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之课标必背11篇古文练习》课件_第1页
《中考复习之课标必背11篇古文练习》课件_第2页
《中考复习之课标必背11篇古文练习》课件_第3页
《中考复习之课标必背11篇古文练习》课件_第4页
《中考复习之课标必背11篇古文练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复习之课标必背11篇古文练习2、桃花源记1、三峡

3、小石潭记4、邹忌讽齐王纳谏6、出师表5、岳阳楼记7、醉翁亭记8、爱莲说12《论语》十九则9、陋室铭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复习之课标必背11篇2、桃花源记1、三峡3、小石潭11、三峡

一、生字难字阙(quē

)叠嶂(dié

)(zhàng

)属引凄异(zhǔ

)湍(tuān

)绝yǎn(山献

)沿sù(溯

)飞shù(漱

)xī(曦

)月xiāng(襄)陵1、三峡一、生字难字2二、文学常识1、《三峡》作者郦道元

,字善长

范阳人,著名北魏

,地理学家、散文家

。2、本文选自《水经注疏》

,《水经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

,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3、三峡,巫峡

、西陵峡

和瞿塘峡

的总称。二、文学常识1、《三峡》作者郦道元,字善长,3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嶂的山峰

(2)清荣峻茂水清树草山高草盛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飞奔的马、快

(4)不见曦月太阳

(5)良多趣味实在

(6)晴初霜旦早晨

(7)略无阙处通“缺”,断开

(8)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上、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9)绝巘极高的山峰

(10)素湍绿潭白色的急流

(11)属引动词,连接延长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嶂4四、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高悬的飞泉和瀑布飞流冲荡。

四、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5五、课文内容理解1、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山:连绵不断,高耸挺拔(遮天蔽日)。江水:湍急,水势大。

2、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作简单的分析,语言表达力求简洁。“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写出三峡的水清澈的特点。“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出了江水暴涨、速度之快。“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描写山的高峻。五、课文内容理解1、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63、作者在不到200字文章中,把三峡风光的壮美展现在读者面前,你认为作者最成功的写作手法是什么?请简略分析。抓住三峡的特征来写。作者抓住表现三峡风光特征的景物——山、水,选取春冬、夏秋的画面,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民风民俗,尽收笔底,激起读者对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4、文章结尾引用渔歌,请写出文中引用的渔歌及其作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从猿的叫声中,使人进一步感受三峡独特的地理特征:山高、岭连、峡窄、水长,通过对猿的凄惨叫声的侧面描写,渲染秋天悲凉、萧瑟气氛。

3、作者在不到200字文章中,把三峡风光的壮美展现在读者面前72、桃花源记一、生字难字俨(yǎn

)然qiānmò(阡

)(陌)垂tiáo(髫

)怡(yí

)然造诣(yì

)刘子jì(骥

)遣人(qiǎn

)遂(suì

)2、桃花源记一、生字难字8二、文学常识1、《桃花源记》选《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

,浔(xún)阳柴桑人,东晋

(朝代)著名田园诗人

。2、记,是一种文体

,即记述事物的文章

。本文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可独立成篇。二、文学常识9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渔人甚异之感到奇怪,认为……奇怪

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落英落花

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说

问今是何世朝代

此中人语云告诉

便扶向路沿、顺

从前的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欣然规往计划

既出已经

诣太守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遂迷终于

寻病终不久

后遂无问津者就、渡口

黄发垂髫老人、小孩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渔人甚异之感到奇怪,认为……奇怪10四、古今异义1、阡陌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邮业、运输等的总称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妻子儿女

今男人的配偶

;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3、无论魏晋古不必说

今条件关联词

4、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不值得

今不足够

四、古今异义1、阡陌交通11五、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起来。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与晋朝了。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5、渔人甚异之。渔人感到非常奇怪。

五、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六、课文内容理解1、文中描写“世外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有哪些?(用原文回答)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用简洁的文字写出“渔人”的行踪。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3、作者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战乱频繁,可是作者描绘出了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请想一想并写出作者写作的意图。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

