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篇一:2021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新教师版八年级第一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如何使用天平:①注意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刻度范围;②测量时间尺的刻度线应接近被测对象,位置应对齐,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③阅读时,视线应垂直于直尺表面,观察点应对齐。不允许向上或向下看。21h=60min1分钟=60秒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和测量人员有关。减少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平均值,选择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错误和错误的区别:错误不是错误,错误不应该发生并且可以避免。错误总是存在的,无法避免。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常见的现象。在物理学中,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2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三、移动速度1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S计算公式:t口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口SS是速度的单位,符号是km/h或kmh-1,1m/S=3.6km/h。V二,变形:S=VT,t二。电视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机械运动。变速运动称为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速度是平的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距离/总时间。四、测量平均速度1.秒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旋转(开始);当第二次按下时,桌子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山^,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t第二章声现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也停止。听觉频率在20-20000次/秒之间。2到达人耳,使鼓膜振动,人们就会听到声音。气体、液体和固体可以发出声音,空气可以传播声音。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固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种速度为340米/秒或1224公里/小时,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八〃2。□声音特征.调整高度。当你用同样的力移动不同厚度的橡皮筋时,你会发现橡皮筋振动很快并发出声音。调整高度。结合这两种实验现象,你的共同结论是: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高音越高;频率越低,低音越低。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单位时间/秒的频率也记录为Hz。□3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45.区分音乐的三个要素:听声音和了解人——根据不同人的音色判断;大声叫喊——指响亮;高音歌唱家――指音调。合理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噪音的危害及控制1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2.人们的声音以分贝为单位分级;听力下限是为了保护听力,噪音不得超过;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三第三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摄氏温度。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被分成100等份。每个相等的部分称为1摄氏度。一个地方的温度是零下3摄氏度,意思是零下3摄氏度或零下3摄氏度3测量一一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温度计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膨胀和冷收缩来工作。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其测量范围,判断是否适合被测物体的温度;并识别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气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接触容器的底部或壁;将温度计的玻璃球浸入被测液体中一段时间,待温度计指示稳定后读数;读数时,玻璃气泡应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平齐。二、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晶体材料:海波、冰、石英晶体、非晶体材料: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盐、明矾、Nai、各种金属口熔化图象:熔融特性: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融特性:吸热,先软后稀,最后变成液体,温度继续升高。熔点:晶体熔化的温度。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保持吸收热量。凝固:定义:物质从液体到固体的变化称为凝固。凝固图象:凝固特性:固液共存、放热、恒温、连续还原。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冰点是相同的。三、汽化和液化①蒸发: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蒸发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发生的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称为蒸发。发影响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功能:蒸发和吸收热量(吸收外部或自身热量),并具有制冷功能。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液体沸腾的温度。腾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所有液体的沸点都随气压降低而降低,随气压升高而升高叫液化。方法:(1)降温;(2)压缩量。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功能:液化和放热四、升华和凝华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的过程。它吸收热量。容易升华的物质包括碘、冰、干冰、樟脑和钨。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口第四章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光源本身不发光,它不是光源。三种方法之一。早晨,太阳刚从地平线升起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这一现象表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4、应用及现象:①激光准直。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③日蚀和月食的形成:当地球位于中部时,可以形成月蚀。像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见位置3的日偏食和日环食。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口小孔被成像为一个倒置的真实图像,图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5、光速:真空中的光速C=3X10858真空中光速的3/4和玻璃中真空中光速的2/3。□二、光的反射.定义:当光从一种介质发射到另一种介质的表面时,部分光被反射回原始介质,称为光反射。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本身不发光物体把漫反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3.分类:(1)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平滑。使用方法:在阳光下观察平静的水面,尤其是明亮的水面。黑板的“反射”是由于镜面反射(2)漫反射:定义:物体表面发出的平行光被反射到不同的方向,每个光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条件:反射面不均匀。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功能:等尺寸、等距、垂直、虚拟图像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图像和物体的连接线垂直于镜子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像。改变光路。实像和虚像:2.球面镜: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凹面镜用途:太阳能灶、手电筒、汽车前灯。凸面镜用途:汽车后视镜1、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发生折射时,也必须发生反射。当光垂直于两种物质的界面传播的方向保持不变时。2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在光的折射现象中,介质的密度越小,光速越大,与法线形成的角越大。看着岸上的东西,它们似乎变得更高了。②筷子在水里似乎“坏了”。③幻景④虹篇二:2021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提纲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其他单位有:。1nm=m1km=m;1dm=m;1cm=m;1mm=m;1um=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标尺的使用法:①测量前请注意秤的尺寸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阅读时,视线应垂直于直尺表面,并直接面对刻度线。你不能向上或向下看。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时间单位还包括小时(H)和分钟(min)01小时=60分钟=60秒。