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套教学课件《特殊教育概论》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d1832aa6fa172bcd1add601b2df0a1a/ed1832aa6fa172bcd1add601b2df0a1a1.gif)
![整套教学课件《特殊教育概论》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d1832aa6fa172bcd1add601b2df0a1a/ed1832aa6fa172bcd1add601b2df0a1a2.gif)
![整套教学课件《特殊教育概论》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d1832aa6fa172bcd1add601b2df0a1a/ed1832aa6fa172bcd1add601b2df0a1a3.gif)
![整套教学课件《特殊教育概论》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d1832aa6fa172bcd1add601b2df0a1a/ed1832aa6fa172bcd1add601b2df0a1a4.gif)
![整套教学课件《特殊教育概论》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d1832aa6fa172bcd1add601b2df0a1a/ed1832aa6fa172bcd1add601b2df0a1a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殊教育概论
特殊教育概论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第一节教育的一般概念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内涵第三节特殊教育学的建设
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第一节教育的一般概念一、教育的定义
(一)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影响人的身心的活动,主要指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二)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制度化的教育),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向着社会(阶级)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
二、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三、教育的生态:
“生态”一词来自希腊语,原意为“住所”。生态学:研究有机体同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卡尔(ErnaHaecke1)
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
在残疾特殊性的归因上强调不能单从儿童本身的身心特征去认识,还应该从儿童的行为与环境关系去看待,注意儿童的学习和社会环境的交互影响。这对于认识和教育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是很有启发的。教育生态学的观点对特殊教育的启示
特殊教育概论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内涵
一、特殊教育语义构成分析
(一)(特殊)
教育(二)特殊教育是依据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任务的特征进行分类的一种教育。是与普通教育、专业教育、成人教育相并列的一种教育类型。
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二、特殊教育的对象(一)相关概念
1.特殊教育对象——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
2.特殊教育需要:是指个体在身心发展上对特殊教育条件的依赖。
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
(二)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划分:
一类是指因身心构成和发展水平差异形成的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这是基于医学、心理学特征进行评估,以身心发展的常态为标准,归属于异常范围,可分为低常儿童和超常儿童。一类是指因社会文化背景差异引发的特殊需要学生,主要是指处境不利儿童。这是基于社会文化生态的特征进行划分的,具体主要是指个体因为受经济、文化、民族、地域等弱势境遇而引发的特殊教育需要儿童。
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
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
“即一切身体的、智力的、社会的、情感的、语言的或其它的任何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和青年”,“这就包括残疾儿童和天才儿童、流浪儿童和童工、偏远地区或游牧人口的儿童、语言或种族或文化方面属少数民族的儿童,以及来自其它不利处境或边际区域或群体的儿童”。
————《萨拉曼卡宣言》广义的特殊教育对象:
泛指一切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
狭义的特殊教育对象:是指身心发展异于常态的学生,主要指残疾儿童和天才儿童。
传统的特殊教育对象:是把身心发展异于常态的儿童归于广义范畴,既包括障碍儿童(包括行为问题儿童),也包括超常儿童,而狭义的教育对象仅限为身心有障碍(缺陷)的儿童。
目前,特殊教育主要关注的是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因此,习惯上又把特殊教育对相称之为特殊儿童。
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
三、特殊教育的定义
(一)传统的定义:指对于一部分身心具有缺陷而非普通教育所能奏效之儿童所施之特别教育而言。(1930年《教育大辞典》——强调教学对象)系指对于精神或身体之一方,或双方感有异常者所施之教育……因此必须用特殊教学方法,与常人教育不同,故称特殊教育。
(1948年《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强调教育对象和教学方法)
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二)当代我国学者的定义
特殊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的旨在达到一般或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朴永馨
