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10天冲刺计时练_第1页
考前10天冲刺计时练_第2页
考前10天冲刺计时练_第3页
考前10天冲刺计时练_第4页
考前10天冲刺计时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热门六题型,保温增分练

10天

一、语言文字运用

1、C

2、A二、3、D4、B5、C6、(1)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让庞统坐在树下,两人一起谈论从白天到夜里。司马徽认为他非常奇异。(2)刘备认为他的中策不错,就杀了杨怀、高沛,进军成都,经过的地方都攻打了下来。三、(1)“逐”字生动地写出了游人如织、喧嚣热闹的场面,表现了堤上游人对水上画船的喜爱之情。“拍”字写出了春水不断拍打着堤岸的情形,表现了春水活泼的生命力。(2)词人满头白发上插着鲜花,也不怕别人笑话;随着急促的乐声频频举杯畅饮,表现出词人旷达不羁、乐而忘形的形象特点。(意思对即可)四、(1)但见悲鸟号古木又闻子规啼夜月(2)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3)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第9天一、

1、C2、D二、1、B2、C3、B

6、(1)又审查了宜州犯了死罪的十九个人,替他们明辨而让其中的九人活了下来。(2)如今因为胡则罪名除去而突然间给予他一个好职位,那么拿什么来讽劝那些在职的官员?三、(1)“攒”,聚集、攒聚。形象地写出雕饰精美的门庭重叠,灯火辉煌。“曳”,牵、拉。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起舞的彩衣如同牵曳着碧空云霞,绚烂多姿。(2)衬托(对比)。前三联极写官宦之家穷奢极欲、歌舞夜宴的富贵气象,意在衬托出尾联之深“愁”。一个“愁”字,蕴含了感时伤事、忧国忧民的复杂感情。四、(1)松菊犹存有酒盈樽(2)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3)弃掷逦迤

亦不甚惜

第8天一、

1、C2、B

二、

3、A4、A5、C6、(1)我在任时就听说警事,担忧夏人一定会乘机侵犯边境,希望挑选将领设防。(2)郭浩召集逃亡流落在外的人,开辟耕地,将自己的规划安排发布各地。三、(1)思念故乡之情。(2)不相同: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花飞欲尽春”,以落花春尽,烘托离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景写哀情;“山鸟江风得雨新”,以鸟儿飞春风吹拂和雨后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四、(1)夫夷以近险以远(2)老病有孤舟凭轩涕泗流(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第7天一、

1、C2、B二、

3、D4、C5、B6、(1)你是想随便杀掉一个人就结案呢,还是想找到真正的仇人才甘心呢?(2)这时扇子不是急用的东西,哪里有在紧迫的时候,反而带着扇子来增加拖累的道理?想用它嫁祸于人是显而易见的。三、(1)作者精心选取“黄”“白”“绿”“红”的四种景物铺陈写景,用明艳的色彩做对比,点染出一幅清丽无比的秋江图,表达了作者对秋日美景的喜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2)同意这种观点,元代社会中的渔夫不可能那样悠闲自在,不识字的渔夫也未必敢于傲视统治他的“万户侯”,作者终生不仕也证明了“傲煞人间万户侯”的正是他自己,结尾两句曲折地表达出了作者坚决不向黑暗社会妥协又希图逃世的矛盾思想。四、(1)俯察品类之盛足以极视听之娱(2)瑞脑销金兽玉枕纱橱(3)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

二、创新与押题,夺魁点穴练

6天

一、

1、身价高生长地绝短暂露面2、命运取决于自身,而非别人。3、(1)看那漫山遍野的山菊花,在秋风寒霜中绽黄吐芳,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愈显美丽,格外芬香。(2)菊花枯萎凋零,落瓣纷纷,堆积一地。不忍看花落,只因物是人非,孤独飘零,黯然神伤。二、4、BE5、①大衣被水冲跑是误会加深的结果,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②为下文“我”的灵魂得到净化并为“大胡子”的妻子免费做手术作了铺垫。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6、①“惹祸的大衣”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正是这件大衣引出了误会,“大胡子”怕丢钱,“我”感到不安全,推动小说情节发展。③被大水冲跑的大衣里装着“大胡子”为妻子做手术准备的钱,这让“我”倍感自责,从而决定免费为其妻子做手术,深化了主题。7、观点一:小说主人公是“大胡子”。理由:(1)从情节结构看:“大胡子”看到“我”冷,主动把大衣给“我”穿;误解他的“我”在逃跑途中遇险,还是“大胡子”救的;大水冲跑大衣,让“大胡子”丢了为妻子治病的钱。这些都是围绕“大胡子”展开的。(2)从主题看:本文表现的是人品的好坏,不在外表,而在内心,“大胡子”就是一个内心品质好的人。(3)从人物关系看:正是“大胡子”内心的善良与“我”内心的多疑形成对比,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所以说“大胡子”是小说的主人公。观点二:小说的主人公是“我”。理由:(1)从情节结构看:“我”到青石镇给患者手术,途中乘坐人力三轮车产生误会,“我”在逃跑途中遇险,“我”在医院手术室休息时得知真相,“我”免费为“大胡子”的妻子做手术。这些都是围绕“我”展开的。(2)从主题看:本文表现的是人性的善良与自我反思精神的可贵,这一点正是通过“我”的免费手术体现的。(3)从人物关系看:在“我”和“大胡子”两人的对比中,突出“我”人性的弱点,深化了主题。

