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_第1页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_第2页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_第3页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_第4页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本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为依据,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表达“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强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开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力图在教学中营造活泼、宽松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创设更多的时机,也为教学活动中的“生成〞搭建舞台。其设计特色有二,其一,密切联系实际,从特殊简单问题到一般较复杂问题的循序渐进的研究;其二,教师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自然的自主探索,推理,师生互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二、教材分析:1(内容:?动能和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必修二的第七章的第7节内容。是本章教学的重点。通过前面几节的学习,学生已认识到某个力对物体做功就一定对应着某种能量的变化。而在初二学生道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叫动能。那么,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引起动能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就是本节要研究的内容。2(作用:本节内容是上一节内容的一个延伸,也是下一节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依据,具有承前启后作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既深化了对功的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有了进一步地理解。拓展了求功的思路并为用功能关系处理问题翻开了思维通道。作为力学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它的应用更是贯穿于以后的很多章节。由于动能定理适用于恒力、变力做功,应用十分广泛,所以必须使学生真正的掌握好它。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过动能的概念,并知道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而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知道能量的转化可以通过力做功来实现,这为“动能〞“动能定理〞的推导埋下了伏笔。但普通中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注意力也不够集中,再加上他们数学根底较差,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较弱,所以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上述因素。四、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动能的符号、单位和表达式,会根据动能的表达式计算物体的动能。(2)能从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学公式导出动能定理,理解动能定律的物理意义。(3)领会运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理解做功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会用动能定理处理单个物体的有关问题。(4)知道动能定理也可用于变力做功与曲线运动的情景,能用动能定理计算变力所做的功。2、过程与方法目标设置情景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探究和验证过程中掌握观察、总结、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经历科学规律探究的过程、认识探究的意义、尝试探究的方法、培养探究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动能定理的推导演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兴趣。(2)激发学生用不同方法处理同一问题的兴趣,会选择用最优的方法处理问题。(3)领略自然的奇妙和谐,培养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动能的概念,动能定理及其应用动能的定量化是学生思维突破的障碍,突破的方法是通过复习前面学过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大胆猜测、推导、类比得出动能的表达式,利用两道经典例题加深学生对动能概念的理解。再以推导动能表达式的方法为依据,通过实例学生可以轻松地推导出动能定理的内容。最后用一道典型例题使学生学会如何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2.教学难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对动能定理深刻的理解比拟困难,尤其是动能定理中总功的分析与计算在初学时比拟困难,通过例题逐步提高学生解决该问题的能力。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动能定理,进一步加深对功与能的关系的理解,让学生对功能关系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最后设置情景例题加强学生对动能定理的应用能力。六、教学方法分析: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运用探究性互助学习教学模式和新课改的理念,结合本校学生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使教师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与学生一起学习本节内容。因为有前几节的根底,本节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推理和定义动能的表达式,让学生经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教学的开始要求不能太高,(尤其对于我校学生)要循序渐进,从生活中众多实例出发,通过分析、感受真正体验动能定理的内涵。