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京杭大运河天津南运河段聚落形态研究绪论研究背景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开凿运河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京杭大运河的研究工作在很早就开始了,从2006年的申遗热潮到现在,大运河的申遗工作还在沿线城市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从保护和环境整治工作,到积极筹划和推进遗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都在全力迎接最为关键的“世考”—世界遗产中心组织专家对大运河进行现场考察评估。纵观京杭大运河及其文化史的演变历程,可以说,运河文化生态演变对运河周围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起了根本性的推动作用。除此以外,还对沿运周边地区的文化发展及聚落变迁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因此,对京杭大运河天津南运河段聚落形态进行研究,找出与聚落形态发展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以及大运河的功能转换,更加注重大运河带来的的经济性、生态性以及社会性等多方面的综合价值。研究内容研究目的与意义本论文通过对京杭大运河(天津南运河段)的调查研究,在查阅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了解研究了京杭大运河周边的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天津段大运河对周边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传统聚落面临现代社会的进步、文化冲击、生活方式的改变正在面临着衰弱和破坏的风险,所以该研究一方面对保留大运河周边传统聚落形态进行保护,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我国古代的聚落长期以农村聚落为主,历代统治者都非常看重农村聚落的稳定和发展,通过研究京杭大运河天津南运河段的聚落形态研究,也有助于帮助我们对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更深了解。目前关于大运河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不足,尤其是关于天津南运河段的研究就更为少,沿运河很多城市都已经开始进行工业遗产保护工作,所以通过分析京杭大运河周边村落聚居形态,提出更好的保护和恢复大运河的意见和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基于研究天津南运河段的聚落形态为主,从历史、文化等角度剖析运河的发展,提出保护和发展京杭大运河的措施和建议,保护京杭大运河的传统聚落形态。民众在文化生活中的影响,提出进一步保护大运河传统聚落形态的政策建议,对于研究大运河周边聚落形态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国内外研究综述聚落地理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聚落地理学的概念最早是由施吕特尔在其发表的《对聚落地理学的意见》中所涉及的,此后,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也开始关注这一领域,使得聚落地理学的研究迅速扩展蔓延。关于聚落地理的研究并不是同一的模式下进行的,而是在不同的研究领域结合各自的实际发展情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研究风格。国外的研究代表主要有:1.美国著名的考古学家戈登•威利(G.R.Willy)将聚落或居址形态看作是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反应,可以了解先民的文化生态学和适应方式。2.威利认识到聚落和居址形态在研究古代社会结构和政治体制演变上的巨大潜力。他将聚落形态定义为:“人类将他们自己在他们所居住的地面上处理起来的方式。它包括房屋,房屋的布置方式,以及其他与社团生活相关的建筑物的性质和处理方式”。3.1970年代,美国考古学家欧文·劳斯(I.Rouse)将聚落形态扩展为“人们的文化活动和社会机构在地面上的分布的方式。这种方式包含了社会、文化和生态三种系统,并提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记录”。4.美国的凯文·林奇在其编写的《城市形态》中有提及:“聚落形态的产生是人的企图和人的价值取向的结果,但它的复杂性和惰性,常常隐藏在这些关系下面。”“城市的形态,它们的实际功能,以及人们赋予形态的价值和思想,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现象。