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三章一、温度及其测量1.温度:(1)定义:表示物体的_________。(2)摄氏温度(℃)的规定:在1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____摄氏度。冷热程度冰水混合物100一、温度及其测量冷热程度冰水混合物1002.温度计:(1)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①估: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②看: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液体热胀冷缩2.温度计:液体热胀冷缩③放: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不要接触_______或_______。④读:稍等一会儿,待示数_____后读取,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液面_____。⑤记:读数由_____和_____组成。容器底容器壁稳定相平数值单位③放: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不要接触_______或___(3)体温计。①量程:_________,分度值:______。②使用:使用前要甩一甩,且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35~42℃0.1℃可以(3)体温计。35~42℃0.1℃可以二、物态变化1.熔化和凝固:(1)概念:固态液态。熔化放热二、物态变化熔化放热(2)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晶体非晶体相同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不同点有无熔点(或凝固点)________温度变化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下降熔化条件达到_____、不断吸热不断吸热有没有不变熔点(2)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晶体非晶体相同点熔化吸热、凝固放(3)应用。①利用熔化_____可降低周围的温度。②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结冰时_____,使窖内温度不会太低。吸热放热(3)应用。吸热放热2.汽化和液化:(1)概念:液态气态。放热2.汽化和液化:放热(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方式特点比较沸腾蒸发发生部位在________________同时发生只在_________发生温度条件_____温度(沸点)_____温度剧烈程度剧烈缓慢影响因素供热快慢、液面上方气压液体的________、_____、液面上方的_________温度变化_____降温致冷共同特点都是_____现象;发生时都要_____液体内部、表面液体表面一定任何表面积温度空气流速不变汽化吸热(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方式沸腾蒸发发生部(3)液化。①两种方法:_________;在一定的温度下,_________。②应用:气体液化,使其体积_____,便于贮存和运输。例如,煤气罐中的液化气。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变小(3)液化。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变小3.升华和凝华:(1)概念:固态气态。(2)应用。①升华:利用干冰升华时_____降温,可进行人工降雨、冷藏食品等。②凝华:冬天的_____________等,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体冰晶。放热吸热霜、雪、雾凇3.升华和凝华:放热吸热霜、雪、雾凇【读·练】1.【读一读】温度计的使用读数正确的是__,图中温度计的读数是_____。50℃B【读·练】50℃B2.【练一练】熔化图像分析图像可知:这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是_____;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熔化过程持续了___min;第13min时处于__________状态。80℃保持不变15固液共存2.【练一练】熔化图像80℃保持不变15固液共存3.【填一填】汽化如图是刚从水中出来的人,身上的水_____吸热,使人体的温度下降,所以他会觉得冷;有风吹来时,空气的流速加快,使水的蒸发_____;抱成团暖和一些的原因是减小了蒸发的面积,_____了水的蒸发。蒸发加快减慢3.【填一填】汽化蒸发加快减慢4.【填一填】如图是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冰花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此过程_____(选填“放热”或“吸热”)。窗玻璃上“冰花”是在玻璃的_______上。凝华放热内表面4.【填一填】如图是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冰花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考点1物态变化的判断及吸、放热的特点1.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规律:六种物态变化每两种是互逆的过程。考点1物态变化的判断及吸、放热的特点2.物态变化判断“三步曲”:2.物态变化判断“三步曲”:【失分盲点】水蒸气≠白气: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看不到的气体,平常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由于温度降低而液化形成的液态的小水珠。【失分盲点】【示范题1】(2014·邵阳中考)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有关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B.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示范题1】(2014·邵阳中考)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解题关键】解答本题抓住以下关键:关键1:明确雾、露、霜、雪都是什么状态。关键2:明确雾、露、霜、雪都是由水的什么状态变化来的。【解题关键】解答本题抓住以下关键:【解析】选B。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说法不正确;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说法正确;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C不正确;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说法错误;故选B。【解析】选B。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示范题2】(2015·常德中考)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B.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C.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示范题2】(2015·常德中考)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解析】选B。本题考查物态变化及其特点。雾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是放热的,故A错误;冰是固态的,冰变成水后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物体熔化是吸热的,故B正确;冬天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外面的冷空气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人们看到的“白气”,液化是放热的,故C错误;樟脑球变小,是升华过程,是吸热的,故D错误。故选B。【解析】选B。本题考查物态变化及其特点。雾是液态的,是空气中【备选例题】(2013·南京中考)下列各图描述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A.甲、乙B.乙、丁C.甲、丙D.丙、丁【备选例题】(2013·南京中考)下列各图描述了常见的物态变【解析】选C。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吸、放热知识。冰凌消融属于熔化现象,吸热;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放热;干冰变小是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吸热;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液滴附着在物体的表面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放热;所以吸热的是甲、丙两图,故C选项正确。【解析】选C。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吸、放热知识。冰凌消融属于熔【知识拓展】物质的其他状态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都是由大量微观粒子构成的,当大量微观粒子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相互聚集为一种稳定的状态时,就叫作“物质的一种状态”,简称为物态。在19世纪,人们还只能根据物质的宏观特征来区分物质的状态,那时只知道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初中讲物态变化,就是讲这三种常见的物质状态间的变化问题。