这叫做错误,口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和测量人员有关。减少误差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二、运动的描述.运动是宇宙中最常见的现象,物理学上称之为机械运动。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叫做参照物。参考文献的选择:任何对象均可作为参考文献,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考文献(不能选择待研究对象作为参考文献)。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通常选择地面作为参考。选择不同的参考文献来观察同一个对象,结论可能会有所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三、移动速度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同样的时间是可以保证的。计算公式: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口(米/秒)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交通运输中常用做速度的单位,加/$二km/h。□这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的变化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第二章声学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所有发出声音的东西都在那里。用手按住音叉,发音也会停止。这一现象表明。听觉频率介于两者之间。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的形式传播,声波到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们就会听到声音。气体、液体和固体可以发出声音,空气可以传播声音。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丫液>丫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广播速度很快。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4回声是由。如果回声到达人耳,而不是原始声音声晚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m。:用途:回声可以用来测量海床的深度、冰山之间的距离和敌方潜艇的距离。在测量中,我们首先要知道声音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二、声音特征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语气:。当你用一张硬纸在梳齿上快速缓慢地划伤时,你会发现划伤很快调,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结合这两种实验现象,你的共同结论是音调与发声体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越;频率越低音调越。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时间/秒也记录为3、响度:。响度跟和距有关。物体在振动过程中,距离原始位置的最大距离称为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四三、声的利用声音(回声定位、声纳探测、超声波诊断);声音可以(清洗精细机械、超声碎结石、电动牙刷除牙渍)。四、噪音的危害及控制1、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噪音是指3、减弱噪声的方法:第三章国家变更一、温度1.定义:温度意味着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摄氏温度。②常用单位为摄氏度(℃)。规定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为0℃,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为100℃。它们被分成100等份,每等份称为1℃3、测量一一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温度计的原理:进行工作。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其外观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气泡应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平齐。2、熔化与凝固①熔化:定义:叫熔化。晶体物质:无定形物质:熔化图象:凝固图像:熔化特性:凝固特点:熔点:熔化的条件:(1)。(2)。三、汽化液化①汽化:定义:蒸发。定义:叫蒸发。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1);(2);(3)。定义:。沸点:。沸腾条件:(1)。(2)沸点与气压的关系:②液化:定义:叫液化。方法:(1)(2)四、升华和凝华①升华:定义:升华的例子:②宁化:定义:。宁化的例子:□第四部分光现象复习提纲一、光的线性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和萤火虫;人工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2.定律: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学习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进入人眼,人们可以看到光的直线传播。☆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以直线传播。4、应用及现象:①激光准直。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口黑色区域是阴影。③日食月食的形成④针孔成像:针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录,将针孔成像的现实转化为倒立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X108m/s=3X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X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3、分类:⑴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平滑。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⑵漫反射:□定义:物体表面发出的平行光被反射到不同的方向,每个光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条件:反射面不均匀。应用:不发光的物体可以从各个方向看到,因为光线在物体上扩散反射的缘故。练习:☆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缺点:黑板反射;城市高层建筑的玻璃幕墙和琉璃砖墙反射光线,造成光污染。☆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4、面镜:(1)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①像、物大小相等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作用:成像、改变光路实像与虚像:实像:实光练习的汇聚点形成的像:☆在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性时,我们经常使用平板玻璃、直尺和蜡烛进行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位置,以及图像和图像的比较物的大小。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折射光,入射光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到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似法线折射。当光线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到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这属于远射法线折射。光线从空气(或其他介质)垂直发射,折射角=入射角=0度。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拟图像中,看到的位置高于实际位置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口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线反射形成的虚拟图像,看到的鱼是由光线构成的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透镜及其应用综述概述2。透镜光学中心:(2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光通过光学中心的传播方向不变。聚焦(f):凸透镜可以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上,称为聚焦。焦距(f):从焦点到凸透镜光学中心的距离。典型光路口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如果在实验过程中,无论你如何移动光幕,都无法在光幕上获得图像,可能的原因如下:①蜡烛在焦点之内;②蜡烛的火焰在焦点上③蜡烛火焰、凸透镜和光幕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略大于焦距,成像距离远,灯具座的光幕无法移动到此位置。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的近像和远像变大,一倍焦距分为虚拟和真实,两倍焦距分为大小四、眼睛和眼镜.成像原理:物体发出的光通过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如透镜,在视网膜中形成一个倒置的缩小的真实图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并将该信号传输到大脑,以便人们能够看到物体。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五、显微镜和望远镜.显微镜:显微镜筒两端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功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称为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称为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通过物镜后成为放大的真实图像,这与投影仪的透镜成像相同;目镜的作用类似于普通的放大镜。再次放大图像。经过这两次放大,我们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2.