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绿色食品产地环境选择及评价课件_第1页
第二章-绿色食品产地环境选择及评价课件_第2页
第二章-绿色食品产地环境选择及评价课件_第3页
第二章-绿色食品产地环境选择及评价课件_第4页
第二章-绿色食品产地环境选择及评价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绿色食品产地环境选择及评价第二章2本章要点绿色食品产地的选择与环境质量检测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与评价报告的编写2本章要点绿色食品产地的选择与环境质量检测3

绿色食品产地是指绿色食品的初级产品和农产品深加工原料的生长地。比如:小麦、蔬菜的种植地块,禽畜养殖场地和渔业养殖等。产地要素:生物、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组成

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选择是指在绿色食品产品开发之初,通过对产地环境条件的调查研究和现场考察,对场地的环境监测和环境现状进行评价,并对产地环境质量是否适合生产绿色食品作出合理判断的过程。

第一节绿色食品产地的选择与环境质量检测3

绿色食品产地是指绿色食品的初级产品和农产品深加工4为了保证绿色食品的质量,合理选择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的环境条件,防止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的污染对绿色食品产地的影响,特制定《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391—2000)。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空气质量、农田灌溉水质、渔业水质、畜禽养殖水质和土壤环境质量的各项指标及浓度限值,监测和评价方法。一、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4为了保证绿色食品的质量,合理选择符合绿色食5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空气质量标准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畜禽养殖用水水质渔业水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技术导则5绿色食品空气质量标准农田灌溉水质量畜禽养殖用水水质渔业水质现状评价体系种植环境评价养植环境描述生态环境描述边缘效应产地生态环境土壤肥力评价空气环境土壤环境水环境圈舍环境现状评价体系种植环境评价养植环境描述生态环境描述边缘产地生态67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要求⑴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应选择在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一般应选择在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具有良好农业生态环境的地区,应尽量避开繁华都市、工业区和交通要道。边远地区、农村农业生态环境相对较好,是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首要选择;一部分城市郊区受城市污染较轻或未受污染,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好,也是绿色食品产地选择的理想区域

⑵基地选点应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应具有可持续的生产能力7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要求⑴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应选择在无8二、绿色食品产地选择的原则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一般应选择在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具有良好农业生态环境的地区,应尽量避开繁华都市、工业区和交通要道。边远地区、农村农业生态环境相对较好,是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首要选择;一部分城市郊区受城市污染较轻或未受污染,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好,也是绿色食品产地选择的理想区域。

8二、绿色食品产地选择的原则绿色食品生产基现状评价参数环境要素评价参数空气S02,NOx,TSP,氟化物等水质无机污染物(pH值,DO,F,CN,Hg,Cd,Pb,As,Cr等);有机污染物(BOD5、有机氯等);细菌学指标(大肠杆菌、细菌等)土壤无机污染物(Hg,Cd,Pb,AS,Cr等);有机污染物(六六六,DDT)土壤肥力指标(pH值、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孔隙度、质地、土壤自然生产力、碱解氮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现状评价参数环境要素评价参数空气S02,NOx,TSP对大气的要求

产地及产地周围不得有大气污染源,特别是上风口没有污染源,如,化工厂、水泥厂等不得有有害气体排放,也不得有烟尘和粉尘。生产、生活的燃烧锅炉需要有除尘、除硫装置,汽车尾气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还要避开交通要道,大气质量要求稳定。

对大气的要求产地及产地周围不得有大气污染源,特别对水的要求

除了对水的数量由一定要求外,更重要的是对水环境质量的要求。应选择在地表水、地下水质清洁无污染的地区、水域,水域上游没有对该地区构成污染威胁的污染源。对于某些因地质形成原因致使水中有害物质超标的地区,应尽量避开。

对水的要求除了对水的数量由一定要求外,更重要的对土壤的要求

要求产地位于土壤元素背景值正常区域,产地及产地周围没有金属或非金属矿山,未受到人为污染,土壤中农药残留量较低,并具有较高的土壤肥力。对于土壤中某些元素自然本底高(环境背景值)的地区,因土壤中的这些元素可转移、累积于植物体内,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因此,这些地区不适合做绿色食品的产地。

