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防控-课件_第1页
出血热防控-课件_第2页
出血热防控-课件_第3页
出血热防控-课件_第4页
出血热防控-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肾综合征

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

1ppt课件肾综合征

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

1ppt课件概述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是主要传染源基本病理变化:全身广泛小血管、毛细血管损害临床主要表现: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衰。典型病例呈五期经过。流行广泛,呈世界性分布,我国为高发区2ppt课件概述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2p

全国疫情情况3ppt课件全国疫情情况3ppt课件陕西省疫情情况2010年以来陕西省出血热发病情况4ppt课件陕西省疫情情况2010年以来陕西省出血热发病情况4ppt课件甘肃省疫情情况

甘肃省1990-2012年出血热发病趋势5ppt课件甘肃省疫情情况甘肃省1990-2012年出血热发病趋势5p图12010年发病情况图22011年发病情况图32012年发病情况图42013年发病情况(1.1-11.28)6ppt课件图12010年发病情况图22011年发病情况图3病原学汉坦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Bungaviridae),为负性单链RNA病毒。汉坦病毒至少有20个以上血清型,其中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是经WHO认定的。我国:Ⅰ型汉滩病毒(野鼠型)、Ⅱ型汉城病毒(家鼠型)。汉滩病毒感染病情>汉城病毒感染者重,毒力有关。7ppt课件病原学汉坦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Bungaviridae),病原学汉坦病毒对乙醚、氯仿、去氧胆酸盐敏感。不耐热、不耐酸,37℃以上和PH5.0以下易灭活,56℃30min和100℃1min可灭活。对紫外线,酒精和碘酒等消毒剂敏感。8ppt课件病原学汉坦病毒对乙醚、氯仿、去氧胆酸盐敏感。8ppt课件HFRS发病机制与临床的联系发热病毒血症广泛小血管病变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血浆外渗组织水肿血液浓缩血容量休克低血压肾损害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扩张(充血)通透性脆性出血病毒直接作用免疫作用炎症介质细胞因子9ppt课件HFRS发病机制与临床的联系发热病毒血症广泛小血管血浆外渗血流行病学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为多宿主性的自然疫源性动物源性疾病约有170多种脊椎动物自然感染汉坦病毒属病毒。我国发现53种动物携带本病毒。主要有啮齿类:黑线姬鼠、褐家鼠、大林姬鼠等;其它动物包括猫、猪、狗、家兔等。传染源家鼠型姬鼠型汉城病毒(Ⅱ型)汉滩病毒(Ⅰ型)褐家鼠黑线姬鼠混合型疫区家鼠型疫区姬鼠型疫区10ppt课件流行病学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传染源家鼠型姬鼠型汉城病毒(Ⅱ型)汉流行病学宿主动物与传染源在中国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是: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林区是大林姬鼠。出血热患者早期的血和尿中携带病毒,虽然有个别病例接触后感染,但人不是主要传染源。11ppt课件流行病学宿主动物与传染源11ppt课件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动物黑线姬鼠褐家鼠12ppt课件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动物黑线姬鼠褐家鼠12ppt课件流行病学传播途径(5种)呼吸道:鼠类尿、粪、唾液→气溶胶→呼吸道。消化道:污染食物→口腔和胃肠黏膜。接触传播:鼠类血液和排泄物→鼠咬伤或破损伤口接触。虫媒传播:寄生于鼠类身上的革螨、恙螨垂直传播: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13ppt课件流行病学传播途径(5种)13ppt课件流行病学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稳固而持久的免疫,极少见到二次感染发病的报告。人群隐性感染率3.5—4.3%。14ppt课件流行病学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稳固而持久的免疫,极流行病学流行特征地区性:主要分布在亚洲,其次是欧洲、非洲。目前世界上30多个国家有疫情发生,中国疫情最重,占世界总报告数的90%以上。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有明显的高峰季节。

