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1重庆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建筑学基础)一、名词解释1、用地红线:各类建筑工程项目用地的使用权属范围的边界线。(民用建筑设计通则)2、耐火极限: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金厢斗底槽:宋代《营造法式》中列举的四种空间(单槽、双槽、分心斗底槽、金厢斗底槽)划分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内外柱高相等,但柱径略有差别。实例: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金殿。(百度百科或中建史P146)4、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又称都市设计,英文UrbanDesign)的具体定义在建筑界通常是指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的设计工作,介于城市规划、景观建筑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现在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百科)5、建筑密度: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占用地面积的比例(%)。(民用建筑设计通则)6、多层住宅:指四层到六层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户型上下叠加而成的住宅。(百科)7、CBD:中央商务区英文名称:centralbusinessdistrict;CBD定义:城市中商业和商务活动集中的主要地区。(百科)8、折衷主义:折衷主义(Eclecticism)是一种哲学术语,导源于希腊文,意为“选择的”,“有选择能力的”。后来,人们用这一术语来表示那些戏认同某一学派的学说,又接受其他学派的某些观点,表现出折衷主义特点的哲学家及其观点。它把各种不同的观点无原则地拼凑在一起,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固定的立场,只把各种不同的思潮、理论,无原则地、机械地拼凑在一起的思维方式,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百科或外国近现代建筑史P9)9、光气候:所谓光气候就是由太阳直射光,天空扩散光,地面反射光,形成的天然光平均状况。指室外天然光的自然状况,包括当地天然光的组成及其照度变化、天空亮度及其在天空中的分布状况等。(百科)10、无障碍住房:barrier-freeresidence在住宅建筑中,设有乘轮椅者可进入和使用的住宅套房。(住宅建筑规范)五、简答题1、简述凯文林奇的城市设计五要素的思想理念。路径,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城市设计概论P68)2、标志性建筑的含义是什么?简述标志性建筑在城市空间环境中的作用。标志性建筑,也称地标建筑,标志性建筑的基本特征就是人们可以用最简单的形态和最少的笔画来唤起对于它的记忆,就像埃及金字塔、悉尼歌剧院、巴黎埃菲尔铁塔、天坛祈年殿等世界上著名的标志性建筑一样。标志性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标志性建筑与普通建筑的不同之处在于,标志建筑是整个城市中所有建筑的主角。标志性建筑除了外形具有创新性外,在功能上应该具有超前性和包容性。标志性建筑不仅要体现地理区域优势,建筑本身还应该是出类拔萃、独树一帜的;在市场运作方面,标志性建筑应该是文化活动、经济活动的一个平台;从功能方面来说,标志性建筑要引导一种新的活力,要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要能在完善城市功能方面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当前城市发展的水平下,标志性建筑(群)代表的不仅是建筑本身,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新思潮的体验。一个区域或者一个城市的生活方式之所以能称之为标志,也绝不仅仅是因为建筑本身,更是环境、文化、教育氛围等各方面的合力,是他们共同创造了一个地域的经典。(百科)3、俗话说建筑一半是艺术,一半是技术。请简述建筑与艺术、技术之间的关系。(建筑初步P4)重庆大学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建筑历史)(中国部分)一、名词解释1、抱厦:是建筑术语,是指在原建筑之前或之后接建出来的小房子。宋代管这样的建造形式的殿阁叫“龟头屋”,清代的叫法就是“抱厦”。(百科)2、计成:中国明末造园家。苏州吴江人。少年时代即以善画山水知名,属写实画派。写成的中国最早的和最系统的造园著作——《园冶》,被誉为世界造园学最早的名著。(百科)3、由额:清式大木作构件名称,位于大额枋和小额枋之间,三者共同构成固定的构件单元。由额垫板的高度为二斗口,宽度为一斗口。(百科或中建史P288)4、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都在此举行。(百科)5、水戗发戗:特点是檐口平直,角部基本不起翘,仅戗脊在近屋角处向上反翘。它在构造上比较简单,水戗不起翘或起翘很小。(中建史P287)同页还有嫩戗发戗:特点是屋檐在屋角处显著升起,檐口至屋角处有很大起翘。6、垂花门:中国古代建筑院落内部的门,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称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故被称为垂花门。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讲究的门,它是内宅与外宅(前院)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百科)7、碉楼:是一种特殊的民居建筑特色,因形状似碉堡而得名。在中国分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其形成与发展是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综合地反应了地域居民的传统文化特色。