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考纲点击考向预测1.地壳物质循环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1.掌握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具体影响。2.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相互转化过程,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3.掌握地质构造的类型、判断。区别其形成的地貌类型,及其对找矿和工程建设的实践意义。4.掌握两种最基本的河流地貌——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分布及其对聚落和生产、生活的影响。一、知识梳理(一)、地壳的物质组成1.矿物(1)概念: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2)矿产:有用矿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就称为矿产。(3)存在形式:①气态:如天然气;②液态:如石油和天然汞;③固态:绝大多数矿物以固态形式存在。2.岩石(1)概念:岩石圈中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2)分类①岩石岩eq\b\lc\{\rc\(\a\vs4\al\co1(形成:炽热的岩浆冷凝而形成,分类\b\lc\{\rc\(\a\vs4\al\co1(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而成,如花岗岩,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如流纹岩、玄,武岩等))))②沉积岩eq\b\lc\{\rc\(\a\vs4\al\co1(形成:风化过程中产生的碎屑物,沉积、固结而形成的,岩石,特征\b\lc\{\rc\(\a\vs4\al\co1(具有层理构造,存在化石)),类型\b\lc\{\rc\(\a\vs4\al\co1(砾岩:以小砾石为主,砂岩:以砂粒为主,页岩:由细小的黏土颗粒组成,石灰岩:由化学沉积形成))))③变质岩eq\b\lc\{\rc\(\a\vs4\al\co1(概念: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举例\b\lc\{\rc\(\a\vs4\al\co1(大理岩←石灰岩,片麻岩←花岗岩,石英岩←砂岩,板岩←页岩))))(二)、地壳的物质循环1.地质循环(1)概念: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即地质循环。(2)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3)影响:岩石圈的诞生与消亡,大地的沧桑巨变及地壳物质形态的持续转化。2.岩石的转化[特别提示]判读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关系图的三个关注点(1)自岩浆始至岩浆终,且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岩。(2)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3)三大类岩石都可以在地下重熔再生,形成岩浆。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eq\o(。,\s\do4(,))(三)、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1.eq\a\vs4\al(内力,作用)eq\b\lc\{\rc\(\a\vs4\al\co1(能量来源: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2.eq\a\vs4\al(外力,作用)eq\b\lc\{\rc\(\a\vs4\al\co1(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3.内外力作用的关系:二者同时作用于地表。[特别提示]内、外力作用的关系(1)二者同时作用于地壳,从相反方向改变地表形态。内力作用塑造了地表形态,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外力作用不断对地表进行破坏,使得地表趋向于平缓。(2)在同一地区不同时期,或不同地区同一时期,可能会以某种作用占优势。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在地壳发展变化中起主导作用,但在一定的时间或地点,外力作用可能占优势,如河流或风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等eq\o(。,\s\do4(,))(四)、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这些板块处于相对运动状态,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2)eq\a\vs4\al(板块运动与,地形地貌)eq\b\lc\{\rc\(\a\vs4\al\co1(板块相撞挤压:海沟、岛弧和巨大的山脉、高原,板块张裂:裂谷、海洋))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概念:地壳运动引起岩石的变形、变位。(2)基本类型①褶皱eq\b\lc\{\rc\(\a\vs4\al\co1(形态\b\lc\{\rc\(\a\vs4\al\co1(背斜:岩层中央向上拱起,向斜:岩层中央向下弯曲)),地貌\b\lc\{\rc\(\a\vs4\al\co1(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向斜成山、背斜成谷))))②断层地貌:裂谷、陡崖、块状山地或高地、谷地或低地。3.火山、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1)火山喷发eq\b\lc\{\rc\(\a\vs4\al\co1(概念:岩浆喷出地表。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形式,与地表形态:熔岩物质的堆积常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多种火山地貌))(2)地震eq\b\lc\{\rc\(\a\vs4\al\co1(概念:大地由于构造运动而快速震动称为地震。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形式,地震与地表形态: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方法]区分背斜和向斜的方法(1)当岩层形态完整时,即内力作用突出,而外力作用不显著时,可直接根据岩层的弯曲方向判断地质构造。(2)当岩层形态不完整时,可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岩层较老,这是判断背斜和向斜最科学的依据。(五)、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1.流水作用(1)侵蚀地貌:沟谷、喀斯特地貌(溶洞、峰林、石林)。(2)沉积地貌: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扇。2.