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学中药学1第九章清热药第九章清热药2清热药目的要求1.掌握清热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栀子★★:芦根、天花粉、夏枯草★:竹叶、淡竹叶、决明子清热药目的要求1.掌握清热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3
含义
凡以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性能功效
清热药的药性寒凉,具有清热泻火、燥湿、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功效。
适应范围
本类药物主要用于温热病高热烦渴、湿热泻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里热病证。清热药概述含义
凡以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4
分类
针对热证的不同类型,并根据药物的功效,将清热药分为以下五类:
1.清热泻火药:功能清气分热,用于高热烦渴等气分实热证;
2.清热燥湿药:功能清热燥湿,用于泻痢、黄疸等湿热病证;
清热药概述分类
针对热证的不同类型,并根据药物的功效,将清热药分53.清热凉血药:功能清解营分、血分热邪,用于吐衄发斑等血分实热证;4.清热解毒药:功能清解热毒,用于痈肿疮疡等热毒炽盛的病证;
5.清虚热药:功能清虚热、退骨蒸。用于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等证。清热药概述3.清热凉血药:功能清解营分、血分热邪,用于吐衄发斑等血分实6
配伍方法
1.使用清热药首先要辨别热证虚实,实热证有清热泻火、清营凉血、气血两清的用药不同;虚热证用药又有清热凉血、养阴透热及滋阴清热凉血除蒸之别。
2.要注意有无兼证,如兼有表证者,当先解表然后清里,或与解表药同用,以期表里双解;若里热积滞者,则应配泻下药。
清热药概述配伍方法
1.使用清热药首先要辨别热证虚实,实热证有清7
使用注意
1.本类药物,药性寒凉,易伤脾胃,凡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慎用;
2.热证易伤津液,苦寒药物又易化燥伤阴,故阴虚患者亦当慎用;
3.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禁用清热药。清热药概述
使用注意
清热药概述8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9
含义:本类药物性味多苦寒或甘寒,清热力强,用以治疗火热较盛的病证。功效: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
适应范围:
1.主治热病邪入气分而见高热、口渴、汗出、烦躁、或神昏谵语,脉象洪大等气分实热证。
2.本类药物各有不同的作用部位,分别适用于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引起的脏腑火热证。
配伍方法
体虚而有里热证时,应注意扶正祛邪,可配伍补虚药同用。第一节清热泻火药概述含义:本类药物性味多苦寒或甘寒,清热力强,用以治疗火热较盛10源于《本经》
石膏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分布极广,几乎全国各省区皆有蕴藏,主产于湖北、甘肃及四川,以湖北应城产者最佳。全年可挖。研细生用或煅用。【处方用名】石膏、生石膏、煅石膏、熟石膏。药物基原石膏★★★源于《本经》
石膏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11石膏石膏12煅石膏煅石膏13石膏★★★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本品辛甘大寒,善清气分实热、肺胃实火而除烦渴,兼解肌表之热。肺胃气分实热证,当为首选之品。【功效】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石膏★★★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辛、甘,大寒。归14石膏★★★应用
1.温热病气分实热证。本品辛甘性寒,辛以解肌退热,寒能清热泻火,甘寒除烦止渴,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治疗温热病气分实热,症见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者,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2.肺热喘咳证。本品辛寒入肺经,有清泄肺热,止咳平喘之功。配麻黄、杏仁,可治疗肺热喘咳。石膏★★★应用1.温热病气分实热证。15石膏★★★应用
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本品功能清泻胃火,可用治胃火上攻之牙龈肿痛,常配伍黄连、升麻等药,如清胃散;若治胃火头痛,可配川芎,如石膏川芎汤。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本品火煅外用,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等作用。石膏★★★应用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16石膏★★★应用【用法用量】
煎服,15~60g,宜打碎先煎。内服宜生用,外用宜火煅研末。【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石膏★★★应用【用法用量】
煎服,15~60g17石膏★★★现代研究一、化学成分:生石膏的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CaSO4·2H2O)。二、药理作用:石膏退热作用的实验,结论不甚一致。近来报道石膏及白虎汤对内毒素发热有明显的解热效果,并可减轻其口渴状态。在体外培养上,石膏的Hank液能增强家兔肺泡巨噬细胞对白色葡萄球菌及胶体金的吞噬能力,并能促进吞噬细胞的成熟。石膏能缩短血凝时间,促进胆汁排泄,并有利尿作用。石膏★★★现代研究一、化学成分:生石膏的主要成分为含水18石膏★★★现代研究1.退热:石膏120g,麻黄、桂枝各3g。研末,1日量,水煎多次分服。
2.治疗流行性感冒:将生石膏捣烂放入瓷器皿或新药锅内,加入水500ml左右,共煎4次,每次煎煮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药液可以加糖。用量:1岁以上每天200g,1岁以下每天用100g。
石膏★★★现代研究1.退热:石膏120g,麻黄、桂19石膏★★★药性性味:甘、辛,大寒归经:归肺、胃经功效应用清热泻火温热病气分湿热证肺热喘咳证用法用量:生石膏煎服,15-60g,宜先煎。煅石膏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患处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胃火牙痛、头痛除烦止渴消渴证敛疮生肌收湿止血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石膏药性性味:甘、辛,大寒归经:归肺、胃经功效应用清热泻火温20知母★★★古籍摘要源于《本经》
《本经》:“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用药法象》:“泻无根之肾火,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热,滋化源之阴。”
《本草纲目》:“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而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
知母★★★古籍摘要源于《本经》
《本经》:“21知母★★★药物基原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知母的根茎。主产于河北、山西及东北等地。春、秋季均可采挖,除去茎苗和须根晒干为毛知母,剥去外皮晒干者为知母肉。切片入药,生用或盐水炒用。本品又名盐知母。【处方用名】
知母、肥知母、光知母、知母肉、盐知母。知母★★★药物基原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知母的22知母★★★知母★★★23毛知母毛知母24知母肉知母肉25知母★★★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功效】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知母★★★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苦、甘,寒。26知母★★★应用1.热病烦渴。
