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第一轮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第一轮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第一轮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第一轮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第一轮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第一轮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植物的密度效应指的是()。A.作为构件生物的植物本身构件问的相互影响

B.同一种群的植物邻接个体间的相互影响

C.不同种群的植物问的相互影响

D.植物种群不同集群间的相互影响

2.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

A.大型哺乳动物B.小型哺乳动物C.土壤动物D.木本植物

3.防风效果最好的是()。

A.紧密林带B.疏透林带C.通风林带D.混合林

4.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哪种生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A.大型哺乳动物B.小型哺乳动物C.土壤动物D.木本植物

5.群落常规速度的特点是()。A.演替速度越来越快B.演替速度不随时间变化C.演替越来越慢D.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

6.下列群落中,植物物种组成最简单的是()。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荒漠生物群落

7.土壤细菌与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A.菌根B.根瘤C.菌丝D.子实体

8.下列有关能量金字塔的说法有误的是()。A.能量金字塔是指一段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B.能量金字塔较直观地表明了营养级之间的依赖关系

C.能量金字塔受个体大小、组成成分和代谢速率的影响

D.能量金字塔可以较准确地说明能量传递的效率和系统的功能特点

9.苏格兰的一片松树林中有四种蚂蚁,生境似乎是相同的,但一种趋向于坚硬木头,一种趋向于松软的木头,一种活动在潮湿木头周围,一种奔忙于残断的树干与地面之间。由此可看出,它们的______不同。()

A.空间生态位B.营养生态位C.多维生态位D.基础生态位

10.林业上常使用“层积法”进行种子处理,其作用是

A.筛选种子B.打破休眠C.保存种子D.促进后熟

11.生活在同一地段、生态要求相近的两个物种,发生竞争的原因是()

A.生态型不同B.资源不足C.生活型不同D.年龄相同

12.森林砍伐迹地从控制演替的主导因子看属于()。A.内因演替B.原生演替C.外因演替D.次生演替

13.我国东部地区成为湿润森林区,主要受()

A.山风影响B.季风影响C.谷风影响D.海洋风影响

14.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进入了过多

A.氮、磷B.有机物C.泥沙D.微生物()

15.下列关于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非生物因子对整个种群的影响是相等的

B.生物因子对整个种群的影响是不等的

C.生物因子对于种群的影响,通常与种群本身的密度无关

D.生物因子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较有机体和非生物因子之间的关系来说更加紧密

16.在群落演替的早期阶段非常重要,而在后期则无关紧要的因素是()。

A.生物的繁殖能力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C.生物的生产量D.生物的散布能力

17.有效积温法则的公式K=N(T-C)中,N为()。A.平均温度B.发育天数C.有效积温D.生物学零度

18.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A.水稻B.玉米C.大豆D.冬小麦

19.下列哪种关系属于互利共生关系()。A.鸟与树的关系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C.豆科植物与禾本科植物D.青蛙与水稻的关系

20.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大型消费者的是()

A.真菌B.植物C.肉食动物D.细菌

21.最先提出生物群落概念的是()

A.达尔文B.亚里士多德C.莫比乌斯D.林德曼

22.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A.地面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地下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

23.植物利用太阳能的效率一般只有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农作物平均也不过是()

A.5%~10%B.1%~2%C.10%~20%D.0.1%~0.2%

24.热带雨林的分布区域是()

A.亚热带B.热带C.温带D.寒带

25.一年生作物春化阶段的主导因素是()。

A.氧B.湿度C.温度D.营养物质

26.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

27.由于种群内个体间竞争而产生的种群分布是()

A.均匀分布B.随机分布C.成群分布D.内分布

28.蜘蛛、蜗牛、青蛙等一般生活在森林的()中。

A.乔木层B.灌木层C.草本层D.地被层

29.种群的个体数量在短期内异常迅速增长(如蝗虫大发生),这种现象称为()。A.种群平衡B.种群大爆发C.种群衰退D.周期性波动

30.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气相型的是()

