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2020页,共=sectionpages2020页试卷第=page1919页,共=sectionpages2020页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叶酸亦称维生素M,分子式是C19H19N7O6。孕妇怀孕期间需补充叶酸,胎儿缺乏叶酸会导致胎儿发生神经系统缺陷等疾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叶酸的元素组成与核酸相同B.叶酸彻底氧化分解后只产生二氧化碳和水C.根据其元素组成,推断叶酸可能参与氨基酸的合成D.人体内叶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取,由此推测叶酸在体内必须循环利用【答案】C【分析】氨基酸的元素组成包括C、H、O、N等,其氧化分解产物包括水和二氧化碳等。【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叶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而核酸的元素组成包括CHONP,两者不同,A错误;B、叶酸含有N元素,其彻底氧化分解后除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之外,还可产生含氮物质,B错误;C、叶酸和氨基酸的元素组成均是CHON等,据此推测叶酸可能参与氨基酸的合成,C正确;D、叶酸可以从食物中获取,不一定需要循环利用,D错误。故选C。2.李斯特氏菌是一种致死食源性细菌,当它侵入人体后,该菌的一种名为InIC的蛋白可通过阻碍人类细胞中的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在人类细胞之间快速转移,使人患脑膜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InIC的蛋白在李斯特氏菌的核糖体上合成,该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B.Tuba蛋白和InIC蛋白的结构不同,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该菌能在人类细胞之间快速转移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该现象说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能力是有限的【答案】D【分析】细菌属于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具膜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该菌的一种InIC蛋白可通过抑制人类细胞中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说明该菌在人体细胞间快速传递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详解】A、李斯特氏菌属于原核生物,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无线粒体,A错误;B、Tuba蛋白和InIC蛋白是不同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其结构的不同是因为基因的不同,B错误;C、该菌能在人类细胞之间快速转移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C错误;D、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能力是相对的、有限的,D正确。3.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是某些生物细胞响应外界水分变化而发生的渗透调节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施肥过多引起的“烧苗”现象与质壁分离有关B.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膜可局部或全部脱离细胞壁C.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D.1mol/LNaCl溶液和1mol/L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大小相等【答案】D【分析】1、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1)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2)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3)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2、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过来,溶液微粒越少即,溶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小。【详解】A、施肥过多使外界溶液浓度过高,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导致植物过度失水而死亡,引起“烧苗”现象,A正确;B、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而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之间的细胞质,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膜可局部或全部与细胞壁分开,B正确;C、植物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因不断吸水导致细胞液的浓度逐渐降低,与外界溶液浓度差减小,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C正确;D、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1mol/L的NaCl溶液和1mol/L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不相同,因NaCl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故其渗透压高于葡萄糖溶液,D错误。故选D。4.下图表示基因型为AaXBY的某动物睾丸中与精子形成有关的三个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不考虑互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细胞的名称分别为次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和精原细胞B.乙细胞内有3个四分体,6个核DNA,1个B基因,1条Y染色体C.丙细胞的下一个时期有6对同源染色体,6个染色体组D.若甲细胞产生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Y,则与其同时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Y、AXB、aXB【答案】A【分析】由图可知,甲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丙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详解】A、据图可知,甲细胞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乙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丙细胞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整齐排列,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由于图示为动物精巢细胞分裂过程,故三者名称分别为次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和精原细胞,A正确;B、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共有3个四分体,12个核DNA,由于染色体复制,应有2个B基因,1条Y染色体,B错误;C、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下一个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应有6对同源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C错误;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最终得到的四个子细胞基因型两两相同,另外两个与之互补,甲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像,不考虑交叉互换情况下,与甲产生AY子细胞同时出现的子细胞为AY,aXB、aXB,D错误。故选A。5.一某病基因携带者(男)与一该病患者(女)结婚,某同学将这对夫妇产生子代的情况绘制成遗传图解(如图),下列对该遗传图解的评价不合理的是(