本品甘寒质润,善清肺胃气分实热,而除烦止渴。常与石膏相须为用,如白虎汤。2.肺热咳嗽。
本品主如肺经而长于泻肺热、润肺燥,用治肺热咳嗽,常配贝母,如二母散。知母★★★应用1.热病烦渴。27知母★★★应用3.骨蒸潮热。本品又能滋肾阴、润肾燥而退骨蒸,故有滋阴降火之功。常配伍黄柏、生地等药,如知柏地黄丸。4.内热消渴。本品性甘寒质润,能泻肺火、滋肺阴,泻胃火、滋胃阴,泻肾火、滋肾阴,可用治阴虚内热之消渴证,常配天花粉、葛根,如玉液汤。5.肠燥便秘。本品有滋阴润燥,可用治阴虚肠燥便秘。知母★★★应用3.骨蒸潮热。本品又能滋肾阴、润肾燥28知母★★★应用【药性说明】
知母苦寒清泄,多液而润,善清上中下三焦之热而滋阴润燥。凡肺胃肾阴虚火旺之证,均为常用之品。【用法用量】
煎服,6~12g。清热泻火宜生用;滋阴降火宜盐水炙用。【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之弊,故脾虚便溏者不宜用。知母★★★应用【药性说明】
知母苦寒清泄,多29知母★★★鉴别用药
知母与石膏鉴别:
二者皆性寒、归肺胃经,均能清热泻火,都能用治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两者常相须为用。同时,二者皆可用治肺热咳嗽。不同之处在于:
石膏──重在清解,长于清泻肺胃实火。煅后外用能清热收敛。
知母──重在清润,偏于滋润肺胃之火燥,并长于滋肾泻火,又能润燥通便。知母★★★鉴别用药知母与石膏鉴别:
二者皆性30知母★★★现代研究
本品根茎含多种甾体皂甙,并含多量的粘液质。知母动物实验证明有明显的解热、祛痰、利尿、降血糖作用,煎剂对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知母★★★现代研究本品根茎含多种甾体皂31知母★★★药性性味:苦、甘,寒归经:归肺、胃、肾经功效应用清热泻火热病烦渴肺热燥咳用法用量:煎服,6-12g。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脾虚便溏者不宜用骨蒸潮热生津润燥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知母药性性味:苦、甘,寒归经:归肺、胃、肾经功效应用清热泻火32芦根★★药物基原
源于《别录》
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芦苇Phragmitescommunis(L.)Trin.的地下茎。我国各地均有分布。春末夏初或秋季均可采挖,除去泥土、须根,剥去皮膜,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用。本品又名干芦根、鲜芦根。【处方用名】
芦根、干芦根、鲜芦根、苇根、苇茎(原为芦苇之地上茎,现用根茎,效同)。芦根★★药物基原源于《别录》
为禾本科多年33芦根★★芦根★★34芦根★★芦根★★35芦根★★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胃经。【功效】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芦根★★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甘,寒。归36芦根★★应用
1.热病烦渴。本品甘寒质轻,能清透肺胃气分实热,并能养阴生津,止渴除烦,而无恋邪之弊。2.胃热呕逆。本品能清泄胃热而降逆止呕,常与竹茹、姜汁等同用,如芦根饮子。3.肺热咳嗽,肺痈吐脓。本品清透肺热,祛痰排脓。治肺痈吐脓,多配伍薏苡仁、冬瓜仁同用,如苇茎汤4.热淋涩痛。本品又有利尿作用,配伍白茅根、车前子等治小便短赤、热淋涩痛。芦根★★应用1.热病烦渴。本品甘寒质轻,能清透肺37芦根★★应用【药性说明】
本品甘寒清润,主清肺胃气分之热而生津润燥,且清淡不腻,生津而无敛邪之弊。故凡肺胃内热津伤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者,均可应用。【用法用量】
煎服,干品15~30g,鲜品30~60g。鲜芦根清热生津、利尿之效佳,干芦根则次之。【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服。芦根★★应用【药性说明】
本品甘寒清润,38天花粉★★药物基原
源于《本经》
为葫芦科多年生宿根草质藤本植物栝蒌或双边栝楼的干燥块根。产于我国南北各地。秋冬季采挖,切成段、块、片,晒干。【处方用名】
天花粉、花粉、栝蒌根。天花粉★★药物基原源于《本经》
为39栝楼(雄花)栝楼(雄花)40栝楼(雌花)栝楼(雌花)41天花粉药材天花粉药材42天花粉★★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功效】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天花粉★★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甘、微43天花粉★★应用
1.热病烦渴。本品甘寒,善清胃热而养胃阴,有生津止渴之效。
2.肺热燥咳。本品能清肺热而润肺燥。用治燥热伤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等肺热燥咳证,可配天冬、麦冬、生地等药用,如滋燥饮。天花粉★★应用1.热病烦渴。44天花粉★★应用3.内热消渴。
本品善清肺胃热、生津止渴,可治积热内蕴,化燥伤津之消渴证,常配麦冬、芦根、白茅根等药用。4.疮疡肿毒。
本品既能清热泻火而解毒,又能消肿排脓以疗疮,用于疮疡初起,热毒炽盛者,未成脓使之消散,脓已成可溃疮排脓,常与金银花、白芷、穿山甲等同用,如仙方活命饮。天花粉★★应用3.内热消渴。45天花粉★★应用【药性说明】
本品甘寒清润,善清肺胃之热而生津润燥,凡肺胃津伤内热之证,均为常用。此外,又能消肿排脓以疗疮痈。【用法用量】
煎服,10~15g。【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楼的块根入药,故不宜与乌头同用。天花粉★★应用【药性说明】
本品甘寒46天花粉★★鉴别用药天花粉与芦根鉴别:
二者皆味甘性寒凉,均能清热生津、除烦止渴,都可用治热病伤津,烦热口渴、舌燥少津,以及肺热咳嗽。不同之处在于:
芦根──清热之力较强,又能清肺祛痰排脓、清胃止呕,兼能清热利尿、透疹。
天花粉
──则生津之力为优,阴虚内热、消渴多饮者天花粉多用。同时,天花粉又能清肺润燥、解毒消痈。天花粉★★鉴别用药天花粉与芦根鉴别:
二者皆47竹叶★概况为禾本科常绿乔木或灌木淡竹的叶。其卷而未放的幼叶,称竹叶卷心。产于长江流域各省。随时可采,宜用鲜品。清热泄火,除烦、生津、利尿。竹叶★概况为禾本科常绿乔木或灌木淡竹的叶。其卷48淡竹叶★药物基原源于《本草纲目》
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gracileBrongn.的叶。主产于长江流域至南部各省。夏季采收,晒干,切段生用。【处方用名】
淡竹叶、竹叶麦冬。淡竹叶★药物基原源于《本草纲目》
为禾49淡竹叶★淡竹叶★50淡竹叶★淡竹叶★51淡竹叶★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药性说明】
本品甘淡渗利,性寒清降,善导心与小肠之火下行而利尿通淋。【功效】
清热泻火,除烦,利尿。淡竹叶★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甘、淡,寒。归心52淡竹叶★应用
1.热病烦渴。本品甘寒,功能清心泄热,除烦止渴。用治热病伤津,心烦口渴,常配石膏、芦根等药;或配黄芩、知母、麦冬等,如淡竹叶汤。
2.口疮尿赤、热涩淋痛。本品甘淡性寒,功能清心降火,渗湿利尿。【用法用量】
煎服,10~15g。淡竹叶★应用
1.热病烦渴。本品甘寒,功能清心泄热53鸭跖草概况为鸭跖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鸭跖草的全草。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切段用。清热泄火,解毒,利水消肿。鸭跖草概况为鸭跖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鸭跖草的全草54源于《本经》
《本经》:“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疮鼻,白癞赤癞疮疡。”
《药类法象》:“治心烦懊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而小便不利。”《本草衍义补遗》:“泻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热厥心痛,解热郁,行结气。”
栀子★★★古籍摘要源于《本经》
《本经》:“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55