【知识拓展】物质的其他状态气体物质处于高温条件下,原子、分子激烈碰撞被电离,或者气体物质被射线照射以后,原子被电离,整个气体含有足够数量的离子和带负电的电子,而且一般情况下,正负电荷量几乎处处相等,这种聚集态叫等离子态。如果物质处于极高的压力作用下,如压强超过大气压的140万倍,组成物质的所有原子的电子壳层都会被“挤破”,电子都变成“公有”的,原子失去了它原来的化学特性。“赤裸”的原子核在高压作用下会紧密地堆积起来(当然,再紧密也会有电子存在和活动的空隙),成为密度非常大(大约是水的密度的3万倍至6.5万倍)的状态,称为超固态。有些书籍把等离子态称为物质的第四态,把超固态称为物质的第五态。气体物质处于高温条件下,原子、分子激烈碰撞被电离,或者气体物另外,还有结晶态、玻璃态、液晶态、超导态、超流态、金属氢态、中子态、超子态等。另外,还有结晶态、玻璃态、液晶态、超导态、超流态、金属氢态、考点2物态变化的应用1.吸、放热特点的应用:(1)吸热降温:蒸发吸热降温、用冰块退烧等。(2)放热升温:冬季在地窖里储存菜时,地窖里放水。2.利用液体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的性质获得稳定的温度环境:如木工师傅用“水浴法”熬熔黏胶等。考点2物态变化的应用3.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应用:利用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增大,进行“升温加热”,如高压锅;利用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减小,进行“低温提纯”,如去除混合液中的水分。4.熔点和沸点的应用:根据熔点和沸点选择不同的液体温度计。例如,测量我国北方冬季气温(-39℃以下)不能用水银温度计,可选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不能用酒精温度计,可选用煤油温度计。3.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应用:利用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增大【失分盲点】(1)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形成晶体时,不断放热,温度不变。(2)水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不变。(3)物体吸放热时,温度不一定改变。【失分盲点】【示范题3】(2015·衡阳中考)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可达-88.3℃,依据图乙提供的数据,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时应选用
温度计。【示范题3】(2015·衡阳中考)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解析】本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和对熔点、沸点的理解。题图甲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示数为-3℃;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等,由题图乙可知,在-88.3℃的低温下,酒精仍为液态,而水银已凝固,故应选用酒精温度计测量-88.3℃的低温。答案:-3酒精【解析】本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和对熔点、沸点的理解。题图甲中【示范题4】(2013·衡阳中考)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块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
(选填“放”或“吸”)热,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熔化现象及其应用。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块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使海鲜温度降低,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答案:熔化吸【示范题4】(2013·衡阳中考)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备选例题】(2014·广州中考)如图所示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此过程
(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放热”)。【备选例题】【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此过程要吸收热量,从而使冷冻室的温度降低。答案:汽化吸热【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考点3解读物态变化图像1.图像表示法:一般用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把温度与时间的变化规律用图像表示。考点3解读物态变化图像2.晶体、非晶体的图像及水沸腾图像对比:2.晶体、非晶体的图像及水沸腾图像对比:【技法攻略】(1)熔化、凝固图像的判断:熔化图像温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凝固图像总体呈下降趋势。(2)晶体物质在熔点(或凝固点)时,可能是固态,也可能是液态,还可能是固液共存态。(3)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热。【技法攻略】【示范题5】(2014·郴州中考)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A.该物质是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50℃C.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且温度升高D.该物质在第15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示范题5】(2014·郴州中考)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物质【解题关键】解答本题抓住以下关键:关键1:图像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升高,则说明是熔化图像。关键2:图像中有平行于时间轴的一段,说明吸热温度不变。关键3:晶体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态。【解题关键】解答本题抓住以下关键:【解析】选D。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其熔点是80℃,所以该物质是晶体。该物质在15分钟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解析】选D。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示范题6】(2013·株洲中考)将一杯水放入冰箱冷冻室,时间足够长,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示范题6】(2013·株洲中考)将一杯水放入冰箱冷冻室,时【解析】选C。本题考查晶体凝固图像,水在放入冷冻室后温度开始下降,但是达到凝固点后温度保持不变,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直至完全转变为固态后,温度继续下降,故选C。【解析】选C。本题考查晶体凝固图像,水在放入冷冻室后温度开始【备选例题】(2014·威海中考)如图所示是一些小冰块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共持续
min;加热至第10min时,物质的状态为
。【备选例题】(2014·威海中考)如图所示是一些小冰块的温度【解题探究】解答本题应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晶体熔化图像上哪一段表示熔化过程?(2)第10min,物质正处于什么过程?提示:(1)熔化图像上有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为熔化过程。(2)处于熔化过程。【解题探究】解答本题应思考以下两个问题:【解析】冰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对应图像中的水平段,由图可知,熔化持续时间为10min;加热至第10min时,物质只熔化了一部分,处于固液共存态。答案:10固液共存【解析】冰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对应图像中的水【备选考点】自然界中水循环与物态变化1.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物态变化:【备选考点】自然界中水循环与物态变化2.云、雨、雹、雾、露、霜、雪的形成:名称物态变化状态吸放热情况雨液化、熔化液态放热、吸热云液化、凝华液态、固态放热雹凝固固态雾、露液化液态雪、霜凝华固态2.云、雨、雹、雾、露、霜、雪的形成:名称物态变化状态吸【失分盲点】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为露或凝华成霜,都是遇冷放热。若温度降低,仍在0℃以上时,水蒸气液化为露;当温度降低到0℃以下时,水蒸气凝华成霜。【失分盲点】【示范题1】(2015·邵阳中考)如图是我市新宁崀山八角寨美景:峰峦浓雾缭绕,若隐若现,令人心旷神怡。其中雾的形成是()A.汽化现象 B.液化现象C.凝华现象 D.凝固现象【示范题1】(2015·邵阳中考)如图是我市新宁崀山八角寨美【解题探究】解答本题时思考以下问题:(1)雾是什么物态?(2)雾是由什么变化来的?提示:(1)液态。(2)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来。【解题探究】解答本题时思考以下问题:【解析】选B。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种类的判断。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液滴,悬浮在空中形成的。故选B。【解析】选B。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种类的判断。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示范题2】(2014·娄底中考)你知道吗?自然界中的云、雨、雾、露、霜、雹都是小水滴的“杰作”,海洋上空的水蒸气因为