4、请写出本文成语至少4个。怡然自乐、阡陌交通、落英缤纷、鸡犬相闻

5、根据对本文内容理解,创作一副不少于五言的对联。优美富饶安定和平,生灵涂炭战乱频繁

六、课文内容理解133、小石潭记一、生字难字悄怆(chuàng

)佁然(yǐ

)俶尔(chù

)为嵁(kān

)参差(cēn

)(cī

)幽suì(邃

)huáng(篁

)竹清liè(冽

)下chè(澈

)摇zhuì(缀

)xī(翕

)忽3、小石潭记一、生字难字14二、文学常识1、《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

,柳宗元,字子厚

,河东解县人,我国唐

代杰出的文学家

思想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请写出其余7位:韩愈、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二、文学常识152、作品《永州八记》是一组有名山水游记

,作者按游览顺序组织材料,抓住事物特征,用生动的语言借景抒发了凄苦忧伤

的感情3、“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托物言志

。2、作品《永州八记》是一组有名山水游记,作者按游览顺序组织16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蒙络摇缀(缠绕

)(2)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约数,相当于“来”)(3)斗折蛇行(像蛇那样蜿蜒)(4)悄怆幽邃(深

)(5)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

)(6)俶尔远逝(忽然)(7)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

)(8)以其境过清(因为)(凄清

)(9)水尤清冽(格外)(10)卷quán石底以出(翻卷

)(11)为坻(水中高地

)(12)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7四、翻译句子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2、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

四、翻译句子183、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4、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遇在水底的石上。

3、蒙络摇缀,参差披拂。19五、课文内容理解1、文中第2段写了潭水和游鱼的特点,你认为作者写作的妙处何在?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放慢画只有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了潭水的澄澈的程度和游鱼的形神姿态,写游鱼无一笔涉及水,鱼则“空游无所依”,澄澈透明,生动传神,境界幽深,令人汉为观止。

2、三、四段文字依次写出了潭中景物、水潭溪流和潭中气氛。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幽深冷寂孤苦悲凉

五、课文内容理解204、文中两次写“乐”,这和文章哀伤凄凉的感情基调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先写“乐”,是初见小石潭时的心情。“乐”是忧的另一种形式。作者是借游历山水寄托自己被贬谪的抑郁情怀,乍见小石潭的乐,是一种暂时的解脱;小石潭环境优美秀丽而遭人遗弃和冷落,加上小石潭凄清的环境,自然勾起作者对自己仕途坎坷的联想,悲伤苦闷之情和幽清的环境相契合,以致最后不得不离开。4、文中两次写“乐”,这和文章哀伤凄凉的感情基调矛盾吗?为什215、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选择一句加以赏析。

6、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以“览胜”和“抒怀”为尾词,写一组对偶句,要求不少于五言。贬永州怀愤懑于水潭览胜,坐潭上心悄怆感凄凉抒怀。

5、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224、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根据读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zōu(邹

)忌yì(昳

)丽kuī(窥

)镜暮qǐn(寝

)王之蔽(bì

)期(jī

)年bàng(谤

)讥4、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根据读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23二、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节选自《战国策·齐策

》,它是一部国别

体历史著作,也称《国策

》、《事语

》、《短书》、《长书》、《修书》等。由西汉末年刘向

编订成书,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一言论和谋略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历史散文

。本文一个成语是门庭若市

。二、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它是一部国别24三、解释下列加点词

邹忌修八尺有余长,指身高

朝服衣冠穿戴

明日,徐公来第二天

期年之后满皆朝于齐都讽齐王纳谏讽谏、接受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美、偏爱

王之蔽甚矣因蒙蔽而不明/受蒙蔽

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孰视之通“熟”,仔细地

窥镜照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过错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

邹忌修八尺有余长,指身高25四、翻译句子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比谁漂亮?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是齐国最漂亮的人

3、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命令刚下达,官员们纷纷进言上谏,宫门口和院子里好像闹市一样。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所谓战争于朝廷。

四、翻译句子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6五、课文内容填空1、邹忌从妻、妾、客对邹忌及徐公之美的评价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往往不会说出事情真相,由此悟出治国道理,身居高位者,难以听到反映客观实际的话。因此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3、从文章来看,你认为邹忌和齐王各是怎样的人?邹忌是一个很有智慧,并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人。齐王是一个心胸宽广,善听忠言的明君。