国内的研究学者代表有:我国国内对现代聚落形态的研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才逐渐的发展起来的,之前关于聚落的研究仅局限于建筑的局部特征和单体形式。目前存在的主要理论有:1.王建国著的《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城市形态研究与聚落研究的关系,总结了国内外若干的城市形态分析方法进行分类。2.陈超萃于2003年发表的《由层次网络方法解读城市形态》中提出层次网络方法。按该方法,城市的形态主要分为三类,分为实体类层次、自然类层次和社会精神类层次。3.段进教授著的《城市空间发展论》提出了要以发展的观念研究城市,包括增长与发展、赶超与超越、工业与农业、结构与极化、环境与生态、技术与人文、控制与引导等几方面的城市发展观念。4.沈克宁著的《建筑类型学和城市形态学》,把建筑类型学放在城市框架和结构中进行整体和系统的研究,建立了把建筑类型学与城市形态学作为密不可分的两方面放在一起加以研究的理论。5.李晓峰著的《乡土建筑-跨学科研究理论与方法》以跨学科及整合的思路,选址社会学、人文地理学、传播学、生态学等学科与乡土建筑进行交叉研究,分别搭建了相关研究的理论框架,从而拓展了乡土建筑研究理论视野。1.5申遗中的京杭大运河2006年9月京杭大运河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2月份,又把京杭大运河作为申遗的项目。在中国,古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被看作是影响中国的两大历史遗产,因此对京杭大运河的发展与保护更加重视,可是近年来,由于中国的快速发展,工业的兴起,对京杭大运河的污染和破坏正在日趋严重,所以对京杭大运河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2007年6月京杭大运河作为申遗项目,把隋唐时开凿的通济渠部分河段和洛阳段包括进来,包括的城市从18个扩大到33个。在2007年9月,扬州成为京杭大运河申报的牵头城市。2008年3月,大运河的保护工作就在扬州召开,京杭大运河的申遗正式启动。1.6研究创新点1.7研究框架(技术路线)本章小结第二章、京杭大运河的发展历程与功能文化介绍2.1大运河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2.1.1京杭大运河的基本资料及特点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而秦始皇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运河及运河文化由此衍生。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漫长的岁月里,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最后一次的兴修完成才称作“京杭大运河”2.1.2京杭大运河的发展现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运输功能已经改变,河道、沿河风貌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又面临着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严重挑战。杭州城市大规模的改造,运河沿岸的历史文脉已漫漶不清,运河历史上存在的古街古巷、民宅公建、文物古迹、民风民俗等正在消失。如果再不加强保护,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风光景物和自然生态环境就会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真实性和完整性就会不复存在,这将是中华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对大运河进行抢救性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到了紧要关头。2.1.3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变迁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开凿运河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分为以下几个时期:春秋末期当时统治长江下游一带的吴国君主夫差,在吴国早已攻克楚国、越国之后,挡在他面前的只有齐国,夫差为了北伐齐国,争夺中原霸主地位,他调集民夫开挖自今扬州向东北,经射阳湖到淮安入淮河的运河(即今里运河),因途经邗城,故得名“邗沟”,全长170公里,把长江水引入淮河,成为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运河就是为水上运输而生的。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吴王此后在艾陵(今山东泰安)打败齐国。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率精锐大会诸侯,与晋争霸,结果吴国被越国偷袭所灭。