在中国不同的地方,人们出于战争,防守等不同的目的,其建筑风格,艺术追求是不同的。(百科)8、兆域图:是1983年10月在河北省平山县中山国古墓发现的一块铜板地图,图文用金银镶嵌,铜版背面中部有一对铺首,正面为中山王、后陵园的平面设计图。长94厘米,宽48厘米,厚1厘米。它是迄今为止世界现存最早的建筑设计平面图。(百科或中建史P131)9、偷心批竹昂:偷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栱的。(计心造:跳头上置横栱的。)批竹昂是昂的一种名称,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由上下昂之分。以下昂使用为多,上昂用于室内,平坐斗拱或斗拱里跳之上。(中建史P261)10、和玺彩画:又称宫殿建筑彩画,这种建筑彩画在清代是一种最高等级的彩画,大多画在宫殿建筑上或与皇家有关的建筑之上。(百科或中建史P295)同页还有旋子,苏式等两类。二、绘制河北正定隆兴寺总平面图,并标注出建筑名称5个以上。(中建史P149)三、写出下列建筑的年代地点。1、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代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2、含元殿:是大明宫的前朝第一正殿,也是唐长安城的标志建筑,建成于龙朔三年(663年)。3、皇穹宇:位于北京天坛。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4、高颐墓石阙:建于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的东汉益州太守高颐的墓阙,位于四川雅安,是仿木构型阙的代表性实例。5、栖霞寺舍利塔:中国五代时期的佛教石塔。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北郊栖霞山麓的栖霞寺东。舍利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原为五层方形木塔。现存石塔系五代南唐(937~975)重建。6、大红台:位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正北。普陀宗乘之庙的主体建筑。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7、佛香阁:是北京颐和园的主体建筑。在清朝乾隆时期。8、广胜下寺正殿:山西洪洞广胜下寺的主要建筑都建于或重建于元代。9、乾陵:建于公元684年,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10、圣母殿:山西太原晋祠内主要建筑,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年一1032年)。四、画图。1、南京中山陵平面图。(中建史P377)2、南京中山陵祭堂立面图。(中建史P377)3、计心造双抄单下昂斗拱的正,侧立面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找不到图,理解下面的解释)〖华栱〗:在斗栱上向内、外挑出的栱,称“华栱”。〖计心造与偷心造〗:在斗栱(华栱、昂)的跳头上有与之垂直的横栱和枋为“计心造”,没有的是“偷心造”。
〖令栱〗:与华栱垂直的栱称横栱,最外一挑华栱(或昂)头上的横栱称“令栱”。〖抄〗:华栱出挑称“抄”;有“单抄”、“双抄”的说法。〖昂〗:斗栱中斜向设置(与屋面平行)的杆件为“昂”,是杠杆作用的斜挑梁。分类:依其具体位置分别称作:柱头铺作(位于平柱的柱头上)、转角铺作(位于转角柱头上)、补间铺作(位于两柱间的枋上)。各部名称:如图斗拱名称:
“X抄X下昂”是度量铺作单位之一
在宋《营造法式》的“总铺作次序”条中规定:“出一跳为之四铺作,出两跳为之五铺作,出三跳为之六铺作,出四跳为之七铺作,出五跳为之八铺作”;一朵最小的斗栱应挑出四层、一跳的四层是固定的层,即栌斗、栱、耍头、衬方头。
斗拱的计数单位是“铺作”,如一朵单抄(或单昂)斗栱有:一的栌斗,一个华拱(或昂),一个耍头,一个衬方头,计四铺作。每增加一个构件,即加一铺作,以此类推。双抄双下昂为七铺作,双抄三下昂为八铺作,等等。单杪四铺作(一:栌斗、二:栱、三:耍头、四:衬方头):单杪单昂五铺作:单抄双下昂六铺作里转五铺作双抄双下昂七铺作里转六铺作
五、论述中国汉代建筑的主要特征以及技,艺术成就,并剖析其对中国木结构建筑体系形成的影响。(中建史P28)(外国部分)一、名词解释1、柱式:一种建筑结构的样式。它的基本单位由柱和檐构成。石造的大型庙宇的典型形制是围廊式,因此,柱子、额枋和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决定了庙宇的面貌。长时期里,希腊建筑艺术的种种改进,都集中在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和相互结合上。公元前6世纪,它们已经相当稳定,有了成套的做法,这套做法以后被罗马人称为“柱式”。(外国建筑史P40)2、巴西利卡:是古罗马的一种公共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平面呈长方向,外侧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长边,短边有耳室,采用条形拱券作屋顶。(百科,外建史P100)3、罗马风建筑:罗马式建筑风格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是10世纪晚期到12世纪初欧洲的建筑风格,因采用古罗马式的券、拱而得名。给人以雄浑庄重的印象。对后来的哥特式建筑影响很大。(百科)4、巴洛克:是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在当时具有贬义,当时人们认为它的华丽、炫耀的风格是对文艺复兴风格的贬低,但现在,人们已经公认,巴洛克是欧洲一种伟大的艺术风格。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百科)5、ALDOROSSI:阿尔多·罗西(1931-1997)是当代建筑界的一位国际知名的建筑师。1966年出版著作《城市建筑》。罗西在60年代将现象学的原理和方法用于建筑与城市,在建筑设计中倡导类型学,要求建筑师在设计中回到建筑的原形去。它的理论和运动被称为“新理性主义”。他的主要建筑作品有:卡洛.菲利斯剧院、博戈里科市政厅、卡洛.