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育文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育文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育文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育文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育文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育文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2003年10月,美国高盛集团发表全球经济报告声称,以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组成的“金砖四国”(“BRIC”)正在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到本世纪中叶,“金砖四国”将统领世界经济风骚,中国可能会在204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印度在2033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2010年12月28日,金砖四国吸收南非作为正式成员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这说明(

)A.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已逐渐丧失

B.世界经济向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C.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D.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崛起参考答案:D2.下边是《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图中所示信息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C.“大跃进”使全国工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D.“大跃进”运动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参考答案:D略3.图3是来自1919年5月4日《时事新报》中的一幅漫画(图示中的动物代表巴黎和会中的帝国主义成员国,人代表中国)。该漫画揭示的主题是A.五四运动是反帝爱国运动

B.中国是战胜国中的战败国C.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

D.美国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参考答案:B解析:题干时间和漫画中动物所指代表以及图3中人物拿着公道的招牌参加巴黎和会遭到拒绝。也即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正义要求被否决,这说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失败。中国虽为战胜国,但从外交成果来看类似于战败国,B项为正确答案。图3只能说明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而非涉及五四运动的性质,A项错误;C项从漫画中无法直接体现;D项扩大对中国侵略的主要是日本。4.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他所说的“风骚”主要是指A.唐诗和宋词

B.《诗经》和楚辞C.楚辞和汉赋

D.《诗经》和汉赋参考答案:B5.有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化模式主要存在三种:①“冲击——反应”模式②“侵略——革命”模式③“早期启蒙”模式。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A.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明中后期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明中后期C.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维新运动D.明中后期、鸦片战争、维新运动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①“冲击——反应”模式中“冲击”是与西方列强侵略有关,中国最早受到西方列强侵略的是鸦片战争,故①相对应的近代化起点是鸦片战争。“侵略——革命”模式中,中国最早受到西方列强侵略的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故②相对应的近代化起点是太平天国。“早期启蒙”模式中,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出现在明末清初,故③相对应的近代化起点是明中后期。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太平天国。6.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经说:“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的难以想象的世界体系中的尘埃……”据此判断,以下各项最有可能属于“第二次重大打击”的是A.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B.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C.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 D.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运动定律”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了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根据“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第一次打击”主要是打破了地心说和传统的自然科学思想,哥白尼的“日心说”打破了地心说的观点,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伽利略的“自由落体运动定律”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都属于“第一次打击”的内容,故排除A、B、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打破了上帝造人的观念,属于“第二次重大打击”的内容,故选C。7.“洪武皇帝(明太祖)……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A.协理政务

B.参与决策

C.执行政令

D.监察百官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洪武皇帝(明太祖)……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明初废除宰相制度,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此后组成的“特别的政府部门”指的是备皇帝顾问的殿阁大学士,他们不参与决策,也不负责执行政令和监察百官,只是协助皇帝处理奏章。故选A项。8.“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这样的评价基于他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说。其演说的宗旨是(

)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

B.亚非各国坚持反帝反霸的方针

C.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D.解决亚非尤其是印度的和平问题参考答案:C9.恩格斯指出:原来,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其中这些机构”是A.内阁B.联邦议会C.帝国议会D.巴黎公社委员会参考答案:C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梁启超的《波兰灭亡记》、康有为的《波兰分灭记》为典型代表,亡国史研究持续不衰,仅1901--1910年间,单行本就有30余种。1915年5月9日,因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问题,5月9日被定为国耻纪念日,由此导致又一波国耻史著作出版的高潮。这反映了研究者的()A.创新精神B.求真意识C.时代情怀D.全球视野参考答案:C康梁的关于波兰灭亡的记录以及国耻纪念日的出现都体现出国人对当时的时事的关心,体现出挽救民族危亡的时代精神,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这一点;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对事物探索求真的内容;D选项看似没错,但是没有突出后面“国耻纪念日”的内容。11.据统计,1960年,民主德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974美元,联邦德国为1320美元,

相差只有1/3多点。而到了30年后的1990年,民主德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4144美元,而联邦德国为23980美元,联邦德国是民主德国的5.8倍。对此现象的解读评价正确的是A.冷战背景下,世界动荡因素加剧,不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B.西德的迅速崛起主要得益于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而东德未能获得这些援助C.资本主义的西德较之于社会主义的东德具有发展经济的先天制度优越性D.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照搬苏联模式,错失了发展的重要机遇参考答案:D12.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这是因为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中共“八大”的召开参考答案:C13.下表为关于古代民本思想的名句。这说明我国古代

言论者名句出处老子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老子》管仲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孟子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离娄上》

