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学习-yjk结构设计优化指标控制_第1页
软件学习-yjk结构设计优化指标控制_第2页
软件学习-yjk结构设计优化指标控制_第3页
软件学习-yjk结构设计优化指标控制_第4页
软件学习-yjk结构设计优化指标控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规范指标控制1层刚度及刚度比计算2层刚度比的输出RJX3、RJY3—该层的层间剪力与层间位移之比;RJX1,RJY1—各层的剪切刚度计算结果;Ratx1,Raty1:X,Y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上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70%的比值或上三层平均侧移刚度80%的比值中之较小者

Ratx2,Raty2:X,Y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上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90%、110%或者150%比值。110%指当本层层高大于相邻上层层高1.5倍时,150%指嵌固层;3剪切刚度常见问题矩形平面框架结构,为什么两个方向的剪切刚度相同?答:剪切刚度计算方法依据《高规》附录E.0.1,先计算每个竖向构件的剪切刚度,然后叠加求得楼层剪切刚度。计算单个竖向构件剪切刚度时,按构件实际高度计算。计算柱剪切刚度时,考虑相应方向面积折算系数;与柱截面尺寸、高度相关,如果是方柱,则两个方向的剪切刚度是相同的。4设计结果的围区统计可在平面图上人工围区统计位移比、位移角、剪切刚度、层受剪承载力等指标避免异常布置的构件造成统计指标超限如对于错层结构或平面布置为角部重叠、细腰形等结构,可以使用该功能分区统计位移结果计算地下室刚度时,可以使用围区统计功能统计相关范围的总剪切刚度,进而判断是否可以作为上部结构嵌固层5围区统计实例7按照用户选定的局部模型作指标统计——位移比、层刚度、各层抗剪承载力、各层框架柱承担的剪力、柱墙及短肢墙承担的倾覆力矩的比例等结构整体指标8按照用户选定的局部模型作指标统计——位移比、层刚度、各层抗剪承载力、各层框架柱承担的剪力、柱墙及短肢墙承担的倾覆力矩的比例等结构整体指标9合并错层结构楼层减少薄弱层实例合并错层结构楼层的方案是保持柱、墙、斜柱在楼层中从上到下的完整性10合并前4、6、8为薄弱层,须乘以放大系数1.25,合并后无薄弱层《广高规》11.4.3错层结构的计算模型应能反映错层的实际计算11合并错层结构楼层的方案是保持柱、墙、斜柱在楼层中从上到下的完整性12合并错层结构楼层的方案是保持柱、墙、斜柱在楼层中从上到下的完整性13合并前7个标准层合并后3个标准层14合并后的新楼层——楼层刚度、位移比计算更加合理周期与周期比15周期与周期比16常见问题wzq中的层地震剪力不等于外力之和答:按照《抗震规范》5.2.3条关于地震效应的CQC组合公式,在求某一地震效应时,采用先单振型求该效应,再CQC组合的方式。由于CQC组合得出的结果不再满足线性关系,因此CQC组合后的层地震剪力不等于外力之和。wzq.out文本里面楼层剪力大小为何与弹性时程分析里面楼层剪力大小不一致答:wzq.out文本里面楼层剪力是不考虑双向地震的,弹性时程分析里面如果设置了次方向峰值加速度,则输出的是考虑双向地震后的结果。17常见问题wzq.out文本里面楼层剪力与wv02q.out文本里的楼层剪力不一致答:wzq.out文本里面楼层剪力是最基本的计算结果,未经任何调整;wv02q.out里的楼层剪力用来确定如0.2V0调整、框筒结构调整、板柱-剪力墙调整等,按规范规定,这些调整是需要考虑剪重比调整之后的。因此,如果有剪重比调整、分层地震作用放大等处理,则两个文本里的输出结果会不一致。18常见问题wzq.out文本里面统计地震作用下楼层剪力时,发现在地下室部分,楼层剪力逐层减小答:软件提供了“按竖向构件内力统计层水平荷载剪力”参数,勾选的话,则按柱、墙等竖向构件内力统计层地震剪力,对于地下室,相当于扣除了土产生的弹簧反力,因此地下室往下,楼层剪力逐层减小。