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科学课堂中探寻科学化和生活化的教学平衡点获奖科研报告摘要:在小学教育的学科中,小学科学是和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一门学科。在小学科学教学时,学会将学科生活化是比较关键的一步,这样做能在科学知识与生活相互结合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让学会在学习知识时,减少对学科的距离感,从而产生对学习的热情。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
引言
很多人会觉得科学与生活是毫不相关的两个领域。其实,一切的科学发现都是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神秘的科学知识,所以两者之间是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小学科学的教学知识主要是对生活中的科学知识进行介绍,结合生活,学生更容易理解科学的内容。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通过自然嵌入的方式让学生明白科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让学生在真正接触科学时,不至于太过陌生,减少了与科学之间的距离感,这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认真探索知识的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关于将小学科学生活化是有很多积极意义的。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正确的将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呢?本文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叙述。
一、联系生活,发现科学
一直来,小学科学教学中依然存在“从课本中来,到课本中去”或“从课本到试题”的现象,这种“纯文本的对话”使得科学教学缺少自然世界的活力与生机,“处处有科学”、“科学就在身边”也仅仅停留在“文本的表达”上。却时常忽略生活中的疑问恰恰是科学学习的动力之源。教师若能在教学中及时发现并合理地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融入科学学习的活动中,用学生熟知的现象引出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和动机。同时使科学课堂真正走进生活世界,让学生体验科学学习的价值,从而学习有用的科学。如用生活中的一些困惑来引导学生学习“物态变化”:①冰、雪、雾、露是怎样形成的?②将水烧开或从冰箱里拿出冰冻物品时,为什么都会有“白气”?③有些天自来水管壁会“出汗”,冬天从室外移到室内的眼镜则会蒙上白雾,为什么?生活中不乏有趣的话题,舞台上的烟雾、蜡烛的火焰甚至笔芯上的小孔都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探索中逐步转化而得到强化。
文本表达往往过于抽象,图片表达虽然比较直观但也不够丰富形象,只有生活中的事例才是丰满的。“身体的防卫”就是学习传染病的流行与防治知识,生活中事例特别多,很多教师或许以为越是最新、越突出的事件越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说明问题,常以当前的H7N9、诺如病毒等事例来设置问题。试想,哪位学生真正经历过这些事?未曾经历的事件如何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关注呢?如何深刻体会当中的感受呢?笔者以为,不如以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流行感冒、红眼病说起比较妥当,这是每一个学生或是亲身经历或是亲眼所见的事实,对此才更有发言权。而社会和媒体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则应该作为学习知识之后,让学生从一个社会人的视角去看待这一事件,用科学的知识去分析、去预防、去宣传,让学生真正成为科学知识传播的使者。
二、实践生活,探索科学
科学知识的学习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建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凭已有的认识来完成对世界的感知和领会的,并在探索活动中对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丰富和重构。密切联系学生日常中的事或物进行科学学习,选取恰当的生活情境,提供熟悉的研究对象,能有效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更有利于他们进一步加深理解知识,从而为课堂增添生机与活力。例如,让学生准备熟悉的蔬菜、水果、还有鲜花,然后要求他们对这些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进行观察与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在的观察与比较中学会分类与辨别,在自主研究、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知识的建构。又如,学习“液体压强”时,则可以在塑料饮料瓶壁上扎三个小孔,然后注满水观察射出水柱的射程。简单的生活器材,熟悉的生活气息,带给学生的却是“科学即生活”的深切体验。
科学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解释自然现象。用身边的自然存在中总结科学规律,用科学规律去解释更多的自然存在,这正是科学发展的自然逻辑,也应该是科学学习的合理途径。“杠杆平衡条件”的学习可以由“黑心杆秤黑在哪里”打开思路,然后演示“黑心称砣与公平称砣的较量”图片引发思考,由此研究杆秤中存在的科学原理――杠杆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最后以“自制杆秤的设计方案”结课,作业为“杆秤制作”。把杠杆原理融入杆秤的认识、研究与制作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教科书内容与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紧密结合在一起,尋找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衔接点来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领会和感受科学知识的现实性,从而有效激求知欲,调动积极性,并形成技能、发展思维。
三、认识生活,完善科学
建构主义理论把“通过学生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看成是教学的“灵魂”,这说明了已有的生活经验是他们构建知识结构的有力基底。因此,教师应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在生活经验与教学情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启发。在学习知识之前,学生或多或少有了一些经验性知识,也就是说生活概念或前概念。若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含义较接近则有利科学概念的掌握;而当这两种概念有偏离时,则极有可能会误导学生而形成错误的概念。
“光的折射”的学习中,让学生尝试“渔民叉鱼”使学生认识到仅凭经验或直觉形成的观念是不可靠的,于是将光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来,把他们引进到一个渔民叉鱼的生活情境中去,引起学生熟悉而新奇的认知冲突,能快速地集中注意力,为学习“光的折射”创设了一个极好的认知起点,为更有效地建构知识奠定了基础。
四、回归生活,体验科学
科学源于生活,藏于现实,并且也该用于生活,科学学习过程理应是帮学生将现实问题转变为科学问题的过程。科学教科书中融入了诸多初中生为之感兴趣的生活内容,旨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回归生活、亲近自然。所以,科学教学应体现“大生活”的理念,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科学教学生活化的道路。同时,还要让科学教学回归生活,使学生深切体验身边的“大科学”,用所学知识去理解、解释或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亲近科学,发展科学的应用与探究的意识与能力,充分认识科学既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实用性和探究性的综合体。学习“摩擦力”之后,可以让学生针对“自行车中的摩擦”作出解释,通过讨论与交流对“自行车上哪些结构和方法通过什么方法增大或减少摩擦”达成共识。学生活跃的思维受益于生活经验对新知识建构的巨大帮助。
五、结语
综上所述,趣味十足的科学知识往往离不开我们的现实生活,生活是科学知识能够有所表达的一个良好平台。教师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