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植物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Ellis的成熟果实。产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秋冬采收。生用、炒焦或炒炭用。本品又名山栀子、山栀、黑山栀。【处方用名】
栀子、山栀、山栀子、山栀皮、山栀仁、炒山栀、焦山栀、黑山栀。栀子★★★药物基原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植物栀子Gardeniajasmin56栀子★★★栀子★★★57栀子栀子58【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肺、三焦经。【功效】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焦栀子:凉血止血栀子★★★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肺、三焦经。栀子★★★591.热病心烦。本品苦寒清降,清泻三焦火邪,有清心除烦之效,为治热病心烦、燥扰不宁之要药。如黄连解毒汤。2.湿热黄疸。本品能清利肝胆湿热而退黄疸,常配茵陈、大黄等药用,如茵陈蒿汤。3.血淋涩痛。本品善清利下焦湿热而通淋,清热凉血以止血,故可治疗血淋涩痛或热淋证。栀子★★★应用1.热病心烦。本品苦寒清降,清泻三焦火邪,有清心除烦之效,为60应用4.血热吐衄。本品功能清热凉血,可用治疗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证。5.目赤肿痛。本品清泻三焦火邪,可治肝胆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常配大黄用,如栀子汤。6.火毒疮疡。本品功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可用于火毒疮疡,红肿热痛。栀子★★★应用应用4.血热吐衄。本品功能清热凉血,可用治疗血热妄行61【药性说明】
栀子苦寒清降,通利下行,善导心肺三焦之热下行而利小便,有良好的清热除烦,解毒除湿之功,适于热病心烦、血分热毒、下焦湿热等证。【用法用量】
煎服,5~10g。栀子皮(果皮)偏于达表而去肌肤之热;栀子仁(种子)偏于走里而清里热。生用走气分而泻火;炒黑则入血分而止血。【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不宜用。栀子★★★应用【药性说明】
栀子苦寒清降,通利下行,善导心肺三焦之热62
本品含栀子素、栀子甙、去羟栀子甙和藏红花素、藏红花酸、熊果酸等。栀子煎剂及醇提取液有利胆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并能降低血中胆红素,可促进血液中胆红素迅速排泄。对溶血性链球菌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有解热、镇痛、镇静、降压及止血作用。
栀子★★★现代研究本品含栀子素、栀子甙、去羟栀子甙和藏红花素、63
1.治疗冠心病:栀子、桃仁各12g,加炼蜜30g,调成糊状,摊敷在心前区,面积约7×15cm,用纱布敷盖。初每日换药1次,2次后7日换药1次,6次为1疗程。
2.治疗小儿发热:生栀子9g,研碎,浸入少量的70%酒精或白酒中30~60分钟,取浸泡液与适量面粉和匀,做成4个如5分镍币大小的面饼,临睡前贴压于患儿涌泉穴(双),内关穴(双),外敷纱布,再用胶布固定,次晨取下,以患儿皮肤呈青蓝色为佳。栀子★★★现代研究1.治疗冠心病:栀子、桃仁各12g,加炼蜜30g,调成64栀子★★★药性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肺、三焦经功效应用泻火除烦热病心烦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不宜用凉血止血血涩淋痛血热吐衄清热利湿湿热黄疸凉血解毒火毒疮疡,目赤肿痛栀子药性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肺、三焦经功效应用泻火除烦热65源于《本经》
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夏枯草PrunellavulgarisL.的果穗。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夏季当果穗半枯时采收,晒干。药物基原夏枯草★★源于《本经》药物基原夏枯草★★66夏枯草★★夏枯草★★67夏枯草夏枯草68【性味归经】
苦、辛,寒。归肝、胆经。【功效】
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夏枯草★★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苦、辛,寒。归肝、胆经。夏枯草★★69
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本品苦寒主入肝经,功能清泄肝火,消肿止痛,又肝火得清,则阴血上荣,故兼养肝明目之效。
2.瘰疬瘿瘤。本品辛以散结,苦以泄热,主入肝经,有良好的清肝散结之效。用于肝郁化火,痰火凝聚,结于颈项,而致瘰疬、瘿瘤等病证。3.乳痈肿痛。本品能清热泻肝火,又能散结消肿,可治乳痈肿痛,常与蒲公英同用。夏枯草★★应用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本品苦寒主入肝经,功能清70【药性说明】
本品辛散苦泄,性寒清热,独入肝经,功能清肝火,益肝阴,长于明目,兼可散结。为肝火内盛、瘰疬痰核要药。【用法用量】
煎服,10~15g,或熬膏服。【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者慎用。夏枯草★★应用【药性说明】
本品辛散苦泄,性寒清热,独入肝经,功能清71夏枯草★★药性性味:辛、苦,寒归经:归肝、胆经功效应用清热泻火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熬膏服使用注意:脾胃寒弱者慎用散结消肿瘰疬、瘿瘤乳痈肿痛明目夏枯草药性性味:辛、苦,寒归经:归肝、胆经功效应用清热泻火目72
源于《本经》
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决明CassiaobtusifoliaL.或小决明CassiatoraL.的成熟种子。主产于安徽、广西、四川、浙江、广东等省,南北各地均有栽培。秋季采收,晒干,打下种子,生用或炒用。本品又名草决明。【处方用名】决明子、草决明。药物基原决明子★源于《本经》
药物基原决明子★73决明★决明★74小决明小决明75决明子决明子76【性味归经】
甘、苦、咸,微寒。归肝、肾、大肠经。【药性说明】
本品甘凉清润,既能清肝热,又能益肝阴,长于明目。入大肠兼可润肠通便。为目疾要药。【功效】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决明子★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甘、苦、咸,微寒。归肝、肾、大肠经。决明77
1.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2.头痛,眩晕。本品苦寒入肝,既能清泻肝火,又兼能平抑肝阳,故可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常配伍菊花、夏枯草等药。3.肠燥便秘。本品性质凉润,又有清热润肠通便之效。决明子★应用1.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决明子★应用78【用法用量】
煎服,10~15g,用于通便不宜久煎。【使用注意】
气虚便溏者不宜应用。决明子★应用【用法用量】
煎服,10~15g,用于通便不宜久煎。决79药名共性个性作用特点其他功效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辛甘大寒,清热泻火力强,重在清解,清热之中并能解肌,偏重于清泻肺胃实火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知母苦甘性寒质润,善于滋阴润燥,重在清润,清热之中并能清润,偏重于滋润肺胃之燥长于滋肾降火芦根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清热之力较天花粉为强清肺祛痰排脓、清胃止呕、清热利尿天花粉生津之力为优清肺润燥、消肿排脓夏枯草清肝明目、降血压清肝火之力较强散结消肿决明子明目之力较强润肠通便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凉血止血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清热泻火药功用归纳小结表药名共性个性作用特点其他功效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辛甘大寒,80第二节清热燥湿药第二节清热燥湿药81主要内容★★★: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苦参★:秦皮、白鲜皮第二节清热燥湿药主要内容★★★:黄芩、黄连、黄柏第二节清热燥湿药82第二节清热燥湿药概述含义:性味苦寒,清热之中燥湿力强,主要用于湿热证的药物。适用范围:湿温或暑温夹湿,湿热蕴结脾胃,湿热蕴滞大肠,湿热蕴蒸肝胆,湿热下注,湿热流注关节,湿热浸淫肌肤。使用注意:本类药物苦寒性大,燥湿力强,过服易伐胃伤阴,故一般用量不宜过大。凡脾胃虚寒,津伤阴损者应慎用。第二节清热燥湿药概述含义:性味苦寒,清热之中燥湿力83黄芩★★★药物基原源于《本经》
