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天合光能研究报告 围绕光伏组件开拓业绩增长点-一体化扩张稳固公司优势地位_第1页
2023年天合光能研究报告 围绕光伏组件开拓业绩增长点-一体化扩张稳固公司优势地位_第2页
2023年天合光能研究报告 围绕光伏组件开拓业绩增长点-一体化扩张稳固公司优势地位_第3页
2023年天合光能研究报告 围绕光伏组件开拓业绩增长点-一体化扩张稳固公司优势地位_第4页
2023年天合光能研究报告 围绕光伏组件开拓业绩增长点-一体化扩张稳固公司优势地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天合光能研究报告围绕光伏组件开拓业绩增长点_一体化扩张稳固公司优势地位一、25年深耕组件生产销售,一体化布局叠加品牌效应龙头地位稳固1.1、围绕光伏组件开拓业绩增长点,一体化扩张稳固公司优势地位公司围绕光伏组件不断发展,光伏系统与智慧能源业务助力前行。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光伏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目前的主要业务包括光伏产品、光伏系统、智慧能源三大板块。光伏产品包括单晶的硅基光伏电池和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光伏系统包括系统产品业务及光伏电站业务;智慧能源包括储能解决方案、光伏发电及运维服务、智能微网及多能系统的开发和销售以及能源云平台运营等业务。目前光伏组件是公司的主要产品。超一体化布局,稳定企业未来盈利。2022年6月18日,天合光能发布公告计划在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天合光能(西宁)新能源产业园项目,包括年产30万吨工业硅、年产15万吨高纯多晶硅、年产35GW单晶硅、年产10GW切片、年产10GW电池、年产10GW组件以及15GW组件辅材生产线,业务范围大大扩展。在本次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后,公司能够借助一体化的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借助一体化传导成本压力的优势,企业盈利波动也将更加稳定。1.2、公司深耕光伏行业25年,成就全球能源物联网引领者天合光能成立于1997年,于1999年成立光伏技术研发和创新中心,专注太阳能应用技术的研发,并成功通过ISO9002认证。2004年天合光能第一条组件产线正式投产,并在2005年-2006年间完成国际化进程将销售网络扩展至全球各地,并正式在纽交所上市。2007年-2016年期间,天合光能不断扩张组件与电池产能,并持续研发投入从而成为了全球领先的太阳能整体方案提供商。2007年初,公司组件产能为150MW,至2016年公司组件历史累计出货量已突破30GW,全球排名第一。公司的IBC电池转换效率也达到了23.5%,创造了世界纪录。2020年,公司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截至2021年底,公司组件累计出货量已超过100GW,并且拓张了光伏系统和智慧能源等业务,成为了全球能源物联网的引领者。1.3、公司股权结构稳定,核心管理人员经验丰富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公司董事长高纪凡先生为公司的实控人和最终受益人,直接控制了天合光能16.24%的股权,间接通过其控制的盘基投资、清海投资和天合星元持股16.97%。1.4、公司业绩表现持续向好,盈利能力提升空间大公司业绩表现持续向好,光伏组件龙头地位稳固。2018-2022H1,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

50.54/233.22/294.18/444.80/357.31亿元,同比-4.22%/-6.91%/26.14%/51.20%/76.99%,营业收入增速逐年提升。2018-2022H1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8/6.41/12.29/18.04/12.69亿元,同比+2.85%/+14.82%/+91.90%/+46.77%/+79.85%。2021年以来,受益于各项有力政策带来的光伏装机高需求,光伏各环节景气度大大提升,公司业绩表现持续向好,预计未来公司保持光伏组件龙头地位。光伏组件业务是业绩主要增长点,未来有望持续高增。近年来公司光伏组件业务保持高速增长,2021年营收为343.95亿元,4年CAGR为24.44%;光伏组件业务收入占比逐年提升,由2018年的57.26%提升至2021年的77.33%;2021年公司组件出货量为24.8GW,同比增长55.9%。