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高产栽培技术及兽医临床应用体会_第1页
黄芪的高产栽培技术及兽医临床应用体会_第2页
黄芪的高产栽培技术及兽医临床应用体会_第3页
黄芪的高产栽培技术及兽医临床应用体会_第4页
黄芪的高产栽培技术及兽医临床应用体会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芪的高产栽培技术及兽医临床应用体会姬美丽,白雪鹏

(1.陕西省子长市中药材开发中心,陕西子长717309;2.陕西省子长市杨家园则镇经济综合服务站,陕西子长727307)

黄芪是医药中广泛应用的大宗中草药,市场需求量很大,仅靠天然黄芪远远不能满足医药上的需求,因此必须采取人工种植,人工种植又必须根据黄芪的生物学特性,采取相适应的栽培种植技术,才能使其存活并获得高产。

黄芪已有两千多年的药用史,其归属于补气壮阳类中草药,味甘,气温平,补气,且可升可降,阴中助阳也,能入手足太阴气分,又可入手少阳,足少阴命门。其主治痈疽,久毒败疮,排脓,祛大风癫疾,补虚补气。现代药学研究得出,黄芪可医治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疾病。现代医学还研究表明,黄芪可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力,具有抗病毒的功能,还可抗衰老、利尿、保肝、抗风湿、抗应激、降血压、强体等。黄芪常用于气虚乏力、中气下陷、脱肛脱阴、久泻不足、食少便秘、表虚盗自汗、气虚水肿、便血崩漏、痈疽疮疤难溃、内热消渴、高血糖等病症。

1黄芪的栽培技术

1.1土地的选择与整地

在平原地种植黄芪应选择地势高燥、土壤肥沃疏松、通透性良好的土地,山区地种植应选择土层厚、向阳坡地,坡度大于10,土壤孔隙度为25%以上为宜,忌在涝洼粘重地种植。栽种前,种植户需认真整地,首先要进行深翻,深度为50cm左右,彻底清除地内的残草残根,整平,细耙,然后施入基肥,施厩肥和堆肥2500kg/667m2左右,施过磷酸钙肥25kg/667m2左右,施肥后并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给予辛硫磷粉10g/m3。做床,床做成宽1.2m左右,步道宽0.5m左右,也还可做成行距50cm的大高陇或行距0.5m的小高陇,在其上进行条播。

1.2黄芪的种子处理方法

黄芪生长两年后才可开花结籽。一般其籽荚成熟下垂,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下旬种子变为棕褐色时可进行采种。黄芪种子成熟有先后,最好是分批分期采收。采集的种子放几天阴干使种子成熟,然后再晒干,贮藏。

黄芪外种子外常有硬壳包被,这叫硬实现象,一般其硬实率达50%左右,硬实的种子发芽率低,所以黄芪种子播种前要进行破皮去壳处理。一般在播种前选择籽粒饱满壮实,褐色有光泽的种子作为种用。处理方法是将选好的优质种子与粗砂等物体混合,用碾子轻轻碾压至皮壳破开,但又不压损种仁为准。也可用6%左右的浓硫酸液浸泡种子3min,然后快速捞出并用流水反复冲洗,清洗净种子表面的残余硫酸,待种子水干后,再将处理过的种子用多菌灵粉50%均匀调拌。另外,也可将种子放在开水中迅速搅拌1min,然后立即加入冷水将水调至40℃左右,再浸泡2h,捞出种子,再用生根粉水溶液浸泡3h左右,而后装入袋内催芽闷种12h,等待种子外皮破开时播种。

1.3播种

1.3.1播种时间

黄芪春、夏、秋季均可种植,春播一般在5月中下旬进行,地温在7℃左右时播种,播种后8~12d苗可出,夏播于6月中下旬进行,此时气温高,一般水分也充足,有利于出苗,播后1周左右可出苗,秋播在10月中上旬,地温在5℃左右播种或结冻之前进行。秋播应注意不要播的过早,以免种子播后发芽冻死,以休眠状态越冬,待第二年春发芽出苗。

1.3.2播种方法

黄芪采用直播(种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方法。

直播主要采取穴播和条播两种方法。穴播以每穴25cm距离挖穴,每穴下种5粒左右,盖土1.5cm厚,用种2kg/667m2左右。

条播在陇上开挖2cm深的沟2条,将种子均匀撒入,盖土1.5cm深,之后在垄沟的沟里灌水,以保土壤墒情,半个月左右即可出苗。

生产上常用育苗移栽的方法种植黄芪,移栽一般在春季进行,将条播一年的黄芪苗按照株距20cm,行距40cm栽植,沟深10~20cm,将苗顺放于沟内,然后盖土踩实,用苗2.5万棵/667m2左右,最后浇灌水。移栽可大幅度提高产量和品质,且采收起根时省时省力。