A.磷B.钙C.氮D.铁

31.白蚁消化道内的鞭毛虫与白蚁的关系是()。A.寄生B.互利共生C.拟寄生D.偏利共生

32.生态位是一个既抽象含义又十分丰富的生态学专有名词,它的主要内涵是()。

A.生态环境B.生物单位适应性的总和C.生物在群落中的功能和作用D.生物单位生存条件的总集合

33.决定植物群落地理分布的两个主要气候因子是()

A.风力和雨量B.风力和温度C.温度和雨量D.光照和温度

34.种群的生态出生率是指()。A.生理出生率B.最大出生率C.实际出生率D.理论出生率

35.下述作物属于短日照的是()

A.大麦B.水稻C.小麦D.油菜

36.具体的生物体或群体生活地区的生态环境叫做()。

A.生态因素B.生境C.直接环境D.范围

37.下列哪项不是引起生态失调的原因?()

A.生物群落的不断演替B.火山爆发、台风C.人的行为D.雨、雪

38.影响大气中臭氧浓度的物质主要是()。

A.抗冻剂B.洗涤剂C.润滑剂D.制冷剂

39.在《中国植被》书中,中国植物分类的高级单位是()

A.植被型B.群丛C.群落D.群系

40.地形是通过影响光、温、水和土壤等环境要素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因此属于()。A.间接因子B.生物因子C.直接因子D.限制因子

41.生物个体间竞争剧烈,正对抗作用强则其内分布型是

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成丛分布D.群集分布

42.人类对作物补加能源的作用主要是()

A.改善环境

B.消灭竞争者

C.增加总生产量

D.增加净生产量

43.水生群落主要取决于()。

A.水的深度和水流的速度B.阳光进入水的深度C.水中氧气的含量D.水生植物的数量

44.下列食物链属于碎屑食物链的是()。

A.太阳→生产者→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分解者

B.哺乳动物、鸟类→跳蚤→细滴虫

C.枯枝落叶→分解者或碎屑→食碎屑动物→小型肉食动物→大型肉食动物

D.动物尸体→丽蝇

45.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

A.结构简单

B.组成复杂

C.生物量高

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

46.下列群落中,动物种类最少的是()

A.北方针叶林B.草原C.苔原D.荒漠

47.个体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

A.生物种群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个体

48.降雨对蝗虫的发生()。

A.影响很大B.影响较小C.无影响D.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发生

49.下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单一,在人的作用消失后会很快消失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

50.由于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全球性的问题。

A.20世纪后期B.进入20世纪后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二、填空题(20题)51.除太阳辐射能以外,其他进入系统的任何形式的能量都称为______。

52.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中,有一个或两个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该因子称为______。

53.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功能包括______存性生产和动物性生产两部分。

54.根据人口增长公式,如果B—D是正值,人口数量就会不断______。

55.水生生物群落,根据环境的不同又可分为海洋生物群落和______。

56.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称为______,又叫栖息地。

57.由于竞争,使森林群落随年龄的增加在单位面积上林木株数不断减少,即谓森林群落的_______。

58.在高山、风口常可见到由于风力的作用树木形成畸形树冠,称为______。

59.酒精是__________的产物。

60.______是指生态系统中一定空间内的生物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有机物质积累的速率。

61.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___________、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方面。

62.具有不规则或周期性波动的生物都可能出现种群的______。

63.山坡有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形态。

64.我国对植物群落主要分为三级:高级单位——植被型,中级单位——群系,低级单位——群丛。______侧重于外貌、结构和生态地理特征。

65.生态学的发展简史分为生态学的萌芽时期、生态学的巩固时期、______和现代生态学时期四个阶段。

66.饶基耶尔将植物生活型分为高位芽、__________、地面芽、地下芽和一年生植物。

67.群落的水平结构,表现为______性,在自然群中它是绝对的。

68.北方针叶林分布在()。

69.植物群落的地带性分布包括垂直地带性和_______地带性两大类型。

70.昆虫、细菌、藻类属于______对策者。

三、判断题(10题)71.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模式。()