卡塔尼奥大学、林奈机场等。6、PETERZUMTHOR:彼得·祖索尔,1943年4月生于瑞士巴塞尔的建筑设计师,早在80年代就为人熟知了。到了90年代,他的作品更是层出不穷,这些作品有着重建永恒价值的独特视角,令人刮目相看。比如瑞士丘尔艺术博物馆(1990年)和老房子(1993年),瑞士沙芬托的古格伦宫(1994年),瑞士瓦尔斯热澡堂(1996年),奥地利布雷根兹艺术博物馆(1997年),等等。二、绘图1、古希腊雅典卫城总平面图。(外建史P45)2、哥特式教堂六分骨架券结构体系轴侧图。(外建史图说P115图3.5.87D)3、维堡图书馆平面图。(见下页)三、论述1、请评析文艺复兴时期建筑主要成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世俗建筑类型增加,在设计方面有许多创新。世俗建筑一般围绕院子布置,有整齐庄严的临街立面。外部造型在古典建筑的基础上,发展出灵活多样的处理方法,如立面分层,粗石与细石墙面的处理,叠柱的应用,券柱式、双柱、拱廊、粉刷、隅石、装饰、山花的变化等,使文艺复兴建筑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世俗建筑的成就集中表现在府邸建筑上。教堂建筑利用了世俗建筑的成就,并发展了古典传统,造型更加富丽堂皇。不过,往往由于设计上局限于宗教要求,或是追求过分的夸张,而失去应有的真实性和尺度感。建筑技术梁柱系统与拱券结构混合应用;大型建筑外墙用石材,内部用砖,或者下层用石、上层用砖砌筑;在方形平面上加鼓形座和圆顶;穹窿顶采用内外壳和肋骨;这些,都反映出结构和施工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城市和广场城市的改建往往追求庄严对称。典型的例子如佛罗伦萨、威尼斯、罗马等。文艺复兴晚期出现一些理想城市的方案,最有代表性的是V.斯卡莫齐的理想城。广场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很大的发展。按性质可分为集市活动广场、纪念性广场、装饰性广场、交通性广场。按形式分,有长方形广场、圆形或椭圆形广场,以及不规则形广场、复合式广场等。广场一般都有一个主题,四周有附属建筑陪衬。早期广场周围布置比较自由,空间多封闭,雕像常在广场一侧;后期广场较严整,周围常用柱廊,空间较开敞,雕像往往放在广场中央。园林从14世纪起,修建园林成了一时的风尚。15世纪时,贵族富商的园林别墅差不多遍布佛罗伦萨和意大利北部各城市。16世纪时,园林艺术发展到了高峰。2、请评析经典建筑名言“LESSISMORE”。(外国近现代建筑史P260,P263有密斯风格名词解释)“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密斯的建筑艺术依赖于结构,但不受结构限制,它从结构中产生,反过来又要求精心制作结构。“Lessismore”,密斯对他的学生如是说“我希望你们能明白,建筑与形式的创造无关。”巴塞罗那的德国馆是这样一个例子,在这件德国用来参加1929年世界博览会的展品中,你绝对见不到任何一件附加于建筑之上的多余的东西,没有杂乱的装饰,没有无中生有的变化。没有奇形怪状的摆设品。有的只是轻灵通透的建筑本身和它里外连续流通的空间。与此相类的还有1954-1958年建于纽约的西格拉姆大厦。这座仿佛凌空生起的摩天大楼无疑是纽约最精致的建筑之一,这种精致不是来自楼里楼外充斥的雕花线脚,而是来自其精巧的结构构件,茶色玻璃和内部简约的空间。在二十世纪以前,建筑形式在受到结构限制的同时也受到当时的建筑拥有者的思想限制。在西方建筑的各种形式中,繁多的装饰件,庞大的结构体是其统一象征。只有当新的结构技术和新材料的大量使用时,建筑才会产生根本性的变革,二十世纪是钢的世纪,电的世纪,当钢铁和玻璃广泛应用于建筑之前,一批思想先进的建筑师走在了运动的前列。无疑,密斯正是这样一位先行者。“少就是多”就是居于这样一种环境而产生的。在密斯的建筑中包括从室内装饰到家具,都要精简到不能再改动的地步。我们无从得知密斯是在怎么样的灵光一现之下找到了这句现代建筑史上最为经典的名言,总之,现在它影响我们这个世界已经七十年了。(仅供参考)重庆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建筑历史)(中国部分)一、名词解释1、《考工记》:是中国春秋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这部著作记述了齐国关于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书中保留有先秦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记载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该书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百科)2、样式雷:是对清代200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在十七世纪末年,一个南方匠人雷发达来北京参加营造宫殿的工作。因为技术高超,很快就被提升担任设计工作。从他起一共七代直到清朝末年,主要的皇室建筑如宫殿、皇陵、圆明园、颐和园等都是雷氏负责的。这个世袭的建筑师家族被称为“样式雷”。(百科)3、沙逊大厦:由公和洋行设计,华商新仁记营造厂承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当时美国流行的芝加哥学院派的设计手法。是英资新沙逊洋行下属的华懋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40万元,在上海外滩20号(南京路口)兴建的一幢10层大楼(局部13层),总高77米,是外滩最高的建筑物,建筑面积36317平方米。4、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百科或中建史P138)5、影壁:也称照壁,古称萧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影壁可以遮挡住外人的视线,即使大门敞开,外人也看不到宅内。影壁还可以烘托气氛,增加住宅气势。(百科或中建史P93四合院)6、札仓建筑:是藏传佛教所特有的一种佛学研究场所。藏传佛教非常重视僧人们的宗教经典学习和深造。为了给他们创造有利的条件,提供便利的环境,在稍有规模的藏传佛教寺院中,都有专门的附属建筑,作为僧人们进行佛学研究的场所,藏语中称为"札仓",实质上就是寺院内部的佛教学院。(百科)7、叉柱造:宋式大木作构造术语。