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玉和杜丽娘人物形象对比分析_第1页
紫玉和杜丽娘人物形象对比分析_第2页
紫玉和杜丽娘人物形象对比分析_第3页
紫玉和杜丽娘人物形象对比分析_第4页
紫玉和杜丽娘人物形象对比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紫玉和杜丽娘人物形象对比分析◎曾凤珠

(豫章师范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南昌330103)

《紫玉》与《牡丹亭》都是古代文学中有名的爱情故事。两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都有外在的美貌,一定的身份,都是为追求自由爱情而牺牲,人鬼情未了,他们具有相似的经历,相似的品质,为了心中的挚爱,超越生死,为情而死,为爱而活。

一、《紫玉》与《牡丹亭》故事梗概对比

魏晋南北朝时期干宝创作的《搜神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志怪小说集,有神仙方术的变幻,妖魔鬼怪的神异,民间传说,佛道传说因果报应,人鬼和人神之恋等,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紫玉》是动人爱情故事中的一篇,叙写了吴王夫差的女儿恋上了童子韩重,私订终身,吴王不同意,紫玉含愤而死。后韩重求艺归来知道紫玉已死,于是携带牲币去紫玉墓前吊唁、痛哭流涕,紫玉灵魂出现,两人在墓中结为夫妻,离别时紫玉赠送明珠给韩重。韩重回去告诉吴王,自己与紫玉在墓中相会的事情,吴王称其为挖掘坟墓盗明珠,想要逮捕韩重,后来紫玉魂魄出现,请求吴王放过韩重,变成一缕轻烟消失了。

《牡丹亭》是江西临川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写了杜丽娘与柳梦梅凄美的爱情故事。《牡丹亭》主要写了美丽纯洁而又多愁善感的杜丽娘在封建专制主义束缚下久居深闺,在一个美丽的春天和丫鬟春香去游园,看到了院子里美丽的春光,回来做了一场春梦,后来患了相思病,随后因病去世,死后埋在了梅花庵,刚好进京赶考的柳梦梅途中风寒,住进梅花庵,病愈后他与杜丽娘的游魂相遇,情意绵绵,过上了幸福美满的夫妻生活。不久,柳梦梅来到淮扬告诉杜宝巡抚,告知其自己是杜家女婿,杜宝怒不可遏,认为其发掘女儿坟墓,欲判他斩刑,在审讯吊打之时,被告知柳梦梅考中状元,皇帝亲自断案,判定柳梦梅和杜丽娘是真人身,让他们父子、夫妻相认。[1]

这两部作品的故事情节惊人的相似:都是身份尊贵的美丽女性,喜欢上了年轻的书生;两女子俱因为爱而不得而抑郁而终,所不同的是《牡丹亭》中杜丽娘和柳梦梅最后结成连理;《紫玉》中紫玉的魂魄和韩重的缘分只有三天,至于紫玉后来有没有复活,文中并没有交代。这两部作品都以封建社会的恋爱、婚姻问题为题材,揭露了封建门第、等级观念对人性的束缚,封建家长对待子女婚姻的蛮横态度,反映了古代封建婚姻制度对广大青年男女的残害,尤其是对女性的伤害,同时也反映了古代青年男女的反叛精神以及他们追求婚姻自主的顽强意志。[2]

二、紫玉与杜丽娘人物形象对比

首先,紫玉与杜丽娘都是至情女,她们出身相似,有着类似的经历,因情而死,为爱而生,古代典型的痴情女郎形象。紫玉对韩重与杜丽娘对柳梦梅坚贞不渝的爱情是如此相似。紫玉对韩重的爱情矢志不渝,活着的时候得不到,死后的鬼魂仍然对恋人满腹深情,紫玉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杜丽娘又何尝不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呢。其次,紫玉与杜丽娘都有强烈的反叛精神,对封建专制主义的重压感到强烈的不满。可见,几千年来广大百姓追求爱情自由而努力抗争的意志是一脉相承的。紫玉和杜丽娘人物形象还是有细微差别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性格发展变化之不同

紫玉不仅才貌俱佳,而且主动、大胆。以公主身份主动追求穷书生韩重,并大胆地承诺成为韩重的妻子。当吴王拒不答应后,她仍然不甘心,郁郁而终。等到韩重来到其墓前吊唁时,魂魄主动从墓中出来,歌泣“一日失雄,三年感伤。虽有众鸟,不为匹双”,足见紫玉的痴情、专一。后又主动“邀重还冢”,两人行了三天三夜的夫妇礼,临走赠送礼物给自己的恋人,后来还现形泣告其父,搭救韩重。可见,紫玉在爱情方面一直都是一个很有主见,有自己独立意识的女性。