72.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73.由生态系统输出的能量包括没有被光合作用固定的日光能量和生态系统中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A.正确B.错误

74.紫外光可以诱杀害虫、消毒灭菌,大剂量紫夕卜光会使生物发生病变甚至致死。()

75.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之间是一种典型的寄生关系。[]

A.正确B.错误

76.()

77.次生演替的结果是群落复生。()

78.持续性原则要求人类根据生态系统持续性的条件和限制因子,在生态系统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而不是把资源视为获得财富的手段。()

A.正确B.错误

79.生物固氮是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一个重要过程。()

80.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物质生产总称为次级生产。()

A.否B.是

四、简答题(5题)81.典型旱生群落演替系列分哪几个阶段?

82.简述种间竞争的类型及其一般特征。

83.简述生态系统稳定的条件。

84.简述有毒物质的富集及其危害。

85.简述自然种群数量变动的类型。

五、论述题(2题)86.论述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87.论述人与环境的关系。

六、单选题(0题)88.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A.奥德姆B.林德曼C.达尔文D.坦斯利

参考答案

1.B

2.D解析: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指生物群落转化日光能为有机物的效率,其中最大的是木本植物,故选D。

3.C解析:通风林带的特点是可以把风流分为三部分,有效地减弱风力、降低风速,是效果最好的防风林,故选C。

4.D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木本植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

5.D

6.D

7.B

8.C

9.A

10.B

11.B

12.C外因演替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其中人类砍伐森林、开垦草原等属于人为发生演替。

13.B

14.A

15.C解析:A、B、D三项说法正确,C项有误。生物因子对种群的影响与种群密度是有关的,如草原中牧草对羊群的影响就和密度大小有密切关系,故选C。

16.D

17.B有效积温法则K=N(T-C)中,Ⅳ为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K为总积温(常数)。

18.D

19.B

20.C

21.C

22.D

23.B

24.B

25.C解析:春化指植物必须经过一个低温阶段,才能诱导进入生殖期,所以春化阶段主导因素是温度。

26.B

27.A

28.C

29.B种群大爆发是指动物密度比平常显著增加的现象。

30.C

31.B双方在共生中都能得到益处,并且完全相互依赖,不能分开。

32.B

33.C

34.C

35.B

36.B

37.D

38.D

39.A

40.A间接因子如海拔高度、海陆位置、地形、纬度是通过光热、水、气和土壤养分等因子,间接作用于生物。

41.B

42.D

43.A

44.C

45.A

46.C

47.D

48.A解析:蝗虫适宜在干旱的环境下生长,一般蝗灾多发生在旱季、旱区,所以降雨对蝗虫的影响是很大的,故选A。

49.A

50.C

51.辅助能辅助能

52.主导因子

53.植物(第一)

54.上升

55.淡水生物群落

56.生境生境

57.自然稀疏自然稀疏

58.旗形树旗形树

59.无氧呼吸

60.生产力生产力

61.物质循环

62.爆发(大发生)

63.凸形;凹形;直形

64.高级单位——植被型

65.生态学的建立时期

66.地上芽

67.镶嵌

68.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69.水平

70.r

71.Y

72.Y

73.B

74.Y

75.B

76.N

77.N

78.A

79.Y

80.Y

81.旱生群落演替系列的顺序发展阶段可简单表示为:地衣植被阶段→苔藓植物阶段→草本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乔木群落阶段旱生群落演替系列的顺序发展阶段可简单表示为:地衣植被阶段→苔藓植物阶段→草本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乔木群落阶段

