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钟多中学2023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重庆钟多中学2023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重庆钟多中学2023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重庆钟多中学2023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重庆钟多中学2023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钟多中学2023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清朝在新疆实行军、民分治,伊犁将军管军政和边防,民政根据维吾尔各族原有社会组织推行伯克制。而清朝在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驻藏大臣管僧俗高级官员任免,稽查财政收支、军队调防、边境防务。材料体现了A.因地制宜的管理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专制主义的削弱 D.地缘政治的特点参考答案:A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体制。材料中对新疆地区实行的是军、民分治,而在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说明适应了新疆和西藏不同的发展特点,故A项正确;两者都是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对新疆和西藏的管理,与专制主义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对新疆和西藏的管理,不是地缘政治,故D项错误,故选A。

2.“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A.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准备

B.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C.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促使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参考答案:A材料信息“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并且决定接受西方的科学、民主和文化作为新秩序的基础。”反映出这场思想变革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准备,故A项正确;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的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是19世纪末,故C项错误;开始传播错误,故D项错误。3.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其《21世纪资本论》中指出:从2007—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被普遍视为是自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资本主义危机“,

“如今已经是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那些曾经认为将会消失的贫富差距竟然卷土重来,当前贫富分化程度已经逼近甚至超越了历史高点”。这启示我们:A.经济危机是反复的,周而复始,要做好经济复苏工作B.资本主义的发展会加剧贫富差距,加强社会福利建设C.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则直接孕育着它的对立面即社会主义的复兴D.改良并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并使本国经济万古长青参考答案:C4.20世纪初,孙中山当时公开号召同盟会会员宣传太平天国,宣传洪秀全,甚至自己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还褒称太平天国诸领袖为民族英雄,老革命党。这是因为:A.二者革命前途上有共性

B.二者革命任务上是一致的C.二者革命纲领上有共性

D.二者的革命的主体是一致的参考答案:B5.《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纺工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这一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机器是新纪律的制定者和执行者B.工厂制的生产模式造就了现代工人阶级极强的组织纪律性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工作环境的改善D.工业化带动家庭结构转型参考答案:B6.明清时期手工作坊主赚钱后多买田置地,18世纪的英国商人在经商致富后第一件要做的事也是在乡村购买田地或与土地贵族联姻。导致这种现象的共同原因是A.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B.土地贵族掌握政权C.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农业经营方式落后参考答案:B英国于1789年确立君主立宪制,在此之前的18世纪的大部分时期,仍是封建土地贵族掌握权力;中国封建社会由地主阶级掌握政权,这个共同点是当时中英两国的商人为晋级统治阶层而购买土地,B正确。18世纪英国不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A错误。英国政府没有推行重农抑商,C错误。英国在农村进行圈地运动或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生产,经营方式并不落后,D错误。7.王安石变法颁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主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A.大地主的特权问题

B.政府财政收入问题

C.农业生产发展问题

D.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参考答案:B8.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大众报业B.交通业C.电报业D.互联网参考答案:C根据材料可知,福建茶叶市场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主要反映了信息传播速度快,结合所学可知,电报业可以将茶叶价格变动的信息及时地传向各地,故C项正确。报纸传播信息的及时性不如电报业,故A项错误。交通业的传播速度也要慢于电报业,故B项错误。互联网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9.清人说:“天下之民尽其智力以罔一切之利,不耻为厮养而耻于力田;其安于南亩者,皆柔而至愚之人,其于民盖不及什之一……商贾利厚,田亩利薄,弃薄取厚,人之常情。民未有不欲利者也,失之本则求之末,失之己则争之人……”材料反映了A.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价值体系发生一定的变化

B.当时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等C.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贾而好儒”的现象

D.“贱农而贵商”的观念已成为社会各阶层的风尚参考答案:A10.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后中国人“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主要表现在

A.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B.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

C.掀起了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

D.探索民主共和之路参考答案:A11.2015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马英九握手,意味着海峡两岸关系又前进了一步。以下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台湾当局的决定使两岸同胞隔绝状态打破②全国人大常委会首倡两岸通航、通邮、通商③江泽民发表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④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识。A.②③①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参考答案:考点:FH: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考查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台湾当局的决定使两岸同胞隔绝状态打破是在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首倡两岸通航、通邮、通商是在1979年;江泽民发表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是在1995年;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识是在1992年,因此先后顺序是②①④③,故B项正确.故选B.12.1917年11月8日,北洋政府驻俄国公使刘镜人发给北洋政府电报:“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