投向了大海的怀抱,“调皮”的水滴因为
使河床干涸。(填物态变化名称)【示范题2】(2014·娄底中考)你知道吗?自然界中的云、雨【解题探究】解答本题时思考以下问题:(1)海洋上空的水蒸气如何投向了大海?(2)河床干涸是由于水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1)海洋上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液滴而形成雨。(2)河床上的水通过汽化(蒸发)而使河床干涸。【解题探究】解答本题时思考以下问题:【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与物态变化的过程。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液化变成了小水滴,形成雨降落下来。地面上的水又因吸热汽化成水蒸气升到空中,使河床干涸。答案:液化汽化(蒸发)【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与物态变化的过程。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示范题3】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水蒸气温度降低,凝结成小水滴凝结成小冰晶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示范题3】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1)请依次写出上文画线处涉及物态变化的名称:
、
、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________
。(3)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两项节水措施。(1)请依次写出上文画线处涉及物态变化的名称:、【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界水的循环与物态变化的关系。(1)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可能凝结成小水滴,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也可能凝结成小冰晶,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小冰晶变成小水滴,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2)根据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可以确定,在液化、熔化、凝华这三个过程中,吸热的是熔化。(3)提高水的利用率是节水的重要措施。节水措施有洗菜、洗衣剩下的水可用来冲洗厕所;使用节水型马桶等。答案:(1)液化凝华熔化(2)熔化(3)洗菜、洗衣剩下的水可用来冲洗厕所;使用节水型马桶。【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界水的循环与物态变化的关系。(1)当含有【知识拓展】“超冷水”之谜水在什么温度下会结冰?答案不一定是零摄氏度。水可以在远低于零摄氏度的情况下以液体形式存在,尤其是在所谓的“超冷水”状态下。原因是如果你想让液态水结冰,你需要一个冰核——一个结晶成为冰核,其他结晶围绕冰核凝结。【知识拓展】“超冷水”之谜但是,在非常纯净的水中,没有可以围绕形成冰晶的污染物或微粒,由于水独特的热力学特性,结晶难以实现。直到现在,“超冷水”的测量温度为零下41摄氏度。不过科学家早就怀疑,这一温度可以更低。他们无法获得肯定的结论,因为在这一温度下水结晶的速度太快了,无法准确测量没有结晶的液体的特性。但是,在非常纯净的水中,没有可以围绕形成冰晶的污染物或微粒,水一定会结冰的温度是零下48摄氏度。当水接近这一温度时,它就变得密度不那么大,开始变得更容易压缩,其结构开始改变。结果,每一个水分子松散地与另外四个水分子相连,形成了金字塔形状。研究人员称之为“中间冰”,即快要结冰还没有完全凝结成冰的状态。研究全球变暖的气候学家想要知道水凝固并结晶成冰的温度和速度。他们发现,在云中水温可以低至零下40摄氏度。水一定会结冰的温度是零下48摄氏度。当水接近这一温度时,它就【备选要点】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的估测:熟悉生活环境常见的温度,如人最适宜的温度为23~26℃;北方夏天的气温一般是30℃左右;北方冬天的气温一般是-20~-10℃;人体正常体温是36~37℃等。【备选要点】温度和温度计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失分盲点】(1)不论是冰多还是水多,只要是冰水混合物,其温度就是0℃。(2)被测温度不能低于温度计内液体的凝固点,也不能高于它的沸点。(3)温度计任何时候的示数都是温度计里测温液体的温度,当示数稳定时的温度等于被测物体的温度。所以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要等待液柱稳定后再读数。(4)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要注意区分是“零上”还是“零下”。【失分盲点】【知识拓展】华氏温标1724年,德国人华伦海特制定了华氏温标,他把一定浓度的盐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0℉,把纯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32℉,把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定为212℉,中间分为18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度,这就是华氏温标,用符号℉表示,这就是华氏温度。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的换算式:摄氏温度,冰点时温度为0℃,沸点为100℃。而华氏温度把冰点温度定为32℉,沸点为212℉。所以1℃=℉,则根据冰点温度能得到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的换算式:【知识拓展】华氏温标【示范题1】(2014·昆明中考)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将0~100℃之间划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华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32℉(℉,读作华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212℉。将32~212℉之间划分为18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则华氏度F与摄氏度t之间的关系是F=
℉。人的正常体温大约为
℃。【示范题1】(2014·昆明中考)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解析】本题考查温度的相关知识。华氏温标规定: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212华氏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32华氏度,中间分为18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华氏度;摄氏温差100度等同华氏温差180度,则1摄氏度=华氏度=1.8华氏度;华氏温度起点为32华氏度,等于摄氏温度的0度;所以,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之间的关系为:F=(1.8t+32)℉。人体的正常体温大约为37℃。答案:1.8t+3237【解析】本题考查温度的相关知识。华氏温标规定:1标准大气压下【示范题2】(2013·常州中考)2013年春节,小明去北方看雾凇,在公园看到温度计如图所示,其量程为
,当时气温为
℃,温度计内的测温液体是表格中的
。物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凝固点/℃酒精78-117水1000水银357-39【示范题2】(2013·常州中考)2013年春节,小明去北方【解题关键】解答本题抓住以下关键:(1)明确量程的意义。(2)明确温度计中的测温物质,在测量温度时既不能沸腾,又不能凝固。【解题关键】解答本题抓住以下关键:【解析】温度计测量最高温度为50℃,最低温度为-40℃,则量程为-40~50℃;温度计刻度线在0℃以下,故示数为-16℃。测温液体的沸点要高于50℃,凝固点要低于-40℃,所以选择酒精作为测温液体。答案:-40~50℃-16酒精【解析】温度计测量最高温度为50℃,最低温度为-40℃,则量主题一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装置】主题一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测量器材】测温度:_______,测时间:_____。温度计秒表【测量器材】温度计秒表【实验关键】(1)测量数据。加热时间/min0123456789101112海波的温度/℃40424446484848484848505356石蜡的温度/℃40414244464748495152545659【实验关键】加热0123456789101112海波的404(2)根据数据画出海波和石蜡熔化图像。(2)根据数据画出海波和石蜡熔化图像。(3)根据图像和数据分析熔化规律:吸热固态吸热不变固液共存升高液态升高(3)根据图像和数据分析熔化规律:吸热固态吸热不变固液共存升【要点探究】(1)在做实验时,为什么不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要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再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呢?提示:这种加热方式叫作“水浴加热”,目的是:①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②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缓慢,从而使其慢慢熔化,便于观察温度变化的规律。【要点探究】(2)比较图甲和图乙,会发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有什么不同?提示: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熔化,即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2)比较图甲和图乙,会发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有什么不同?【示范案例】(2015·娄底中考)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示范案例】(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2)该实验应选用