2021年光伏组件业务毛利率受上游原材料上涨影响略有下降,为12.4%,预计下半年随着原材料价格下降,毛利率将稳步回升。预计行业高景气度的持续将带动公司光伏组件业务量价齐升。光伏系统和智慧能源业务业绩稳定增长。2021年公司光伏系统业务营收为80.58亿元,同比增长32.17%,占总营收比达18.12%。智慧能源板块营收为9.99亿元,同比增长8.96%,占比为2.25%。2021年光伏系统业务毛利率为14.78%,智慧能源业务毛利率为53.06%。2021年公司进一步提高光伏系统业务市占率并积极开拓智慧能源业务的新市场,预计未来两项业务营收将稳定增长。公司盈利能力稳定,上游原材料价格影响毛利。近年来公司盈利能力稳定,ROE稳步增长,2019/2020/2021/2022H1年分别为5.50%/9.09%/11.21%/6.32%。公司毛利率2018-2022H1分别为

15.29%/17.39%/15.97%/14.14%/13.57%。2022年受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处于高位影响,公司毛利率小幅下降,2022年H1较2021年下跌0.58pct。预计随着2023年上游硅料环节产能的陆续投产,原材料价格将呈下行趋势,公司毛利率也将稳步回升。费用率稳步下降,费用管控能力增强。近年来,公司对费用管控的能力不断增强,三费占比逐年下降,2019-2022H1分别为12.69%/10.29%/9.23%/7.97%。其中2022H1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分别为2.83%/2.43%/0.96%/1.75%,同比降低0.18/0.68/0.78/-0.08pct。2022年研发费用率上升主要原因是研发投入增加对应研发费用增长。坚持创新驱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公司全面提升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以推动新技术的产业化实施路径,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稳固龙头地位。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累计达25.55亿元,研发费用为9.25亿元,同比增长154.43%。2021年公司研发人员人数由上年的622人增至983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由4.40%增至5.59%。截至2021年,公司拥有有效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共988件,其中发明专利326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持续位居中国光伏行业领先地位。而研发投入的增加带来的成果也十分明显,7月5日,天合光能自主研发的210尺寸PERC电池,经中国计量科学院第三方测试认证,最高电池效率达到24.5%,第24次创造大面积210产业化P型单晶硅PERC电池效率新的世界纪录。二、全球光伏装机需求维持高景气,各项政策持续推进光伏行业光伏1-10月国内新增装机量与发电量快速增长,需求景气度稳中有升。根据能源局统计数据,22年1-10月光伏新增装机量58.24GW,同比+98.7%,其中22年10月光伏新增装机量达5.64GW,同比+50.4%,装机量同比维持高增速。2022年1-10月全国光伏发电量19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8%,其中2022年10月发电量1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8%,较去年同期明显上升。光伏招标与中标增长迅速,潜在需求旺盛。从招标数据上看,1-11月光伏项目累计招标量169.456GW,同比上涨179.75%。11月招标量11.21GW,环比+258.49%,同比+225.53%。分布式招标量同环比均增加,11月分布式光伏招标量为2.25GW,环比+19.17%,同比+142.42%;集中式光伏招标量为8.96GW,环比+622.33%,同比+256.15%。2022年1-11月光伏项目累计中标量135.93GW,同比上涨96.97%。11月中标量25.98GW,环比+119.92%,同比+631.12%。光伏10月出口量环比回落,但欧洲光伏需求维持旺盛。根据盖锡咨询,2022年10月我国光伏组件出口量为11.70GW,环比-7.5%,同比+14.13%。其中10月组件出口欧洲部分国家(荷兰、西班牙、德国、葡萄牙、波兰、意大利、希腊、比利时、法国)出口量为5.99GW,环比-12.74%,同比+40.41%。