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军事会下令.凡政府命令非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现城内各机关尽归革党掌握.民间尚无骚扰情事。”对电报内容解读有误的是A.俄国十月革命是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B.布尔什维克党是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C.反映出俄国十月革命“城市中心道路”的特点D.刘镜人对俄国十月革命持肯定态度参考答案:D略13.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身。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

)A.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

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参考答案:C14.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税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到了10%,1933年提高到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时间电力工业煤炭工业生铁钢1927年772百万千瓦14.2百万公吨436845吨30000吨1936年1724百万千瓦26.2百万公吨958683吨556347吨年平均增长率9.4%7%9%40%——摘编自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苏式计划经济体制……海通过独资,与中央、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而雇佣制、按时记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摘编自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材料三众所周知,中国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随日渐发展起来的新式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沿海各省,而东北地区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沿海地区中,仅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就集中了全国新式工厂的70%,1937年以后,这些地方均遭到了侵华日军的野蛮掠夺和破坏,使中国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摘编自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材料中运用数字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2)结合20世纪30年代国内外形势,分析材料二中“南京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利弊。(3)据材料三,指出日本侵华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与民族独立关系的认识。参考答案:(1)特点:基础工业发展较为迅速(或重工业发展较为迅速)。原因:实现了关税自主;制定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设置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优势:使历史研究更加科学、严谨,更具说明力。(2)原因:抵御外来侵略的需要;世界性经济危机下,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功的影响。(4分)利弊:为抗战胜利准备了物质基础;引进了现代企业制度;压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企业缺乏市场调节的活力和制度约束。(3)影响:日军的野蛮掠夺和战争破坏打断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进程。认识:民族独立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1)本题材料提到,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基础工业发展较为迅速(或重工业发展较为迅速)。至于其原因,学生需据知识作答:实现了关税自主;制定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设置综合经济管理部门。至于运用数字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学生接触较少,可归纳:使历史研究更加科学、严谨,更具说明力。(2)本题材料提到,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有抵御日本侵略的需要;世界性经济危机下,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功的影响。至于其利弊,学生需结合知识作答:为抗战胜利准备了物质基础;引进了现代企业制度;压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企业缺乏市场调节的活力和制度约束。(3)从“中国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所日渐发展起来的新式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沿海各省,而东北地区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可以看出日军的野蛮掠夺和战争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破坏打断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进程。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民族独立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15.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设计台词。下列选取项合适的是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参考答案:B儒家思想。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A项的“兼爱非攻”思想是墨家墨子的思想主张,排除;B项是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B项符合题意;C项是孔子的德治思想,不符合题意;D项是法家的法治和集权思想主张,不符题意。16.右图是中世纪兴起的牛津大学,其最初兴起的主要原因是A.为传播宗教的需要

B.为宣传无神论需要C.摆脱教会对教育控制

D.欧洲城市复兴的推动参考答案:D17.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

)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

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

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参考答案:D18.2008年初,纷飞的大雪遍及大半个中国,但大雪挡不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下列图片反映的内容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团聚情形密切相关的是(