82.(1)种间竞争的类型可分为:①资源利用性竞争在此竞争中两种生物之间只有因资源总量减少而产生的对竞争对手的存活、生殖和生长的间接影响;②相互干涉性竞争包括格斗、相互吃卵和他感等作用在内两种生物之间的相互直接干涉。(2)特征:①不对称性即竞争后果的不等性一个物种占优势另一个占劣势;②对一种资源的竞争能够影响对另一种资源的竞争结果。如植物冠层占优势的植物较多地获得光能也促进了其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吸收。(1)种间竞争的类型可分为:①资源利用性竞争,在此竞争中,两种生物之间只有因资源总量减少而产生的对竞争对手的存活、生殖和生长的间接影响;②相互干涉性竞争,包括格斗、相互吃卵和他感等作用在内两种生物之间的相互直接干涉。(2)特征:①不对称性,即竞争后果的不等性,一个物种占优势,另一个占劣势;②对一种资源的竞争,能够影响对另一种资源的竞争结果。如植物冠层占优势的植物较多地获得光能,也促进了其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吸收。

83.生态系统稳定的条件有:(1)系统组成的多样组成系统的物种越复杂层次相对越多系统的反馈控制和多层次多元重复控制的效应就越强系统的稳态机制就更能充分发挥其作用。(2)干扰不能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对外来的压力和干扰有一定抵抗和适应能力但这个适应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系统就要受到破坏这个限度被称为生态阈限(阈值)。(3)生态系统的演化阶段。幼年的生态系统处在演替开始阶段往往易于波动不稳定。成熟的生态系统逐渐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负反馈和多层次多元重复控制稳定性随之逐渐增强。(4)环境的影响。在恶劣的环境下形成的生态系统其组成成分少结构简单、脆弱、稳定性差;反之稳定性强。生态系统稳定的条件有:(1)系统组成的多样,组成系统的物种越复杂,层次相对越多,系统的反馈控制和多层次多元重复控制的效应就越强,系统的稳态机制就更能充分发挥其作用。(2)干扰不能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对外来的压力和干扰,有一定抵抗和适应能力,但这个适应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系统就要受到破坏,这个限度被称为生态阈限(阈值)。(3)生态系统的演化阶段。幼年的生态系统,处在演替开始阶段,往往易于波动,不稳定。成熟的生态系统逐渐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负反馈和多层次多元重复控制,稳定性随之逐渐增强。(4)环境的影响。在恶劣的环境下形成的生态系统,其组成成分少,结构简单、脆弱、稳定性差;反之,稳定性强。

84.有毒物质是指对有机体和人本身有毒害的物质,如有机合成农药,重金属元素和放射性物质等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通过水、土、食物的聚集,对在生物链上的每一个生物产生影响,并随食物链而富集,危害人类健康。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富集,其浓度提高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倍,使本来不产生毒害的低浓度,变成危害严重的高浓度,造成对人类的危害,如著名的日本水俣病(汞中毒)就是这么引起的。食物链富集还可以通过生物将有毒物质扩散到很远的地区,甚至遍及全世界(如DDT),就连南极企鹅和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也难幸免。

85.(1)种群增长;(2)季节消长;(3)周期性波动;(4)不规则波动;(5)种群爆发或大发生;(6)种群平衡;(7)种群衰退与灭绝;(8)生态入侵(或生物入侵)。(1)种群增长;(2)季节消长;(3)周期性波动;(4)不规则波动;(5)种群爆发或大发生;(6)种群平衡;(7)种群衰退与灭绝;(8)生态入侵(或生物入侵)。

86.(1)改变地面及植被状况而影响大气降水到达地面后的分配如修筑水库塘堰可扩大自然蓄水量;而围湖造田又使自然蓄水容积减小尤其是大量季节性降水因保蓄能力削弱而流走造成短期洪涝灾害并同时降低了地下水库的补给也引起严重的土壤和养分流失。(2)由于过度开发局部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用于工、农业及城市发展不但使地表、地下水储量下降出现地下漏斗及地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