息时的选择的自由程度有关。冗余信息讯息中不是熵或信息的部分被称为冗余信息。即讯息中由符号使用规则所决定的那一部分。冗余信息可以用来抵消传播通道中的噪音。噪音噪音是指附着于信息中的任何信息源所不希望的东西。5.2.3狭义信息论的局限只考虑和强调了信息的形式(语法)问题,而排除了信息的内容(语义)和用途(语用)。人类传播系统是一个功能系统——它能够学习,学习可以改变概率。5.3符号概述5.3.1符号的概念5.3.2符号的意义符号意义的约定俗成性符号的两种意义符号的定义宣伟伯:符号是人类传播活动的要素,符号代表事物,它能脱离参加传播关系的双方而独存。这些符号在甲方脑中代表某一意义,若为乙方接受,在乙方脑中也会代表某一意义。因此,符号是可以“译”成“意义”的传播因素。怀特:符号是事物,乃是因为符号可能具有各种物质形式:物体、颜色、声音、气味、物体的运动等等都可以充当符号的形式。符号的定义连茨尼科夫:符号是物质的被感知的对象(现象、作用),它是在认识和交往过程中充当另一个对象(或一些对象)的代表(代替者),并为获得、存储、改变和传递关于这一对象的信息而使用的。贝罗:符号是任何一群可以依照一种方式组合起来,而且对某些人有意义的记号。符号的概念符号的特点符号具有物质形式,是可感知的符号具有指代功能符号是形式,信息才是内容符号的使用受到许多人为规则的限制符号的定义:符号是任何一群可以依照一种方式组织起来,而且对某些人有意义的记号。符号的意义符号意义的约定俗成性任意性相对确定性符号的两种意义外延意义(辞典意义)内涵意义(延伸意义)符号意义的任意性意义显然只能存在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思想中,意义不是词或话语具有的性质,而是说话人和听话人赋予词或话语的性质。”

——贝克[美]符号意义因人而异符号意义因传播情境而异宿舍里的同志们来自五湖四海,说话时就免不了鸡同鸭讲。一日,某东北男生和一甘肃男生去买方便面,东北自言自语道:“整个啥味的呢?葱香牛肉的吧!”一旁甘肃男生好奇地问:“什么叫‘整’啊?”东北男生答:“吃呗,,就是吃的意思。”傍晚,我们三人去卫生间,下水道堵了,导致里面黄金万两。东北男生一看,大怒:“这可咋整啊!?”话音未落,一旁的甘肃男生面如土色,干呕不止……符号意义的相对确定性符号意义的任意性只是指符号意义建立时的情况,符号意义一旦建立,便相对固定下来,不能随意更改。“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

——荀子外延意义(denotativemeaning)符号与事物之间的代表性关系。客观、相对固定。内涵意义(connotativemeaning)符号与概念之间的评价性关系常常带有感情上的爱憎与评价上的高低,主观。5.4语言符号与传播5.4.1语言的功能与意义5.4.2语言的局限性5.4.3语言的误用5.4.4语言符号的特点与传播语言的功能与意义语言是最通用、最简便的传播媒介一般等价物使用不受物质条件局限能自我解释语言是思维发展的根本工具,是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