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学(第三版)》课件第8章农村政治1_第1页
《农村社会学(第三版)》课件第8章农村政治1_第2页
《农村社会学(第三版)》课件第8章农村政治1_第3页
《农村社会学(第三版)》课件第8章农村政治1_第4页
《农村社会学(第三版)》课件第8章农村政治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

农村政治

自20世纪之初,中国就开始了国家权力的扩张,试图渗入和控制农村,改变传统农村政治权力结构,从而建立现代型国家。梳理百年来中国农村政治的变迁,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当前村民自治这一制度安排对农村政治发展的影响。——农村政治研究的理论视角——农村政治权力结构变迁——村民自治——农民维权第一节农村政治研究的理论视角

一、国家与社会关系框架

国家与社会关系框架是西方研究地方政治变迁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范式,后来被国内外学者用来研究中国农村政治问题。在这一理论范式指导下,对中国农村政治研究形成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国家政权建设理论”和“经纪人理论”。二、新政治经济学视角新政治经济学是以政治和经济(社会和个人,或国家和市场)之间相联系、相交叉或相重叠的问题、现象和关系作为研究内容的综合性理论框架。学者将新政治经济学引入农村政治研究,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理论视角。美国学者黄宗智、戴慕珍等,中国学者项继权、党国英等的相关研究,采取了政治经济学的分析途径或概念框架。

资料:(美)黄宗智的《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根据多种档案材料和实地考察,并结合社会学诸多方面,探讨了华北小农经济长期未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形式的原因,并系统总结了西方和日本学者在此问题上的各种观点,内容丰富充实。

三、新制度主义视角

选择理论、公共政策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制

度主义已成为西方政治学研究中的一股重要思潮,它与

行为主义政治学(如政治系统理论、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等)以及理性主义政治学(如集体)成鼎足之势。在农村

政治研究中,新制度主义是另一种有重要影响的理论视

角。四、过程—事件分析

过程—事件分析方法是社会学研究的一种理论视

野,是一种“将符号互动主义、常人方法学和布迪厄

‘实践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观点结合起来,形成一

种可以摆脱传统的、静态的结构分析或制度分析方法,

从人们的社会行动所形成的具体事件与动态过程之中

(或社会现象的实践形态之中)去把握现实的社会研究模

式”第二节

农村政治权力结构变迁

一、传统农村政治权力结构

“士绅社会论”认为,在传统社会,县是基层政权,县以下是广袤的农村,国家缺乏足够的财力和能力

进一步控制农村,只好与士绅分而治之,各自墨守自己

的边界,家族、宗族、村落长老在乡村政治中发挥着重

要的作用。

资料:

《皇权与绅权(民国学术文化名著)》著者费孝通、吴晗、袁方、全慰天、胡庆钧、史靖,均为现代著名学者。本书辑费孝通等人所著16篇文章,书名《皇权与绅权》,对中国传统权力结构中的两种权力——皇权和绅权进行分析讨论,围绕着皇权和绅权关系这一主线,展示了这两种权力的起源、演变及两种权力之间的冲突与合作。(1909.8–1969.10)(1910.11–2005.4)“大共同体本位论”则持与“士绅社会论”截然相反的观点,传统农村社会是国家本位的观点。传统社会实行的是“儒表法里”的制度,自秦、汉以来国家对农村基层的控制已经相当发达和严密,士绅基本上不具有与国家对抗的权力,无法真正地庇护农民。

二、近代农村政治权力结构转型

在20世纪前半期中,政府从未停止过控制乡村的努

力。各项改革政策和相关政令迭出,虽然部分取得了一

定的效果,触动了原有的乡村秩序,但由于朝令夕改和

社会结构性的原因,要么徒具形式而失去实质性的意

义,要么反而导致了乡村的政治危机。

三、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政治权力结构的变革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社会主义改造”计划,决心

重组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现代化。新中国不仅把

触角纵向地伸入村落,而且横向地扩展权力,尤其是围

绕经济进行了革命性的规划:土地改革,粮食“三

定”(国家对粮食实行定产、定购、定销)以及生产逐步

集体化,最后建成人民公社。经过这些运动,旧的以分

散、自立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政治经济体制被巨大的、

以集体化和计划经济为基础的党政体制所取代。

四、撤社建乡与乡镇基层政权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该通知对农村政治安排主要有两方面的思路:首先是强调政社分开,强化乡镇一级政府作为基层政权而不是一级经济单位存在;其次是在村级治理方面走村民自治的道路。第三节