特殊教育是由实施学前和义务教育的普通或特殊教育机构提供的,以满足特殊儿童的独特教育需要设计的教育教学和相关服务。
——汤盛钦
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
特殊教育是基于受教育者个体独特的差异性,旨在满足其特殊的教育需要,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三)我们的定义
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四、特殊教育的意义
【讨论】
对于一个又聋又盲又有肢残的儿童,需要不需要教育?如果需要教育有什么意义?说说你的意见和理由。
四、特殊教育的意义
(一)特殊教育的个体价值
对特殊儿童生命价值的确认对特殊儿童生命价值的发现对特殊儿童生命潜能的发掘对特殊儿童生命力量的发挥
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二)特殊教育的社会意义
体现公民平等权利标志社会文明进步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科学技术创新
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第三节特殊教育学的建设一、特殊教育与特殊教育学(一)特殊教育与特殊教育学特殊教育是培养特殊学生的活动;特殊教育理论是特殊教育活动实践的概括和总结;
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
特殊教育学则是研究这种活动的一门学问,是特殊教育理论系统化、科学化的标志,特殊教育学依赖于特殊教育理论的发展与成熟。(二)特殊教育学研究的内容
特殊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现象、特殊教育问题和特殊教育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二、特殊教育学的建设
(一)特殊教育理论还不成熟
1.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看,理论概括度不高,不少成果还滞留于经验层面
2.学科定位上还不够准确,没有深入地概括特殊教育的特征——医学化倾向。
3.学科理论分化程度低,没有突出地反映特殊教育活动各主要方面及其关系。
4.学科的前沿成果吸收少,许多特殊教育实践中的现实问题没有反映。
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二)影响特殊教育理论发展的原因
1.学科形成的时间较短
2.学科研究力量薄弱
3.学科研究方法不足。
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三)加快特殊教育理论建设的意义
1.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如果特殊教育不能上升为理论,特殊教育也就不可能有质的突破。
2.加快理论研究,努力建构具有时代特征、体现中国特色的特殊需要教育理论,探明特殊教育的内在规律,对于我们自觉地按照规律办事,提高特殊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特殊教育概论三、作为课程的特殊教育概论(一)主要内容特殊教育的性质、意义、理念、目的、人任务、手段、方法和形式等基本知识(二)主要特点:专业性、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三)学习方法:听讲与读书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善于思考。
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第一节国外特殊教育机构的诞生第二节中国特殊教育的演进第三节融合教育观及其实践
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国外早期特殊教育机构的诞生一、国外对残疾人认识的演变遗弃时代——
(古希腊、古罗马)没有生存权,从肉体消嘲笑时代——
(从古代-中世纪)魔鬼缠身,恶毒精神慈悲时代——
(中世纪宗教的兴起)救济弱者,收容残疾人保护时代——(文艺复兴始)残疾人是可以教育的
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二、国外早期特殊教育思想的萌芽(一)思想的解放——关于特殊教育思想的论说莫尔:《乌托邦》“应给所有儿童以良好的教育”;达芬奇:聋人的可教育性;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批驳儿童智力迟钝不易学习的观点卢梭:《爱弥尔》
狄德罗:《论盲文书简》
(二)自然科学的发展瑞士医学家菲普拉特杰尔教授:将弱智与精神病分开。意大利内科医生卡尔丹诺:《论精神》;
1662年英国“盲人兄弟会”组织:定向行走,各种盲文的出现;法国精神科医生皮内尔:区别白痴、精神病、智力落后
1799年伊塔德:对狼孩子的训练
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三、国外早期特殊教育机构的出现
(一)早期特殊教育学校的建立
1770年--法国莱佩巴黎聋校;
1784年--法国阿羽依巴黎盲校(路易.布莱尔);
1837年--法国巴黎谢根智力学校;1817年--法国行为不良学校;
1832年--德国肢残学校。(二)早期有影响人物
海尼克.德国——口语派的鼻祖;蒙台梭利.意大利——满足特殊教育需要的学习方法;托马斯.加劳德特.美国——世界特殊高等教育先驱。
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三)早期国外特殊教育的特点具有探究性质主体为私立教育教育者多位医生和神职人员教育手段、教育方法不完善
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中国特殊教育的演进
一、我国古代对残疾的认识对产生的原因及现象作了探索对残疾做过分类以人为本的态度
二、我国特殊教育思想的萌
洪仁玕《资政新编》——兴跛盲聋哑院郭嵩焘《西洋杂志》——巴黎有教养幼瞽学堂郑观应《学校》——聋瞽喑哑残疾之人,以莫不有学…
…
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三、中国早期特殊教育学校
1874年,穆.威廉(英),北京,“瞽叟通文馆”,北京盲校。
1887年,传教士米尔斯(美),山东登州,“启喑学馆”,烟台聋校。
1912年,张謇,南通,盲哑师范传习所
1916成立南通盲哑学校。
1927年,民国教育部,南京,“教育部特设盲哑学校”。四、我国早期特殊教育的特点特教学校出现较晚大多由国外人创办发展速度慢、规模小
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五、新中国的特殊教育(一)成立后的发展
——教育国有
——新建特校
——统一计划大纲
——开展师资培训(二)新时期的大发展
——加强立法
——加强宏观调控和指导
——扩大规模(类别)与效应
——强化科研
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中国特殊教育发展规模比较年份特教学校数在校生194642所2380人1976269所28000人20001539所377000人
