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简介_第1页
中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简介_第2页
中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简介_第3页
中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简介_第4页
中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简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

简介1地质矿产工作矿产地质勘查矿山地质勘探区域地质调查1/100万1/25万1/5万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基建勘探生产勘探2中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简介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分类》现行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新分类与联合国分类框架的对比3

1954年,我国地质部全国储委决定将苏联1954年批准的“固体矿产储量分类”作为我国矿产勘查工作的参考。

1959年,编制了我国自己的第一部《固体矿产储量分类暂行规范(总则)》。

1977年,在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之后,调整了分类分级,编出了新一轮金属矿、非金属矿的勘查总则,提出了新的分类分级。

1992年,为适应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再次调整了有关内容,出台了所有固体矿产的勘查总则和新的分类分级。

1999年,编制出台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思路、概念与前完全不同。41954-1992年间的矿产储量分类分类分级固体矿产储量分类1954n探明储量平衡表内A1A2BC1C2平衡表外A1A2BC1C2矿产储量分类暂行规范(总则)1959n探明储量开采设计储量远景地质平衡表内A1A2BC1C2平衡表外A1A2BC1C2金属、非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1977n探明储量能利用储量

ABCD暂不能利用ABCD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1992n能利用储量aABCDEbABCDE尚难利用ABCDE51992年以前规范的主要区别:

1、分类条件上,1992年的分类在能利用储量一类中,又分出了a亚类-内外部条件都具备当前能利用;b亚类-内部条件好,外部条件较差者;

2、级别条件上,1977年后的与以前的有较大差别。1959年前的是将矿石加工技术性质和开采技术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作为级别条件,而其后的规范是将其从级别条件中提出,作为矿床开发的条件。6

分类条件主要依据:是否符合矿山生产的技术经济条件,在当前是否有经济效益;

分级条件可分为研究程度和控制程度两个方面,研究程度包括勘查区地质、矿石物质组成、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评价等,控制程度主要指对矿体形态、连续性的勘查程度。级别条件中可靠程度的用词:A级准确控制、准确查明(由矿山承担);B级详细控制、详细查明;C级基本控制、基本查明;D级大致控制、大致查明;7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国家标准,在观念和编制的思路上,与前有很大的差别。它依据1996年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矿产资源法》修正案和1997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发布的《联合国国际储量/资源分类框架》(固体燃料和其他矿产)最终文本编制的。采用的是市场经济的观念。10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主要参考了CMMI认同的联合国国际储量资源分类框架。主要是根据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采纳了联合国分类框架和矿业发达国家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的一些概念形成,同样采用了三维的结构形式来表示。勘查阶段由低到高依次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地质可靠程度对应为预测的、推断的、控制的、探明的。预测的为潜在矿产资源,其余三个为查明矿产资源。在地质轴上用的是地质可靠程度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由低到高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可行性评价的经济意义分为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内蕴经济的、经济意义未定的五种分别在可行性评价轴和经济轴上表示。

11《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主要特点

1利用联合国分类框架中三维的概念进行分类。(见图)E轴-经济轴;

F轴-可行性轴;

G轴-地质轴

图3.2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框架图2采用国际惯例的分类3增强了经济观念,强调了时效性4《分类》中的三大类十六种类型概念界定清楚,不存在交叉现象5采用联合国分类框架中的编码制6矿产勘查与可行性评价两者是相辅相成、循序渐进的关系7用途更加广泛,它将成为矿业市场交易中的重要技术标准

1213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各勘查阶段要求一览表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勘查和研究程度发现矿体(化)进行类比、预测、物化探异常查证矿体地质特征达到大致查明、大致控制程度,其余为大致了解,异常查证控制矿体的总体分布,其余为基本查明和基本控制描述矿床地质模型,异常查证各项工作都要达到详细查明、详细控制程度,包括成矿地质条件和内在规律,建立矿床地质模型工程控制程度可投入极少量工程追索、验证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不要求系统工程网度系统取样工程控制系统工程基础上加密工程及相应的工作矿体连续性推断的基本确定的肯定的地质可靠程度预测的(334)?资源量推断的(333)资源量控制的(332)资源量探明的(331)资源量加工选冶技术性能试验类比、可选(冶)性试验类比、可选(冶)性试验、实验室流程试验、扩大试验实验室流程试验、扩大试验,必要时半工业试验可行性评价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也可以是概略研究可行性研究,也可以是预可行性研究,概略研究SD法的精度Ղ<10%15%<Ղ<30%45%<Ղ<65%Ղ>80%14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的确定:①矿产勘查所获不同的地质可靠程度;②经相应的可行性评价所获不同的经济意义,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

15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即经可研或预可研,在对经济、环境、法律、市场、开采、选冶加工、社会和政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相应的修改后,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开采的部分。储量又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储量有3个类型:可采储量(111)、预可采储量(121)、预可采储量(122);16

基础储量: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达到控制的、探明的程度,经可研或预可研是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未扣除设计和采矿损失。基础储量有6个类型:其中经济基础储量3个,探明的(可研)(111b)、探明的(预可研)(121b)、控制的(122b);

边际经济基础储量3个,探明的(可研)(2M11)、探明的(预可研)(2M21)、控制的(2M22);

17资源量:包括经勘查但仅作了概略研究的资源量和虽经可研或预可研,但属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以及仅作了极少量勘查工作而预测的资源量。资源量有7个类型:其中次边际经济资源量3个,探明的(可研)(2S11)、探明的(预可研)(2S21)、控制的(2S22);

内蕴经济资源量3个,探明的(331)、控制的(332)、推断的(333);经济意义未定的1个,预测的资源量(334)?。186.2.矿产资源/储量类型条件6.2.1可采储量(111)

在勘探地段内,达到了探明的程度。详细圈定了矿体的三维空间,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排除了多解性;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石质量都已详细查明;开采技术条件和影响开采的各种因素也已详细查明;对共、伴生组分进行了综合评价;矿石加工选冶性能试验的成果可供矿山建设设计利用。

经可行性研究,在对矿床的开采、选冶、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会和政府等因素的研究,扣除了受这些因素影响而不能开采的那部分基础储量后,剩余被证实为在当时开采是经济的那部分即谓可采储量(111),可供矿山建设设计利用。地质和可行性评价的可信度高。

196.2.13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

在勘探地段内,达到探明的程度,如6.2.1所述,只依据我国同类矿山企业多年生产经验所确定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概略研究,尚无法确定其经济意义的那部分资源量。

6.2.14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

在详查地段内,达到控制的程度,如6.2.3所述。进行了概略研究,尚无法确定其经济意义的那部分资源量。

6.2.15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在普查地段内,达到推断的程度。对矿体在地表或浅部沿走向有工程稀疏控制,沿倾向有工程证实,并结合地质背景、矿床成因特证和有效的物、化探成果推断,不受工程间距的限制。进行了概略研究,尚无法确定其经济意义的那部分资源量。2021

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三者的关系?

储量是基础储量中扣除设计和采矿损失的部分。一个矿区或矿田的资源储量(资源总量)=基础储量+资源量22中国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联合国分类框架对比中国的分类有以下特点:矿产资源分为:查明矿产资源和潜在矿产资源

地质轴用的是地质可靠程度探明的、控制的等经济轴将联合国分类中的潜在经济的分解为: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储量、资源量及联合国分类框架中没有的基础储量三类;矿产资源储量类型:分为十六个类型,较联合国分类框架多了6个类型基础储量,2324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执行规范也要有灵活性:地质工作不同于其它工作,它的属性具调查研究的特点,矿产勘查工作也是如此,因此,执法时要有灵活性。2、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