杜丽娘,是一位美丽贤淑,知书达理,出身官宦之家,酷爱自由,反叛束缚,追求理想爱情,为情而死,为爱献身的痴情女郎。杜丽娘性格经历了变化发展过程,由开始的唯唯诺诺千金大小姐发展到敢于决裂,因情生梦,寻梦觅爱,为爱而死,死后与阎王据理力争,对情人一往情深,最终为情而复活,与柳梦梅私订终身。杜丽娘与柳梦梅历经劫难,最后喜结连理。

(二)爱情观之不同

紫玉是在现实生活中与韩重接触而产生感情,韩重是实实在在的人,至于他们俩的恋爱经过及细节作者并未提及,由于以前的志怪小说故事梗概比较粗糙,艺术成就远比不上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但是紫玉的爱情观与杜丽娘“痴情”程度不相上下。杜丽娘由人性自然欲望发展到爱情转而到达“至情”。与紫玉日久生情不同,杜丽娘的爱情是毫无准备的,梦中突然出现一个书生,没有经过恋爱就直接共度云雨,显然汤显祖所塑造的爱情更为大胆。

(三)为爱主动之不同

两位女性遇到自己理想的伴侣都积极主动争取,渴望实现自己理想的婚姻,紫玉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初心不改。杜丽娘的性格经过了几度发展,性格由温顺服从到勇于反抗。由此可见,紫玉比杜丽娘更为主动、坚决。

(四)爱情结局之不同

《紫玉》显然是一个爱情悲剧。干宝所处的年代,封建专制主义对女性婚姻的迫害之严重,封建时代的早期,封建统治者的势力过于强大,那时候的女性追求这种理想的爱情,基本上不可能实现,所以作者的进步思想,肯定落后于以后的朝代。[3]

《牡丹亭》里的爱情是喜剧结局。杜丽娘一生“因梦生情”“因情而死”“死不弃情”“因情复生”是汤显祖大胆地突破前人的思想,用“至情”论反对封建礼教,控诉封建礼教对青年女性的迫害。杜丽娘爱情的圆满结局,解放了人性,谱写了一曲热爱自由、向往幸福的生命赞歌。

三、《牡丹亭》对《紫玉》的继承与发展

(一)情节更为跌宕起伏

干宝的《紫玉》主要写“因情复生”人鬼相恋的故事情节,结构紧凑、文字质朴,是人们好生恶死观念的延续,对至情的讴歌,反映百姓向善向美的美好爱情观。[4]青年男女相恋—两人分别—女主离世—女主因情复生—男主遇险—女主相救,汤显祖《牡丹亭》明显受到这一情节结构的影响,而且影响较大。《牡丹亭》情节结构:杜柳梦中相恋—杜伤情而死—化为鬼魂与情郎相遇—柳请人掘墓,杜复活—杜父亲误以为柳是盗墓者—柳中状元—杜丽娘现形向皇上诉说实情—有情人终成眷属。相较《紫玉》平铺直叙的情节发展,后世《牡丹亭》的故事情节更加跌宕起伏,关于人物、情感、场景的描写也更加华美细腻,紫玉最后“灰飞烟灭”的悲剧结局改编成为“大团圆”喜剧结局。[5]

(二)人物形象更为鲜明

紫玉是一个为爱而死,哪怕做鬼也想和恋人在一起的痴情、专一的女性形象。杜丽娘同样也是一个因梦生情,因情而死,死不弃情,因情而复生的至情化身。她们不仅痴情,为爱抗争,尤其是紫玉即使预知是悲剧结局,依然执着地反抗。紫玉是干宝小说里的人物,小说更注重情节的离奇,而杜丽娘是汤显祖戏曲里的人物,戏曲毕竟是舞台艺术,更重视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所以在人物心理世界刻画这一方面,汤显祖的《牡丹亭》更胜一筹,当然所处的时代不同,明代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比东晋更为先进,所以汤显祖的《牡丹亭》杜丽娘形象叙写得更为丰满也是必然的。

(三)主题的深化

《紫玉》的主题主要是反对封建门阀制度、等级制度的压抑,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爱情而进行反抗的自主精神。《牡丹亭》的主题表达了古代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理想的爱情,以及对束缚人性的封建道德礼教、迂腐的程朱理学的批判。全剧借杜丽娘为爱而死,为爱又复生的故事,用情反理,表达了一种为理想爱情打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超越了生死,为爱而生,为爱而活的生命意识。

(四)艺术成就更为突出

《紫玉》的艺术成就主要有两点,第一,丰富的情节塑造动人的人物形象,“相爱”“拒婚”“哭祭”“魂诉”“冥婚”“相救”等一系列情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尤其使紫玉的形象更为生动。第二,韵散相间,为作品主人公提供抒情的手段,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色彩。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和《紫玉》的艺术成就有相似之处,浪漫主义手法就是他们的相同之处,但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牡丹亭》大部分采用情景交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尤其是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也是魏晋南北朝小说与明清戏曲的不同之处。