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邓朴方与第一届北师大特教大学生
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融合教育观及其实践
一、融合教育观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融合的涵义
1、作为汉语的“融合”
2、作为英语的“Integration”
(二)历史背景
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对人的权利的尊重对隔离教育的反思
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三、融合教育观的形成与发展
(一)“正常化”(Normalization)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发端于北欧的一种文化思潮。核心理念是“tohelpanybodytohaveanormallife”,认为隔离的养护机构是许多残疾者终生远离“主流生活”,因此应让他们从被隔离的机构、学校回到社区,回归到正常的主流社会生活中来。正常化思潮直接导致来“非机构化运动。
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二)“回归主流”(Mainstreaming)/“一体化”(Integration)
欧美国家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特殊教育改革运动。起始于对特殊教育隔离措施的反思,一方面对隔离造成的种种弊病进行批判,另一方面强调要以“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以满足特殊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使特殊儿童回归到主流生活
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三)“回归主流”/“一体化”对特殊教育的影响
1.教育观念——由定性到定量
从残疾——特殊(教育)需要“Specialneeds
education”\“Childwithspecialeducationalneeds”“无类别教育”——“全纳教育”
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讨论】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不需要分类?分类是否就是贴标签?2.教育安置——瀑布式教育安置模式
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3.教育原则——最少受限制的教育环境
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美国《残疾儿童教育法》中提出的安置残疾儿童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残疾儿童的教育要尽可能的安排在与健全学生在一起的环境中进行。确定教育安置形式和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时,均需根据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条件,选择最适合其受教育并且与外界隔离程度相对最低的教育环境。4.教育取向——从医学转向教育
5.国家立法——美国94——142公法6.个别教育计划——IEP
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四)全纳教育(InclusiveEducation)
1、“全纳”的涵义
Inclusion——Exclusion
接纳排斥
InclusiveEducation
接纳教育——反对排斥的教育
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2、全纳教育思想的提出
(1)哈尔滨宣言(1993)
要达到全民教育目标,所有国家都应对满足一切儿童的基本需要予以关注。要通过全纳学习的观点探索满足一切儿童基本学习所需要的多种策略、试验全纳学校的成功策略方案,以及制定各种儿童教育方案中考虑“全纳性”这一观念。
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2)萨拉曼卡宣言(1994)——教育应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每一所学校必须接受服务区域内所有儿童入学(不管何种残疾、不管何种程度)并根据儿童自身的特殊需要提供特殊服务。学校所提供的人和教育服务应建立在普通教育体系内,应在普通班级内实施。
——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必须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而这些学校应以一种能满足其特殊儿童需要的一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来接纳他们;
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经典语句
每一个儿童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有获得可达到并保持可接受的学习水平的机会;每一个儿童有其独特的个人特点、兴趣、能力和需要;教育制度的设计和教育计划的制定要考虑到这些特性和需要的广泛差异——《萨拉曼卡宣言》
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3.全纳教育的实质
全纳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国际教育思潮,强调普通学校接纳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学习,反对教育中的歧视和排斥,主张通过适应不同差异的教育措施,满足所有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促进所有儿童应有的发展。
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全纳教育的核心理念:——普通学校接纳所有儿童入学——兼顾差异实施个别化教育——以全民教育实现全民社会
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3、全纳教育评价
(1)一种教育理想(理念)(2)学生观的重大进步(3)“全纳”的实现依赖多种条件(4)全面解读“全纳”理念
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4、辩证看待全纳教育的几个观点:辩证看待隔离……反对隔离不等于消灭特教学校辩证看待分类……反对标签不等于分类就是歧视辩证看待国情……反对落后不意味传统等于落后
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五)中国融合教育实践
——随班就读
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随班就读”概念