)A.漏写亲本的表现型B.漏写杂交符号×C.卵细胞的类型应该只写一个aD.错写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答案】D【分析】绘制遗传系谱图时要注意:①明确各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②明确的标出“亲代”、“配子”、“子代”;③写出后代的分离比。【详解】A、据题干信息可知:男性正常,但为致病基因携带者,女性患病,故亲本的表现型要注明Aa(正常),aa(患病),A正确;B、亲本之间的杂交符号(×)不能缺少,B正确;C、当产生相同的生殖细胞类型时,仅写一个就可以,故卵细胞的类型应该只写一个a,C正确;D、亲代Aa(正常)×aa(患病)→F1:Aa(正常):aa(患病)=1:1,故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正确的,D错误。故选D。6.表观遗传是指细胞内基因序列没有改变,但发生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使基因的表达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表型模拟是指由环境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类似于某基因型改变引起的表型变化的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表观遗传和表型模拟现象中,生物的基因序列都没有发生改变B.表观遗传一定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能够在亲子代间传递C.表观遗传和表型模拟导致的性状改变都可以遗传给下一代D.同卵双胞胎之间的差异皆是由表观遗传引起的【答案】A【分析】表观遗传是指细胞内基因序列没有改变,但发生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使基因的表达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表型模拟是指由环境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类似于某基因型改变引起的表型变化的现象。【详解】A、表观遗传是指细胞内基因序列没有改变,但发生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使基因的表达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表型模拟是指由环境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生物的基因序列没有发生改变,A正确;B、表观遗传不遵守经典的孟德尔分离和连锁定律,但有其自己的规律,B错误;C、表观遗传学是在DNA碱基序列不变前提下引起基因表达或细胞表型变化的一种遗传,可以遗传,但并不稳定,表型模拟指由环境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可能不会遗传给下一代,C错误;D、同卵双胞胎来自同一个受精卵,拥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同卵双胞胎之间的差异与遗传、表观遗传、环境之间有着密切联系,D错误。故选A。7.土黄牛的养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多数是役用。随着机械化时代的到来,土黄牛的养殖就越来越少了。西门塔尔杂交牛是西门塔尔公牛与本地土黄牛杂交后代的总称,杂交后代向乳肉兼用型方向发展。下列关于F1(西门塔尔杂交牛)选育过程中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F1个体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B.F1个体将继承西门塔尔牛与本地土黄牛全部优良性状C.F1个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可发生基因重组D.F1个体产生配子时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答案】B【分析】基因重组的类型:①基因的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②基因的交换: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而发生交换。【详解】A、F1个体有性生殖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均可发生基因重组,A正确;B、F1个体不一定继承西门塔尔牛与本地土黄牛全部优良性状,基因的遗传是随机的,B错误;C、F1在进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C正确;D、F1个体产生配子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以发生交叉互换,D正确。故选B。8.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的金鱼选种经验是: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分析,正确的是A.“分数缸饲养”相当于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B.“逐日去其不佳者”是指对金鱼进行人工选择C.“自然奇品悉具”是金鱼发生定向变异的结果D.这种人工培育金鱼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答案】B【详解】A、“分数缸饲养”是制造地理隔离,使其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但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A错误;B、“逐日去其不佳者”是通过人工选择的方法淘汰不需要的个体,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正确;C、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控制形成新的性状,所以“自然奇品悉具”是金鱼发基因突变的结果,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D、这种人工培育金鱼方法的原理是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B。【点睛】9.神经中枢的抑制机制有3种模式,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说明:①③③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A.模式Ⅰ体现了神经调节中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B.模式Ⅱ中,④兴奋后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导致⑤兴奋、③抑制C.模式Ⅲ中,⑧兴奋后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兴奋由⑦传向⑨D.屈腿反射时屈肌收缩,伸肌舒张,神经调节机制属于模式Ⅱ【答案】B【分析】1、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有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的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2、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3、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鲀小体受到刺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袖经递质。