五、课文内容填空1、邹忌从妻、妾、客对邹忌及徐公之美的评价中274、邹忌的“讽谏”艺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积极意义?有积极意义,因为在现实中我们总要与人交流,使自己的见解被别人接受,达到交流的目的。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如能像邹忌那样生动形象地说理,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委婉表明自己看法,定能达到预期效果。5、请写出出自《战国策》的成语至少三个。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

4、邹忌的“讽谏”艺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积极意义?286、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但他们的命运各不相同,请举例说明。如果想劝谏成功,需要什么条件?①比干劝谏纣王不要沉湎于酒色而被挖心。屈原劝谏怀王连齐抗秦而被放逐。吴子晋劝谏吴王夫差除掉勾践而身杀戮没。魏征等直言劝谏唐太宗而有“贞观之治”。

②如果想劝谏成功,不仅需要臣子以国家为己任,还需要臣子善于进谏,有高超的语言技巧,委婉说理,更需要君王有容人之量,察纳雅言,从谏如流。6、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但他们的命运各不相同,请举296、出师表

一、根据读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崩cú(殂

)疲bì(弊

)zhì(陟

)罚zāng(臧

)否忠jiàn(谏

)倾

fù(覆

)bì(陛

)下斟酌(zhēn

)(zhuó

)驽(nú

)钝rǎng(攘)除6、出师表一、根据读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30二、文学常识填空本文出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作者诸葛亮

,字孔明

,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

(文体)二、文学常识填空本文出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31三、解释下列加点词咨臣以当世之事询问

布衣平民

由是感激感动振奋

驱驰奔走效劳

攘除奸凶奸邪势力

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恐托付不效完成,实现

以伤先帝之明英明

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简拔以遗陛下通“拣”,挑选给予

性行淑均善平三、解释下列加点词咨臣以当世之事询问32

不宜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

以彰其咎表明,显扬、过错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由是感激因此

悉以咨之都

恢弘志士之气发扬扩大故五月渡泸所以

临表涕零落下猥自枉屈辱降低身份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衰败引喻失义适宜、恰当

不宜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33则责攸之等之慢怠慢、疏忽

不宜异同不相同

陟罚臧否

奖励、善恶

若有作奸犯科

奸邪事情、科条法令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托付

躬耕于南阳亲自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确实、时刻

崩殂死后值倾覆遇到

夙夜忧叹早

攘除奸凶排除铲除以咨诹善道询问

察纳雅言正则责攸之等之慢怠慢、疏忽34四、解释通假字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通缺义欠缺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不足通有义:又

五、写出本文成语至少四个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作奸犯科、苟全性命、三顾茅庐

四、解释通假字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35六、解释古今异义词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品德恶劣低下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憎恨

3、诚宜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商店开业

4、临表涕零。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六、解释古今异义词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36七、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只想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想去向诸侯谋求高官显爵。

2、臣本布衣。我本是个平民

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就是我报答先帝并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4、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这都是由于怀念先帝对他们特别优厚的恩遇,想把这种恩情报答陛下的缘故。

七、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375、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而先帝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6、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现在天下三国鼎立,而蜀国人力物力疲惫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

7、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重要使命交付给我。5、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38八、用课文原句填空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亲贤臣,远小人

。2、《出师表》是脍炙人口的名篇,陆游曾称它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3、“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同志确立了在党内的领导地位,请摘录文中的句子来形容他当时的处境: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八、用课文原句填空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39九、课文内容理解

1、诸葛亮自叙了“三顾茅庐”这一情节,请分析他的用意。作者自述本志,回顾了先帝的“三顾茅庐”之恩,交代了追随先帝的原因,表达了对先帝的怀念感激之情和效忠刘氏父子的决心。

2、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战

;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3、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吴用,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智取生辰纲

。九、课文内容理解404、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陆游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①舌战群儒②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③三顾茅庐、空城计、草船借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5、联系文中情节评价刘备的为人。刘备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用人不疑,有宽宏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