15ppt课件流行病学流行特征15ppt课件流行病学流行特征周期性:本病发病率有一定周期性波动,与宿主动物生态学、动物流行病学有关,同时与易感人群免疫状况和接触机会有密切关系。黑线姬鼠为主要传染源的疫区,一般相隔数年有一次较大流行。人群分布:男多于女,青壮年多,农民和工人多。16ppt课件流行病学流行特征16ppt课件家鼠型和野鼠型HFRS流行病学特征比较17ppt课件家鼠型和野鼠型HFRS流行病学特征比较17ppt课件临床表现潜伏期:4–46天,平均1–2周三大主征:发热、出血、肾损害五期经过:可重叠或越期a.发热期:持续3–7天。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面红、眼红、颈胸红)–“酒醉样”。b.低血压休克期:病程第4–6日。c.少尿期:病程第5–8日。肾损害、出血症状高峰,本病最凶险阶段。d.多尿期:病程第9–14日。e.恢复期:病程第3–4周。总病程:14–28天18ppt课件临床表现潜伏期:4–46天,平均1–2周18ppt课件临床表现发热是本病最早出现的必备症状出血见于HFRS整个病程,程度轻重不一,严重出血是病死的主因之一急性肾衰大多可逆,少数转为慢性19ppt课件临床表现19ppt课件高热脸红酒醉貌,头痛腰痛象感冒,皮肤粘膜出血点,恶心呕吐蛋白尿。有关流行性出血热的四句口诀:20ppt课件高热脸红酒醉貌,有关流行性出血热的四句口诀:20ppt课件

21ppt课件21ppt课件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早期正常,第3病日后升高,中性为主;第4~5病日淋巴为主,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包括空泡、不规则和幼稚)红细胞:发热后期及休克期明显升高,血红蛋白升高血小板:可第二病日起开始减少22ppt课件实验室检查血常规22ppt课件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尿蛋白*:出现早、进展快、时间长血尿管型尿膜状物:蛋白+脱落的上皮细胞+融合细胞;能检EHF抗原。23ppt课件实验室检查尿常规23ppt课件实验室检查血生化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病人血清中分离到病毒和/或检出病毒RNA24ppt课件实验室检查血生化24ppt课件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典型3大主症和5期临床过程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表现尿检与尿膜状物

EHF·IgM抗体与IgG抗体

EHFAg(EHF—RNA)25ppt课件诊断流行病学资料25ppt课件治疗综合治疗:早期抗病毒,中晚期对症治疗。“三早一就”:早诊断、早休息、早治疗,就地就近治疗是关键。把好四关是治疗本病的重要环节(休克、肾衰、出血、感染)。26ppt课件治疗综合治疗:早期抗病毒,中晚期对症治疗。26ppt

总结一个口诀:退热注意防休克;休克少尿防出血;少尿期间防“三高”;多尿注意补水电;整个病程防感染;“三早一就”莫延迟。

27ppt课件27ppt课件预防(一)加强监测人间疫情监测包括及时掌握疫情,分析疫情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疫情登记要详细,应进行个案调查和采血检查抗体,以核实疫情。28ppt课件预防(一)加强监测28ppt课件鼠间疫情监测逐渐查清疫区和非疫区宿主动物的种类、分布、密度和带毒率。并进行宿主动物带毒率的动态调查。监测地区:重要城市、港口和交通要道等。监测时间:在本病高峰前进行。监测对象和数量:家鼠、野鼠各100只以上,实验用大白鼠等也要定期检查。预防29ppt课件鼠间疫情监测预防29ppt课件(二)灭鼠防鼠

在整治环境卫生,清除鼠类栖息活动场所的基础上开展以药物灭杀为主的灭鼠措施。一般在流行高峰前半个月进行;(三)灭螨防螨

在秋季灭鼠可同时用杀虫剂进行灭螨。尽量清除室内外草堆、柴堆,经常铲除周围杂草,以减少螨类孳生场所和叮咬机会。预防30ppt课件(二)灭鼠防鼠预防30ppt课件(四)食品卫生及其管理要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五)加强消毒工作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排泄物及其污染器物,以及死鼠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预防31ppt课件(四)食品卫生及其管理预防31ppt课件(六)注意个人卫生和个体防护凡是在疫区生活或劳动的人员,必须注意个人卫生,做好防护工作。包括: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地或草堆,劳动时注意保护皮肤,防止破伤,如有破伤应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和腰带,皮肤露出部位可涂防蚊剂,以防止螨类叮咬。预防32ppt课件(六)注意个人卫生和个体防护预防32ppt课件(七)疫苗接种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16-60岁的目标人群)进行出血热疫苗接种。在流行高峰季节开始前一个月内完成。33ppt课件(七)疫苗接种33ppt课件暴发疫情监测与处置