(选填“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3)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华应选用
(选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实验应选用碎冰块来进行实验使受热相对更均匀,效果更好些;(3)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华应选用乙装置来进行实验。该实验应选用水浴法使碎冰块受热均匀。答案:(1)热胀冷缩(2)碎冰块(3)乙【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1)实【拓展探究】结合【示范案例】思考以下问题:(1)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像,得出冰熔化特点是
、
。【拓展探究】结合【示范案例】思考以下问题:(2)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他还发现冰熔化时烧杯外壁有一层水珠,这是
形成的。(3)在继续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冰在第
min全部变成水,在第7min水的温度为
℃。(2)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4)在本实验中,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5)对比发现,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冰熔化后的升温速度比熔化前的升温速度缓慢了,其主要原因是水的
比较大。(4)在本实验中,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min。【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冰熔化的规律。(1)分析图像可知,冰达到一定温度(熔点)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2)冰放入烧杯中,由于冰的温度低于室温,冰会从周围环境中吸热熔化,故该同学的想法是错误的。由于冰从烧杯壁上吸热,使杯壁放热温度降低,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烧杯壁凝结成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3)由丙图可知:冰在第1min开始熔化,到第5min熔化结束即全部变为水;第7min水的温度是4℃。【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冰熔化的规律。(1)分析图像可知,冰达到(4)冰的熔化过程经历的时间为5min-1min=4min。(5)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冰熔化后升温速度比熔化前的升温速度缓慢了,即吸收相同的热量,冰比水升温快,其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答案:(1)达到熔点吸热但温度不变(2)不正确液化(3)54(4)4(5)比热容(4)冰的熔化过程经历的时间为5min-1min=4m【备选例题】1.(2013·长沙中考)在做“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时,小军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描绘成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备选例题】1.(2013·长沙中考)在做“探究物质熔化规律(1)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BC段表明该物质处于
态。(3)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比CD段的比热容_________________。(1)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解析】本题考查晶体熔化时的规律和比较比热容大小的方法。(1)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有一定的熔点,是晶体;(2)BC段晶体吸热温度不变,是熔化过程,晶体处于熔化过程时,是固液共存状态;(3)物态变化时,物质的质量不变,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质量的这种晶体,固态升高4℃加热了1分钟,而这种物质的液态升高4℃加热了2分钟,也就是说它们升高了相同的温度,液态比固态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液态的比热容大。答案:(1)晶体(2)固液混合(3)小【解析】本题考查晶体熔化时的规律和比较比热容大小的方法。2.(2014·大连中考)小华为了确定某固体是晶体还是非晶体,他要探究该固体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中的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2.(2014·大连中考)小华为了确定某固体是晶体还是非晶体(2)实验中,观察到第6min时固体全部变为液体,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实验次数1234567时间t/min01.02.03.04.05.06.0温度T/℃35.045.051.055.058.060.562.5(2)实验中,观察到第6min时固体全部变为液体,记录的实(3)根据图像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固体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根据图像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熔化实验。(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48℃。(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然后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3)由图可知,随吸收热量的增多,温度不断升高,但升高的速度越来越慢。(4)由于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因此该物质是非晶体。【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熔化实验。(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答案:(1)48(2)如图所示(3)随吸收热量的增多,温度不断升高,但升高的速度越来越慢(4)非晶体答案:(1)48(2)如图所示主题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实验装置】主题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测量器材】测温度:_______,测时间:_____。【实验关键】(1)实验现象:①水沸腾前,有少量气泡产生,在上升过程中气泡逐渐_____直至消失。②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在上升过程中气泡逐渐_____直至到水面破裂。温度计秒表减小变大【测量器材】温度计秒表减小变大(2)测量数据:时间/min012345678910温度/℃9092949698999999999999(2)测量数据:时间/min012345678910温度/℃(3)根据数据画出水沸腾的图像:(4)根据图像和数据分析水沸腾的规律:水沸腾后,继续_____而温度_________。吸热保持不变(3)根据数据画出水沸腾的图像:吸热保持不变【要点探究】(1)如何缩短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提示:①加水要适量,尽量少些。②可用初温在60℃左右的热水进行实验。③适当加大酒精灯的火焰。④在加热过程中,可在烧杯口上加盖。【要点探究】(2)在实验中,为什么测得水的沸点有时小于100℃,有时大于100℃?提示:①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的气压有关。当水面上方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低于100℃;当杯口的盖密封较严时,水面上方的气压高于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会高于100℃。②水中有杂质。(2)在实验中,为什么测得水的沸点有时小于100℃,有时大于【示范案例】(2014·邵阳中考)小芳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示范案例】(1)在图甲中,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存在的错误之处是