1.3.3栽培管理方法

(1)定苗、间苗。直播(种播)黄芪苗长高度5~7cm时应进行定苗间苗,按株距15~20cm定苗,若短苗严重时,应及时补苗、种苗或栽苗。

(2)中耕除草。当黄芪出苗后应及时中耕除草,并注意向土垄加培土,使土垄保持原来的宽度与高度,一般中耕松土除草2~3次。

(3)追肥灌水。黄芪间苗定苗后即应进行追肥,施人畜粪水1600kg/667m2,或施尿素6kg/667m2,施过磷酸钙4kg,施肥后浇水1次。7月下中旬中耕除草后堆肥800kg,磷肥25kg,硫酸铵6kg,混合于垄上开沟施入,盖土后浇水一次。

(4)打顶。为了减少黄芪地上部分的养分消耗,集中养分用于根部生长,生产中常控制黄芪地上植株的生长高度,在7月份进行打顶,这样可达到高产的目的。

1.4黄芪病虫害防治

黄芪病虫害种类很多,严重危害黄芪的产量及生命,常见的病虫害有根腐病、霜霉病、斑枯病、豆荚螟、白粉病、草芽枝霉病、食心虫、灰斑病、紫纹羽病、干枯病、细菌性角斑病等。其中以根腐病和白粉病最常见,危害最严重。

1.4.1黄芪白粉病

黄芪白粉病的病原是真菌中两种子菌,危害黄芪叶以及荚果。发病后叶片两面及荚果表面初生白色粉状斑,随后蔓延至覆盖白粉,苗期到成株均可以发生本病,以7月以后发病最严重。防治可采取以下措施,发病初期用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喷施治疗,或用多菌灵喷洒治疗,夏季发病高峰期每周喷1次,收获后清理田园,烧毁所收集的全部杂物枝叶。

1.4.2黄芪根腐病

本病多发于7~8月,高温多雨季。病黄芪表现株叶逐渐发黄脱落,而后地上枝叶枯萎,根部完全腐烂。该病采取的防治方法为,注意田间及时排水,也可以用1000倍左右的多菌灵或甲基托布灌根防治。

1.4.3黄芪食心虫病

种植户可在黄芪开花到结荚开始用敌百虫稀释15~20倍喷洒,防治黄芪食心虫病,每隔1周喷洒1次,连用4次左右,或在虫害发期间用80%的敌敌畏乳油熏蒸田间。

1.4.4黄芪豆荚螟

豆荚虫主要在7月份上旬至10月中旬危害严重,其整个一生可害及黄芪荚果的种子。防治的方法是冬季深翻土地,冻死地下虫体,因为在其土壤中化蛹,不重茬种植,也不和其他豆科作物轮作。在黄芪开花阶段,用95%精制敌虫虫作1000倍稀释喷洒,或用5%磷胺乳油作1500倍稀释喷洒,7~10d喷洒1次,连用3~5次,直至种子完全成熟为止。另外,黄芪生长发育过程中还常有蚜虫病、豆荚娥等害虫危害,可用敌百虫、亚胺硫磷等进行喷洒防治,1周1次,连用3~4次。

1.5黄芪采收与加工

1.5.1采收

一般黄芪要生长2~3年后采收,内蒙古黄芪生长3~4年后采收,秋季地上茎叶枯萎后采挖。应注意防止挖断主根和损伤根皮。有条件时,可在9~10月间用深耕机深松土,再进行人工拔取,除掉芦头及地上茎部,用水洗去泥土,晾干捆成小捆,定量包装。

1.5.2加工

黄芪采收后,去掉泥土,趁鲜切去根茎(芦头),剪掉须根,然后晒至60%~70%干时,将其打理成小把捆扎,再晒至全干,放置通风干燥处保存。黄芪产品质量以根粗,断面黄白色,皱纹少,粉性足,质坚而绵,味道甜为佳。

2黄芪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盗汗、排毒排脓、生肌敛疮、利水消肿等功效。现代中医学研究发现,黄芪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病毒,在兽医临床主要用于虚弱症及病毒性疾病的医治。

2.1马、牛脾胃气虚,食物不化慢食症

用黄芪40g、党参40g、白术30g、炙甘草25ɡ、山药30g、山楂80g、陈皮40g、薏米30g、水煎灌服,1日1剂,连用3~5剂。

2.2马、牛脱垂症

马、牛阴道脱出和肛门脱出是临床常见症状,这都是中气不足、中气下陷所导致的,对此用补中益气散调治。方法为:黄芪40g、党参40g、当归30g、升麻25ɡ、柴胡25ɡ、白术30g、甘草20g,水煎内服,1日1剂,连用5~10d便可治愈。