楼阁式建筑中,上层檐柱柱脚十字或一字开口,叉落在下层平坐铺作中心,柱底置于铺作栌斗斗面之上.这种结构方法称叉柱造或插柱造。叉柱造可以增强上下层之间的联系,加强整个构架的稳定性。宋式叉柱造图示叉柱造:上层柱插在底下华拱中,收半个柱径。此为中国有记载最早的桁架结构。天津蓟县独乐寺内,现存的辽代建筑观音阁,其上、下柱的交接就采用叉柱造的构造方式。(百科或中建史P264此页还有缠柱造)8、空斗墙:用砖侧砌或平、侧交替砌筑成的空心墙体。具有用料省、自重轻和隔热、隔声性能好等优点,适用于1~3层民用建筑的承重墙或框架建筑的填充墙。空斗墙在中国是一种传统墙体,明代以来已大量用来建造民居和寺庙等,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应用较广。空斗墙的砌筑方法分有眠空斗墙和无眠空斗墙两种。(百科或中建史P265)9、舫:仿照船的造型建在园林水面上的建筑物。供游玩宴饮、观赏水景之用。舫是中国人民从现实生活中模拟、提炼出来的建筑形象。处身其中宛如乘船荡漾于水泽。舫的前半部多三面临水,船首常设有平桥与岸相连,类似跳板。通常下部船体用石料,上部船舱则多用木构。舫像船而不能动,所以又名“不系舟”。(百科或中建史P194)10、苫背:盖房子时,在草席等上面抹上灰和泥土做成房顶低层。灰背的操作过程叫做“苫背”。苫背一般从木望板开始,普通民宅也可用席箔和苇箔代替木望板。(百科)二、画图按比例绘制清朝故宫三大殿区平面图(从外金水桥到乾清门),并标出主要建筑名称10个(除去以上两个建筑)。(中建史P112)三、写出下列建筑的年代和地点1、未央宫:位于今陕西西安西北约3千米处。为汉高祖七年(前200)在秦章台基础上修建。2、中山纪念堂:位于广西梧州市中山公园内,于1927年夏动土施工,1929年10月落成,是中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3、武英殿:北京故宫武英殿始建于明初,位于外朝熙和门以西。4、退思园:位于江苏省吴江市,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5、摩尼殿:坐落于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内。此寺始建于隋,到宋初(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改建时才用现名。6、妇好墓:位于殷墟宫殿宗庙区丙组基址西南,殷墟是我国奴隶社会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7、紫霄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境内的武当山东南的展旗峰下,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一1125年),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建,清嘉庆八年至二十五年(公元1803—1820年)大修。8、嵩岳寺塔:位于郑州登封市城西北5公里处嵩山南麓峻极峰下嵩岳寺内,初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塔顶重修于唐。四、简答1、论述营造学社的建立过程,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学社的主要活动及贡献,并评价其现实价值。(中建史P368)2、清式彩画有几种?它们各自的主要特点及适用范围?和玺,旋子,苏式三种(中建史P295-297)3、简论里坊制的内容及对中国城市建设史的意义。(中建史P49-50)汉代的棋盘式的街道将城市分为大小不同的方格,这是里坊制的最初形态。开始是坊市分离,规格不一。坊四周设墙,中间设十字街,每坊四面各开一门,晚上关闭坊门。市的四面也设墙,井字形街道将其分为九部分,各市临街设店。到唐代后期,在如扬州等商业城市中传统的里坊制遭到破坏。坊市结合,不在设坊墙,由封闭式向开放式演变,此外夜市也逐渐兴盛。里坊制的极盛时期,相当于三国至唐。三国时的曹魏都城——邺城开创了一种布局严整、功能分区明确的里坊制城市格局:平面呈长方形,宫殿位于城北居中,全城作棋盘式分割,居民与市场纳入这些棋盘格中组成“里”(“里”在北魏以后称为“坊”)。(部分参考)五、论述详细论述斗拱的形成过程,主要构成,以及它在中国木建筑体系中的价值和作用。(仅供参考)我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斗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装饰性的特征往往被皇帝攫为己有,斗拱在唐代发展成熟后便规定民间不得使用。一般地,凡是非常重要或带纪念性的建筑物,才有斗拱的安置。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铺作,清工部《工程做法》中称斗科,通称为斗拱。斗是斗形木垫块,拱是弓形的短木。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拱端之上再安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斗拱最初孤立地置于柱上或挑梁外端,分别起传递梁的荷载于柱身和支承屋檐重量以增加出檐深度的作用。唐宋时,它同梁、枋结合为一体,除上述功能外,还成为保持木构架整体性的结构层的一部分。明清以后,斗拱的结构作用蜕化,成了在柱网和屋顶构架间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构件。由斗、栱、翘、昂、升组成。斗拱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一、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二、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三、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篮,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四、榫卯结合是抗震的关键。(外国部分)一、名词解释1、柱式:一种建筑结构的样式。它的基本单位由柱和檐构成。石造的大型庙宇的典型形制是围廊式,因此,柱子、额枋和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决定了庙宇的面貌。