对土壤的要求要求产地位于土壤元素背景值正常区域对地势的要求

选择地势平坦、无风蚀和水蚀的肥沃的土壤,以便于绿色食品达到高产稳产的要求,还可避免因不施肥或少施化肥带来的大幅度减产。

对地势的要求选择地势平坦、无风蚀和水蚀的肥沃对林带的要求

为保证绿色食品产地整体处于健全的生态环境中,保证绿色食品生产能持续、稳定发展,还应考虑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的基础建设,如,农田防护林的建设,因此,绿色食品产地周围应有宽的林带庇护。对林带的要求为保证绿色食品产地整体处于健全的生趋利避害

附近不能有大工厂、城市、大村屯、铁路、公路,以免造成烟尘、粉尘、汽车尾气、重金属的污染。

趋利避害附近不能有大工厂、城市、大村屯、铁路、对肥料的要求

绿色食品产地要求绿色肥料、有机肥、厩肥、绿肥等。不能用城市、医院、农家的垃圾肥,易混进废电池、洗衣粉、塑料、化学品等有害物质及病原菌。对肥料的要求绿色食品产地要求绿色肥料、有机肥、厩对农药的要求

绿色食品产地不得有长期、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的历史,特别是施用过六六六和DDT及剧毒、高残留的农药的历史。对农药的要求绿色食品产地不得有长期、大量施用农三、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一)调查原则与方法1.调查目的和原则

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的目的是科学、准确地了解产地环境,为优化监测布点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特点,重点调查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发展趋势及区域污染控制措施,兼顾产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及工农业生产对产地环境质量的影响。三、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一)调查原则与方法2.调查方法

(1)省(市)绿色食品委托管理机构,对绿色食品产地进行初步考察,决定该地区是否适宜发展绿色食品。

(2)根据省级绿色食品委托管理机构下达的任务书,由监测单位执行对申报绿色食品及其加工产品的原料生产基地的农业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经济概况和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现状调查,并决定布点采样方案。2.调查方法

(1)省(市)绿色食品委托管理机构

(3)综合现状调查采取收集资料和现场调查两种方法。

首先通过收集法获取有关资料,当这些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再进行现场调查。如果监测对象能提供一年内有效的环境监测评价报告,经省(市)绿色食品委托管理机构确认,可以免去现场环境监测。(3)综合现状调查采取收集资料和现场调查两种方法。

3.调查内容

(1)自然环境与资源概况

包括:①生产基地的自然地理状况;②所在区域的气候;③气象状况;④水文状况;⑤土地资源;⑥植被及生物资源;⑦旱、涝、风灾、冰雹、低温、病虫草鼠害等自然灾害状况。(2)社会经济概况

包括:①行政区划;②人口状况;③工业布局;④农田水利;⑤农、林、牧、渔业发展情况;⑥工农业产值;⑦农村能源结构情况等。3.调查内容

(3)工业“三废”及农业污染物对产地环境的影响

主要调查工业污染源及“三废”排放情况,重点:

①工矿、乡、镇、村办企业污染源分布及废水、废气、废渣排放情况;

②地表水、地下水、农田土壤、大气质量现状;

③农业污染物,主要包括农药、化肥、地膜、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用生产资料的使用情况及对农业环境的影响和危害;

④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等。(3)工业“三废”及农业污染物对产地环境的影响

4.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初步分析

调查结束后,根据调查、了解、掌握的资料情况,对申报产品及其原料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初步分析,出具调查分析报告,注明调查单位、调查时间、调查人。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布点。4.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初步分析

调查结束后,根据调

现状调查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产地基本情况;

(2)产地灌溉用水环境质量分析;

(3)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分析;

(4)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分析;

(5)综合分析产地环境质量现状,确定优化布点监测方案。现状调查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产地基本情况;(二)产地环境质量监测从监测的对象和结果的角度来看,凡是代表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数据,凡是对人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的环境因素,凡是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均为环境监测的内容。

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质量监测分类:

1.对象:

大气,水环境和土壤监测

2.监测手段:

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3.目的和性质:

基础性检测,监视性监测,仲裁性监测(二)产地环境质量监测从监测的对象和结果的1、水质监测(1)布点原则

水质监测点的布设要坚持样点的代表性、准确性、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原则。

坚持从水污染对产地环境质量的影响和危害出发,突出重点,照顾一般的原则。即优先布点监测代表性强,最有可有对产地环境造成污染的方位、水源或产品生产过程中对其质量有直接影响的水源。

对于水资源丰富,水质相对稳定的同一水源,样点布设1~3个,若不同水源则依次叠加。1、水质监测(1)布点原则水资源相对贫乏,水质稳定性较差的水源,则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设采样点数。

生产过程中对水质要求较高或直接食用的产品(如生食蔬菜),采样点数适当增加。对水质要求较低的粮油作物、禾本植物等,采样点数可适当减少,同一水源的采样点数,一般1~2个。

对于农业灌溉水系天然降雨的地区,不采农田灌溉水样。

水资源相对贫乏,水质稳定性较差的水源,则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设矿泉水环境监测,只要对产地水源进行水质监测。属地表水源的采样点数一般布设1~3个,属地下水源的采1个采样点。深海产品养殖用水不必监测,只对加工水进行采样监测;近海(滩涂)渔业养殖用水布设1~3个采样点;淡水养殖用水,集中养殖区如水源(系)单一,布设1~3个采样点;分散养殖区不同水源(系)布设1个采样点。

畜禽养殖用水,属圈养肯相对集中的,每个水源布设1个采样点;反之,适当增加采样点数。

矿泉水环境监测,只要对产地水源进行水质监测。属地表水源的采样(2)布点方法用地表水进行灌溉的,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布点方法。直接引用大江大河进行灌溉的,应在灌溉水进入农田前的灌溉渠道附近河流断面设置采样点。

以小型河流为灌溉水源的,应根据用水情况分段设置监测断面。(2)布点方法用地表水进行灌溉的,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布点灌溉水系监测断面设置方法

对于常年宽度大于30

m,水深大于5

m的河流,应在所定监测断面上分左、中、右三处设置采样点,采样时应在水面0.3

m~0.5

m处各采分样一个,分样混匀后作为一个水样测定;对于一般河流,一般可在确定的采样断面的中点处,在水面下0.3

m~0.5

m处采一个水样即可。

灌溉水系监测断面设置方法

湖、库、塘、洼的布点方法

10hm2以下的小型水面,一般在水面中心处设置一个取水断面,在水面下0.3

m~0.5

m处采样即可10hm2以上的大中型水面,可根据水面功能实际情况,划分为若干片,按上述方法设置采样点。

引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在地下水取井处设置采样点。

湖、库、塘、洼的布点方法

(3)采样时间与频率

①种植业用水: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灌溉用水的主要灌期采样一次。②水产养殖业用水:在其生长期采样一次。③畜禽养殖业:可与原料产地灌溉用水同步采集饮用水质一次。④考虑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的特殊性,绿色食品生产(加工)用水采样只须在生物生长期进行即可。⑤矿泉水水样的采集应参照当地矿泉水鉴定中心的有关规定执行。(3)采样时间与频率①种植业用水: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灌溉用2、土壤监测(1)布点前调查

针对土壤质量问题开展的监测工作,应当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因污染土壤的问题与污染物成分、污染源及其传播污染物的方式有关,在采集样品时需先做现场调查,搞清污染源的范围、面积,再做布点安排。

在土壤质量监测调查中,首先应准备调查区的土壤图、行政区划图、交通图等;应准备工矿企业及污染源分布图。此外,还必须组织当地群众与主要部门有关人员一起观察土壤污染及分布情况

2、土壤监测(1)布点前调查(2)布点原则在环境因素分布较均匀的监测区,采用网格法布点;

在环境因素分布较复杂的监测区,采用随机布点法;