夫差虽然身死,但是他留下来的不仅有扬州的雏形,而且这些运河至今仍在使用。隋唐时期隋运河分布图隋唐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在公元七世纪初,在隋炀帝统治后,把首都迁到洛阳。为了控制江南地区,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丰富物资运往洛阳,于公元603年下令开凿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长约1000公里的“永济渠”;又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下令开凿洛阳到江苏清江(今淮安市)约1000公里长的“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三年后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再于公元610年开凿江苏镇江至浙江杭州(当时的对外贸易港)长约400公里的“江南运河”;同时对邗沟进行了改造。这样,洛阳与杭州之间全长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在十三世纪末元朝定都北京后,为了使南北相连,不再绕道洛阳,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元朝花了10年时间,先后开挖了“洛州河”和“会通河”,把天津至江苏清江之间的天然河道和湖泊连接起来,清江以南接邗沟和江南运河,直达杭州。而北京与天津之间,原有运河已废,又新修“通惠河”。这样,新的京杭大运河比绕道洛阳的隋唐大运河缩短了九百多公里。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2.2大运河的功能和文化介绍2.2.1京杭大运河的主要功能以前:大运河作为中国南北方重要的经济航运大动脉,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不同的历史朝代中,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在19世纪初,由于南北航运的兴起,以及到了后来津浦铁路的开通,其作用渐渐地减弱,正在兴建的“南水北调”东线的工程,已经确定了利用运河为输水路线,引长江水由运河输送到北方缺水地区,以缓解地区缺水问题。现在:大运河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其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是中国悠久历史的最好见证。站在保护人类文明等方面来看,大运河不仅是在中国独一无二的,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也为世界所公认。大运河绵延数里,纵贯南北,构成了独特的资自然风情,孕育出浓郁的线形文化景观。2.2.2文化介绍运河的文化从古至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区域特征,形成了沿线各局特色的文化。文化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有形的包括民间的工艺、戏台、风格建筑等。运河沿岸有农民画、剪纸、泥玩、布玩、面人、风筝、彩灯、玩具、糖人、木雕、石刻、刺绣、木板年画等民间艺术形式。无形的文化包括运河沿线民众的生活习惯、民风、民俗等。运河吸纳融汇了中国南北各地的民俗、饮食服饰、宗教信仰、官民礼仪等,形成了独特的大运河的民风民俗文化。其显著的特点是市井文化,即人们通过举办各种节日活动,期盼香火兴旺、风调雨顺、万事如意。如每年的春节、龙灯、旱船、高跷、舞狮等,走街串巷,热闹非凡、此外,百余种的曲艺也见证了运河周围人的文化生活。以天津南运河段为例,曲艺包括评书、相声、梅花大鼓、乐亭大鼓、西河大鼓等近20于种。京杭大运河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但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第三章、天津南运河段聚落空间形态分析3.1聚落形态研究内容3.1.1空间分布特征3.1.2形态特征3.2生态廊道(斑块).23.3空间分布特征.23.4空间形态特征本章小结第四章、南运河段聚落文化形态分析天津的境内,南北运河在便利天津交通运输的同时,它的流动性也孕育了天津特有的地域文化。一方面,在长期的物质、文化交流中,异域的风情与本土的民风习俗相碰撞,最终也促使天津一些地区的民风民俗发生了新的变化。另一方面,也受本土文化的影响,某些传统文化得以部分保留,形成了各自的特点。4.1码头文化天津作为一个商贸型的港口城市,毫无疑问它的快速发展主要是由大运河带来的,巨大的商业利益将一群原本没有联系的人聚集到一起,成就了天津特有的文化,有的学者将这种文化称之为“码头文化”。所谓的“码头”,意味着天津作为商业贸易往来的口岸、吸引力的源头和流动着的空间形态。从清代中叶以来,码头周边陆续的出现了许多的茶馆、书场、戏园,外地伶人纷至沓来,俗称“跑码头”。