A.民本思想植根于历史传统B.对神崇拜观念的淡化C.思想家关注民众政治权利D.通过隆君以实现重民参考答案:A由表中信息可知先秦时期思想里面已经包含有民本思想相关信息,说明我国的民本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对神的态度问题,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提高民众政治权利的问题,C不正确;D与材料无关。14.冈村宁次曾感慨:“日军有被城市吸引的恶癖……作战目标,计有运动的敌军及不动的土地(城市及河山要线),而在中国战线上以城市为目标者最多。在鼓舞士气上这是最合适的……部队虽奉命负有离开城市而经旷野压迫敌军的任务,但终为城市所吸引。”这侧面反映出(

)A.日军战败的根源是城市中心战略的失误

B.中国战场的抗战使日军陷入艰难困境C.中共的游击战术迫使日军处于防御之中

D.国共两党联合抗战使日军顾此失彼参考答案:B抗日战争。“日军有被城市吸引的恶癖”“部队虽奉命负有离开城市而经旷野压迫敌军的任务,但终为城市所吸引。”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战场的抗战使日军陷入艰难困境。A错在“日军战败的根源”的说法,C错在“迫使日军处于防御”的说法;D错在“国共两党联合抗战”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因此选B.15.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时代主题。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时代的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在这个时代中A.美国凭借其实力充当资本主义的保护神

B.国家利益的意识形态冲突趋向缓和C.发达国家主宰着当今世界的事务

D.发展中国家完全处于不利地位参考答案:B16.右图为《中国(1952年—2008年)城市化率曲线图》,其中城市化率出现最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经济调整精简城镇人口

B.三年经济困难人口大量减少C.城市知识青年大量上山下乡

D.左倾错误导致工业生产缩减参考答案:A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城市化,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解读能力。难度较大。城市化衡量的标准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率出现最大幅度下降是在1962年左右。结合所学知识,与当时国民经济调整精简城镇人口密切相关,故本题选A。三年经济困难人口大量减少的是农村人口,B项错误;C项属于A的一部分;D项与城市人口减少无必然联系。17.1925年,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决议,“最主要的任务是尽力保证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战胜私人资木,加强对外贸易垄断制,发展社会主义国营工业,在社会主义国营工业的领导下依靠合作社将日益众多的农户纳入建设轨道”。这一决议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纠正了经济政策的错误C.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D.借鉴了西方国家的经验参考答案: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依靠合作社将日益众多的农户纳入建设轨道”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18.1917年,《新青年》2卷6期发表了胡适的《朋友》:“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该诗

A.具有明显的反封建斗争精神

B.否定了传统的道德观念

C.宣传了民主科学的思想理念

D.体现了文学革命的成果参考答案:D19.“直到19世纪初……一位官运亨通的首相同时要得到国王和议会的支持,否则便会在政治航道上触礁翻船。”该材料说明当时英国A.责任内阁制尚未成熟

B.国王“统而不治”C.首相主要对国王负责

D.三权分立制确立参考答案:A20.古代中国有“千年田地八百主,田是主人人是客”的谚语,造成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国家推行土地轮休政策

B.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C.农民经营无方土地抛荒

D.社会动荡朝代更迭频繁参考答案:B21.美国宪法规定,众议院议员名额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各选举两名参议员组成。此规定的主要意图是协调()A.国会与总统之间的矛盾 B.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矛盾C.最高法院与国会的矛盾 D.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参考答案:考点:69:美国《1787年宪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主要协调了三对矛盾:中央和地方,南方和北方,大州和小州的矛盾.解答: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每州的选举人应具备该州州议会人数最多一院的选举人所需具备的资格.合众国参议院由每州州议会选出2名参议员组成,参议员任期6年,每名参议员有1票表决权.主要是为了协调大州和小州之间的矛盾,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选D.22.历史学家蒂图·李维说:“除了那些因犯罪而受罚的人外,任何仍在接受惩罚的人均不应受到捆缚或监禁;所欠的钱款应当用债务人的财产而不是躯体来偿”,对于债务的刑罚,当时的古罗马法律:A.以调节公民间财产纠纷为首要目的B.以成文法的形式规定债务的刑罚准则C.趋于主张财产执行取代人身执行D.规定未获赔偿的债权人在期限外不可追债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罗马法律的特点,材料中所欠的钱款应当用债务人的“财产”而不是“躯体”来尝意在强调古罗马法律是主张财产执行取代人身执行的,这也是罗马法律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选C。古罗马法律的确是以调节公民间财产纠纷为首要目的,的确也以成文法的形式规定债务的刑罚准则,也的确规定未获赔偿的债权人在期限内不可追债,但A.B.D三项均和材料的主旨无关,是均不能选的。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古罗马法律特点23.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这种分权制衡的机制体现在