在可能受污染源影响的监测区,可采用放射型布点法

监测区域的样点数应根据监测目的、要求,土壤污染分布情况和面积大小,以及数理统计、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要求而定。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监测布点数以能控制整个监测区域为原则。(2)布点原则在环境因素分布较均匀的监测区,采用网格法布点;(3)布点方法①在环境因素分布比较均匀的监测区域,采取网格法或梅花法布点。②在环境因素分布比较复杂的监测区域,采取随机布点法布点。③在可能受污染的监测区域,可采用放射法布点。(3)布点方法①在环境因素分布比较均匀的监测区域,采取网格(4)样点数量

监测区的采样点数根据监测的目的要求,土壤的污染分布,面积大小及数理统计,土壤环境评价要求而定。

①大田种植区

对集中连片的大田种植区,产地面积在2000hm2以内,布设3~5个采样点;面积在2000hm2以上,面积每增加1000hm2,增加一个采样点。如果大田种植区相对分散,则适当增加采样点数。(4)样点数量监测区的采样点数根据监测的目的要②设施种植业区I.保护地栽培:

产地面积在300hm2以内,布设3~5个采样点;面积在300hm2以上,面积每增加300hm2,增加1~2个采样点。如果栽培品种较多,管理措施和水平差异较大,应适当增加采样点数。Ⅱ.食用菌栽培:

按土壤样品分析测定、评价,一般1种基质采集1个混合样。②设施种植业区I.保护地栽培:38③野生产品生产区I.对土壤地形变化不大、土质均匀、面积在2000hm2以内的产区,一般布设3个采样点面积在2000hm2以上的,根据增加的面积,适当地增加采样点数。Ⅱ.对于土壤本底元素含量较高、土壤差异较大、特殊地质的区域可因地制宜地酌情布点。38③野生产品生产区I.对土壤地形变化不大、土质均匀、面积在2、空气监测(1)空气污染的时空分布

空气监测中经常是同一地点不同时刻,或同一时刻不同空间位置所测定的污染物的浓度不同,这种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污染物浓度变化,称之为空气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

由于空气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不均,空气质量监测中要十分注意监测(采样)地点和时间的选择。2、空气监测(1)空气污染的时空分布

空气监测中经常(2)监测点分布原则

依据产地环境现状调查分析结论和产品工艺特点,确定是否进行空气质量监测。

进行产地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地区,可根据当地生物生长期内的主导风向,重点监测可能对产地环境造成污染的污染源的下风向。(3)采样时间和频率

由于大气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变化大,要求有较长采样时间和较高的采样频率。否则,监测结果的代表性差,甚至不具代表性。但由于条件所限,采样时间和频率不可选得太长、太高。

绿色食品产地大气监测原则主要安排在大气污染对产品生产质量影响较大的时期。(2)监测点分布原则依据产地环境现状调查(4)点位设置空气监测点设置在沿主导风走向45º~90º夹角内,各监测点间距一般不超过5km。

监测点应选择在远离树木、城市建筑及公路、铁路的开阔地带。各监测点之间的设置条件相对一致,保证各监测点所获数据具有可比性。①产地布局相对集中、面积较小、无工矿污染源的区域,布设1~3个采样点。

②产地布局较为分散、面积较大、无工矿污染源的区域,布设3~4个采样点。

③样点的设置数量还应根据空气质量稳定性以及污染物对原料生长的影响程度适当增减。(4)点位设置空气监测点设置在沿主导风走向4(5)免测空气的地域①种植业:产地周围5km,主导风向20km内没有工矿企业污染源的地域。②渔业养殖区:只测养殖原料(饲料)生产区域的空气。③畜禽养殖区:只测养殖原料(饲料)生产区域的空气。④矿泉水、纯净水、太空水等水源地。⑤保护地栽培及食用菌生产区:只测保护地--温室大棚外空气。(5)免测空气的地域①种植业:产地周围5km,主导风向20k第二节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与评价报告的编写一、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概述

环境质量是绿色食品产品质量的基础因素之一。研究环境质量变化规律、评价环境质量的水平、探讨改善环境质量的途径和措施,是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工作的最终目的。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最直接的意义,是为生产绿色食品选择优良的生态环境,为绿色食品有关管理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第二节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与评价报告的编写一、绿色食图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工作程序图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工作程序2.评价原则