神经递质经过扩散通过突触间膜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详解】A、模式Ⅰ中兴奋性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使抑制性神经元兴奋,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反过来抑制兴奋性神经元的活动,体现了神经调节中的负反馈调节机制,A正确;B、模式Ⅱ中,④兴奋后释放的神经递质是兴奋性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导致③、⑤都兴奋,B错误;C、⑦兴奋后释放神经递质使⑨兴奋,而⑧兴奋后会抑制⑦释放神经递质,导致⑨不兴奋,C正确;D、在属肘反射中,脑二头肌兴奋收缩的同时脑三头肌受到抑制而舒张,说明同时进行并没有时间的先后性,属于模式Ⅱ的调节模式,D正确。故选B。10.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控的结果。题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信息分子A、C、D、E、F发挥作用后会被移走或分解失活B.信息分子C由内分泌腺分泌后,由体液定向运输到肾脏C.信息分子F与B淋巴细胞结合,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D.信息分子A、C、D、E、F均会与受体结合,起到调节作用【答案】B【分析】分析题图:图中信息分子A表示传入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信息分子C表示抗利尿激素,信息分子,D表示促甲状腺激素,信息分子E表示甲状腺激素,信息分子F表示细胞因子。【详解】A、D、信息分子A是神经递质,C、D、E为激素,F为细胞因子,均会与受体结合,起到调节作用,且发挥作用后会被移走或分解失活,A、D正确;B、信息分子C表示抗利尿激素,由内分泌腺垂体释放后,由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在肾脏处发挥作用,B错误;C、信息分子F表示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与B淋巴细胞结合,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故选B。11.如图表示多种植物激素对黄瓜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代表的植物激素分别是细胞分裂素、生长素、乙烯B.a浓度的②激素抑制细胞伸长、b浓度的②激素促进细胞伸长C.除了激素的作用外,阳光、温度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D.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答案】A【分析】据图可知,①②③代表的植物激素分别是赤霉素、生长素、乙烯。【详解】A、分析图示可知,激素①②均能促进细胞伸长,则应是生长素和赤霉素,由激素②的不同浓度作用效果相反可知,激素②是生长素,激素①是赤霉素;当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升高会抑制生长素的作用,即抑制细胞伸长,因此激素③是乙烯,A错误;B、由图示可知,b浓度的激素②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a浓度的激素②生长素能通过促进激素③乙烯的合成,进而抑制细胞伸长,B正确;C、除了激素的作用外,光、温度、重力等环境因素也会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C正确;D、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D正确。故选A。12.根横放时,淀粉体下沉在细胞近地侧的内质网上,诱导内质网释放Ca2+到细胞质基质,Ca2+与钙调蛋白结合后活化Ca2+泵和IAA泵,使根近地侧积累较多的Ca2+和IAA,导致根的近地侧和背地侧生长速度不一样。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A.淀粉体能导致IAA的分布不均B.Ca2+和IAA由背地侧运输到近地侧的方式不同C.重力作用能够引发根的向地生长D.环境因子会引起植物体内包括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答案】B【分析】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同时还与植物器官的种类有关。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而根对生长素最敏感,所以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背地侧浓度低促进生长植物存在。【详解】A、淀粉体下沉在细胞近地侧的内质网上,诱导内质网释放Ca2+到细胞质基质,Ca2+与钙调蛋白结合后活化IAA泵,使根近地侧积累较多的IAA,所以淀粉体能导致IAA的分布不均,A正确;B、Ca2+和IAA跨膜运输到近地侧的方式相同,都是主动运输,B错误;C、根横放时,在重力作用下,根近地侧积累较多的IAA,抑制其生长,引发根的向地生长,C正确;D、环境因子会引起植物体内包括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并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D正确。故选B。13.下图甲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中点c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图乙、图丙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表1记录得到图丙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电流左进右出为+电位B.图乙①点时Na+的内流速率比②点时更大C.图乙曲线处于③点时,图丙曲线正处于④点D.图丙曲线处于⑤点时,图甲a处膜外表现为负电位【答案】C【分析】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表现为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形成的原因是钾离子外流,受到刺激后,由于钠离子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外负内正,兴奋区和未兴奋区形成电位差,进而形成局部电流,产生兴奋。【详解】A、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是测定动作电位的,因此电位变化如图丙所示。在c点给予适宜刺激,b点先兴奋,b点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a点电位仍为外正内负,电流为左进右出,表现为一电位;a点后兴奋,a点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b点电位恢复为外正内负,电流为右进左出,表现为+电位,A错误;B、图乙②点时是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动作电位与Na+的内流有关,①点处于静息电位,因此图乙②点时Na+的内流速率比①点时更大,B错误;C、图乙曲线处于③点时,动作电位最大,因此图丙曲线正处于④点,C正确;D、图丙曲线处于⑤点时,兴奋刚传到b点,a处于静息状态,膜外表现为正电位,D错误。故选C。二、多选题14.如图为酶促反应曲线,Km表示反应速率为1/2Vmax时的底物浓度。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竞争性结合酶的活性部位;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与酶的非活性部位不可逆性结合,从而使酶的活性部位功能丧失。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Km越小,酶与底物亲和力越低B.加入竞争性抑制剂,Km减小C.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Vmax降低D.