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_第1页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_第2页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_第3页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重难点分析战国七雄教材主要从战国七雄形成、兼并战争的特点和评价三方面陈述。战国七雄形成:战国七雄局面是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小诸侯国被大国兼并的结果。春秋初年有百余国,战国初年只有20余国,后来仅剩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国。其中,韩、赵、魏由春秋时大国晋国于公元前403年分裂而成,是韩氏、赵氏、魏氏三家大夫把晋国瓜分,各自立国,史称“三家分晋”。而齐国也于公元前391年发生重大变化,姜姓国君为大夫田氏取代,史称“田氏代齐”。卿大夫篡权立国也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在政治上夺权。战国兼并战争的特点:可结合教材正文和《相关史事》归纳: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伤亡大。引导学生观察《战国铜壶》图中水陆攻战场面,讲述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尤其是长平之战的情况,指出兼并战争的趋势是由分裂走向统一。秦国在战争中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逐渐在战争中处于优势。战国兼并战争的评价:教材没有明确叙述,要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第一,负面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可结合长平之战有关史实理解。第二,客观作用。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也有利于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在此可渗透珍惜和平的思想教育:补充《墨子》“非攻”“兼爱”的相关材料,结合教材的《问题思考》,引导学生得出当时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统一,反对战争的结论,从而为理解秦统一中国的背景奠定基础。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材是从背景、内容、意义三个方面叙述的。背景:经济方面,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进一步推广,为适应这一先进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这是改革的根本原因。政治方面,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壮大,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掌握国家政权,这是改革的政治原因。军事方面,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国纷纷变法以求富国强兵,秦国也不得不实行变法。要提示学生,学会从经济、政治等因素分析历史背景。内容:可将商鞅变法的内容与西周的井田制、分封制对比,引导学生分析商鞅变法在制度上的废旧立新之处及其对秦国壮大的作用。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政治1.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3.编定户籍,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废分封,行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编定户籍,严明法度,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废除旧贵族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掌权。总之,有利于高效行政经济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统一度量衡废井田,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总之,有利于经济富国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有利于新兴地主通过军功途径参政,也壮大了秦国军事力量。总之,有利于军事强兵意义:通过内容的具体分析,可从国力增强、制度变革两个方面归纳意义。一是使秦国行政高效和国富兵强,成为七国中最为强大的国家,从而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国力基础;二是在秦国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各国也通过变法废除旧制度,新制度逐步建立起来。战国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商鞅变法成效最大的原因,除了适应经济、政治发展需要,顺应时代潮流,还有两大主观因素:一是秦国地处西部边陲,国家落后,因而改革决心最大,秦孝公鼎力支持商鞅变法;二是商鞅作为改革家的个人品质和得力措施。这里可补充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指出他讲求诚信、取信于民;可结合教材《材料研读》,引导学生得出,他不畏强权,严格执法,渗透价值观教育。造福千秋的都江堰秦国在勠力改革的同时注重兴修水利。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合理利用自然条件,设计精心。他设计的鱼嘴,作为分水坝将岷江之水一分为二,外江排洪,内江灌溉;在内江下游凿山开出宝瓶口,引水入渠,灌溉农田;建飞沙堰作为滚水坝,使得汛期内江之水排入外江,并起到冲刷泥沙的作用。这一大型综合性水利枢纽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二、史料解读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一》【解读】商鞅变法共两次,公元前356年第一次变法,主要内容有:(1)废除世卿世禄制。规定:宗室、贵戚凡是没有军功的,不得列入宗室的属籍,不能享受贵族特权。破除了贵族“无功可以得尊显”的“故俗”。(2)编制户籍,制定连坐法,轻罪用重刑。将李悝《法经》颁布实行,增加了连坐法,就是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互相告发,同罪连坐,告发“奸人”的与斩敌同赏,不告发的腰斩。一家藏“奸”,什、伍同罪连坐。客舍收留无官府凭证的旅客住宿,主人与“奸人”同罪。(3)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军功爵制。规定斩敌军官一人,赏爵一级,田一顷,宅地九亩,服劳役的“庶子”一人。爵位越高,相应的政治、经济特权越大。(4)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意思是尽力从事男耕女织的生产事业,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免除其本身的徭役;凡从事工商业和因不事生产而贫困破产的人,连同妻子、儿女没入官府为奴隶)。公元前350年,秦将都城从雍迁至咸阳后,商鞅开始了第二次变法。主要内容有:(1)推行县制。合并乡村城镇为县,全国统一划分为41个县,县设令和丞,由国君任免,代替了以往的分封采邑制。(2)废井田,开阡陌。奖励垦荒,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土地,按土地多少纳税。以法律形式废除了井田制。(3)统一度量衡。制造标准的度量衡器,要求全国统一施行。(4)制定秦律。参照李悝《法经》制定了秦国的法律,公布全国实行。(5)烧诗书,禁游学,打击儒家复古思想,确立法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①”也。——[晋]常璩:《华阳国志》卷三《蜀志》【注释】①天府:天地之府库,无所不有。【解读】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岷江上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一到成都平原,流速突然减慢,所夹带的泥沙石子随即沉积下来,淤塞河道。每年夏秋水势骤涨,今都江堰市以下常常泛滥成灾。雨季过后,又会出现干旱。李冰被秦昭王任命为蜀郡守,为了灌溉农田,变水害为水利,他总结前人治水经验,因势利导,率领当地人民群众,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都江堰市兴修了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在李冰建堰初期名为“湔堋(jiānpéng)”,三国蜀汉时期称为“都安堰”,又叫“金堤”,唐代改称为“楗尾堰”。直到宋代才使用“都江堰”这个名称,并沿用至今。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分水堤、飞沙堰和宝瓶口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宝瓶口,这是治水患的关键环节,也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第一步。宝瓶口为内江流的一段,被原有玉垒山的一块大岩石堵住水的去路。李冰领人在大岩石上开凿了一个人工河道口,因其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内江水通过宝瓶口后分为走马河、柏条河、蒲阳河等支流灌溉农田。第二部分是分水堰,分水堰是在岷江中的天然滩脊上,修建一个形似鱼嘴的卵石沉积建筑物作堰。分水堰从远处看像个大鱼嘴,所以又叫“分水鱼嘴”或“都江鱼嘴”。分水堰的作用是把岷江水一分为二,东边的水称“内江”,西边的水称“外江”,内江引渠灌溉,外江沿岷江故道流入长江。第三部分是飞沙堰。李冰又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靠着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确保内江灌溉系统的安全,故取名“飞沙堰”。这个办法既保证了内江灌区有水,又不会因水大泛滥成灾。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一个以灌溉为主兼具防洪、运输功效的综合水利工程,有分支河渠520多条,渠道总长1100多千米,可以灌溉300多万亩农田。它不仅解除了岷江泛滥之灾,而且由于水流平稳,方便了航行,使岷山出产的梓、柏、大竹等物品源源不断地运出川蜀平原,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旱涝保收。都江堰水利工程选择恰当,工程布置合理,配套严密完整,修建就地取材,整个系统自流灌溉,用功省而效益大,至今一直造福于人民。2000年11月27日至12月2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举行的第2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国申报的“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三、问题解答1.问题思考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渴望国家统一,和平、安定地生活。2.材料研读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3.材料研读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成,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也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为周边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利条件。4.课后活动(1)查一查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