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是绿色食品开发的一项基础工作,在进行该项工作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评价应在该区域性环境初步优化的基础上进行,同时不应该忽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自身污染。(2)绿色食品产地的各项环境质量标准(空气、水质、

土壤)是评价产地环境质量合格与否的依据,要从严掌握。

(3)在全面反映产地环境质量现状的前提下,突出对

产品生产危害较大的环境因素(严控指标)和高浓度污染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2.评价原则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是绿色二、评价报告的编写题目(地名+公司名+品牌名+产品名+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报告)前言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评价结论综合防治对策及建议二、评价报告的编写题目前言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评价任务来源绿色食品申报企业基本情况及产品原料基本概况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包括基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及气候气象条件、生物多样性及水系分布情况。主要工业污染源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措施绿色食品产地现状初步分析前言评价任务来源前言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检测

水质监测布点原则和方法土壤监测布点原则和方法空气监测布点原则和方法布点原则和方法采样方法水质采样方法土壤采样方法大气采样方法样品处理原则和方法水质样品处理原则和方法土壤样品处理原则和方法大气样品处理原则和方法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检测水质监测布点原则和方法布点原则分析项目和分析方法水质样品分析项目和分析方法土壤样品分析项目和分析方法大气样品分析项目和分析方法水质、土壤、大气分析测定结果,要求以表格形式报告分析测定结果分析项目和分析方法水质样品分析项目和分析方法水质、土壤、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水质现状评价土壤质量现状评价大气质量现状评价评价结论综合防治对策及建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实例:山西长子县古德曼农贸有限公司“索广娥”牌绿色玉米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报告实例:第二章-绿色食品产地环境选择及评价课件第二章-绿色食品产地环境选择及评价课件第二章绿色食品产地环境选择及评价第二章55本章要点绿色食品产地的选择与环境质量检测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与评价报告的编写2本章要点绿色食品产地的选择与环境质量检测56

绿色食品产地是指绿色食品的初级产品和农产品深加工原料的生长地。比如:小麦、蔬菜的种植地块,禽畜养殖场地和渔业养殖等。产地要素:生物、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组成

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选择是指在绿色食品产品开发之初,通过对产地环境条件的调查研究和现场考察,对场地的环境监测和环境现状进行评价,并对产地环境质量是否适合生产绿色食品作出合理判断的过程。

第一节绿色食品产地的选择与环境质量检测3

绿色食品产地是指绿色食品的初级产品和农产品深加工57为了保证绿色食品的质量,合理选择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的环境条件,防止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的污染对绿色食品产地的影响,特制定《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391—2000)。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空气质量、农田灌溉水质、渔业水质、畜禽养殖水质和土壤环境质量的各项指标及浓度限值,监测和评价方法。一、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4为了保证绿色食品的质量,合理选择符合绿色食58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空气质量标准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畜禽养殖用水水质渔业水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技术导则5绿色食品空气质量标准农田灌溉水质量畜禽养殖用水水质渔业水质现状评价体系种植环境评价养植环境描述生态环境描述边缘效应产地生态环境土壤肥力评价空气环境土壤环境水环境圈舍环境现状评价体系种植环境评价养植环境描述生态环境描述边缘产地生态5960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要求⑴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应选择在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一般应选择在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具有良好农业生态环境的地区,应尽量避开繁华都市、工业区和交通要道。边远地区、农村农业生态环境相对较好,是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首要选择;一部分城市郊区受城市污染较轻或未受污染,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好,也是绿色食品产地选择的理想区域

⑵基地选点应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应具有可持续的生产能力7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要求⑴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应选择在无61二、绿色食品产地选择的原则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一般应选择在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具有良好农业生态环境的地区,应尽量避开繁华都市、工业区和交通要道。边远地区、农村农业生态环境相对较好,是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首要选择;一部分城市郊区受城市污染较轻或未受污染,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好,也是绿色食品产地选择的理想区域。