非竞争性抑制剂破坏酶的空间结构【答案】CD【分析】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①底物浓度,底物浓度不影响酶的活性,通过影响底物与酶的接触面积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②酶浓度,通过影响底物与酶的接触面积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③pH和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④抑制剂和激活剂。【详解】A、据图分析,Km值越小,达到1/2Vmax需要的底物浓度越低,说明酶与底物亲和力越高,A错误;B、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从而降低底物与酶结合的机会,则Km值增大,B错误;C、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使酶的活性部位功能丧失,反应物不能与活性部位结合,导致Vmax降低,C正确;D、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与酶的非活性部位不可逆性结合,从而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D正确。故选CD。15.某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植物雌雄异株,叶形阔叶和细叶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现有两株阔叶植株杂交,F1表现型及比例为阔叶雌株∶阔叶雄株∶细叶雄株≈2∶1∶1。已知带有d的精子与卵细胞受精后受精卵无法成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相对性状中,阔叶为显性性状,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亲代雌株能产生2种配子,判断依据是F1中的雄性有两种表现型C.若F1中的雌、雄株相互杂交,理论上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阔叶雌株∶阔叶雄株∶细叶雄株=3∶2∶1D.若F1中的雌、雄株相互杂交,理论上F2中D的基因频率为【答案】CD【分析】1、阔叶雄×阔叶雌的F1中阔叶∶细叶=3∶1,说明阔叶为显性性状,细叶为隐性性状。2、叶形阔叶和细叶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两株阔叶植株杂交,F1表现型及比例为阔叶雌株∶阔叶雄株∶细叶雄株≈2∶1∶1。推测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XDXd和XDY。【详解】A、两株阔叶植株杂交,F1中阔叶∶细叶=3∶1,该相对性状中,阔叶为显性性状,F1表现型及比例为阔叶雌株∶阔叶雄株∶细叶雄株≈2∶1∶1,推测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正确;B、亲本的基因型为XDXd和XDY,亲代雌株能产生(XD、Xd)2种配子,判断依据是F1中的雄性有两种表现型,B正确;C、F1中的雌(1/2XDXD、1/2XDXd)、雄(1/2XDY、1/2XdY)株相互杂交,已知带有d的精子与卵细胞受精后受精卵无法成活,则理论上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阔叶雌株∶阔叶雄株∶细叶雄株=2∶3∶1,C错误;D、F1中的雌(1/2XDXD、1/2XDXd)、雄(1/2XDY、1/2XdY)株相互杂交,已知带有d的精子与卵细胞受精后受精卵无法成活,则理论上F2中雌性基因型为1/4XDXD、1/12XDXd、1/2XDY、1/6XdY,故D的基因频率13/16,D错误。故选CD。16.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是人体内一种参与血压调节的蛋白,在肺、心脏、肾脏和肠道细胞中广泛存在。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囊膜的刺突糖蛋白可与人体细胞膜表面的ACE2蛋白结合,然后入侵人体细胞。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针对18~59岁新冠疫苗的接种已全面展开。以下关于新冠病毒引起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感染者体内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引起病毒入侵的靶细胞发生凋亡B.痊愈者血清中的抗体是病毒侵入人体后促进浆细胞增殖并分泌的,能与新冠病毒特异性结合C.痊愈者体内的新冠病毒被消灭,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D.疫苗的预防效果与其产生的抗体浓度、记忆细胞数量等有关【答案】AD【分析】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三道防线分别是由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构成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第二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第三道防线。其中第三道防线构成了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详解】A、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使病毒入侵的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完成细胞免疫,A正确;B、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分裂增殖,由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能分泌抗体,B错误;C、痊愈者体内的新冠病毒被消灭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C错误;D、疫苗的预防效果,与其产生的抗体浓度和记忆细胞数量有关,抗体浓度越高、记忆细胞数量多的预防效果更强,D正确。故选AD。三、综合题17.图1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①~⑤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图2表示光照强度对该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影响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①~⑤生理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有_____,b表示的物质是_____,g表示的物质是_____。苹果贮藏久了,会有酒味产生,其原因是图1中的_____在不同酶的催化下产生了酒精。(2)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图1中a表示光合色素,其中_____主要吸蓝紫光和红光,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色素是_____。(3)当在图2中A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时,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_____(填“>”“=”或“<”)细胞呼吸速率,此时该植株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为_____(用CO2相对量表示)。若适当增加CO2浓度,则A点_____(填“左移”“右移”或“不移动”)。(4)图2中BC段限制该植物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_____(写出一个即可)。【答案】(1)