欧洲光伏需求旺盛。2022年1-10月,我国光伏组件累计出口量为137.74GW,同比+66.16%。其中出口至欧洲部分国家组件出口量为70.10GW,同比+97.85%。预计未来需求维持长时间高度景气,全球装机量保持高速增长。综合以上装机、招标、出口来看,上半年光伏产业链需求较去年大幅增长。Q4来看,硅料降价拐点逐步接近,目前次级料与正品料价差逐渐加大,同时国内需求在装机潮的刺激下有望在年底迎来环比高增。展望明年,美国10414公告之后,组件东南亚产能不再受到限制,在欧洲新能源迭代浪潮翻涌与国内被压制需求释放的背景下,全年光伏装机将大幅度增长。若将目光放长远,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十四五等目标与规划带来的各项利好光伏发电政策的颁布与实施,预计未来光伏装机需求保持高速增长。预计22-24年国内光伏装机需求为90/110/130GW,同比增长64%/22%/18%;全球光伏装机需求为240/350/460GW,同比增长55%/31%/30%。我们预计2023年全球新增光伏需求达350GW,全球组件需求达433GW。假设单W硅耗为2.8g,则23年硅料需求约121万吨,硅料有效产能约125万吨,23年全年硅料供需结构依然处于紧平衡的状态。除硅料环节外其他环节基本均处于供过于求状态,硅片/电池片/组件可覆盖大尺寸产品的有效产能分别为650/590/590GW。三、渠道、技术、产能三方助力公司出货提升,保障公司组件环节引领者地位3.1、量的驱动力一:渠道能力是量的基础驱动3.1.1、全球化布局积累渠道优势,销售模式多样助力业绩提升公司是我国最早从事光伏电池组件生产、研发和销售的公司之一。随着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升,公司加速全球化布局,实现市场全球化、制造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和人才全球化。公司在瑞士苏黎世、美国费利蒙、迈阿密、阿联酋迪拜、新加坡以及日本东京设立了区域总部,并在澳大利亚、韩国、印度、阿联酋、土耳其等国设立了全球营销和服务中心,在泰国、越南建立海外生产制造基地,业务遍布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在海外成立了多家子公司,子公司的设立有助于公司在当地开辟销售渠道、适配当地税收政策、抢占当地市场份额。凭借多年来持续的全球化发展,公司在海外销售渠道方面积累显著。2021年公司海外收入为267.84亿元,行业内仅次于隆基与晶科。近年来公司海外收入占比持续维持高位,2018年-2021年海外收入占比分别为

43.89%/68.99%/71.43%/62.53%,自2019年以来稳定在60%以上,与同行业公司相比,海外收入占比也处在行业内较高水平。公司收入除中国以外主要来自于欧洲和美国,2021年占比分别为21%和11%。5月欧洲公布REPowerEU计划提出将可再生能源利用占比在2030年提高到45%,同时将欧盟的太阳能光伏并网目标增加到600GW;2029年之后,将强制所有住宅建筑使用屋顶太阳能,所有建筑都要做好使用太阳能的准备;简化光伏安装申请程序,所有申请手续不能超过3个月。美国方面取消了反规避调查,表示两年内不会对进口太阳能产品征收新关税。欧美方面的利好政策将释放当地此前被压制的光伏装机需求,中国光伏各环节出口也将随之受益。我们认为公司将受益于此前在欧美长久的布局,预计来自欧美的收入将进一步提高。公司布局东南亚供应链,开拓全球电站开发市场。随着2021年5月越南太原工厂的首批210电池及组件成功投产,公司在越南与泰国合计建成6GW电池片及组件产能。公司布局东南亚供应链除可以顺利参与东南亚光伏市场外,也为公司南半球与美国市场的销售提供支持。东南亚供应链使公司在美国对中国实行严格税收政策时获益。公司针对不同的业务类别采取了不同的销售模式,结合在海外长期的布局,公司销售渠道趋于多样化。3.1.2、深耕太阳能光伏领域二十余年,品牌已得到全球广泛认可品牌效应带动渠道扩张,形成行业壁垒。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评选的全球光伏组件制造商排名中,公司长期位居第一梯队(Tier1),同时公司是光伏行业唯一一家连续六年被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评为可融资性100%评级的组件品牌。国际权威认证机构PVEL每年发布年度光伏组件可靠性记分卡,对光伏组件可靠性测试结果进行最全面的公开比较。截至2022年天合光能已连续8次获评PVEL全球“最佳表现”组件制造商,国内组件厂商中只有晶科能源同样连续获此殊荣,公司组件可靠性及发电能力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多次获得肯定。