为唇形科多年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的根。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及陕西等地。春秋两季采挖。除去残茎、须根,晒干。蒸透或开水润透切片。生用,酒炙或炒炭用。【处方用名】
黄芩、枯黄芩、枯芩、片黄芩、片芩、子黄芩、子芩、条黄芩、条芩、嫩黄芩、嫩芩、酒黄芩、黄芩炭。黄芩★★★药物基原源于《本经》
为唇形科多年草本植84中药学课件(清热药1)85中药学课件(清热药1)86黄芩★★★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苦,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黄芩★★★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苦,寒。归肺、胆、87黄芩★★★应用1.湿温,暑湿,胸闷呕恶,黄疸泻痢。本品苦寒,清热燥湿,能清肺胃胆及大肠经之湿热,尤善清中上焦湿热。2.肺热咳嗽,高热烦渴。本品善清肺火及上焦之实热,用于肺热壅遏所致咳嗽痰稠,可单用;若配伍苦杏仁、桑白皮、苏子,可治疗肺热咳嗽气喘,如清肺汤。黄芩★★★应用1.湿温,暑湿,胸闷呕恶,黄疸泻痢。88黄芩★★★应用3.血热吐衄。本品能清热泻火而凉血止血,可用治火毒炽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证,常配大黄用。4.痈肿疮毒。本品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可用治火毒炽盛之痈肿疮毒,常与黄连、黄柏、栀子配伍,如黄连解毒汤。5.胎动不安。本品有除热安胎之效,用治怀胎蕴热,胎动不安之症。黄芩★★★应用3.血热吐衄。本品能清热泻火而凉血止89黄芩★★★应用【药性说明】
黄芩苦寒清燥,泻火解毒。枯芩轻虚上行,善清肺与上焦之火而除热安胎;子芩质重下行,专清大肠湿热以治痢。故本品适于热在上焦、血热出血及湿热泻痢证。【用法用量】
煎服,3~10g。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止血多炒炭用。清上焦热多酒炒用。本品又分枯芩即生长年久的宿根,善清肺火;条芩为生长年少的子根,善清大肠之火,泻下焦湿热。【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黄芩★★★应用【药性说明】
黄芩苦寒清燥,泻90黄芩★★★现代研究
本品含黄芩甙元、黄芩甙、汉黄芩素、汉黄芩甙、黄芩新素、苯甲酸、β-谷甾醇等。黄芩煎剂在体外有较广的抗菌谱,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钩端螺旋体及多种致病真菌亦有抑制作用。此外,还有解热、降压、利尿、镇静、利胆、保肝、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以及抑制肠管蠕动等功能。黄芩甙、黄芩甙元对豚鼠离体气管过敏性收缩及整体动物过敏性气喘,均有缓解作用,与麻黄碱有协同作用。黄芩★★★现代研究本品含黄芩甙元、黄芩甙、汉黄芩素、91黄芩★★★药性性味:苦,寒归经: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功效应用清热燥湿湿温,暑湿,胸闷呕恶,黄疸泻痢。用法用量:煎服,3-10g。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不宜用止血痈肿疮毒。肺热咳嗽,高热烦渴。泻火解毒血热吐衄安胎血热所致胎动不安黄芩药性性味:苦,寒归经: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功92药物基原源于《本经》
《本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癖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
《珍珠囊》:“其用有六:泻心火,一也;去中焦湿热,二也;诸疮必用;三也。去风湿,四也;治赤眼暴发,五也;止中部见血,六也。”
黄连★★★药物基原源于《本经》
《本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93药物基原
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deltoideaC.Y.ChengetHsiao或云连CoptisteetaWall.的根茎。黄连多系栽培,主产于我国中部及南部各省。四川、云南产量较大。秋季采挖。生用或清炒、姜炙、酒炙、吴茱萸水炒用。【处方用名】黄连、川黄连、雅川连、川连、雅连、云连、萸黄连、酒黄连、炒黄连、鹰爪连、鸡爪连。黄连★★★药物基原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Coptischi94黄连★★★黄连★★★95味连黄连★★★味连黄连★★★96雅连黄连★★★雅连黄连★★★97黄连★★★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药性说明】
黄连苦寒清燥,除湿泻火,善清心与中焦之热。凡心火亢盛、胃肠湿热所致诸证,本品均为要药。【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连★★★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脾、98黄连★★★应用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
本品大苦大寒,清热燥湿之力胜于黄芩,尤长于清中焦湿火郁结。2.湿热泻痢。
本品善除脾胃大肠湿热,为治湿热泻痢要药。若配伍木香,可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如香连丸。黄连★★★应用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99黄连★★★应用3.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
本品泻火解毒,尤善清心经实火,可用治心火亢盛所致神昏、烦躁之证。如黄连解毒汤。4.痈肿疖疮,目赤牙痛。
本品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泻火解毒,尤善疔毒。黄连★★★应用3.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100黄连★★★应用5.消渴。
本品善清胃火而可用治疗胃火炽盛,消谷善饥之消渴证,常配麦冬用,如消渴丸。6.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本品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取之制为为软膏外敷,可治皮肤湿疹、湿疮。取之浸汁涂患处,可治耳道流脓;煎汁滴眼,可治眼目红肿。黄连★★★应用5.消渴。101黄连★★★应用【用法用量】
煎服,2~5g。外用适量。炒用能降低寒性。姜汁炙用清胃止呕,酒炙清上焦火,猪胆汁炒泻肝胆实火。【使用注意】
本品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黄连★★★应用【用法用量】
煎服,2~5g。102黄连★★★现代研究
本品含小檗碱(黄连素)、甲基黄连碱等多种生物碱。其中黄连素约占5%~8%。1.抗菌,其中对痢疾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2.抗病毒3.降压、利胆、解热、镇静、镇痛、抗利尿、局部麻痹等作用4.松弛平滑肌。5.有抗癌作用。黄连★★★现代研究本品含小檗碱(黄连素)103黄连★★★药性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脾、胃、胆、大肠经。功效应用清热燥湿湿热痞满,呕吐吞酸。用法用量:煎服,2-5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本品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易伤阴津,阴虚津伤者慎用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湿热泻痢,常配木香泻火解毒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痈肿疖疮,目赤牙痛。消渴黄连药性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脾、胃、胆、大肠经。功效应用104药物基原源于《本经》