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普通班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能满足其特殊需要的教育形式。
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2、随班就读意义
多——有利于普及九年义务特殊教育
快——有利于特殊儿童适时就地入学
好——有利于特殊儿童融入主流社会省——有利于节省教育经费投入
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4、中国随班就读的现状
——2003年普校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在校生数分别占特殊教育在校生总数的66.23%。——2004年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的残疾儿童在校生分别占特殊教育在校生总数的65.35%。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3/2004》
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六)特殊教育发展趋势和特点
1、特殊儿童的受教育权得到普遍重视;
2、教育形式多样化;
3、早期教育、生涯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4、社会化倾向更加明显;
5、现代科技越来越多运用于特殊教育。
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三章特殊儿童观第一节特殊儿童的存在第二节特殊儿童的发展第三节特殊儿童的教育
特殊教育概论
第一节特殊儿童的存在
一、特殊儿童是基于生命的存在
(一)人的身心异常决定于生命的系统特征
生命系统决定了物种的多样性、差异的普遍性、生命的变异性。
特殊教育概论第一,生命系统具有个体性第二,生命具有层次性第三,生命的代谢性和生长性第四,生命系统具有开放性
特殊教育概论(二)人的身心异常是人的未完成性的特殊表现
1.人的未完成性:人的未完成性是人类在漫长的生命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遗传结构上待定化(未特定化)的特征,即人对环境的反应方式和生存能力的不确定和不完备性,要靠后天的学习才能逐渐适应生存环境。
特殊教育概论
2.人的未完成性表现
一是在生理结构上的非专门化;
二是在反应机制上的未确定性;
三是在生存功能上的不完备性。
特殊教育概论3.人的未完成性的教育学意义
赋予人以持续的可塑性,赋予人以巨大的潜能和发展的可能性赋予人以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特殊教育概论
人的未完成性既是先天既定的,又是后天在生命发展过程中展现的,而障碍则是人的未完成性以“缺陷”形式的特殊表现。因此障碍在人的生命中的存在是客观的、必然的,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人的障碍通过教育也是可以克服,并获得应有的发展。因此,特殊教育是为了人的生命的解放和实现。4.身心障碍是人的未完成性地特殊表现
特殊教育概论
二、特殊儿童存在的对立统一观
(一)作为生命现实的存在是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统一(二)作为生命共生的存在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三)作为生命差异的存在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特殊教育概论启示
特殊儿童首先是儿童是生命,因此有着人的生命的价值、意义和尊严,享有作为人的一切权利。其次是特殊儿童,即有着身心缺陷的儿童,因为缺陷,所以是处于不利地位的弱势群体,需要特别的关爱与帮助。
特殊教育概论第二节特殊儿童的发展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这是人的各个方面的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
特殊教育概论
二、缺陷层次论(维果茨基)
1.第一性缺陷——原发性缺陷
2.第二性缺陷——生成性缺陷
3.第一性缺陷与第二性缺陷的关系
特殊教育概论【案例讨论】
小明是一名全盲儿童,走路时经常挺胸扬头,还是不时用手前探,因为经常遭到他人嘲笑有时干脆就不出门,更不愿意和别的小朋友玩耍。请你运用“缺陷层次论”分析小明的表现。
三、障碍对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
(一)障碍影响身心发展的辨证观
1.障碍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是相对的主要表现为量、时、点、速上,与非障碍儿童相比并没有质的区别。
2.障碍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是双向既有正向影响又有负向影响
特殊教育概论
必须辩证看待障碍对发展的影响,既看到关注负向影响,也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正向影响促进个体的发展。启示
特殊教育概论
(二)障碍对儿童认知的影响
——影响认知的广度
——影响认知的深度
——影响认知的速度
——代偿功能强化
——出现“障碍感觉现象”
特殊教育概论(三)障碍对儿童语言、思维的影响
1.往往引发言语/语言障碍
2.造成语意不合,难以形成完整的概念
3.思维概括水平受到严重影响
特殊教育概论(四)障碍对儿童情感、个性的影响
1.自我中心与特惠要求
2.惰性心理与好奇意识
3.多疑偏激与冲动急躁
4.情商淡化与体验浅滞
特殊教育概论
四、特殊儿童发展的对立统一观(一)发展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1.发展的可能性:
——生命的发展规律证明有机体有着无穷的生命发展能力。
——生命的成长也是应然的发展,特殊儿童通过教育在理论上也应获得相应足够的发展。
特殊教育概论2.发展的现实性
——现实典范:确证生命的现实发展
特殊教育概论(二)发展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1.发展的有限性
个体对于群体发展的有限性个体自我发展阶段的有限性个体对于生命存在的有限性
特殊教育概论
2.发展的无限性个体发展的潜能是无限的:
——只要生存在,发展就不会停止。生命相继的发展连续性是无限的:
——生命的发展总是一代超越一代永不停步。
特殊教育概论第三节特殊儿童的教育
一、特殊儿童教育主要任务(一)缺陷补偿——促进生命的现实发展
1.缺陷补偿的含义
缺陷补偿:通过各种途径替代、改善或恢复受损器官和组织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发展。
特殊教育概论2.缺陷补偿条件
特殊教育概论(二)潜能开发——实现生命的现实发展
1.潜能的含义
——机体潜在的发展能力
2.潜能开发的依据
——多元智能
3.多元智能视野中的特殊教育观
——发挥优势智能
特殊教育概论【案例讨论】你是怎样理解多元只能理论的?谈谈舞台上的周周,给你什么启示?对于特殊教育又有什么教育意义?