风力作用eq\b\lc\{\rc\(\a\vs4\al\co1(侵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风蚀洼地、风蚀沟,谷、裸岩荒漠、戈壁,沉积地貌——沙丘、沙垄、黄土))[提醒]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影响的差异河流的侵蚀地貌对聚落没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河流堆积地貌对聚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易形成聚落。二、要点讲解(一)、eq\a\vs4\al(三大类岩石及地表物质循环)1.三大类岩石分类形成特点常见岩石有用成分举例岩浆岩喷出岩岩浆在地下巨大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有流纹或气孔构造玄武岩流纹岩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侵入岩岩浆在地下巨大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岗岩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成碎屑物质,再经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起来,经过压紧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具层理构造,含有化石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变质岩原有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作用下,使原来的成分、性质发生改变片理构造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是钢铁工业重要原料[温馨提示]化石的地质意义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在不同的地质年代和地理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化石不同,而且具有不可逆性。化石在地质学上的意义,一是可以确定地层的顺序和时代;二是能够帮助推测古地理环境。2.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号码原物质地质作用生成物质①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②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沉积、固结成岩)沉积岩③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变质作用(温度、压力)变质岩④各类岩石重熔再生作用岩浆(2014·济南二模)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1)~(2)题。(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A.② B.③C.④ D.⑤(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A.Ⅰ——① B.Ⅱ——③C.Ⅲ——⑤ D.Ⅰ——⑥解析:理解各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是判读地壳物质循环规律的关键。第(1)题,根据地壳物质循环规律,结合图,可知②代表重熔再生作用,③代表岩浆活动,④代表地壳运动,⑤代表变质作用,昆仑玉和大理岩都是变质作用形成的。第(2)题,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是古生物死之后其遗体保留在沉积环境中,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而形成的。答案:(1)D(2)A本题组关键是理解两类岩浆岩的区别。岩浆岩分为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它们均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侵入岩是由地下岩浆上升到一定部位(但未到地表)侵入到围岩中,停留在地下缓慢冷却、凝固而成,其矿物结晶颗粒较大;喷出岩是由岩浆直接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其特点是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流纹或气孔。(二)、eq\a\vs4\al(内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表现形式地壳运动水平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了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及谷地垂直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岩层隆起和凹陷;地势的起伏和海陆变迁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地震地表下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震动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学法点击]地壳运动的分析方法运动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运动方向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对地形的影响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举例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相互关系①它们相伴发生;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③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读图,指出图示地区板块界线的位置,分析该地区多火山的原因。解析:板块的分界线主要有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两大类型。生长边界多分布在海洋里,最可能形成海岭,从图示海洋等深线中可以发现没有海岭分布;消亡边界线上往往多海沟、岛弧和褶皱山脉,结合图中陆上多山地和海洋多带状深槽可判断为消亡边界,海岸线附近沿2000~3000米等深线外为深海沟,即板块的分界线。海沟、岛弧和褶皱山脉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时,大洋板块向下俯冲形成的,并且多火山、地震。答案:界线:陆地西南海岸线附近(2000~3000米等深线)的海沟。原因:大洋(西南侧的)板块俯冲到大陆(东北侧的,或美洲)板块之下(或答两侧的板块互相挤压),导致这里多火山。[误区警示]几个在考试中极易出错的地方:(1)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东南亚、小亚细亚半岛、太平洋西部岛弧链属于亚欧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马达加斯加岛属于非洲板块。