硅料高价背景下,龙头企业借助品牌效应带动规模效应获得更高溢价,并向海外市场拓展,形成壁垒。3.2、量的驱动力二:技术迭代是出货量的矛3.2.1、大尺寸大功率组件成为行业主流,公司大尺寸产能占比超过70%由于大尺寸成本方面的红利,光伏中游各个环节已都向大尺寸转变。从供给侧角度来看,2021年,全球210+182组件产能达292GW,已经超过166mm以下的组件产能,占比约为组件总产能的68%,因设备兼容性,其中兼容至210组件产能达170+GW,超过182组件产能。PVinfolink预测,至2025年,大尺寸电池片和组件的产能都将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逐步替代式微的166mm及以下的产能。从上游硅片供给的隆基和中环来看,大尺寸已然成为市场主流。硅片环节的两大龙头中环与隆基已经进入大尺寸时代,自2021年第三季度以来,双寡头已开始以大硅片生产为主。随着旧项目的完工,去年第三季度起,G1尺寸的硅片、电池片需求及产出也快速萎缩。过去主流的几款M6及以下硅片也受到了大尺寸硅片的冲击,正在陆续降低份额并切换到大硅片中。到目前的2022H2,中环的210尺寸占比已经超过出货量的70%,隆基的182尺寸占比超过60%,因此从供给角度看大尺寸成为降本的必经之路。从下游招标需求来看,大尺寸组件功率更容易满足需求。基于产能及成本优势的考虑,国内外大型地面电站以及分布式项目也开始采用大尺寸配套产品。202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印发《“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的通知,明确了发展大尺寸高效光伏组件。中国国家能源集团2021年集中采购组件需求中,高功率组件占比约到80%,大尺寸组件在大型地面电站和分布式的应用将快速推进。天合光能在2021年底电池总产能达到35GW左右规模,组件总产能达到50GW左右,其中,210mm大尺寸电池产能占比达到70%左右。公司最新组件产品天合至尊超高功率组件叠加了210mm尺寸硅片、高密度封装、多主栅(MBB)等多项前瞻性创新型技术。至尊组件已囊括了410W、430W、510W、555W、580W、600W、670W等功率的组件产品,目前大功率组件已成为行业主流,而公司的产品能够适配各种应用场景。2021年下半年,天合光能对670W至尊组件进行了“一标五严”共6项机械性能极限摸底测试,均以全优成绩完美通过,各项指标远超行业标准。目前已经有21家主流逆变器厂商210余款产品以及14家全球跟踪支架匹配全面适配天合210至尊系列超高功率组件。2021年12月公司与阿特斯、固德威等12家行业领先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构建600W+分布式应用体系。随着大尺寸高功率组件成为行业主流,结合公司不断扩张大尺寸电池片、组件产能,预计公司未来业绩高速发展。大尺寸之下,公司持续优化PERC电池转换效率。研发团队在坚持大尺寸组件生产进行降本的同时,不断推出包括MBB技术、激光选择性掺杂(LDSEPlus)等技术,搭配全黑电池的外观设计可提升低辐照性能、满足低衰减和高可靠度,最终形成高性能、强美观的大功率电池片。目前公司的高效210PERC+电池研发团队通过持续研发将电池转换效率提升至24.5%,为大尺寸PERC电池片组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引领行业发展。3.2.2、N型技术未来有望成为主流技术路线,公司提前布局进行技术研发N型电池片、组件发展潜力高。在任何时候技术都是一家公司穿越周期的最大保障,N型技术就是组件厂商们的方舟。随着PERC电池片转换效率越来越接近理论最高值24.5%,具有更高电池转换效率能够节省更多成本的N型电池技术将在未来逐步取代PERC电池。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预测数据显示,2022年,N型电池(HJT、TOPCon)占比有望从3%提升至13.4%,2022年也被称为N型电池元年。尽管还不能确定最终的N型技术路线,但是N型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趋势,未来将替代P型电池成为市场主流。3.3、量的驱动力三:产能是出货量的后盾公司出货量保持高增速,多年来行业龙头地位稳固。公司2021年组件出货量达24.81GW,同比增长55.92%,增长速度高于2021全球新增装机量增速的13.96%,近10年内,天合光能出货量都保持了行业前4的水平,行业龙头地位稳定。公司产能不断扩张,2021年底电池总产能达到35GW左右规模,组件总产能达到50GW左右。2022年,各项新产能正在规划与建设,其中包括宿迁以及西宁的N型电池片、组件项目。