4、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416、诸葛亮的建议在当时和现在有什么重要意义?对当时的内政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小从公司,大到国家,只有任人唯贤,党风才能清政,干部才能廉明,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6、诸葛亮的建议在当时和现在有什么重要意义?427、岳阳楼记一、写拼音填汉字忧chán(谗)畏讥(jī)岸zhǐ(芷)汀(tīng)兰浩浩汤汤(shāngshāng)téng(滕)子京朝hūn(晖)qiáng(樯)倾jí(楫)摧潇(xiāo)湘yín(淫)雨fēifēi(霏霏)日星隐yào(曜)hào(皓)千里7、岳阳楼记一、写拼音填汉字43二、填空1、《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

,作者范仲淹

,字希文

,北宋

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小有大志,做秀才时,就“以天下为己任

”。2、文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语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填空1、《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443、文中表明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语句(从消极和积极两方面突出“忧”的语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文中与《爱莲说》的结语“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意境相同的是:微斯人,吾谁与归?3、文中表明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语句(从消极和积极两45三、解释加点字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做州郡的长官

越明年到了

百废具兴通“俱”,全,皆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巴陵胜状胜景,好景色

浩浩汤汤水波浩荡的样子

横无际涯广远边三、解释加点字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46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薄暮冥冥

迫近

波澜不惊起,动

去国怀乡离开国都

春和景明日光

一碧万顷

极言其广把酒临风持,执

沙鸥翔集鸟停息在树上

锦鳞游泳美丽的鱼

长烟一空全

郁郁青青形容草木茂盛

静影沉璧圆形的玉

此乐何极哪有穷尽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47宠辱偕忘荣耀、一起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思想感情

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心理活动/两种心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进亦忧,退亦忧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做官、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做官

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归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之前在……之后宠辱偕忘荣耀、一起48朝晖夕阴

早晨,日光

南极潇湘尽迁客骚人降职远调的人、诗人

若夫霪雨霏霏像那、连绵的雨、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连月不开放晴

浊浪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朝晖夕阴早晨,日光49四、翻译1、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

2、属予作文以记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四、翻译1、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50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5、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51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8、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9、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2五、拓展延伸1、如何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看法?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来源于孟子,但他是针对如何为朝廷尽忠这一角度提出来的,他的“忧君”思想,虽然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提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五、拓展延伸1、如何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532、你知道哪些关于岳阳楼的对联?请至少写出两副来。四西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水天一色,洞庭而下八百里;风月无边,淮海南来第一楼。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和“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异”,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你知道哪些关于岳阳楼的对联?请至少写出两副来。544、你知道哪些吟咏岳阳楼的著名诗篇?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函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你认为孟子的观点和范仲淹有何不同?范仲淹写此文,正处贬官在外,可以如孟子所说:独善其身,落得清闲快乐,而他却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因而范仲淹的理想更积极,更可贵。

4、你知道哪些吟咏岳阳楼的著名诗篇?558醉翁亭记一、生字注音环chú滁

林hè壑

水声chán潺潺饮少zhé辄醉酒hān

林fēi霏

穴míng暝

野sù蔌

阴yì翳

繁yīn

觥筹(gōng)(chóu

)颓(tuí

)然弈(yì

)者伛偻(yǔ

)(lǚ

)崤(yáo

)8醉翁亭记一、生字注音56二、填空1、本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

,作者欧阳修

,字永叔

,号醉翁

,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他主张文以明道,大力提倡文以致用成为北宋古文运动中文坛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2、本文以“乐

”字贯穿全文,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

的情趣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全文的主旨句是醉能同其乐。二、填空1、本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作者欧阳修,字永57三、解释加点字⑴蔚然茂盛的样子