长时期里,希腊建筑艺术的种种改进,都集中在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和相互结合上。公元前6世纪,它们已经相当稳定,有了成套的做法,这套做法以后被罗马人称为“柱式”。(外国建筑史P40)2、纳沃那广场:罗马最华丽的广场之一,建造在多米奇亚诺运动场的遗址上,现在仍呈昔日的模样。纳沃那广场有三个巴洛克式喷泉,中央的一个是四河喷泉,它是贝尔尼尼的又一个天才杰作。四个寓意雕像代表尼罗河、恒河、多瑙河和拉普拉塔河。3、阿赛-勒-李杜府邸:阿赛一勒一李杜城堡建于1518一1527年间。建筑保存着中世纪的护城河、转角塔,还有设防的庄园、散发着典撇的气质。府邸的平面为一个奇特的毛形,有一部分的房屋伸向护城河,从这一侧肴去的时候,使人产牛一种整个建筑都被护城河包圃的假象、城堡的设计完全以居住和美观为依据宽阔的阶梯径直抬升有三层之高。城堡内有许多精致的装饰,并收藏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家具和织锦画。这座城堡之所以能够与众不同,据说是因为当初贝尔特洛公务繁忙,改建工程完全交由妻子菲力帕来监工的缘故。(网络总结)4、伯拉孟特:(1444年-1514年3月11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画家、建筑师。在建筑方面,与同时期的列奥纳多·达·芬奇各领风骚。他的著名作品有罗马的“坦比哀多”(Tempietto)礼拜堂,还曾参与设计圣彼得大教堂。(百科)5、帕拉第奥母题:帕拉第奥母题是指对已建大厅进行改造,增建楼厅并加固回廊设计。原厅层高、开间和拱结构决定了外廊立面不适合传统构图,建筑史创造性解决立面柱式构图,后人称——帕拉第奥母题。(百科或外建史P151)6、飞扶壁:就是扶持墙壁的意思。就是为了平衡拱券对外墙的推力,而在外墙上附加的墙或其他结构。就是说中间的拱对墙有向外的推力,而扶壁是将墙向内推。【飞扶壁书面解释】是由侧厅外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的侧推力。为了增强稳定性常在柱墩砌尖塔。(百科或外国建筑历史图说P114)7、《走向新建筑》:作者是勒·柯布西耶。是一本宣言式的小册子,里面充满了激奋甚至是狂热的言语,观点比较芜杂,甚至互相矛盾,但是中心思想是明确的,就是激烈否定19世纪以来因循守旧的复古主义、折衷主义的建筑观点与建筑风格,激烈主张创造表现新时代的新建筑。(外国近现代建筑史P75)8、罗比住宅:是赖特在草原式住宅的基础上设计的城市型住宅中的一例,在某种程度上与芝加哥学派的建筑构思较为默契。它的平面根据地形布置成长方形,特点是强调层层的水平阳台和花台,结合周围的树木,也能获得自然之趣。它的造型对后来城市花园住宅的设计有深远的影响。(外国近现代建筑史P45)9、THOMASHERZOG:托马斯·赫尔佐格,德国著名的建筑师和建筑学教授。罗马大学博士,德国注册建筑师,慕尼黑工业大学建筑系教授、系主任。他以其关注技术、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享誉世界。(百科)10、RICHARDROGERS:理查德·罗杰斯,英国建筑师。代表作有著名的“千年穹顶”,与福斯特合作设计的香港汇丰银行和与意大利建筑师皮阿诺共同设计的巴黎蓬皮杜艺术和文化中心等等。虽然饱受争议,但不妨碍他成为是30年来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1991年被授予爵士头衔。(百科)二、绘图1、古罗马万神庙剖面图。(外国建筑历史图说P51)2、巴黎圣母院平面图。(外建史P110和外国建筑历史图说P109)3、1938年世界博览会芬兰馆平面图。(外建史P98有效果图与介绍,暂时没找到平面图估计是没了)三、写出下列建筑的时代与地点。1、圣索菲亚大教堂:建于东罗马皇帝Justinian统治时期(公元532年——公元537年),当时拜占庭帝国正处于鼎盛阶段。今天的土耳其。(外国建筑历史图说P68)2、卡拉卡拉浴场:位于罗马,是古罗马的公共浴场,建于公元212年到216年,卡拉卡拉统治罗马帝国期间。(外建史P82)3、育婴院:1419年,伯鲁乃列斯基设计的。位于佛罗伦萨。(外建史P134)4、调和广场:18世纪中叶,法国。(外建史P205)5、西格拉姆大厦:位于美国纽约市中心,建于1954~1958年。设计者是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和菲利普·约翰逊。(外国近现代建筑史P261)四、论述1、论述古希腊雅典卫城主要建筑与设计手法。(外建史P44,以下来自百科,仅供参考)雅典娜胜利女神庙(TempleofAthenaNike)也称无翼胜利女神殿。雅典娜是希腊神话中的智慧、技艺与战争女神,她与海神波塞顿争夺雅典获胜,成了雅典的保护神。位于卫城前门南翼旁,是座具有爱奥尼亚式列柱的优美神殿。传说雅典市民为了使胜利永驻,就将胜利女神的双翼砍下,这就是无翼胜利女神殿的由来。这座神殿历经兴废盛衰与战火洗劫,17世纪英国人又拆走了许多浮雕,现在只剩下几座11米高的圆柱。阿尔蜜斯神庙(ArtemisBrauronia)阿尔特蜜斯在希腊神话中是月神与狩猎女神,这里原本是奉祀阿尔特蜜斯女神的地方,左侧还有四方形的土台遗迹。Halkothiki:位于雅典娜胜利女神殿北侧的建筑,是武器与青铜的储藏所,近旁有通往帕特农神殿前方阳台的阶梯,此处也是置放祭品的所在。帕特农神庙(ParthenonTemple)卫城上最负盛名的一层建筑,更是举世闻名的古代七大奇观之一帕特农神庙可以说是西方,以至世界上最早的古代大庙宇,出现在基督教产生以前430年,是原始宗教的庙宇,神庙长70米、宽31米,被48根多利安式列柱所环绕,每根柱子高10米,直径2米,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大约是巴黎圣母院的1/3,但较之早了1500年。埃雷赫修神庙(ErechtheumTemple)于公元前406年建成,位于帕特农神殿的对面,是建筑优美的爱奥尼亚式神殿,集雅典娜与海神波赛顿两座神室合一的复合造型。卫城博物馆(AcropolisMuseum)卫城博物馆位于卫城东南角,于1878年完工。为了使博物馆的高度不超过卫城山上的古建筑,博物馆是挖开土层建成的。除了青铜器和希腊古瓶由国家博物馆保存外,自1834年卫城山各神庙出土的所有文物都保存在这里,包括“扛小牛的男人”、“赤足的有翼胜利女神”及四根存于氮气箱内的伊瑞克提翁神殿女像列柱等珍品。此博物馆对研究和发展古希腊雕刻艺术提供了可贵的资料。伊瑞克提翁神庙Erechtheion)山门后的伊瑞克提翁神殿,建于公元前395年,内部有一雅典娜的木雕像,在这座神殿南侧廊台的六尊女像柱(Caryatids),是属于爱奥尼亚式的变形;现在所看到的优美女像列柱结构完美,不至让视觉上产生不自然的现像,不过这些并非真品,由于空气污染,而由复制品取代。