特殊教育概论多元智能的含义语言与言语(linguistic)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和运用能力数理逻辑(logical-mathematical)数字运算、逻辑推理和抽象思考能力空间(spatial)对空间、线条、形状、颜色等视觉的辨识、表现、想象能力音乐(musical)对节奏、韵律的感受、欣赏、创作和表达能力身体运动(bodily-kinesthetic)支配肢体运动和操作物体的能力社会交往(interpersonal)察言观色、善解人意、待人处世、接物能力自我认知(intrapersonal)自律自省能力
特殊教育概论二、特殊儿童教育的基本理念
1.确认生命价值(平等性)
2.积极的教育期望(发展性)
3.开发身心潜能(生产性)
4.提供参与机会(融合性)
5.引导自我选择(独立性)
特殊教育概论三、特殊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1.零拒绝:(Zeroreject、没有被排除在外的学生)
2.无歧视评估:(Nondiscriminatoryevaluation
公平的、没有偏见的评估)
3.适应性教育:(Appropriateeducation
个别化的、伴随相关服务的教育)
4.最少受限制的环境:(Leastrestrictiveenvironment
通向普通教育)
5.合作与支持:(Cooperationandsupport
依赖于全社会的力量)6.共同参与:(Parentalandstudentparticipation
参与做出教育决定)
特殊教育概论第四章特殊教育体系
第一节特殊教育体系的内涵第二节国际上的特殊教育体系第三节中国的特殊教育体系
特殊教育概论
第一节特殊教育体系的内涵
一、教育体系的概念
教育体系是教育活动的组织系统,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及其制度的总称。教育体系反映了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内部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规定其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相互之间的衔接。
特殊教育概论
二、特殊教育体系的内涵
(一)特殊教育体系是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具体指为各种类型有特殊教育需要者实施教育活动的组织系统。由于特殊教育的特殊性,特殊教育机构包含一些非学校机构的教育形式,因此外延要宽。对特殊教育体系构成的不同认识,形成不同的体系观。
特殊教育概论(二)特殊教育体系主要构成要素
——
层次结构
——办学主体
——安置形式
特殊教育概论第二节国际上的特殊教育体系
一、俄罗斯(前苏联)
——以特殊教育机构为主体二、美国
——以特殊学校、特殊班、普通学校、寄宿教养机构、家庭多种形式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
三、欧洲
——以全纳式特殊教育体系的主体
(融合于普通学校)
特殊教育概论
第三节中国的特殊教育体系
一、中国特殊教育体系
(一)层次结构: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二)办学主体:教育系统、民政系统、卫生系统、社会民办系统
特殊教育概论(三)安置形式
特教学校(独校、合校)普通学校特殊班、随班就读
特殊教育概论二、中国特殊教育的重点(现阶段)
(一)特殊儿童义务教育(二)职业技术教育
特殊教育概论
【讨论】
为什么说: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是特殊教育的重点?
特殊教育概论三、中国特殊教育发展方针
“残疾人教育,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着重发展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逐步发展高级中等以上教育。”
——1990年《残疾人保障法》
特殊教育概论
四、中国特殊教育“新格局”
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大量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特殊班为主体的特殊教育发展新格局。
特殊教育概论
中国特殊教育体系(学制、类别与结构)
特殊教育概论
第五章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
第一节视力障碍学生第二节听力障碍学生第三节智力障碍学生第四节其他有特殊需要的学生
第五章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第一节视力障碍学生一、视力障碍及其相关概念
(一)视力视力是眼睛在一定距离内辨别物体形象的能力,它分为中心视力和周边视力(视野)。(二)视觉障碍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双眼不同程度的视觉功能障碍。视觉功能的发挥主要依赖于视力。(三)功能视力视觉功能发挥的能力,是对生理视力的发挥。
第五章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
二、视力残疾的致残原因和鉴别
(一)视力残疾的致残原因先天因素后天因素(二)视力残疾的致残的鉴别中心视力检查边缘视力(视野)的检查
第五章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最佳矫正视力中国标准WHO标准类别级别类别级别无光感盲一级盲盲50.02-光感;或视野半径5°40.05-0.02;或视野半径10°二级盲30.1-0.05低视力一级低视力低视力20.3-0.1二极低视力1视力残疾分级标准(三)视力残疾分类分级
第五章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
三、视觉障碍对学生身心的影响
1.影响感(认)知的深度和广度
2.盲相严重
3.听觉代偿能力得到强化
4.有意识注意品质高
5.语言上常有混淆语体现象
6.情感细腻易偏执、敏感。
第五章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视障孩子的盲相
特殊教育概论2、视障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
环境的指示性(触摸标志、视觉反差)课程的补偿性(定向行走、视功能训练)
信息传输的适应性(盲文、注视器)
特殊教育概论②触摸提示(触觉地图)
特殊教育概论
②色彩反差
特殊教育概论
特殊教育概论③摸读盲文
特殊教育概论盲文字母表
特殊教育概论④光线照明(低视力)
特殊教育概论⑤光学注视器单筒望远镜眼镜式望远镜阅读眼镜手持式放大镜立式放大镜带光手持放大镜CCTV导盲犬低视力增强系统
特殊教育概论
第二节听觉障碍学生一、听力障碍及其相关概念
(一)听力耳朵辨别声音的能力.