⑵临于泉上靠近

⑶太守自谓

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⑷林霏开雾气、消散

⑸云归而岩穴瞑

聚拢、

昏暗

⑹负者背着

⑻野蔌

菜蔬

⑺伛偻腰背弯曲,指老人

三、解释加点字⑴蔚然茂盛的样子 58⑼前陈

摆开

⑽奕

下棋

⑾觥筹酒杯酒筹

⑿苍颜脸色苍老

⒀颓然精神不振的样子,形容醉态⒁阴翳

遮盖

⒂太守谓谁是,为

⑼前陈摆开 59四、句子翻译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游(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3、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天高气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四、句子翻译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604、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游人知道跟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6、醉能同其乐,醒能还以文者,太守也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4、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61五、理解分析题1、本文第3段分为四层,每层分别用三个字归纳层意。禽鸟太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本文最后一段紧扣一个“乐”字来写,用

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用游人之乐衬托太守

之乐,曲折地表达作者的心情,从文中我们可感受到作者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抒发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旷达胸襟。

五、理解分析题1、本文第3段分为四层,每层分别用三个字归纳623、历史上遭贬谪的朝廷弃儿不胜枚举,如流放的屈原,不得志的苏轼,可怜白发生的辛弃疾,重修岳阳楼的滕子京,从这些人身上你得到怎样的启示。题中所提到的屈原、苏轼、辛弃疾、滕子京虽遭贬谪,政治上难得志,但他们在逆境中的奋发有为,如屈原留下千古奇文《离骚》,滕子京在滁州与民同乐等。从他们身上我认识到一个人无论处于何种人生境地,都应积极、乐观地面对,千万不能消沉,沉溺于个人的得失以致一蹶不振,特别是面对竞争,挫折在所难免,要想成就学业、事业,必须有宽广的胸怀和大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所作为。3、历史上遭贬谪的朝廷弃儿不胜枚举,如流放的屈原,不得志的苏634、请用“乐”“醉”或“情”“景”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音的对联。乐民所乐太守颓然就醉;醉不思归众宾起坐而欢。乐山水禽鸟自然之趣;醉从从百姓苍生之欢。

5、“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4、请用“乐”“醉”或“情”“景”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音的649爱莲说一、生字注音周敦(颐)yí 蕃(fán)yū淤泥

沾rǎn染

zhuó濯清lián涟xiè亵玩鲜(xiǎn)有闻噫(yī)9爱莲说一、生字注音65二、填空1、《爱莲说》选自

,作者周敦颐

,字茂叔,北宋(朝代)哲学家,

是他死后的谥号,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

,著名《太极图说》、《通书》等。2、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

,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情,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二、填空1、《爱莲说》选自,作者周敦颐,字茂66三、加点字解释①蕃多

②李唐唐代

③染沾染(污秽)

④妖美丽而不端庄⑤不蔓不枝生枝蔓、长枝节

⑥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立

⑦亵玩亲近而不庄重

⑧隐逸隐居的人

⑨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⑩宜乎众矣应当

三、加点字解释①蕃多 ②李唐唐代 ③染沾染(污67四、翻译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染,濯清涟而不妖我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娇艳。2、牡丹,花之宫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牡丹的爱好,那当然是有很多人了!

四、翻译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染,濯清涟而不妖68五、理解分析题1、写莲花形象品质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文中高度概括莲可贵品质的话(中心主旨句)

莲,花之君子者也。3、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香远益清

五、理解分析题1、写莲花形象品质的句子是694从风度方面,写莲花的端庄、清高的句子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根据要求,填写相关花的名称①“国色天香”指

牡丹

②“寒秋三魂”指菊,它与梅兰竹

并称为“花中四君子”③“六月花神”指荷花

4从风度方面,写莲花的端庄、清高的句子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706、作者为什么用浓墨描绘“莲”的形象?描绘“莲”的形象是为了赋予“莲”的美好的精神品质,进而以花喻人,赞美君子,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揭示中心。

7、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8、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自创一副不少于五音的对联。周氏爱莲比君子,陶公喜菊胜群芳。

6、作者为什么用浓墨描绘“莲”的形象?719、鲁迅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这首诗称哪一种花?你在学过的古诗中,找出几句来。荷花(莲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9、鲁迅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7212论语《十则》一、给加点字注音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诲(huì)女知之必有我师焉(yān)然后松柏之后凋(diāo)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12论语《十则》一、给加点字注音73二、填空1、孔子,名丘