1.暴发疫情报告:24h内进行网络直报。2.暴发疫情的调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县级疾控机构具体实施。在接到疫情报告后,应在24h内到达现场开展调查。(1)核实诊断:病例核实、疫情核实(2)基本情况调查(3)宿主动物调查(4)人群感染状况调查34ppt课件暴发疫情监测与处置1.暴发疫情报告:24h内进行网络直报3.控制措施:在暴发疫情核实后,立即对暴发点采取灭鼠防鼠、预防接种等综合性防制措施。灭鼠、应急预防接种(?)、灭螨、环境治理、健康教育。4.总结:疫情处理后,及时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调查资料,并写出详细的暴发调查报告,逐级上报。35ppt课件3.控制措施:35ppt课件36ppt课件36ppt课件肾综合征

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

37ppt课件肾综合征

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

1ppt课件概述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是主要传染源基本病理变化:全身广泛小血管、毛细血管损害临床主要表现: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衰。典型病例呈五期经过。流行广泛,呈世界性分布,我国为高发区38ppt课件概述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2p

全国疫情情况39ppt课件全国疫情情况3ppt课件陕西省疫情情况2010年以来陕西省出血热发病情况40ppt课件陕西省疫情情况2010年以来陕西省出血热发病情况4ppt课件甘肃省疫情情况

甘肃省1990-2012年出血热发病趋势41ppt课件甘肃省疫情情况甘肃省1990-2012年出血热发病趋势5p图12010年发病情况图22011年发病情况图32012年发病情况图42013年发病情况(1.1-11.28)42ppt课件图12010年发病情况图22011年发病情况图3病原学汉坦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Bungaviridae),为负性单链RNA病毒。汉坦病毒至少有20个以上血清型,其中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是经WHO认定的。我国:Ⅰ型汉滩病毒(野鼠型)、Ⅱ型汉城病毒(家鼠型)。汉滩病毒感染病情>汉城病毒感染者重,毒力有关。43ppt课件病原学汉坦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Bungaviridae),病原学汉坦病毒对乙醚、氯仿、去氧胆酸盐敏感。不耐热、不耐酸,37℃以上和PH5.0以下易灭活,56℃30min和100℃1min可灭活。对紫外线,酒精和碘酒等消毒剂敏感。44ppt课件病原学汉坦病毒对乙醚、氯仿、去氧胆酸盐敏感。8ppt课件HFRS发病机制与临床的联系发热病毒血症广泛小血管病变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血浆外渗组织水肿血液浓缩血容量休克低血压肾损害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扩张(充血)通透性脆性出血病毒直接作用免疫作用炎症介质细胞因子45ppt课件HFRS发病机制与临床的联系发热病毒血症广泛小血管血浆外渗血流行病学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为多宿主性的自然疫源性动物源性疾病约有170多种脊椎动物自然感染汉坦病毒属病毒。我国发现53种动物携带本病毒。主要有啮齿类:黑线姬鼠、褐家鼠、大林姬鼠等;其它动物包括猫、猪、狗、家兔等。传染源家鼠型姬鼠型汉城病毒(Ⅱ型)汉滩病毒(Ⅰ型)褐家鼠黑线姬鼠混合型疫区家鼠型疫区姬鼠型疫区46ppt课件流行病学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传染源家鼠型姬鼠型汉城病毒(Ⅱ型)汉流行病学宿主动物与传染源在中国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是: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林区是大林姬鼠。出血热患者早期的血和尿中携带病毒,虽然有个别病例接触后感染,但人不是主要传染源。47ppt课件流行病学宿主动物与传染源11ppt课件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动物黑线姬鼠褐家鼠48ppt课件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动物黑线姬鼠褐家鼠12ppt课件流行病学传播途径(5种)呼吸道:鼠类尿、粪、唾液→气溶胶→呼吸道。消化道:污染食物→口腔和胃肠黏膜。接触传播:鼠类血液和排泄物→鼠咬伤或破损伤口接触。虫媒传播:寄生于鼠类身上的革螨、恙螨垂直传播: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49ppt课件流行病学传播途径(5种)13ppt课件流行病学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稳固而持久的免疫,极少见到二次感染发病的报告。人群隐性感染率3.5—4.3%。50ppt课件流行病学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稳固而持久的免疫,极流行病学流行特征地区性:主要分布在亚洲,其次是欧洲、非洲。目前世界上30多个国家有疫情发生,中国疫情最重,占世界总报告数的90%以上。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有明显的高峰季节。