8二、绿色食品产地选择的原则绿色食品生产基现状评价参数环境要素评价参数空气S02,NOx,TSP,氟化物等水质无机污染物(pH值,DO,F,CN,Hg,Cd,Pb,As,Cr等);有机污染物(BOD5、有机氯等);细菌学指标(大肠杆菌、细菌等)土壤无机污染物(Hg,Cd,Pb,AS,Cr等);有机污染物(六六六,DDT)土壤肥力指标(pH值、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孔隙度、质地、土壤自然生产力、碱解氮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现状评价参数环境要素评价参数空气S02,NOx,TSP对大气的要求

产地及产地周围不得有大气污染源,特别是上风口没有污染源,如,化工厂、水泥厂等不得有有害气体排放,也不得有烟尘和粉尘。生产、生活的燃烧锅炉需要有除尘、除硫装置,汽车尾气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还要避开交通要道,大气质量要求稳定。

对大气的要求产地及产地周围不得有大气污染源,特别对水的要求

除了对水的数量由一定要求外,更重要的是对水环境质量的要求。应选择在地表水、地下水质清洁无污染的地区、水域,水域上游没有对该地区构成污染威胁的污染源。对于某些因地质形成原因致使水中有害物质超标的地区,应尽量避开。

对水的要求除了对水的数量由一定要求外,更重要的对土壤的要求

要求产地位于土壤元素背景值正常区域,产地及产地周围没有金属或非金属矿山,未受到人为污染,土壤中农药残留量较低,并具有较高的土壤肥力。对于土壤中某些元素自然本底高(环境背景值)的地区,因土壤中的这些元素可转移、累积于植物体内,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因此,这些地区不适合做绿色食品的产地。

对土壤的要求要求产地位于土壤元素背景值正常区域对地势的要求

选择地势平坦、无风蚀和水蚀的肥沃的土壤,以便于绿色食品达到高产稳产的要求,还可避免因不施肥或少施化肥带来的大幅度减产。

对地势的要求选择地势平坦、无风蚀和水蚀的肥沃对林带的要求

为保证绿色食品产地整体处于健全的生态环境中,保证绿色食品生产能持续、稳定发展,还应考虑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的基础建设,如,农田防护林的建设,因此,绿色食品产地周围应有宽的林带庇护。对林带的要求为保证绿色食品产地整体处于健全的生趋利避害

附近不能有大工厂、城市、大村屯、铁路、公路,以免造成烟尘、粉尘、汽车尾气、重金属的污染。

趋利避害附近不能有大工厂、城市、大村屯、铁路、对肥料的要求

绿色食品产地要求绿色肥料、有机肥、厩肥、绿肥等。不能用城市、医院、农家的垃圾肥,易混进废电池、洗衣粉、塑料、化学品等有害物质及病原菌。对肥料的要求绿色食品产地要求绿色肥料、有机肥、厩对农药的要求

绿色食品产地不得有长期、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的历史,特别是施用过六六六和DDT及剧毒、高残留的农药的历史。对农药的要求绿色食品产地不得有长期、大量施用农三、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一)调查原则与方法1.调查目的和原则

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的目的是科学、准确地了解产地环境,为优化监测布点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特点,重点调查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发展趋势及区域污染控制措施,兼顾产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及工农业生产对产地环境质量的影响。三、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一)调查原则与方法2.调查方法

(1)省(市)绿色食品委托管理机构,对绿色食品产地进行初步考察,决定该地区是否适宜发展绿色食品。

(2)根据省级绿色食品委托管理机构下达的任务书,由监测单位执行对申报绿色食品及其加工产品的原料生产基地的农业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经济概况和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现状调查,并决定布点采样方案。2.调查方法

(1)省(市)绿色食品委托管理机构

(3)综合现状调查采取收集资料和现场调查两种方法。

首先通过收集法获取有关资料,当这些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再进行现场调查。如果监测对象能提供一年内有效的环境监测评价报告,经省(市)绿色食品委托管理机构确认,可以免去现场环境监测。(3)综合现状调查采取收集资料和现场调查两种方法。

3.调查内容

(1)自然环境与资源概况

包括:①生产基地的自然地理状况;②所在区域的气候;③气象状况;④水文状况;⑤土地资源;⑥植被及生物资源;⑦旱、涝、风灾、冰雹、低温、病虫草鼠害等自然灾害状况。(2)社会经济概况