5

天一、

1、平民参与积少成多利他性寓善于乐2、正是他们的不畏艰辛、勇往直前、殚精竭虑,才造就了神舟飞天梦想成真的中国奇迹,他们让我们的国家更有尊严;正是他们的执着坚守、默默付出、舍身忘我,才缩小了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他们让我们的民族更加自信。(其他改法,只要符合整句要求即可)3、略二、4、AE5、①渲染幽森恐怖的气氛。②烘托人物的恐怖心理。③为后文写“鬼故事‘连篇累牍’地涌进脑海”作铺垫。④这段写夜景的环境描写与后文的“奇遇”形成对比。(每点再进行适当分析即可)6、

①这段话属于人物语言描写。②这段语言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了赵家三大爷心地善良不害人、死不赖账、讲信用的性格特点。③这段话从侧面表明“鬼并不如传说中那般可怕”,表达出作者对美好人生的赞美,突出了主题。7、观点一:同意此观点。

①世上本无鬼,因而不可怕。②“怕”是一种心理现象,只要战胜了自己,就无所谓“怕”了。③传说中的“鬼故事”毕竟是传说,是经过加工处理了的故事。观点二:不同意此观点。

①人类对“鬼”的认识还处于肤浅阶段,对它的凶残性还不知道。②说不怕“鬼”那是自欺欺人,有的“鬼”凶残无比,甚于传说。③“我”碰到的是熟悉的善良的三大爷,若是碰到其他鬼(或碰到那些心怀鬼胎者),也许看法就不一样了。(言之成理即可)

第4

天一、1、(1)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2)滴酒不沾,一路平安。2、赞成者说:破常格方能得大才,这种不走“寻常路”的方式,未尝不是人才培养的一次探索。质疑者说:过度的奖励和关注,可能会拔苗助长,适得其反,历史上不是有方仲永“泯然众人”的悲剧吗?3、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求索”精神源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所创作的不朽诗篇《离骚》中的诗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4、CE5、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鼓民力就是培养国民健全的体格、充沛的精力及其昂扬向上的精神;开民智就是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新民德就是把西方民主、自由的思想同爱国主义结合起来,让人民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形成新的产生自救规范和社会秩序。6、

①甲午战败,中国积贫积弱,危在旦夕,要救亡图存,只能维新变法,这是朝代的大主题;②严复有天纵之才,又饱读西方学说,于是向西方寻找真理,启蒙国民,救亡图存。7、观点一:严复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值得学习。①面对中国积贫积弱的现状,严复没有只考虑自身的官位与发展,而是关注国家的命运,自觉地把自己的人生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前途结合在一起,致力于探索救亡之路。②严复为启蒙国民,呕心沥血,穷尽半生精力翻译了许多介绍西方先进文化的著作。观点二:严复教育救国论的思想新颖、先进而深刻,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观点三:严复不仅坐而论道,也起而能行。观点四:严复所提出的教育救国论思想也有不当之处。

三、基础勿忘记,临考再热身第3

天一、1、C2、C3、C4、标题:标点与人生提示人生道理的话:年幼之时,我们总是有很多疑问,我们在求知;青年之时,我们忽略了太多的东西,我们在追求成功;老年之时,一个问号就要结束我们的生活。或许这就是人生的轨迹。二、5、D6、D7、A8、(1)认为舜很贤,便排除了尧能清楚地了解一切;认为尧是圣人,便排除了舜用德行进行教化的可能,不可能两方面同时成立。(2)命令早晨到达,晚上情况就得到改变;晚上到达,第二天早晨情况就得到改变;十天工夫天下就能全部改变情况,为什么还要等到一年以后呢!三、9、内容抓住孤舟、蓑笠翁、寒江雪三个意象,想象合理,修辞准确即可。10、昆曲是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的曲唱艺术体系。

第2天一、1、赢得仓皇北顾烽火扬州路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4、蜡炬成灰泪始干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6、哀民生之多艰7、挟飞仙以遨游8、虽九死其犹未悔9、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10、俯察品类之盛11、响穷彭蠡之滨12、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13、卷起千堆雪一时多少豪杰14、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15、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16、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17、门衰祚薄18、何当共剪西窗烛19、渺沧海之一粟爱吾生之须臾20、烟光凝而暮山紫二、1、(1)运用了虚实结合和借景抒情的手法。从实景角度看,写了夜晚看到的云之洁白和枫叶之红艳;从虚的角度看,具有象征意义,写出了“白云”的浮游和“红叶”的飘逸,借助景物,表现了诗人悠闲清静的心境。(2)同意。前两句写清亮的溪水绕着翠绿的青山,澄碧的天空倒映于水中,两者澄鲜一色,正是因为有皎洁的月光,诗人才在秋夜中欣赏到水之清,感受到山之碧。诗的第三、四句写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而生的超尘脱俗、心旷神怡之感。全诗写景抒情朴素自然,所有景物和感受都是受到月光的笼罩,而全诗不着一“月”字,“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