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一起推导、讨论、实际检验等环节,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具体用到了“诱导思维法、〞“猜测法〞、“推理法〞、“讨论法〞、“讲练结合法〞、“归纳法〞。七、学习方法分析: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应该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防止单纯地、直接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和特定的学习方法。有效的学习方法应该渗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本节课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1.通过情景实例引导学生用自己已具备的知识去自主的探究、推理、讨论总结、归纳出新的知识和规律。当然教师的合理有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过程是很自然、很符合情理的,最终新的物理规律也就水到渠成的得到了。这样学生才能感觉到学习起来比拟舒服,也就有了成就感和自信心。2.问题的涉入要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有缓冲的时机。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让学生有一步一步向前探索的欲望和兴趣。这也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3.新知识的获取之时正是需要稳固的时候,要准备好典型的例题让刚掌握这一本领的学生一试身手,让他们学会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总结出处理问题方法。最后做以总结归纳。八、教学过程设计:步骤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创设提问:在初中我们学过动能的初步知识,那么什么是物开门见情景体的动能,山,直接点引入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题。课题动能和动能定理在初中所问题1、提问:物体的动能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学内容的根底1、动学生答复:物体的质量和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上深入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能的你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兴趣。概念引导学生重复初中所做得滑块撞击木块的实验。学生直接参与探究过程,增演示滑块从斜面上滑下:同一滑块,高度越高,滑块把加感性认识。木块推得越远;同一高度,质量越大,滑块把木块推得越远。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设计问动能就越大题,引导学生进行2、那怎样来定量的表示动能呢,分析归纳概新课设原来静止在光滑平面上的物体,在一水平外力作用下,括,形成概获得了一定的速度,即获得了动能,动能由无到有,就是由念,激发探索外力做功实现的。那么我们通过学过的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欲望。这一过学方程在寻找一下功与获得动能的关系。程中,对学生的归纳,要给W=Fl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培养他们大胆猜测的意识板书:公式:E=(其中速度v为即时速率)和习惯。说明:(1)动能的单位:J教会学生得出概念(2)动能是一个标量,无方向,求和只需用代数相加减公式后要对3、经典练习强化:他的特性做例题1、判断:运动物体所具有的能就是动能,稳固一个分析,比分析:错。因为运动的物体除了具有动能以外,还练习如单位、矢量可以具有势能、内能、电能等其他形式的能。所以在运动着性、适用性等的物体所具有的能量中,仅仅由于运动而引起的那局部能量等才是动能。经典练习强化:练习3例3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5×10kg,起飞过程中归纳2能力不从静止开始滑跑的路程为l,×10,时,到达起飞速度,是靠教的,而,60,/s,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量的是要靠耐心倍,求飞机受到的牵引力.时刻培养的,解法一:以飞机为研抓住时机,让究对象,它做匀加速直线学生根据动运动受到重力、支持力、能定理的概牵引力和阻力作用.念尝试自己由牛二:F,F,kmg,,a?合1解决问题,,运动学公式:,,,,,al?v22vFkmgm,a由?和?得,,2l2l在这道12vF,kmg,m12l例题中,我利26033所以用电脑模拟,,5,10,10,5,10,N22,,104飞机起跑阶,,10N解法二:以飞机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支持力、牵段的情境,从而更直观的引力和阻力作用,这四个力做的功分别为W,,,W,,,支,说明问题。W,Fs,W,,,,,l.1牵阻通过比拟,激11220,0,Fl,kmgl,mv,mv据动能定理得:121发学生用不同222方法处理同一vFkmgm即:,,12l问题的兴趣。通4过比拟,突出动代入数据解得,,×10,F1能定理的优点,启示:由于动能定理本身不需要分析具体的运动过程,增强学生对知往往能给解题带来方便识的内化。另外强调正功,负功的判断。从而到达突破难点。教师通过以上例题引导学生总结动能定理的应用步骤:让学生(1)研究对象及所研究的物理过程。自己总结,自(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确定各力所做的功,求己构建知识出这些力的功的代数和。体系,教师加(3)确定始、末态的动能。(未知量用符号表示),根据动以补充和修能定理列出方程W,E-E正,表达“教总k2k1(4)求解方程、分析结果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三、作业稳固和1、课本p69(2)应用所学知2、课本p69(4)识,选择代表3、(补充)质量为50kg的游泳运发动,从离水10米高性强的问题的跳台上以4m/s的速度跳出。求:运发动起跳时做了多少功,作为课后作假设不计空气阻力,运发动入水时的速度是多少,假设该运发动业落水时速度为13m/s,那么他克服空气阻力做了多少功,板书设计:第七节动能动能定理一、动能二、动能定理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量。1内容: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12mv2公式:E=(其中速度v为即时速率)2表达式:W,E-E,ΔEk总k2k1k23单位:J3对动能定理的理解:4矢量性:标量(就和时遵循代数加减)a、总功的理解b、定理标量性的理解c、定理中“变化〞的理解d、状态与过程关系的理解e、是一种求功的方法f、适用范围三、解题步骤(多媒体演示)九、教学反思:这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学习活动。没有让学生机械的记忆,而且给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空间,通过学生的思考、动手、观察、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