2.3家畜出汗症

用于家畜表虚自汗、阴虚自汗,阳虚自汗。表虚自汗家畜黄芪配防风、白术;阳虚多汗黄芪配以牡蛎、浮小麦、麻黄根、白术等;阴虚自汗配以熟地、黄檗、生地、知母、黄芩、当归、栀子、黄连等,代表方如当归六黄汤。

2.4久不愈合疮毒

对于气血不足之疮痈内陷,久溃不敛,可用黄芪配党参、肉桂、熟地、当归、金银花、黄芩、黄连等。

2.5配合治疗家畜热性疾病

发热高烧性病是动物临床上最常见的病症,对于这类疾病临床上人们都用抗生素和退热剂治疗,如用青霉素,恩疾诺沙星,庆大霉素,安基比林,安乃近等治疗,由于近年来,动物发热性疾病以混合感染者居多,所以仅用抗生素和解热剂治疗疗效较差,配合黄芪多糖治疗可取得明显的效果。

在应用以上治疗的同时,配合给予患畜黄芪多糖注射液。黄芪多糖注射液是近年来兽药中的新型制剂,利用黄芪为成分制成的一种新兽药,根据黄芪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能,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起到抗病毒作用,治疗病毒性疾病。发烧动物应用黄芪多糖可提高患畜抵抗力,抗病毒感染。许多高烧病畜有病毒感染的存在,黄芪多糖注射液其商品名也叫抗病毒1号,用法是马、牛用20~40ml,猪、羊用5~15ml,鸡2ml,1~2次/d,肌肉注射,连用3~5d,可用本品稀释青霉素,头孢噻呋钠等抗生素应用。另外,黄芪多糖射液后海穴注射效果更好。

2.6配合治疗动物病毒性疾病

目前,动物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很多,尤其是许多传染病均是病毒性感染所致,80%以上的传染病是病毒性传染病,用黄芪多糖注射液配合治疗动物病毒性疾病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2.7羊痘

羊痘是羊痘病毒感染引起的羊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是我市多发的一种传染病,用黄芪多糖注射液配合治疗该病可有效提高治愈率。具体给药方法:黄芪多糖注射液大羊10ml,中羊5ml,板蓝根注射液大羊10ml,中羊5ml,地塞米松注射5ml,一次肌肉注射,1~2次/d,连用3~5d;对有肺炎继发者配合使用抗生素,治愈率可达90%以上。

2.8羊小反刍兽疫

羊小反刍是兽疫是近年来各地羊群多发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是由羊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目前尚无有特效的治疗药物,用黄芪多糖注射液配合治疗该病有较理想的效果。具体给药方法:黄芪多糖注射液10ml、银黄注射液10ml、头孢噻呋钠5ml混合一次性肌肉注射,此为成年羊用量,未成年羊减量,腹泻严重者同时灌肠白头翁口服液,高烧严重者用1~2次安乃近或安基比林,未怀孕的羊再配合地塞米松效果更佳。为提高疗效黄芪多糖注射液可给予羊后海穴注射,这样既可起到药物本身的药效,又可发挥出穴位刺激调理疾病的效应。

2.9体质虚弱,发育迟缓,体温正常不食畜

在兽医临床上经常会遇到一些体质差、体温等常规正常而不食畜的病畜,对这类病畜,人们常对此无有效办法治疗,用健胃助消化法等方法没有效果,用黄芪多糖注射液配合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治疗可取得很好的疗效。这类病畜多为气血不足、脾气虚弱、体质低下、免疫缺陷、中气不足,故而体弱消瘦、食欲不振,用黄芪多糖注射液可补气健脾,提高畜体免疫力,改善机体代谢,使机体体质、食欲、脏器功能改观,达到消除疾病的目的。

2.10牛结节病

牛结节病是近年来各地牛群流行的一种传染病,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为一种传染病,也叫牛过敏性皮脂炎、牛结节疹,俗称牛皮肤疙瘩病。引起该病的诱因主要是寄生虫叮咬,主要是脾虫叮咬,另外,气候骤变,免疫功能低下均易发生病。牛结节病主要表现,患牛突发病,发病初期皮肤出现炎性肿胀,皮肤上出现少量黄豆大的结节(疙瘩节),体温升高,流鼻涕,流眼泪。牛头部、颈部、胸部、乳房和四肢及全身皮肤处有隆起可见的结节,身体表面有突出可见的结节是本病最大的特征,严重者结节溃烂可形成溃疡等。

用黄芪多糖多液配合治疗可取得很好的疗效。具体给药方法:黄芪多糖注射液20~40ml、地塞米松磷酸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