这样的文化风俗,是源于来自异国他乡的多文化因子,这些因子原本在陌生的土地上生长发育出新的文化形态,形成了天津特有的“码头文化”。以码头作为特色的世俗文化表现在民间的艺术上是曲艺,因而天津成为北方曲艺的“大码头”。“码头文化”也催生了天津特色食品:狗不理包子、十八街、耳朵眼炸糕、煎饼果子等特色美食。就餐时,不必正襟危坐,用荷叶一包或用纸一托,卷起来就吃,可以边走边吃,既方便又省时,既价廉又实惠,吃起来瓷实,还不耽误扛包上跳,这就是码头文化在天津民间美食上的典型体现。码头文化的流动性,赋予了天津人更多的开放性和兼容性:码头文化的竞争性,也赋予了天津人更多的危机意识和较强的求生意志;码头的多元文化特征,也赋予了天津人更多的自由精神和超强的适应能力。因此,码头文化赋予天津人特有的民间风俗、美食的同时,也带给天津人骨子里的豪爽、坚韧的性格。4.2建筑文化4.3宗教、哲学文化天津的传统哲学观主要受儒家学说的影响,在南北大运河文化的交流下,从南方引入玄学哲学观,区域环境观体现出和谐可持续发展观,可以说,天津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它的区域内文化是多元共生的。天津的宗教信仰也呈现多元化的特征,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都得到了很好的传播和接收,有各自的代表宗教的标志性建筑,例如位于古文化街旁的天主教堂等。由京杭大运河带来的多元文化主要有:社会空间形态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哲学观玄学、儒学科学技术水平水运、天文、地理、数学、造船传统民俗文化多样的曲艺,宗教文化、古文化街、石家大院、水西庄、老城厢、估衣借等。文化艺术成就传说、神话、戏曲、舞蹈近代外来文化三岔河口租界风貌区、天主教、欧式建筑风格、西式园林南方海洋文化妈祖崇拜(天后宫、娘娘庙)社会经济码头、仓库、造船厂、河道、漕运管理机构水运文化河神崇拜(大王庙、河神庙等)4.4民俗、民风文化大运河吸纳了中国各地的民风、民俗、饮食服饰、宗教信仰、官民礼仪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运河风情文化和民俗文化。因运河流经天津,也带给了天津特有的民俗文化,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市井文化”,人们通过各种节日活动,期盼香火兴旺、风调雨顺。每年的春节,龙灯、高跷、旱船、狮子舞、走街串巷,络绎不绝,热闹非凡。此外也带给了天津特有的曲艺文化,如天津的评书、相声、梅花大鼓、乐亭大鼓、西河大鼓等近20余种。因为运河最早是用来作为航运交通,形成了特有的运河号子,北部运河沿岸常年居住的人们会哼唱祖辈流传下来的运河号子,“闯滩号”:“呼儿嗨哟,呼儿嗨哟……”等号子已经接近失传了,因此大运河带给天津的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给天津重要的民风、民俗文化底蕴,天津人从小深受这种熏陶,形成了天津特有的文化特点。天津的方言也是通过大运河这一大的文化通道形成的。可以追溯到天津的老城区人口都是通过运河带来的外来人口,它的母语源于江淮,人口构成变化铸就了今天天津人特有的方言。天津人喜欢把女士成为“姐姐”,把男士成为“大哥”,刚来天津的人可能会不习惯,但待久了也就能领会了天津人对外来人称呼的内涵。天津方言不仅体现在说话语气上,在个别用词上也颇为讲究,例如“倍儿有面子”“倍儿高兴”,独特的语言文化让天津变的更加迷人。第五章、天津南运河段居民聚落形态和文化传统的保护5.1聚落形态的保护和发展目标5.1.1天津境内京杭大运河的聚落遗产天津境内的京杭大运河从北边起武清区的木厂闸,南至静海县的九宣闸,以三岔河口为分界点,分为南、北运河两个河段,总长约174公里。而天津南运河段最早要追溯到东汉建安十一年(206)开凿的平虏渠。在历史上,天津是重要的运河沿线城市,大运河在沟通中国南北经济、文化、促进天津城市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留下了丰富的运河遗产。天津南运河段现状保存较好的城镇是西青区的杨柳青镇,镇内依然保持着传统街巷肌理和一些传统居民院落,例如石家大院、安家大院、周家大院、董家大院等,其中石家大院在过去曾有“华北第一宅”之称,现在依然保存完整,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另外在静海县的独流镇、唐官屯镇和陈官屯镇已经没有了传统的街巷,仅仅有少量的传统居民。运河的沿线分布着很多的清真寺,相当部分为原来的遗址,近些年来进行重修,周围有大量的回民居住,他们的祖先与大运河有着深厚的渊源。南运河天津段还存有少量的木桥、古闸,例如独流的老木桥,它的桥体结构还清晰可见,但已经处于比较破败的状态,急需休整,运河沿岸的独流镇的老码头遗址现建起了酒厂。静海县的唐官屯镇的九宣闸虽然已经有过维修改造,但其中的石柱、石狮子以及当年李鸿章题字的碑都反映了历史原貌,展现了九宣闸在历史上控制运河流量及洪水、防洪等方面都发挥了极大地作用。有关天津南运河段的历史遗址、遗迹都很好的展现了南运河周边村落的聚居形态,为后人在保护和发扬运河遗产和文化方面起着积极地作用。5.1.2天津南运河段聚落遗产存在的问题1.河道的水质污染严重天津南运河段水面现已经基本干涸,仅有少量的城镇(例如杨柳青镇)在镇区周围进行了整治。