如果不勾选该参数,则按层外力统计,这时不扣除土产生的弹簧反力,通常下部楼层的剪力是逐渐增加的。19剪重比20剪重比21剪重比控制参数22软件对剪重比计算结果输出23重力取自Wmass.out的输出各层剪重比的计算结果和相应的调整系数,以及调整放大后的各层地震剪力24考虑重力二阶效应下的剪重比计算层地震剪力统计方法有两种:(1)按外力求和统计;(2)按竖向构件内力投影得到当考虑重力二阶效应时,按竖向构件内力投影方法可以体现二阶效应的效果,地上部分统计得到的层地震剪力通常比外力求和方法大但是,在有越层构件、坡屋面等情况下按竖向构件投影方法的结果可能不合理25可按竖向构件内力统计出各层地震剪力比常规软件计算出的剪重比大3-9%,避免剪重比调整放大过多;计算结果与Etabs一致26剪重比比SATWE增大最多到9%27YJK的剪重比结果和Etabs接近28常见问题振型数填的太少导致剪重比调整系数过大?答:一般容易出现在局部振动较多,或多塔楼结构且各塔楼刚度差异大等情况,可以通过查看wzq文件输出的有效质量系数或剪重比调整系数判断。29多塔结构计算阵型个数不够造成的配筋异常本模型是为了计算车库的,建了五个商铺的多塔,为什么二层的五个塔,有两个塔超筋很厉害?是模型出错了吗?参数检查没有问题,实在是很着急30计算结果的配筋简图显示,2层的1塔和2塔梁柱配筋普遍超限31查看原因为了查看梁配筋大的原因,我们打开某根梁的内力计算结果查看,发现该梁在Y方向地震作用下的弯矩达到9300多的一个极大值,明显计算异常32查看原因为了查看Y向地震力大的原因,我们在周期阵型和地震作用文件Wzq.out中看到,该结构根据《抗规》5.2.5条最小剪重比要求的Y方向地震力放大调整系数非常大,塔1和塔2分别为66.6和11。33多塔结构计算振型个数不够是计算异常的原因用户填写的计算振型个数为9个有效质量系数极小很多塔的地震剪力很小34仅计算9个振型,质量参与系数4%,地震力计算结果太小,按剪重比要求的放大系数达60计算足够的振型个数后结果正常35选择“程序自动确定阵型数”,结果正常计算足够的振型个数后结果正常36结论用户对多塔结构应关注质量参与系数的计算结果。大底盘多塔结构,底盘结构和上部分塔结构刚度差别较大,塔楼部分容易产生鞭梢效应,因此多塔结构的地震计算需要较多的计算振型个数才能达到质量参与系数90%的要求。如果填写的振型个数少,容易发生楼层地震剪力结果过小的问题,根据《抗规》最小剪重比的要求,就会形成较大的地震力放大系数,这种不正常的放大系数将造成配筋结果异常的状况。另一方面,地震力计算结果小达不到规范的要求,将造成设计不够安全的结果。37常见问题反应谱法竖向地震调整后内力较大?答:通常为不满足竖向地震底线值而导致调整系数过大所致。这时可以尝试增加振型数或采用RITZ向量法来解决。如果在软件中输入的地震影响系数αmax不是按规范取值而是按安评报告提供的数值输入,那么软件如何考虑剪重比?答:软件根据输入值与规范值的比例关系,对最小剪力系数进行放大。对于扭转效应明显并且周期大于3.5s的结构,软件如何考虑?答:如果勾选“扭转效应明显”参数,则按表中第一行数据取值。38位移比和位移角39位移比位移比是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求出的,位移比包括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层平均值的比值两项指标。由于规范关于位移比的计算均给出了在规定水平力作用下的规定,因此软件在规定水平力工况下输出位移比,其它地震工况仅输出位移角。对于风荷载,规范未作出位移比规定,考虑到之前的输出习惯,软件也输出了风荷载下的位移比,供参考。40位移图中的位移标注勾选右菜单中的“绘制最大最小层间位移”项,软件将对每层的最大层间位移所在的节点用红框标注,同时找出该层的最小层间位移所在节点用绿色框标注,并用绿色线条连接最大层间位移点和最小层间位移点。当位移比超限时,用户可通过措施减小该层的最大层间位移从而减小位移比数值41图形输出各工况下的竖向位移角在【设计结果】的【轴压比】、【剪跨比】菜单下设置了“竖向构件位移角”菜单,可输出平面上每根柱、每片墙两端节点的楼层位移角。