。(2)小芳同学在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并根据数据画出了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而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从图乙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3)从乙图中还可看出,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1)在图甲中,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存在的错误之处是【解析】本题考查水沸腾现象的实验。(1)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①测量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③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从图甲中可以看出,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2)从图乙可知,当温度上升至98℃时,水的温度不再变化,故此温度即为水的沸点。故水的沸点是98℃。(3)水在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答案:(1)温度计与烧杯壁接触(2)98(3)吸收【解析】本题考查水沸腾现象的实验。(1)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拓展探究】结合【示范案例】思考以下问题:(1)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地冒“白气”,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探究】结合【示范案例】思考以下问题:(2)甲、乙两组同学在某实验室里做“水的沸腾”实验,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所示,a、b图像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觉得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条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_____________
。(2)甲、乙两组同学在某实验室里做“水的沸腾”【解析】(1)水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是沸腾产生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而成的小液滴。(2)a、b图像中水的沸点都相同,很明显,b图像达到沸点的加热时间长一些,是因为b图像对应的水质量大,吸收的热量多。(3)缩短加热时间,采用的方法有:用温度较高的水做实验(或适当减少水的质量或加盖或增强酒精灯的火焰)。答案:(1)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珠(2)水的质量不同(3)加盖或提高水的初温(合理即可)【解析】(1)水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是沸腾产生的热的水蒸气【备选例题】1.(2015·益阳中考)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备选例题】1.(2015·益阳中考)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2)当观察到
时,说明水已沸腾。(3)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4)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像是
(选填“A”“B”“C”或“D”)。(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解析】(1)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89℃。(2)水在沸腾时,水温都达到沸点,温度不再升高;(3)液体沸腾时要继续吸收热量,因此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解析】(1)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4)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如图A,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升高到沸点以后,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图A所示的是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B是晶体熔化图像,图C是晶体凝固图像,图D表示吸收热量,温度一直升高,故B、C、D都不符合题意。答案:(1)89(2)温度计度数不变(3)继续吸热(4)A(4)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如图A,水2.(2014·常州中考)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其他小组测得水的沸点都是100℃。唯有创新组误将盐水倒入烧杯加热,当盐水温度升到88℃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记录如表格所示。时间/min012345678温度/℃8894971001031031031032.(2014·常州中考)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其他小组(1)本实验应使用
(选填“水银”或“酒精”)温度计。(水银沸点357℃,酒精沸点78℃)(2)1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记作
℃。(1)本实验应使用(选填“水银”或“酒精”)温度计。(3)创新组烧杯中的盐水沸腾时,盐水需要
热,其沸点为
℃。(4)老师认为创新组的实验发现很有意义,还可以继续深入探究。请提出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创新组烧杯中的盐水沸腾时,盐水需要热,其沸点为【解析】本题考查实验探究观察水的沸腾。(1)盐水的沸点是103℃,而酒精的沸点是78℃,所以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点。水银的沸点357℃高于盐水的沸点,所以应选用水银温度计测量。(2)图示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指在90℃上面第1小格上,因此温度计示数为90℃+1×1℃=91℃。(3)由记录的数据可见,盐水的温度升高到103℃后,就不再变化了,因此盐水的沸点是103℃,并且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吸热,保持这个温度不变。【解析】本题考查实验探究观察水的沸腾。(1)盐水的沸点是10(4)实验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水的沸点与含盐量的多少有什么关系。答案:(1)水银(2)91(3)吸103(4)水的沸点与含盐量的多少有什么关系(4)实验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水的沸点与含盐量的多少有什么关【方法平台】利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深刻理解物理图像的四个内涵特征(即图像的斜率、截距、面积和交点)是运用图像法的前提和关键。只有明确了图像的这四个内涵特征,才能熟练地进行图像的选择、描绘、变换、分析和计算。简单介绍如下:【方法平台】利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1)斜率:它反映两个坐标轴上的一个物理量对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率,一般对应着一个新的物理量。如s-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如图甲,AB段和CD段,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是AB段温度变化快,CD段温度变化慢,说明此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的小。(1)斜率:它反映两个坐标轴上的一个物理量对另一个物理量的变(2)截距:常用来表示初始状态物理量。如温度—时间图像中,在温度轴上的截距表示物体在开始时温度(初温)。图甲说明计时开始物质的温度是25℃;图丙说明甲同学晚出发4s。(3)面积:图像与横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常表示一个新的物理量的大小,面积大小含有一种累积效应,表示一个过程量。如图乙,v-t图像的面积表示路程,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路程。(4)交点:在同一图像中两条图线的交点往往具有特定的物理意义,在运动图像中尤为常见。如图丙,同方向两个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中的交点,表示两同学在某个时刻恰好相遇,即在8s时甲追上了乙。(2)截距:常用来表示初始状态物理量。如温度—时间图像中,在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三章一、温度及其测量1.温度:(1)定义:表示物体的_________。(2)摄氏温度(℃)的规定:在1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____摄氏度。冷热程度冰水混合物100一、温度及其测量冷热程度冰水混合物1002.温度计:(1)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①估: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②看: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液体热胀冷缩2.温度计:液体热胀冷缩③放: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不要接触_______或_______。