预计到2022年底,计划电池年产能达到50GW,组件年产能达到65GW。合作模式建设一体化产能。2020年通威与天合双方达成了三项投资协议。其中,天合光能与通威股份下属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通威太阳能有限公司分别签署《合资协议》,合作成立项目公司并共同投资年产4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年产15GW拉棒项目、年产15GW切片项目及年产15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项目总投资额约为150亿元,目前各项产能均已投产。开展独立一体化布局,巩固公司龙头地位。2022年天合光能发布公告计划在西宁投建年产30万吨工业硅、年产15万吨高纯多晶硅、年产35GW单晶硅、年产10GW切片、年产10GW电池、年产10GW组件以及15GW组件辅材生产线。此次规划主要针对N型技术,该规划的实施有助于公司借助西宁当地的政策及产业配套优势提升公司在N型电池技术产业化的竞争地位,优化N型产业链上下游的整体布局。除此之外,公司自供比例也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将由此获取成本优势并提升盈利能力,在某一环节成本过高时,成本也能更好的传导。加上西宁和与通威的合资子公司通合的权益产能之后,在2024年底天合将拥有30万吨工业硅产能,10万吨硅料产能,38.3GW硅片,60GW电池和71GW组件的产能。储能业务产线同步扩张。除组件业务外,公司也在持续强化储能技术研发能力建设,扩建储能业务相关的各项产能。2021年公司继续深入布局垂直一体化产业,合资10GWh电芯生产线及2GWh模组生产线、自有系统集成产能2GWh正在逐步达产。目前已拥有的生产线包括年产能2GWh磷酸铁锂电芯生产线、年产能2GWh储能模组生产线、年产能2GWh储能集装箱系统集成线。四、多因素驱动盈利能力上行4.1、盈利驱动力一:分销发展品牌溢价能力高分销市场溢价能力较高,公司分销比例市场领先。对于分销和直销市场,分销市场中针对小型工商业和分布式市场场景较多,因此其对于价格的接受度更高,能够给公司带来更多的产品溢价。公司是行业中最重视分销渠道的公司之一,分销门店数量扩展迅速,分销商数量位于行业前三。同时公司通过策划市场活动,建立品牌形象,增强客户黏性,增加单体客户价值以获得高的溢价。公司目前已建立了完善的组件经销网络,向全球各地销售高品质、高可靠性的组件产品,预计经销模式未来继续为公司提升盈利能力,光伏系统和智慧能源业务也将随渠道进一步扩张获益。2021年公司分销模式销售额占比达39.1%,对比同行业公司处于高位。4.2、盈利驱动力二:新布局的上游产能逐渐释放天合光能计划在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天合光能(西宁)新能源产业园项目,包括年产30万吨工业硅、年产15万吨高纯多晶硅、年产35GW单晶硅、年产10GW切片、年产10GW电池、年产10GW组件以及15GW组件辅材生产线。项目分为两个阶段。预计一期投资收益率为18.93%,二期为15.60%,到2025年合计释放近百亿利润。尽管工业硅价格波动较大,但在长期投资下,价格将趋于合理范围。预计天合光能一期将产生39亿元的净利润,由于项目目前已经与青海西宁市人民政府签订协议,一期投资周期可以视为1.5年,因此一期投资收益率预计为18.93%。二期项目将产生58亿元的净利润,投资周期为2年,因此二期投资收益率预计为15.60%,均高于公司2021年净资产收益率11.21%。4.3、盈利驱动力三:硅料价格有望下行,组件盈利有望迎来谷底反弹硅料价格有望于明年一季度迎来拐点。2022H1硅料价格在超预期的需求支撑下,继续保持上行趋势,目前已经接近300元/吨,较年初上行27.8%,同时上游的高价继续压缩下游组件的利润空间,但随着各个厂商的产能投产,我们预计明年一季度之后硅料价格有望迎来拐点。由于硅料存在3-6个月的产能爬坡,今年三季度和四季度的产能投放需至明年一季度之后才能形成有效产能,因此我们认为年内在需求的支撑下仍然较难看见拐点,但随着一季度产能爬坡的逐渐完成叠加更多的小型厂商的投产,上游的利润垫有望向下游环节分散性传导,组件环节盈利能力2023年有望从谷底反弹,预计将带动组件毛利上升2分/瓦左右。4.4、盈利驱动力四:新电池技术带来溢价TOPCon电池片单瓦盈利高于PERC。根据PVInfoLink7月14日周统计数据知210大尺寸PERC电池片的单瓦价格为1.22-1.23元,同尺寸TOPCon单瓦价格为1.3-1.36元,经测算PERC电池成本为0.78元/W,TOPCon电池成本为0.79元/W,主要原因是TOPCon使用硅料成本和银浆消耗量更高。但由于TOPCon电池的转化效率更高,在单瓦盈利上TOPCon比PERC电池高,表现为PERC单瓦盈利在区间0.44-0.45元内,TOPCon单瓦盈利在区间0.51-0.57元内。