(二)听觉障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觉功能障碍。(三)听力障碍鉴别主观测听与客观测听两种。
特殊教育概论(四)听力残疾分级标准听力损失(Db,级别)中国标准WHO、ISO标准类别分级分级程度>110聋一级聋G全聋91-110F极中毒71-90二级聋E重度56-70重听一级重听D中重度41-55二级重听C中度26-40正常B轻度0-25A正常
特殊教育概论
二、听觉障碍的分类
1、以病变的性质分类:器质性耳聋功能性耳聋
2、以病变的部位分类:传音性耳聋感音性耳聋混合性耳聋
3、以病变的时间分类:先天性耳聋后天性耳聋(学语前耳聋、学语后耳聋)
特殊教育概论
三、听障对学生身心的影响
1.影响感(认)知的深度和广度
2.影响听觉注意的转移、分配
3.视觉代偿能力得到强化
4.械械识记多,有意识记少
5.语言上难以掌握主流语言的规范
6.思维的形象性
7.情感单纯易急躁、偏执。
特殊教育概论
①手语(自然)习得与语言习得规律冲突——造成手语与书面语的脱节,就必然造成语言水平的低下,影响思维的深化。②手语(自然)的语用性与语言严整性的异构冲突——造成手语与语言思维的不同构。③手语与语言系统生成性的冲突——造成手语难以形成完善的有规则的符号系统,必然造成思维浅层表达,难以有深刻系统的抽象思维。手语对聋生思维的影响
特殊教育概论四、听觉障碍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
环境的指示性(视觉信号为主)课程的补偿性(律动、语训)信息传输的适应性(手语、助听器)
特殊教育概论
特殊教育概论①口语训练
特殊教育概论②助听设备
特殊教育概论③课堂教学
特殊教育概论④手语剧
特殊教育概论第三节智力障碍学生
一、智力障碍及其相关概念
(一)智力障碍及相关概念
1.智力:感知、认知能力的综合表现
2.智力障碍:智力明显低于一班人的水平,并显示出适应性行为障碍。智力低下一般指IQ小于70(75盖赛尔)。
3.适应性行为:人的适应外界环境来以生存的能力。
特殊教育概论(二)鉴别智力障碍的条件
智力障碍学生是指智力发育期在18岁以前的智力障碍学生
特殊教育概论
二、智力残疾的致残原因和鉴别(一)智力残疾的致残原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二)智力残疾的致残的鉴别测验法——智力量表评定法——适应行为量表
特殊教育概论
(三)智力残疾的分类分级
根据智力水平和适应性行为情况分类分级
级别程度与平均水平差距-SD智商值(IQ)适应能力一级极重度≥5.0120或25以下极重度适应缺陷二级重度4.01-520-35或25-40重度适应缺陷三级中度3.01-435-50获40-55重度适应缺陷四级轻度2.01-350-79获55-75轻度适应缺陷智力残疾分级标准
特殊教育概论
根据支持辅助需求程度的分类分级
1.间隙支持辅助
2.有限支持辅助
3.广泛支持辅助
4.全面支持辅助
特殊教育概论三、智力障碍学生身心特点
1.感知方面:感知觉速度缓慢、感知范围狭窄感知信息量少。
2.记忆方面:识记慢、保持不牢、再现困难不准确;机械识记多。
3.语言方面:随智障程度发展,语言发展缓慢,词汇量少、句式简单,句法不准,大多班有言语障碍。
特殊教育概论4.思维方面:思维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缺乏分析、概括、综合的能力;思维刻板,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缺乏独立性和批判性。5.情感个性:情感体验和分化程度简单缺乏主动意识、责任感和意志力。
特殊教育概论
四、智力障碍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
1.感知技能训练
2.社会适应性为训练
3.劳动和职业技能培养
特殊教育概论①智障儿童的的各种表情
特殊教育概论②感知训练——精细动作
特殊教育概论③社会适应训练——烹饪
特殊教育概论④职业技术——扎花
特殊教育概论第四节其他有特殊需要的学生
一、肢体障碍学生
1.概念:肢体障碍是只有各种原因导致四肢运动系统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
2.分类:肌肉、骨骼异常和神经系统异常两大类。
3.出现率:我国无数据。
4.教育需要:障碍学生的教育所具有的教育、治疗、康复相结合的特点非常突出。
特殊教育概论二、学习障碍学生
1.概念: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主要是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所导致。
2.其他称法:差生、学习困难生、学业不良、低成就学生、心理发展迟滞等。
3.出现率:江西8.76%上海51.1%(含轻度)/23.9%
(未达标)。
4.教育需要:提供学习方法和策略。
特殊教育概论三、言语和语言障碍1.概念: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不能说话或语言障碍。前者是指截获运用语言的能力有缺陷,导致沟通交流的障碍;后者是指个体具有的语言学知识系统与其年龄不相称,落后于正常的发展水平而导致的沟通交流障碍。2.出现率:我国1987年抽样调查数据为占0-14岁儿童的0.1%。
特殊教育概论四、情绪和行为障碍学生1.概念:因长期情绪或行为反映显著异常,而造成的学习生活障碍。2.出现率:1990我国有关单位对22所城市4-16岁儿童的抽样调查为13%。3.类型:包括多种症状,各国各地区分类不一。4.心理特点;抑郁、焦虑、恐惧、怪癖行为、问题行为、攻击性行为。5.教育需要:行为改变技术等。
特殊教育概论6.自闭症(孤独症)学生:定义(WHO1992)——一种弥散性发育障碍,在3岁以前出现发育异常或受损。