《本经》:“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利,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
《珍珠囊》:“黄柏之用有六:泻膀胱龙火,一也;利小便结,二也;除下焦湿肿,三也;痢疾先见血,四也;脐中痛,五也;补肾不足,壮骨髓,六也。”
黄柏★★★药物基原源于《本经》
《本经》:“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105药物基原
为芸香科落叶乔木黄皮树(川黄柏)PhellodendronchinenseSchneid.除去栓皮的树皮。川黄柏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北、云南等地。清明前后,剥取树皮,刮去粗皮,晒干压平,润透切片或切丝,生用或盐水炙、酒炙、炒炭用。【处方用名】黄柏、川黄柏、川柏、黄柏丝、盐炒黄柏。
黄柏★★★药物基原为芸香科落叶乔木黄皮树(川黄柏)Phellode106黄檗黄檗107黄皮树黄皮树108川黄柏川黄柏109关黄柏关黄柏110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黄柏★★★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黄111应用1.湿热带下,热淋涩痛。
本品苦寒沉降,长于清泻下焦湿热。用治湿热下注之带下黄浊臭秽,常配山药、芡实、车前子等药,如易黄汤;若治湿热下注膀胱,小便短赤热痛,常配萆解、茯苓、车前子等,如萆解分清饮。2.湿热泻痢,黄疸。
本品清热燥湿之中,善除大肠湿热以治泻痢,常配白头翁、黄连、秦皮等药,如白头翁汤。黄柏★★★应用1.湿热带下,热淋涩痛。黄柏★★★112应用3.湿热脚气,痿证。取本品清泻下焦湿热之功,用治湿热下注所致脚气肿痛、痿证,常配伍苍术、牛膝用,如三妙丸。4.骨蒸劳热,盗汗,遗精。本品主入肾经而善泻相火、退骨蒸,用治阴虚火旺,潮热盗汗、腰酸遗精,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并配生地、山药等药,如知柏地黄丸。5.疮疡肿毒,湿疹瘙痒。本品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泻火解毒,用治疮痒肿毒,内服外用均可;治湿疹瘙痒,可配伍荆芥、苦参、白鲜皮等。黄柏★★★应用3.湿热脚气,痿证。取本品清泻下焦湿热之功,用治湿113应用【药性说明】
黄柏苦寒清燥,善清下焦湿热之邪而泻相火。最适于湿热下注及阴虚火旺之证。
【用法用量】
煎服,3~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清热燥湿解毒多生用;泻火除蒸退热多盐水炙用;止血多炒炭用。【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容易损伤胃气,故脾胃虚寒者忌用。黄柏★★★应用【药性说明】
黄柏苦寒清燥,善清下焦湿热之邪114鉴别用药黄柏与黄芩、黄连鉴别:
三者皆为苦寒之品,都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凡湿热、火毒所致的病证三者均可使用。三者均常用于湿热所致的泄泻、痢疾、黄疸、带下等证,以及火热毒盛所致的疮疡肿毒、红肿热痛,若三者同用可增强其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同时,三者皆为苦寒之品,容易损伤脾胃,若脾胃虚寒者均忌用。黄柏★★★鉴别用药黄柏与黄芩、黄连鉴别:
三者皆为苦寒之品,都能清115鉴别用药不同之处在于:
黄芩──偏清上焦热。长于泻肺火,用治肺热咳嗽;止血,用于血热妄行;安胎,用于胎动不安。
黄连──偏清中焦热。长于泻心、胃之火:用于热病心烦、胃热呕吐、消渴等,为泻痢主药。
黄柏──偏清下焦热。治下焦湿热之痿、淋、痹等;泻肾火:治阴虚火旺之骨蒸、遗精;又为黄疸良药。黄柏★★★鉴别用药不同之处在于:
黄芩──偏清上焦热。长于泻肺116现代研究
本品含小檗碱、黄柏碱等多种生物碱。此外,还有黄柏酮、黄柏内脂等。1.抗菌,类黄连。2.抗病毒3.对血小板有保护作用4.利胆、利尿、降压、解热等作用5.降血糖黄柏★★★现代研究本品含小檗碱、黄柏碱等多种生物碱。此外117现代研究1.治疗肠炎:
黄柏、马齿苋、白头翁各50g,水煎成100ml,加普鲁卡因20ml备用,每晚睡觉前保留灌肠一次,令病人左侧卧位,臀部抬高,药液加热至40~45℃左右,吸入注射器,连接导尿管,插入直肠12~15厘米左右7~10分钟,15天为一疗程。(《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3):178)
2.治疗下肢溃疡:
用1%双氧水清洗疮面,然后以0.9%盐水冲洗,取二黄粉(黄柏、大黄各等分,为末)适量,以开水调成糊状外敷。每隔2日治疗1次,直至红肿消散,下凹之肉长平后,再用珍珠散。(《黑龙江中医药》1990;(5):40)黄柏★★★现代研究1.治疗肠炎:黄柏★★★118黄柏★★★药性性味:苦,寒归经:归肾、膀胱、大肠经。功效应用清热燥湿湿热带下,热淋用法用量:煎服,3-12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忌用湿热脚气,痿证湿热泻痢,黄疸泻火除蒸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解毒疗疮黄柏药性性味:苦,寒归经:归肾、膀胱、大肠经。功效应用清热燥119药物基原源于《本经》
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胆和三花龙胆、条叶龙胆或坚龙胆的根。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以东北产量最大,习称“关龙胆”。春秋两季均可采挖,晒干、切段,生用。【处方用名】
龙胆草、苦龙胆草。龙胆★★药物基原源于《本经》
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胆和三120龙胆龙胆121条叶龙胆条叶龙胆122龙胆★★龙胆★★123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苦,寒。归肝、胆经。【功效】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龙胆★★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苦,寒。归肝、胆经。龙胆★★124应用1.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本品大苦大寒,清热燥湿,尤善清下焦湿热。2.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
本品苦寒沉降,能泻肝胆实火。
3.惊风抽搐。用于肝经热盛,热极生风所致的高热惊厥、手足抽搐。
龙胆★★应用1.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本品大苦大125应用【药性说明】
本品苦寒清燥,沉降下行,善除下焦湿热与肝胆实火,凡肝经实热郁火及下焦湿热诸证,均为常用之品。【用法用量】
煎服,3~6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不宜用。阴虚津伤者慎用。龙胆★★应用【药性说明】
本品苦寒清燥,沉降下行,善除下126概况源于《本经》为木樨科落叶乔木植物苦枥白蜡树、白蜡树、尖叶白蜡树或宿柱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秦皮★概况源于《本经》秦皮★127药物基原源于《本经》
为豆科多年生落叶亚灌木植物苦参SophoraflavescensAit.的根。我国各地均产。春秋两季采收,除去芦头,须根,洗净,切片,晒干,生用。【处方用名】
苦参、苦参片。苦参★★药物基原源于《本经》
为豆科多年生落叶亚灌木植物苦参S128中药学课件(清热药1)129中药学课件(清热药1)130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功效】