要看真品得到卫城博物馆及伦敦的大英博物馆。阿迪库斯音乐厅(OdeonofHerodesAtticus)位于卫城入口南侧的阿迪库斯音乐厅建于罗马时代,是可容纳6000多人的户外剧场,现在夏季仍有表演在此举行。该音乐厅三层式的建筑结构,半圆型的剧场直径38米,在任何一点都能听清楚舞台上演员的台词及音乐席的表演。卫城的建筑与地形结合紧密,极具匠心。如果把卫城看作一个整体,那山岗本身就是它的天然基座,而建筑群的结构以至多个局部的安排都与这基座自然的高低起伏相协调,构成完整的统一体。它被认为是希腊民族精神和审美理想的完美体现。卫城的古迹中,著名的有山门、帕提农神庙、厄瑞克提翁神庙和雅典娜胜利女神庙。2、请评析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外国近现代建筑史P282,以下来自百科,仅供参考)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CentreNationald'artetdeCultureGeorgesPompidou,坐落在巴黎拉丁区北侧、塞纳河右岸的博堡大街,当地人常也简称为“博堡”。文化中心的外部钢架林立、管道纵横,并且根据不同功能分别漆上红、黄、蓝、绿、白等颜色。因这座现代化的建筑外观极像一座工厂,故又有“炼油厂”和“文化工厂”之称。蓬皮杜中心建筑物最大的特色,就是外露的钢骨结构以及复杂的管线。建筑兴建后,引起极端的争议,由于一反巴黎的传统风格建筑,许多巴黎市民无法接受,但也有艺文人士大力支持。这种建筑风格被称为“高技派”(High-tech)风格。这些外露复杂的管线,其颜色是有规则的。空调管路是蓝色、水管是绿色、电力管路是黄色而自动扶梯是红色。“国立蓬皮杜文化中心”不仅内部设计、装修、设备、展品等新颖、独特、具有现代化水平,它的外部结构也同样独到、别致、颇具现代化风韵。这座博物馆一反传统的建筑艺术,将所有柱子、楼梯及以前从不为人所见的管道等一律请出室外,以便腾出空间,便于内部使用。整座大厦看上去犹如一座被五颜六色的管道和钢筋缠绕起来的庞大的化学工厂厂房,在那一条条巨形透明的圆筒管道中,自动电梯忙碌地将参观者迎来送往。当初这座备受非难的“庞大怪物”,今朝已为巴黎人开始接受并渐渐地喜爱起来。如果说卢浮博物馆代表着法兰西的古代文明,那么“国立蓬皮杜文化中心”便是现代化巴黎的象征。重庆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建筑历史)(中国部分)一、名词解释1、《营造法式》:编于熙宁年间(1068-1077),成书于元符三年(1100),刊行于宋崇宁二年(1103年),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的《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百科)2、永济桥(我怀疑是安济桥):永济桥原名浪溪桥,为单孔拱形青石桥,现存的是明万历年间所建,全部用当地青石砌筑。由楔形青石砌成一大券拱,在拱额的中心,南面和北面分别雕有一大型龙头。是济南市现存最大跨度的古石拱桥,是山东省艺术价值最高的古石桥之一。石桥的雕刻艺术体现了明朝大气、精致和细微的艺术特色,是将桥梁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完美结合的典型,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又称赵州桥。(百科)3、阙:皇宫门前两边的望楼,或墓道外的石牌坊。阙,在中国古建筑中也是一种特殊的类型,阙一般有台基、阙身、屋顶三部分。又称作两观、象魏,实际上就是外大门的一种形式。阙这种建筑物是古代帝王在宫廷大门之外建两个对称的台子,在台子上建楼观,上圆下方,因其两台子之间阙然为道,所以称为阙。(百科)4、棱恩殿:北京昌平县天寿山南麓,明十三陵所在。长陵陵恩殿,是目前中国为数不多的大型楠木殿宇,规模大,等级高,用料考究。它坐落在三层汉白玉石栏杆围绕的须弥座式台基上。顶部为中国古建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式,面阔九间(通阔66.56米),进深五间(通深29.12米),象征着皇帝的“九五”之位。(百科或中建史P140)5、穿斗式:或称“串逗”式,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抬梁式,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檀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中建史P2)6、罩:多用于室内,是用硬木浮雕或透雕成几何图案或缠交的动植物,神话故事等,在室内起着隔断空间和装饰的作用。(中建史P271)7、叉手:支撑在侏儒柱两侧的木构件。(百科或中建史P256图8-9中有)8、瓮城:瓮城是为了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而在城门外(亦有在城门内侧的特例)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属于中国古代城市城墙的一部分。瓮城两侧与城墙连在一起建立,设有箭楼、门闸、雉堞等防御设施。瓮城城门通常与所保护的城门不在同一直线上,以防攻城槌等武器的进攻。(百科)9、水戗发戗:特点是檐口平直,角部基本不起翘,仅戗脊在近屋角处向上反翘。它在构造上比较简单,水戗不起翘或起翘很小。(中建史P287)同页还有嫩戗发戗:特点是屋檐在屋角处显著升起,檐口至屋角处有很大起翘。10、三才升:置于单才拱端头,承托上一层拱或枋的斗形构件。是清式斗栱的名词:在一攒斗栱中,除了槽升子,其他的升都是三才升。(百科或中建史P285图9-7中有)二、绘图绘制宋式和清式两种“七架无廊”建筑屋顶举架示意图,并详细注明举架高度计算方法。(中建史P268宋式,P280清式)三、写出下列建筑的年代和地点。1、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公里处的伊河两岸。经过自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开凿。(百科)2、飞梁鱼沼:鱼沼飞梁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区西南的晋祠圣母殿前,是一座精致的古桥建筑。北宋时与圣母殿同建。(百科)3、独乐寺观音阁:建于统和二年为宋太宗之雍熙元年,北宋建国之第二十四年耳,坐落在蓟(ji四声)县城内。