1943美国儿童精神病医生肯纳在《情感接触的自闭障碍》一稳重首次提出“自闭症”的概念。特征:存在语言障碍和沟通障碍、社会性和人交往障碍、行为的同一性。具有攻击性行为。出现率:美国出现率为0.02%-0.13%。中国没有统计数字。
特殊教育概论五、多重障碍学生
1、定义:多重障碍是指同时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障碍,障碍原因不同且无连带关系,并影响到学习和生活。
2、出现率:1987年抽样调查0-14岁儿童中出现率为0.26%,占障碍儿童的9.87%。多重儿童的教育关键在于个别化教学。
特殊教育概论3.多重残疾学生心理特点以某一种残疾为主的多重残疾学生,其心理活动的基本特点应类似于该种残疾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也兼有另外一种残疾学生的心理特点。
4.多重残疾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针对学生个人的需求,设计个别化的教育,扩大多重残疾学生参与学习和活动的机会。
特殊教育概论六、超常儿童1.概念:智力水平明显超出同龄这平均水平,
智商在130上,或具某方面的特殊才能。由其他多种称呼。超常学生的出现率。
2.超常儿童的出现率约在1%——3%。
3.超常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加速法和充实法。由于超常学生水平超群,他们在于同伴关系上也容易不合群,也会产生傲慢、孤僻、忧虑的不良性格或情绪。
特殊教育概论第六章特殊教育目标
课程与教学
第一节特殊教育目标第二节特殊教育课程第三节特殊教育教学
特殊教育概论第一节特殊教育目标
一、特殊教育目标的内涵(一)特殊教育目标的含义特殊教育目标是把教育对象培养成什么样人的问题,是特殊教育活动的总方向,使特殊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特殊教育概论
(二)特殊教育目标的意义特殊教育活动的总方向,对特殊教育活动的结果其规范作用。特殊教育活动的依据,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特殊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具有检验教育效果的标准作用。
特殊教育概论二、特殊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要求和价值观念生产力发展水平残疾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特殊教育概论三、特殊教育的目标体系
国家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总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特殊教育学校课程目标特殊教育学校教学活动单元教学目标
特殊教育概论四、特殊教育基本目标与任务
(一)我国特殊教育基本目标与任务1994年《残疾人教育条例》第2条1998年《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
第4条、第5条
特殊教育概论
“特殊教育学校要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需要实施教育,为其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继续接受,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特殊教育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具有良好品德,养成……形成适应社会的能力。”
——《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
特殊教育概论(二)国外特殊教育基本目标与任务第一独立性,使能力缺陷者能够控制和选择自己的生活,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第二是生产性,使能力缺陷者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成为自食其力的家庭和社会成员;第三是参与性,使能力缺陷者能够像其他人一样运用社区资源,参加社区的各项活动,与其他人正常交流,在家庭或者类似于学校的环境中过正常生活。
特殊教育概论第二节特殊教育课程一、特殊教育课程分类
(一)按需要性质划分
一般课程(共性课程)补偿课程(特殊课程)(二)按学校类别划分
盲校、聋校、弱智学校(三)按管理层级划分
国家安排课程、地方安排课程、学校按排课程
特殊教育概论二、特殊学校课程计划(一)《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二)《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三)《培智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特殊教育概论第三节特殊教育教学一、特殊教育教学组织形式
1、班级授课制(小班教学)
2、小组教学:(分组教学)
3、分类教学(按障碍程度、时间等分类)
4、合作教学(协同教学)
5、个别教学——(个别教育计划)
特殊教育概论二、特殊教育教学原则
(一)一般性教学原则:反映一般教学活动基本规律和特点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直观性原则
3.积极鼓励、激发兴趣的原则
特殊教育概论
(二)特殊性教学原则反映特殊学生教学活动规律和特点。
1.教育教学过程与补偿学生身心缺陷相统一的原则
2.弹性教学的原则
3.个别化教育原则