,字仲尼

。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

的记录,是语录体

散文。朱熹把它和

《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同为封建社会文人学子的必读书。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成语四个: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填空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74三、解释加点字词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诲女知之教诲

是知也这,此通“智”,智慧

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

学而不思则罔

疑惑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不亦君子乎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诚实吾日三省吾身泛指多次、反省三、解释加点字词不亦说乎通“悦”,愉快诲女知之75温故而知新旧的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然而知松柏后凋也凋谢

见贤思齐焉相同

士不可不弘毅强毅

其恕乎

有朋自远方来

可以为师矣

死而后已温故而知新旧的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然而知松柏后凋76吾尝终日不食曾经诲女知之乎教导敏于事而慎于言谨慎就有道而正焉趋向接近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检查不愤不启心里想弄明白而又没有弄明白

吾尝终日不食曾经77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可谓好学也已已同矣意思是:了2.诲女知之乎女同汝意思是:你

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同智意思是智慧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可谓好学也已已同矣78四、翻译句子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很愉快吗?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这里,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你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了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反省。

四、翻译句子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79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害。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80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9、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到死了后才停止,不是也很远吗?

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到了年末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1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113.不如乐之者

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1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和智慧13.不如乐之者82五。原文填空:1.孔子教导弟子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在孔子看来,只要虚心求教,到处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论述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取长和补短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见省也或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五。原文填空:1.孔子教导弟子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是835.孔子探讨学习与思考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孔子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7.在中外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启发式教学的是孔子。他给后人留下了“启发式”、“举一反三”的教育教学经验的句子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8.表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多为别人着想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孔子探讨学习与思考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849.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9.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85六、理解分析1.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2.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例。3.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

六、理解分析864.“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 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6.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87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难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意思相近即可

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中“君子”的含义是什么?请在上文中找一个与之含义相同的字。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理解现实生活中“君子”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原句中的“君子”的含义是道德高尚的人。文中与之含义相同的字是“贤”。

《中考复习之课标必背11篇古文练习》课件8814陋室铭一、注音写汉字惟吾德xīn(馨

)tái(苔

)痕上阶绿谈笑有鸿rú(儒

)无案dú(牍

)之劳形西shǔ(蜀

)

诸葛lú(庐

)14陋室铭一、注音写汉字89二、填空1、本文作者是刘禹锡

,唐诗人,哲学家,字梦得

。2、铭,古代文体名。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文辞精练,用韵

,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为相似。3、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二、填空1、本文作者是刘禹锡,唐诗人,哲学家,字梦得。904、文章的中心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7、反面虚写室中生活: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全文画龙点睛的语句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4、文章的中心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91三、解释下列加点词有仙则名出名闻名

斯是陋室这

惟吾德馨只、指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长到,爬上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调素琴调弄,这里指弹琴

无丝竹之乱耳指奏乐的声音、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

官府的公文

、形体,身体

何陋之有起提宾作用,无义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有仙则名出名闻名92四、翻译句子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4、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四、翻译句子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93五、拓展理解感悟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句中,“上”、“入”二字有何表现力?这两个字把“苔痕”、“草色”拟人化,“上”字生动地写出苔痕上台阶的状态,而“入”字生动地写出“草色”有情,映入帘中的可爱形象,同时与“绿”、“青”色彩搭配,显得陋室环境生意盎然,而又与世隔绝,衬托出主人情趣高雅而又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独特形象。2、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节操?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伟岸的节操。

五、拓展理解感悟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句中,“上”、943、作者在文中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虽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圣贤一样安贫乐道,品德高尚。4、本文是一篇骈散结合的美文,多用对偶句。请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拟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居有仙之山德馨,怡有龙之水志远。

3、作者在文中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两个典故有什么作95

5、“调素琴”说明作者喜爱音乐,下文却说“无丝竹之乱耳”,这两者矛盾吗?这两者不矛盾。前者指悦耳的声音,暗示作者在陋室中自得其乐,独善其身;后者指不悦耳的灯红酒绿中的声音,暗示作者不与官场的黑暗势力同流合污,这两者不过是从正反两个角度对同一问题作描写抒情罢了。