①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

②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之间③国会参众两院之间

④总统与内阁之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A24.在历史上经常会发生为人做嫁衣的事情。美国是国际联盟的积极倡导者和组建者,但国联成立后却被英、法两国操纵,成为其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这种情况说明()A.美国无意参加和操纵国际联盟

B.英、法的经济实力都比美国强大C.美国的综合国力还不足以称霸世界D.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心在拉丁美洲参考答案:C25.在中国科举史,唐代科举属于初创阶段,制举与常科科目设置尚不稳定。……有存汉察举遗风者……科目名目众多。在科举考试取士的不断实践过程中,一些科目被淘汰,一些符合用人要求的科目则被保留下来。这说明唐科举制A.是当时唯一的人才选拔制度B.是非常成熟的人才选拔制度C.处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D.继承了西汉时期的察举制度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科举制度初创时期科目不稳定到后来淘汰不符合用人要求的科目,体现了科举制度为适应现实需要不断完善,故C项符合题意。A项,根据题干信息“存汉察举遗风”可知当时并非科举一种人才选拔制度,排除。B项,由题干可知当时科举制并不完善,排除。D项,科举制度将用人权收归中央,改变了察举制自地方向中央的推举形式,故排除。26.1894年9月,发生于黄海海战时期的邓世昌与其“义犬”的故事一直令国人感动并深信不疑。但亲历黄海之战的美籍军官马吉芬在回忆录中指出,“义犬救人”的故事并不存在,邓世昌和狗是一起沉下去,双双落水而死的。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A.当事人提供的资料最为可信

B.单一的当事人记载不符合历史真实C.可以相互印证的资料信度更高

D.传说故事不具有历史研究的价值参考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后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材料信息表明一是甲午战争中邓世昌与其“义犬”的故事一直在国人中流传;二是亲历甲午战争黄海大战的美籍军官说明这个故事并不存在,要证明这个故事是否存在,需要能够相互印证的史料进行论证,故选择C项。A项只是体现了题目材料的部分信息;B、D两项说法错误。27.1950年法国政府提出舒曼计划后,英国对其态度是参加而不作承诺。6月1日,法国政府向英国发出最后通牒,限它24小时内决定是否参加讨论舒曼计划的巴黎会议,并对建立煤钢工业的超国家权力机构作出承诺。最终,经英国内阁紧急会议讨论,决定不参加巴黎会议。英国这样决定的主要原因是A.议会是英国国家权力的中心,内阁无权决定有关事务B.二战后,英国和德国的和解进程落后于法国和德国C.英国希望维持对西欧国家的领导,不接受法国的通牒D.英国不接受建立在“主权让渡”基础上的超国家机构参考答案:D28.史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由此可知当时A.庄园经济的自给自足程度较高 B.汉代庄园本质是一种地方割据C.均田制下农耕生产水平有进步 D.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十分发达参考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东汉南阳樊氏田庄经济发达,从农业生产到手工业、商业形成自给自足局面,并拥有巨大财力,故A项正确。B项,题干未能体现田庄的割据本质,排除。C项,题干中反映的是田庄经济,并非北魏时期的均田制,排除。D项,题干并非小农经济生产经营模式,排除。29.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l8世纪中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A.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中华文明的手段比较单一B.“文明的撞击”是指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C.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和扩张是近代中华文明压力的来源D.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给中国既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动力参考答案:A30.有学者认为:服装是身体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历史与时代精神.政治制约着服装的发展,服装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政治的发展.上述材料可以佐证()①中山装出现、旗袍改良