51ppt课件流行病学流行特征15ppt课件流行病学流行特征周期性:本病发病率有一定周期性波动,与宿主动物生态学、动物流行病学有关,同时与易感人群免疫状况和接触机会有密切关系。黑线姬鼠为主要传染源的疫区,一般相隔数年有一次较大流行。人群分布:男多于女,青壮年多,农民和工人多。52ppt课件流行病学流行特征16ppt课件家鼠型和野鼠型HFRS流行病学特征比较53ppt课件家鼠型和野鼠型HFRS流行病学特征比较17ppt课件临床表现潜伏期:4–46天,平均1–2周三大主征:发热、出血、肾损害五期经过:可重叠或越期a.发热期:持续3–7天。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面红、眼红、颈胸红)–“酒醉样”。b.低血压休克期:病程第4–6日。c.少尿期:病程第5–8日。肾损害、出血症状高峰,本病最凶险阶段。d.多尿期:病程第9–14日。e.恢复期:病程第3–4周。总病程:14–28天54ppt课件临床表现潜伏期:4–46天,平均1–2周18ppt课件临床表现发热是本病最早出现的必备症状出血见于HFRS整个病程,程度轻重不一,严重出血是病死的主因之一急性肾衰大多可逆,少数转为慢性55ppt课件临床表现19ppt课件高热脸红酒醉貌,头痛腰痛象感冒,皮肤粘膜出血点,恶心呕吐蛋白尿。有关流行性出血热的四句口诀:56ppt课件高热脸红酒醉貌,有关流行性出血热的四句口诀:20ppt课件

57ppt课件21ppt课件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早期正常,第3病日后升高,中性为主;第4~5病日淋巴为主,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包括空泡、不规则和幼稚)红细胞:发热后期及休克期明显升高,血红蛋白升高血小板:可第二病日起开始减少58ppt课件实验室检查血常规22ppt课件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尿蛋白*:出现早、进展快、时间长血尿管型尿膜状物:蛋白+脱落的上皮细胞+融合细胞;能检EHF抗原。59ppt课件实验室检查尿常规23ppt课件实验室检查血生化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病人血清中分离到病毒和/或检出病毒RNA60ppt课件实验室检查血生化24ppt课件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典型3大主症和5期临床过程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表现尿检与尿膜状物

EHF·IgM抗体与IgG抗体

EHFAg(EHF—RNA)61ppt课件诊断流行病学资料25ppt课件治疗综合治疗:早期抗病毒,中晚期对症治疗。“三早一就”:早诊断、早休息、早治疗,就地就近治疗是关键。把好四关是治疗本病的重要环节(休克、肾衰、出血、感染)。62ppt课件治疗综合治疗:早期抗病毒,中晚期对症治疗。26ppt

总结一个口诀:退热注意防休克;休克少尿防出血;少尿期间防“三高”;多尿注意补水电;整个病程防感染;“三早一就”莫延迟。

63ppt课件27ppt课件预防(一)加强监测人间疫情监测包括及时掌握疫情,分析疫情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疫情登记要详细,应进行个案调查和采血检查抗体,以核实疫情。64ppt课件预防(一)加强监测28ppt课件鼠间疫情监测逐渐查清疫区和非疫区宿主动物的种类、分布、密度和带毒率。并进行宿主动物带毒率的动态调查。监测地区:重要城市、港口和交通要道等。监测时间:在本病高峰前进行。监测对象和数量:家鼠、野鼠各100只以上,实验用大白鼠等也要定期检查。预防65ppt课件鼠间疫情监测预防29ppt课件(二)灭鼠防鼠

在整治环境卫生,清除鼠类栖息活动场所的基础上开展以药物灭杀为主的灭鼠措施。一般在流行高峰前半个月进行;(三)灭螨防螨

在秋季灭鼠可同时用杀虫剂进行灭螨。尽量清除室内外草堆、柴堆,经常铲除周围杂草,以减少螨类孳生场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