随着天合在N型电池片在22年4季度的投产,我们预计该部分的产能将获得7-12分/瓦的单位盈利溢价。技术储备丰富,紧跟技术发展。尽管目前天合在TOPcon技术路线上已经开始量产建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天合就放弃其他的技术路线,天合在HJT、IBC和钙钛矿叠层等前沿太阳能电池技术也进行了相应的技术储备。在异质结方向,天合已在行业内率先完成了210HJT组件的全套认证,同时完成电池实验室的筹建工作,为未来3~5年的HJT技术研究打下基础。而根据公司2021年年报披露,公司研制的钙钛矿/晶体硅两端叠层太阳电池效率大于29%。在技术路线未确定的当前时间点,保持多条技术路线同时并进储备是龙头企业的最佳选择,这意味着在未来决出胜负的时刻,可以快速转换产能而不被技术限制。五、跟踪支架与分布式电站业务有望修复利润5.1、跟踪支架市场空间广阔度电成本持续下降助力跟踪支架渗透率持续提升。2010-2021年,全球光伏电站的加权平均LCOE从0.417美元/kWh下降至0.048美元/kWh,降幅达88%,在所有可再生能源发电中降幅最大。IRENA预计,在产业链各环节成本持续下降和组件效率不断提升的双重助推下,从长期来看,光伏的全球加权平均LCOE到2030年将降至0.040美元/千瓦时,继续保持成本优势。由于使用跟踪支架相比固定支架更能提高项目发电效率,随着度电成本的持续下降,跟踪支架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跟踪支架出货不断加速,未来空间巨大。跟踪支架技术不断完善在降低价格的同时提高了组件转化效率,成为众多电站提高效率的首选。从存量市场来看,跟踪支架市场比例以每年1pct左右的速度提升;从增量市场来看,跟踪支架在2013年占比不到10%,而目前已超过30%。根据伍德麦肯兹统计,2021年全球跟踪支架出货量为56GW,2016-2021年实现CAGR36.59%,增速迅猛。2019年全球跟踪支架市场渗透率仅为26%,除去使用率较高的美国市场,其他地区市场渗透率不及17%,跟踪支架整体发展前景仍有较大空间。假设21年全球新增装机需求可达150GW,容配比为1.2,跟踪支架渗透率在集中式光伏中可达44%,单价可达0.58元/W,则21年全球跟踪支架将有约300亿的市场空间。较长期来看,2023年全球跟踪支架出货量预计可达103.35GW,假设2023年跟踪支架单价为0.54元/MW,市场空间可达714亿元。5.2、跟踪支架业务有望恢复国内厂商受影响,跟踪支架21年市占率降低。中信博、天合光能分别为国内两家主要跟踪支架厂商,2020年在全球市场中分别占比8%、4%,但2021年下降至4%、3%。中国企业市占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硅料环节的高价带抑制集中式电站需求,二是大宗原材料成本高涨。2021年天合光能的支架业务营收同比下滑10%,毛利大幅度下滑,从19.5%下降至6.5%。其主要原因具体来看一是硅料价格位于高位,挤压下游利润,进而导致集中式光伏电站开工缓慢,支架业务下游需求收到压制;其二则是受制于全球通胀与,原材料钢材和芯片价格高涨,压缩利润空间,使得毛利率下降。但作为全球前十唯二的中国企业,我们将中信博和天合光能的支架业务对比来看,中信博相对而言其营收下降幅度更大,我们认为一方面天合光能全产业链布局,在组件销售的带动下,对支架业务具有协同效应,这也是天合光能相较于中信博单一业务的竞争优势所在。下游需求较去年大幅度上升。2022年尽管硅料价格依旧保持上扬之势,但是下游需求的旺盛超出预期,不管是从出口数据代表的海外需求,还是招标量代表的国内需求来看,光伏需求全面超出预期。硅料价格有望于22年四季度迎来拐点。我们认为22年4季度有望迎来利润向行业下游的转移,而跟踪支架的下游电站的建设需求有望受益提升。需求走好的同时,原材料价格也在回落。2022年全球流动性开始收缩,同时去年受到疫情影响的航运价格开始回落。原材料中首先回落的是钢材价格,根据中信博招股说明书披露,原材料中钢材价格占到40%以上,因此受宏观流动性影响的螺纹钢价格回落对于天合的支架业务可以带来成本方面的极大节约,截至2022年8月1日全国螺纹钢价格已经较年内高点下降20.44%,较去年同期下降25.7%,今年整体均价在下半年有望继续保持低位。第二个成本方面的影响则是运费方面,CCFI全球航运价格较年内高点已经下降11.13%,随着全球各国面对的常态化处理,下半年全球运费价格有望继续下行。其三则是芯片价格方面,由于过去两年芯片厂商的扩产行动叠加全球通信需求下滑,今年以来部分芯片价格已经出现大幅度的回落,根据新北洋在投资者关系中的回答来看,其购买的芯片价格和运输所用运费出现回落。因此对于天合的跟踪支架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