②废止缠足成为社会风气③干部服、列宁装一度流行

④喇叭裤、踩脚裤在女性中盛行起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参考答案:考点:中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西方近代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是伴随着大炮和殖民主义侵略强行进入中国人的生活的,它破坏了中国长期安定、宁静的社会环境,也迫使中国人不得不放弃原有的生活方式去选择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并承受了这种变化所带来的阵痛.另一方面,西方传入中国的新器具、新事物和新的生活方式又有一定的先进性,代表了新的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而且这些东西一进入中国,就对传统的落后的生产力和生活方式起了强大的破坏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结构的转型,引发了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的新变革.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修改中山装造型,并赋于了新的含义,故①正确;缠足与服装无关,故②错误;干部装、列宁装,是文革时期的服装,故③正确;喇叭裤、踩脚裤属于时装,与政治无关,故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唐代户籍分“良民”与“贱民”,前者为自由民,后者包括依附于官府的役户和门阀的家丁、奴婢。中唐之后,均田制解体,宋代“不抑兼并”,允许产权自由流动,“贫富无定势”,世家大族进一步削弱;另一方面,两税法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基于此,宋代废良贱户籍制,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居民户口。又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上等户纳税多,下等户纳税少,客户由于没有田产,则不用缴税,更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此外,宋代立法规定:一个人移居到一个地方生活一年以上,便可获得当地户口。这样,大量商人、佣工、流民涌入城市。——据吴钩《户口册上的中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1)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宋代“不抑兼并”,允许产权自由流动;赋税制度的变革;政府灵活调整户籍政策。(2)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形成,城市经济的繁荣;客观上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束缚;推动了中国古代税制改革和社会公正。(l)本题根据材料“根据居城或居乡”、“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以家庭财产之多寡”、“上等户纳税多,下等户纳税少”、“移居到一个地方生活一年以上,便可获得当地户口”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户籍标准、纳税依据、人身控制等方面概括宋代户籍制度改革内容上的特点。(2)本题根据材料“均田制解体……不抑兼并……允许产权自由流动……世家大族进一步削……舍人税地……大量商人、佣工、流民涌入城市”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分析宋代户籍制度改革所折射出的时代变化。3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材料二“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在回忆录w材料三“第三,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谈尊重各圆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图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谊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使人类更加和睦。”

——摘自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问题:(1)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2)结合国际背景指出我国20世纪50年代外交政策的主要表现。(3分)(3)“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国际形势和国际局势分别产生什么影响?(3分)(4)请举出二个实例,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与世界各国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分)参考答案:解析:(1)本问主要考查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目的,结合材料一中信息回答即可;(2)注意时间限定:20世纪50年代,此外注意当时的国际环境:美苏争霸,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3)本问涉及的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及其影响,注意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1972年尼克松访华只是使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4)可就我国积极地区性国际组织、发展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多边经济领域的合作、与世界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的形成等方面举例说明。答案:(1)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2分)(2)50年代,当时世界出现两极格局(1分),新中国提出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1分)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分)(3)中美关系由冷战对峙(1分)开始走向正常化(1分)。有利于国际和平与安全(1分);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1分)(4)①中国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②中国十分重视发展与东盟的关系。1997年为缓鳃东盟经济危机作出了重大贡献。

③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2001年中国领导创立“上海合作组织”。(2分,答其中一个即可,其他例子亦同样给分。只答例子,没有说明给1分)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我们应该积极维护世界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使人类更加和睦幸福,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材料二、据《国际先驱导报》报道:德国从2007年9月开始对中国实行“价值观外交”。“价值观外交”是默克尔所在德国执政党的对外政策纲领,其核心是意识形态,其主旨是将外交政策作为推进西方价值观的工具和手段,其根本目的是确保西方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制度在世界上的支配地位和西方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的主导作用。为此,默克尔对华采取较强硬态度,指责中国的人权、西藏问题。(1)据材料一中“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请说明以“古代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以“古代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主要成就分别是什么?(4分)(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外交活动时是如何“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的。(4分)(3)据材料一的观点,评价材料二默克尔的“价值观外交”。(6分)(4)你认为国与国之间开展外交应遵循怎样的原则制订本国的外交政策?(2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古代中国: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分)古代希腊:建立起民主政治。(2分)

(2)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面对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答出一点即可得4分)

(3)评价:文明是多样性的,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4分)默克尔的“价值观外交”实际上是一种“冷战”思维,有悖于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客观实际,必定会遭到抵制。(4分)

(4)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分)试题分析:中外文明交往。(1)把握住“政治制度方面的主要成就”,结合已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是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古代希腊所留下的就奴隶制的民主政治。(2)解题时要注意“新中国成立初期”即1956年前。“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最主要在当时就是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亚非会议“求同存异”的方针,都是这一思想的典型表现,据此分析归纳即可。(3)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材料二默克尔的“价值观外交”,即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区别,联系已学知识可判断其明显是“冷战”思维的延续。但是在和平与发展为主潮流的时代,这一观点应该予以否定。(4)国与国之间发展外交关系的准则,依据已学知识即可得出。34.(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管子·入国》述周代实施“养疾之政”,专设“掌病”一职,负责给老人“问病”;有“八十者,一子不从政(意为不服徭役);九十者,其家不从政”一说。汉代《王杖诏令册》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北魏,首创“存留养亲”制度,准许死囚在家“侍亲缓刑”,等家里老人去世后再服刑。《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贞观政要·孝友》又称,房玄龄“事继娘,能以色养(和颜悦色之意),恭谨过人”。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太祖朱元璋曾先后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对孤贫老人实行终身养老。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史料汇编》等材料二

日本政府1954年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