(百科)4、沂(yi二声)南石墓:位于沂南县城西三公里的北寨村,汉代。(百科沂南汉墓)5、神通寺四门塔:位于山东省历城县柳埠村青龙山麓神通寺遗址东侧,建于隋大业七年(611),是中国现存较早的石塔。(百科)6、曲江池:中国唐代著名的风景区,在唐长安城东南隅,因水流曲折得名。(百科)7、交泰殿:位于北京故宫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约为明嘉靖年间建。(百科)8、小雁塔:建于唐代景龙年间,坐落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门外碑林区友谊西路东段南侧的西安博物院内。(百科)四、简答1、北京天坛的主要建筑及营造思想与艺术成就。(中建史P123,以下来自百科,仅供参考)天坛的主要建筑均位于内坛,从南到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整个布局和建筑结构,都具有独特的风格。祈年殿是皇帝祈祷五谷丰登的场所,是一座三重檐的圆形大殿,蓝色琉璃瓦顶,全砖木结构,没有大梁长檩,全靠28根木柱和36根枋桷支撑,在建筑的造型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天坛被两重坛墙分隔成内坛和外坛,形似“回”字。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圜丘坛、皇穹宇、祈谷坛是中轴线上三个主要建筑,连接这三座主建筑的是一长长的贯通南北的台基,叫丹陛桥,又叫神道或海墁大道。它长360米,宽29.4米,南端高1米,由南向北逐渐升至3米,象征着此道与天宫相接,皇帝由南至北步步升天。丹陛桥中间是神道,左边是御道,右边是王道。皇帝走御道,王公大臣走王道,神走神道。桥下有东西向隧道,是祭祀前将牲畜送去屠宰的洞口。斋宫位于天坛西天门南,坐西朝东,是皇帝来天坛祈谷、祈天前斋戒沐浴的地方。所以,也可以说是一座小皇宫。它建有宫城,宫墙有两层:外层叫砖墙,内层称紫墙。神乐署在圜丘坛西天门外西北,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神乐署是管理祭天时演奏古乐的机关。北京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祭天建筑群之一。天坛建筑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表现“天”的至高无上。在布局方面,内坛位于外坛的南北中轴线以东,而圜丘坛和祈年殿又位于内坛中轴线的东面,这些都是为了增加西侧的空旷程度,使人们从西边的正门进入天坛后,就能获得开阔的视野,以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就单体建筑来说,祈年殿和皇穹宇都使用了圆形攒尖顶,它们外部的台基和屋檐层层收缩上举,也体现出一种与天接近的感觉。天坛还处处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寓意、象征的表现手法。北圆南方的坛墙和圆形建筑搭配方形外墙的设计,都寓意着传统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而主要建筑上广泛地使用蓝色琉璃瓦,以及圜丘坛重视“阳数”、祈年殿按天象列柱等设计,也是这种表现手法的具体体现。2、简述苏州拙政园如何体现我国南方私家园林的造园思想与手法。(中建史P197,以下来自百科,仅供参考)造园艺术:1)以水见长。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2)自然典雅。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一、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密度。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3)庭院错落。拙政园的园林建筑,早期多为单体,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表现在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其次是建筑趋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4)花木为胜。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园中园式的庭院空间的出现和变化,究其原因除了使用方面的理由外,恐怕与园林面积缩小有关。光绪年间的拙政园,仅剩下了1.2公顷园地。与苏州其他园林一样,占地较小,因而造园活动首要解决的课题是在不大的空间范围内,能够营造出自然山水的无限风光。这种园中园、多空间的庭院组合以及空间的分割渗透”、对比衬托;空间的隐显结合、虚实相间空间的蜿蜒曲折、藏露掩映;空间的欲放先收、欲扬先抑等等手法,其目的是要突破空间的局限,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从而取得丰富的园林景观。这种处理手法,在苏州园林中带有普遍意义,也是苏州园林共同的特征。3、简述福建土楼的设计思想和建筑特征。(中建史P95,以下来自百科,仅供参考)从土楼建筑本身来看,土楼的布局绝大多数具备以下3个特点:(1)中轴线鲜明,殿堂式围屋、五凤楼、府第式方楼、方形楼等尤为突出。厅堂、主楼、大门都建在中轴线上,横屋和附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两边对称极为严格。圆楼亦相同,大门、中心大厅、后厅都置于中轴线上。(2)以厅堂为核心。楼楼有厅堂,且有主厅。以厅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即使是圆楼,主厅的位置亦十分突出。(3)廊道贯通全楼,可谓四通八达。土楼除具有防卫御敌的奇特作用外,还具有防震、防火、防盗以及通风采光好等特点。由于土墙厚度大,隔热保温,冬暖夏凉。五、论述论述中国传统城镇、建筑选址与布局的基本思想。(中建史P218)(外国部分)一、名词解释1、科萨巴德:亚述文化的遗存。(翻译不同,尼尼微(Nineveh)、尼姆鲁德(Nimrud)和柯尔萨巴德(Khorsabad):实际可以看作是一处,都是亚述文化的遗存。)2、美加沦(仑)室:宫前是一个三面围有柱廊的内院,中间是正厅。(外国建筑历史图说P30图2.4.14-15梯林斯卫城)3、山花: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歇山式的屋顶两侧形成的三角形墙面,叫做山花。