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技术】水稻白叶枯病的综合防治技术_第1页
【农业种植技术】水稻白叶枯病的综合防治技术_第2页
【农业种植技术】水稻白叶枯病的综合防治技术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种植技术】水稻白叶枯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白叶枯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具有易爆发、易流行、防治难、危害重等特点,对水稻生产具有极大威胁。2001年我县老病区普遍暴发流行,并向无病区扩展。以后的2年因自然条件不适宜,零星发生。今年多雨、多台风,适宜白叶枯病的发生流行,应提高警惕,及早预防。一、发病症状及简单识别。越冬菌侵入芽鞘或从水孔、伤口侵入,在导管中繁殖扩展,使叶片出现长条状病斑。病斑多从叶尖或两侧开始,向下或向内扩展,病健交界处有明显的波纹状,严重时病斑连片,全叶干枯。移栽大田后,病菌在大田繁殖积累,遇适宜的条件,即出现发病中心,并可在短期内全面爆发流行。简单识别:取新鲜病叶,剪去两端,将下端插入水中,数小时后,如上端剪口处有黄色菌脓溢出,则为白叶枯病。二、病原及发病规律。该病病原菌属黄单胞杆菌属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远距离传播以病谷为主,老病区初侵染源为带病稻草、稻桩,新病区初侵染源为带病稻种。该病的发生流行与自然因素、品种抗病性及肥、水运筹密切相关。发病适宜温度26-30℃,相对湿度90%,阴雨多、日照不足、风速大、台风暴雨或洪涝之后,最易暴发流行。同时,氮肥施用过多、过迟,水稻贪青徒长,水稻抗病力减弱;大田漫灌、串灌,会导致病原菌随水广泛传播,长期深灌稻田更易诱发该病的发生。三、综合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加强检疫,控制该病向无病区扩展;选用抗病品种Ⅱ优-明86、协优系品种、杂交粳稻等;播种前用1%石灰水或50%代森铵进行种子处理;育秧、起秧时不用病草做覆盖物或捆扎秧把;搞好化学除草,清除田头、地埂、沟边的杂草;氮、磷、钾、锌配方施肥,氮肥分期均匀施用;禁止串灌、漫灌,稻田用水浅水勤灌,适期烤田,干湿交替;合理密植,改善田间小气候,通风、透光,形成源、库、流协调的高效群体。2、化学防治。秧田防治在三叶期及移栽前3-5天,各施药1次,可有效防治白叶枯病、省工、省成本,安全高效,应加以推广普及。大田发现病株时,严格按照下列步骤进行防治,以达到"发现一点、防治一块,保护一片"的效果;发现病株,马上摘除病叶或整株拔除,装入塑料袋,带出田块深埋;立即用药防治,放药时,从外围开始向发病中心施药,越接近发病中心,施药量越大(间隔4-7天,连续用药2-3次),以控制其蔓延;发病田周围的稻田,无论有无发病,均须喷药保护。有效药剂可选用25%叶枯宁(川化-018)800-1000倍液;50%代森铵8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