)参考答案:B解析:“珍惜亲情、渴望团聚”的民族特性是宗法制影响的结果,B的树型图是对宗法制的形象描绘。19.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参考答案:D解析:1878年的日本正处于明治维新的时代,儿童拍球游戏用的新事物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对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表明日本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用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全面改造封建文化,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20.1901年1月,清廷发布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这里的“改弦”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参考答案:C21.元朝设立行省管理地方,民政、财政、军政皆其执掌.明初在地方设三司,分掌民政与行政、司法、军政,互不统属,分别听命于中央.这一变化A.恢复了唐宋旧制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C.缓和了民族矛盾D.杜绝了官僚队伍的低效参考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了元明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唐宋地方实行的是郡县制,故排除A项;题意涉及的是元明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与民族矛盾和官僚队伍的效率无关,故排除C、D项;无论是行省掌管地方民政、财政和军政,还是设三司分别向中央负责,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选B。【点睛】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做题时要对题干中的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22.1893年,《哥伦比亚博览会指南》写道:“科学发现,工业应用,人类遵从。科学发现,天才发明,工业应用。人类则适应新事物或被其塑造。”该宣传说明A.科研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B.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C.科学技术和生产紧密结合 D.科技促进近代城市兴起参考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根据材料时间1893年和“科学发现,工业应用”可得出科学技术和生产紧密结合,故C项正确;A、D两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是在19世纪中期,故B项错误。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被誉为“自然法之父”的西塞罗曾提出“按自然而生活”的命题,依靠自然理性,过建立在事无差别的基础上的生活,他们遵循着某种自然律,而这预示着正义、平等、公平和博爱。而后,罗马法学家将这种精神引入和嵌进罗马法的发展始终……罗马法学家强调正义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法的准则是“诚实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每个人为保护自己而做的一切均被视为是合法的。……罗马法中所使用的“理性”一词代表着人性中最善良的一面,使人的道德、感情、举止高尚;它朴实又合乎情理,反对矫揉造作和横行霸道,它具有普遍性。——摘编自丁仕奇《罗马法精神之于中国当代法治的启示》材料二、美国学者伯尔曼指出,“法律不仅必定是演进的,而且必须被视为是演进的”。他认为,西方法律发展的过程开始于11世纪晚期和12世纪早期,也就是说,西方法制的现代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演进而逐渐发展的。……法国在1789年由制宪会议通过了闻名于世的《人权宣言》,以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人的启蒙学说和理论为依据,确立了保护私有财产和建立资产阶级国家和法制的基本原则。接着又制定、颁布了1791年宪法……经过一系列划时代的法律革命,西方国家首先踏上法制现代化道路。——摘编自张翅《西方法律传统与法制现代化》材料三、在近代中国一百多年的民主与专制的较量中,先后出现了维新派的君主立宪和民主派的民主共和,可以说以超浓缩的形式再现了西方近代政治体制几百年来所经历的过程。……面对强大的西方法文化的冲击与挑战,中国传统的法文化处于一种不变亦变的境地。……至鸦片战争前夕,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社会关系变得复杂化,与“户婚田土钱债”相关的民事纠纷所占的比重逐渐加大。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所引起的社会关系的变革,使得整个社会内部充满动荡与不安。——摘编自张晋藩《综论中国法制的近代化》(1)据材料一概括罗马法所体现的基本精神,并结合所学知识分类归纳罗马法的发展历程。(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西方国家首先踏上法制现代化道路”的有利条件。(3)据材料三概括推动中国法制步入近代化的因素,并试举一例近代中国法制化的成果。参考答案:答案:(1)基本精神:自然法精神、私法精神和理性精神。历程:从形式上来看,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发展过程;从范围上来看,经历了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发展过程。(2)文化上,罗马法精神的传承;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思想上,启蒙思想家的法制思想的推动,如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卢梭《社会契约论》等;政治上,英、美、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3)因素:近代民主政治发展;中国传统法制文化遭到西方冲击;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型;社会关系复杂化,民事纠纷日增。成果: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可据材料一中的“自然”“为保护自己”“理性”等信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可从形式和范围方面作答。第(2)问,据材料二中的“西方法制的现代化并非一蹴而就”“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演进”“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人的启蒙学说和理论”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可在对材料三中的“近代政治体制”“西方法文化的冲击”“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关系变得复杂化”等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得出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备注】长期以来“法制问题”一直是复习中的重点,却同时又是高考中的“冷点”,但是过去“冷”却并不意味着未来“冷”。法制问题通常既涉及法制思想,又涉及法律制度,因此跨度大,难以把握,本题剥茧抽丝,在法制思想和现实之间牵线,并追寻相应的经济根源,力图反映出近代法制化的全貌。该主题除了本题的考查角度外,高考还可能会从民主与法制的关系入手来进行考查,因此考生备考时要注意将本主题的内容梳理清楚,以备不时之需。24.“生产什么,收购什么;生产多少,收购多少;需要什么,供应什么;需要多少,供应多少。”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A.1956年B.1958年C.1966年D.1978年参考答案:B材料“生产什么,收购什么;生产多少,收购多少;需要什么,供应什么;需要多少,供应多少”反映了1958年商业部门掀起大跃进高潮,购销活动一概要求高指标,而不考虑市场容量和商品质量,故B正确;1956年并未开始大跃进运动,故A错误;1966年文革开始,与材料无关,故C错误;1978年开始经济体制改革,也不符合材料,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生产多少,收购多少;需要什么,供应什么;需要多少,供应多少”,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大跃进运动的影响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材料信息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5.