包括:①行政区划;②人口状况;③工业布局;④农田水利;⑤农、林、牧、渔业发展情况;⑥工农业产值;⑦农村能源结构情况等。3.调查内容

(3)工业“三废”及农业污染物对产地环境的影响

主要调查工业污染源及“三废”排放情况,重点:

①工矿、乡、镇、村办企业污染源分布及废水、废气、废渣排放情况;

②地表水、地下水、农田土壤、大气质量现状;

③农业污染物,主要包括农药、化肥、地膜、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用生产资料的使用情况及对农业环境的影响和危害;

④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等。(3)工业“三废”及农业污染物对产地环境的影响

4.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初步分析

调查结束后,根据调查、了解、掌握的资料情况,对申报产品及其原料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初步分析,出具调查分析报告,注明调查单位、调查时间、调查人。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布点。4.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初步分析

调查结束后,根据调

现状调查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产地基本情况;

(2)产地灌溉用水环境质量分析;

(3)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分析;

(4)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分析;

(5)综合分析产地环境质量现状,确定优化布点监测方案。现状调查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产地基本情况;(二)产地环境质量监测从监测的对象和结果的角度来看,凡是代表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数据,凡是对人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的环境因素,凡是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均为环境监测的内容。

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质量监测分类:

1.对象:

大气,水环境和土壤监测

2.监测手段:

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3.目的和性质:

基础性检测,监视性监测,仲裁性监测(二)产地环境质量监测从监测的对象和结果的1、水质监测(1)布点原则

水质监测点的布设要坚持样点的代表性、准确性、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原则。

坚持从水污染对产地环境质量的影响和危害出发,突出重点,照顾一般的原则。即优先布点监测代表性强,最有可有对产地环境造成污染的方位、水源或产品生产过程中对其质量有直接影响的水源。

对于水资源丰富,水质相对稳定的同一水源,样点布设1~3个,若不同水源则依次叠加。1、水质监测(1)布点原则水资源相对贫乏,水质稳定性较差的水源,则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设采样点数。

生产过程中对水质要求较高或直接食用的产品(如生食蔬菜),采样点数适当增加。对水质要求较低的粮油作物、禾本植物等,采样点数可适当减少,同一水源的采样点数,一般1~2个。

对于农业灌溉水系天然降雨的地区,不采农田灌溉水样。

水资源相对贫乏,水质稳定性较差的水源,则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设矿泉水环境监测,只要对产地水源进行水质监测。属地表水源的采样点数一般布设1~3个,属地下水源的采1个采样点。深海产品养殖用水不必监测,只对加工水进行采样监测;近海(滩涂)渔业养殖用水布设1~3个采样点;淡水养殖用水,集中养殖区如水源(系)单一,布设1~3个采样点;分散养殖区不同水源(系)布设1个采样点。

畜禽养殖用水,属圈养肯相对集中的,每个水源布设1个采样点;反之,适当增加采样点数。

矿泉水环境监测,只要对产地水源进行水质监测。属地表水源的采样(2)布点方法用地表水进行灌溉的,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布点方法。直接引用大江大河进行灌溉的,应在灌溉水进入农田前的灌溉渠道附近河流断面设置采样点。

以小型河流为灌溉水源的,应根据用水情况分段设置监测断面。(2)布点方法用地表水进行灌溉的,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布点灌溉水系监测断面设置方法

对于常年宽度大于30

m,水深大于5

m的河流,应在所定监测断面上分左、中、右三处设置采样点,采样时应在水面0.3

m~0.5

m处各采分样一个,分样混匀后作为一个水样测定;对于一般河流,一般可在确定的采样断面的中点处,在水面下0.3

m~0.5

m处采一个水样即可。

灌溉水系监测断面设置方法

湖、库、塘、洼的布点方法

10hm2以下的小型水面,一般在水面中心处设置一个取水断面,在水面下0.3

m~0.5

m处采样即可10hm2以上的大中型水面,可根据水面功能实际情况,划分为若干片,按上述方法设置采样点。

引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在地下水取井处设置采样点。

湖、库、塘、洼的布点方法

(3)采样时间与频率

①种植业用水: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灌溉用水的主要灌期采样一次。②水产养殖业用水:在其生长期采样一次。③畜禽养殖业:可与原料产地灌溉用水同步采集饮用水质一次。④考虑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的特殊性,绿色食品生产(加工)用水采样只须在生物生长期进行即可。⑤矿泉水水样的采集应参照当地矿泉水鉴定中心的有关规定执行。(3)采样时间与频率①种植业用水: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灌溉用2、土壤监测(1)布点前调查