4.多种表达形式综合运用的原则
特殊教育概论
三、特殊教育环境建设原则
(一)建设原则
无障碍原则补偿性原则
特殊教育概论(二)无障碍教学环境特点全面性可及性方便性安全性标识性第七章特殊教育教师
第一节教师职业的性质第二节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特点第三节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条件第四节特殊教育教师的结构与培养
第七章特殊教育教师第一节教师的职业性质
一、教师的职业性质(一)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
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的职业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职业。
第七章特殊教育教师(三)特殊教育教师是关注并探究
生命存在、发展的职业
表现在对特殊异常个体内在生命价值的确认、生命价值的发现、生命潜能的发掘和生命力量的发挥。
第七章特殊教育教师(二)教师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有待发展的人,有待发展成为社会意识社会道德社会行为的人。
第七章特殊教育教师二、教师的社会角色(一)角色的概念
角色是个人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中履行一定社会职责的行为模式。它是和特定的社会地位、社会位置相联系的行为模式,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第七章特殊教育教师
(二)教师的社会角色:
——社会代表者是教师角色的社会规定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第七章特殊教育教师
按社会规范的要求,教师的角色行为必须以社会规范作为自己教育实践的行动准则,成为社会规范的化身,在学生面前教师的所言所行都必须与社会规范的价值取向相吻合。
第七章特殊教育教师
第二节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特点
一、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特点
职业角色多样化\高标准
“学生要克服障碍—贫穷,困难的社会环境,身体残疾—愈是繁重,随教师的要求就愈多。教师为有效应付这一切,只能展示极为多样的教学才能以及表现出不仅是权威的,而且也是情感同化、耐心和谦虚等的人文品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第七章特殊教育教师二、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角色
特殊教育需要的诊断者:综合的知识结构学生个体潜能的开发者:善于发现学生的智能强项共同指导学习的合作者:从个体走向合作个别化课程的设计者:满足个别差异的教学技能
第七章特殊教育教师第三节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条件
一、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教师专业化意味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又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国家有对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第七章特殊教育教师二、教师专业化的内容
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技能
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下设子公司合同范本
- 2025-2030年中国无功功率表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出售大型废船合同范例
- 2025年度建筑工地钢筋智能化仓储与物流配送合同
- 伴聚合作合同范本
- 公交轮胎采购合同范例
- 停产劳动合同范本
- 人工草坪合同范本
- 2025年印刷装饰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供应商技术合同范本
- 2024新沪教版英语(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单词默写单
- 电力两票培训
- TCCEAS001-2022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计价规范
- 2024.8.1十七个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值得借鉴)
- 小王子-英文原版
- 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制度及办法(4篇)
- 电影《白日梦想家》课件
- 妇产科产后虚脱患者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 DB11∕T 446-2015 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
- 运输车辆挂靠协议书(15篇)
- 完整版:美制螺纹尺寸对照表(牙数、牙高、螺距、小径、中径外径、钻孔)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