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的条件是:西欧必须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且要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由此可见马歇尔计划A.缓解了欧洲燃眉之急B.其真实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C.为西欧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D.为美国培养了一个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参考答案:C材料突出西欧国家“集体制定”“互相协调”,马歇尔计划的直接影响是缓解了欧洲燃眉之急,但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的真实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但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马歇尔计划实施过程中,西欧国家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且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彼此合作的加强为西欧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推动了西欧经济的恢复发展,西欧逐渐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但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26.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蠹,蛀虫)。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A.“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参考答案:B27.下图是1949~1957年上海工业发展状况统计图。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A.上海重工业的增长率低于轻纺工业B.突出体现“一五计划”建设的特点C.上海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得到了改善D.说明上海工业经济的发展明显好转参考答案:由统计图可以看出,从1949年到1957年,重工业比重有较大提高,轻工业有所下降,突出体现了“一五”计划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的特点。故答案为B项。从统计图来看,上海重工业增长率超过轻工业,A项说法错误,排除;CD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B28.到1910年,普鲁士多数要职仍被贵族占据。在国家级官员方面,11名国务大臣中,有7名出身贵族;在地方12位省长中,有11人出身贵族。据此可知A.德国议会对君主的限制流于形式B.贵族精英的特权在政治上得以延续C.新贵族与资产阶级有共同的要求D.权力相对集中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参考答案:B材料显示普鲁士多数要职被贵族占据,主要是由于德国专制主义传统决定,这一现象说明贵族政治在德国得以延续,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德国议会的信息,故A错误;德国属于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政权,故C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德国行政效率问题,故D错误。29.右侧为《春秋左传》的目录节选。以下与该书的写作体例相仿的史书是()A.《历史》 B.《资治通鉴》 C.《史记》 D.《史通》参考答案:考点:历史纪年方法.分析:本题以《春秋左传》的目录节选为考查切入点,考查对纪年方法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史书写作方式知识点的掌握.答案:由材料中可以看出《春秋左传》是按照人物的排列进行历史记载的,是一部纪传体史书;A、《历史》范围宽泛,故排除;B、《资治通鉴》属于编年体史书,故错误;C、《史记》属于纪传体通史,故正确;D、《史通》属于史学理论著作,故错误;故选C.30.钱乘旦、许杰明合著的《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一现象最早应开始于A.16世纪 B.17世纪 C.18世纪 D.19世纪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了工业革命的影响。根据“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火车发明于1914年,属于19世纪,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故排除A、B、C,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弗罗伦斯·南丁格尔(1820-1910),出生于英国上流社会家庭。19世纪40、50年代,伦敦郊区贫民窟频繁发生霍乱等瘟疫,人们对于“医院”“护理”这样的字眼一向避而不谈,因为都是一些很可怕、很丢脸的事情。医院几乎就是不幸、堕落,混乱的代名词。由于缺少必要的管理,它有时就像疯人院。南丁格尔不顾家人反对毅然投身护理事业。1854年她到克里米亚野战医院工作,被战地士兵称为“克里米亚的天使”和“提灯天使”。1860年,她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士学校,她的办学思想传到欧美及亚洲各国,护理学也成为了一门科学。1863年时,疾病命名与分类混淆不清,各地医院各自为政。南丁格尔制定了医疗统计标准模式,被英国各医院相继采用。1912年国际红十字大会设立国际护理界的最高荣誉奖一一南丁格尔奖章,以表彰为护理事业中做出卓越贡献的医护人员。——据安妮·马修森《佛罗伦萨·南丁格尔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丁格尔投身护理事业的时代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丁格尔对现代医学的贡献。(7分)参考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期间,疾病流行;医疗卫生事业和人们观念落后;战争频繁。(8分,答出两点给6分,答出三点给8分)(2)贡献:开创了现代护理事业;提高了护理事业和护士的社会地位;改善了医院的管理。(7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7分)试题分析:(1)据材料“19世纪40、50年代,伦敦郊区贫民窟频繁发生霍乱等瘟疫”可知工业革命期间,疾病流行,据材料“人们对于‘医院’‘护理’这样的字眼一向避而不谈,因为都是一些很可怕、很丢脸的事情。医院几乎就是不幸、堕落、混乱的代名词。由于缺少必要的管理,它有时就像疯人院”可知医疗卫生事业和人们观念落后,据材料“1854年她到克里米亚野战医院工作,被战地士兵称为‘克里米亚的天使’和‘提灯天使’”可知战争频繁。(2)据材料“1860年,她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士学校,她的办学思想传到欧美及亚洲各国,护理学也成为了一门科学”可知开创了现代护理事业,提高了护理事业和护士的社会地位,据材料“1863年时,疾病命名与分类混淆不清,各地医院各自为政。南丁格尔制定了医疗统计标准模式,被英国各医院相继采用”可知改善了医院的管理。

32.2011年是辛亥革命l00周年、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纪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日民族之统一。”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年1月)

“要之,异族因政治不平等,其结果惟革命……革命之功用,在使不平等归于平等。”

——《在北京五族共和合进会与西北协进会的演说》(1912年9月)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1)说明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民族观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观又有何新的发展?

材料二

2010年10月,全国政协通过了关于举办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的决定。在筹划过程中,武汉、南京等多个城市展开了举办权的大力争夺。(2)如果你作为辛亥革命纪念活动的组委会成员,武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