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关于长征的诗歌_第1页
毛泽东关于长征的诗歌_第2页
毛泽东关于长征的诗歌_第3页
毛泽东关于长征的诗歌_第4页
毛泽东关于长征的诗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毛泽东有关长征的诗词长征期间所写——

忆秦娥娄山关1935.02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赏析:上阕写景。“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西风、长空、雁群、霜晨、冷月,凄冷的五个名词衬托出一种凄冷的气氛,也确定了上阕的基调。接下来仍是写景。只不过是由远景而近景,由全景而特写,在单纯的景物之中融入了人物。这句的妙处在于写人不是实写,而是虚写,以虚写实,而让人感到愈加真切,如见其人,如历其景。试想冬夜凌晨,山风凌厉,霜重地滑,一夜急行军,早已是人疲马乏,更何堪如此严酷的自然环境?你看,连马儿的脚步都显得凌乱不堪,声声碎步,失去了往日轻快的节奏,而行军号角的声音也显得呜咽无力了。上阕的整体色调的灰暗的,天色未亮,凄风冷月,行军困苦,可谓没有一点亮色。上阕确定的基调是阴沉抑郁的,但作者在下阕笔锋一转,全词的调子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下阕抒情。“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长征刚开始,娄山关前面一役损兵折将,后面肯定要面临更多更大的困难,是横亘在作者面前的如铁雄关,但作者毫不畏惧,而是极其乐观、豪壮地号召大家,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的红军队伍一定可以一步步地征服这些崇山峻岭。下面一句又是一个“从头越”,巧用重复,加强语气,语调铿锵有力。末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写的是黄昏景象,红军经过一夜又一天的急行军,早已过了险峻的关口,击败敌人,占领了娄山关,把困难和艰险抛到了身后。一天激战后,遍地硝烟,血流成河,英勇的红军战士用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娄山关的崇山峻岭,而红军的旗帜在猎猎西风中飘扬,在夕阳中显得格外地鲜红。上阕沉郁,下阕激昂,上阕取冷色调,下阕取暖色调,色彩对比强烈,感情对比亦同样强烈,上下阕的强烈对比,恰恰反映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指挥若定的气魄。

十六字令三首1934-1935年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万马战犹酣:千军万马战斗得正激烈。以万马酣战比喻山势奔腾。)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锷未残:剑刃没有残缺。)【译文】:

山啊,快驰骏马没有下鞍。蓦然回首,仅离天三尺三。

山啊,翻江倒海掀起狂涛。奔腾激越,如万匹战马酣畅征战。

山啊,刺穿苍天锋刃依然尖锐。天似要塌下,雄峰却独撑其间。【赏析】:第一首写的是山的崔嵬和险峻,第二首写的是山雄浑的气势。第三首写的是山的宏大。没有山支撑的话,天就会坠落下来。这是一幅难以描摹而又宛若眼前的画面,很好地说明了毛泽东极度雄奇和大胆的想象力。三首词是一个整体,毛泽东写的是山,但是通过对山的描写,毛泽东那博大的胸怀、宏伟的抱负和超凡的品格完全显露了出来。清平乐六盘山1935.10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赏析:北方的“长城”,当时是抗日前线。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北方是抗日来了,不到抗日前线的军队不能算英雄好汉。此句连用两个否定副词“不”和“非”,使语势大为增强,强调抗日就是当时的首要任务。六盘山是红军长征中走过的最后一座高山。六盘山上,红旗在西风中飘动,一会儿展开,一会儿卷起。一个“漫”字,表现了诗人登上六盘山愉悦的心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