清热燥湿,杀虫,利尿。苦参★★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131应用1.湿热泻痢,便血,黄疸。本品苦寒,功能清热燥湿而治胃肠湿热所致泻泄、痢疾。2.湿热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本品为治湿热所致带下证及某些皮肤病的常用药。3.湿热小便不利。本品清下焦湿热,兼能通利小便,使湿热从小便排出。【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伤胃、伤阴,脾胃虚寒及阴虚津伤者忌用或慎用。反藜芦。苦参★★应用1.湿热泻痢,便血,黄疸。本品苦寒,功能清热燥湿而132概况源于《本经》
为芸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鲜的根皮。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概况源于《本经》
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133中药学中药学134第九章清热药第九章清热药135清热药目的要求1.掌握清热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栀子★★:芦根、天花粉、夏枯草★:竹叶、淡竹叶、决明子清热药目的要求1.掌握清热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136
含义
凡以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性能功效
清热药的药性寒凉,具有清热泻火、燥湿、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功效。
适应范围
本类药物主要用于温热病高热烦渴、湿热泻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里热病证。清热药概述含义
凡以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137
分类
针对热证的不同类型,并根据药物的功效,将清热药分为以下五类:
1.清热泻火药:功能清气分热,用于高热烦渴等气分实热证;
2.清热燥湿药:功能清热燥湿,用于泻痢、黄疸等湿热病证;
清热药概述分类
针对热证的不同类型,并根据药物的功效,将清热药分1383.清热凉血药:功能清解营分、血分热邪,用于吐衄发斑等血分实热证;4.清热解毒药:功能清解热毒,用于痈肿疮疡等热毒炽盛的病证;
5.清虚热药:功能清虚热、退骨蒸。用于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等证。清热药概述3.清热凉血药:功能清解营分、血分热邪,用于吐衄发斑等血分实139
配伍方法
1.使用清热药首先要辨别热证虚实,实热证有清热泻火、清营凉血、气血两清的用药不同;虚热证用药又有清热凉血、养阴透热及滋阴清热凉血除蒸之别。
2.要注意有无兼证,如兼有表证者,当先解表然后清里,或与解表药同用,以期表里双解;若里热积滞者,则应配泻下药。
清热药概述配伍方法
1.使用清热药首先要辨别热证虚实,实热证有清140
使用注意
1.本类药物,药性寒凉,易伤脾胃,凡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慎用;
2.热证易伤津液,苦寒药物又易化燥伤阴,故阴虚患者亦当慎用;
3.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禁用清热药。清热药概述
使用注意
清热药概述141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142
含义:本类药物性味多苦寒或甘寒,清热力强,用以治疗火热较盛的病证。功效: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
适应范围:
1.主治热病邪入气分而见高热、口渴、汗出、烦躁、或神昏谵语,脉象洪大等气分实热证。
2.本类药物各有不同的作用部位,分别适用于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引起的脏腑火热证。
配伍方法
体虚而有里热证时,应注意扶正祛邪,可配伍补虚药同用。第一节清热泻火药概述含义:本类药物性味多苦寒或甘寒,清热力强,用以治疗火热较盛143源于《本经》
石膏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分布极广,几乎全国各省区皆有蕴藏,主产于湖北、甘肃及四川,以湖北应城产者最佳。全年可挖。研细生用或煅用。【处方用名】石膏、生石膏、煅石膏、熟石膏。药物基原石膏★★★源于《本经》
石膏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144石膏石膏145煅石膏煅石膏146石膏★★★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本品辛甘大寒,善清气分实热、肺胃实火而除烦渴,兼解肌表之热。肺胃气分实热证,当为首选之品。【功效】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石膏★★★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辛、甘,大寒。归147石膏★★★应用
1.温热病气分实热证。本品辛甘性寒,辛以解肌退热,寒能清热泻火,甘寒除烦止渴,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治疗温热病气分实热,症见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者,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2.肺热喘咳证。本品辛寒入肺经,有清泄肺热,止咳平喘之功。配麻黄、杏仁,可治疗肺热喘咳。石膏★★★应用1.温热病气分实热证。148石膏★★★应用
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本品功能清泻胃火,可用治胃火上攻之牙龈肿痛,常配伍黄连、升麻等药,如清胃散;若治胃火头痛,可配川芎,如石膏川芎汤。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本品火煅外用,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等作用。石膏★★★应用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149石膏★★★应用【用法用量】
煎服,15~60g,宜打碎先煎。内服宜生用,外用宜火煅研末。【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石膏★★★应用【用法用量】
煎服,15~60g150石膏★★★现代研究一、化学成分:生石膏的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CaSO4·2H2O)。二、药理作用:石膏退热作用的实验,结论不甚一致。近来报道石膏及白虎汤对内毒素发热有明显的解热效果,并可减轻其口渴状态。在体外培养上,石膏的Hank液能增强家兔肺泡巨噬细胞对白色葡萄球菌及胶体金的吞噬能力,并能促进吞噬细胞的成熟。石膏能缩短血凝时间,促进胆汁排泄,并有利尿作用。石膏★★★现代研究一、化学成分:生石膏的主要成分为含水151石膏★★★现代研究1.退热:石膏120g,麻黄、桂枝各3g。研末,1日量,水煎多次分服。
2.治疗流行性感冒:将生石膏捣烂放入瓷器皿或新药锅内,加入水500ml左右,共煎4次,每次煎煮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药液可以加糖。用量:1岁以上每天200g,1岁以下每天用100g。
石膏★★★现代研究1.退热:石膏120g,麻黄、桂152石膏★★★药性性味:甘、辛,大寒归经:归肺、胃经功效应用清热泻火温热病气分湿热证肺热喘咳证用法用量:生石膏煎服,15-60g,宜先煎。煅石膏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患处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胃火牙痛、头痛除烦止渴消渴证敛疮生肌收湿止血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石膏药性性味:甘、辛,大寒归经:归肺、胃经功效应用清热泻火温153知母★★★古籍摘要源于《本经》
《本经》:“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用药法象》:“泻无根之肾火,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热,滋化源之阴。”
《本草纲目》:“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而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
知母★★★古籍摘要源于《本经》