四、探析《紫玉》《牡丹亭》背后的意蕴

(一)社会背景不同

《紫玉》是东晋史官干宝《搜神记》里的一篇,《紫玉》创作的社会背景较为复杂,魏晋时期,盛行鬼神志怪之书,鲁迅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到“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劳动人民渴望摆脱饥饿、死亡,追求幸福、安宁的生活,现实中无法实现,于是把强烈的反抗意识和执着的理想追求寄托于鬼神。干宝在《紫玉》一文中写人鬼相恋,主要是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而产生的一种浪漫主义的幻想。[6]明代程朱理学思想占统治地位,严重压抑着人性的发展,出现了一批道貌岸然的假道学家,汤显祖十分反感,于是创作《牡丹亭》提倡用情反理,追求自由爱情和个性解放。

(二)写作风格不同

在《搜神记·自序》中,干宝就提出自己作《搜神记》的主旨是为了“发明神道之不诬”,从而塑造鬼神女子形象,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黑暗,揭露不合理的婚姻制度、门庭等级制度对青年男女爱情的毁灭。[7]汤显祖的《牡丹亭》受干宝志怪小说的影响很大,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人物塑造及艺术手法等方面有很多相通之处。这也正说明了古代小说与古代戏曲关系非常密切,相互交叉,互相渗透,同源异流,有共同的文化内涵。

(三)悲剧的根源

虽然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一个喜剧的结局,但从《紫玉》《牡丹亭》中女主人公变成鬼魂这一情节来看,古代青年男女爱情受到束缚,不能实现理想爱情是真,但真正受伤害最严重的却是女性,女主人公地位高下嫁一个穷书生,最后落得个死亡的下场,包括男主人公远游求学考取功名的情节,这说明干宝、汤显祖明显仍然受到封建“男尊女卑”、男子需考科举追求功名的思想影响,他们同情当时女性在婚姻中的不平等地位,但他们自己本身并未彻底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这也许是因为与他们所处的时代相关。虽然发展到了明代,资本主义思想有所萌芽,但并未得到发展。

五、分析紫玉和杜丽娘人物形象的时代意义

(一)女性自主意识的萌芽

《牡丹亭》和《紫玉》这两个故事,可谓是两个女性的爱情奋斗史,女性的形象更为生动,她们自觉地追求美好爱情和幸福婚姻,在封建社会家庭和人际交往中不断展现个人才能和独立的见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社会女性先进的人生观。她们克服一切阻力追求自己理想的伴侣,哪怕变为鬼魂也要抗争,她们的痴情一直是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关婚恋故事的主旋律,她们在婚恋家庭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这正是那个时代女性自主、独立个性意识的萌芽。

(二)当代青年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

《紫玉》《牡丹亭》中的紫玉和杜丽娘形象揭示封建家长制的淡漠无情,她们深受封建礼教、封建伦理道德的残害。无论吴王夫差还是杜宝巡抚都是威严的长者,按照传统礼教来要求女儿,希望找个门当户对的女婿,可是她们只把女儿当作工具,并没有把她们当作有生命的“人”。作品通过紫玉和杜丽娘人物形象主要是批判封建礼教的不合理、残酷。倡导人性的复苏和回归,塑造叛逆女性形象,对虚伪吃人封建制度的批判,对大胆追求自由爱情的赞美,激励了后代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爱情的热情。即使到现在,紫玉、杜丽娘的人物形象仍然有积极的时代意义。[8]她们身上有反封建追求个性解放、民主的献身精神,热爱生活,追求幸福。当自己在爱情婚姻中遭遇不幸时,她们努力抗争,甚至付出生命,哪怕变成鬼也要继续抗争,直至胜利。她们不怕权势,不求名利,遇到自己心仪的对象,哪怕他们地位、经济上都不如自己,仍想尽办法克服种种阻碍,追求自由平等爱情和做人的权利。这对于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爱情观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当代青年寻找自己理想的配偶,更多是追求精神上的契合、心灵上的沟通而非物质上或外在的因素,包括当代的父母和长辈更多的应是尊重子女的选择。

(三)追求真善美人生境界

紫玉、杜丽娘活着的时候善良、温顺、美丽,热爱生活,追求自己的理想爱情,遇到困境,面对邪恶势力,坚决与之抗争,死了变成鬼之后,面目并没有变得狰狞,继续抗争追求理想的婚姻生活,仍然给人一种美感,死后亦是一种悲壮的美,就像李清照诗中所写的那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干宝、汤显祖借助道教的鬼魂观念,塑造了紫玉、杜丽娘鬼魂形象,她们追求真情、爱美、向善,符合百姓的审美心理和对美的追求。当代青年应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