大部分的河道污染严重,垃圾随处可见,运河多年的淤积,河床不断增高,它的调排水和抗洪、排涝的能力受到极大的影响,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运输功能。2.古代建筑、构筑物缺少维护南运河和北运河段普遍存在着古代建筑年久失修,建设性破坏等问题,迫切需要得到保护和整治维修。天津杨柳青现有的部分古代建筑,如文昌阁、普亮宝塔、周家大院等,由于年代久远和历史原因有多遭破坏,房屋和内部设施都需要整治、维修。现存的古运河构筑物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例如独流镇的古木桥尽管已经做了少量的维修,但整体上依然让人们感觉不安全。3.传统的“胡同”、“四合院”受到现代建筑的威胁传统的居民聚落生活条件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市政设施需要更加的完善,很多现存的老建筑多为破旧,相当多的四合院变成了“大杂院”,各种临时建筑随意搭建,不仅埋没了传统建筑的精致,也严重破坏了老街巷的历史风貌。而在这些古代建筑的周边,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美妙的小吃街、酒吧、商场都让原本带有古代历史底蕴的建筑“逊色不少”。4.周围的建设用地对运河的生态环境的破坏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不断增多的城镇人口,导致建设用地侵蚀了原有的农田、林地、湿地等用地。天津的三岔河口地区的运河已经铺设了硬质的驳岸,运河周边建有大量的商业建筑楼群,导致运河周围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5.城镇的开发对聚落古镇的建设性破坏南运河(天津段)沿岸的历史城镇中现存的历史街区、成规模的的地段少,一些古代民居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新区建设中还存在大量的问题,例如杨柳青新区建的大规模的广场,新建的仿古建筑显得没有生机。6.保护的资金缺乏、古聚落保护和旅游发展不协调天津市杨柳青的传统街区是很有保护价值的历史街区,但由于受到资金的缺乏,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目前,杨柳青的多数传统院落尚没有完全修复完,因为没有充足的资金来源,使得古民居建筑、文物遗迹维修难以继续进行。5.1.3天津南运河段运河遗产的保护和发展目标1.尽量避免借“运河文化”再造人为景观由于运河丰富的文化底蕴,人们对运河文化的推崇、敬仰,让不少地区和部门重新建造运河景观文化,这种做法应该值得我们注意,不要为了单纯的运河文化的保护,而去建与运河有关的文化广场,而应该遵循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2.避免借“发展旅游”为名过度开发历史古镇从文献年鉴中记载大运河在古代就是一条非常著名的文化旅游线路,有过去文人墨客的挥毫泼墨,也有商人从中买卖盈利。然而在现代建设中,旅游作为带动一个地区的主要支柱,有的地方却不顾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古镇破坏的风险,加大旅游开发,甚至过度开发,导致了历史古镇的破坏,失去了原有的历史风貌。3.运河聚落遗产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京杭大运河既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景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山梨酸及山梨酸钾项目提案报告模范
- 2025年塞克硝唑药物项目申请报告模稿
- 2025年封口机械项目提案报告模稿
- 小学生迎国庆国旗下演讲稿5篇
- 《比大小》教学设计13篇
- 《第二单元 信息的存储与管理 8 计算机信息的安全防护》教学实录-2023-2024学年南方版(湖南)(2019)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
- 安全警示教育心得体会
- 七年级地理上册 1.3地图教学实录2 (新版)新人教版
- 师范生的实习报告模板合集7篇
- 土地资产管理
- 鲁教版六年级上课册数学2.10科学计数法
- 南艺 28685 设计原理考点(本科)
- GB/T 8733-2016铸造铝合金锭
- GB/T 17514-2017水处理剂阴离子和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 GB 5768.4-2017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4部分:作业区
- ISO IEC20000-2018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 废气治理设施运行管理规程
- 出租厂房建筑和设施安全检查表
- 项目验收交接单(运维部)
- 园林绿化养护组织实施方案实施计划书
- 关于父子关系证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