①③④⑤

O2

CO2

丙酮酸(2)

叶绿素

胡萝卜素(3)

=

a

左移(4)CO2浓度、温度(答出一个即可)【分析】1、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2、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用途:一是将水分解成氧和H+,氧直接以分子的形成释放出去,NADPH作为活跃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中;二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促成ADP与Pi发生化学反应,形成ATP。这样光能就转变为储存在ATP中的化学能,这些ATP将参与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的化学反应。【详解】(1)由题可知,①是光反应阶段,②是暗反应阶段,③是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第一阶段,④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⑤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其中只有②不能产生ATP,即能产生ATP的过程有①③④⑤,b表示水的光解产物,即氧气,g是暗反应的原料,即二氧化碳。苹果贮藏久了,会有酒味产生,其原因是图1中的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产生了酒精。(2)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色素是胡萝卜素,因此在色素带的最上端。(3)图2表示光照强度对该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影响曲线图,当在图2中A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时,处于光补偿点,净光合速率=0,即植物总光合作用速率=细胞呼吸速率,实际光合作用速率=细胞呼吸速率=a,若适当增加CO2浓度,暗反应速率升高,光补偿点左移,即A点左移。(4)图2中BC段光照强度已经不是限制该植物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了,此时能影响该植物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有二氧化碳浓度、温度。18.大豆种皮颜色主要由3对等位基因I/i、R/r和T/t控制,相关机理如图1(其中T、t基因均表达,但T基因表达的酶活性比t基因表达的酶活性明显要高,导致相关物质积累量不同)。种皮细胞中花青素积累量不同使其表现为黑色或浅黑色,当细胞中仅有原花青素时表现为褐色或浅褐色。现有纯系黄皮和纯系浅黑皮大豆杂交,其结果如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基因T相比,基因t中仅缺失一个碱基对,其表达的产物中氨基酸数量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2)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3)F2中黄皮大豆的基因型可能有____种。F2黑皮大豆自交后代中,种皮颜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4)根据本杂交实验结果,有同学提出“两对基因I/i与T/t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此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5)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探究3对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应用种皮颜色为__________的大豆与本实验中的黄皮亲本杂交,获得F1后,F1自交,若后代黄色:黑色:浅黑色:褐色:浅褐色=__________,则证明3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答案】

碱基对缺失导致转录形成的mRNA上终止密码提前

IIRRTT

iiRRtt

6

黑皮:浅黑皮=5:1

正确,杂交实验中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2:3:1,符合9:3:1

浅褐色

48:9:3:3:1【分析】题干分析,T、t基因均表达,但T基因表达的酶活性比t基因表达的酶活性明显要高,导致相关物质积累量不同,说明T基因表达,对应的就是黑色和褐色,tt时后代就是浅黑色和浅褐色。结合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相应的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如下:黄色为I_____,黑色为ii_T_R_,浅黑色为iittR_,褐色为iiT_rr,浅褐色为iittrr,据此答题。【详解】(1)基因t中缺失一个碱基对,即由于基因突变,转录形成的mRNA中终止码子提前出现,所以表达产物中的氨基酸数量减少。(2)由分析可知,黄色为I_____,浅黑色为ii_tt_R_,根据图2中F2出现黄:黑:浅黑=12:3:1,得出F1应为双杂合,又因为F2中无褐色或浅褐色,所以F1中RR纯合,即F1为IiTtRR,综合可知,两亲本黄色为IITTRR,浅黑色为iittRR。(3)F1的基因型是IiTtRR,自交后代中黄色的基因型是I___RR,基因型共有2×3=6种。F2黑皮为1/3iiTT或2/3iiTt,自交后代为1/3iiTT、2/3(3/4iiT_、1/4iitt),综合为黑皮iiT_=1/3+2/3×3/4=5/6,浅黑皮iitt=2/3×1/4=1/6,即黑皮:浅黑皮=5:1。(4)F1的基因型是IiTtRR,因为F2中出现黄:黑:浅黑=12:3:1,为9:3:3:1的变形,故说明I/i与T/t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观点正确。(5)若要验证3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定律,F1应为IiTtRr,已知亲本黄色为IITTRR,则另一亲本为iittrr的浅褐色,若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F1自交后代中黄色I_____为3/4×1×1=3/4,黑色iiT_R_为3/4×3/4×3/4=9/64,浅黑色iittR_为1/4×1/4×3/4=3/64,褐色iiT_rr为1/4×3/4×1/4=3/64,浅褐色iittrr为1/4×1/4×1/4=1/64,综上即黄色:黑色:浅黑色:褐色:浅褐色=48:9:3:3:1。【点睛】本题考查遗传规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题图和遗传图解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19.某物质X是一种工业原料,若进入人体,可能会干扰内分泌活动。研究小组将体外培养的人的胰岛B细胞等量分为3组,置于如图所示的条件中培养(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检测各组胰岛素的分泌情况,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健康人体空腹血糖浓度为3.9~6.1mmol·L-1)。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胰岛能分泌两种对血糖浓度调节有拮抗作用的激素,其中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能够促进肝糖原分解,__________,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2)对比第2组和第1组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关于物质X的作用机理,有观点认为物质X能提高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程度,本实验中能支持此观点的结果是___________。(3)也有科研人员推测,物质X与葡萄糖均可与胰岛B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Y结合,从而发挥相应的生理作用,这说明了受体Y不具有特异性。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请简要说明受体Y具有特异性的理由:__________。(4)研究表明,老年人皮肤血管硬化,骨骼肌细胞对葡萄糖摄取量降低。由此推测在寒冷条件下,老年人体温降低的直接原因有(答出两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2)