村民自治

一、村民自治的概念、内容及目标

(一)村民自治的概念

村民自治是农村居民依据法律自主管理本村事务的基层民主制度,具有群众性、民主性及法制性的特征。村民自治是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治理的一种重要方式。村民通过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事务,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二)村民自治的内容

村民自治的突出特点是能够较充分地实现民主化、制度化的基本原则。其基本内容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四个方面。——民主选举。民主选举是指村民委员会的选举。村委会经过民主选举产生是村民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民主决策。民主决策是指村民参与本村重大事务的决策,即由村民作为决策主体共同决定村级重大事务。

——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是指在全体村民共同参与的基础上,通过村民自治实现对农村进行有效管理。——民主监督。民主监督是指对村级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与对国家权力的监督相比,村民自治运作中的民主监督具有更广泛的群众性和直接参与性,体现了村民自治的直接民主特点。。

二、村民自治的发展历程及历史意义

(一)村民自治的发展历程

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后,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已经

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框架。1、村民自治的初步发展阶段(1978—1988年)2、村民自治的探索试验阶段(1988—1998年)3、村民自治的规范运行阶段(1998年至今)

(二)村民自治的历史意义1、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2、引导农民共同参与促进农村发展3、促进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

三、村民自治中的乱象及治理

(一)村民自治中的乱象1、民主选举环节违法行为多2、民主决策环节多流于形式3、民主管理中执行环节较薄弱4、民主监督存在诸多缺位5、村委会自身行为的失范

(二)治理的对策及制度建设

第一,完善村级民主选举制度。

第二,完善村民议事和公共决策制度。

第三,加强村务和财务的管理与公开制度。

第四,制定完善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

第五,加强村委会的组织建设第四节

农民维权

一、农民维权的概念及特点

农民维权是指农民依法维护自身合理利益的行动。农民维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维权的事件是利益之争,不是权力之争,经济性大于政治性;二是规则意识大于权利意识,但随着个案维权向共同议题转变,权利意识有所加强;三是反应性大于进取性,具有明显的被动性。目前中国的维权行动,大都是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工人、农民或市民的合法利益受损而引发,是一种反应性抗争行动。而且,维权者一般都会以现行的法律和法规作为其行为框架和底线,都企求政府公平公正调处,行为相对克制。资料:

2009年10月5日,比利时欧盟总部,数千奶农就奶价暴跌一事在欧盟总部外举行抗议。除了堵路,倾倒各种农产品也是农民们常用的抗议方法。2009年9月22日,法国,奶农将大量鲜奶喷洒到田地里以抗议过低奶价。从本月中旬开始,法国奶农举行多次倒奶活动抗议牛奶价格暴跌。法国农民抗议的第一绝招是堵路。图为2010年4月27日,法国巴黎,法国农民开农用拖拉机向巴黎进军以抗议农产品价格下跌。

当地时间2013年10月24日,法国里昂,一个小孩赶着羊群示威,抗议政府为羊群植入芯片。1996.82009.92010.4

2013.102014.112015.2法国农民维权活动剪影

二、农民维权的兴起及演变

随着角色的多样化,利益的多元化,农民自身权益

受到侵害的现象也就多发了,所以产生了农民维权。

三、农民维权的困境及越轨(一)农民维权的困境农民维权的困境主要体现在组织化和知识储备上。

(二)农民维权中的越轨行为

越轨行为是指违背社会规范、破坏社会秩序的行

为,

按照严重的程度可分为轻度越轨和重度越轨。轻

度越轨有集体上访和闹访、非法聚会、聚众、静坐示威

等;重度越轨就是社会群体性事件。

四、农民维权的制度安排及创新

(一)加大普法宣传的力度

(二)完善司法制度

(三)改革信访制度

(四)改革干部考核制度

(五)以农民维权为导向,创新农村制度

五、农民维权与基层维稳

(一)基层维稳的困境

面对农民维权行动,基层政府不是疏导而是打压,

打压基层社会越不稳定。

(二)新思维:维权就是维稳

维权不仅不会破坏社会稳定,反而有利于社会稳定;不仅不会致使社会溃败,反而促进社会健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