(2)冰岛: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3)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三)eq\a\vs4\al(地质构造与地形)1.褶皱和断层的对比分析地质构造褶皱断层判断方法从形态上背斜向斜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方法技巧]根据图表资料(如地质剖面图等)判断地质构造类型(1)区分背斜和向斜构造时,不应单纯的从形态上来判断,而应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方面进行研究。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例如:下图中A为背斜,而B为向斜。(2)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错动、位移则不是断层而仅为断裂(地质学上将这类断裂称为节理)。2.地质构造的应用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具体如图所示:(2013·北京文综卷)读下图,回答第(1)~(2)题。(1)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①苏②湘③滇④新⑤桂⑥内蒙古A.①②B.③④C.③⑤D.⑤⑥(2)图中()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解析:解本题组的关键是利用图例,明确地层顺序以及地质构造的特点。第(1)题,峰林属于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石灰岩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要形成这样的地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可溶性石灰岩,二是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所以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新、内蒙古气候干旱,苏、湘石灰岩分布少,故③⑤正确。第(2)题,甲乙距离较近,而乙地侵蚀到砂岩,上覆石灰岩已经被侵蚀掉,故A项错误。乙处是流水侵蚀形成的谷地,故B项错误。丙处在背斜顶部附近,岩层破碎,地势较陡,容易出现滑坡,故C项正确。丁处是向斜山,故D项错误。答案:(1)C(2)C判读地质剖面图的基本方法地质剖面图是按一定比例尺绘制的,用来表示地质剖面上的地质现象及其相互关系。判读剖面图时,首先要注意查看不同岩层的特征,层状分布明显的为沉积岩,贯穿沉积岩层且延伸到地壳深处的为岩浆岩;其次要认真查看岩层的弯曲状况和岩层分布的连续性,并据此判断地质构造的类型,不能简单地根据地表形态确定地质构造;再次要辩证地认识地质构造的影响和现实意义,如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但背斜中并不都储有油;向斜可能成为谷地,也有可能成为山地。(四)eq\a\vs4\al(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不同性质的外力作用因其作用过程和强度不同,对地貌的影响和主要分布区也有很大差别。具体分析如下表: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风化作用破坏地表岩石,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普遍侵蚀作用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沟谷、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等干旱地区流水侵蚀冲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沟壑纵横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溶蚀形成溶洞及地下暗河、漏斗等河流流经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地区侵蚀作用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峡湾高山和高纬度冰川地区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海蚀柱、海蚀拱桥等海蚀地貌滨海地带搬运作用风力搬运“飞沙走石”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海滨地区作用强烈流水搬运“泥沙俱下”在湿润、半湿润地区明显冰川搬运物质迁移冰川活动地区海浪搬运海滨地区堆积作用冰川沉积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具有分选性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区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风力沉积形成沙丘、沙垄和黄土堆积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海浪沉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滨海地带例4(2013·福建文综卷)右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1)~(2)题。(1)该沙丘位于()A.冲积扇 B.洪积平原C.三角洲 D.河漫滩(2)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A.① B.②C.③ D.④解析:提取关键信息和读懂景观图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第(1)题题目中关键信息是“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根据河流堆积地貌的成因和分布可知,宽谷中分布的河流堆积地貌类型只能是河漫滩。冲积扇多位于河流的出山口处,三角洲位于入湖口或入海口处,图中沙丘地势高,坡度大,不属于洪积平原,因此可以排除A、B、C三项。第(2)题,沙丘是“爬升沙丘”,又是河流的堆积作用形成的,外力作用必然是由河水向河岸一侧作用。从景观图中可以看出沙丘剖面的形状。③的坡度及形状符合景观图的情况。答案:(1)D(2)C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分析某一地域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往往可以综合许多因素。(1)气候因素:主要从气温与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①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②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主要表现为流水侵蚀、搬运、沉积作用。(2)地质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形地势两个方面的影响。