④读:稍等一会儿,待示数_____后读取,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液面_____。⑤记:读数由_____和_____组成。容器底容器壁稳定相平数值单位③放: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不要接触_______或___(3)体温计。①量程:_________,分度值:______。②使用:使用前要甩一甩,且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35~42℃0.1℃可以(3)体温计。35~42℃0.1℃可以二、物态变化1.熔化和凝固:(1)概念:固态液态。熔化放热二、物态变化熔化放热(2)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晶体非晶体相同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不同点有无熔点(或凝固点)________温度变化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下降熔化条件达到_____、不断吸热不断吸热有没有不变熔点(2)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晶体非晶体相同点熔化吸热、凝固放(3)应用。①利用熔化_____可降低周围的温度。②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结冰时_____,使窖内温度不会太低。吸热放热(3)应用。吸热放热2.汽化和液化:(1)概念:液态气态。放热2.汽化和液化:放热(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方式特点比较沸腾蒸发发生部位在________________同时发生只在_________发生温度条件_____温度(沸点)_____温度剧烈程度剧烈缓慢影响因素供热快慢、液面上方气压液体的________、_____、液面上方的_________温度变化_____降温致冷共同特点都是_____现象;发生时都要_____液体内部、表面液体表面一定任何表面积温度空气流速不变汽化吸热(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方式沸腾蒸发发生部(3)液化。①两种方法:_________;在一定的温度下,_________。②应用:气体液化,使其体积_____,便于贮存和运输。例如,煤气罐中的液化气。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变小(3)液化。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变小3.升华和凝华:(1)概念:固态气态。(2)应用。①升华:利用干冰升华时_____降温,可进行人工降雨、冷藏食品等。②凝华:冬天的_____________等,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体冰晶。放热吸热霜、雪、雾凇3.升华和凝华:放热吸热霜、雪、雾凇【读·练】1.【读一读】温度计的使用读数正确的是__,图中温度计的读数是_____。50℃B【读·练】50℃B2.【练一练】熔化图像分析图像可知:这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是_____;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熔化过程持续了___min;第13min时处于__________状态。80℃保持不变15固液共存2.【练一练】熔化图像80℃保持不变15固液共存3.【填一填】汽化如图是刚从水中出来的人,身上的水_____吸热,使人体的温度下降,所以他会觉得冷;有风吹来时,空气的流速加快,使水的蒸发_____;抱成团暖和一些的原因是减小了蒸发的面积,_____了水的蒸发。蒸发加快减慢3.【填一填】汽化蒸发加快减慢4.【填一填】如图是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冰花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此过程_____(选填“放热”或“吸热”)。窗玻璃上“冰花”是在玻璃的_______上。凝华放热内表面4.【填一填】如图是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冰花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考点1物态变化的判断及吸、放热的特点1.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规律:六种物态变化每两种是互逆的过程。考点1物态变化的判断及吸、放热的特点2.物态变化判断“三步曲”:2.物态变化判断“三步曲”:【失分盲点】水蒸气≠白气: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看不到的气体,平常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由于温度降低而液化形成的液态的小水珠。【失分盲点】【示范题1】(2014·邵阳中考)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有关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B.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示范题1】(2014·邵阳中考)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解题关键】解答本题抓住以下关键:关键1:明确雾、露、霜、雪都是什么状态。关键2:明确雾、露、霜、雪都是由水的什么状态变化来的。【解题关键】解答本题抓住以下关键:【解析】选B。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说法不正确;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说法正确;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C不正确;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说法错误;故选B。【解析】选B。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示范题2】(2015·常德中考)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B.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C.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示范题2】(2015·常德中考)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解析】选B。本题考查物态变化及其特点。雾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是放热的,故A错误;冰是固态的,冰变成水后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物体熔化是吸热的,故B正确;冬天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外面的冷空气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人们看到的“白气”,液化是放热的,故C错误;樟脑球变小,是升华过程,是吸热的,故D错误。故选B。【解析】选B。本题考查物态变化及其特点。雾是液态的,是空气中【备选例题】(2013·南京中考)下列各图描述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A.甲、乙B.乙、丁C.甲、丙D.丙、丁【备选例题】(2013·南京中考)下列各图描述了常见的物态变【解析】选C。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吸、放热知识。冰凌消融属于熔化现象,吸热;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放热;干冰变小是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吸热;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液滴附着在物体的表面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放热;所以吸热的是甲、丙两图,故C选项正确。【解析】选C。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吸、放热知识。冰凌消融属于熔【知识拓展】物质的其他状态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都是由大量微观粒子构成的,当大量微观粒子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相互聚集为一种稳定的状态时,就叫作“物质的一种状态”,简称为物态。在19世纪,人们还只能根据物质的宏观特征来区分物质的状态,那时只知道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初中讲物态变化,就是讲这三种常见的物质状态间的变化问题。【知识拓展】物质的其他状态气体物质处于高温条件下,原子、分子激烈碰撞被电离,或者气体物质被射线照射以后,原子被电离,整个气体含有足够数量的离子和带负电的电子,而且一般情况下,正负电荷量几乎处处相等,这种聚集态叫等离子态。如果物质处于极高的压力作用下,如压强超过大气压的140万倍,组成物质的所有原子的电子壳层都会被“挤破”,电子都变成“公有”的,原子失去了它原来的化学特性。“赤裸”的原子核在高压作用下会紧密地堆积起来(当然,再紧密也会有电子存在和活动的空隙),成为密度非常大(大约是水的密度的3万倍至6.5万倍)的状态,称为超固态。有些书籍把等离子态称为物质的第四态,把超固态称为物质的第五态。气体物质处于高温条件下,原子、分子激烈碰撞被电离,或者气体物另外,还有结晶态、玻璃态、液晶态、超导态、超流态、金属氢态、中子态、超子态等。另外,还有结晶态、玻璃态、液晶态、超导态、超流态、金属氢态、考点2物态变化的应用1.吸、放热特点的应用:(1)吸热降温:蒸发吸热降温、用冰块退烧等。(2)放热升温:冬季在地窖里储存菜时,地窖里放水。2.利用液体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的性质获得稳定的温度环境:如木工师傅用“水浴法”熬熔黏胶等。