《本经》:“154知母★★★药物基原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知母的根茎。主产于河北、山西及东北等地。春、秋季均可采挖,除去茎苗和须根晒干为毛知母,剥去外皮晒干者为知母肉。切片入药,生用或盐水炒用。本品又名盐知母。【处方用名】
知母、肥知母、光知母、知母肉、盐知母。知母★★★药物基原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知母的155知母★★★知母★★★156毛知母毛知母157知母肉知母肉158知母★★★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功效】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知母★★★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苦、甘,寒。159知母★★★应用1.热病烦渴。
本品甘寒质润,善清肺胃气分实热,而除烦止渴。常与石膏相须为用,如白虎汤。2.肺热咳嗽。
本品主如肺经而长于泻肺热、润肺燥,用治肺热咳嗽,常配贝母,如二母散。知母★★★应用1.热病烦渴。160知母★★★应用3.骨蒸潮热。本品又能滋肾阴、润肾燥而退骨蒸,故有滋阴降火之功。常配伍黄柏、生地等药,如知柏地黄丸。4.内热消渴。本品性甘寒质润,能泻肺火、滋肺阴,泻胃火、滋胃阴,泻肾火、滋肾阴,可用治阴虚内热之消渴证,常配天花粉、葛根,如玉液汤。5.肠燥便秘。本品有滋阴润燥,可用治阴虚肠燥便秘。知母★★★应用3.骨蒸潮热。本品又能滋肾阴、润肾燥161知母★★★应用【药性说明】
知母苦寒清泄,多液而润,善清上中下三焦之热而滋阴润燥。凡肺胃肾阴虚火旺之证,均为常用之品。【用法用量】
煎服,6~12g。清热泻火宜生用;滋阴降火宜盐水炙用。【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之弊,故脾虚便溏者不宜用。知母★★★应用【药性说明】
知母苦寒清泄,多162知母★★★鉴别用药
知母与石膏鉴别:
二者皆性寒、归肺胃经,均能清热泻火,都能用治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两者常相须为用。同时,二者皆可用治肺热咳嗽。不同之处在于:
石膏──重在清解,长于清泻肺胃实火。煅后外用能清热收敛。
知母──重在清润,偏于滋润肺胃之火燥,并长于滋肾泻火,又能润燥通便。知母★★★鉴别用药知母与石膏鉴别:
二者皆性163知母★★★现代研究
本品根茎含多种甾体皂甙,并含多量的粘液质。知母动物实验证明有明显的解热、祛痰、利尿、降血糖作用,煎剂对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知母★★★现代研究本品根茎含多种甾体皂164知母★★★药性性味:苦、甘,寒归经:归肺、胃、肾经功效应用清热泻火热病烦渴肺热燥咳用法用量:煎服,6-12g。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脾虚便溏者不宜用骨蒸潮热生津润燥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知母药性性味:苦、甘,寒归经:归肺、胃、肾经功效应用清热泻火165芦根★★药物基原
源于《别录》
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芦苇Phragmitescommunis(L.)Trin.的地下茎。我国各地均有分布。春末夏初或秋季均可采挖,除去泥土、须根,剥去皮膜,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用。本品又名干芦根、鲜芦根。【处方用名】
芦根、干芦根、鲜芦根、苇根、苇茎(原为芦苇之地上茎,现用根茎,效同)。芦根★★药物基原源于《别录》
为禾本科多年166芦根★★芦根★★167芦根★★芦根★★168芦根★★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胃经。【功效】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芦根★★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甘,寒。归169芦根★★应用
1.热病烦渴。本品甘寒质轻,能清透肺胃气分实热,并能养阴生津,止渴除烦,而无恋邪之弊。2.胃热呕逆。本品能清泄胃热而降逆止呕,常与竹茹、姜汁等同用,如芦根饮子。3.肺热咳嗽,肺痈吐脓。本品清透肺热,祛痰排脓。治肺痈吐脓,多配伍薏苡仁、冬瓜仁同用,如苇茎汤4.热淋涩痛。本品又有利尿作用,配伍白茅根、车前子等治小便短赤、热淋涩痛。芦根★★应用1.热病烦渴。本品甘寒质轻,能清透肺170芦根★★应用【药性说明】
本品甘寒清润,主清肺胃气分之热而生津润燥,且清淡不腻,生津而无敛邪之弊。故凡肺胃内热津伤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者,均可应用。【用法用量】
煎服,干品15~30g,鲜品30~60g。鲜芦根清热生津、利尿之效佳,干芦根则次之。【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服。芦根★★应用【药性说明】
本品甘寒清润,171天花粉★★药物基原
源于《本经》
为葫芦科多年生宿根草质藤本植物栝蒌或双边栝楼的干燥块根。产于我国南北各地。秋冬季采挖,切成段、块、片,晒干。【处方用名】
天花粉、花粉、栝蒌根。天花粉★★药物基原源于《本经》
为172栝楼(雄花)栝楼(雄花)173栝楼(雌花)栝楼(雌花)174天花粉药材天花粉药材175天花粉★★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功效】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天花粉★★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甘、微176天花粉★★应用
1.热病烦渴。本品甘寒,善清胃热而养胃阴,有生津止渴之效。
2.肺热燥咳。本品能清肺热而润肺燥。用治燥热伤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等肺热燥咳证,可配天冬、麦冬、生地等药用,如滋燥饮。天花粉★★应用1.热病烦渴。177天花粉★★应用3.内热消渴。
本品善清肺胃热、生津止渴,可治积热内蕴,化燥伤津之消渴证,常配麦冬、芦根、白茅根等药用。4.疮疡肿毒。
本品既能清热泻火而解毒,又能消肿排脓以疗疮,用于疮疡初起,热毒炽盛者,未成脓使之消散,脓已成可溃疮排脓,常与金银花、白芷、穿山甲等同用,如仙方活命饮。天花粉★★应用3.内热消渴。178天花粉★★应用【药性说明】
本品甘寒清润,善清肺胃之热而生津润燥,凡肺胃津伤内热之证,均为常用。此外,又能消肿排脓以疗疮痈。【用法用量】
煎服,10~15g。【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楼的块根入药,故不宜与乌头同用。天花粉★★应用【药性说明】
本品甘寒179天花粉★★鉴别用药天花粉与芦根鉴别:
二者皆味甘性寒凉,均能清热生津、除烦止渴,都可用治热病伤津,烦热口渴、舌燥少津,以及肺热咳嗽。不同之处在于:
芦根──清热之力较强,又能清肺祛痰排脓、清胃止呕,兼能清热利尿、透疹。
天花粉
──则生津之力为优,阴虚内热、消渴多饮者天花粉多用。同时,天花粉又能清肺润燥、解毒消痈。天花粉★★鉴别用药天花粉与芦根鉴别:
二者皆180竹叶★概况为禾本科常绿乔木或灌木淡竹的叶。其卷而未放的幼叶,称竹叶卷心。产于长江流域各省。随时可采,宜用鲜品。清热泄火,除烦、生津、利尿。竹叶★概况为禾本科常绿乔木或灌木淡竹的叶。其卷181淡竹叶★药物基原源于《本草纲目》
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gracileBrongn.的叶。主产于长江流域至南部各省。夏季采收,晒干,切段生用。【处方用名】
淡竹叶、竹叶麦冬。淡竹叶★药物基原源于《本草纲目》
为禾182淡竹叶★淡竹叶★183淡竹叶★淡竹叶★184淡竹叶★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药性说明】
本品甘淡渗利,性寒清降,善导心与小肠之火下行而利尿通淋。【功效】
清热泻火,除烦,利尿。淡竹叶★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甘、淡,寒。归心185淡竹叶★应用
1.热病烦渴。本品甘寒,功能清心泄热,除烦止渴。用治热病伤津,心烦口渴,常配石膏、芦根等药;或配黄芩、知母、麦冬等,如淡竹叶汤。
2.口疮尿赤、热涩淋痛。本品甘淡性寒,功能清心降火,渗湿利尿。【用法用量】
煎服,10~15g。淡竹叶★应用
1.热病烦渴。本品甘寒,功能清心泄热186鸭跖草概况为鸭跖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鸭跖草的全草。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切段用。清热泄火,解毒,利水消肿。鸭跖草概况为鸭跖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鸭跖草的全草187源于《本经》