望远镜:一种望远镜也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称为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称为物镜。我们能否清楚地看到一个物体对我们眼睛形成的“视角”的大小非常重要。虽然望远镜物镜形成的图像比原始物体小,但它非常接近我们的眼睛。随着目镜的放大,视角会变得非常大。第五部分质量密度复习提纲一、质量:1。定义:一个物体所含物质的量称为质量。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卜8,常用单位:t81^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个苹果约150g一头大象约6t一只鸡约2kg3、质量的口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变化,因此质量本身就是物体的一种属性。4、测量: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口第三部分:2022最新教师版第第八卷第1卷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如何使用天平:①注意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刻度范围;②测量时间尺的刻度线应接近被测对象,位置应对齐,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③阅读时,视线应垂直于直尺表面,观察点应对齐。不允许向上或向下看。21h=60min1分钟=60秒3误差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和测量人员有关。减少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平均值,选择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2、运动描述1.根据研究对象,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考对象(不能选择待研究对象作为参考对象)。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通常选择地面作为参考。选择不同的参考文献来观察同一个对象,结论可能会有所不同。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选定的参考,即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三、运动的快慢物体移动相同距离所需的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运动物体经过的距离。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速度,采用了“同时比较距离”的方法,即用物体运动的距离除以所用的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移动对象的速度时,可以确保相同的时间。s计算公式:t口式中:S——距离一一米(m);T——时间一一秒;V-速度-米/秒(M/s)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为米/秒,符号为米/秒或毫秒-1。每小时公里数通常用于交通运输ss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二,变形可得:s=vt,t=。tv.机械运动。变速运动称为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速度是平的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距离/总时间。四、测量平均速度.秒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旋转(开始);当第二次按下时,桌子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1^^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t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也停止。听觉频率在20-20000次/秒之间。2到达人耳,使鼓膜振动,人们就会听到声音。气体、液体和固体可以发出声音,空气可以传播声音。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固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种速度为340米/秒或1224公里/小时,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当声音延迟超过0.1秒时,人耳可以区分回声和原始声音。此时,障碍物与听者之间的距离至少为17米。用途:回声可以用来测量海床的深度、冰山之间的距离和敌方潜艇的距离。在测量中,我们首先要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量从声音到反射声音信号的时间t,求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然后声点距离物体s=VT/2。□二、声音的特性一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振动过程中与原始位置的最大距离称为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加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少声音的发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四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一一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一一指响度;高音歌手-指的是音调。三、声的利用声音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和能量。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噪声是指发声体不规则、无序振动产生的声音;环保角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干扰人们想要听到的声音的声音。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噪音不得超过50dB。□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第三章国家变更一、温度一2、单位:①在国际单位制中使用摄氏温度。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温度是100度,它们被分成100等份。每个相等的部分称为1摄氏度。一个地方的温度是零下3摄氏度,也就是零下3摄氏度或零下3摄氏度3、测量一一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使用前:观察其测量范围,判断是否适合被测物体的温度;并识别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气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接触容器的底部或壁;将温度计的玻璃球浸入被测液体中一段时间,待温度计指示稳定后读数;读数时,玻璃气泡应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平齐。二、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晶体材料:海波、冰、石英晶体、非晶体材料: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盐、明矾、Nai、各种金属口熔化图象:熔融特性: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融特性:吸热,先软后稀,最后变成液体,温度继续升高。熔点:晶体熔化的温度。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保持吸收热量。凝固:定义:物质从液体到固体的变化称为凝固。凝固图象:凝固特性:固液共存、放热、恒温、连续还原。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冰点是相同的。三、汽化和液化①蒸发: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蒸发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发生的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称为蒸发。影响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空气在液体表面的流动。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蒸发。沸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这叫做液化。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优点: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变更劳动合同协议 副本
- 2024年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医疗保障局选聘社会监督员笔试真题
- 2024年邳州市市属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 2024年柳州市市属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 2024年湖北省中医院招聘聘用工作人员真题
- 2024年安庆皖江中等专业学校专任教师招聘真题
- 2024年福建福清元载中学教师招聘真题
- 2024年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招聘真题
- 2024年安国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专任教师招聘真题
- 人教初中地理八下北京市海淀区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 (二模)衢州、丽水、湖州2025年4月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水下潜水艇课件
- 36 阶段统计项目风险管理表甘特图
- 第9课《木兰诗》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中央2025年中国日报社及所属事业单位招聘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成都市新都区教育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中小学教师笔试真题
- 2024年中能建投(六盘水)电力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食堂加工流程图(3)
- 喜庆中国风十二生肖介绍PPT模板
- YKK、YKK-W系列高压三相异步电动机
- 沟槽管件尺寸对照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