在西方古典建筑中指檐部上面的三角形山墙,是立面构图的重点部位。(百科)4、帕提农:原意为处女宫,是守护神雅典娜的庙,卫城的主题建筑物。(外建史P49)5、飞扶壁:就是扶持墙壁的意思。就是为了平衡拱券对外墙的推力,而在外墙上附加的墙或其他结构。就是说中间的拱对墙有向外的推力,而扶壁是将墙向内推。【飞扶壁书面解释】是由侧厅外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的侧推力。为了增强稳定性常在柱墩砌尖塔。(百科或外国建筑历史图说P114)6、草原式住宅:(PrairieStyle)美国著名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LloydWright,1869~1959)于1900年前后设计的一系列住宅,这类住宅大多坐落在郊外平坦的草地上,周围是树林,用地宽阔,环境优美。(百科或外国近现代建筑史P86)7、姬路城:位于日本兵库县姬路市,通称为白鹭城。和熊本城、松本城合称日本三大名城;和松山城、和歌山城合称日本三大连立式平山城。由于其保存度高,被称为“日本第一名城”。位于姬路市中心,为本市主体象征。(百科)8、辛克尔: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KarlFriedrichSchinkel,1781年3月13日-1841年10月9日)生于\o"勃兰登堡"勃兰登堡,逝世于\o"柏林"柏林,名字亦可写成Carl,成立\o"申克尔学校"申克尔学校。\o"普鲁士"普鲁士\o"建筑师"建筑师,\o"都市规划师"都市规划师与\o"画家"画家,被誉为普鲁士\o"古典主义"古典主义者。(百科)9、分离派:(德Sezession)19世纪末维也纳美术界以学院派为主建立的“艺术家协会”中,一些持不同艺术见解的青年艺术家于1897年重新成立了“奥地利造型艺术协会”。不久克里姆特等八位青年艺术家因观点不同退出该协会,于1897年4月3日在维也纳另行组织艺术家团体。他们并没有明确的艺术纲领,只是创作思想相近,便形成了所谓维也纳分离派。(百科)10、JaneJacobs:简·雅各布斯称得上是过去半个世纪中对美国乃至世界城市规划发展影响最大的人士之一,出版于1961年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震撼了当时的美国规划界,而现在,人们也已习惯把该书的出版视作美国城市规划转向的重要标志。很多人甚至认为正是这本书终结了五十年代美国政府以铲除贫民窟和兴建高速路为特征的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运动。当年的美国公职规划学会(APAO)会长丹尼斯·奥·哈罗也不得不抱怨道:“简·雅各布斯的书对城市规划来说是非常有害的,但我们将不得不和它生活在一起。”(百科)二、作图1、巴塞罗那展览会德国馆平面。(外国近现代建筑史P84)2、拉丁十字式巴西利卡教堂平面(标注主要部分的名称)。(外建史P100,图在P102)3、光之教堂平面。(外国近现代建筑史P399,平面见下页)一层二层三、简答1、古罗马柱式发展与应用。(外建史P66或以下百科,仅供参考)罗马人继承了希腊柱式,根据新的审美要求和技术条件加以改造和发展。他们完善了科林斯柱式,广泛用来建造规模宏大、装饰华丽的建筑物,并且创造了一种在科林斯柱头上加上爱奥尼柱头的混合式柱式,更加华丽。他们改造了希腊多立克柱式,并参照伊特鲁里亚人传统发展出塔斯干柱式。这两种柱式差别不大,前者檐部保留了希腊多立克柱式的三陇板,而后者柱身没有凹槽。爱奥尼柱式变化较小,只把柱础改为一个圆盘和一块方板。塔斯干、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和混合式,被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称为罗马的五种柱式。其风格的差异远比希腊爱奥尼和多立克两种柱式的差异为小,因而失去了鲜明性。罗马人创造了新的柱式组合,最重要的是券柱式。维特鲁威在他的《建筑十书》里给柱式本身和柱式组合作了相当详细的量的规定,用柱身底部的半径作量度单位。他注意到这些规定要根据建筑物大小、位置等具体条件作必要的调整。柱式作为基本的建筑造型手段,在罗马帝国流行,形成统一的罗马建筑风格。影响: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后,欧洲大多数地区柱式建筑不再流行。在意大利虽然流风尚存,但细部和组合方式等都不很严格,与罗马柱式有很大差别。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重新使用罗马柱式作为基本的建筑造型手段,追求风格的纯正。16世纪下半叶的手法主义,产生了两种潮流。一种是刻意求奇,不惜破坏柱式的结构逻辑来创造新的建筑形象,如螺旋式柱身、断折的额枋、不均匀的开间、成组的柱子等,这种潮流被17世纪的巴洛克建筑继承。另一种是刻意求同,给五种柱式厘订死板的规范,消除古罗马时期普遍存在的变体,作出苛细的量的规定,这种教条化的潮流被17世纪的古典主义建筑继承。巴洛克建筑流行于意大利等国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地区;古典主义建筑流行于法国和HYPERLINK"/view/5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微电影制作合同协议书
- 企业人员聘用合同
- 承包合同企业承包经营合同
- 经济法合同管理专题练习题
- 开心果采购合同书
- 喷锚分项工程劳务分包合同
- 运输砂石合同范本简单
- 小区物业出售合同范本
- 工会代理合同范本
- (12)-小升初语文专题练习
- 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施工专项方案
- 创维电视机E710U系列电子说明书
- 《山谷回音真好听》名师课件(简谱)
- 医院抗菌药物临时采购使用申请表
- 高考英语核心词汇1000个
- 校园海绵城市设计方案
- 3-6-多学科设计优化
- GB/T 4706.66-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66部分:泵的特殊要求
- GB/T 4706.1-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 2022年6月英语四级真题 第一套
- 《事故汽车常用零部件修复与更换判别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