针对土壤质量问题开展的监测工作,应当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因污染土壤的问题与污染物成分、污染源及其传播污染物的方式有关,在采集样品时需先做现场调查,搞清污染源的范围、面积,再做布点安排。

在土壤质量监测调查中,首先应准备调查区的土壤图、行政区划图、交通图等;应准备工矿企业及污染源分布图。此外,还必须组织当地群众与主要部门有关人员一起观察土壤污染及分布情况

2、土壤监测(1)布点前调查(2)布点原则在环境因素分布较均匀的监测区,采用网格法布点;

在环境因素分布较复杂的监测区,采用随机布点法;

在可能受污染源影响的监测区,可采用放射型布点法

监测区域的样点数应根据监测目的、要求,土壤污染分布情况和面积大小,以及数理统计、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要求而定。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监测布点数以能控制整个监测区域为原则。(2)布点原则在环境因素分布较均匀的监测区,采用网格法布点;(3)布点方法①在环境因素分布比较均匀的监测区域,采取网格法或梅花法布点。②在环境因素分布比较复杂的监测区域,采取随机布点法布点。③在可能受污染的监测区域,可采用放射法布点。(3)布点方法①在环境因素分布比较均匀的监测区域,采取网格(4)样点数量

监测区的采样点数根据监测的目的要求,土壤的污染分布,面积大小及数理统计,土壤环境评价要求而定。

①大田种植区

对集中连片的大田种植区,产地面积在2000hm2以内,布设3~5个采样点;面积在2000hm2以上,面积每增加1000hm2,增加一个采样点。如果大田种植区相对分散,则适当增加采样点数。(4)样点数量监测区的采样点数根据监测的目的要②设施种植业区I.保护地栽培:

产地面积在300hm2以内,布设3~5个采样点;面积在300hm2以上,面积每增加300hm2,增加1~2个采样点。如果栽培品种较多,管理措施和水平差异较大,应适当增加采样点数。Ⅱ.食用菌栽培:

按土壤样品分析测定、评价,一般1种基质采集1个混合样。②设施种植业区I.保护地栽培:91③野生产品生产区I.对土壤地形变化不大、土质均匀、面积在2000hm2以内的产区,一般布设3个采样点面积在2000hm2以上的,根据增加的面积,适当地增加采样点数。Ⅱ.对于土壤本底元素含量较高、土壤差异较大、特殊地质的区域可因地制宜地酌情布点。38③野生产品生产区I.对土壤地形变化不大、土质均匀、面积在2、空气监测(1)空气污染的时空分布

空气监测中经常是同一地点不同时刻,或同一时刻不同空间位置所测定的污染物的浓度不同,这种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污染物浓度变化,称之为空气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

由于空气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不均,空气质量监测中要十分注意监测(采样)地点和时间的选择。2、空气监测(1)空气污染的时空分布

空气监测中经常(2)监测点分布原则

依据产地环境现状调查分析结论和产品工艺特点,确定是否进行空气质量监测。

进行产地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地区,可根据当地生物生长期内的主导风向,重点监测可能对产地环境造成污染的污染源的下风向。(3)采样时间和频率

由于大气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变化大,要求有较长采样时间和较高的采样频率。否则,监测结果的代表性差,甚至不具代表性。但由于条件所限,采样时间和频率不可选得太长、太高。

绿色食品产地大气监测原则主要安排在大气污染对产品生产质量影响较大的时期。(2)监测点分布原则依据产地环境现状调查(4)点位设置空气监测点设置在沿主导风走向45º~90º夹角内,各监测点间距一般不超过5km。

监测点应选择在远离树木、城市建筑及公路、铁路的开阔地带。各监测点之间的设置条件相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