考点2物态变化的应用3.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应用:利用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增大,进行“升温加热”,如高压锅;利用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减小,进行“低温提纯”,如去除混合液中的水分。4.熔点和沸点的应用:根据熔点和沸点选择不同的液体温度计。例如,测量我国北方冬季气温(-39℃以下)不能用水银温度计,可选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不能用酒精温度计,可选用煤油温度计。3.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应用:利用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增大【失分盲点】(1)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形成晶体时,不断放热,温度不变。(2)水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不变。(3)物体吸放热时,温度不一定改变。【失分盲点】【示范题3】(2015·衡阳中考)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可达-88.3℃,依据图乙提供的数据,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时应选用
温度计。【示范题3】(2015·衡阳中考)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解析】本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和对熔点、沸点的理解。题图甲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示数为-3℃;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等,由题图乙可知,在-88.3℃的低温下,酒精仍为液态,而水银已凝固,故应选用酒精温度计测量-88.3℃的低温。答案:-3酒精【解析】本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和对熔点、沸点的理解。题图甲中【示范题4】(2013·衡阳中考)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块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
(选填“放”或“吸”)热,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熔化现象及其应用。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块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使海鲜温度降低,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答案:熔化吸【示范题4】(2013·衡阳中考)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备选例题】(2014·广州中考)如图所示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此过程
(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放热”)。【备选例题】【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此过程要吸收热量,从而使冷冻室的温度降低。答案:汽化吸热【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考点3解读物态变化图像1.图像表示法:一般用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把温度与时间的变化规律用图像表示。考点3解读物态变化图像2.晶体、非晶体的图像及水沸腾图像对比:2.晶体、非晶体的图像及水沸腾图像对比:【技法攻略】(1)熔化、凝固图像的判断:熔化图像温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凝固图像总体呈下降趋势。(2)晶体物质在熔点(或凝固点)时,可能是固态,也可能是液态,还可能是固液共存态。(3)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热。【技法攻略】【示范题5】(2014·郴州中考)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A.该物质是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50℃C.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且温度升高D.该物质在第15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示范题5】(2014·郴州中考)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物质【解题关键】解答本题抓住以下关键:关键1:图像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升高,则说明是熔化图像。关键2:图像中有平行于时间轴的一段,说明吸热温度不变。关键3:晶体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态。【解题关键】解答本题抓住以下关键:【解析】选D。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其熔点是80℃,所以该物质是晶体。该物质在15分钟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解析】选D。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示范题6】(2013·株洲中考)将一杯水放入冰箱冷冻室,时间足够长,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示范题6】(2013·株洲中考)将一杯水放入冰箱冷冻室,时【解析】选C。本题考查晶体凝固图像,水在放入冷冻室后温度开始下降,但是达到凝固点后温度保持不变,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直至完全转变为固态后,温度继续下降,故选C。【解析】选C。本题考查晶体凝固图像,水在放入冷冻室后温度开始【备选例题】(2014·威海中考)如图所示是一些小冰块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共持续
min;加热至第10min时,物质的状态为
。【备选例题】(2014·威海中考)如图所示是一些小冰块的温度【解题探究】解答本题应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晶体熔化图像上哪一段表示熔化过程?(2)第10min,物质正处于什么过程?提示:(1)熔化图像上有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为熔化过程。(2)处于熔化过程。【解题探究】解答本题应思考以下两个问题:【解析】冰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对应图像中的水平段,由图可知,熔化持续时间为10min;加热至第10min时,物质只熔化了一部分,处于固液共存态。答案:10固液共存【解析】冰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对应图像中的水【备选考点】自然界中水循环与物态变化1.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物态变化:【备选考点】自然界中水循环与物态变化2.云、雨、雹、雾、露、霜、雪的形成:名称物态变化状态吸放热情况雨液化、熔化液态放热、吸热云液化、凝华液态、固态放热雹凝固固态雾、露液化液态雪、霜凝华固态2.云、雨、雹、雾、露、霜、雪的形成:名称物态变化状态吸【失分盲点】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为露或凝华成霜,都是遇冷放热。若温度降低,仍在0℃以上时,水蒸气液化为露;当温度降低到0℃以下时,水蒸气凝华成霜。【失分盲点】【示范题1】(2015·邵阳中考)如图是我市新宁崀山八角寨美景:峰峦浓雾缭绕,若隐若现,令人心旷神怡。其中雾的形成是()A.汽化现象 B.液化现象C.凝华现象 D.凝固现象【示范题1】(2015·邵阳中考)如图是我市新宁崀山八角寨美【解题探究】解答本题时思考以下问题:(1)雾是什么物态?(2)雾是由什么变化来的?提示:(1)液态。(2)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来。【解题探究】解答本题时思考以下问题:【解析】选B。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种类的判断。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液滴,悬浮在空中形成的。故选B。【解析】选B。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种类的判断。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示范题2】(2014·娄底中考)你知道吗?自然界中的云、雨、雾、露、霜、雹都是小水滴的“杰作”,海洋上空的水蒸气因为
投向了大海的怀抱,“调皮”的水滴因为