高浓度(8mmol·L-1)葡萄糖会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第3组胰岛素相对浓度比第2组高(3)可能物质X和葡萄糖与受体Y结合的这部分结构相似,其他物质不具有这种结构,不能与受体Y结合,因此,受体Y具有特异性(4)皮肤血管收缩能力下降,散热量大;葡萄糖氧化分解减少,产热量少【分析】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详解】(1)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表现在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2)对比第2组和第1组的实验结果可知,第2组的胰岛素相对浓度较高,故推知高浓度(8mmol/L)葡萄糖会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第3组和第2组同样的葡萄糖浓度处理,但第3组加了额外的物质X,结果第3组的胰岛素相对浓度比第2组高,说明物质X能提高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程度。(3)虽然物质X与葡萄糖均可与胰岛B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Y结合,但这并不能否定受体具有特异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物质X和葡萄糖与受体Y结合的这部分结构相似,其他物质不具有这种结构,不能与受体X结合,因此,受体Y具有特异性。(4)老年人皮肤血管硬化,骨骼肌细胞对葡萄糖摄取量降低.由此推测在寒冷条件下,老年人体温降低的直接原因是皮肤血管收缩能力下降,散热量较大;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热减少。20.将生长在水分正常土壤中的某植物通过减少浇水进行干旱处理,该植物根细胞中溶质浓度增大,叶片中的脱落酸(ABA)含量增高,叶片气孔开度减小,回答下列问题。(1)经干旱处理后,该植物根细胞的吸水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干旱处理前相比,干旱处理后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3)有研究表明: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而是由ABA引起的,请以该种植物的ABA缺失突变体(不能合成ABA)植株为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一结论,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______【答案】

增强

降低

气孔开度减小使供应给光合作用所需的CO2减少

实验思路:取ABA缺失突变体植株在正常条件下测定气孔开度,经干旱处理后,再测定气孔开度。预期结果是干旱处理前后气孔开度不变。将上述干旱处理的ABA缺失突变体植株分成两组,在干旱条件下,一组进行ABA处理,另一组作为对照组,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两组的气孔开度。预期结果是ABA处理组气孔开度减小,对照组气孔开度不变。【分析】本题以干旱处理后植物根细胞中溶质浓度变化、叶片中的脱落酸(ABA)含量变化和叶片气孔开度变化为背景考查渗透作用、光合作用和实验设计等相关知识。当细胞中溶质浓度增大时,细胞渗透压增大,对水分子吸引力也增大;叶片气孔开度变化会影响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进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实验设计必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对照原则等。【详解】(1)经干旱处理后,根细胞的溶质浓度增大,渗透压增大,对水分子吸引力增大,植物根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2)据题干条件可知干旱处理后该植物的叶片气孔开度减小,导致叶片细胞吸收CO2减少,暗反应减弱,因此光合速率会下降;(3)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实验目的为验证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而是由ABA引起的,故实验应分为两部分:①证明干旱条件下植物气孔开度变化不是缺水引起的;②证明干旱条件下植物气孔开度减小是ABA引起的。该实验材料为ABA缺失突变体植株(不能合成ABA),自变量应分别为①正常条件和缺水环境、②植物体中ABA的有无,因变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