966、作者一生的遭遇坎坷,仕途崎岖,也是怀才不遇,虽身居陋室,却志向不改,对他这种行为,你是怎么看的?刘禹锡是一个才华横溢,又有着广阔胸襟的人。他虽身居陋室,却视荣华如粪土,高雅淡泊,安贫乐道。这是值得我们当今社会的一些人模仿的。在物欲横流的现今社会,我们要向刘禹锡那样,保持一颗平常之心,不贪赃枉法,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做一个心胸宽阔,具有高尚节操的人。

6、作者一生的遭遇坎坷,仕途崎岖,也是怀才不遇,虽身居陋室,97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给加点字注音百里奚(xī)舜(shùn)

畎亩(quǎn)傅说(yuè)胶鬲(gé)空乏(fá)行拂乱其所为(fú)法家拂士(bì)

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给加点字注音98二、填空1、孟子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强调民贵君轻、省刑薄赋

,肯定人生来是善多;主张社会分工,但由此导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的观点。2、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成为儒家学者初学必读书。3、本文的成语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填空1、孟子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强调民贵君轻、省刑薄994、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作者承上启下的结论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6、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历: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7、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孟子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009、作者由个人作为上升到了国家治乱,提出什么论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0、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只要知错就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人恒过,然后能改。11、孟子有许多名言留传于世,请你写出相对完整的一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2、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列对联上联:历经忧患成大器;下联:贪图安乐葬人才上联:孔仲尼扼而演《春秋》

,生于忧患;下联:李后主囚乃赋离骚,死于安乐。上联:生无情轻如鸿毛;下联:死有义重于泰山。。9、作者由个人作为上升到了国家治乱,提出什么论断?入则无法家101三、解释加点字词舜发于畎亩之中被任用、从、田间,田地

空乏其身使他受到贫困之苦苦其心志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选拔、捣土用的杵

管夷吾举于士狱官百里奚举于市集市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责任,使命、

给、这个行拂乱其所为违背、扰乱

三、解释加点字词舜发于畎亩之中被任用、从、田间,102人恒过,然后能改常常犯错误

曾益其所不能通“增”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通“横”,梗塞不顺有所作为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表现、明白

动心忍性

入则无法家拂士在国内、如果、通“弼”,辅佐

劳其筋骨使……劳累

饿其体肤

人恒过,然后能改常常犯错误103四、翻译: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身体被饥饿煎熬,身受贫困之苦,用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

四、翻译: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04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通过这些)来让他意志坚强、性格坚定,以不断增长才干。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言语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05五、拓展感悟:1、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结合文章说说你认为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炼有的人发奋图强,有的人意志消沉,关键取决于受磨砺者自身,应该自我觉醒,努力战胜困难,才能成材,反之则会在磨难中消沉、毁灭。

五、拓展感悟:1、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苦环境1062、本文作者提出的“生于忧患”的观点,而现实生活中已没有那么多“忧患”,生活在顺境中的人一样可以成才,那么作者的这一论断岂不失去了意义?就这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现在虽没有过多忧患,但逆境坎坷,不如意的事还是存在的。我们学习的是古人经受磨炼使性情坚韧的精神,不但不过时,在和平安宁的今天,要有忧患意识,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和谐发展,事业腾飞。2、本文作者提出的“生于忧患”的观点,而现实生活中已没有那么107免费学科网,海量精品,免费下载免费学科网,海量精品,免费下载108109中考复习之课标必背11篇古文练习2、桃花源记1、三峡

3、小石潭记4、邹忌讽齐王纳谏6、出师表5、岳阳楼记7、醉翁亭记8、爱莲说12《论语》十九则9、陋室铭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复习之课标必背11篇2、桃花源记1、三峡3、小石潭1101、三峡

一、生字难字阙(quē

)叠嶂(dié

)(zhàng

)属引凄异(zhǔ

)湍(tuān

)绝yǎn(山献

)沿sù(溯

)飞shù(漱

)xī(曦

)月xiāng(襄)陵1、三峡一、生字难字111二、文学常识1、《三峡》作者郦道元

,字善长

范阳人,著名北魏

,地理学家、散文家

。2、本文选自《水经注疏》

,《水经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

,人物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