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地势较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地势较低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地势差异较大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3)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生物风化作用显著。[规律整合]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表现(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③高山地区冰川作用显著,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④沿海地区海浪作用显著,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③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课时作业(五)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一、单项选择题读下列甲、乙两图,回答1~2题。1.甲图中与③所示的地质作用相同的箭头是()A.① B.②C.⑤ D.⑥2.乙图中若沿⑦处向下钻探100米,发现地层由黏土、淤泥、岩石等物质组成,岩石中含芦苇化石。该岩石属于甲图所示的()A.A类岩石 B.B类岩石C.变质岩 D.难以判别解析:分析甲图,由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可推断出图中A代表岩浆岩、B代表沉积岩,③和⑥所表示的内容都指向变质岩,作用相同;分析乙图,⑦处主要发生的是沉积作用,而且含有化石,应属于沉积岩,故对应甲图中的B类岩石。答案:1.D2.B(2014·郑州模拟)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28千米。猴子沟风景区内部资源是一个有机组合整体,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等(下图)。读图回答3~4题。3.图示地区属于我国的()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解析:根据“贵阳”“沟谷、峰林、峰丛、天坑”等文字信息及地貌特征示意图可以推断该地区位于云贵高原。答案:D4.图示地区主要的岩石类型和该处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岩浆岩、风力侵蚀 B.岩浆岩、流水堆积C.沉积岩、冰川侵蚀 D.沉积岩、流水侵蚀解析:该地区地貌为喀斯特地貌,该地貌在石灰岩广泛分布地区发育而成,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流水侵蚀。答案:D(2014·宿迁模拟)下图为某地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M小板块属于()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C.非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6.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A.陆地区域边界 B.板块消亡边界C.海洋区域边界 D.板块生长边界解析:5题,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6题,根据图中板块运动方向可以判断,该边界为板块生长边界。答案:5.B6.D下图中沉积岩的形成符合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的规律。读图,回答7~8题。7.该地形为()A.向斜成山 B.向斜成谷C.背斜成谷 D.背斜成山答案:D8.形成图示地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地壳运动B.岩浆活动C.侵蚀作用D.堆积作用答案:A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9~10题。9.下列地质事件由先到后发生的顺序为()①断层的发生②砂岩沉积③页岩沉积④岩浆的侵入⑤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的侵蚀作用A.⑤③②④① B.③②①④⑤C.①②③④⑤ D.⑤③④②①10.下列关于图中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页岩因属于变质岩而不可能含有化石B.花岗岩属于喷出岩,砂岩属于沉积岩C.图中断层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D.从地壳运动角度分析,该地地壳一直是上升隆起的解析:9题,读图可知,图中断层的存在使得花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均呈不连续分布,由此可判断断层的发生是最晚的,排除B、C;读图可知,花岗岩的侵入使得砂岩呈不连续分布,由此可判断砂岩沉积早于岩浆的侵入,排除D;综上,故选A。10题,页岩属于沉积岩,排除A;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排除B;石灰岩顶部存在的侵蚀面说明石灰岩层出露于地表,而现在深埋于地下,由此可判断该地地壳存在一个下沉的过程,排除D;综上,故选C。答案:9.A10.C入海河流三角洲的土地利用类型受河流淡水和海洋咸水的共同影响。某三角洲面积增长较快,该三角洲地区2007年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如下表所示。完成11~12题。旱地林草地盐荒地滩涂其他合计占总面积比例(%)171232182110011.该三角洲地区最有可能位于图中的()A.甲 B.乙C.丙 D.丁解析:三角洲地区有旱地说明是甲、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0807-2025绵羊精料补充料
- 2025四川航空科瑞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滑雪儿童美术课件
- 2025陕西榆林大唐陕西府谷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毕业生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江西新鸿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招聘治安巡逻防控人员1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湘教版小学美术说课课件
- 液压系统元件试验工实操任务书
- 小学生课件故意绊倒事件
- 印章刻字人员应急处置分析及对策
- 小学生课件封面背景
- 天翼云从业者题库练习测试题附答案
- 疫苗管理规范课件
- 民丰县瑞安矿业投资有限公司民丰县卧龙岗年处理30万吨锑矿选厂及尾矿库建设项目报告书
- 山东济宁历年中考作文题(2004-2024)
- 合同债权转让及违约金协议
- 餐饮业员工考勤制度
- 售后服务电话回访管理办法
-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与兴趣
- 北森高管测评试题及答案
-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数学上册竖式计算100道
- DBJ50-T-098-2019 城市绿化养护质量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