使河床干涸。(填物态变化名称)【示范题2】(2014·娄底中考)你知道吗?自然界中的云、雨【解题探究】解答本题时思考以下问题:(1)海洋上空的水蒸气如何投向了大海?(2)河床干涸是由于水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1)海洋上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液滴而形成雨。(2)河床上的水通过汽化(蒸发)而使河床干涸。【解题探究】解答本题时思考以下问题:【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与物态变化的过程。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液化变成了小水滴,形成雨降落下来。地面上的水又因吸热汽化成水蒸气升到空中,使河床干涸。答案:液化汽化(蒸发)【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与物态变化的过程。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示范题3】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水蒸气温度降低,凝结成小水滴凝结成小冰晶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示范题3】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1)请依次写出上文画线处涉及物态变化的名称:
、
、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________
。(3)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两项节水措施。(1)请依次写出上文画线处涉及物态变化的名称:、【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界水的循环与物态变化的关系。(1)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可能凝结成小水滴,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也可能凝结成小冰晶,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小冰晶变成小水滴,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2)根据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可以确定,在液化、熔化、凝华这三个过程中,吸热的是熔化。(3)提高水的利用率是节水的重要措施。节水措施有洗菜、洗衣剩下的水可用来冲洗厕所;使用节水型马桶等。答案:(1)液化凝华熔化(2)熔化(3)洗菜、洗衣剩下的水可用来冲洗厕所;使用节水型马桶。【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界水的循环与物态变化的关系。(1)当含有【知识拓展】“超冷水”之谜水在什么温度下会结冰?答案不一定是零摄氏度。水可以在远低于零摄氏度的情况下以液体形式存在,尤其是在所谓的“超冷水”状态下。原因是如果你想让液态水结冰,你需要一个冰核——一个结晶成为冰核,其他结晶围绕冰核凝结。【知识拓展】“超冷水”之谜但是,在非常纯净的水中,没有可以围绕形成冰晶的污染物或微粒,由于水独特的热力学特性,结晶难以实现。直到现在,“超冷水”的测量温度为零下41摄氏度。不过科学家早就怀疑,这一温度可以更低。他们无法获得肯定的结论,因为在这一温度下水结晶的速度太快了,无法准确测量没有结晶的液体的特性。但是,在非常纯净的水中,没有可以围绕形成冰晶的污染物或微粒,水一定会结冰的温度是零下48摄氏度。当水接近这一温度时,它就变得密度不那么大,开始变得更容易压缩,其结构开始改变。结果,每一个水分子松散地与另外四个水分子相连,形成了金字塔形状。研究人员称之为“中间冰”,即快要结冰还没有完全凝结成冰的状态。研究全球变暖的气候学家想要知道水凝固并结晶成冰的温度和速度。他们发现,在云中水温可以低至零下40摄氏度。水一定会结冰的温度是零下48摄氏度。当水接近这一温度时,它就【备选要点】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的估测:熟悉生活环境常见的温度,如人最适宜的温度为23~26℃;北方夏天的气温一般是30℃左右;北方冬天的气温一般是-20~-10℃;人体正常体温是36~37℃等。【备选要点】温度和温度计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失分盲点】(1)不论是冰多还是水多,只要是冰水混合物,其温度就是0℃。(2)被测温度不能低于温度计内液体的凝固点,也不能高于它的沸点。(3)温度计任何时候的示数都是温度计里测温液体的温度,当示数稳定时的温度等于被测物体的温度。所以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要等待液柱稳定后再读数。(4)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要注意区分是“零上”还是“零下”。【失分盲点】【知识拓展】华氏温标1724年,德国人华伦海特制定了华氏温标,他把一定浓度的盐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0℉,把纯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32℉,把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定为212℉,中间分为18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度,这就是华氏温标,用符号℉表示,这就是华氏温度。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的换算式:摄氏温度,冰点时温度为0℃,沸点为100℃。而华氏温度把冰点温度定为32℉,沸点为212℉。所以1℃=℉,则根据冰点温度能得到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的换算式:【知识拓展】华氏温标【示范题1】(2014·昆明中考)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将0~100℃之间划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华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32℉(℉,读作华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212℉。将32~212℉之间划分为18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则华氏度F与摄氏度t之间的关系是F=
℉。人的正常体温大约为
℃。【示范题1】(2014·昆明中考)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解析】本题考查温度的相关知识。华氏温标规定: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212华氏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32华氏度,中间分为18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华氏度;摄氏温差100度等同华氏温差180度,则1摄氏度=华氏度=1.8华氏度;华氏温度起点为32华氏度,等于摄氏温度的0度;所以,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之间的关系为:F=(1.8t+32)℉。人体的正常体温大约为37℃。答案:1.8t+3237【解析】本题考查温度的相关知识。华氏温标规定:1标准大气压下【示范题2】(2013·常州中考)2013年春节,小明去北方看雾凇,在公园看到温度计如图所示,其量程为
,当时气温为
℃,温度计内的测温液体是表格中的
。物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凝固点/℃酒精78-117水1000水银357-39【示范题2】(2013·常州中考)2013年春节,小明去北方【解题关键】解答本题抓住以下关键:(1)明确量程的意义。(2)明确温度计中的测温物质,在测量温度时既不能沸腾,又不能凝固。【解题关键】解答本题抓住以下关键:【解析】温度计测量最高温度为50℃,最低温度为-40℃,则量程为-40~50℃;温度计刻度线在0℃以下,故示数为-16℃。测温液体的沸点要高于50℃,凝固点要低于-40℃,所以选择酒精作为测温液体。答案:-40~50℃-16酒精【解析】温度计测量最高温度为50℃,最低温度为-40℃,则量主题一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装置】主题一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测量器材】测温度:_______,测时间:_____。温度计秒表【测量器材】温度计秒表【实验关键】(1)测量数据。加热时间/min012345678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交通学院《金融学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大学信息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国建筑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方科技大学《工业通信与网络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大学《经典本草与湖湘中医药文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兵器美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设计与开发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经贸外语职业学院《地理信息工程课程设计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空间文学与叙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蓝色卡通风学生班干部竞选介绍PPT模板课件
- 人教新目标英语九年级上册单词中文Units
- 机动车牌证申请表格模板(完整版)
-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学期课程纲要
-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政复议申请书范例
- 高效液相含量测定计算公式
- 六宫格数独解题技巧
- 公安机关通用告知书模板
- 工程款支付审批流程图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填空题
- 封头重量和容积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