《本经》:“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疮鼻,白癞赤癞疮疡。”
《药类法象》:“治心烦懊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而小便不利。”《本草衍义补遗》:“泻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热厥心痛,解热郁,行结气。”
栀子★★★古籍摘要源于《本经》
《本经》:“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188
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植物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Ellis的成熟果实。产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秋冬采收。生用、炒焦或炒炭用。本品又名山栀子、山栀、黑山栀。【处方用名】
栀子、山栀、山栀子、山栀皮、山栀仁、炒山栀、焦山栀、黑山栀。栀子★★★药物基原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植物栀子Gardeniajasmin189栀子★★★栀子★★★190栀子栀子191【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肺、三焦经。【功效】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焦栀子:凉血止血栀子★★★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肺、三焦经。栀子★★★1921.热病心烦。本品苦寒清降,清泻三焦火邪,有清心除烦之效,为治热病心烦、燥扰不宁之要药。如黄连解毒汤。2.湿热黄疸。本品能清利肝胆湿热而退黄疸,常配茵陈、大黄等药用,如茵陈蒿汤。3.血淋涩痛。本品善清利下焦湿热而通淋,清热凉血以止血,故可治疗血淋涩痛或热淋证。栀子★★★应用1.热病心烦。本品苦寒清降,清泻三焦火邪,有清心除烦之效,为193应用4.血热吐衄。本品功能清热凉血,可用治疗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证。5.目赤肿痛。本品清泻三焦火邪,可治肝胆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常配大黄用,如栀子汤。6.火毒疮疡。本品功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可用于火毒疮疡,红肿热痛。栀子★★★应用应用4.血热吐衄。本品功能清热凉血,可用治疗血热妄行194【药性说明】
栀子苦寒清降,通利下行,善导心肺三焦之热下行而利小便,有良好的清热除烦,解毒除湿之功,适于热病心烦、血分热毒、下焦湿热等证。【用法用量】
煎服,5~10g。栀子皮(果皮)偏于达表而去肌肤之热;栀子仁(种子)偏于走里而清里热。生用走气分而泻火;炒黑则入血分而止血。【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不宜用。栀子★★★应用【药性说明】
栀子苦寒清降,通利下行,善导心肺三焦之热195
本品含栀子素、栀子甙、去羟栀子甙和藏红花素、藏红花酸、熊果酸等。栀子煎剂及醇提取液有利胆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并能降低血中胆红素,可促进血液中胆红素迅速排泄。对溶血性链球菌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有解热、镇痛、镇静、降压及止血作用。
栀子★★★现代研究本品含栀子素、栀子甙、去羟栀子甙和藏红花素、196
1.治疗冠心病:栀子、桃仁各12g,加炼蜜30g,调成糊状,摊敷在心前区,面积约7×15cm,用纱布敷盖。初每日换药1次,2次后7日换药1次,6次为1疗程。
2.治疗小儿发热:生栀子9g,研碎,浸入少量的70%酒精或白酒中30~60分钟,取浸泡液与适量面粉和匀,做成4个如5分镍币大小的面饼,临睡前贴压于患儿涌泉穴(双),内关穴(双),外敷纱布,再用胶布固定,次晨取下,以患儿皮肤呈青蓝色为佳。栀子★★★现代研究1.治疗冠心病:栀子、桃仁各12g,加炼蜜30g,调成197栀子★★★药性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肺、三焦经功效应用泻火除烦热病心烦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不宜用凉血止血血涩淋痛血热吐衄清热利湿湿热黄疸凉血解毒火毒疮疡,目赤肿痛栀子药性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肺、三焦经功效应用泻火除烦热198源于《本经》
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夏枯草PrunellavulgarisL.的果穗。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夏季当果穗半枯时采收,晒干。药物基原夏枯草★★源于《本经》药物基原夏枯草★★199夏枯草★★夏枯草★★200夏枯草夏枯草201【性味归经】
苦、辛,寒。归肝、胆经。【功效】
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夏枯草★★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苦、辛,寒。归肝、胆经。夏枯草★★202
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本品苦寒主入肝经,功能清泄肝火,消肿止痛,又肝火得清,则阴血上荣,故兼养肝明目之效。
2.瘰疬瘿瘤。本品辛以散结,苦以泄热,主入肝经,有良好的清肝散结之效。用于肝郁化火,痰火凝聚,结于颈项,而致瘰疬、瘿瘤等病证。3.乳痈肿痛。本品能清热泻肝火,又能散结消肿,可治乳痈肿痛,常与蒲公英同用。夏枯草★★应用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本品苦寒主入肝经,功能清203【药性说明】
本品辛散苦泄,性寒清热,独入肝经,功能清肝火,益肝阴,长于明目,兼可散结。为肝火内盛、瘰疬痰核要药。【用法用量】
煎服,10~15g,或熬膏服。【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者慎用。夏枯草★★应用【药性说明】
本品辛散苦泄,性寒清热,独入肝经,功能清204夏枯草★★药性性味:辛、苦,寒归经:归肝、胆经功效应用清热泻火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熬膏服使用注意:脾胃寒弱者慎用散结消肿瘰疬、瘿瘤乳痈肿痛明目夏枯草药性性味:辛、苦,寒归经:归肝、胆经功效应用清热泻火目205
源于《本经》
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决明CassiaobtusifoliaL.或小决明Cassiator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集成电路卡订制购销法律协议
- 2023-2024学年重庆市忠县三汇中学高三下第二次检测试题数学试题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磐安县二中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训练数学试题
- 2024限定收藏品无偿交接协议
- 2024工程项目垫资协议示例
- 2024矿山工程承包协议模板
- 2024保障:权威协议样本解析
- 2024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协议模板
- 2024年大清包劳务施工业务协议模板
- 2024年货车运输专属驾驶员劳动协议
- 办理营业执照委托书
-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卡4
- 船舶电气安装理论图纸相结合PPT课件
- 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PPT课件
- 幕墙打胶工艺
- 违约损失率(LGD)研究
- 新冀教版九年级英语上册第26课课件
- 编写标准必备文件 国家标准 地方标准 行业标准 企业标准 格式模板大全
- 《钻木取火》PPT
- 2021-2025乡村5年规划三篇
- 无线电遥控帆船讲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