42错层结构、坡屋面等情况的位移比计算对于错层结构、坡屋面等情况,存在楼层中竖向构件高度差异大的问题,直接采用竖向构件所在位置的位移进行统计将得到不合理的结果。因此软件会先过滤与层高差异大的竖向构件,再根据剩余竖向构件的实际高度与层高的比值关系对层间位移乘以调整系数,这样得到的位移比结果更符合实际。43多塔结构的位移比计算44在规定水平力下的位移比超限最大位移比发生在5层,打开5层平面,看到这是分开的多塔结构的平面,这种情况的位移比,应该各个分塔平面在各自的范围内计算位移比由于本次计算没有在划分多塔的模型下进行,输出的位移比是在整个平面进行的,这样的结果是不合理的。45对本工程进行多塔自动划分,并重新计算后得出的位移比大大减小。可以看出,最大位移比不再发生在5层,最大位移比由1.81、1.78降低到1.66、1.34。对于多塔结构,应该按照划分多塔以后的计算模型计算位移比46开大洞口的空旷平面的位移比计算整体指标按照强制刚性板假定模型计算的结果来看,最大位移比不再发生在10层,数值由1.66降低到1.28。因此对于开大洞口的空旷平面,可酌情参考强制刚性楼板假定下的计算结果47YJK围区统计功能的应用7层布置的是4个局部突出于6层的小屋,在位移比计算结果中输出7层在Y向考虑偏心的规定水平力下超限。在位移图菜单下查看6层平面的位移,可见其最大层间位移点和最小层间位移点连接在两个不同的局部平面节点上。这种局部突出部分的位移比计算不应在整层平面范围内进行,而应该各个局部平面在各自的范围内计算位移比。48位移比计算可采用围区统计的方式如图先用“选择显示”菜单选择局部平面,再用“统计当前”菜单对这个局部平面的各项指标计算,包括位移比的计算。操作在各局部突出部分逐个进行。用这种方式计算出的7层的位移比为1.06,比原来按照全层平面算出的位移比1.46大大减少。49软件可将强制刚性板假定的计算与非刚性板假定的计算集成进行规范要求的结构楼层位移比、结构周期比、层间刚度比等指标计算可在各层楼板刚性假定条件下计算;内力、配筋等计算均应在非强制刚性板的楼板实际状况下进行;实际应用中,常有用户搞不清楚哪些指标应在强制刚性板假定下进行,哪些不能在强制刚性板假定下进行,有的用户甚至采用全楼强制刚性板下的计算结果作为内力配筋的依据,造成不符合实际的设计结果。本软件可将这样的两次计算自动连续进行,对于楼层位移比、结构周期比等整体指标采用“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下的结果,对于其它内容采用非“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下的结果。50计算参数设置51以下指标采用刚性板模型下的计算结果1、层刚度(层间剪力与层间位移的比);软件对计算层刚度的层间剪力与层间位移均采用强刚模型下的地震力(但此时wzq.out中输出的是非强刚下的地震剪力)和位移结果计算。2、周期比;软件输出强刚模型下计算出的周期比。3、位移比和位移角;软件对水平地震力的位移取强刚模型下的结果,对计算位移比的地震指定水平力采用强刚模型下的结果。4、整体稳定验算;软件采用强刚模型下的地震力和位移计算整体稳定。5、图形中的位移标注;各地震计算工况的位移均采用强刚模型下的结果。52非强制刚性楼板模型计算结果的应用非以上提及的各种计算按照非强刚楼板模型输出,如倾覆计算、0.2V0调整等,各荷载工况内力、内力包络、截面配筋设计等都采用非强制刚性楼板模型的计算结果53对于一般平面尺寸不大、楼板上没有开大洞口的规则平面来说,采用强刚模型和非强刚模型的整体指标的结果相差不大;但是对于平面尺寸大、开大洞口等情况的非规则平面来说两种计算模型结果差别明显54宜采用强钢模型进行规范指标计算的模型强刚模型使层刚度变化55周期比软件在wzq.out文件中同时输出了强刚模型下的各周期振型和非强刚模型下的各周期振型,但是在周期比的输出结果中引用的是强刚模型下的结果。该值为0.95,其比按照非强刚模型计算的第1扭转周期(0.4026)/第1平动周期(0.4374)=0.92的值要大56强刚模型使位移比、位移角变化从对比结果可以看出,YJK2的地震位移、位移角、位移比输出的是强制刚性板模型的结果,比YJK1的非强刚模型明显减少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